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作文备考之多则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教案

一、教案简介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2. 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多则材料中提炼核心观点。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的能力。
4. 提高学生作文的立意水平和论述深度。
三、教学内容1.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2. 多则材料作文的核心观点提炼。
3. 辩证分析方法的运用。
4. 作文立意实例解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多则材料作文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审题方法:列举具体实例,分析多则材料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审题技巧。
3. 观点提炼:让学生分组讨论,从给定的多则材料中提炼核心观点,并进行分享。
4. 辩证分析: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方法,对提炼的观点进行深入探讨。
5. 作文立意实例解析:分析优秀作文的立意思路,让学生体会立意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2. 选取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目,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审题立意。
3. 写一篇作文,体现所学立意方法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和讨论环节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兴趣和热情。
2. 观点提炼能力:评估学生在从多则材料中提炼核心观点的准确性和深度。
3. 辩证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观点时运用辩证方法的恰当性和逻辑性。
4. 作文立意实践: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立意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调整1. 针对学生对多则材料作文的兴趣不足,可通过增加实际案例、讨论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对于观点提炼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指导,如列举提炼观点的常用技巧,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
3. 对于辩证分析能力不足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辩证方法,并能够在作文中运用。
4.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024年高考语文写作指导: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指津

所谓思辨型材料作文,是指这样的一类材料作文:该作文题中的材料所列举的对象、话题、认知、观点或者做法往往是相反或相对的,但又都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具有较强的思辨性,我们把这种具有较强思辨性的材料作文称之为思辨型材料作文。
应该说,思辨型材料作文侧重于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察,符合当下国内重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大趋势,因此,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同时,思辨型材料作文给考生提供的立意切入点不是唯一的,是灵活而开放的,考生不容易偏题,只要稍有点理解能力的人都能谈一谈,都能拿到一个保险的分数。
对于这样的作文题目,老师认同度高,学生也很喜欢写。
但是,正是因为思辨型材料作文没有审题方面的难度,因此它对考生写作水平的要求就高了,也就是说,考生想要拿高分也不容易,你得好好构思构思,写出点深度(体现出你的思辨能力)。
思辨型材料作文是最能拉开考生写作水平、拉大写作分差的作文题,因此它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思考:这些成语体现了怎样的辨证思维?1.水能载跑,亦能覆舟。
矛盾的对立统一性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3.三上每河东,三十年河西。
发展的眼光看问题4.聚沙成塔、集腋成装、积羽成舟——量变严生质变高考议论文与辨证思维2021年高考作文文题:[2021·新高考全国I卷]体育之效与强弱之变。
[2021·新II卷]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2021·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为主题。
[2021电全国乙卷]“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主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2021·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为主题。
[2021·浙江卷]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络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2021·北京卷]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2021年全面开花:二元思辨,三元思辨。
材料会引出的论题中有二元或三元关系。
一元和三元之间也存在着一定逻辑关系。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单个词语型其标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
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如:“脸”本义“人的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
形容词与动词标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如“安”“肩膀”“愿景”“杂”“忙”“问”等。
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就是写作的重点。
审题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如《肩膀》,这道题既可实写,又可虚写(比如“肩膀”有个虚指义为“依靠”,也可以是“责任”,还可联想到肩膀相靠是“团结协作”的象征;联想到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肩膀”,喻指“基础”。
)2、偏正短语型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
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3、动宾短语型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
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4、主谓短语型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胜”“红”是写作的重点,“花”则可以是实物,也可以取其比喻义。
5、并列短语型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
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如《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6、完整句子型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
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

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一、指导意义作为一名高中生,高考将是你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场考试。
在高考中写好作文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而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只有审清题意,找准立意,才能使作文内容符合题目,得到更高的分数。
本篇文章将为你提供一些关于审题立意的指导,希望能帮助你顺利完成2024年高考作文。
二、审题阶段审题阶段是高考作文写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阶段,你需要仔细阅读题目,并确保自己理解了题目的含义。
审题的关键是理解命题的意图和要求,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明确了题意后再进行后续的写作。
在审题时,首先要注意命题的形式。
2024年高考作文中,题目的形式可能是给出一个论述题目,要求你陈述你的观点并给出理由;或者是给出一个材料、事件或观点,要求你就这个材料、事件或观点进行解读、评论或议论等等。
无论是什么形式,你都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明确自己的写作目标。
其次,关注题目要求的关键词。
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些关键词,这些词语可以直接指导你的立意。
比如,如果题目要求你“谈谈年轻人的责任”,那么关键词“年轻人”和“责任”会成为你立意的重要依据。
你可以讨论年轻人在社会上的责任、学习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等等。
将关键词融入你的写作中,可以使你的文章更切题。
三、立意阶段在审清题意后,你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立意。
立意是高考作文的关键,它决定了你文章的内容和观点。
在选择立意时,你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你的立意应与题目紧密相关。
无论是选择论述一个观点,还是评论一个现象,或是对一个材料进行解读,你都要确保自己的立意与题目要求一致。
这样不仅能体现你对题目的理解,也能使你的作文更符合评卷人的预期。
其次,选择一个有广度和深度的立意。
广度指的是你的观点要能涵盖问题的不同方面,深度指的是你能对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你评论社交平台的影响,你可以从社交媒体对人际交往的改变、对青少年的影响、对社会治安的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样能使你的文章更丰富、立意更深。
2024届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课件

材料分析
材料两句话之间的关系: 共性:都涉及到技术发展状态下的时间把握。 不同:是截然相对的两个方面。 ①第一句侧重技术发展有利于掌控时间。 ②第二句侧重利用技术掌控时间可能成为时间的仆
人。
材料分析
人们因技术 发展得以更 好地掌控时 间。
事物两面 矛盾统一
但也有人因 此成了时间 的仆人。
这是一篇思辨性极强的作文,如果只抓住一 句话来写,有偏题之嫌,是极难出彩的。
→ 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好的故事能够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加民族的
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 向心力和凝聚力;好的故事能够给予人们以巨大的鼓舞和振奋,
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提振信心增加勇气;好的故事能够净化人们的灵魂,去恶向善; 。
好的故事是生活经验、智慧的生动表达,能引导青年顺利成长; 以上材料引发了 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好的故事就是优良家风、作风甚至风尚的载体,能让听者受到
精彩标题: 1. 《一枝独秀天地隘,百花齐放乾坤广》 2. 《个体与群体齐飞,合作与共赢一色》 3. 《合作共赢谋发展,勠力同心创未来》 4. 《“小我”道阻且长,“大我”海阔天空》 5. 《葵藿向阳开,携手济苍生》 6. 《文明需互鉴,和谐铸荣光》 7. 《山川虽异域,风月可同天》 8. 《美美自与共,天下乃大同》 9. 《青山同云雨,明月非两乡》 10.《齐怀寰宇意,万艳共繁华》
材料的主旨/立意的思维原点:这种力量可能 是建设性的,也可能是破坏性的。有“好的故 事”,就有“坏的故事”;或者有人歪曲故事, 故事的力量就是破坏性的。这就要求当代中国 青年要听“好的故事”、讲“好的故事”、 “讲好”故事、“续写好”故事。
好标题的标准:
①观点明确,态度鲜明、干脆 利落、醒目,紧扣材料的中心 词,有任务意识。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第三步:提出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中心论点-角度)
典题引路: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近年来有些低俗话语开始在一些校园流传。“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 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无独有偶,无论在《水浒传》还是在《金瓶梅》里,都是一个地痞恶棍形象的西门庆, 眼下却成了“红人”。山东临清市推出“金瓶梅文化旅游区”招商项目,“西门庆院落”是 重点内容之一;山东阳谷县即将向游人开放的狮子楼旅游城扩建工程中,“西门庆府院”也 成为一大看点。
关键句就是首尾句。
首句:“苏东坡非常重视民间智慧,善于从调查研究中发现解决问 题的办法”。 尾句“苏东坡高兴地采纳了这个建,由此彻底解决了西湖水体淤 积的难题。”
命题人感情倾词句有:“非常重视”“善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深受百姓拥戴”“非常焦急”“赶 紧”“于是”“整治一新”“并未安心”“再次”“请教破解之道”“高兴 地采纳”“彻底解决”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写一 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 0 0 字。
审材料 作文提供的材料共有三段话,第1 段和2 、3 段为总分关系。 第1 段,总说苏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视民间智慧,善于从调查
三、整体把握,抓住关键: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整体把握: 全面理解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对象和限制的范围,审题
时必须有整体观,切忌断章取义。 抓住关键: 阅读分析材料时能抓住关键词句,并做上标记,这些关键
词句往往是立意的角度。
审题立意的步骤:(从材料入手)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思辨作文模拟题审题立意分析和优秀范文(共7个主题)

高考语文思辨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和优秀范文01认清自我,保持定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曾说过:“早成者未必有成,晚成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2023年6月29日,我国两架搭载国产涡扇-15发动机的歼-20首飞当天,航空工业官方微博账号就引用了上面的话。
歼-20的发动机以2011年的俄制发动机到2023年国产发动机,历经了12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1.成事不在早晚,贵在持之以恒。
2.早成而不努力,最终“未必有成”。
3.无论年龄大小,都要保持正确心态,才可以成就事业。
4.每个人或者集体都有自己的节奏,要认清自己,保持定力,才能成功。
【范文】成事不关早与晚,笃行不怠稳致远“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是出自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名句。
成事不在早晚,只要持之以恒。
不要自矜于“早成”,不能自弃于晚不达。
早成而不努力,蹉跎岁月,最终“未必有成”,而年岁虽晚却锲而不舍,钻研进取,也“未必不达”。
正所谓:成事不关早与晚,笃行不怠稳致远。
当代青年应有矢志不渝的勇毅与定力,在追逐中国梦的征途上赢取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古来圣贤皆寂寞”。
耐得住寒冬,才等得到花开;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
自朝歌受挫之后,姜子牙便隐退渭水之畔,直至八十岁受聘于文王出山。
在这段时间里,世人眼中的姜子牙垂垂老矣,就是一介无名老翁,且看起来不太聪明,要不,他怎会用直钩钓鱼呢?可是,在这期间,寂寞的姜子牙可没闲着,而是不停给自己“充电”,这才有了出山之后的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姜子牙告诉我们:耐得住寂寞,才能迎得来繁华。
真正厉害的人,都明白厚积薄发的道理,从来很努力,丝毫不着急。
东晋时,王献之一出生就活在父亲王羲之的书圣光环下,长大后难免急于在书坛打出自己的名声。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分类指导(观点类+单字型+事件分析类)

高考作文分类指导一、观点类观点型作文,顾名思义,就是材料里已经给出一个观点,让你根据这个观点写出一篇作文。
观点类材料作文主要有下列表现形式:1.材料直接提供观点。
2.材料先呈现事实,考生根据事实归纳出观点。
观点类材料作文,写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审题立意!观点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对于材料作文题型而言,审题立意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一环。
审题不清,立意就不会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等现象。
一、观点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技法之一:解析关键词句材料中评议性语句或者试题要求中的提示性语言,往往就是关键词句。
抓住关键词句仔细解析是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审题立意技法之二:提炼中心主旨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审题立意技法之三:探究事理寓意有些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出现较多的事物概念,或者以诗句的形式出现,或者概念本身带有一种比喻性或象征性的含义,那么,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和哲理倾向,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审题立意技法之四:因果分析(普遍联系)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审题立意技法之五:辩证分析(对立统一)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
审题立意技法之六:层层剖析(发展变化)(多向辐射、多角度)辩证分析(对比分析或异同分析)和层层剖析,尤其适合对多则材料进行立意。
而有的单则材料,有或隐或显的立意角度,有多种的对象要素提示,也可以运用“层层剖析”方法进行立意。
我们运用以上的一些方法对材料作文进行审题和立意时,可几种方法综合灵活运用,不可孤立地去硬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何为多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就是由两则或者两则以上的单则材料所构成的一组材料的作文形式。
多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同时又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绝大多数同学不知道如何全面归纳,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快速而准确地把握立意。
因此,多则材料作文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要想准确立意,首先必须找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它们的聚焦点,然后将其导入我们熟悉的视野。
即运用已掌握的单则材料审题立意的方法逐则分析提炼,再进行比对分析找到聚焦点,最后综合判断和归纳。
二、多则材料审题立意的步骤1、弄清每则材料的内涵。
命题者往往提供2~3则材料,如果是事件或现象类材料,首先要弄清其主旨或意图;如果是论断或名言类材料,则要提炼出思想观点。
2、辨析材料间关系。
命题者提供的这些材料往往不是同一层面的,材料内涵丰富。
辨析材料间的关系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只有关系清楚了,审题立意的方法才能确定下来。
3、确定立意。
性质相同的材料容易找到共同点;性质相对的材料容易从互补叠加角度立意;性质相异的既可以从共同点角度立意,也可以从相异点角度多向立意。
总结起来就是要根据材料本身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立意。
探究案多则材料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自然会有着比较明显的相同点、不同点或者关联点,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就是立意的关键所在。
主要是(1)、同中求异,(2)、异中求同、互补法。
(一)异中求同异中求同,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相同性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用求同法,找出共同点,它即是中心观点,即异中求同。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求同法”要求“异中求同”,形式是:①多则材料。
(两则或两则以上)②材料之间的内涵有相同处。
1(2023年高三3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资治通鉴·汉纪》中记载了刘邦与群臣的对话,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老子》第三十三章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给学校文学刊物的“经典与成长”栏目投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1.两则材料的内涵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第一则:自知与知人的智慧第二则:自知,自胜为立身之本共同点:自知立意:1.学会知人与自知,让智慧浸润我们的心灵。
2.人贵自知,自知而后知人。
3.知己方能知人,知人才能善用。
2(2017年新高考II卷)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期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各个句子内涵:第一句: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思乡;第三句: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
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
立意: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
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
①和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将①④⑥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
(二)同中求异同中求异,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比较鲜明的对比关系。
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
相反型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要用求异法,它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就是:找出分歧点,即是中心观点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
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分歧点,即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
“求异法”要求“同中求异”,形式:①多则名言名句材料。
(两则或两则以上)②材料之间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
方法:①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
②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
③找出不同点。
3(2023年4月一联考改编)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有人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时代,在我们身处的信息时代,大数据、算法、机器学习等新兴事物,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享受信息便利。
有人说,这是一个极坏的时代,“信息茧房”“玻璃笼子”等效应无处不在。
词语解读:信息茧房,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房子”中的现象;玻璃笼子,暗喻在自动化的时代,彼此能看见,却又在笼子里面,无法逃离出机械自动化的笼子。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内涵:第一部分指出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第二部分则指出信息时代形成的负面效应,第三部分对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解读。
“信息茧房”“玻璃笼子”中,“茧”“笼子”代表着束缚。
参考立意:①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让生活更有质量;②打破信息蚕茧,避免作茧自缚;③别让便利成为牢笼;④莫因时代自作茧,开拓视野化成蝶。
4.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内涵:3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3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委,不往一处使劲儿,3个和尚没水吃。
分歧: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
立意: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补法相对型----互补法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
其审题立意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对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此种审题方法可以称为互补法。
5、(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吴梅《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云:“敛边丰腹审四隅,布局落子无其偶。
”布局,指下棋时开局阶段棋子分布的态势,用以引导棋局的走向。
对于一盘棋,棋手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未来,在布局中取得优势。
其实,我们要想走好人生每一步,提前“布局”也非常重要。
有人说,人生如棋,布局者生。
材料二:犹太人的智慧书《塔木德》始终提倡要有“破局”思维。
有人说,人生如棋,破局者存。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内涵:材料一用吴梅《题天香石砚室棋谱》引进棋局中对“布局”的解说。
虽说形势不同,布局不同,但所有的布局都是要站在现在考虑未来,对未来做出全面规划和安排。
材料二从犹太人的智慧书《塔木德》“破局”思维入手,谈到人生要有破局意识。
立意:规划未来善布局,面对困境敢破局。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
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材料二: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内涵:材料一: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材料二:做人要有目标,有理想立意: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甲说:“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能致富,所以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仍应发扬光大。
”乙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靠勤劳仅仅能温饱,要致富,必须依靠科技。
高科技=高效益,这是致富的公式。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由此归纳出每则材料的内涵:材料一的观点是靠勤劳能致富;材料二的观点是靠科技才能致富。
细加分析即可发现,甲、乙两方的观点,都是带有片面性的,只有综合起来才全面。
最佳立意:致富必须依靠勤劳和高科技的结合。
小结:一、相同型----求同法二、相反型----求异法三、相对型----互补法练习案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句养花的谚语:“养花先养叶,养叶先养根。
”意思是要想使花开得好,必须先把花的根、茎和叶子养好,如果花的根、茎叶、还没生长发育好,就急着让它去开花,那么开出的花往往就会花期短,花头小,颜色也不鲜艳。
根深叶茂,叶茂花繁。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汽车有磨合期。
在新车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
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驶时就力不从心。
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
但长跑的要诀却是要保持实力,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是否领先并不重要,马拉松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