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我身边的环境教案与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思想品德人教版二年级上《我身边环境》获奖说课稿

小学思想品德人教版二年级上《我身边环境》获奖说课稿

小学思想品德人教版二年级上《我身边环境》获奖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我身边的环境》说课稿一、说教材这个活动主题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五单元内容。

它所处的单元是一个以《我爱绿树,我爱蓝天》为主题的教育单元,包含“我身边的环境”、“爱惜资源”、“美,就这么简单”三个活动主题。

旨在使孩子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知识,初步了解人环境与人的生存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打下基础。

本次节课的内容主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身边的环境,感受身边的环境对自己、对大家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全文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感受”。

学生感受清洁优美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优美清新的环境,可以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愉快。

第二部分是“调查”,谁把这儿弄脏了?这是活动的重点,也是学生道德观点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材料。

二、说教法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我以学生的生活现实为根本,努力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以探究式学习为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充满人文精神的氛围,让学生心情愉快、敢想、敢说、敢问。

2、我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活跃,把道理寓于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

4、我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自制电脑,通过声、形、像的有机结合,加强直观性、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感情,从而促使学生把”知”转化为”行”。

3、我带领学生全员参与课内学习与课外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去开展观察、调查、探索等多种体验式学习,重视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经验的积累,加强他们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三、说学法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体验探索的快乐。

2、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去开展观察、调查、探索等多种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进入角色体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教案2北师大版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教案2北师大版
板书设计
1. 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
① 环境保护的定义: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确保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能够健康、和谐地生存。
②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3. 环境保护的组成部分
① 大气环境保护:保护大气层,防止紫外线辐射伤害生物;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保障生物的呼吸;减缓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效应等。
题型4:请举例说明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答案: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保护大气层,防止紫外线辐射伤害生物;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保障生物的呼吸;减缓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效应等。
3. 环境保护的案例分析
题型5:请分析以下案例,说明环境保护的意义。
案例:某城市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规划建设地铁线路。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拆迁沿线居民区。为减少对居民的影响,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供拆迁补偿、改善周边设施等。同时,地铁建设也促进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改善了空气质量。
1. 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爱护环境就是爱护自己,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保护植物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为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做出贡献。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在品德和生活方面的认知还处于初步形成阶段,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品德素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

我的地盘我关注——《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我身边的环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爱绿树,我爱蓝天》中的活动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认识身边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身边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发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从而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并能尝试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初步养成主动参与环保活动,解决环保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分析:《我身边的环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爱绿树,我爱蓝天》中的活动内容。

“我身边的环境”,首先通过绿树、阳光、鸟鸣、青蛙和小虫的歌唱,把孩子带进整洁宜人的环境中,让他们感受到优美清闲的环境可以给人们带来舒适、愉快,同时让他们体验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

第二部分出示的则是没有及时处理的垃圾、污水,告诉学生这会污染空气、水、土壤,传播疾病,破坏大自然,给人类造成危害。

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的环境,“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讨厌的污染?”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激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身边的环境,甚至影响身边的人。

★学生分析7、8岁的孩子他们对于自己身边的环境已经有了切实的感受,但是并不明确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进行“我身边的环境调查”活动前的指导(课堂授课)第二课时分组进行“我身边的环境调查”(学生课下活动)第三课时进行“我身边的环境调查”的活动汇报(课堂授课)备注:本课例为第三课时。

★教学方法自觉参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创设适宜有趣的情境活动, 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参与意识不断加强, 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自主探究:推测问题情境, 打开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充分想象。

在发言中主动思考, 在表达中善于探究, 逐渐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1.我身边的环境 3教科版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1.我身边的环境 3教科版

1.我身边的环境1教学目标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身边的环境,从而感受身边的环境对自己、对大家生活的影响,以及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已经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丽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并且知道了爱护动植物,感受身边的环境对自己生活得影响并且能做到爱护公共环境的卫生。

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丽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知道爱护动植物。

难点:能够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习惯,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课前小游戏(我来问你来答)同学们,你们今天紧张吗,同学们真勇敢,那么你们愿意和老师做个小游戏吗?我来问你来答。

手打节拍问学生,你的眼睛在哪里,学生一边打着节拍一边回答我的眼睛在这里,并指出眼睛的位置。

同上,让学生找到身体的感官。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些感官有什么用途,那好,今天老师希望同学们可以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一起来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并相机写板书《我们身边的环境》,带读题目,进入新课。

活动2【讲授】观察图片,感受身边的环境小朋友们,我们身边到处有美景,你都见过哪些美丽的景色,教师播放带着鸟鸣的图片,让学生沉浸在这样的情境中思考自己心中美丽的景色。

找3名学生说一说自己认为最美丽的景色,小朋友们说的真棒,好了同学们,就让老师带你们去欣赏欣赏更多美丽的景色吧,但是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思考,你们喜欢这里吗,为什么?出示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山村、城市等环境优美的图片。

并适时引导孩子谈感受,说说用了身体上的哪些感官感受到的美丽。

老师相机板书,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舒适。

找3到5名同学回答你喜欢这吗,为什么?活动3【讲授】形成对比,认识破坏环境的危害大自然多么美好啊,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幸福,但是,有很多人,他们不懂得珍惜和爱护,将一些不美好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的周围,请同学们来看——出示生活垃圾堆组图并适时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喜欢这吗,教师相机板书:臭烘烘、脏、伤心。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1.我身边的环境 (4)_教科版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1.我身边的环境 (4)_教科版

我身边的环境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教学目标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身边的环境,从而感受身边的环境对自己、对大家生活的影响。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新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教案

新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教案

新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教案〔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2、能自觉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保护公共设施、3、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1、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鼓舞学生积极探究环保好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能自觉保护生活环境,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打算〔一〕学情分析。

本班大多数学生来自周边的小区,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爱社区、爱校园〞的良好品行,同时推而广之,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二〕物质资料打算。

课前教师搜集有关周围的优美环境和环境受到破坏的音像资料,制作课件;提供制作环保金点子的苹果,小红花、大拇指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觉察问题。

1、夸夸我们生活的环境。

〔师〕小朋友,老师最近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拍了一些照片,大家想看吗?〔想〕〔播放课件〕〔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夸夸自己生活的环境〕2、揭示问题。

〔师〕是啊,我们生活的环境真美啊。

可是,老师也觉察这些现象,〔播放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好吗〔不好〕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丽、更方便、更温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商量的内容。

〔板书课题: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生齐读课题〕二、分析问题。

1、〔师〕其实啊,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懂得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我要奖给他们“环保大拇指〞〔播放课件〕咦,他在干什么呢?〔生说〕〔师〕哦,原来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就要〔不随地吐痰〕那我们应该奖给他一个“环保大拇指〞〔课件中送出环保大拇指〕2、平常你想吐痰时你是怎么做的呢?以后呢?〔生说,奖励小花〕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环保小队的小朋友已经行动起来了,请翻开书本37页,也可以看着大屏幕,你看到他们在做什么呢?做得对的就给他画上一朵小红花,做得不对应该怎么改正呢?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要怎么做?我们不能怎么做呢?〔播放课件〕〔学生看图交流汇报〕〔相机板书、奖励小花〕〔公共财物——由政府提供的公共设施设备,如公园、绿化、公交站、电话亭等〕小结:〔师〕原来,环保小队的小朋友用行动告诉我们,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就要……四、明辨是非,指导行为。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1.我身边的环境 (1)_教科版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1.我身边的环境 (1)_教科版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1.我身边的环境(1)_教科版1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调查讨论制定环保标语,记录还有哪些地方被我们弄脏了。

(也就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

)(2)小组合作完成环保标语。

2.知识与技能:(1)关注我们的环境污染有哪些。

(2)能积极参与讨论,初步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

(3)会制作环保警示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讨论还有具体的实验,感知我们身边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白是谁将这美丽的环境破坏了。

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培养儿童热爱自然的情感和爱护环境的态度;通过活动初步了解我们的环境也需要呵护,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2学情分析《谁把这儿弄脏了》是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爱绿树,我爱蓝天”中的第二课。

本课活动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现象,提出了爱护环境的要求,并引导学生调查周围环境被污染的情况,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我们身边除了水被污染了,还有什么也被我们不经意间破坏,并尝试提一些好的意见或建议。

教学难点制定一些环保警示语来时刻告诫大家要爱护环境。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一)、创设情境,导学启思;自学自悟,存疑置难师:同学们,喜欢过假期吗?生:喜欢师:老师呀,在假期里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旅游啦!(叙述:每当假期来临,老师就喜欢背起背包,走出城市,走进大自然,伴着茂密森林的点点绿色,呼吸着清新自然的空气,倾听鸟儿自由欢快的歌声,看着河里的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自己就会忍不住的奔跑歌唱起来。

)(点击课件,出示美景图)师:同学们,看到刚才这些美丽的风景图,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尽量的说一说看到这些图片后的感受,这样为后面的课题埋下伏笔)生:老师去得地方都很美(你也感受到了呀)生:水都很清(观察的真仔细)[来源:学+科+网]生:海很蓝,水很清(是呀)师:那如果让你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生:很开心,很幸福师:是啊,如果能每天生活在这么美妙的环境里那该多好啊!可是,孩子们,我们的身边更经常见到的却是下面这些场景:(课件播放环境污染图片)师:看了这些图片,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生:很恶心(你的表情已经告诉了我你的感受)生:心情很糟糕;(看的出来)生:讨厌,是谁到处乱丢垃圾?生思考,讨论课题师:是啊,看到这么糟糕的环境,我们忍不住要问了,是谁破坏了我们生活中的美景?是谁把它们弄脏了呢?(让学生尽量地去猜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谁把这儿弄脏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环节说明:前后图片的对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深思与共鸣。

二年级上品德教案-我身边的环境_科教版

二年级上品德教案-我身边的环境_科教版

二年级上品德教案-我身边的环境_科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看,了解周围的环境,从而认识周围的环境对自己、对大伙儿生活的阻碍。

⑵通过对漂亮的自然景色观赏,感受漂亮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发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⑶认识到人们的生活破坏了大自然,给人类造成危害。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调查、搜集周围的环境资料,了解周围环境现状,感知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⑵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加深环境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产生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观赏大自然的漂亮,向往大自然带给人们的愉悦心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环境,愿为爱护家乡的环境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周围的环境对自己生活的阻碍,向往周围环境的漂亮、并得到改善。

认识到人们破坏大自然,给人类造成危害。

【活动预备】[来源:]学生预备:搜集、采访、了解周围的环境及污染状况。

自带记录本、笔、照相机、一个袋子和几个长夹子。

老师预备:搜集反映家乡环境状况图片等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有条件,可联系一个可供开展活动的漂亮绿化带;【教学时刻】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我周围的环境◆你喜爱哪儿一、导入新课(P64—65内容)1.老师送你们一首诗歌,你们想听吗?我爱蓝蓝的天空,我爱清清的河水,我爱绿绿的森林,……⑴齐读主题文字后,你喜爱这首诗歌吗?说说理由。

⑵师:蓝天、碧水、森林、大自然、这些人类生活的环境,确实专门可爱吗?2.请认真观看情形图。

(一个充满诗情画意,鸟语花香的背景图)想一想,说一说,那个地点是一个如何样的环境?如此的自然环境什么缘故人们都喜爱?[来源:Z*xx*k]⑴那儿有蓝天、白云、河水的清清、绿色的森林,还有小鸟、鹅、鸭在自由悠闲的生活……⑵小小孩正在小溪边玩耍,有的正在捡地上的塑料瓶,有的正将垃圾扔进垃圾箱……⑶溪边有一块中国环境爱护标志牌:“为了地球妈妈的漂亮,请爱护环境!”3.请同学们观赏视频:《祖国江山美如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我身边的环境优秀教案与反思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感受身边的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了解保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节约水、电、纸等资源;能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等内容要求而设置的。

2.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责任。

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爱他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生命的一局部,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关注自然、生命、环境和资源,学习健康的生活方法,把环保当一件最平常、最一般的事情去做。

3.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身边的环境,从而感受身边的环境对自己、对大家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
1.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级的学习,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丽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

了解了保护动植物。

2.学生认知开展分析:感受身边的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能保护家庭和公共环境的卫生。

3.学生认知障碍点: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身边的环境,从而感受身边的环境对自己、对大家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分钟〕
小朋友,紧张吗?那么,跟老师一起做这些动作缓解一下紧张的心情。

1、眨眨眼睛2、鼻子嗅嗅3、摸摸耳朵4、擦擦皮肤。

请告诉老师,这些感官有什么用?今天,我们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一起来关注一下我们身边的环境。

板书〔我身边的环境〕。

带读题目。

二、感受身边的美景。

〔10分钟〕
1、小朋友,我们身边到处有美景,你能说说你见过的美景吗?指3名学生说。

2、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美景,老师带你们去欣赏欣赏,注意:一边看,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1〕出示青山绿水组图,请2个学生来谈感受。

教师可引导: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在这里干什么?为什么?相机指导:山清水秀空气清新〔2〕出示鸟语花香组图,请2个学生来谈感受。

教师可引导: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想在这里干什么?为什么?相机引导:鸟语花香环境优美
〔3〕出示山村、城市组图,请生活在农村的和生活在城市的2名学生谈谈感受。

〔4〕出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组图。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2名学生谈感受,相机引导:舒适幸福
3、小结:大自然多美啊!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多舒适多幸福啊!
过渡:但是,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不美好的画面出现在我们的周围。

请看——
三、认识破坏环境的危害〔20分钟〕
1、出示生活垃圾堆组图大家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会有什么感受?可以用动作来表达。

请学生各自用个性动作表达感受。

是谁把这里弄脏了?请3名学生答复。

(臭哄哄)
2、出示水污染组图请3名学生扮演水姑娘、小鱼、水草向人们诉说自己的痛苦。

〔提示:上台的同学要先说我是谁,然后再诉说自己的痛苦。

〕是谁把这里弄脏了?请学生答复。

教师可以相机补充。

(黑乎乎)
3、出示空气污染组图请学生谈感受。

是谁弄脏了?请学生答复。

教师相机补充。

(灰蒙蒙)
4、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被弄脏了?请学生回忆。

请3名学生说说。

5、小资料:没有及时处理的垃圾、污水,会污染空气、水、土壤,传播疾病,破坏大自然,给人类造成危害。

相机出示洪水泛滥图、沙尘暴图、泥石流图、流感爆发或鸡鸭猪鱼发生瘟疫时的死尸图。

小结:生活垃圾、随处排放的污水、各种烟雾废气等,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污染着我们周围美好的环境,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但是,罪魁祸首却是我们人类自己。

过渡:小朋友,我们的小脸脏了,可以用水洗洗;桌子脏了,可以擦擦。

可是,水脏了,街道脏了,小路脏了,空气脏了我们该怎么办?请同学们商量一下,想想方法吧。

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5分钟〕
我们可以为减少污染做些什么?
1、四人小组商量。

〔可以分成爱水组、清理垃圾组、洁净空气组等〕
2、分组汇报。

小结:环境被污染、被破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的急功近利或愚蠢无知造成的,有的污染与破坏的后果一时一刻是看不出来的,但最终还是会给
人类带来不利。

美好的环境人人喜欢,但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制造与维系。

大家一起来读:
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五、争做环境“小卫士〞。

〔拓展〕〔2分钟〕
小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我们的行动保护环境。

老师发给你们一张表格,你可以请你的家人援助你,将你每天为保护环境的行动记录下来,〔或者画下来,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

〕一个月之后我们评出环境“小卫士〞,看看哪位同学做得最好。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这样安排的:1.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身边的环境,从而感受身边的环境对自己、对大家生活的影响。

2. 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得:
首先是导入新课,我设计了一些动作引发同学们的兴趣,“1、眨眨眼睛2、鼻子嗅嗅3、摸摸耳朵4、擦擦皮肤。

〞请告诉老师,这些感官有什么用?今天,我们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一起来关注一下我们身边的环境。

板书〔我身边的环境〕。

带读题目。

接下来我就会引入另一个话题,让同学们关注我们身边生活的家园,觉察家园的美。

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美景,老师带你们去欣赏欣赏,(幻灯片出示〕注意:一边看,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问题设计比较简单,学生很简单作答。

然后我就很自然地进入这节课的核心话题——我身边的环境。

但是,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不美好的画面出现在我们的周围。

请看——现实的环境污染图片(幻灯片出示〕,认识破坏环境的危害
当学生认识破坏环境的危害之后,我又安排了商量的环节:水脏了,街道脏了,小路脏了,空气脏了我们该怎么办?请同学们商量一下,想想方法吧。

学生明白了这些脏了是不能再洗的,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正如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真正表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理寓情,以情导行,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诱导学生觉察:思想品德课就在我们的身边,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

学生不仅学得会还学得轻松,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

3.最后我安排了:争做环境“小卫士〞这一环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我们的行动保护环境。

老师发给你们一张表格,你可以请你的家人援助你,将你每天为保护环境的行动记录下来,〔或者画下来,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

〕一个月之后我们评出环境“小卫士〞,看看哪位同学做得最好。

表格发下去之后,我觉察孩子们的脸上写了“不太情愿〞这几个字。

这一环节如果让我重新上课的话,我要改为:让学生说一说已经做了哪些保护环境的事?打算以后如何做?收到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