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文化文学常识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题型 解析版(全国通用)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考点复习-考点七 文学文化常识——真题演练(部编版)(含解析)

考点七文学文化常识——真题演练1.(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A.《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其文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便是其中一篇气势充沛的文章。
B.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
宋代的李清照属婉约派,但她也创作了《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样想象雄奇、豪迈奔放的词作。
C.郑振铎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猫》。
他在文中抓住三只猫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
D.雨果和莫泊桑都是法国作家,前者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后者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变色龙》。
2.(2022·贵州遵义·中考真题)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龀”常指儿童刚刚换牙,七八岁的样子;“黄发垂髫”常常用来代指老年人。
B.“垂问”“垂询”“垂念”中的“垂”,多用于别人(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为。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陶行知,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
3.(2022·西藏·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其诗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B.《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与欧•亨利、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文言文中有许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垂髫”“加冠”“不惑”“耳顺”是按照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4.(2022·贵州安顺·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中华诗文中有不少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桑梓”指家乡,“青鸟”指信使,“瀚海”指沙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知识概述】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有两个角度:鉴赏语言运用特点和鉴赏语言风格。
【答题思路】1、读(题干)——弄清题干问法,确定答题范畴;2、品(文本)——关注诗歌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体色彩等,从不同角度整体感受诗歌的整体语言特色。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题型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遣词造句——即具体字词的运用,主要表现为炼字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附:不同词性的字词常规表达效果动词: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作用,使诗歌形象生动。
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语言形象细腻。
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上诗歌的语言更加真实传神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神奇的语言效果。
(2)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各有其艺术效果,在鉴赏诗歌的语言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
古典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等。
(3)语体色彩古典诗歌中涉及到语体分析,主要是口语的使用和典故的使用。
(1)口语使用例:卜算子辛弃疾 (宋)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2)典故使用例: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2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新题型解析及练习

2023新课标I卷真题回顾(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给儿子陈村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
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
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
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
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
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
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
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
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
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
他们没有坏意。
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个小时。
你能看到村子了。
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
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
主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时刻警惕着。
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兴趣。
你要沉住气。
你谢过主人,再别理狗的讹诈,去河边寻找滩船。
如果你运气好,船上只有一两个客,你就能躺在舱里,将头枕着船帮,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
船在桨声中不紧不慢地走。
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
怎么说怎么像。
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
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
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
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
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
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是进村了。
我曾写过它。
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
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
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
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
你跟他们一起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含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真题】(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曹多勇这年里,德贵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已是腊月里。
这期间,他先后种过一次黄豆,两次绿豆,两次麦子,庄稳还是颗粒无收。
这情况,德贵还有岁数更大的犁都没经历过。
儿子儿媳说这怪气候叫厄尔尼诺现象,德贵不听这道理,骂天,说这是要绝人啊!大河湾土地分两种:一种在围堤坝里,淮河水一般淹不掉,是大河湾人赖以生存的保障;另一种地在堤坝外,无遮无拦地紧疾淮河,一年里能收季麦就不错了,秋季天都荒着——这地叫河滩地,也叫荒地,大河湾只德贵一人秋季天还耕种河滩地。
村人说德贵,那点河滩地还能结出金豆豆、银豆豆?德贵家人也说德贵,年年秋季天见你河滩地种呀种呀种,可临了收几次?德贵先是不愿搭理话,落后才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痛得夜夜睡不着觉呀!河滩地位于村东两里地,德贵村东里出了庄,赶头牛,扛张犁,沿河堤一直往东去。
人老,牛老,犁也老。
牛老,蹄迈得很迟缓,远处里还以为牛是站堤坝上不动弹。
人老,老在脊梁上,肩上挂一张犁,侧斜身显得更佝。
犁呢是犁铧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一道一道暗裂纹,像老人手上脸上的皱纹皮。
牛前边领,德贵后面跟,牛缰绳牵连他们俩,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弄不清是德贵赶牛,还是牛牵德贵。
至河滩地头,德贵说一声“吁——”,牛停下蹄,瞪一对大牛眼瞧德贵。
德贵下堤坝往河滩地里走,牛也侧转身头低屁股撅,挺住蹄缓下堤坝追德贵。
关键时才分出牛还是受人支配着。
德贵没有即刻套牛犁地,他知道牛跟自己还有犁都得歇息喘口气,犁榫眼松,趴德贵肩“吱呀、吱呀”一路不停歇地叫。
德贵说犁,俺知道你榫眼咧着嘴,不湿润湿润水,你准散架。
牛嘴也“吧嗒,吧嗒”扯黏水吐白沫。
德贵说牛,俺知你嗓子眼冒着火,得去淮河里喝个饱。
于是,德贵、牛和犁三个老货径直朝淮河走去,牛饮水,人喝水,犁干脆丢河里。
德贵喝几口水站起身,骂犁,你个老货还真能憋气呢;骂牛,你个吃草的家伙能站俺上游饮水?淮河水这会儿还温温顺顺躺河床里,波浪一叠压一叠有条不紊地浪过来又浪过来。
专题04:文化文学常识备战-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狂刷(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04:文化文学常识单选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以后,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它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
B.《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它是东汉刘向搜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作家的作品编辑而成的。
C.被刘知几称为“著述罕闻,古今卓绝”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D.《战国策》是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而著称,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著名诗人。
他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基石”,代表作有《饮酒》等。
B.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中国的鲁迅和法国的果戈理。
C.巴金的《家》塑造了觉慧这一积极投身民主运动的青年,反映了封建大家庭的生活状况。
D.中国古代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称为“戏曲”,主要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星宿名,指斗宿(南斗)、牛宿。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传记,与“经”相对的著作。
C.羽化..而登仙羽化:道教称飞升成仙为“羽化”。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曰:先秦儒家著作中引述古代贤人的言论。
4.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连衡: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B.大夫,古代官阶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
古代医生位于大夫之列,由民间口传至今。
C.八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其他六国分别居于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洲八州。
D.“字”,在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在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语文知识清单-专题04 选用、变换句式、仿写句式(包括修辞)(原卷+解析版)

专练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五四运动对中国民众文化观念的转变产生了巨大影响,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民众的迫切要求。
________。
A.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B.翻译作品日见其增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C.翻译作品日见其增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D.这些翻译作品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人格恰如一种魔力,从人格发出来的言行,自然使人受到感化。
________。
这就是有人格背景与否的分别。
空城计只能由诸葛亮摆,换了其他人便会失败。
A.同是一句话,德高望重者说出来,大家就容易接受B.同是一句话,因说话人有两种人格,效果就不一样C.同是一句话,因说话人的人格不同,效力亦往往不同D.同是一句话,说话人的人格不一样,大伙儿就觉得劲头不一样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每个人都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更甚者可以说,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__①__;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比,在与人相处中,就表现为对优于己、强于己者不服气;对有缺点错误者鄙视、嫌弃;拿正确的道理当手电筒,不照自己,只照别人。
__②__,以至冲突,就更不要说能把事情做好了。
A.①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②既造成人际间的不和谐,也堵塞了向他人学习的道路B.①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②既堵塞了向他人学习的道路,也造成了人际间的不和谐C.①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②既造成了人际间的不和谐,也堵塞了向他人学习的道路D.①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②既堵塞了向他人学习的道路,也造成了人际间的不和谐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作为“德国制造”的标杆,大众汽车的尾气门事件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其产品质量的信任感,连累整个德国经济,甚至是整个德国的形象。
文言文专题:文学文化常识(非常详细实用)(一)-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B.“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中的“土地、户籍等职事”错误。 礼部,不负责土地、户籍。礼部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 待四方宾客等事之政令。
知识链接:
3.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 暮、昏、晚,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作昃(zè,太阳 偏西)。如“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木兰诗》) B.农历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叫“七夕”,传说每年此夜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 会。“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汉时, 初七、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如“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 飞》) C.寒食,即清明节,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又谓之“寒令”,须禁火三日。因此, 有人以“一百五”为“寒令”的代称。如“时当一百五。”(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 望》) D.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D
D.“带有褒奖意义”说法错误,谥号有褒也有贬。
16.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可以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以指 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古代将夜晚分为五个时段,成为五更或五夜。一更为人定,即亥时,相当于 现在的19时至21时。 C.年号由西汉武帝首创。明朝以前,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朝之后(包 括明朝),一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D.《诗经》“六义”中的“风、雅、颂”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指的 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7.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 用。 B.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 的。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孝文帝。 D.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例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文学性阅读专题4散文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指导课件

2.读题,明确题干要点和要求 细读题干,准确全面把握题干要求,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 得清楚,明晰,特别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忌答非所问。这里需要注意有 一个“主题辐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 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会从文章主旨的角 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 系。
4.懂得散文由实至虚的特点 散文交汇着叙述、描写与议论、抒情,“形”的铺展往往是“神” 凸显的前提,看似松散,其实多有联系或链接的痕迹。阅读的关键点不 在于记叙、描写的客体(实),而在于记叙、描述中灌注的主体的思想、 感情(虚)。 5.探究散文句段的丰富意蕴 意蕴是散文的灵魂,一般指散文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如作品中渗 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种精神或某种取向等。探究意蕴可以讲 “广”字,求的是丰富意蕴;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探究,由浅层到深 层,讲的是“深”字,求的是深层意蕴。
简答题型 × 8.鉴赏词语效果(6分) 8.分析文本构思(6分) 9.分析文本构思(6分) 9.分析细节描写(6分)
从新高考卷来看,散文类文本阅读呈现如下特点: 1.考查采用主、客观题混合的形式,以主观题型为主,选文类型 和题型有所创新。2021年新高考Ⅱ卷分别节选了废名的散文《放猖》和 废名的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选择题型分别对两个文本进行 考查。 2.散文阅读的考查点主要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 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 的表达艺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等。尤以语言的内涵及语言的表达艺 术为考查重点,这与散文的体裁特点有关。
2.理解“形”“神”之间的关系 散文的“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如用了什么标题,选用了怎 样的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是怎样组织的,又采用了什么线索,还用了 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得怎样等。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 在“形”中的情感、思想,它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一般来说,一篇 散文的“神”是集中的、凝聚的。要重视散文散的“形”和不散的 “神”的和谐统一,它们都从属于“思想”,是经过“思想”的选择并 能积极能动地反映“思想”的;许多材料看似很散,但它们都按照“思 想”的“线”组织在一起,它们的排列有着紧密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4:文化文学常识单选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以后,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它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
B.《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它是东汉刘向搜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作家的作品编辑而成的。
C.被刘知几称为“著述罕闻,古今卓绝”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D.《战国策》是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而著称,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答案】B【解析】【分析】《楚辞》是由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作家作品编辑而成的,共16篇。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
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著名诗人。
他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基石”,代表作有《饮酒》等。
B.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中国的鲁迅和法国的果戈理。
C.巴金的《家》塑造了觉慧这一积极投身民主运动的青年,反映了封建大家庭的生活状况。
D.中国古代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称为“戏曲”,主要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
【答案】B【解析】【分析】B项,“法国”错,应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
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
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
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星宿名,指斗宿(南斗)、牛宿。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传记,与“经”相对的著作。
C.羽化..而登仙羽化:道教称飞升成仙为“羽化”。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曰:先秦儒家著作中引述古代贤人的言论。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传记,与‘经’相对的著作”错误。
“传”,古称解释经文的著作为传。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
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4.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连衡: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B.大夫,古代官阶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
古代医生位于大夫之列,由民间口传至今。
C.八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其他六国分别居于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洲八州。
D.“字”,在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在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错,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事奉秦国称连衡,即秦国与六国分别结盟,来对付六国的“合纵”策略。
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有韵文体。
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注重铺陈,讲究声韵,使用华丽辞藻摹写事物;抒发情感,表达思想。
B.载舟覆舟:语出《孟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意思是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C.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D.三驱:语出《周易》“王用三驱”。
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
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答案】B【解析】【分析】B项“ 载舟覆舟:语出《孟子》”解说错误,语出《荀子·王制》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这类题一般需要认真积累、分类整理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并注意一些易混点、易错点,同时培养解题时的语境意识,结合相关词语的具体语境来判断文化常识说法正确与否。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被列为“四书”之一。
B.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C.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出生于天津,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本。
D.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桑地亚哥的形象,颂扬了“硬汉精神”。
【答案】C【解析】【分析】C.“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本”中的《茶馆》错误。
《茶馆》是老舍在1956年完成的作品。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作为新考点,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
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7.下列文学常识里,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C.“临清流而赋诗”与苏轼对应不当,“临清流而赋诗”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赤壁赋》与骈文对应不当,《赤壁赋》是散文。
故答案为:C【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
文学常识源于学生平时的理解积累,是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学生必须有耐力勤复习,不然很容易忘记。
另外进入高中就应该有积累意识,高中语文课本注解十分详尽,学生平时功夫要下到,把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可以分门别类做以整理,积累丰厚了,常记常新,自然不容易忘记。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骚》选自《楚辞》,是屈原的代表作,是诗人用生命熔铸成的浪漫主义抒情杰作。
B.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以下层人物为主人公,深刻揭露了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C.《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抒情诗,艾青在诗中表达了对保姆大堰河深沉的爱。
D.契诃夫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塑造的“套中人”已经成为因循守旧者的代名词。
【答案】D【解析】【分析】D.“法国”错,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
文学常识源于学生平时的理解积累,是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学生必须有耐力勤复习,不然很容易忘记。
另外进入高中就应该有积累意识,高中语文课本注解十分详尽,学生平时功夫要下到,把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可以分门别类做以整理,积累丰厚了,常记常新,自然不容易忘记。
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泛指有高爵显位的人。
B.先妣..抚之甚厚先妣:过世的母亲。
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编伍:行伍编制,指军队。
D.修禊.事也禊:一种风俗祭祀。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C.“编伍”,指平民。
古代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中国文化中的“五经”指《诗经》《尚书》《论语》《孟子》《礼记》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而解释经书的著作称为“传”,如《左传》。
C.出,古代指京官外调,如《张衡传》:中“出为河间相”,《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名为“出官”,实为被贬谪。
D.《哈姆雷特》成功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的形象。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哈姆雷特的这个独白表现了他极度困惑、痛苦的灵魂搏斗。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B.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可见选项表述混淆了四书五经包含的内容。
五经里没有《论语》,应该是《礼记》。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苏洵,北宋著名文学家,著有《嘉佑集》,与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录了上自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
C.《祝福》选自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彷徨》,是其中的第一篇。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呐喊》。
D.海明威是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文体风格以简约含蓄著称。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老人与海》,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D.“短篇小说《老人与海》”错误,《老人与海》是中篇小说。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1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留恋处、兰舟..催发兰舟:古代对船的美称。
B.顷之,持一象笏.至笏:古时大臣上朝所执的手板。
C.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星宿名,指斗宿(南斗)、牛宿。
D.旦.、末、红同上旦:元杂剧男角色,分为正且、副旦、小旦、老旦等。
【答案】D【解析】【分析】D项,“旦:元杂剧男角色”错误,“旦”应该指的是元杂剧女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