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华师一附中高二期中考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150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
阅读题,共 70 分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 面的文 , l~3 题 绸之路的历 迁 启示 绸之路, 时间 看,跨越 2000 ,历经先秦 汉唐 宋元 清 4 个时期 地理类型来 看,包括 绸之路和海 绸之路 依据商品类型 细 “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 之路”和“香料 之路”等 通过 绸之路,中国的 绸 茶叶 瓷器 漆器等得 西方的胡麻 胡桃 胡萝卜 胡瓜 葡 萄 石榴 琥珀等物品 通 无 在 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四大发 ”在欧洲 文 生之前 经由 绸之路传入西方,对世界历史发展 生了深 影响 郑和通过海 绸之路七 西洋, 南 西 欧洲和 非 行经济文 交流,发挥了 样的作用 发现, 元前 6 世纪时,中 ,中国 西方的交流很早就开始了 希腊 和文献 资料中 国的 绸等物品 传入希腊 战国时期 希腊和 罗马的学 就将 时的中原地区认定 绸相关的地 区, 罗马博物学家 林 在 自然史 中将中国称 “赛 ”,“赛 ”在希腊 是“ ”之意 中国的情况看, 元前 10 世纪周穆王西 犬 就 到达中 一带,沿路 将 绸 黄金 贝带和朱 等中原物品馈赠给 地部落首领 管 穆 子传 等带 神话 色彩,但 供了 族 布 迁徙和 交 的历史素材, 述了 中西交通和文 交流的基 状况 学界 人认 骞第一 使西域的 要目的是开通 绸之路 ,汉 帝派 骞 使西域是 了传达汉朝希望 西域大 氏等国建立联盟共 抗 匈 的愿望, 管 一目标并没 达 ,但 骞 使 西域 使横贯 西方的 绸之路被 式开通了 ,西域历史 中国历史的一部 ,中 草原 连 接中国 西方文 的桥梁 然,在 论 绸之路形 和发展时, 仅要关注中国在沟通西域方面的举措, 要关注中 和 欧洲在构筑 绸之路中所起的作用 元前 6 世纪中期,波 帝国崛起, 地域横跨 欧非 大洲, 了密 宫 郡的联系, 强统 治, 开始修建御道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 德就认 “波 御道” 来的邮差 能是世界 度最快的邮差 来 历山大打 波 帝国,将西 和中 地区纳入希腊的统治范围 随着 历山大 ,并在沿途修建 商 网点,大量希腊人和马 顿人迁徙到 地区,无疑促 了欧洲 中 地区 国中原地区的经 和 文 交流, 绸之路的打通创 了极好的 条件 需要强调的是, 中国政府 的“一带一路”战略是 现 社会条件 泛欧 大 深度合作 供的一 个崭 的 边合作方案,是中国 世界 行深度战略 动的基 范式,而 易投资缺 便利 是泛欧 大 沿岸地区最大的障碍之一 就像 绸之路中中国是 方的端点国家, 但并 一 那样, 在“一 带一路”战略中中国 更 地起到发起 和 动 的作用 通过深度的国 经济合作 现 利共赢 是 一方案的灵魂所在 摘自 2015 年 4 月 20 日 光明日报 ,有删改 1. 的表述, 属于 绸之路作用的一 是 A.通过 绸之路,中 的 绸 茶 瓷器 漆器等得 西方的胡麻 胡桃 胡萝卜 胡 瓜 葡萄 石榴 琥珀等物 通 无 B.在张骞 使西域之前, 中原内地和西域之间的交 和接触就 开始, 欧非 大洲就
2018~2019学年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艺术欣赏最好“单课独进”。
因为艺术鉴赏力是“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狄德罗《绘画论》),所以,“要想提高或改善这方面的能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一门特定的艺术领域里不断训练、不断观察和鉴赏一种特定类型的美”(休谟《论艺术趣味的标准》)。
②欣赏艺术要从感知入门,而感知的能力则必须围绕同类对象“反复经验”,才会提高。
炼钢工人善辨钢焰,制陶工人善辨陶音,就是因为反复训练。
与之相同,任何艺术都以其特定形式所表现的感性形象而作用于人的特定感官,所以也必须反复训练,其感知才能准确。
另外,对艺术保持持续关注和有效思索,同样会使自己的生活充满艺术的活力。
不过,如果不是因为兴趣的导向,强制某个人“单课独进”,效果会适得其反。
③“单课独进”是需要费一点时日的,在此期间不要东张西望见异思迁。
然而一旦养成了较为精细准确的感知能力,“东张西望”“见异思迁”反而能更好地促进“举一反三”,使欣赏者达到更高的境界,这种现象甚至被人夸张地称为“一通百通”。
看懂优秀京剧演员的动作之美,也有助于感受其他舞蹈乃至体操动作的质量。
若再能从京剧舞蹈中抽象出洗练、矫健而富有生机的线条与节奏,那还有助于感受书法、篆刻、绘画、雕塑的线条质量。
倘若再借助通感的运用,那么对线条节奏的感受能力还有助于理解音乐。
音乐难道也有线条?是的,对于一个有较强通感的人来说,旋律就是“声音的线条”,它同样也有一个干净漂亮的问题。
当然,要“一通百通”到这种地步很不容易,有人唱了一辈子戏,唱功做派身眼手法炉火纯青,但你叫他将其写下来却依然为难,还是存在一些障碍,这涉及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贯通,需要在对各种艺术门类界限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尝试一些突破。
就像一个音乐家试着用一些文学欣赏的技巧去解释一部作品,一个诗人需要用小说的笔法去让自己的诗歌更贴近生活。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年级文科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命题“,”的否定为()A. “,”B. “,”C. “,”D. “,”【答案】C【解析】由特称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可得命题“,”的否定为“,”,故选C.2.在复平面内,复数(为虚数单位)对应的点位于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C【解析】【分析】先化简复数,再根据实部和虚部的符号确定所在象限.【详解】.所以在第三象限,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除法.复数除法运算一般是使其分母实数化.题目较为容易.3.“”是“函数有零点”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得,且,所以函数有零点.反之,函数有零点,只需,故选A.考点:充分必要条件.4.函数的定义域为开区间(a, b),其导函数在(a, b)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在开区间(a, b)内极大值点的个数为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导数图像推演出函数单调性的变化情况,从而可得极大点的个数.【详解】根据导数图像可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性的变化是:先增后减,再增又减,故极大点有2个.【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图像判断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导数值为正则函数为增,导数值为负则函数为减.5.i是虚数单位,A. iB. C. 1D.【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虚数单位的周期性,可求.【详解】因为,所以.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乘方运算.注意到,,,能简化运算.6.已知命题p :方程有实数根,命题,,则,,,这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指数的性质判定命题,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判断命题的真假,再利用复合命题真假的判定方法即可得出.详解:∵,∴是方程的根,故命题:方程有实数根为真命题;又∵恒成立,所以命题:,为假命题,根据复合命题真假性的判断可得为假,为真,为假命题,为真命题,即真命题的个数为2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指数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成立问题、复合命题真假的判定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7.已知函数,为的导函数,则A.1 B. C. 0 D.【答案】D【解析】【分析】先求出,代入1可求出.【详解】,代入可得,所以.【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运算.熟悉导数的运算规则,明确为常数是求解关键.8.已知函数的图像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为3,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的值为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b,再利用裂项求和求得.【详解】,由题意可得,即.,所以.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及数列求和.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值即为该点处切线的斜率.裂项相消求和是注意剩余项.9.设点P是曲线上的任意一点,P点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则角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先求出导数,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可得斜率的范围,从而可求倾斜角的范围.【详解】,由于,所以,所以,结合正切函数的图像可得.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题目相对简单,但是要注意倾斜角的求解时,要关注正切函数的图像.10.下列命题正确的是(1)命题“,”的否定是“,”;(2)l为直线,,为两个不同的平面,若,,则;(3)给定命题p,q,若“为真命题”,则是假命题;(4)“”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 (1)(4)B. (2)(3)C. (3)(4)D. (1)(3)【答案】D【解析】【分析】逐个命题进行判定,对于(1)结合全称命题的否定方法可以判定;对于(2)要考虑全面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对于(3)根据复合命题的真假进行判断;对于(4)利用可以判定.【详解】对于(1)“,”的否定就是“,”,正确;对于(2)直线可能在平面内,所以不能得出,故不正确;对于(3)若“为真命题”则均为真命题,故是假命题,正确;对于(4)因为时可得,反之不能得出,故“”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不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简易逻辑,涉及知识点较多,要逐一判定,最后得出结论.题目属于知识拼盘.11.定义在上的函数,已知是它的导函数,且恒有成立,则有()A. B.C. 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令,由可得,即函数为减函数,利用单调性结合选项,分析即可得结论.详解:构造函数,则其导数,由,且恒有,可得,所以函数为减函数,又由,则有,即,可得,又由,则有,即,分析可得,故选C.点睛: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构造函数比较大小,属于难题.联系已知条件和结论,构造辅助函数是高中数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解题中若遇到有关不等式、方程及最值之类问题,设法建立起目标函数,并确定变量的限制条件,通过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最值等问题,常可使问题变得明了,准确构造出符合题意的函数是解题的关键;解这类不等式的关键点也是难点就是构造合适的函数,构造函数时往往从两方面着手:①根据导函数的“形状”变换不等式“形状”;②若是选择题,可根据选项的共性归纳构造恰当的函数..12.已知直线,若与直线和曲线分别交于A,B两点,则的最小值为A. 1B. 2C.D.【答案】B【解析】利用导数求出与直线平行的曲线的切线的切点,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可得.【详解】,令可得,所以切点为.根据题意可知且,所以,此时.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已知切线的斜率,结合导数可得切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函数在[2, 6]内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答案】24【解析】【分析】利用平均变化率的求解方法求解. 【详解】,所以平均变化率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均变化率的求解,题目较为简单,明确求解步骤是解题关键.14.复数,,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答案】. 【解析】【分析】设,且,求出,再由三角换元可求出最大值。
2019年最新高二 年级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华中师大一附中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检测语文试题时限: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36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作揖.(yī)夙.愿(sù)笑靥.(yǎn)直言不讳.(huì)放荡不羁.(jī)B.赡.养(shàn)敕.免(shè)堆砌.(qì)祸根孽.胎(niè)掎.角之势(jǐ)C.誊.写(ténɡ)打烊.(yànɡ)商榷.(què)学以至.用(zhì)载.歌载舞(zài)D.聒.噪(ɡuō)颀.长(qí)褶.皱(zhě)怡.然自得(yí)杀一儆.百(jǐnɡ)答:D (A笑靥(yǎn)——笑靥yè;B敕免——赦免;C学以至用——学以致用)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________。
②据报道,黑网吧、不卫生小吃摊像“牛皮癣”一样“贴”在一些中小学周围。
老师和家长多次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________周边环境,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场所。
③一本名叫《阴谋论百科全书》的新书_______了近年来千奇百怪的各种阴谋论,《每日快报》从中挑选出了4条最匪夷所思的阴谋论,让读者先睹为快。
④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________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A.失言整治透露纵然B.食言整治披露固然C.食言整顿透露纵然D.失言整顿披露固然答:2.B (①失言: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
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
②“整治”一是指整理,修理,二是指进行某项工作;该词多含治理之意;“整顿”指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③披露:发表,公布。
透露:泄露或显露(消息、意思等),如~风声。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人教版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检测试卷人教版时限: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踟.(zhí)蹰衣袂.(mèi)喋.(dié)血桀骜.(ào)不驯B.歆.(xīn)羡浸渍.(zé)绯.(fēi)红.冥.(míng)顽不灵C.租赁.(lìn)炽.(chì)热偌.(ruò)大殒.(yǔn)身不恤D.蹊.(qī)跷惩创.(chuàng)拙.(zhuō)劣自出机杼.(zh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苗裔妆束夙兴夜寐信誓旦旦B.契阔坍塌潸然泪下飞扬跋扈C.精萃颠覆石破天惊不速之客D.幽远臆断温文尔雅磬竹难书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经过大力整治,这片湖水重现了以前的,游鱼细石,历历可见。
②工作中出现差错,有许多是不造成的。
只要你心里有工作,遇到事情动脑子去想一下,就能基本不犯这类错误。
③认真地了解过去,研究现在,从而更好地把握未来,这是历史我们的重任。
④外资银行抢滩中国大陆,金融界人士明显感受到了两种经营理念的巨大。
A.清静精心付与冲撞B.清净经心赋予冲击C.清净精心付与冲击D.清静经心赋予冲撞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广泛地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富有写实精神;《离骚》抒写理想,抒发爱国激情,富于浪漫气息。
《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B.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曾任左徒、三闾大夫。
《楚辞》是他的著名作品,《离骚》是其中的名篇,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19年4月15日,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整座建筑严重损毁,标志性塔尖烧塌。
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在国内网络上引起激烈争论:有人感到痛惜,认为这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失,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遗憾;有人拍手称快,称这场大火是“天道有轮回”,是当初法军焚烧圆明园的报应……
上述材料,解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立意参考:(1)对待人类文明,要有命运共同体的共情之心;(2)拒绝狭隘偏执的心理,理性爱国。
【解析】
【标题】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结束】。
2018-2019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答案)

2018-2019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经济与道德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在经济领域出现的食品问题、医药问题、工程问题等都说明,发展经济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一旦道德出现问题,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形成灾难性的后果。
②古今中外的学者对经济的理解和把握可谓是观点纷呈,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经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认同,经济不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人的主观因素客观上是不可忽视的经济要素。
事实上,经济是人的经济,是人际关系之经济,经济活动一定内含着作为经济人的应该和人际利益交往活动的应该,离开了人、人际关系之应该的认识和把握,就难以真正认识经济。
③马克思在撰写鸿篇巨制《资本论》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内在特质和矛盾的分析,揭示出了商品内部的两个对立的经济主体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由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探索和揭示,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和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科学论断。
这是经典的阶级分析法,也是阶级道德分析方法。
这就是说,唯有弄清楚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的阶级、阶级关系乃至阶级利益关系中的应该与不应该,才有可能更深入地剖析资本主义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说明,经济现象均可以进行道德评价,有经济必有道德问题存在着,要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道德视角不可或缺。
④经济发展速度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凡有先进的生产力一定有快速发展的经济。
然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取决于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与发展。
⑤马克思说过,机器是“死的生产力”,只有通过作为“主观生产力”的人去激活作为“死的生产力”的机器,社会生产力才得以形成。
而道德是““主观生产力”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下册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下册华中师大一附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命题人:王旭东夏禹盛玲黄敏涂平张莉李夏审题人:乐晓峰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小说对现当代小说的影响最为典型地表现在“故事新编”这一小说创作形式上。
“故事新编”指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直至目前都盛行不衰的一种小说艺术创作手法:即通过对中国远古神话、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古代小说的改写来创作具有明显的现代意识的新小说,这一方式已成为传统题材和现代手法融汇的重要表现之一。
“故事新编”这一术语作为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之书名,是鲁迅对这本小说集创作方法的一个理论概括。
但如果要追根溯源,仅从创作方法的角度说开创者并非鲁迅。
周作人认为“故事新编”的小说创作方法古已有之,其中最独特的乃清初拟话本小说集《豆棚闲话》,他把《故事新编》跟这部拟话本小说集相提并论,显然是看到了二者之间在创作手法上极为相似,但就小说的思想价值和现代意义而言,两者则绝不可同日而语。
《故事新编》的《铸剑》这一篇,完全据魏晋志怪故事“三王冢”改编而成,如果追溯其本国传统,则可以上接宋元话本、“三言”、“二拍”中那些改编自文言小说或历史故事的篇目,但是就其在细节、情节方面的创造性增饰与主题上的极大深入、极具现代意识而言,则已经远过于宋元明之紧紧依傍于原作之拘谨撰作,从这个层面上说,“故事新编”的现代意义比其创作手法本身更为重要。
到20世纪30年代初,或许是受周氏兄弟译介的日本小说与鲁迅本人创作之影响,也可能出于其他原因,当时的青年作家施蛰存与沈从文几乎是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故事新编”式的小说创作尝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时限: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艺术固然离不开技巧,但并非一切技巧都是艺术。
为把艺术技巧和其他技巧(例如武术或权术)、艺术创作和其他创作(例如工业设计或科学发明)区别开来,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前提。
这个前提就是美。
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客观地呈现出来的人的精神现象。
它直接诉诸感性而不诉诸理性。
所以那些认识到的、理解到的技巧,那些事后通过分析才呈现出来的技巧,例如军事技巧或政治技巧,就不属于美的范畴,从而也不属于艺术的范畴。
当然,从广义上说,美的领域涵盖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无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哲学,以及人的思想、感情、行为等等,都有一个美不美的问题。
凡是正确的、有效的,都是美的。
例如诉诸视觉的武术技巧也可以是美的,它的美是与自卫或攻击的有效性相关联的。
武术活动是一种追求实效的活动。
说这种活动是美的,是说这种活动可以从美学的角度来评价,这不等于说武术就是艺术。
艺术不追求直接的实效,它追求的是美——实效的象征。
如果武术活动不是为了打击敌人而是为了表现人的情感——仇恨与意志力,那它就是在追求美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就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舞蹈而进入艺术的领域,从而同其他艺术相通。
例如同书法和绘画相通。
公孙氏的剑器舞,“来如雷霆起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给了张旭以巨大的启发,使他的书法大有长进。
剑舞和草书之间有什么共同的东西呢?这个共同的东西就是抽象的运动形式,就是表现着人类情感的力的运动形式。
这个形式是人类的感性动力按照情感的逻辑创造出来用以探索前进道路的。
所以它并不独立存在于我们的感觉之外。
它是一种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能力,一种客观化了的人的主观体验。
艺术所要表现的,就是这个东西。
这个东西,我们称之为美。
艺术是人所创造的美。
艺术是人类有意识地根据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存在物。
任何事物,它必须首先能使人感到美才可能成为艺术。
离开了这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就很难理解艺术是什么。
艺术靠技巧来表现和创造美,但若没有美,技巧也就白费了。
任何事物,它必须首先是美的,然后才有可能是艺术,这是艺术概念的第一个层次。
但是,并非一切美都是艺术。
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例如七月的云层、五月的花,广场上的群众、刑场上的英雄……都是美的,但这不是艺术。
艺术作品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类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
艺术作品是人类通过一定有意识的劳动实践,对现实材料进行一定有意识的提炼和加工,使之成为自己情感和生命力表现的一种客观存在。
所以,艺术是创造物,这是艺术概念的第二个层次。
这个层次把没有经过人类物质手段加工的自然美(或原始美),排除出了艺术的畛域。
百灵鸟的鸣声与《空山鸟语》同样好听,但它不是艺术;许多大理石的云纹活象米点山水,但它不是艺术;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堪称奇妙的图案画,但它不是艺术。
与之相反,石器时代的绘画和非洲丛林中原始民族的舞蹈,虽然简单粗糙,却仍然是艺术。
因为它们的美是人的创造物。
(摘编自社科网《艺术是人类的创造物》)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离不开技巧,它靠技巧来表现和创造美;但若没有美,技巧也就白费了。
B.美涵盖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
凡是正确的有效的,都是美的,但这不等于艺术。
C.艺术是一种美。
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人的精神现象。
它不直接诉诸理性。
D.艺术可以表现人类情感,是人类有意识地根据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存在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艺术技巧有别于其他技巧,艺术创作有别于其他创作。
其区别的前提在于美。
巧妙的政治手腕体现出一种高超的艺术,所以它应属于美的范畴。
B.艺术追求实效的象征——美,例如书法、绘画都是一种追求美的艺术,它不追求直接的实效。
而武术是追求实效的活动,它不属于艺术的范畴。
C.各类艺术之间都要表现一种共同的东西,这是一种抽象的运动形式。
公孙舞剑与张旭狂草之间就体现了这一共同的东西。
这一共同的东西就是美。
D.艺术是诉诸感性的一种美。
而工业设计和科技发明,尽管也可以是美的,但这种美是与有效性相关联的。
它们仍是一种追求实效性的活动,并非艺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艺术,但它首先应该是美的。
生产中人们喊出的劳动号子是美的,若配以音乐供人奏唱,那它就可能成为艺术作品。
B.艺术即美,但美不一定是艺术。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其势雄放,宏阔壮美,这是大自然呈现给人们的视觉美感,但它不是艺术。
C.艺术是人类的创造物。
自然界中的黄莺鸣声婉转,动听而已,而杜牧一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才使黄莺的鸣声表现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D.非经人类有意识创作的美,不属于艺术。
九寨沟的叠瀑是自然美,故非艺术;断臂维纳斯雕像,其断臂非人有意为之,故也不是艺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希亮,字公弼。
为开封府司录司事。
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
”诏罢之。
以为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常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缣以褒之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
嘉佑二年....,入为开封府判官,改判三司户部勾院。
荣州鬻盐凡十八井,岁久澹竭,有司责课如初。
民破产籍.没.者三百余家。
希亮为言,还其所籍,岁蠲①三十余万斤。
迁京东转运使。
潍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大猾有号“截道虎”者,殴康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
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又劾吏故纵,坐免者数人。
移知凤翔。
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
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
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
于阗使者入朝,过秦州,经略使以客礼享之。
使者骄甚,留月余,坏传舍什器,纵其徒入市掠饮食,民户皆昼闭。
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
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
况此小国乎?”乃使教练使持符告译者曰:“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
”取军令状以还。
使者至,罗拜庭下,希亮命坐两廊饮食之,护出其境,无一人哗者。
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
狱有盗,法当死,僚官持不可。
久之,盗杀守吏遁去。
希亮以前议谳②于朝,而希亮之议是。
僚官惧,欲以事中希亮,希亮自顾无有其事。
始,州郡以酒相饷,例皆私有之,而法不可。
希亮以遗游士之贫者,既而曰:“此亦私也。
”以家财偿之。
遂借此上书自劾,求去不已,坐是分司西京。
未几致仕,卒,年六十四。
赠.工部侍郎。
(节选自《宋史·陈希亮传》)【注】①蠲,juān,除去,免除。
②谳,yàn,审判定罪。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以为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常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缣以褒之/ 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B.以为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常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缣/以褒之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C.以为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常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缣/以褒之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D.以为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常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缣以褒之/ 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嘉佑二年,这是古代的年号纪年法。
古代纪年法还有王公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等。
B.籍没,旧时指户籍消亡。
籍,户籍。
没,消亡。
C.石,我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D.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希亮主张把钱用到更重要的地方,比如他建议不重新建造遭受过火灾的福胜塔,而是把钱送给正在陕西执行任务的军队。
B.陈希亮不惧邪恶势力,他积极抓捕拦劫殴打他人的恶人,最终把他流放到海岛,还弹劾放纵恶人的官员,不过有多位官员被免予处罚了。
C.陈希亮关心百姓。
他挺身而出承担可能被责罚的风险,把粮食借给饥民,饥民得以存活。
当年秋天收成很好,官府存粮得到了更新。
D.陈希亮为官注重清廉。
当时州郡官员之间互相送酒,酒都被人违法私吞了。
陈希亮却是把酒送给贫穷的游学士人。
而最后,不仅自己掏钱付了帐,还弹劾自己违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荣州鬻盐凡十八井,岁久澹竭,有司责课如初。
(2)使者骄甚,留月余,坏传舍什器,纵其徒入市掠饮食,民户皆昼闭。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晚次鄂州①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②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③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①《全唐诗》于本篇题下注“至德中作”。
至德,唐肃宗李亨年号,本诗写作时间当在安史之乱前期。
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
在南行途中,他写了这首诗。
②估客:贩货的行商。
③三湘: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
8.这首诗的颔联含蓄蕴藉,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在细雨的滋养下,草色极朦胧极清新的画面。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诗人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而昂首远望的情形。
(3)《庄子•逍遥游》中“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大鹏飞到几万里高空必须借助相应大风的道理。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老厨师帕乌斯托夫斯基一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
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了眼。
从那时起,伯爵夫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然想起时才给他几个佛罗伦。
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
小屋里全部家什只有一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粗笨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丽亚的惟一财产——一架拨弦古钢琴。
玛丽亚给她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冷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从来不喜欢神甫和修道士。
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