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学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学常识汇总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学常识汇总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基本内容,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类整理、分析比较、案例解析等方法,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文学常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典文学1. 古代诗歌:唐诗、宋诗、元诗、明诗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2. 古代散文:儒家、道家、法家、杂家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3. 古代小说:明清小说、四大名著等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第二部分:现代文学1. 现代诗歌: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2. 现代散文:白话文运动、乡土文学、先锋文学等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3. 现代小说:乡土文学、都市文学、革命文学等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四、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教师对文学常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包括作家、作品、流派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常识。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堂检测: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题成绩:评估学生在课堂检测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学常识汇总七、教学过程(续):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针对课堂内容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所学文学常识,并挑选一部文学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分析。
6. 课程反馈:教师通过课后交流或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八、教学评价(续):4. 课后作业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作业的准确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汇总(整理)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汇总(整理)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一、称谓系列1.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④女子自称: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并序》)(2)敬称①称君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专题复习教案

文学常识备考必读【考点明示】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
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能力层级: A【考点解读】所谓“重要作家”,是指在中外文坛上有影响、有地位的作家。
属于中国的,要掌握其所处时代、代表作、作品体裁及作品的有关内容。
属于外国的,要掌握其国别、代表作、作品体裁及作品有关内容。
所谓“文学体裁”,主要是指中国文学作品体裁所说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此外还要对古代有关诗、词、曲的文体特点,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古典小说的不同名称和特点,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的不同特点等有明确的了解。
【考情分析】就文学常识这一考点来说,虽然《考试大纲》规定了比较详细的考查内容,但实际上,每年考查的力度都不大,特别是近些年来,考查的形式基本上是与名句名篇的默写放在一起考查的,且令非常小。
应该说,这不是高考命题人关注的“热点”,“新课程”考试大纲中对这一考点已做了删除的改动,其考查的意义不言而喻。
【复习指津】文学常识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但很多学生认为文学常识内容多、分值小,花太多时间去记不太划算,倒不如记一两个近义词或成语,于是就放弃。
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文学常识固然内容多,但只要有巧妙灵活的方法,就可以化繁为简、化多为少,轻松而又高效率地记住。
先向大家介绍几种好的记忆方法:一、穿针引线法如记忆中国文学史,可以以时间为线,用这条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请看下图: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一根针一根针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查究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记忆情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联想法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联想有多种,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
接近联想也叫相关联想,即由某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
文学常识教案和答案

文学常识教案和答案一、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识。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学生对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重点】1. 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识。
2.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性思维。
3. 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难点】1.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性思维。
2. 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资料。
2. 学生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者文学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讲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文学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资料。
二、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的基本元素和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学生对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重点】1. 文学的基本元素和构成要素。
2. 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3. 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难点】1. 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2. 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资料。
2. 学生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者文学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讲解文学的基本元素和构成要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理解能力。
4.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高一文学常识教案

高一文学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的定义和分类。
2.认识文学史的发展和文学流派的演变。
3.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和常用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内容:一、文学常识的定义与分类文学常识是指人们对于文学的了解和认知。
通过学习文学常识,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阅读能力。
文学常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文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创作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境的艺术形式。
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比,文学更注重语言的表达和文字的组织。
2.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体裁可分为小说、诗歌、戏剧等;按照时代可分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按照主题可分为爱情文学、冒险文学等。
二、文学史的发展与文学流派的演变文学史是指文学在历史上的发展变迁。
通过学习文学史,可以了解文学的演变过程和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
文学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古代文学:包括史诗、神话、哲学著作等,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代表。
2.中世纪文学:包括骑士文学、宗教文学等,以《唐吉诃德》、《封建宇宙历史》为代表。
3.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以人物个性为题材,表现人类的尊严和自由。
4.现代文学:包括自然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以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为代表。
5.当代文学:包括新浪潮文学、后现代文学等,以现实题材、个人情感为主要表现形式。
三、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与修辞手法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评析和欣赏的方法。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文学作品常用的鉴赏方法包括:1.情感体验法:通过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2.形象感受法:通过抓住作品中的形象和意象,理解作品的意义和表达。
3.语言鉴赏法:通过分析作品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高考语文 文学常识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专题复习教案文学常识备考必读考点明示:1.识记中国和外国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时代和国别。
2.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能力层级:A考点解读:重要作家”是指在中外文坛上有影响和地位的作家。
对于中国作家,要掌握其所处时代、代表作、作品体裁和相关内容;对于外国作家,要掌握其国别、代表作、作品体裁和相关内容。
文学体裁主要包括中国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以及古代诗、词、曲的文体特点、古典小说的不同名称和特点、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的不同特点等。
考情分析:尽管《考试大纲》规定了详细的考查内容,但实际上每年考查的力度都不大。
近年来,考查的形式基本上与名句名篇的默写放在一起考查,且分值非常小。
因此,文学常识并不是高考命题人关注的“热点”之一。
考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但仍需认真复。
复指津:文学常识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
虽然内容较多,但只要掌握好方法,就可以轻松而又高效率地记住。
以下是几种好的记忆方法:1.穿针引线法。
以时间为线,将各个朝代的文学现象串起来。
2.联想法。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可以运用接近XXX、类似XXX、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方法。
以上方法都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C.《红楼梦》是清代作家XXX所著的长篇小说,描写了XXX、XXX等人的爱情故事和封建社会的腐朽堕落,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D.唐代诗人XXX的《琵琶行》、XXX的《如梦令》、XXX的《青玉案·元夕》、XXX的《登高》等诗歌都是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题的山水诗。
解析:C.《红楼梦》是清代作家XXX和XXX合作完成的。
答案:CXXX的《扬州慢》中“钩帘独坐听XXX,深院月斜人远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X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XXX不敢忘也。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学常识汇总

篇目文学常识汇总【1】《沁园春·长沙》作为“诗歌鉴赏”,文本分析见《全解》【2】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先秦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劝学》,文章通过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向我们阐明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方法(方法即学习要积累、恒心和专心)【3】韩愈。
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著《昌黎先生集》。
李蟠不被世俗所拘泥、积极履行古人从师之道的行为,并提出“师”的标准:能者为师、教学相长和不耻下问。
【4】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想北平》,文章通过对北平平常事物的描写,借用类比(爱北平就像爱母亲)和对比(和巴黎等),表现了自己对北平的深沉的爱。
【5】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豪放派代表词人。
著有《苏东坡集》。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
《赤壁赋》,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
【6】史铁生,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我与地坛》,通过对在地坛中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歌颂(地坛与母亲相似)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应豁达地面对死亡,面对生命中的种种挫折)(地坛解决了“为什么活”的问题,母亲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
【7】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
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著有《柳河东集》。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章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了西山高险特立的特点,这种开阔的境界与作者不甘沉沦的人格相互映照,使人认识了山的精神,山也引发了人的胸襟,从而达到一种超越与解脱的境界)。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
】【8】欧·亨利,美国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
《最后的常春藤叶》通过对老画家不顾风雨为琼珊画叶子的故事,表现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契诃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有《变色龙》、《万卡》、《装在套子里的人》;莫泊桑,法国人,作品有《羊脂球》、《项链》】【9】苏洵,字明允,北宋散文家,有《嘉佑集》。
高三文学常识语文教案简洁

高三文学常识语文教案简洁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高三文学常识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名著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高三文学常识中的重要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和分析。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和作家,引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高三文学常识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名著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对文学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文学作品的展示和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
3. 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发言表达、思维活跃等方面。
2. 作业评定,评定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作业的深度和广度。
3. 学习态度,评价学生对文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激励学生对文学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文学作品的深层分析和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目文学常识汇总
【1】《沁园春·长沙》作为“诗歌鉴赏”,文本分析见《全解》
【2】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先秦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劝学》,文章通过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向我们阐明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方法(方法即学习要积累、恒心和专心)
【3】韩愈。
韩愈,字退之,自昌黎。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著《昌黎先生集》。
李蟠不被世俗所拘泥、积极履行古人从师之道的行为,并提出“师”的标准:能者为师、教学相长和不耻下问。
【4】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想北平》,文章通过对北平平常事物的描写,借用类比(爱北平就像爱母亲)和对比(和巴黎等),表现了自己对北平的深沉的爱。
【5】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宋代豪放派代表词人。
著有《苏东坡集》。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称“三苏”。
《赤壁赋》,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
【6】史铁生,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我与地坛》,通过对在地坛中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歌颂(地坛与母亲相似)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应豁达地面对死亡,面对生命中的种种
挫折)(地坛解决了“为什么活”的问题,母亲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
【7】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
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著有《柳河东集》。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章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了西山高险特立的特点,这种开阔的境界与作者不甘沉沦的人格相互映照,使人认识了山的精神,山也引发了人的胸襟,从而达到一种超越与解脱的境界)。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
】
【8】欧·亨利,美国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
《最后的常春藤叶》通过对老画家不顾风雨为琼珊画叶子的故事,表现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
【契诃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有《变色龙》、《万卡》、《装在套子里的人》;莫泊桑,法国人,作品有《羊脂球》、《项链》】
【9】苏洵,字明允,北宋散文家,有《嘉佑集》。
《六国论》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通过议论六国灭亡的原因,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
【10】《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简介同【5】)文本评析详见《全解》。
【11】辛弃疾,字幼安,稼轩,宋代豪放派代表词人。
有《稼轩长短句》。
文本评析详见《全解》。
【12】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秋实,祖籍浙江绍兴。
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的气概”。
作品《背影》《踪迹》。
文本内容解析详见“学案”,艺术手法上主要关注“通感”。
【13】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名树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
作品有《朝花夕拾》(散文集),《故事新编》、《彷徨》、《呐喊》(小说集);《野草》(散文诗集)。
《祝福》,选自《彷徨》,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14】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自文山。
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宋末年的爱国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指南录》,文天祥诗集。
命名取自《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5】张溥,字天如,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
组织“复社”,有《七录斋集》。
《五人墓碑记》描述了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不畏强暴与魏忠贤之流英勇斗争的事迹,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指出“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6】庞朴,江苏人,著有《沉思集》和《良莠集》。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一文指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
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
我们应该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积极地发展和创新传统文化。
谈传统文
化的根本意义在于古为今用。
【17】作者同【13】.《拿来主义》一文阐述了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两个问题,作者用具体的事实、贴切的比喻、尖锐泼辣的语言,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及革命文艺阵营的各种错误倾向,深刻而生动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批评了对待文化遗产的种种错误态度,指出了正确地继承和借鉴是建设新文化、塑造新人的必要条件。
【18】《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表现烛之武“临危授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的“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战国策》(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国语》(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
【19】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著《史记》首创“纪传体”。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们学过他的《鸿门宴》,全文以“鸿门设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故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突出人物性格(自己看笔记)。
【20】曹禺,原名万家宝,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三部曲:《雷雨》、《原野》、《日出》。
【作家已考】《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性。
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21】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三吏三别粗略看看即可)。
《登高》,本诗通过作者登高所见的壮阔
【22】白居易,字乐天,“香山居士”。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名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琵琶行》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
【23】《虞美人》。
诗歌评析,见《全解》【诗歌欣赏已考】
【24】《雨霖铃》。
诗歌评析,见《全解》
【25】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著有《物种起源》、《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
《物种起源绪论》一文交代了写作经过和观点,用准确、严密的语言体现了达尔文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刻苦钻研、实事求是、谦逊审慎、严肃认真、亲身实践、尊重事实、毫不动摇等)。
【26】李密,一名虔,字令伯,三国。
《陈情表》一文,极言自身孤苦、祖母恩重、朝廷厚德,在两难中最终选择了“先孝后忠”的解决办法。
全文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悲恻动人。
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
【27】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著有《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属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我们学过他的《逍遥游》,“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本文所提事物无论形体大小、寿命长短,均有所待(“待”:依靠,凭借),都不是逍遥的境界。
【28】罗素,英国思想家、哲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
【29】小说五篇文学常识见“小说阅读学案”【海明威和《桥边的老人》已考】
【30】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已考】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