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泡沫调剖堵及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机理研究
稠油热采井氮气泡沫应用技术研究

稠油热采井氮气泡沫应用技术研究摘要:针对稠油油藏多轮次蒸汽吞吐开采,油藏压力大幅度下降,边底水推进,周期油汽比低以及吞吐效果逐渐变差等问题,开展了蒸汽吞吐加氮气泡沫调剖的试验研究,从而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
根据研究结果对胜坨油田胜二区东二段的两口井进行了注蒸汽吞吐泡沫调剖现场试验,试验过程中,注汽压力明显升高,发挥了预期的增压调剖效果,通过实施泡沫调剖,试验井均从根本上改变了高含水、产量低的状况。
关键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高温氮气泡沫调剖引言胜坨油田胜二区位于区位于胜利村构造西南翼,北面与坨21断块相邻以七号断层为界,东面与坨11断块相邻以九号断层为界,构造简单,它是受北、东两条断层夹持,为一扇形单斜断块构造油藏,油层主要分布在扇形断块的高部位上,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控制的层状稠油油藏。
一、胜坨油田目前开发形势胜二区东二段含油面积为3.5 km2,有效厚度8.6 m,石油地质储量527×104t。
总井41口,开井36口,区块日产油水平99.1t/d,综合含水88.34%,目前蒸汽吞吐5年,累积注汽3.5×104t,累积热力产油5.75×104t,平均油汽比1.62,总累产油37×104t,有力的弥补了产量递减,热采稠油储量的动用已成为胜二区接替稳产的主战场。
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1、原油性质差,平面上,原油顶稀边稠,纵向上,原油性质随深度增加逐渐变差;2、平面层间矛盾大;3、边底水能量充足,水淹程度高,高含水井注汽波及范围有限。
二、氮气泡沫调剖的机理蒸汽吞吐采油的特点是采油速度快,油汽比较高,但蒸汽波及范围有限。
胜坨油田地层非均质性强,边底水比较活跃,在注蒸汽开采过程中,热量易向高含水区扩散,同时出现蒸汽超覆和汽窜,导致蒸汽沿高渗透带突进,大大降低蒸汽有效波及面积,从而影响了蒸汽吞吐开采效益。
三、氮气泡沫驱可行性研究蒸汽吞吐过程使用的泡沫剂需要较强的耐高温性能,经过筛选对比,选用地质院研制的新型高温泡沫剂DHF-2,经评价该剂起泡能力强,稳定性好,经过300℃,72h耐温性试验,化学性能稳定,250℃封堵调剖能力良好,在残余油条件下,仍然能够起到封堵调剖作用。
氮气综合利用工艺技术——氮气泡沫调剖技术

提纲
☆降低吞吐产量递减15% ☆完成2井次
工艺设计
1、原理 2、研究内容
2-1机理分析 2-2调剖设备及配套流程管汇研制 2-3高温起泡剂筛选及复合注入参数优化 2-4方案设计及井组试验与跟踪评价
3、考核指标 4、申请资金 5、应用前景
提纲
应用前景
稠油油藏占辽河油田相当大的比例, 热力采油是稠油开采的主要手段,随着 稠油蒸汽吞吐开采进入了中后期,油汽 比递减加快,已经到了经济开采极限, 必须进行转换开采方式,蒸汽驱作为转 换开采方式的重要接替技术,已开展试 验多年,由于存在着蒸汽超覆、指进、 舌进及窜槽等现象,造成油层纵向吸气 厚度和动用程度严重不足。
氮气综合利用工艺技术
——氮气泡沫调剖技术
1、前言
2、研究内容
2-1机理分析 2-2调剖设备及配套流程管汇研制 2-3高温起泡剂筛选及复合注入参数优化 2-4方案设计及井组试验与跟踪评价
3、考核指标
4、申请资金
提纲
蒸汽驱试验进入到提高油井排液阶段,随 着蒸汽不断注入,油层温度不断上升,采 出井含水不断增加,气窜、指进、舌进及 蒸汽超覆等现象加剧,严重影响了蒸汽驱 的效果,因此采取氮气泡沫进行油层深部 调剖时机已成熟。
计量泵
发生器
口
起泡剂优选
1.高温调剖剂筛选:从目前使用的几种高温 调剖剂中优选一种适合于选定的汽驱井组 的药剂,主要进行下列试验研究:
(1)静态评价:做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试验, 给出发泡体积和衰减曲线;
(2)动态评价:进行岩芯的实际封堵能力试 验,得出实际阻力因子;
(3)敏感性分析:浓度对泡沫封堵性的影响; 含油饱和度对封堵性的影响;
氮气泡沫调剖机理研究及现场应用

氮气泡沫调剖技 术在注蒸汽过程 中注入氮气和泡沫剂 ,通过泡沫 的 “ 贾敏 效应 ” , 加蒸汽流动阻 力,达 到减缓汽窜 、 增 提高注入蒸汽 的波 及 效 率和 驱 替效 率 的 目的 。泡 沫 剂 具有 很 强 的选 择 封堵 性 能 , 残余油饱和度较 高的地带发泡性较差甚至 不具 备发泡性 ,而 ”在 在残余油饱和度较低的地带具有很好 的发泡性 , 这种选择封堵 的特性 非常适 合用于多轮次吞吐后期稠油油藏 。伴 随着注入蒸汽 的驱进 ,在 流体渗流速度高的地带 ,形成高强度的致 密泡沫带 ,封堵压 力增强 , 降低流体的渗流速度 ,迫使后续蒸汽转向富含油的低渗透带 。由于残 余油饱和度高的低渗透带泡 沫剂无法形成稳定泡沫 ,蒸汽 不断进入 , 从而提 高了该 部分的动 用程度 。注入 的氮 气可 以增 加地层 的驱动能 量 ,抑制底水的锥进 ,溶解 入地层原油后降低原 油粘度 . 增加流体 的 流动性 。泡沫驱 既具有 聚合物驱 的高流度 控制能 力和微观调 剖的作 用 ,又具有表面活性 剂驱的乳化和 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泡沫体 系良 好的封堵性能同表面活性剂提高驱 替效率有机的结 合起来 ,使泡沫体 系具有封堵 、调剖 、降粘 、洗油的综合作用机理 。气体在泡沫破灭 、 再生的过程中向前运动 ,液体则通过气泡 液膜网络 流过孔 隙介 质泡沫 是不断地破灭和再生向前移动 , 沫在孔 隙介质 中运移过 程中可 保持 泡 相当长的稳定段。泡沫驱综合了聚合物驱 、气驱 和表面活性 剂驱 的作 用 .因此泡沫 作为驱 油剂 , 用前景广阔 。 . 应
( 17 ) . 接 2 页 5 m,平均吞 吐周期3 。平 均单井泡沫 剂用 量5 t 2 . 5 ,平 5 均单 井注氮量 18 7 m ,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 】 2 1 N 表 ) 。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与实践

力 因 子 看 ,在 低 注 入 速 度 下 , 随 注 入 速 度 的 增 加 ,
泡 沫产 生 的阻 力 因子 增 大 ( 表 4 。在 现 场 应 用 见 )
时 ,为 扩大 油层 纵 向波及体 积 ,应在 低 于地层 破裂
较 低表 面能 的状态 ,低 表 面张力 可使 泡沫 系统 能量 降低 ,有 利 于泡 沫 的稳 定 。
表 1 泡 沫 驱 替 液 的组 成 和 性 质
( ) 注入 速度确 定 。从不 同注 入速 度产生 的 阻 3
名称 度 浓 / 积 孳 张 / 张 / 浓 / 度 体 / 期 半… 力 力
介 质对 于储罐 罐壁 及焊缝 的影 响 ,以及 含水 和含砂
间非线 性有 限元模 型 ,采 用罐 底 和地基 材料
接 触单 元的 方法 ,替代罐 底 和地基 材料 弹性 杆 单元 的方 法 ,模 拟罐底 和地 基材 料 的接 触 力。 以一 台新 建 1 ×1 m。 5 0 储罐 为 分 析 对 象 ,分析储 罐 内储存 不 同温度 原 油在冬 季越 冬 时 ,壁板 、开孔边 缘和 大脚 焊缝 应力 分布
及 系 数 。
泡 沫剂 是一种 表 面活性 剂 ,能 降低油 水界 面 张
力 ,提 高驱 油效 率 ;在 含 油 饱 和 度 高 的油 层 部 位 ,
2 2
油 气 田地 面 工 程 第 2 卷 第 7 9 期 (0 0 7 21. )
d i1 . 9 9 j is . 0 6 6 9 . 0 0 0 . 1 o : 0 3 6 / .sn 1 0 — 8 6 2 1 . 7 0 2
注入 水窜 流严 重 。依靠 化学 深 、浅调 剖改 善注水 井
注氮气泡沫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PPT课件

400
200
300
WT-1
150
WT-2
200
WT-3
100
100
Hale Waihona Puke 50WT-1 WT-2 WT-3
0
0
5
10
15
20
25 30
原油饱和度(%)
5
10 15 20 25 30
原油饱和度(%)
含油饱和度对泡沫性能的影响
含油饱和度20%以上,泡沫的发泡体积和半衰期
急剧下降,体现了泡沫的选堵性能
泡沫
中渗透带 高渗透带
选择性封堵含油饱和度低 的高渗透储层
表面活性剂提高驱油效率
泡沫破裂后,氮气上浮到 油层顶部,形成氮气驱
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机动性
. 3
大庆油田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
氮气泡沫具有五大特点: 特点1:具有对高渗透层的自动选择性
相对于水和油来说,无论储层岩石的润湿性 如何,气体都是非润湿相,并且由于气体的流动 性远高于水和油,所以会优先进入大孔隙,并占 据大孔隙中间的大部分空间,从而减少水相的饱 和度,降低水相渗透率。室内实验证明泡沫的封 堵性能随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
泡沫中的表面活性剂与岩石表面的油膜作 用,降低了界面张力,既提高了水驱效率,又 提高了采收率。泡沫中的气体能够使低渗透层 达到气驱的效果,并好于水驱;另外,由于气 体的上浮作用,能驱替油层顶部的剩余油。
.
大庆油田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
7
特点5: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机动性
具有不爆炸、不燃烧、不腐蚀等特点,现场 注入工艺安全可靠;
. 1
一、前 言
目前状况 累积采油19.09×108t,已采出地质储
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随着油气勘探领域的不断发展,氮气泡沫压裂技术已经成为常见的油气资源开采方式之一。
本文旨在对氮气泡沫压裂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探讨。
首先,文章介绍了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流程。
该技术利用氮气与水混合产生泡沫,通过泡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达到增强岩石破裂和增强油气渗透性的效果。
文章还详细介绍了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其与其他压裂技术的比较。
其次,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研究方面主要包括泡沫稳定性、泡沫的物理性质和岩石破裂机理等方面。
应用方面则介绍了氮气泡沫压裂技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实际应用案例,如页岩气、致密油和致密气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最后,文章总结了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氮气泡沫压裂技术具有成本低、节能环保、可控性强等优点,但在泡沫稳定性和压裂效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改进。
未来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的发展方向可能会涉及到新型压裂剂和新型泡沫稳定剂的研究和应用。
- 1 -。
氮气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与应用

氮气是一种化学惰性气体,不易与地层水和原油发生化学反 应,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驱替效果。
高渗透性
氮气的分子量较小,可以轻松通过地层孔隙,扩大驱替范围 。
氮气驱提高采收率的原理
降低界面张力
氮气与原油混合后,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有利于提高驱替效率。
扩大驱替范围
氮气的渗透性较好,能够扩大驱替范围,提高波及系数,从而提高采收率。
氮气驱的监测与控制技术
监测技术
为了确保氮气驱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如压力监测、温度监测、流量监测等。这些系统能 够实时监测地层和井筒的状态,为控制和优化提供依据。
控制技术
控制技术包括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两种方式。通过控制注入量、压力等参数,可以确保氮气驱的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避免对地层造成过度伤害。
案例一
某油田采用氮气驱技术,提高了采收 率20%,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案例二
某海上油田通过氮气驱技术,成功地 解决了油藏非均质性的问题,提高了 采收率。
氮气驱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能够有效提高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 氮气来源广泛,可以循环利用,成本较低。
氮气驱的优缺点分析
• 对环境影响较小,安全可靠。
04
氮气驱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分析
01
02
03
降低开采成本
氮气驱技术能够提高采收 率,从而减少无效注水和 提高原油产量,降低开采 成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延长油田开采周期
通过氮气驱技术的应用, 能够延长油田的开采周期, 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创造就业机会
氮气驱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需要相应的人才和技术支 持,能够创造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
氮气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与应用

((15))保 提持高地洗油层压效率力,:增起泡加弹剂性本身能量是。一种活性很强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较大幅
(度2)降稀低释油降水粘界:面在张高力压,下改,善氮岩气石能表部面分润溶湿解性于,原使油原,来使呈原束油缚膨状胀的,油降通低过原油油水粘乳度化。、 同液时 膜氮置气换溶等解方使式原成油为体可积流膨动胀 的, 油膨 。胀油将水挤出孔隙空间,使排驱的油相相对渗
注升指保驱入 , 进 持要可从的地求有而形层的效 引 成 压条件增 起 , 力高加 地 从 ,,地 层 而 有实层中提利施的液高于的弹体波减难度性的及缓.大能析系底,量出数水适。锥用进的。范围较窄。
5
二、氮气驱驱替类型和机理
2、氮气泡沫驱
常用的氮气泡沫驱有氮气泡沫热水驱、氮气泡沫和水交替驱、氮气泡沫调 驱等几种形式,其作用机理大体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氮气是非腐蚀性的惰性气体,在工艺上不存在防腐问 题,无水质问题,可避免一整套比较复杂的处理水质的工 艺流程设备;② 吸气能力强,能保持稳定,容易实现注 采平衡;③ 注气流压低于注水流压,有利于避免裂缝张 开,防止产生窜进现象;④ 油井见注入气的情况比见注 入水的情况简单,比较容易管理;⑤ 气源广,可以就地 取材,不需要管道输送,现有的制氮、分离、注入技术和 设备能够完全满足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⑥压缩系数 比气顶气、烟道气和CO2的都大,有利于增加地层能 量.而且注氮气效果与注干气相近,成本相对要低得多, 同时也可以防止大气污染;⑦对于低渗透储层、正韵律储 层可以大大提高采收率,比注水效果好得多。⑧ 受矿化 度影响很小,能解决注水困难. 或水敏性油藏的很多问题8。
胜利油田
氮气驱提高采收率 机理与应用
2008年6月 胜利油田分公司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气泡沫调剖堵及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机理研究氮气泡沫调剖堵水及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机理研究刘文章教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二○○四年十月氮气泡沫调剖堵水及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机理研究中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刘文章教授前言油田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在70年代及80年代前期在美国达到现场试验及应用高潮。
据调研,有33个油田采用注氮气进行非混相驱、混相驱、保持压力、重力驱等采油方式提高采收率。
在加州大规模注蒸汽热采稠油油田,蒸汽吞吐作业中加入氮气泡沫进行调剖超过5000井次,蒸汽驱加入氮气泡沫剂进行封堵汽窜及提高汽驱采收率的先导试验项目超过30个。
此外,在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国,随着从空气中膜分离制氮技术设备迅速发展,注氮气作业成本较低,仅为天然气的1/3、CO2的1/4左右,注氮气(包括氮气泡沫)开采低渗透油田、底水油藏注氮气压水锥、低压油藏氮气泡沫欠平衡钻井完井、各种油井增产技术如压裂、酸化、洗井冲砂作业中,已广泛应用。
90年代以来,由于对各种注氮气采油机理及先导试验项目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及经验,技术上比较成熟,应用上已常规化,因而这方面公开报道的文献逐渐减少,但该项技术在推广应用中仍在深入研究并向前发展。
在我国,在70年代曾在玉门油田进行过注水中加空气泡沫剂堵水提高采收率试验。
90年前后,华北油田在雁翎裂缝性古潜山油藏进行注氮气压水锥提高采收率技术试验。
在1987年,随着我国稠油油田注蒸汽热采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且热采产量突破300万吨/年,许多油藏出现注入蒸汽窜流严重,本人为推进稠油注蒸汽热采技术的发展,改善蒸汽吞吐及蒸汽驱采油效果,开始室内实验研究注入蒸汽中加入氮气泡沫剂控制汽窜提高采收率技术。
积极倡导注氮气采油技术,首先在1987年中油石勘院(RIPED)与加拿大阿尔伯达研究院(ARC)合作,互派专家共同开展了“氮气泡沫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研究”。
从此本人先后带领五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多名科技人员,开展了室内氮气泡沫驱机理研究及10多项现场先导试验设计方案,包括蒸汽驱加氮气泡沫调剖提高采收率、水驱加氮气泡沫提高采收率、注氮气及泡沫剂提高蒸汽吞吐效果、注氮气控制水锥提高采收率,超稠油氮气溶剂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等。
目前,我国陆上油田,已有30多台车载活动式注氮车及一座撬装式大型制氮设备,应用于蒸汽吞吐油井注氮气隔热助排,注水驱加氮气泡沫调剖提高采收率、注氮气压水锥增产、蒸汽驱注氮气泡沫2提高采收率等作业,压裂、酸化、冲砂洗井等作业中采用氮气或氮气泡沫已推广应用。
本人积极倡导和推荐陆上东部某些注水开发的轻质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后,采用氮气泡沫段塞驱控制大孔道水窜以提高采收率,也推荐渤海某些注水开发的稠油油田,如SZ36-1、QH32-6、JZ9-3、埕岛油田等也试验注水加氮气泡沫段塞驱以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技术。
本文按中海油油服公司研发中心的要求,写出这份综合性研究报告,重点概述了注水开发油田采用氮气泡沫调剖堵水及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机理及室内研究成果。
第一节泡沫的形成泡沫是由大量的气泡所形成的聚集体,其外观形状如蜂窝,是由不溶性或微溶性气体分散在液体之中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是分散介质。
气泡的大小约在10m以上。
肥皂泡沫、啤酒泡沫等都是气体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泡沫。
泡沫的性质和乳状液相似,它的分散度很高,泡沫也存在着不均匀状态和聚结不稳定的性质。
一、泡沫的形成搅拌肥皂的水溶液可以产生气泡。
进一步的观察发现,泡沫是许多气体被液体分隔开的体系,与乳状液相似,也是一种分散体系。
但乳状液是一种液体被另一种不相混溶的液体分隔开来,而泡沫则是气体分散于液体中的分散介质:气体是分散相(不连续相),液体是分散介质(连续相)。
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相差很大,故在液体中的气体总是很快上升至液面,形成以少量液体构成的液膜隔开气体的气泡聚集物,即通常所说的泡沫。
气泡在形态上的一个特点就是作为分散相的气泡,常常是多面体,而不象乳状液那样,分散相的液体经常是以液珠(球状)的形态而存在。
1.泡沫形成的条件:有气、水、起泡剂才可形成泡沫,缺一不可。
●气液接触因为泡沫是气体在液体中的粗分散体系,产生泡沫的首要条件,就是气体与液体发生接触,只有气体与液体连续、充分地接触才能产生大量泡沫。
●含有起泡剂纯净液体不能形成稳定的泡沫,如纯净的清水生成的泡沫,其寿命在0.5秒以内,只能瞬间存在。
其它纯液体如乙醇、苯等也不能形成泡沫,因此要形成稳定的泡沫,除了气相、液相之外,必须加入第三种具有起泡能力的物质,即某些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起泡性能好的表面活性物质称之为起泡剂。
2.起泡剂的起泡作用●降低表面张力因为形成泡沫使体系增加了很大表面积,因而降低表面张力有助于降低体系的表3-7面自由能,使体系得以稳定。
●增加泡沫液膜的强度和弹性决定泡沫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于液膜的强度和弹性,而液膜强度主要决定于吸附膜的坚固性。
起泡剂的非极性基团的碳氢分子之间有较大的侧向引力,尤其是直链的碳氢链较长的非极性基团,它们可产生相当强大的侧向引力,使形成的吸附膜非常结实、坚固,有一定强度。
同时由于起泡剂的表面活性分子可大幅度地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使液膜受到外力作用而变形时,即可局部形成较大的表面张力梯度,以便产生较大的马朗格尼(Marangoni)效应,使液膜具有可以伸缩的弹性,导致液膜自行复原。
●提高表面粘度泡沫液膜中的液体,因受重力及边界吸引力而导致从膜间排走,使液膜变薄,液膜减薄到一定程度,一般认为在30-40纳米(10米),甚至有些可达20-30纳米即行破裂,因此若液体有适当的粘度,膜内的液体就不易流走,使泡沫稳定性增加。
起泡剂的亲水基团,对水分子的吸引使液膜中的液体粘度显著增加,流动度大大降低,因而排液速度下降,故可增加泡沫的稳定性。
3.稳泡剂的作用起泡剂虽然有稳定泡沫的作用,但泡沫仍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为使配臵的泡沫更稳定,往往还需加入稳泡剂。
稳泡剂系指能够维持泡沫长时间不破灭的一类物质,如一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胺的氧化物,即C12H25N (CH3)2→O;十二酰二乙醇胺,即月桂酰胺二乙醇胺等);一些极性有机物(长链脂肪醇等),以及水溶性的高分子增粘剂(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钠-羧甲基纤维素、褐藻酸钠等);此外,一些不亲水的固体粉末如石油焦粉、烟煤粉、碳黑粉等,可吸附于气/液界面上,形成稳定的保护膜,起到了稳泡的作用。
稳泡剂的作用是增加介质的粘度,使气泡间液膜的粘滞性增加,减弱排液速度,这样就增加了泡沫的稳定性。
二、泡沫的分类泡沫的分类方法很多,特别是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分类的方法往往有很大的差别。
较为常用的方法有:1.按照泡沫存在的时间长短,把泡沫分为“稳定性泡沫”和“非稳定性泡沫”。
“稳定”与“非稳定”只是相对的概念,并无严格的时间界限。
前者寿命在数分钟,甚至几天不破裂,为持久性泡沫。
后者寿命仅在几秒钟之内,也称短暂泡沫。
2.按照组成泡沫的气、液比例分类,如果泡沫体系的含气量大于50%,则谓“干泡沫”;如果泡沫体系的含液量大于50%,则谓“湿泡沫”。
4-93.按照泡沫存在的环境分类,如果盛装泡沫的容器的半径为R,其大于泡沫的平均半径r(即R>rF),F则谓此泡沫为“松散泡沫”(bulk foam);相反,如果R≤rF,则谓“封闭泡沫”(confining foam)或“液膜结构泡沫”(lamellar structure foam)。
当然,这两种泡沫的性质是不完全一致的。
三、泡沫成份1.泡沫流体的成份有三:气体、液体、起泡剂。
2.气相用于石油工业的泡沫流体,其气相多为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及天然气。
由于空气和天然气存在易燃、易爆等不安全因素,应尽量避免用于油、气生产井作业,慎之又慎、严格把关。
推荐用于油、气井的泡沫流体,采用氮气或二氧化碳,首选前者,因前者的成本比后者低数倍,无腐蚀性,通过膜分离制氮设备在井场就可从空气中制取并增压注入油井。
泡沫的液相一般有水、酸、醇及烃类,常用的是水。
四、氮气1.氮气的一般性质●空气中含氮78%,氧气21%,惰性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按体积计算)。
●在常温常压下氮气为无色无嗅的气体,在压力为0.1MPa、温度为0℃时,氮气密度为1.25kg/m,氮气的导热系数为0.0205Kcal/m.h.℃,动力粘度为169×10mPa.s,1m液氮可变为696.5m气氮。
空气经压缩液化、冷却,温度为-195.78℃时,氮气将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温度为-210℃时,氮将凝固为雪状的固体,氮气的化学性质极不活跃,在常态下表现出很大的惰性,氮气的基本物理参数详见表1-1所示。
表1-1 氮气物理性质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3333物理性质及条件化学式分子量相对密度(空气=1),21℃,0.101MPa 气体密度 21℃,0.101MPa 标准沸点汽化热临界压力临界温度临界点密度三相点压力三相点温度法定计量单位 N2 28.0134 0.9669 3 1.1605kg/m-195.76℃51.99×10J/kg 3.4MPa -147℃ 3 311kg/m0.0125MPa -210℃ 5其它单位条件:70℉,1Atm 3 0.07245磅/英尺-320.36℉ 85.6英热单位/磅 2 492.9磅/英寸-232.4℉ 3 19.415磅/英尺2 1.819磅/英寸-3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