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 路 行 车 组 织

合集下载

铁路行车组织总复习

铁路行车组织总复习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复习重点一、考试题型1.填空题 2.判断题 3.名词解释 4.简答题 5.综合题二、复习重点:1.有效卸车数。

有效卸车数是指本班内到达、本班内能卸空的车数。

2.在编制调车作业计划时的首组。

答:待编车列中,第一到站的车组称为首组,编为“1”。

3.在编制调车作业计划时的可移车组。

答:车组下落完毕后,有的车组既可下落到这一列,又可下落到另一列,均不影响站顺,这种车组为可移车组。

4.运用车。

答:运用车是指参加铁路营业运输的部属货车、企业自备车、外国货车,内用货车、企业租用及军方特殊用途重车。

5.不摘车装卸作业。

答:中间站利用列车停站时间进行装卸,装卸完了仍随原列车继续运行,称为不摘车装卸作业。

6.停时。

答:停时是指货物作业车一次货物作业平均在站停留时间。

7.列车运行图。

答: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的图解,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

8.在列车运行图中什么是纯运行时分?答:纯运行时会是指列车在区间两端站均通过时的区间运行时分。

9.会车间隔时间。

答:会车间隔时间是指在单线区段的车站上,两列车交会时,自某一方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车站之时起,至该站向这一区间发出另一对向列车之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

10.分号运行图。

为适应运量的较大波动、线路较大施工,以及节假日临时运输和特别运输的需要而编制的运行图。

11.车站作业计划包括的内容。

分别由谁负责编制?答:车站作业计划的内容有三:车站班计划;阶段计划;调车作业计划。

编制人员依次为:主管运输的副站长或运转室主任、调度室主任;车站调度员;调车区长。

12.编制调车作业计划的要求。

答:编制调车作业计划的要求如下:(1)符合编组列车的三个依据;(2)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效率。

具体要求:钩数少、带车数少、占用股道少、行程短、作业方便、调车效率高。

(3)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13.分部解体时,“开口”位置的选择原则答:开口”位置的选择原则如下:(1)车列内有禁溜车时,应在禁溜车之后开口。

铁路行车组织-车站工作组织

铁路行车组织-车站工作组织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章
接发列车作业及中间站工作组织
中间站概述:
• 中间站是的铁重路要上意最义多:的加车速站机车车辆周转,扩大铁路货流与 货源过的市场占有份额,完成运输任务,提高运输效益。
• 中或中的间越间车站行站 站;的的实同作管行时用理车,::站中铁实、间路行车站线车间还上站、承运、班担行班组着的组三所列管级在车理管地在两理区中级间旅管站客理通乘;过降业、和务交货量会物大 发送、到达任务。
第三节 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法
一、推送调车法
使用机车讲车辆由一股道调移到另一股道,在 调动过程中不摘车的调车方法,称为推送调车法
二、溜放调车法
使用机车推送列车到达一定速度后摘挂制动, 使摘解的车组获得的动力溜放到指定地点的调车方法,称为 溜放调车法。
第四节 驼峰调车设备及作业组织 一、驼峰调车设备
接发列车作业:
• 接发列车时需办理的作业:
(1)办理区间闭塞; (2)准备接车或发车进路; (3)开放或关闭进站信号或出站信号; (4)接交行车凭证(不使用自动闭塞、站间自动闭塞和半
自动闭塞时) (5)迎送列车及指示发车。
摘挂列车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
(1)编制依据 1、列车调度员下达的摘挂车计划:如摘车数、挂车
3、双推双溜,是指在具有两条推送线、两条溜放线配备两 台以上机车工作的编组站采用的一种作业方案
五、评价驼峰作业方案的指标 驼峰作业方案评价指标包括: ◆分解一个车列平均占用驼峰的时间 ◆驼峰解体能力 ◆驼峰负荷 ◆驼峰解体一车的费用
第五节 调车作业计划 一、调车作业计划的意义 1、调车作业计划:
二、调车作业时间标准 1、按照调车机车工时性质不同,调车时间还可分为下列三 类: (1)生产时间:完成各项调车作业的纯生产时间。 (2)辅助生产时间:为完成调车作业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所消耗的时间。 (3)非生产时间:由于各种原因妨碍调车作业所产生的调 车机车停轮等待时间。

铁路行车组织项目五

铁路行车组织项目五

学习活动 车站通过改编能力计算
学习过程 1.根据丙站的资料及丙站的阶段计划,计算丙站牵出线改编能力。
知识链接
1.驼峰解体能力
驼峰在现有技术设备、作业组织方法及调车机车数 量条件下,一昼夜能够解体的货物列车数或车数,称为 驼峰的解体能力。主要担当解体作业的驼峰,其解体能 力可根据不同的作业方案,采用直接计算法进行计算。
学习活动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1.查定和计算车站能力的目的 (1)确定新建车站的能力,检查其是否满足计算年度运量的需求。 (2)为了有效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正确地组织列车接发,合理 分配列车解编任务。 (3)查明车站设备和作业组织中的薄弱环节,挖掘设备潜力、提 高效益。 (4)查明车站各项设备间以及车站与区间通过能力是否协调,以 便制定加强措施。
外)的到达、解体、编组、出发和机车出入段等作业。这一类作 业占用设备次数较多,随着行车量的变化其数量增减也较多。
学习活动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⑵固定作业 固定作业是指与行车量增减无关的作业。计算车站(客运站除外)
通过能力与改编能力时,以下各项按固定作业计算: 1)旅客列车到、发、调移及其本务机车出入段等作业。 2)摘挂列车编组作业(一般仅限于列车运行图中规定的作业次数,
2.根据项目四中丙站的行车资料,计算丙站的咽喉道岔通过能力及 到发线通过能力。
知识链接
车站通过能力是指车站在现有设备条件下,采用合理的技术作 业过程,车站咽喉道岔和到发线于一昼夜内所能通过或接发各方向 的货物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列车数(客运站通过能力是旅客 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货物列车数)。
车站通过能力包括咽喉通过能力和到发线通过能力两部分。 车站改编能力是指在合理使用技术设备条件下,车站的固定调 车设备(驼峰、牵出线以及调车场内的调车线路),一昼夜内所能 解体和编组各方向的货物列车数或车数。 车站改编能力由驼峰解体能力和尾部编组能力组成。

铁路行车工作组织—列车运行图及线路通过能力

铁路行车工作组织—列车运行图及线路通过能力

第三节 列车运行图及线路通过能力 列车运行图
(3)机车全周转时间T全,即机车在一个牵引区段内往返一次平均消耗的时间。 当机车交路采用肩回运转制时,机车在一个牵引区段内往返一次需要经过以下4个过程。
a.从机务段所在车站牵引列车到折返段所在车站花费的时间,用T折表示。 b.从折返段所在车站停留后进入折返段,在折返段停留,进行整备作业、日常检查后,再出段 开到车站并等待出发,总的时间用t标表示。 c.从折返段所在车站牵引列车返回机务段所在车站,所花费的时间,用T旅表示。 d.从机务段所在车站停留后进入机务段,在机务段停留,机车乘务人员进行交接班,为下一次 运行进行整备作业、日常检查后,再出段开到车站并等待出发,总的时间用t机表示。机车全周转
v旅=L区段/∑t + ∑t停(公里/小时)
(2)列车技术速度v旅,即机车牵引列车在区段内的各区间内,
财平均走行公里数(只计算∑t,而不考虑∑t停
v技=L区段/∑t
(公里/小时)
式中 L区段-区段长度(公里)
∑t-列车在区段内纯运转时间的总和(小时)
∑t停 -列车在区段内各中间站停留时间的总和(小时)
在改善对旅客的服务、加速货物送达,扩大铁路在运输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以及改进机车车辆运用
和更好地利用区段通过能力诸方面获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
4.列车运行图的主要质量指标
列车运行图编完后,各铁路局应对运行图编制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在确认完全符合规定要求
后计算运行图质量指标,其主要质量指标有,
(1)列车旅行速度v,即机车牵引列车在区段内的平均速度。
时间(T全)就是以上四部分时间的总和: T全=T折+t标+T旅+t机(小时)
(4)机车日车公里S日:平均每台机车在一昼夜内完成的走行公里数。

铁路行车组织设计方案

铁路行车组织设计方案

01 Chapter目的意义背景现状必要性重要性行车组织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02 Chapter直线与曲线坡度与隧道交叉与连接030201线路平面及纵断面在一些特殊区段,如曲线、隧道等,设置限制速度以确保列车安全。

线路容许速度及限制速度限制速度容许速度信号系统采用先进的信号系统,如自动闭塞、调度集中等,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信设备配备完善的通信设备,如无线通信、调度电话等,确保列车与车站之间的信息畅通。

信号设备和通信设备车站设备车站能力车站设备及能力03 Chapter列车运行图的作用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运输部门用以编制行车组织计划、下达日常行车调度命令的基础,也是车站和列车调度人员进行作业和组织工作的共同依据。

列车运行图的定义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行车组织中用来描述列车在各个车站起讫时间、到达和出发时间、在区间运行时间的一种图表。

列车运行图的分类根据编制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列车运行图可分为局运行图、全路运行图、分界口运行图和车站作业计划图等。

列车运行图概述列车运行时刻的定义列车运行时刻的确定列车运行线的定义列车运行线及运行时刻列车编组计划概述列车编组计划的定义列车编组计划的作用列车编组计划的分类列车编组计划的基本内容列车的分类01车流的来源和去向02列车的解体和编组0304 Chapter列车交路类型列车交路里程列车交路时间列车交路方案设计01车站作业计划02车站作业流程03车站作业能力车站作业组织方案设计机车类型选择机车运用计划机车乘务组织机车运用及乘务组织方案设计调车设备配置根据车站规模、车流量等因素,配置合适的调车设备,如牵出线、驼峰、调车机等。

调车作业计划根据列车到达计划、列车出发计划、调车设备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调车作业计划。

调车作业流程设计调车作业流程,包括解体、编组、转场等环节,确保作业安全、高效。

调车作业组织方案设计03020105 Chapter1 2 3事故率事故严重程度旅客伤害率列车运行时间列车准时率车辆周转率安全及效率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指标综合考虑安全评估和效率评估的指标,构建一个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以评估不同行车组织方案的综合性能。

铁路行车组织设计

铁路行车组织设计

★组合列车:直达或直通列车的特例,通常由两个挂有机车的同一去向或 到站的列车前后联挂并为一个列车。 ★单元列车:始发直达列车的特例。主要标志“重载、机车固定和专用车 组作为一个整体循环运转、整列直接出入装卸车地。 目前各铁路局均编制编组计划,包括局与局之间的和局管内的编组计划。 设计时主要根据车流流向、车流大小及技术站的设备情况,参考现行编组计划 进行车流组织。总的原则:减少车辆中转次数,缩短车辆在途停留时间——车 辆改编小时最小。 理论上要分析计算,目前设计主要在分析车流构成的基础上,按照一般规 律组织列车开行。顺序上始发直达—技术直达-直通列车-区段列车。 上述工作完成后,车流组织部分基本完成→货运列流图、技术站作业车数 (有调、无调作业车)。
☆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
指在旅客列车数量及其铺画位置既定的条件下,该区段一昼夜内 所能通过的货物列车和旅客列车对数(或列数)。-根据旅客列车、摘挂、快运 列车扣除系数计算。 扣除系数:是指一对或一列旅客列车、快运货物列车或摘挂列车,须从平行运行 图上扣除的货物列车对数或列车。 N非货=N平-N客ε客-(ε快货-1)N快货-(ε摘挂-1)N摘挂 N货使=N非货*f使(使用系数单线0.85,双线0.9) N非=N非货+ N客 ☆ 需要通过能力 是将旅客列车、摘挂列车和快运货物列车折合为一般货物列车, 并考虑线路储备能力后以平图货物列车表示的能力。 N需=(N货+N客ε客+N摘挂ε摘挂+ N快货ε快货)(1+a储) 设计中新线通常将需要通过能力与平图能力对照比较,确定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既有线:货车非平图使用能力与总货物列车数对照比较,确定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线 路 纵 断 面
1.0 144.0 400.0
线 路 平 面 里 程

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正式版1021)

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正式版1021)

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目录用语说明 (3)总则 (3)第一章行车设备 (3)第1条新建、改建铁路工程验收交接的补充规定 (3)第2条变更线路平、纵断面及复核的补充规定 (3)第3条站内铺设及拆除道岔、线路的补充规定 (3)第4条各级公路、乡村道路、各种电线路、跨线小桥、管道、涵渠、渡槽跨越铁路、横穿路基、通过桥涵及在路基上铺设电缆等建设项目的补充规定 (3)第5条区间道岔设置及维修管理的补充规定 (3)第6条电力机车牵引区段线路与接触网维修的补充规定 (3)第7条接触网导线高度的补充规定 (3)第8条接触网隔离开关操作的规定 (3)第9条在有接触网线路上设置安全作业标、整备作业表示灯及进行作业的补充规定 (3)第10条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等级划分的补充规定 (3)第11条自动闭塞电力专用线供电范围及分级保护的规定 (3)第12条行车相关设备供电的补充规定 (3)第13条行车设备施工检修登记的补充规定 (3)第14条集中联锁车站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时办理行车的规定 (3)第15条在长大桥梁、隧道设置固定照明和安全报警装置的补充规定 (3)第16条车站到发线上装卸散装货物的补充规定 (3)第17条货车运用作业场设备检修的补充规定 (3)第18条检查坑(沟)、检修坑(沟)、落轮坑、洗车库地沟等管理维修的补充规定 (3)第19条货车故障轨边图像检测系统(TFDS)对列车动态检查作业的规定 (3)第20条装卸机具建筑限界及作业的补充规定 (3)第21条铁路建筑限界管理的补充规定 (3)第22条行车计时设备校对、检查、修理的补充规定 (3)第23条尽头站台设置车钩缓冲装置及养护维修的补充规定 (3)第24条行车设备加锁、加封、加计数器的补充规定 (3)第25条道岔加锁的补充规定 (3)第26条道岔加锁钥匙保管使用的补充规定 (3)第27条转辙机手摇把保管使用的补充规定 (3)第28条道岔清扫分工的补充规定 (3)第29条同杆架设电力线路和广播线检修分工的补充规定 (3)第30条行车通信设备安装、管理、使用的补充规定 (3)第31条设备维修或施工作业完了后清理现场的补充规定 (3)第32条道口设置、改造和看守的补充规定 (3)第33条防护设施管理维护的补充规定 (3)第34条行车设备施工计划编制、审批的补充规定 (3)第35条编制《站细》的补充规定 (3)第36条行车设备定期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的补充规定 (3)第37条对现有不符合《技规》规定标准的技术设备的补充规定 (3)第二章编组列车 (3)第38条车辆编挂隔离的补充规定 (3)第39条旅客列车编组的补充规定 (3)第40条机车重联编入列车及桥梁承载限制的补充规定 (3)第41条附挂、回送机车的补充规定 (3)第42条自轮运转特种设备运行管理的补充规定 (3)第43条单机挂车的补充规定 (3)第44条货物列车牵引定数及列车长度波动尾数和超长列车编挂限制的补充规定 (3)第45条货物列车编挂关门车的补充规定 (3)第46条重联机车间车钩、软管摘结的补充规定 (3)第47条企业自备机车、车辆过轨运输和使用铁路车辆的补充规定 (3)第48条翻车机及铁路货车上翻车机的补充规定 (3)第三章调车工作 (3)第49条非区段站比照区段站办理调车工作的车站 (3)第50条调车领导及指挥人的补充规定 (3)第51条调车作业中手信号显示的补充规定 (3)第52条编制调车作业计划的补充规定 (3)第53条传达调车作业计划的补充规定 (3)第54条变更调车作业计划的补充规定 (3)第55条要道还道的补充规定 (3)第56条越出站界及跟踪出站调车的补充规定 (3)第57条调车速度和岔线限制使用机车类型的补充规定 (3)第58条溜放调车及驼峰解散车辆的补充规定 (3)第59条使用铁鞋制动的补充规定 (3)第60条使用人力制动机制动的规定 (3)第61条正线、到发线调车的补充规定 (3)第62条同一调车区、同一线路两端,同时进行调车作业的补充规定 (3)第63条尽头线调车作业的补充规定 (3)第64条机车车辆防溜的补充规定 (3)第65条在装卸作业线路上设置防护信号的补充规定 (3)第66条密接式车钩调车作业的补充规定 (3)第67条调车作业连结软管的补充规定 (3)第68条特殊情况下调车作业的规定 (3)第69条调动专运、公务及特种用途车辆的补充规定 (3)第70条段管线、岔线取送车辆作业的规定 (3)第71条企业机车在车站调车的规定 (3)第72条检修车、机械冷藏车及客车入段整备取送作业的补充规定 (3)第73条使用简易紧急制动阀的规定 (3)第74条手推调车的补充规定 (3)第75条中间站临时停运、备用车列时拉口的规定 (3)第76条机车出入段的补充规定 (3)第77条旅客列车换挂机车、确保安全正点的有关规定 (3)第78条双机或多机出入段、在站转线、连挂车列及调车作业时分工的规定 (3)第四章行车闭塞 (3)第79条电话闭塞的补充规定 (3)第80条半自动闭塞设备故障时办理行车的补充规定 (3)第81条一切电话中断时行车的补充规定 (3)第82条双线半自动正方向一切有线电话中断,使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办理行车闭塞通话的规定 (3)第83条一切电话中断时枢纽及个别地区优先发车站的补充规定 (3)第五章列车运行及接发列车 (3)第84条发布、转达调度命令的补充规定 (3)第85条变更接车线路的补充规定 (3)第86条检查及掌握接车线路空闲的补充规定 (3)第87条使用自动按钮的补充规定 (3)第88条稍停再开列车出站信号开放时机的补充规定 (3)第89条在到发线上接发列车的补充规定 (3)第90条旅客列车在区间乘降点和未设车站发车人员的旅客乘降所发车的规定 (3)第91条双线双向自动闭塞行车的补充规定 (3)第92条同时接发列车的补充规定 (3)第93条长钢轨专用列车运行速度的规定 (3)第94条列车经过9号道岔侧向运行时限速的补充规定 (3)第95条货物列车编组通知单、货运票据、列车限速命令的交接及篷布统计的补充规定 (3)第96条无列检作业场的中间站始发货物列车的规定 (3)第97条发车的补充规定 (3)第98条区间闭塞方式及机车信号类型的补充规定 (3)第99条集中联锁车站使用变通进路办理接发列车的补充规定 (3)第100条站内无空闲线路接车的补充规定 (3)第101条在无联锁或信联闭设备局部故障的线路上接发列车的补充规定 (3)第102条线路所通过信号机故障或停用时办理行车的规定 (3)第103条超长列车接发及运行的补充规定 (3)第104条超限列车运行的补充规定 (3)第105条推进运行及由区间退回原发车站的补充规定 (3)第106条列车退行的补充规定 (3)第107条列车分部运行的补充规定 (3)第108条列车制动主管压力及每百吨最低闸瓦压力的补充规定 (3)第109条晋城北—月山间下行货物列车机车电阻制动的规定 (3)第110条列车自动制动机试验的补充规定 (3)第111条列车自动制动机持续一定时间的全部试验的补充规定 (3)第112条特别困难地段车站接发列车及摘挂车辆的补充规定 (3)第113条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THDS)轴温预报处理的补充规定 (3)第114条枢纽地区列车运行车次的补充规定 (3)第115条货物列车在双线区间改变正常运行方式的补充规定 (3)第116条在容许信号前货物列车可不停车的补充规定 (3)第117条使用紧急制动阀(紧急制动装置)的补充规定 (3)第118条在电气化区段安全作业的补充规定 (3)第119条牵引供电停、送电程序的规定 (3)第120条接触网停电时列车运行的补充规定 (3)第121条电气化区段使用内燃机车的规定 (3)第122条电力机车降弓运行的补充规定 (3)第123条电力机车被迫停在接触网分相无电区救援的补充规定 (3)第124条破损车辆检查和回送的补充规定 (3)第125条报废客车回送及调动的补充规定 (3)第126条区间卸车的补充规定 (3)第127条装卸车的规定 (3)第128条向施工封锁区间进入数组路用列车的补充规定 (3)第129条施工特定行车办法的补充规定 (3)第130条天气恶劣难以辨认信号时行车办法的补充规定 (3)第131条机车信号、列车运行监控装置或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临时发生故障的补充规定.. 3 第132条汛期暴风雨中行车办法的补充规定 (3)第133条列车运行中严重晃车的处理规定 (3)第134条列车通过大桥及长隧道的规定 (3)第135条轻型车辆及小车使用的补充规定 (3)第136条车机联控的补充规定 (3)第六章信号 (3)第137条联系信号的补充规定 (3)第138条手信号显示及收回时机的补充规定 (3)第139条出站复示信号机故障时办理行车的补充规定 (3)第140条机车信号机显示的补充规定 (3)第141条检修列车、车辆安全防护信号的补充规定 (3)第142条车挡表示器设置的补充规定 (3)第143条信号标志、线路标志安装维修的补充规定 (3)第144条响墩、火炬信号保管和试验的规定 (3)第145条列车标志的补充规定 (3)第146条机车、自轮运转特种设备限制鸣笛的补充规定 (3)第147条路基两侧植树造林及沿线、站内种植树木管理的补充规定 (3)第七章事故救援、意外应急处理 (3)第148条列车在区间被迫停车处理的补充规定 (3)第149条列车冒进信号机的处理规定 (3)第150条列车标志不完整时的处理规定 (3)第151条列车发生火灾、爆炸时的补充规定 (3)第152条单班单司机值乘的列车在区间被迫停车后防护的补充规定 (3)第153条处理旅客列车扒乘人员的规定 (3)第154条解除备用车的补充规定 (3)第155条未携带和错误携带行车凭证的处理规定 (3)第156条防洪重点地段行车的补充规定 (3)第157条区间接触网故障抢修的规定 (3)第158条救援列车、救援班、救援队驻在地点及调用办法的补充规定 (3)第159条事故现场设立临时线路所的补充规定 (3)第160条行车人员佩戴臂章、胸章的补充规定 (3)附件1使用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的有关规定 (3)附件2综合维修天窗作业实施办法 (3)附件3管内正线曲线半径小于300M 的区段名称表 (3)附件4右置(进站、出站、通过、进路)信号机处所及名称 (3)附件5电务、通信、工务、机务、供电、电力、车务、车辆、信息技术部门间对行车设备分管办法 (3)附件6脱鞋器技术标准及检修 (3)附件7行车备品及配置数量 (3)附件8电务行车设备使用办法 (3)《行规》部分用语说明一、《技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普速列车技术规程—铁路行车组织基本要求

普速列车技术规程—铁路行车组织基本要求
2.铁路局应根据本规程(普速铁路部分)规定,结合管内行车设备、运输 条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制定《行车组织规则》(以下简称《 行规》)。《行规》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章 行车组织 基本要求
(1)《技规》授权由铁路局规定或批准的事项。 (2)铁路总公司未作统一规定,又不宜由基层站段自行补充规定的行车办法。 (3)铁路局根据管内信号、联锁、闭塞设备,线路、供电、信息设备,机车车辆 类型及特殊地段的平、纵断面等特点,规定的特殊要求和注意事项。 (4)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普遍推广的先进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等。
2.列车运行等级顺序
(1)动车组列车; (2)特快旅客列车; (3)特快货物班列; (4)快速旅客列车; (5)普通旅客列车; (6)军用列车; (7)货物列车; (8)路用列车。
开往事故现场救援、抢修、抢救的列车,应优先办理。
特殊指定的列车的等级,应在指定时确定。
第一章
行车组织 基本要求
第一章 行车组织 基本要求
道岔定位
第一章
行车组织 基本要求
6.其他由车站负责管理的道岔,由车站规定。 车站道岔的定位,应在《站细》内记明。 集中操纵的道岔及不办理接发列车的非集中操纵的道岔可不保持定位 (到发线上的中岔和引向安全线、避难线的道岔除外)。 段管线道岔的定位,由各段自行规定。
行车组织
列车运行方向
第一章
行车组织 基本要求
道岔及股道编号
第一章
行车组织 基本要求
尽头式车站,向终点方向由左侧开始顺序编号,如站舍位于线路 一侧时,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向远离站舍方向顺序编号。一个 车站(分场时为一个车场)的股道不准有相同的编号。
第二编 行车组织
车站技术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清单,也是站 车之间、路局之间进行车辆及有关单据交接的依据, 同时也是车站与路局调度所间传达列车确报,以及 进行运输统计的主要原始资料。有关人员必须正确、 及时、清楚、完整地填记。此外,借助列车编组顺 序表还可以检查列车的重量和长度,机车车辆的编 挂及装载危险,易燃货物车辆的隔离等情况是否符 合有关规定。
铁路行车组织
1.2 车流组织和列车编组计划
1. 车流组织的概念
车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方向、某一区段或 某一车站上,车辆的去向或到站(流向)和数量(流量) 的总称。装车站装出的重车向卸车地点输送就构成了重 车流,卸车站把卸后的富余空车向装车地点排送,又形 成了空车流。车流有目的的移动和相互转化过程,也就 是铁路完成货物运输的主要过程。
铁路行车组织
在铁路上,货车通常是以编成合乎一定规格的列车 进行长距离运送的。在流向有同有异、流量有大有小、 流程有远有近,各站设备条件不尽相同、作业性质与能 力互有差异等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如何将发、到站各不 相同的重车流及不同车种的空车流合理地组织起来,在 适当的地点编组各种不同去向和种类的列车,并使之互 相配合、互相衔接,保证各站产生的车流都能迅速而经 济地运送到目的地,这就是车流组织所要解决的问题。
货物列车是为运输货物(包括排空)而编组的列 车,其中在装(卸)车站或技术站编组,通过一个以 上编组站不进行改编的列车,称为直达列车。表8-2 所列为主要的货物列车分类。
铁路行车组织
铁路行车组织
2. 列车编组顺序表 车站对所编组始发的列车,应按车辆顺序将
货车的资料填入列车编组顺序表(见表8-3)中。
铁路行车组织
1.1 列车的编组
1. 列车的定义、分类及车次
铁路车辆按规定重量、长度及编挂条件编 成车列,挂上机车和规定的列车标志并指定有 列车车次时,称为列车。发往区间的单机、动 车及重型轨道车也按列车办理。
铁路行车组织
列车按运输性质和用途可分为旅客列车、货物列 车、行包快运专列及单机和路用列车(如救援列车、 试运转列车等)。原则上规定开往首都或由支线开往 干线的列车为上行列车,编为双号车次;反之为下行 列车,编为单号车次。
铁路行车组织
在制订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时,应认真考 虑以下条件:
①有一定数量的直达车流,能保证经常开行。 ②装卸站或企业专用线的货运设备(诸如货位、 储仓、装卸线等)具有组织直达列车的能力。 ③装卸站的调车设备及其作业能力可满足编组 直达列车的需要。 ④有足够的空车供应等。
铁路行车组织
(2)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装车地直达 列车没有吸收的车流,要将其送往技术站加以 集中,以便和技术站自装车流汇合在一起分别 编组不同种类和到站的列车。由于在一般情况 下,每个区段都要开行摘挂列车和区段列车, 因而编制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主要是确定技术 直达列车和直通列车的编组问题。
铁路行车组织
一个去向一昼夜的集结车小时消耗总数通常以cm表 示(c为集结参数,按8~11取值;m为列车编成辆数)。 这是技术站编组直达或直通列车不利的一面。但是,所 编直达或直通列车通过沿途各技术站时无须进行改编作 业,从而一昼夜又可得到N直∑t节的车小时节省(N直为 该去向的日均车流量,∑t节为货车无改编通过沿途技术站 节省的小时总数)。显然,当N直∑t节≥cm时,组织该去 向的直达或直通列车是有利的。
铁路行车组织
个编组去向而言的,在方向上车流可分可 合,无改编运行距离可远可近,单就某一车站 某支车流进行检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就整 个方向综合研究各种车流组合方案并结合各站 的设备和工作条件,从中选择既经济有利又切 实可行的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方案。
铁路行车组织
列车编组计划是科学地组织车流、综 合运用全路站场设备的部署。它规定了铁 路应开行的货物列车的种类、数量及发到 站,至于这些列车如何在各区段内运行的 问题,则须通过正确编制与严格执行列车 运行图来解决。
铁路行车组织
铁路货物运输计 划中所规定的发到站 别、品类别货物发送 吨数,称为计划货流, 其简单示例如图8-5 所示。
图8-5计划货流的简单示例
铁路行车组织
3. 列车编组计划
列车编组计划是全路车流组织的规划,由装车地直 达列车编组计划和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两大部分组成。 它根据全路车流结构、各站设备能力和作业条件,统一 安排各种货物列车的编解作业任务,具体规定各货运站、 编组站和区段站编组列车的种类、到站及车组编挂方法。
列车编组计划是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较长时期的基 础性计划,它的正确编制与严格执行可以充分发挥各站 技术设备的潜力,提高运输效率。
铁路行车组织
(1)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在装车地利用自装 车辆编组,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编组站(或规定有作业 的区段站)不进行改编作业的列车,称为装车地直达列 车。
装车地直达列车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作业环节, 降低运输成本,减轻运行途中有关技术站的改编作业负 担,加速机车车辆周转和货物送达,因此,各国铁路都 对其十分重视,并将其作为铁路首要的车流组织形式。
铁路行车组织
在技术站编组列车时,每一去向的车流都是陆 续到达的,必须将各衔接方向到解列车陆续挂来 的有调中转车流和从本站各装卸地点陆续取出的 装卸完了的零星车流,按去向分解到固定使用的 调车线之内,使之凑足规定重量或长度的车列, 然后才能进行编组。由于集组成列时先到的车组 要等待后到的车组,这就产生了车辆集结过程。
铁路行车组织
2. 车流组织的基础——货流
在一定时期内,货物由发送地点向到达地点输送 就形成了货流。货流包含四个主要因素,即流量、流 向、运距和构成。货流的构成与分布取决于各地区之 间各种产品的生产、供应和销售关系。为了有效地规 划和组织铁路货物运输工作,应通过深入细致的经济 调查,分析研究货源货流的变化规律,进行货流预测, 为编制铁路货物运输计划提供依据。
铁路行车组织
铁路行车组织是铁路运输工作组织的重要组 成部分,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坚持高度集 中、统一领导的原则,发扬协作精神,综合运用 铁路各种技术设备,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客货 运输任务。其主要内容包括车流组织和列车编组 计划,列车运行图,铁路线路通过能力,车站行 车组织工作,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