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正式版

合集下载

乡中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乡中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乡中小学现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了解乡村中小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深入了解乡村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乡镇的几所中小学作为调研对象。

二、调研结果1.教育资源不足在乡村地区,中小学教育资源不足是一大问题。

我们发现,这些学校的教室条件较差,很多学生只能在简陋的临时教室上课,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图书馆、实验室等专项教室也几乎没有,学生无法进行多样化的学习。

2.师资队伍相对薄弱乡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师资结构不完善是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教育资源不足,乡村中小学很难吸引优秀的教师加入。

另外,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乡村中小学的师资培训相对欠缺,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亟需提高。

3.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乡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方面,由于师资不足和教育资源有限,学校对学生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有一定的限制,无法提供综合性的教学;另一方面,学校之间的差距较大,一些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学质量较差,而城市周边地区的乡村中小学则相对较好。

4.学生接受教育机会有限乡村中小学学生的接受教育机会有限。

由于经济原因或家庭条件等因素,一些乡村中小学的学生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无法进入好的中学和大学。

这将导致他们的未来发展受到限制,增加贫困发生率。

三、调研建议1.提高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乡村中小学的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

增加教室数量,建设图书馆、实验室等专项教室,提升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2.加强师资培训政府可以组织培训班,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同时,鼓励优秀的教师到乡村中小学工作,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

3.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乡村中小学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与城市中小学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优质资源。

农村小学的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的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的调查报告调查主题:农村小学调查时间:2021年5月调查对象:某农村地区小学学生、教师以及家长一、调查背景农村小学是农村地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农村儿童的教育和发展。

为了了解农村小学的情况,本次调查对农村小学的师生和家长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1. 学生情况:- 调查对象:共调查了100名农村小学生。

- 年级分布:一年级(20人)、二年级(25人)、三年级(20人)、四年级(15人)、五年级(10人)、六年级(10人)。

- 学生家庭情况: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从事农业劳动,少部分有外出务工的父母。

- 学习机会:约有80%的学生有参加额外的课外补习班,主要学习数学和语文。

2. 教师情况:- 调查对象:共调查了10名农村小学教师。

- 年龄分布:20-30岁(3人)、31-40岁(5人)、41岁以上(2人)。

- 教学工作量:大部分教师每天要进行6小时以上的教学工作,还要承担课外活动、家长会等工作。

3. 家长情况:- 调查对象:共调查了50名农村小学学生的家长。

- 家庭收入:大部分家庭的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

- 家长对教育的期望:绝大部分家长希望孩子能够继续接受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教育,为将来找到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础。

三、问题分析1. 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大部分学生有参加课外补习班的机会,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这样的机会,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存在较大差距。

- 学生家庭多以农业为主,相对收入较低,可能影响了学生课外学习和教育资源的获取。

2. 教师情况分析:- 教师的工作量较大,每天的教学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效率下降。

3. 家长情况分析:- 家庭的经济状况较为困难,可能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上的条件和机会。

四、建议和改进措施1. 学生方面:- 加强农村小学课外辅导班的建设,提供更多的课外学习机会。

- 增加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 加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引导,鼓励家长与学校积极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8篇)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8篇)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8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按照《关于开展**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各小学课程开设齐全,执行从简。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

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

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二、学校道德教育虚浮,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轻视道德教育。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

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

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

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三、撤点并校,安全隐患增多。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7篇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7篇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7篇调查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参与,也需要及时写调查报告了,调查结束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调查报告的写作,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篇1本人在农村小学任教七年来,亲身经历了农村小学的开展、壮大与辉煌,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转瓦化,围墙化,花园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学生的学习环境优良,中心校配备了微机室,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段壮大。

但是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离婚率的上升,更多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出现,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

一、现所处地区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及原因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及体制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经费紧缺、地区开展不平衡、应试教育思想严重、过分追求升学率,忽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教育开展的瓶颈。

为此,本人就所在1漳县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一〕、教师专业素质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属民师转正或直转。

表现为:知识水平低、知识老化、陈旧,专业技能薄弱、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

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开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缺乏,使一局部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再次,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使得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关于农村小学调查报告(精选3篇)

关于农村小学调查报告(精选3篇)

关于农村小学调查报告(精选3篇)关于农村小学篇1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得到一些相关数据,希望能对以后的农村小学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农村小学基础设施有所欠缺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农村的经济也在迅速的腾飞,但是在农村对小学教育的投资并不象城市一样。

在调查的学校中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完备,尤其是在体音美和计算机教育设施上,教育设施不完备,甚至根本没有。

调查结果调查问题结果百分比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满意吗? 满意40.5% 较满意45.5% 不满意14% 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否够用? 够用48% 基本够用50% 不够用2% 学校是否有多媒体教学设施? 有30% 没有70%------ 体音美教学设备是否够用? 充足22.5% 不充足70.5% 无7% 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设施的落后归纳分析以下几点原因。

1.当地经济的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农村经济也在迅速发展。

但是,农村由于历史的因素和地理交通环境的因素,也导致农村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总会慢于城市的发展。

所以当地政府的收入始终处于平均水平状态以下,所以政府的收入就会有限。

在有限收入的情况下,政府在对教育的分配和投资上显然低于城市,所以当地的经济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2.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倾向于城市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了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

因此,必须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3.小学学校的收入来源少国家对中小学进行改革后,“一费制”的实施,避免了学校的乱收费情况,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但是学校的收入也相对减少。

在学校有限的收入中,用于大额教学设施的建设就会减少,或者是根本不会用于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造成学校发展的滞后,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薄弱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有的教师甚至一人带几门课,教师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根据我们的调查,以下是农村小学的现状报告:1. 基础设施: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简陋。

许多学校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设备都比较老旧,条件简陋。

有的学校甚至缺乏适当的厕所和饮水设施,给学生的学习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2. 师资力量:农村小学的教师数量不足,且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经验也有待提高。

一些学校的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培训机会,无法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

此外,很多教师还面临着长时间工作和较低的薪资待遇等问题,导致他们缺乏积极性和教学热情。

3. 学生数量:农村小学的学生数量较多,班级容量超载的情况较为普遍。

这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个别关注和支持,教师难以有效管理班级。

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较大,教师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4. 学校资源:农村小学的资金和教育资源有限。

与城市小学相比,农村小学往往缺乏新颖的教学设备、图书和电脑等资源。

这一点限制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和互动性。

5. 课程内容:农村小学的课程内容相对传统,缺乏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符合的综合素质教育。

大部分学校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但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为了改善农村小学的现状,我们建议:1. 加大对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设备;2. 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积极性;3. 控制农村小学班级容量,确保每个学生能够获得个别关注和支持;4. 增加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提供更多的图书、电脑和教学设备;5. 更新和完善农村小学的课程内容,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对农村小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及对改善现状的建议。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农村小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0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义堂镇教育办公室古镇义堂,位于滔滔涢水之畔,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教育底蕴丰厚。

勤劳、朴实、智慧的义堂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和丰实的人文条件,书写了义堂历史上的灿烂辉煌。

义堂教育是义堂古镇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从义堂走出了数千名大、中专毕业生。

近年来,义堂中考连创辉煌,这些都是义堂的骄傲,是义堂教育的骄傲。

然而,它们无不得益于义堂的小学基础教育,义堂的小学基础教育为人才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功不可没。

义堂小学基础教育成绩瞩目,可喜可贺。

然而,解读义堂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又令人喜忧掺半,给人留下沉重的思考。

一、基本情况1、人口、面积情况。

义堂镇辖28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总人口4.9万人,国土面积64平方公里,是云梦县所辖乡镇中的一个大镇。

2、学生情况。

现设小学16所,其中镇辖2所即张庙小学和义堂镇镇小学,学区中心小学6所,村级完小6所,教学点2个,分布于各行政村。

在校学生人,开设教学班个,班平生额人。

适龄儿童入学率%。

3、教师情况。

全镇有小学教师人,其中女教师人,占教师总数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师人,占教师总数的%;具有中专、高中学历的教师人,占教师总数的%;教师配额为;45岁以上的教师人,占教师总数的%,年轻教师所占比率极低,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4、经费情况。

学校经费紧张,不得不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把开支压缩到最小的限度,勒紧裤带过日子。

必不可少的日常开支、办公费用等主要靠杂费和部分勤工俭学资金维持。

二、存在的问题(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

农村小学基础教育问题多多,困难重重,涉及到方方面面,千头万绪。

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中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学习条件、学习支持、学习成就等方
面的情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农村中小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并采取匿名方式
进行回答。

样本对象:选择几个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进行抽样调查,以覆盖不同类型和地区的学校。

调查内容: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条件
(a)学校设施:询问学校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是否齐全,并评比其情况。

(b)教学资源:了解是否有足够的教材、教辅资料、电教设备等。

(c)交通状况:了解学校距离学生家庭的距离,以及学生上下学的交通方式。

2. 学习支持
(a)家庭支持:了解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支持程度,包括帮助解决学习问题、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度等。

(b)师资情况:了解学校师资力量是否充足,教师是否有辅导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c)社会支持:了解社会对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的支持,包括家教、培训机构等情况。

3. 学习成就
(a)学习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包括各科目的成绩表现。

(b)学习动力:了解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分析学习成绩与学习动力之间的关系。

(c)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情况。

4. 对学校改进的建议
(a)学生对学校的意见:了解学生对学校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及他们对学校改进的建议。

(b)家长对学校的期望: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并提出他们对学校改进的建议。

调查结果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的概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对学校和政府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正式版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正式版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调查问题应该说是一个老话题,多年来,许多来自一线的教师以及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等都曾就此做过不少文章,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时,它又是一个新话题,因为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及地方关于教育的决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农村教育随之会呈现出新的特征,并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下面,笔者谨以我镇小学教育为例,作简要调研分析。

一、基本情况我镇地处建湖县西北部,与阜宁县毗邻,面积50.78平方千米,辖12个村(居),人口29820人,为盐城市最薄弱乡镇之一。

全镇现有中心小学1所,定点村小2所。

1、办学条件多年来,由于受到全镇经济薄弱、交通闭塞、教育投入相对较少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办学条件极其简陋。

(1)校舍。

中心小学现有校舍2184平米,其中教学楼1020平米,为b级用房,其余平房校舍均为c级用房。

目前现有校舍中,教室、办公室及生活用房严重不足,各功能室配套用房无一间达标。

两所村小校舍总面积为1590平米,除增寿小学630平米简易教学楼为b级用房外,其余平房校舍均为c级用房.。

经有关部门建筑安全性及抗震鉴定,全镇小学所有校舍均在“建议拆除”之列。

宝塔镇小学校舍基本情况统计表学校简易教学楼平房校舍面积(平米)建筑时间安全级别面积(平米)建筑时间安全级别宝塔小学10201997b116480年代c增寿小学6301992b19490年代c朦胧小学077680年代c注:校舍安全及抗震鉴定建议均为:建议拆除。

(2)办学设施。

办公设施:办公桌椅基本达到教职工每人一套,但绝大部分为80年代所添置,陈旧、破损严重;目前因办公用房紧张,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室里办公。

电教设施:全校现仅有多媒体教学设施4套,电视机、dvd等配套教学设施5套;电脑95台,45台为今年新配“龙芯”电脑机房,另50台方正电脑已届淘汰年限,大都不可使用;村小为中心校淘汰电脑,各15台,均已报废;教师用机目前才配至部门、科室,无教师办公用机。

录音机、语音教学系统:无语音室及可用录音机。

图书资料:中心校生均6册,村小生均20册。

宝塔镇小学办学条件统计表学校办公设施电教设施办公桌椅教师用机学生电脑(台)多媒体(台)电视、dvd宝塔小学36套(90年以后3套)部门科室有95(其中45台已届淘汰年限)45增寿小学13套(无90年后新置)无15(已报废)01朦胧小学13套(无90年后新置)无15(已报废)01电教设施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生均)语音室可用录音机可用投影仪册数无无无仅省“四配套”b类器材6无无无仅省“四配套”c类器材20无无无仅省“四配套”c类器材20(3)公用经费。

就目前公用经费的安排而言,我省在全国的排名约12位,小学生均370元,与江苏教育发展状况很不一致。

同时农村小学由于生数相对较少,享受到的公用经费总额少,往往难以满足学校功用经费使用需求。

宝塔镇小学公用经费收支情况统计表学校公用经费总额(元)公用经费支出需求(元)生数标准总额代扣网络费征订电教等水电费电话费等维修费差旅费办公费宝塔小学560370元/人207201180050003000025000XX030000增寿小学65370元/人24050XX5000300030005000朦胧小学73370元/人27010XX5000300030005000学校公用经费支出需求(元)环卫费培训费征订报刊等参加县级比赛等特色发展费用招待费临工工资宝塔小学3500XX0XX050005000600003000增寿小学500XX4000100030003000朦胧小学500XX40001000300030002、学生状况我镇原上报人口数29820人,剔除虚报和已外流人员,目前全镇小学施教区总人口约24000人,其中小学适龄儿童为1148人,在本镇就读671人,在县城、周边乡镇以及随父母、亲属外出读书567人。

目前,全镇小学在校生698人,生源严重不足。

3、师资队伍全镇小学现有在编教职工83人,借出1人,派出学习交流2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线11人,年老体弱休养未上班6人,在教育办、成人校工作5人。

全镇小学实有一线工作人员58人。

在58名学校一线工作人员中,全工、全合工7人,因接班顶替、民师转正等因素进入教师队伍15人,由师范院校毕业分配的36人,其中中师起点30人,无一名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的专职教师。

一线人数全工、全合工接班、民师转正等师范类分配中师起点音乐等专职5871536300二、农村小学办学的优势与劣势(一)农村小学的办学优势相对于驻城及县直学校来说,一般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办学优势可言。

如果勉强说来,大概有两点:1、班额少。

中心校各班级生数一般都在40人左右,村小各年级一般都在20人以下,有的班级甚至不足10人;而驻城及县直学校班额一般在60以上。

应该说,在农村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为老师尽可能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体验提供了可能。

2、教学质量的压力小。

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作为家长的共同心理,但总体来说,驻城及县直学校的家长这种愿望和要求显得更为迫切和强烈,不少家庭经济条件、社会背景等均相对较好,对子女教育培养的期望值较高。

此外,一部分农村家庭,跳出“农门”心切,往往从幼儿园开始便在城里租房或买房供孩子读书。

因此,农村学校在落实“减负”要求和贯彻“五严”规定方面面临的困难要比驻城及县直学校小得多。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劣势相对于驻城及县直学校而言,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办学条件简陋。

一是教学及配套用房不足,且安全性及抗震要求不达标。

二是教学及设备条件相对较为简陋,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三是学校公用经费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学校正常发展经费使用需求。

2、教师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一是教师人岗对应极不协调。

一方面按师生比来说,在编教师总数明显超标;另一方面从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来说,人员相对紧缺、学科不配套的问题又较为突出。

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在教师队伍中,专业知识不强、业务能力偏低;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敬业进取精神,安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及不安心从教,无病呻吟、小病大养等情况都有一定的比例存在。

3、学校的品牌效应及综合影响力较小。

农村学校难以像县城学校那样对学生及家长有吸引力。

在农村学校中,学生家长存在择校的心理和愿望还是较为普遍的,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无法进城读书的类型,一旦条件成熟,仍要想方设法进城里学校读书。

4、缺乏促进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社区及地方政府支持和重视教育的力度不够,学校在学生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学校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时常得不到家长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三、问题成因分析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究其成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投入不足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随着“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施行以来,对促进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育发展也随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县级财政供给与全县教育发展的投入需求间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按照省政府计划安排,应化解的义务教育阶段有关债务我县尚未完全拨付到位;县直较大规模的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债务等待政府偿还,同时,作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急需政府大量资金投入。

因此,尽管全县上下都在大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定程度上讲,教育局、县政府均已无力兼顾面广量大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发展。

此外,随着“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实施,镇级政府都迫不及待地甩开了教育这一包袱,不再承担自身在教育发展上应肩负的责任,使得农村教育的发展更加举步惟艰。

2、教育经费使用与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当前,我县学校公用经费是按生数多少为标准拨付的,即按每生每年370元的标准向学校下达公用经费总额,而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并不完全与生数成正比,就好比一个“三口之家”与一个“五口之家”的家庭开支一样,并不是“三口之家”只用“五口之家”的五分之三就够了。

在这种经费管理模式下,对生数相对较少的农村学校而言,则必定在维修费、办公费、教师培训费、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的支出上大打折扣,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和制约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同时,目前学校经费支出采用国库集中支付、大宗物品由政府采购的模式,对于规范学校财务管理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实施过程中,审核支付手续烦、规矩多,集中采购耗时长、效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经费使用的效益。

比如,不少乡镇校在规定的报帐日报帐,往往一天时间无法完成,结果还要住到旅店等第二天再去继续排队。

再如,我镇在4月份就上报计划,打算购买一台草坪机,但至9月低尚未落实到位,结果在8月底校园环境整理中,仅清除草坪杂草就花去3000元左右。

3、在农村未能真正形成“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施行后,学校与社区、村(居)以及镇级政府的联系没有原来那样密切,镇级政府的教育责任相对减少,社区及地方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关心重视显得相对不够。

二是学校工作得不到家长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由于受到学生家长观念、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长支持和理解教育的程度远不及城里家长。

做同样一件工作,比如学生报刊杂志的征订、家校通平台的建设等,城里家长十分热心;而在农村,尽管这些做法对学生及家长来说是有益的,可真心支持者寥寥无几。

再如,学校在学生到校时间管理、学生路队管理、家长接送学生管理等制度的实施方面,不少家长以自我为中心,不予理解和配合,不服从学校管理,我行我素,动辄因某一小事不如意,漫骂甚至扬言殴打老师。

4、在教师的使用与管理上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教师流动不合理。

历年来教师“农进城”选调对象均为农村优秀教师,优秀师范类新生分配基本是驻城及县直学校优先,优秀教师外流,又得不到新教师补充,使得城乡教师队伍素质的差距逐步拉大。

目前,我镇小学一线教学人员中,由师范院校毕业参加工作的仅36人,能胜任某一学科教学的不足45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