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钙在水溶性甲壳素溶液中的结晶行为.
水溶性大分子调控碳酸钙结晶的研究进展

碳 酸钙 适 宜作 造 纸 填 料 , 方状 和 链 状碳 酸 钙 可 分 立 别用 作塑 料 和橡胶 填料 ] 2 . 在有 机物 的调 控 和参 与下 , 酸 盐 、 酸盐 等 生 碳 磷 物矿 物 在 生物 体 内的 形成 过 程 被称 为生 物矿 化 . 生 物矿 物广 泛存 在 于生 物体 内, 软体 动物 壳 、 鞘类 如 海 动物 的骨 针 、 鸡蛋 壳 以及 某些 结 石 疾 病 的主 要 成分 都 是碳 酸钙 . 机物 对 生 物 矿 物 的成 核 、 长及 埘有 生
Ke o d : W ae o u l o y r Cac u c b n t ; Cr sal ai n P l mo p yW r s trs l b e p l me ; li m a o ae r y t i t ; o y r h; M o h l g l z o p r oo y
c m bi ngw i rw o k. e mec nim sa ei tr e e ba e n e a aysso a cum a b a ec ysa l a oni o ni t ou r Th h ha s r n epr td s d o t n h l i fc l i c on t r t li t n r zi
Ab t a t src : T ei f e c f trs l b em a r mo e u e n t e c y tl z t n o ac u c r o a ei e iwe h l n eo e -o u l c o l c l so h r s l ai fc li m ab n t s v e d nu wa ai o r
碳 酸钙 因为 在 自然 界 中大量 存 在和 广泛 的 工业
检验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的方法

检验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的方法
要检验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取样品,加水,形成的溶液中加酚酞,不变色。
这表明碳酸钙还没有开始
分解。
2.取样品,加水,形成的溶液中加酚酞,变红色,说明生成了氧化钙,因为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它呈碱性。
同时取未溶解的固体,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这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有碳酸钙存在。
这表明碳酸钙还没有完全分解。
3.取样品,加水,形成的溶液中加酚酞,变红。
取未溶解的固体,加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这说明没有二氧化碳产生,证明碳酸钙已经完全分解。
4.测定残余固体中是否有碳元素。
若无碳元素,则证明碳酸钙完全分解;若
测定钙元素或氧元素,碳酸钙和氧化钙均含有这两种元素,无法一步判定。
反应物无氢元素,因此生成物也无氢元素,无法判定。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检验碳酸钙是否已经完全分解。
天然水溶性甲壳素溶液的性质_刘廷国

现的唯一带正电荷的天然碱性多糖,具有多种特殊生 物活性,安全无毒,对环境无公害。广泛食 品、医药卫生、生物工程等领域[2-3]。
由于分子内、分子间存在强氢键相互作用,甲壳素 和壳聚糖均不溶于普通溶剂,限制了其广泛应用[4-5]。通 过均相脱乙酰化或均相乙酰化控制脱乙酰度在 50 % 左右制备的半脱乙酰甲壳素能溶于水中[6-7],但对其性 质研究不够深入,目前仅限于实验室少量制备,尚不
谱仪 (UV-1700):日本 Shimadzu 公司;圆二色谱仪 208 nm~212 nm,吸光度值与波长呈线性关系,在水溶
(J810):日本 Jasco 公司。
液 中 的 拟 合 方 程 为 :A = -0.328 6λ + 71.119 (R2 =
1.2 水溶性甲壳素的制备
0.996 6)。刘长霞等人报道,不同浓度的 N-乙酰基-D-
参照文献[8]方法制备天然水溶性甲壳素(Water 葡萄糖胺溶液在波长 200、201、202、203 nm 处的吸光
Soluble Chitin,WSC),脱乙酰度(DDA)=(51.68±0.12)%; 度值对波长作图得到线性关系良好的 1 组直线,其斜
利 用 非 均 相 脱 乙 酰 法 制 备 半 脱 乙 酰 甲 壳 素(Half 率与对应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可以根据斜率确定壳聚
按照上述实验方法进行操作,绘制工作曲线,准 确配置 1.0 mg/mL 的 WSC 水溶液,并逐步稀释成不同 浓度的待测溶液,室温静置平衡 12 h 后上机测定,在 选定波长处的吸光度值对波长作图得到线性关系良 好的 1 组直线,见图 2,线性相关系数大于 0.990 0(n= 5)。利用其斜率与对应溶液的浓度成正比绘制工作曲 线。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 K=-0.326 5c-0.005 2,相关 系数 R2=0.995 1 (n=10),线性范围为 0.005 mg/mL~ 1.000 mg/mL,如 图 3 所 示 。然 而 当 样 品 浓 度 低 于 0.025 mg/mL 时,选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值小于 0.1, 而浓度高于 0.25 mg/mL 时,吸光度值又大于 1,所以最 佳线性范围为 0.025 mg/mL~ 0.250 mg/mL。
用平衡移动的观点解释碳酸钙的溶解与生成

用平衡移动的观点解释碳酸钙的溶解与生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平衡移动是指在动态平衡下,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转化过程。
碳酸钙的溶解与生成是一个典型的平衡移动过程,其中涉及到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和生成反应。
碳酸钙(CaCO3)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盐类化合物,其溶解与生成反应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比如在海洋中海洋生物壳体的形成过程中就涉及到了碳酸钙的溶解与生成。
本文将从平衡移动的观点解释碳酸钙的溶解与生成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碳酸钙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可以描述为:CaCO3(s) ⇌ Ca2+(aq) + CO32-(aq)在这个过程中,固体的碳酸钙溶解成为溶液中的Ca2+和CO32-离子。
在这个溶解过程中,有些碳酸钙溶解,同时也有一部分Ca2+和CO32-离子再结合形成固体的碳酸钙,这就是平衡移动的过程。
当溶液中Ca2+和CO32-离子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出现碳酸钙的生成反应,使得溶解和生成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碳酸钙的生成反应可以描述为:在生成反应中,溶液中的Ca2+和CO32-离子再结合形成固体的碳酸钙。
当生成反应发生时,固体的碳酸钙会逐渐沉淀出来,并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在碳酸钙的溶解与生成过程中,影响这个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和溶液的pH值。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反应速率,例如在高温下碳酸钙的溶解速度会增加;而溶液的pH值则会影响Ca2+和CO32-离子的浓度,从而影响碳酸钙的溶解与生成过程。
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存在也会对碳酸钙的溶解与生成过程产生影响。
比如在海水中,除了Ca2+和CO32-离子外,还有很多其他离子存在,这些离子可能与Ca2+和CO32-离子发生竞争反应,从而影响碳酸钙的溶解与生成过程。
碳酸钙的溶解与生成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移动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了解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化学反应以及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为环境保护和生物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甲壳素在不同离子液体中的溶解与改性

甲壳素在不同离子液体中的溶解与改性摘要:自从人们认识到甲壳素这一自然界仅有的带正离子电荷的纤维素之后,甲壳素就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同样对其的研究也从未间断,不同的领域都对其进行着全面的研究和探索开发,而且研究潜力经过探索也证明越来越大。
本文将主要对甲壳素的在离子溶液的溶解和改性进行介绍,为甲壳素等各类物质提供借鉴。
关键词:甲壳素;溶解;改性甲壳素是自然界中仅有的带正离子电荷的纤维素,其使用范围也逐渐在拓宽,本文将针对甲壳素在不同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和改性进行分析,简单介绍其性质。
1 甲壳素在离子溶液中的溶解性1.1 在咪唑类离子液体的中的溶解性在以前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对多种纤维素都有很好的溶解作用,现在对其溶解过程进行简单描述。
首先在四十度左右的温度下,以1比10的比例制作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然后将两份十克的甲壳素置入100ml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中,实验过程可以观察到甲壳素与溶液逐渐反应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之后,可以得到甲壳素溶液,该试验的主要原理部分的关键是对离子液体甲壳素分子中起连接作用的氢键的破坏,被破坏之后的甲壳素溶解于液体中。
这一溶解原理与纤维素的溶解机理大致相同,其主要过程都是对甲壳素或者纤维素内的氢键进行破坏,这样完成溶解过程。
从该实验还能得到的结论是关于温度的影响,当试验温度较高时,甲壳素的溶解速率快,溶解程度也比较充分;当试验温度较低时,甲壳素的溶解速率低,溶解程度不足。
1.2 在阳离子溶液中溶解性将DD=70%的甲壳素与3%的氯化2-氨基乙酸的阳离子稀释溶液一起发生反应,等待反应完全,研究人员可以深入的对其所得溶液进行分析,当采用其他的同样是以氨基乙酸为阳离子的溶液时,经过分析之后表明,当甲壳素为DD=70%时,[Gly]HSO4、[Gly]H2PO4-不与甲壳素溶液发生反应,除了这两者之外其余物质都可以快速的被甲壳素溶解完全。
碳酸钙结晶综述

碳酸钙在聚合物膜上的结晶综述序言现如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进程的加快,传统的方法例如节约水资源、跨区域调水和修建大坝等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类对淡水资源的要求。
而地球上地球表面的淡水资源如湖水、河水和地下水已过度使用或滥用,导致传统的淡水资源进一步减少或盐碱化。
因此,海水淡化的前景很广阔,海水淡化为解决全球未来水危机提供了有效途径。
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在海水淡化应用极其广泛,但是很多无机离子易在聚合物膜表面析出,会造成膜孔道的阻塞,碳酸钙为其中一个影响很大的离子。
因此,深入研究碳酸钙在聚合物薄膜表面的成核机理,能够减轻甚至避免其堵塞膜孔道的现象,进一步提高海水淡化产能。
综上所述,膜法从海水中得到淡水是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但是碳酸钙的结晶会降低膜的寿命,对碳酸钙膜上结晶机理的研究可以使海水得到综合利用。
碳酸钙在聚合物膜上的结晶综述一、我国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现状与产业前景我国RO法海水淡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5年起,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等部门的有关院所对反渗透膜进行了深入研究。
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中心在国内海水淡化用反渗透膜研究与开发领域一直保持领先优势,在反渗透膜材料设计与制备、大型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系统设计与工程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1986年,国产化醋酸纤维素非对称反渗透膜的氯化钠截留率达到95%;2000年,北京时代沃顿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消化与吸收,实现了常规反渗透膜复合材料、反渗透元件及系统结构的国产化,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反渗透膜生产商,国产RO膜在国内膜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0%;2009年,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东丽株式会社在北京合资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反渗透膜产业化基地。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指出,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20万~260万m3/d,对海岛新增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对沿海缺水地区新增工业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海水淡化原料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我国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海水淡化产业链,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碳酸钙在水溶性甲壳素溶液中的结晶行为

要 依 据生物矿化基本原理 ,以甲壳素作 为有 机基质 ,探讨 了在不 同浓度 甲壳素溶液 中 C C 晶体 的 a O3
生长情况 ; 同时研究了生长体系的 p 值和温度对生成 C C 晶体的影响 。 H a O3 通过傅里 叶红外光谱 、 扫描 电子
显微镜进行表征 的结果表 明,甲壳素溶 液中形成 的 C C a O3晶体 完全不 同于纯水 中形成的 晶体 ;而且 甲壳素
生物矿化对通过仿生合成 出具有优异性能 的特殊材料具有重
要 的指导意义 。目前 ,国内外对 于生物矿化过程 的研究 主要
12 1 水溶性 甲壳素溶液的制备 ..
准确称取 不同质量的的水溶性 甲壳 素粉 末放 入 2 5℃下
有适量蒸馏 水 的 10 mL烧杯 中,在 磁 力搅 拌 器 上搅 拌 3 0 O mi , 入 5 0mL的容量瓶 中 , n后 倒 0 加纯水至刻度线 ,即配制
第 7 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 析
1 8 39
馏水配制 p 4 8 和 p 8 7的反应体 系。 H . 9 H .
本文 用 甲壳素作 为有 机基质 , 探讨 其对 C C 3晶体 的 aO
成核 、生长以及形态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考 察了 晶体在 结 晶
当纯水或 甲壳 素溶 液加至将小烧 杯淹没 , 使液面 高于小烧 并
杯上沿约 5I1 之后 , 反应体 系在恒 温 2 II T T 将 5℃条件下静置结
J l ,2 0 uy 0 7
碳 酸 钙在 水 溶性 甲壳 素溶 液 中的 结 晶行 为
宋 锐 ,何领好 ,谢巧 丽 ,杨 浩
1 .郑州轻工业学 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 院,河南 郑州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北京 4 0 0 50 2 1 0 4 009
甲壳素基质对碳酸钙结晶的影响

摘 要 :依 据 生物 矿 化 基 本 原 理 , 甲壳 素 为 基 质 , 生 合 成 了一 些 有 特 定 形 貌 的碳 酸 钙 晶 体 。用 扫描 电 子 显 微 镜 以 仿
( E 、 射 线 粉末 衍 射仪 ( S M) X XRD 和 红 外 吸 收 光 谱 分 析 ( TI 等 手 段 对 所 得 产 物 进 行 了 表 征 。结 果 表 明 , ) F R) 甲壳 素 基 质 中 形 成 的碳 酸钙 晶体 的微 观 形 态 结 构 不 同于 纯 水 中形 成 的 晶体 结 构 。 随 着 甲壳 素 基 质 浓 度 的 不 同 , 得 C C 所 a O。晶 体 的 形 貌 发生 了 变化 , 明 甲壳 素 基 质 对 碳 酸 钙 晶体 形 成 具 有 调 控 作 用 。 这 给 我 们 合 成 不 同 特 性 C C 。材 料 提 供 了 研 究 和 表 aO
S r n 0 ,荷 兰 FEI 司 ; 外 吸 收 光 谱 仪 ;3 0 FTI , c lt 司 ; ii 2 0 o 公 红 6一 R Nioe 公 x一 射 线 粉 末 衍 射 仪 : 日本 岛 津
XRD一 6 0 CU靶 , 0 0( Ka, 一 0. 5 6 m )。 1 40 0 n 1 2 实 验 过 程 .
取 六 个 洁 净 的 5 l 杯 , 别 在 其 底 部 平 铺 0 0 5 to 粉 末 状 Ca I , 加 以 编 号 。 沿 着 烧 杯 内 0m 烧 分 . 2 l o C 并
壁 , 次 缓 慢 地 向 六 个 烧 杯 中 加 入 不 同 浓 度 的 甲 壳 素 水 溶 液 5 m l 甲 壳 素 水 溶 液 的 质 量 分 数 分 别 为 依 0 (
F b. 0 8 e 2 0 V I 1 O. O.4N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馏水配制(S*&>+和(S>&"的反应体系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反应体系的制备
为研究反应温度对碳酸钙在甲壳素溶液中结晶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B甲壳素反应体系放在恒 温-/ h水浴锅中静置结晶 )&!&-!水溶性甲壳素 fLa`光谱的测定
甲壳素溶液中的得到的 \7\C. 晶体分别进行红外测试结 果如图!所示 !!根据有关文献""*D"D/2EM)分别是球霰石和文石的 标准吸收峰则由图 ! 中各曲线对应的吸收峰可 以 看 出 /&)B浓度水溶性甲壳素溶液中 形 成 的 \7\C. 晶 体 是 方 解 石球霰石的混合体/&!B浓度中形成的 \7\C. 晶体是以 球霰石为主兼有部分方解石的混合晶体在/&*B)&/B浓 度水溶性甲壳素溶液中形成的 \7\C. 晶体则是方解石文 石的混合体而/&-B浓度水溶性甲壳素溶液中\7\C. 晶 体为方解石文石球霰石三种晶型的混合体
甲壳素是地球上除纤维素之外数量最大的天然有机化合 物!广泛存在于甲壳纲动物虾和蟹的甲壳!昆虫的甲壳!真 菌$酵母)霉菌%的细胞壁和植物$如蘑菇%的细胞壁中'*("由 于其与生物体细胞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没有毒性且具有生 物活性!可以被生 物 体 所 分 解!而 被 广 泛 地 应 用 在 水 处 理) 医药)食品)分离和环保等领域'-!D("
5$C!FJ Z条件下J$%]浓度的水溶性甲壳素溶液中 改变水溶性甲壳素溶液的温度同样会影响到晶体的生成
方式由图"可以看出升高反应温度得到的 \7\C. 晶体只 在>".")!2EM)有很强的吸收峰在>-D2EM)附近有微弱 的吸收说明该晶体除微量文石外大部分都是方解石型晶 体
!"#$K!!IE?9=)',.+/0D+DP8'.A9,+390/.*)-"1J$%] '(","1 6",(-"00).)1,,)*=).+,4.).)9=)',"2)3A ?8$4E7%B-/ h
为研究 (S 值条件对碳酸钙在甲壳素溶液中结晶的影 响!参照上述/&)B甲壳素反应体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分别用 S72,'7:2和 '7\C.,'7CS 缓冲溶液代替蒸
!收稿日期!//-,)),)D修订日期!//D,/!,)D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S:aPZ`L%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宋!锐!)+D"年生!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1,E7;%&45$8F!F=275H72H28
为了测定水溶性甲壳素分子各化学键在实验前后及过程 中的变化情况取晶体生长过程中不同时间.D+)!和 )-9的上层溶液经干燥成膜后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
!!结果与讨论
5$%!纯水中的晶体生长 对纯水中形成的晶体进行红外和扫描电镜测试结果如
图)所示
5$5!系列溶度水溶性甲壳素溶液中 D+DP8 晶体的生长 对/&)B/&!B/&*B/&-B 和 )&/B 浓 度 的 水 溶 性
5$F!D+DP8 晶体在生长过程中对水溶性甲壳素的影响 为了探讨晶体 \7\C. 是否对水溶性甲壳素有作用对
晶体生长过程中的上层溶液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动态的跟踪测
试分别测定了实验开始后.D+)!和)-9的上层溶液 的红外光谱如图>B#8具体各峰值情况见表)
第"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F!&'()*)/0.+,"//0-"00).)1,D+DP8'.A9,+390/.*)"1-"00).)1,'(","1
2方解石_球霰石7文石
5$8!不同 =W 值条件下J$%]浓度的水溶性甲壳素溶液中 不同(S 值条件下 \7\C. 会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由图D
可以看出(S*&>+条件下得到的 \7\C. 晶体在 >"-")! 和"*D2EM)处都有较强的吸收峰而且在>-/>./2EM)附 近也有部分吸收说 明 该 晶 体 主 要 是 球 霰 石方 解 石 晶 体 也有部分文石型晶体而在(S>&"条件下得到得 \7\C. 晶 体仅在>"-")!2EM)处有吸收峰说明在此条件下只生成
D9
.*!D
)D!> ))-! )/>)
+9
.*!)
)D.) ))-" )/>)
)!9 )-9
.*!D .*.)
)D.! )D!+
))-- )/>/ ))-! )/>)
!!通过分析发现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水溶性甲壳素分子中 的 C/S 键的峰值发生了位移!分别从.*!.2EM)处移动了 .至>2EM)不等"且峰变强)变尖!说明羟基和氨基上发生 了衍生化反应!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消失了"酰胺+谱带 从)D!.2EM)向高波数位移了-#)/2EM)!说明羟基与相邻 分子链上的 'S 或 CS 形成的氢键变弱或消失"在反应过程 中!水溶性甲壳素分子中 \/C/S 中的 \/C 键的伸缩振 动峰位移不多!但相对强度随反应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减小"
第!"卷 !第"期! !!!!!!!!!!!光 谱 学 与 光 谱 分 析 !//" 年 " 月!!!!!!!!!!! !0(1234$52$(67890(12347%:87%65;5
#$%&!"!'$&"!(().>>,).+! <=%6!!//" !
碳酸钙在水溶性甲壳素溶液中的结晶行为
宋!锐)!何领好)谢巧丽)杨!浩)
!"#$C!&M\/0D+DP8'.A9,+390/.*)-"1J$F] '(","1
!!由图*可以看出所得的\7\C. 晶体的表面形态有方解 石特征的多层重叠的块状斜方六面体结构也有部分文石特 征的针状和球霰石特征的球形颗粒状的结构说明在/&-B 浓度水溶性甲壳素溶液中生成的 \7\C. 结晶是方解石文 石球霰石三种晶型的混合晶体 !!各浓度得到的晶体中三种晶型的含量比如图-所示
!"#$8!&M\ ++1-,()Y?; 7=+,,).1/0D+DP8'.A9,+39 0/.*)-"1J$5] '(","1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第!"卷
!!由图.7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出所得的 \7\C. 晶体的表 面形态是直径为几微米的球霰石特征的多晶球状结构表 明在/&!B浓度的水溶性甲壳素溶液中生长的\7\C. 结晶大 部分是亚稳态的球霰石晶型由图.@Y 射线粉末衍射图 可以看出所得晶体的晶面间距.&-"!.&!/!和!&"!>与 球霰石的特征晶面间距峰基本一致也表明所得晶体基本是 球霰石晶型不 过 图 中 还 有 一 个 方 解 石 的 特 征 晶 面 间 距 峰 .&/*说明晶体中 也 含 有 一 定 量 的 方 解 石所 以 /&!B 浓 度的水溶性甲壳素溶液中生长得到的 \7\C. 晶体是球霰石 与方解石的混合晶体
%$5!制备和测试 )&!&)!水溶性甲壳素溶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不同质量的的水溶性甲壳素粉末放入!- h下 有适量蒸馏水的)//E[ 烧杯中!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 ./ E;8后!倒入-//E[的容量瓶中!加纯水至刻度线!即配制 系列浓 度 甲 壳 素 溶 液 $本 实 验 浓 度 分 别 为 /&)B!/&!B! /&*B!/&-B和)&/B%" )&!&!!碳酸钙晶体的制备
)H郑州轻H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摘!要!依据生物矿化基本原理!以甲壳素作为有机基质!探讨了在不同浓度甲壳素溶液中 \7\C. 晶体的 生长情况#同时研究了生长体系的(S 值和温度对生成\7\C. 晶体的影响"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 显微镜进行表征的结果表明!甲壳素溶液中形成的 \7\C. 晶体完全不同于纯水中形成的晶体#而且甲壳素 溶液的浓度不同!形成的 \7\C. 晶体的晶型也有较大差别"在 \7\C. 结晶过程中!\7\C. 对甲壳素也有影 响!即晶体与甲壳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晶体的制备分纯水体系和甲壳素体系两种'D("首先将准
确称取的-&./F无水 '7!\C. 和-&--F无水 \7\%! 分别平 铺于!-/E[大烧杯和)//E[小烧杯底部!再将小烧杯置于 大烧杯中!然后缓慢地加入纯水或系列浓度的甲壳素溶液"
当纯水或甲壳素溶液加至将小烧杯淹没!并使液面高于小烧
杯上沿约-EE 之后!将反应体系在恒温!-h条件下静置结 晶)-9!然后对各反应体系抽滤!并将所得晶体分别用纯水 和无水乙醇洗涤!在*/ h下真空干燥*>G" )&!&.!不同(S 值条件下反应体系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