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含答案)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青铜器文化,知道著名的青铜器通过学习了解甲骨文的由来,知道汉字的演变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整篇课文,对青铜器示意图的观赏,加深学生的感官认识,了解我国的青铜文明。
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探究、分析,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学习难点】甲骨文的出现有怎样的意义学习过程:自学提纲一、青铜器1.含义: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而得名。
2.主要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品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1)、青铜器主用用途有哪些?2)、青铜文明的高度发展时期是什么时候?3)、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有哪些?4)、甲骨文发现的时间、人物?5)、列举甲骨文的造字方法?6)、甲骨文的影响?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1、说出与鼎字有关的成语?2、历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
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
请结合资料,回答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1)此遗迹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与哪一国王迁都有直接关系?商朝。
盘庚。
【文物中的历史】(2)图一在出土之初叫“龙骨”,清朝人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图案。
这些图案叫什么?有何历史地位?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案(精品,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标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境遇。
2.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学习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第二部分为“甲骨文记事”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看图片“青铜器”结合教材回答一组:1 21.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青铜器的?到了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2.图片1、2青铜器的名称各是什么?其中图片1有何历史地位?3.综合以上内容总结商周青铜器的制作特点有哪些?主要用途是什么?二、甲骨文记事与造字特点1.甲骨文的含义是什么?2.甲骨文在当时社会起什么样的作用?3.甲骨文最早出土于什么地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4.甲骨文采用哪些造字方法?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骨文距今约3600 多年的历史。
那时候的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 年了, 目前出土数量在15 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
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 个, 已识2000 余字, 公认千余字。
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
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1)看下列图片是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中的部分文字,你可知道分别是什么吗?写在横线上。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5课 青铜文明与甲骨文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历史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难点名称
青铜文明的含义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节知识点属于文化史的部分,文化史课的形象性特点难以把握,成为了教学过程中一大难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在科技水平落后的奴隶社会,人们如何掌握了铸造青铜器的技术难以理解。文明如何解说。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
发展历程
青铜文明 商周---灿烂时期
基本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湛、分布广
小结
灿烂的青铜文明歌: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2、依据司母戊鼎解说为什么叫青铜,青铜时代如何到来,文明如何解说?
3、依据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对四羊方尊及三星堆青铜器图片的观看探讨青铜文明的特点。
4、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小结概述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一步加深理解。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让学生概括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从而理解智慧的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青铜文明。
难点教学方法
1.观看图片,了解铸造青铜器的过程及此时青铜器的特点。
2.情景解说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司母戊鼎”图片,解说其结构特征,然后问题引入:1)我国何时开始使用青铜器?2)青铜器在夏商周呈现怎样的特点?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可以通过如下这些青铜器的用途。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学习难点: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成就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理解其价值,体会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认识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我国在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甘肃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
2.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等发展到,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
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铸造技术采用“ ”,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
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
如,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二、甲骨文记事4.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单字计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
5.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官制、刑法、、天文历法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6.甲骨文使用、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附学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与影响。
【学习难点】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一:要求学生识记自学互研部分第1题的基础知识点。
第2题从当时青铜器的功能来分析。
第3题从延续的表现来总结。
方法指导二:第4题对比原始社会的生产状况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来分析。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文物大鉴赏的方式进行展示假设你是一名文物鉴赏专家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商周的青铜工艺;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短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观看“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思考:这些青铜器是何时制作的?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自主阅读课本P23~24内容完成第1~3题。
1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出现在什么时候?该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著名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商朝。
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青铜器有哪些功能?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变化?(1)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与军事。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象征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
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2)铸造技术——“混范铸造法”。
(3)工艺流程: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
(4)根据器物的大小制作不同的泥范再合范烧注铜液。
知识模块二、三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自主阅读课本P24~25内容完成第4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三、课堂检测商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而共同的位置。
结合所学,回答以下效果。
(1)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十分高明,详细表如今哪些方面答:消费规模大,种类多,工艺精巧;著名的青铜器有庞大的司母戊鼎和外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
(2)商朝的文字在我国的文字史上有何重要位置?答:甲骨文具有了汉字结构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比拟成熟的文字。
四、拓展延伸〔中考链接〕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有严厉的规则,如用鼎制度就明白规则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它反映的实质效果是【C】A.西周社会糜烂现象严重B.西周各地经济开展不平衡C.反映了权利的大小和严厉的等级界限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2.(2021河南模拟)下面所示三幅图片均为中国首批制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以下相关表述正确的选项是【B】春秋莲鹤方壶司母戊鼎大盂鼎①它们都是中国现代高明青铜工艺的代表②我国现代的青铜器只用于祭奠③把它们列为首批制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表达了我国对国宝文物的注重和维护④它们的出土,佐证了河南历史悠久、文明光芒绚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2021江苏南京检测)商周时期的甲骨文【C】①是最早的汉字②刻在龟甲或兽骨上③清末王懿荣初次发现④运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A.①②③B.①②①C.①②③④D.①③④4.(2021 山东寿光二模)历史文物是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经过如图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B】A.夏朝B.商朝C.西周D.汉朝5.(河南商丘检测)历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址。
这些遗址就成为我们探求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以下资料,回答相关效果。
【遗址中的历史】(1)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与哪一国王迁都有直接关系?答:商朝;盘庚。
【文物中的历史】图一图二图三(2)图一在出土之初叫〝龙骨〞,清朝人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图案。
初一历史导学案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指导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
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导: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两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
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有相当大的规模。
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科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
思: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用途:2.功能:由发展到3.象征:4.反映了:5.特点:6.原料:7.铸造技术:8.代表性青铜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甲骨文记事9.含义:10.发现者:清朝11.记载内容:12.地位:13.朝代: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4.造字方法:等。
15.意义:议;甲骨文的意义?展+评: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小组合作成果、教师点评。
检:1.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下列两件绝世青铜器体现了哪一朝代的成就()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2.西周时期,周王朝对墓葬用品有严格的规定。
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五鼎”。
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B.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C.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3.观察右图,左边为汉字“足”字的演变,右边是苏美尔人(生活于古代两河流域)的“足”字从象形文字到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创造)的演变。
汉字与楔形文字,起初的象形图画都是脚形。
你知道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什么吗()A.指事 B.会意 C.象形 D.形声4.观察右图,与之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片反映的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C.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D.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可信资料5.大量精美青铜礼乐器形成的青铜器时代,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特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商朝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高峰期,商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青铜器的主要材料是铜和锡,经过多次熔炼、铸造、打磨等工艺制作而成。
商代青铜器的形状奇伟,花纹瑰丽,其中最著名的青铜器之一是司母戊鼎。
2.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和用途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之一,它是在商王武丁时期铸造的。
司母戊鼎高1.33米,重875公斤,是中国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
它的造型独特,花纹精美,是商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之一。
司母戊鼎的用途是祭祀时用来盛放食物和酒水的。
二、甲骨文的演变和意义1.甲骨文的起源和历史地位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
它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诞生和发展,对后来的汉字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2.甲骨文的构字方法和意义甲骨文的构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和会意等几种。
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和用法,通过研究甲骨文,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
同时,甲骨文的研究也为后来的汉字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搜集资料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和范例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青铜器相关资料和图片来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和用途,通过模拟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来体会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精神,通过质疑解疑的活动来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构字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成就和甲骨文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同时,学生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甲骨文构字方法和认识今天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国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甲骨文的特点是形体古朴、笔画简单、结构规整、纹理清晰,具有一定的象形性和指事性,而且它的语言表达方式非常简洁、生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甲骨文的图案和文字,让学生感受甲骨文的神秘和古老,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商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岗子中学导学方案
年月
三、课堂检测
商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十分高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
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C】A.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B.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C.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D.西周青
铜铸造业落后
2.(2019河南模拟)下面所示三幅图片均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B】
春秋莲鹤方壶司母戊鼎大盂鼎
①它们都是中国古代高超青铜工艺的代表②我国
古代的青铜器只用于祭祀③把它们列为首批禁止
出国(境)展览文物,体现了我国对国宝文物的重视和保护④它们的出土,佐证了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019江苏南京检测)商周时期的甲骨文【C】
①是已知最早的汉字②刻在龟甲或兽骨上③清末王懿荣首次发现④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造字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①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2019 山东寿光二模)历史文物是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如图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B】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汉朝
5.(河南商丘检测)历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
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
(1)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与哪一国王迁都
有直接关系?
答:商朝;盘庚。
【文物中的历史】
图一图二图三
(2)图一在出土之初叫“龙骨”,清朝人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图案。
这些图案叫什么?有何历史地位?
答:甲骨文;中骨又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渊源关系。
(3)图二的文物于1938年在湖南宁乡出土,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是哪个朝代的工匠制作的?
答:商朝。
(4)图三中的文物是什么?它在青铜文明史上有何重要的历史地位?
答:司母戊鼎;它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5)上述图片都是在同一个朝代出现的,除上述内容外,对这个朝代你还知道哪此内容?(最少写出两项)答: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干伐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