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救护程序及原则
现场救护的原则和意义

现场救护的原则和意义一、引言现场救护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对受伤或生命威胁的人进行紧急救助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这时候的现场救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场救护的原则和意义不仅关系到伤者的生命安全,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道关怀。
二、现场救护的原则1.快速反应:在发现紧急情况后,应立即进行反应,尽量缩短救援的时间,争取最佳的救治效果。
2.判断环境安全:在进行救护前必须先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避免救援人员受到二次伤害。
3.稳定伤者生命体征:在救护过程中,要及时对伤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稳定伤者的病情。
4.保护重要器官:在救护过程中,要尽量保护伤者的重要器官,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5.循证医学原则:现场救护要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即根据科学的证据和先进的技术来进行救护,提高救治效果。
6.及时通报:救护人员在救护过程中要及时向医疗机构通报伤者的情况,以便医疗机构做好接诊准备。
三、现场救护的意义1.挽救生命:现场救护是紧急情况下的第一援助,及时的现场救护可以有效地挽救受伤人员的生命。
2.减轻病情:现场救护可以在受伤者被送往医疗机构之前,通过简单的急救措施减轻病情,提高受伤者的生存率。
3.缓解痛苦:现场救护可以缓解受伤者的痛苦,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4.保护公共安全:现场救护不仅关乎个体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及时的现场救护可以减少事故的发展,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提高社会文明度:现场救护是一种人道行为,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道关怀。
通过现场救护,我们可以传递爱心和关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现场救护的注意事项1.保持冷静:在紧急情况下,救援人员要保持冷静,不被紧张和恐慌所影响,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2.戴好防护手套:救援人员在进行现场救护时,要戴好防护手套,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
3.避免移动伤者:在救助伤者时,要尽量避免移动伤者,以免加重伤情。
现场救护原则

现场救护原则现场救护原则一、概述现场救护是指在发生突发事件后,第一时间进行的紧急救治,旨在最大限度地减轻伤者的痛苦和损失。
现场救护应该尽可能地迅速、有效地进行,以确保伤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二、基本原则1. 快速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该立即反应并展开救护行动。
2. 安全第一:在进行现场救护时,应该优先考虑自己的安全。
只有确保自己的安全,才能更好地保障伤者的安全。
3. 优先处理危急病情:在处理伤者时,应该优先考虑危急病情。
例如出血、心脏骤停等需要立即处理的情况。
4. 高效合作:现场救护需要多个人员协同合作。
不同人员需要分工协作,在确定各自职责范围内高效配合。
5. 简单易行:现场救护需要迅速有效地进行,因此采取简单易行、易于操作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三、具体操作步骤1. 确认事故现场:在到达现场后,应该首先确认事故的具体情况,包括伤者数量、病情严重程度、周围环境等。
2. 保障自身安全:在进行现场救护时,应该确保自己的安全。
例如穿戴防护装备、避免走近危险区域等。
3. 发起紧急呼叫:在确定事故情况后,应该立即发起紧急呼叫。
例如拨打120急救电话等。
4. 初步评估伤者状况:在进行现场救护时,需要对伤者进行初步评估。
例如检查呼吸、脉搏、意识等方面。
5. 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需要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
例如止血、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
6. 将伤者转运至医院:在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后,需要将伤者转运至医院。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心理稳定,并继续给予必要的护理。
四、注意事项1. 不擅自移动重症患者:在进行现场救护时,不擅自移动重症患者。
应该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进行处理。
2. 不随意给药:在进行现场救护时,不随意给药。
应该根据伤者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
3. 不过度干预:在进行现场救护时,不应该过度干预伤者。
应该尽可能地保证伤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及时将其转运至医院。
4. 不忘记心理护理:在进行现场救护时,需要注意对伤者进行心理护理。
人员受伤现场救护方法

现场救护方法一、现场救护的应急程序(一)现场救护的目的:1、维持、抢救伤病员的生命;2、改善病情,减轻病员痛苦;3、尽可能防治并发症与后遗症。
伤害或急症发生后,在场人员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通知驻地医生与施工现场的值班干部。
(二)人员受伤现场救护的应急程序:1、在生产现场一旦发生人员受伤事故,伤者或目击者应立即大声疾呼“受伤了”,同时赶赴报警点发出急救信号,并报告值班干部(如果有值班医生,应立即通知)。
2、用电话、对讲机与120急救中心或医院联系,通报伤者情况、出事地点、时间,要求医院做好急救准备,必要时马上出动救护车。
3、单位应急小组人员(含医生)立即赶到受伤现场,必要时启动车辆做好护送准备。
4、检查受伤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救护与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5、运送伤员去医院。
运送人员在途中要与急救小组时刻保持联系,随时报告伤者的病情与具体位置。
6、基层干部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三)现场救护的一般原则就是:1、先确定伤员就是否有进一步的危险,立即使伤病者脱离危险区。
2、先救命后救伤,沉着、冷静、迅速地对危重病人给予优先紧急处理。
3、最大限度地争取快速投入救护的时间。
4、搬运伤病员之前,应将骨折及创伤部位予以相应处理,保留离断的肢体或器官,如断肢、断指等。
5、对呼吸、心力衰竭或停止的病人,应清理呼吸道,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
6、控制出血。
7、考虑就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8、如必要时,尽快寻找援助或送医疗部门。
同时,加强运送医院途中的监护。
在伤病员较多的情况下,应首先判断病情轻重。
在一般现场急救中,应首先抢救危重病人,然后再处理较轻病人。
二、外伤的现场急救(一)外伤现场急救处理的基本项目1、进行紧急临时止血:利用现场能够达到止血的一些日常用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撕成的布条等,包扎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直到停止血流。
止血后,要记住时间,每30分钟可进行松绑1~2分钟,将伤员迅速送医院处理。
2、对伤口进行临时包扎:用急救包内的包扎材料进行包扎。
现场急救方法程序

现场急救方法程序
原则:快抢救,快救护,快送医院,即:三快“。
三.急救救护程序:1.拨打120电话2.迅速将伤者转至就近安全的地方3.快速对伤者进行分类4.先抢救危重者5.优先护送危重者四.基本急救技术:1.呼吸中断急救法:---进行人工呼吸法。
2.心脏停止跳动急救法:---胸外心脏挤压法五.紧急止血法:1.包扎目的:保护创口,防止感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
2.包扎要求:操作轻巧,创口包全,松紧适宜,固定牢固。
3.伤口处理:通过看,问,触了解,判断伤情,使用消毒用品进行对伤口处理。
4.(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各部位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的出血。
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创口贴等覆盖并包扎伤口,达到止血的目的。
六.烧烫伤的现场急救:1.除去伤因,脱离现场,保护创面,维持呼吸道通畅,转送到医院治疗。
2.现场救护处理:冲;脱;泡;盖;转。
冲: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创面半小时。
脱:及时脱去烧烫的衣物,避免热力继续加深烧伤的程度。
泡:大量清水浸泡为半小时,既可以止痛又防止深部损伤。
盖:用干净的衣物包裹创面,有条件的可以用治敷料。
转:安全转运至就近医院。
第 1 页共 1 页。
简述现场救护的原则

简述现场救护的原则现场救护是指在事故或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的紧急救助工作。
它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伤害并保护生命。
现场救护虽然重要,但却不是所有人都会,因此掌握现场救护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一、现场救护前的准备1.了解基本急救知识在发生事故或突发事件时,有基本急救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
这些知识包括如何做心肺复苏、如何止血、如何处理骨折等。
2.穿戴适当的装备在进行现场救护时,你需要穿戴适当的装备。
这些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防护衣等。
这些装备可以保护你自己免受感染和其他危险。
3.确保安全在进行现场救护时,你需要确保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
如果环境不安全,你需要先让人们远离该区域,并通知相关部门。
二、现场救护原则1.评估情况在进行现场救护之前,首先需要评估情况。
这包括确定事故或突发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并评估受害者的伤势。
2.保护现场在进行现场救护时,需要保护现场以确保受害者的安全。
这包括将车辆停在安全的位置、关闭电源和气源等。
3.呼叫急救人员在进行现场救护时,如果伤势严重,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急救人员可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并将受害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4.止血在进行现场救护时,如果受害者出血严重,需要尽快止血。
可以使用压迫法或绷带来止血。
5.保持通畅在进行现场救护时,需要确保呼吸道通畅。
如果受害者无法呼吸,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恢复呼吸道通畅。
6.支持生命体征在进行现场救护时,需要支持生命体征。
这包括监测心跳、脉搏、呼吸和体温等生命体征,并采取措施来维持这些生命体征。
7.移动受害者在进行现场救护时,如果需要将受害者移动到安全的地方,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
这包括使用担架、抬杠和手推车等。
8.安慰受害者在进行现场救护时,需要安慰受害者并让他们保持冷静。
这可以帮助缓解他们的疼痛和焦虑,并促进治疗。
三、现场救护的注意事项1.不要移动严重受伤的人员在进行现场救护时,如果受害者伤势严重,应尽量避免移动他们。
这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伤害或死亡。
事故现场急救原则和方法

事故现场急救原则和方法
事故现场急救原则和方法包括:
1.现场救护的原则是根据伤情,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2.如果伤员出现呼吸、心跳骤停,为了挽救伤员的生命,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如果伤员出现意识不清、出冷汗、脉搏细弱等,有可能是发生了创伤性休克,应及时将伤员放置于头低、脚高的体位。
4.如果存在外伤,则应对伤口进行初步的止血、包扎,以减少出血。
可根据伤口的部位、大小、深浅,以及出血的情况,采用指压止血法、局部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纱布或清洁布类填塞止血法等方法止血。
包扎可选择绷带或洁净的布类缠绕或覆盖,以减轻伤口的污染。
以上原则和方法仅供参考,建议在实践中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救援。
制表:审核:批准:。
简述现场救护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简述现场救护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现场救护是指在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中,为了保护伤者生命安全和减少后续损失,采取紧急救治措施的过程。
在现场救护过程中,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简要介绍现场救护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安全第一原则在现场救护中,保护救援人员自身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救援人员在进行救护任务时,必须分析事故环境和情况,评估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自身的安全。
只有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才能更好地保护伤者。
二、快速施救原则在紧急救护中,时间就是生命。
救援人员要尽快到达现场,并快速进行初步评估和救治。
在施救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移动伤者,避免不必要的延误,争取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三、科学施救原则现场救护要遵循医学原理和救护规范,科学施救是保障伤者生命安全和减少后续损失的基础。
救援人员应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根据伤者的病情和现场条件,进行科学、有效的救治。
四、优先救治原则在现场救护中,要根据伤者的伤情和生命威胁程度,进行优先救治。
一般情况下,应首先处理伤者的生命危险因素,如呼吸道阻塞、心脏骤停等。
然后再进行其他伤情的评估和救治。
五、团队合作原则现场救护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需要多个救援人员之间的紧密配合和有效协作。
救援人员应按照各自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救援任务。
团队合作能够提高救援效率,降低救援风险。
六、信息共享原则在现场救护过程中,救援人员要及时、准确地将现场信息与医院和其他相关机构进行共享。
这样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伤情描述和现场情况,为后续救治提供参考和支持。
七、人道关怀原则现场救护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应用,更是对伤者的人道关怀。
救援人员除了提供紧急救治措施外,还要关心和安抚伤者的情绪,提供心理支持。
在救援过程中,要尽力减少伤者的痛苦和恐惧。
八、持续跟进原则救援人员在现场救护结束后,还需要对伤者的情况进行跟进。
这包括转运、入院治疗和康复过程。
持续跟进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确保伤者能够恢复健康。
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一、现场救护六大原则
5、急救与呼救并重 在实施急救之前,应当拨打120,
并陈述清楚简要的情况,寻求救援, 启动EMSS;并现场进行止血、包扎、 固定等急救处置,抢救伤转送与监护相结合 运送途中,要继续给予生命体征等
严密监护,不停止救治措施,以期安 全到达目的地、减少痛苦,减少死亡。
8
二、现场救护的七个步骤
3、评估伤情 快速而简捷地进行初步检查,包括意识、气
道、呼吸、脉搏等,重点是评估有无威胁生命 的伤势或病情。首先应判断意识、开放气道、 维持呼吸和循环,继之才进行详细检查以及处 置其他诸如出血、骨折等伤情。
检伤分类:常应用在发生大灾难群体伤害时。 目的是以有限的人力与资源,在最短的时间 内,救治最多的伤病者。
11
二、现场救护的七个步骤
6、及时转送 按国际惯例,重伤员(红色标志)第一
优先、中度伤员(黄色标志)其次优先、轻 伤员(绿色标志)延期处理的救治顺序,现 场及时安排转送医院;并接受急救中心的统 一调度指挥,避免伤病员过度集中或过度分 散在相关医疗机构。
12
二、现场救护的七个步骤
7、途中监护 经过现场有效的止血、包扎、固定等急
一、现场救护六大原则
1、先抢后救(先排险后施救) 评估现场,使伤员脱离险境,同时确保
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采取救治措施。遇有 成批伤员,多人在场时,应分工合作,抢中 有救,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以免延误抢救 时机。
1
一、现场救护六大原则
2、先救命后治伤(治病) 先处理直接威胁病人生命的伤情或症状,
后处理一般伤病,如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 时,应先“心肺复苏”后固定;大出血又有 创口时,为防止伤员血液大量流失,应当先 采取指压法或止血带止血,再按科学方法包 扎伤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救护程序及原则
一、迅速判断事故现场的基本情况
在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现场,面对危重病人,作为“第一目击者”首先要评估现场情况,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闻味来对异常情况做出初步的快速判断。
1.现场巡视
(1)注意现场是否对救护者或病人造成伤害。
(2)引起伤害的原因,受伤人数,是否仍有生命危险。
(3)现场可以利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以及需要何种支援,采取的救护行动等。
必须在数秒钟内完成。
2.判断病情
现场巡视后,针对复杂现场,需首先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检查病人的意识、气道、呼吸、循环体征、瞳孔反应等,发现异常,须立即救护并及时呼救“120”或尽快护送到附近急救的医疗部门。
二、呼救
1.向附近人群高声呼救
2.拨打“120”急救电话
(1)电话中应说明:伤员人数、大概病情及本人的姓名、身份、联系方法。
(2)发现伤员所在的确切地点,尽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显著标志。
(3)病人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4)现场已采取的救护措施,如止血、心肺复苏等。
注意:不要先放下话筒,要等救援医疗服务系统调度人员先挂断电话。
急救部门根据呼救电话的内容,应迅速派出急救力量,及时赶到现场。
三、排除事故现场潜在危险,帮助受困人员脱离险境
四、交通事故需保护事故现场
在事故现场周围放置三角形警告标识,指派专人指挥交通。
将出事汽车引擎关闭,拉紧手刹,并用石块固定车轮。
禁止用火或抽烟。
即使夜间,也只能凭手电筒或车灯处理事故现场。
一般不随意把伤员移出事故现场,但若伤员处于潜在危险之中或伤情急迫,应迅速施救,伤员出事位置要作标记。
巡查四周有无被撞击而抛出车外的人,若有,应妥善处置。
切勿接触有电流、电线的车辆及物体。
小心保管伤员的财物,清点登记,并找旁证人签字。
五、伤情检查及伤员分类
1.伤情检查
要有整体观,切勿被局部伤口迷惑,首先要查出危及生命和可能致残的危重伤员。
①生命体征
判断意识——呼唤伤员,轻拍其肩部,10秒钟内无任何反应可视为昏迷。
如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不合情理的烦躁都提示伤情严重。
对意识不清者不要随便翻动,以免加重未被发现的脊柱或四肢骨折。
判断脉搏——触摸颈动脉,判断心跳是否存在,是否变得快而弱。
(小儿触摸
肱动脉)
正常脉搏应为每分钟60—100次,搏动清晰有力。
判断呼吸——观察伤员有无呼吸困难、气道阻塞及呼吸停止。
正常呼吸为每分钟16—20次,均匀平稳。
②出血情况
伤口大量出血是伤情加重或致死的重要原因,现场应尽快发现大出血的部位。
若伤员有面色苍白,脉搏快而弱,四肢冰凉等大失血的征象,却没有明显的伤口,应警惕为内出血。
③有否骨折
④皮肤及软组织损伤
皮肤表面出现淤血、血肿等。
2. 伤员分类
①濒死伤员—黑色标志
脑、心、肺等重要脏器严重受损,意识完全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
②危重伤员—红色标志
多脏器损伤,多处骨折或广泛的软组织损伤,生命体征出现紊乱者,是现场抢救运送的重点。
如开放性气胸,颅脑损伤、大面积烧伤等。
③中度伤员—黄色标志
损伤部位局限,生命体征平稳,但失去自救和互救能力,是仅次于红色标志需救治者。
如单纯性四肢骨折。
④轻伤员—绿色标志
损伤轻微,伤口表浅,生命体征正常,具有自救和互救能力者,可在处理完红、黄标志伤员后再处理。
如软组织挫伤,擦伤等。
六、现场急救原则
1.先抢后救
使处于危险境地的伤员尽快脱离险境,移至安全地带后再救治。
2、先重后轻
对大出血、呼吸异常、脉搏细弱或心跳骤停、神志不清的伤员,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挽救生命。
昏迷伤员应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
伤口处理一般应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并尽快妥善地转送医院。
3.先救后送
现场所有的伤员须经过急救处理后,方可转送医院。
针对突然和意外情况下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所进行的急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C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