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常用护理操作的注意事项
肾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肾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急性期及严重肾功能衰竭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其完成各种日常生活活动。
缓解或恢复期应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
2.饮食护理:根据不同病情,为患者制订合理的营养计划,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限制水、钠盐和蛋白质的摄入。
轻度水肿不过分限水,钠盐少于3g/d;重度水肿伴少尿每日摄水量少于100mL,无盐饮食给予优质蛋白饮食,同时有充足的热量摄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变化的情况,定时测量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更应严密观察体液的变化,严格记录患者24h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
4.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温湿度适宜,减少探访人数及次数,以防交叉感染,注意水肿部位及程度变化,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5.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用药,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及副作用,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观察有无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口腔等部位感染的发生。
协助患者做好全身皮肤的清洁卫生,同时注意保护皮肤,以免损伤水肿的皮肤引起感染。
6.基础护理:观察患者有无疲倦、头痛及血压、面容、情绪及心理反应等,了解其对疾病的认识。
7.尿异常的护理:正确留取尿标本,为诊疗提供依据。
血尿时,应卧床休息,适当多饮水,防止血块堵塞和感染。
8.心理护理:应经常安慰、鼓励患者去除不良心理因素,使之能密切配合治疗,争取治愈或延缓病程进展。
【健康教育】1.指导严重水肿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轻度水肿患者卧床休息与活动交替进行。
2.根据病情及医嘱指导患者选择适宜的饮食,严格遵守饮食计划。
3.指导患者坚持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减量或停用药物,了解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4.指导患者准确留取各种血、尿标本,特别是24h尿蛋白定量、尿培养等。
5.讲解积极预防感染的重要性,讲究个人卫生,注意休息。
6.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监测血压、尿量、体重,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
肾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肾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在肾内科,危重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
以下是肾内科危重病人
护理的常规措施:
1. 严密监测: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
频率、体温等。
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2. 液体管理: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控制液体摄入和排出,确
保体液平衡。
同时监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水平,必要时予以适当调整。
3. 药物治疗:按照医嘱正确给药,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频次。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4. 密切观察血液透析治疗:对于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确
保透析器的正常运作,并根据透析指征和病人情况,及时调整透析
方案。
5. 防感染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制度,保持病人周围环
境的清洁和干燥。
对于有感染风险的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6. 注意营养支持:根据病人的需要,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包括控制蛋白质摄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7. 心理护理: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其心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8. 导尿管理:对于需要导尿的病人,正确操作导尿管的插入和维护,避免导尿相关感染和损伤。
9. 安全保障:确保环境的安全和舒适,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减少病人受伤的风险。
在护理肾内科危重病人时,我们应重视团队合作,加强交流和协作,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是肾内科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护理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医嘱确定。
肾内科实习护士肾内科护理工作要点总结

肾内科实习护士肾内科护理工作要点总结肾内科是对肾脏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专业领域,而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实习护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实习护士在肾内科的护理水平,以下是一份肾内科护理工作的要点总结。
1. 了解肾内科疾病及治疗方法在进行肾内科护理工作前,实习护士应充分了解常见的肾脏疾病,例如慢性肾病、尿路感染等。
同时,掌握肾内科治疗方法,如透析、药物治疗等,以便能够有效地辅助医生进行治疗。
2. 规范患者护理操作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实习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操作,例如患者入院评估、静脉穿刺、导尿等。
这些操作需要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实习护士还应掌握相关的消毒知识和技能,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3.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肾内科患者常伴有高血压、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实习护士应经常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
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加强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护理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护理,实习护士应加强对这类患者的关注和照顾。
例如,定期监测患者的尿量、控制蛋白质和钠的摄入量、辅助患者进行透析治疗等。
同时,实习护士还应积极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患者按时服药。
5. 疼痛管理肾内科患者中,疼痛是一个常见的症状。
实习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可以通过药物镇痛、物理疗法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6. 心理支持肾内科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实习护士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
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倾听、鼓励患者等方式,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7. 多学习、多实践作为实习护士,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学习护理文献等方式。
此外,实践也是提高护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多参与肾内科护理工作,积累临床经验。
通过以上要点的总结,实习护士能够更好地进行肾内科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肾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肾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慢性肾脏疾病护理
慢性肾脏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护理措施如下:
1. 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包括血尿素氮、肌酐等。
2. 控制血压,避免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
3. 控制饮食,限制高盐、高脂肪和高磷含量的食物摄入。
4.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适当限制水分摄入。
5.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消炎药等。
6. 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压药物等。
急性肾衰竭护理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护理措施如下:
1. 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性质,及时发现任何异常。
2. 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液体,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负荷。
3.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利尿剂、碱性药物等。
4. 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异常。
5.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调整其他药物的剂量。
6. 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肾结石护理
肾结石是肾脏常见的疾病之一,护理措施如下:
1. 饮食控制,避免摄入高含钙、高盐和高嘌呤的食物。
2. 增加水分摄入,促进尿液产生,有助于结石的排出。
3. 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结石的排出。
4. 如有需要,使用药物进行结石的溶解或排出。
5. 定期随访,预防复发,及时处理并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
以上是肾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的基本内容。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护
理效果。
为了确保正确性,请在引用本文内容前查证相关资料。
肾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肾衰因暴病及肾,损伤肾气或肾病日久所致。
以急起少尿甚或无尿,继而多尿,或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口中尿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急、慢性肾功能减退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病机:因暴病及肾,损伤肾气或肾病日久所致。
病位在肾,涉及膀胱、三焦。
二常见证型:脾肾气虚、气阴俱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阳俱虚三辩证护理1、生活起居护理避免受凉,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肾毒性和易诱发肾功能损害的药物,注意休息,病情稳定者可适当增加活动,水肿、高血压者应低盐饮食。
2、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濒服。
应用大黄煎剂灌肠治疗时,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并注意保护肛门周围皮肤。
3.饮食护理饮食宜低盐、低脂及富含优质蛋白之品。
4、情志护理加强情志护理,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悲观绝望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配合治疗。
5、对症护理5.1脾肾阳虚,呕吐频繁时,遵医嘱给予针刺,或在舌面上滴姜汁数滴。
5.2燥结便秘时,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
5.3 口中尿味时,遵医嘱给予中药煎汤含漱。
5.4神志不清、躁动不安或抽搐者,实施保护性约束。
四、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避免使用损伤肾脏的食物和药物。
2、指导患者能根据肾功能检查结果采用合理饮食。
3、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食物选择的范围、烹调方法、进食量等。
4、注意保暖,避免风寒侵袭,预防继发感染。
5、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复查。
水肿因脾肺肾对水液宣化输布功能失调,使体内水湿滞留,溢泛肌肤所致。
以头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
肾性水肿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病机:多因外邪伤及脏腑或脏腑本身的虚损,导致水精输布失调所致。
二常见证型:脾肾阳虚、脾虚湿胜、阴虚湿热、气虚血瘀、气虚血瘀三辩证护理1、生活起居护理避免受凉,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肾毒性和易诱发肾功能损害的药物;注意休息,病情稳定者可适当增加活动;水肿、高血压者应低盐饮食。
2、给药护理2.1阳水兼风者,中医宜热服,盖被,饮热粥或姜糖水后安卧,以助汗出。
肾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泌尿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泌尿系统是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及其相关的血管和神经组成的人体主要代谢系统其中肾脏是最重要的器官,它不仅通过生成尿液排泄机体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还产生多种重要的内分泌激素。
1.活动与休息急性期及严重的肾衰竭者绝对卧床休息至临床症状缓解、自我活动能力恢复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2.饮食护理按医嘱给予适量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磷或优质低蛋白饮食,加强治疗饮食的管理。
3.密切观察病情每天监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持续3天,如有神志及尿量的变化或血尿、尿闭、水肿加重、血压升高、嗜睡及频繁恶心、呕吐或抽搐等症状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记录。
4.控制体液平衡有水肿者,按医嘱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每天1次,测腹围或体重每周1次,对卧床病人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
5.药物治疗护理使用利尿药应观察尿量,使用降压药时应观察血压及有无头晕等不良反应。
肾区钝痛可按医嘱给予局部热敷,肾绞痛按医嘱局部热敷及给予镇痛及解痉药,并观察用药后疼痛缓解情况。
6.健康指导熟悉并做好肾脏专科各种检查宣教,如尿培养及其他尿液检查标本的留取方法,肾脏特检及透析疗法的术前、术后护理。
尿路刺激征护理常规尿路刺激征指膀胱颈和膀胱三角区受炎症或机械刺激而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可伴有排尿不尽感及下腹坠痛。
1.休息急性发作期应注意卧床休息,宜取屈曲位,尽量勿站立或坐直。
保持心情愉快,因过分紧张可加重尿频。
指导病人从事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如听轻音乐、欣赏小说、看电视或聊天等,以分散病人注意力,减轻焦虑,缓解尿路刺激征。
2.增加水分的摄入在无禁忌证的情形下,应尽量多饮水、勤排尿,以达到不断冲洗尿路,减少细菌在尿路停留的目的。
尿路感染者每天摄水量不应低于2000ml,保证每天尿量在1500ml以上,且每2~3小时排尿1次。
3.保持皮肤黏膜的清洁加强个人卫生,增加会阴清洗次数,减少肠道细菌侵入尿路而引起感染的机会。
肾内科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制度

肾内科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制度1. 前言为了规范肾内科医疗技术操作,确保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健康和安全,订立本规范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肾内科的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并严格执行。
2. 术前准备2.1 每位医生和护士在进行肾内科医疗技术操作前,必需接受相关的培训,并进行考核。
2.2 医生和护士在进行肾内科医疗技术操作前,应认真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认手术部位和手术目的,并填写相关手术记录。
2.3 每位医生和护士在进行肾内科医疗技术操作前,必需正确佩戴专业的手术服、手套、口罩和帽子,并做好手消毒。
2.4 确保手术室内设备、器械和药物齐全、完好,并进行有效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3. 手术操作3.1 手术操作过程需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进行,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3.2 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操作前,应与患者进行沟通,认真解释手术目的、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3 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操作中应高度集中注意力,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4 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操作中必需遵从无菌操作原则,并定期更换手术台面、手术用具和药物。
3.5 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操作中必需妥当处理手术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并进行正确的处理。
3.6 医生在手术结束后,必需对手术过程进行记录,并及时进行术后评估和患者教育。
4. 医疗设备和器械的管理4.1 医院必需确保肾内科医疗设备和器械的安全、有效和正常运行,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和标识。
4.2 医院必需进行设备和器械的有效灭菌处理,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追溯系统。
4.3 医院必需对肾内科医疗设备和器械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并订立相应的操作规程和记录。
5. 护理管理5.1 护士在接待患者时,应亲切待客,认真了解患者病情和需求,并做好记录和转交。
5.2 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应依照医生的叮嘱,合理布置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的基本生活和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5.3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应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者定时服药、检查和治疗,并及时记录和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动。
肾内科 护理常规(全)

肾内专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
2、加强对常见症状的观察,包括水肿、高血压、肾区疼痛、尿量、尿色、尿的性状、神态及营养状况。
3、有高血压、水肿和心力衰竭者,应限制水分的摄入,每日记录液体出入量。
4、水肿者应予每周测量体重2次,水肿明显或使用利尿剂者宜每日测量体重1次。
5、有腹水者,根据病情定期测量腹围。
6、根据病情所需,按医嘱测量血压并予以记录。
7、加强饮食管理,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应严格按医嘱给予不同的治疗饮食。
8、按照检验项目要求,采用不同方式,正确留送各种尿检验标本,并将留尿方法和注意事项于前1日告诉病人。
9、避免病人受凉、受湿、感冒和接触感染性疾病者。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神志、皮肤、口腔、肢体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2、正确安置患者,对躁动、意识不清的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帯并加用床挡。
对于心衰不能平卧的病人给予半卧位。
3、开放静脉通路两条,必要时使用一路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4、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
5、遵医嘱给予患者多功能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
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6、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全身有无水肿,及时给予基础生活护理。
7、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导尿,观察引流物色、量、性质。
8、护士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用药注意三查十对,杜绝差错发生。
9、护士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单。
10、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8小时小结,24小结总结。
11、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12、护士应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13、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要点,以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交接班。
肾病综合症护理【概念】肾病综合症指肾小球弥漫性损害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主要临床特点为“三高一低”,高度蛋白尿(3.5克/24小时)、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及低血浆蛋白(小于30克/d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严格控制灌肠液温度:38-41度,根据病人感受可稍降低温度。 5关注患者感受:如患者感觉不舒适、不合作时,应耐心解释、询问,
尽快找出不舒适的原因.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不可强行插管。
中医操作二:中药熏洗治疗局部
并发症: 1烫伤 2感染 3过敏
中医操作二:中药熏洗治疗局部
预防措施 1评估:患者年龄、局部治疗处肢体感 觉功能、中药过敏。 2温度:41度?可根据病人情况适当调 整 3套双层塑料袋(隔离):防止皮肤类 疾病传播
中医操作三:中药封包治疗
并发症、危险因素:1烫伤 2型号选择 预防措施: 1评估:患者年龄、局部治 疗处肢体感觉功能,选择合适温度 (高、低温)
中医操作四:贴敷疗法
并发症:1过敏 2灼伤 3冷敷、热敷选择
预防措施:1评估患者过敏史、局部皮 肤感觉。 2温度控制:前臂内侧、敷药处试温 3选择冷热敷?? 4如去微波炉加热时,取出棉花,易燃
6留置针:3~5天,最长不超过一操作二:红外线治疗
并发、注意事项:1灼伤
2预热 3照射距离20-30厘米 4方向 预防措施:1、操作前做好病人的评估,
如患者的自理能力,能否合作,有无家属或陪 护工陪护。 2、如患者不能自理,也没有家属或陪护工陪 护,护士应等治疗完毕才能离开。 3、保持红外线与病人的适当的距离,同时治 疗时间不宜过长。
中医操作一:结肠透析
预防措施:
1、正确选取肛管:临床多选用硅胶管,且表面圆润、光滑,无毛
刺、接缝,管壁柔软,导管头端及旁侧开孔,软硬适度,管道透明;对于老 年患者,可采用管径小的一次性吸痰管、气囊肛管或双腔气囊尿管,最好有 刻度。
2、充分润滑肛门:用带指套的示指蘸石蜡油轻轻按摩肛门及
肛周,待肛门适应刺激,肛管括约肌松弛,再用示指按压肛周的皮肤, 稍往外下方用力,使紧紧相连的肛瓣出现缝隙,再将润滑好的肛管顺 着缝隙轻轻旋转插人肛门。
预防措施
1、操作前评估操作环境是否适合操作。 2、想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 3、严格无菌操作,对不能自理,难以 合作的患者应两名医护人员或请家属 配合操作。 4、对于敷料难固定的部位应加强敷料 的固定。
病情观察及处理
换药时应观察伤口有无红、肿、分泌 物,并轻轻按压伤口旁端看有无脓液。 如换药处为单侧上肢或下肢应对比对 侧肢体是否一样大小。 如出现以上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中医操作一:结肠透析
3、插管角度与插管方法:首先将肛管呈水平位插入
肛门(操作者站在患者背侧)朝患者肚脐方向进入3 cm后 (小儿根据年龄要减少)有松落感(通过括约肌),再改变肛 管头端方向,将肛管头端向后转,指向尾骨尖,当肛管插 人约5 cm时,肛管头端到达直肠壶腹部,采取边灌入液体 边继续插管,直至沿着直肠后壁缓慢插入l5~20 cm止。
中医操作五:艾香灸
并发症、危险因素: 1烫伤 2烟雾呛咳 3 火灾 预防措施:1检查操作装置 2加强巡视病 3勿直接接触皮肤、及患者衣物,铺垫治疗巾。 4 通风
西医操作一:静脉注射、采血
并发症、注意事项:1血肿
2感染 3保护禁止补液肢体 预防措施:1患者年龄、配合程度、有无家属或陪护
中西医 护理操作的注意事项
主讲人:郑兴
中西医护理操作注意事项
中医操作:1结肠透析 2中药熏洗治疗 3中药封包治疗 4贴肤疗法 5艾香灸 6 西医操作:1静脉注射、抽血 2红外线治疗 3血透管、造瘘口、腹透管出口换药
中医操作一:结肠透析
并发症:1、出血 2、肠穿孔 3、腹痛
中医操作一:结肠透析
相关风险因素 1、痔、直肠息肉、肿瘤 2、习惯性便秘、子宫脱垂、腹水、妊 娠等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慢性炎症、 直肠溃疡病史(如溃疡性结直肠炎)。
工陪护、有无凝血功能障碍、有无使用抗凝药物、血管情 况。
西医操作一:静脉注射、采血
2、穿刺完毕,指导患者如何按压穿刺部位及按压时间(有凝血 功能障碍或使用抗凝药物者延长按压时间)。 3、不能合作者应给予按压无出血后方能离开或指导家属或陪护 工按压穿刺点。
如出现血肿,应注意观察其大小,是否进行性增大。 4、报告医生,若为活动性血肿遵医嘱予冰袋冰敷或加压包扎,必要 时遵医嘱使用止血药。 5、非活动性血肿予硫酸镁湿敷或,将生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1~3 mm 的薄片,外敷于患处,用塑料薄膜覆盖其上,胶布固定,待马铃 薯片干燥后取下,每天3次。
西医操作三:换药
并发症:1感染 2脱管 注意事项:1观察管道处有无红肿、渗血渗液, 无菌操作 2颈管:注意缝线有无脱开,辅料的覆盖范围、 固定。 造瘘口:触摸振颤音 腹透管口:周围1厘米以为用生理盐水擦洗, 勿用碘、酒精类消毒液刺激
西医操作四:冰敷
并发症:冻伤 预防措施:1:时间20?分钟,及时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