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光学中考试题

合集下载

2012-2013光学中考复习试题

2012-2013光学中考复习试题

2012-2013光学中考复习测试题一、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9分)1、(2009包头)下列关于对图1所示的光学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图a中,漫反射的反射光线杂乱无章,故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C.图c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D. 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2、2009包头)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B.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C.成实像的是①②③D.成虚像的是②③④3、009宁波)如图所示为用玻璃罩罩着的古石碑,由于玻璃反光,石碑上的字很难看清。

小科认为:①用玻璃罩能有效防止酸雨对石碑的侵蚀;②石碑上的字发生了镜面反射;③罩外的树木通过玻璃表面反射成了虚像;④若罩外的光线冉强一点,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一定会更清晰;⑤若罩内能给石碑一定的照明,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会更清晰。

其中合理的是()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4、湖北荆门)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D.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5、009咸宁)“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如图所示)。

关于井中月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C. 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井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6、009河南)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B.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c.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D.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引起的7、(2009陕西)有一种自行车装有激光系统,人在晚上骑车时,该系统发出的激光在路面上形成“虚拟自行车道”,如图所示,它可以提醒来往车辆.注意行车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激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司机能看见.“虚拟车道”是激光在路面上发生了镜面反射C.激光是一种电磁波D.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8、(2012•天津)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亭10(2012•天津)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O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13、如图1是张敏同学拍摄的安溪凤城铁索桥风景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要使铁索桥的像更大些,张敏应向铁索桥靠近些,再拍摄; B.铁索桥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铁索桥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中考光学作图题

中考光学作图题

中考光学作图题赵传海1. 补画光线(1)如图1所示,MN是平面镜,S是点光源,P是平面镜前的一点。

请在图上画出通过P点的反向光线。

(02年山西)图1(2)如图2所示,S为一点光源,M为一平板玻璃,A为平板玻璃表面上的一点。

试画出SA前进的光路图。

(97年河南)图2(3)如图3所示的军事观察孔,虚线表示空气孔的观察范围,嵌入玻璃砖后,观察范围将__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请以孔边缘为法线,作出新观察范围的光路图。

(97年黄冈)图3(4)在图4中画出与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98年辽宁)图4(5)一条光线与凸透镜主光轴夹角为60°,斜向上入射到放在主光轴上方的平面镜上,如图5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请完成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99年辽宁)图52. 补画光学元件(6)图6中,S是一发光点,S'是它在一个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画出平面镜,并作出SA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99年贵阳)图6(7)图7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分别填上适当的透镜。

(98年上海)图7(8)在图8的方盒内放置有光学镜。

从左边射入盒内的两束平行光,经过盒中的光学镜后,从右边射出。

请在盒内画出合适的光学镜及光路图。

(97年重庆)图83. 成像(9)在图9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98年上海)图9(10)如图10所示,钟面的指针是9点。

请画出指针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注意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97年贵阳)图10(11)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某同学为比较甲、乙、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他让凸透镜和烛焰的距离都保持15cm,烛焰通过三个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

请在图11中标出甲、乙、丙三个凸透镜焦点的大致位置。

(98年南京)图11。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平面镜成像)》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平面镜成像)》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平面镜成像)》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目的是∶(2)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3)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如图b,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蜡烛B和像完全重合的现象。

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

2.小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确定,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关系;(2)小峰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发现像会(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若小峰在实验中观察到两个像,则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太(选填“厚”或“薄”)。

3.如图,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

4.小晨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1)实验时小晨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其原理为.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2)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成正立的像;(3)实验中,如果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4)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则会导致的后果是.5.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2.如图所示为最新设计生产的一款可视钓鱼装备,组件包括水下摄像头、显示器、鱼竿、鱼轮、高强度钓鱼线和电源盒等。

钓鱼时主要是通过水下摄像头的实时摄像,从而使钓手可以在显示器上清楚地看到水下鱼群的活动情况,提高钓鱼成果。

下列关于可视钓鱼竿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鱼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钓鱼时鱼竿变弯,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D.钓起鱼时,鱼竿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3.关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是实像B.像是虚像C.像比物体小D.像是倒立的4.使用环保型墙面漆粉刷教室墙壁,不仅可以降低教室内的空气污染,由于墙面上留有很多小颗粒形成的凹凸不平,还有利于保护视力.这主要是利用了光的() A.漫反射B.镜面反射C.折射D.直线传播5.如图所示,远看浅浅的湖水,一旦进入水中后,才发现水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许多。

水对眼睛的这种“欺骗”,对于想游泳的同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必须要警惕。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发生了折射C.光发生了反射D.某些人的幻觉6.下列有关凸透镜成像原理和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的B.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的C.近视眼要配戴凹透镜矫正,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照相机7.下列长度单位中,最长的长度单位是()A.千米B.光年C.纳米D.微米8.夏季炎热的午后,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勤劳的环卫工人驾驶着洒水车以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美丽的中华大街上,水不停地洒在地上,给人清凉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洒下的水很快就干了,是因为全部渗漏到路面中去的缘故B.洒水车行驶过程中,环卫工人相对于车子是静止的,所以他不具有动能C.音乐总是给人以美的感觉,洒水车上放的音乐不会成为噪声D.车后的水雾中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阳光透过水雾发生了光的折射9.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试题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试题

可编辑版光学专题总复习一、知识结构:可编辑版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 u >2f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 --—-——-— f <u <2fu <f———————-照相机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幻灯机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放大镜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二、典型例题:考点1:光源和光速例1、太阳到地球之间的距离是1。

5×10 8 km ,则太阳发出的光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为 s 。

例2、 以下物体是光源的有( )①太阳 ②月亮 ③燃烧着的蜡烛 ④镜子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①考点2:光的直线传播例3、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

浓密的树荫下的太阳光斑B 。

教室屏幕上的投影 C. 你看到自己镜中之影 D 。

树在水中的倒影考点3:光的反射例4、如图2-11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是( ) A 。

40° 40° B 。

40°50° C. 50°40° D 。

50°50°例5、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60。

角射到一深井口,现用一块平面镜反射使太阳光竖直向下射入深井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的夹角 ( )A 75°B 60°。

C 15°。

D 45°.例6、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不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而使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45.,则反射光线改变的角度是 ( )A 45°。

B 90°.C 60°.D 30°.考点4: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例7、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亮走,地上 处是水,背着月亮走,地上 处是水。

(填“亮”或 “暗 ”) 例8、关于光的反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发生镜面反射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眼睛和眼镜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 透镜,眼球好像一架 ,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 、 的 像。

中考物理真题专题练习—光学作图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真题专题练习—光学作图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真题专题练习—光学作图题及答案1.日晷(guǐ)是古代的一种“时钟”,利用太阳光下指针的影子指示不同的时刻(如图)。

请根据指针的影子AB,画出此时太阳光的传播方向(太阳光视为平行光)2.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度数。

3.如图所示 A'O'是AO在平面镜中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平面镜及其位置4.如图,O点为半圆柱玻璃砖横截面的圆心,一束单色光从空气中与界面成30°角斜射到O 点,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5.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6.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里斜射入空气中,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7.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请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进入水中光线的大致方向。

8.光从玻璃斜射入到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反射光线OC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和折射光线OB的大致方向。

9. “圭表”是我国古代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根据“表”在“圭”面上形长的变化就能知道时节的更替。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改进和创新了“圭表”(如图甲),国乙是其示意图。

他在“表”上方加一根架空的横梁,在“圭”面上放置一个可移动的景符(有小孔的铜片)。

他利用改进后的“圭表”,精确推算出了二十四节气和一回归年天数。

请根据以上资料在图乙中画出横梁通过景符的小孔在“圭”面上所成的影像,并标明两条光线的传播方向。

10.一束光AO斜射向水面上O点,产生折射和反射,请作出反射光线OB和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

11.如图是近视眼矫正的示意图,请大致画出图中两条平行光线经过晶状体后的折射光线。

12.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半圆形玻璃砖中,请用箭头标出光传播的方向。

13.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

请在图中画出A点在平面镜中的像,并画出眼睛B 通过平面镜“看见”A点的光路图。

中考物理《光学作图》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光学作图》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光学作图》专项练习题(附答案)1.如图所示,护林员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向山洞中P 点,请你画出平面镜的位置.2.作出蜡烛发出的光通过透镜之后的光线.3.画出图中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

4.如图所示,点S表示天空中的小鸟,点S′表示游泳者在水下看到的小鸟,请画出游泳者能看到小鸟的一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5.如图所示,光源Q发出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在墙上显示出一个光点.①画出光源Q在平面镜中的像①画出平面镜发射的光线并标出墙上光点的位置6.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要求保存作图痕迹_______。

7.如图所示,SA、SB是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 )8.如图所示,(两透镜焦距相同)根据已知光线画出原先的入射光线和后来的折射光线。

9.如图,MN为凸透镜L的主光轴,A′B′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虚像,请通过作图标出凸透镜L和焦点F的位置。

10.请画出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1.如图所示,一束水平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在交界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图上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12.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在界面处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已知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13.当光线从水射向空气时,它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14.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15.如图所示,一凸透镜放置于水中其主光轴与水面重合,现有一束平行于水面的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入水中,请画出完整的光路.( )16.如图所示,ab是光源S射向平面镜后的一条反射光线,射向凹透镜的焦点F.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1)光源S的位置;(2)ab的入射光线;(3)ab经凹透镜的折射光线.17.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18.如图所示,AB是由点光源S发出的一个入射光线,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点的位置.19.请在图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20.如图是人眼看见A′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A′的示意图,请确定物体A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 )参考答案1.【详解】过P点作水平直线与入射光线相交于o点,OP是反射光线,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然后垂直于法线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睛】】本题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关键要找出法线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平面镜与法线垂直的关系.2.【详解】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据此作图如下:【点睛】涉及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作图,应牢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在画图中灵活运用,像这一类的作图即可迎刃而解.3.【详解】首先根据像与物体对称作出S的像S’,如图,再连接S’P,交点平面镜于O点,则OP为反射光线,连接SO为入射光线,如图:【点睛】此类作图依据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果根据反射定律是不能一下找准正好经过A点的反射光线的;而平面镜成像时,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物体的像,所以找出物体的像后,连接像点到P 点,则OP一定为其中一条反射光线。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选择题)9101-9200(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选择题)9101-9200(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选择题)9101-9200(含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使光屏靠近透镜B.使光屏远离透镜C.使光屏向上移动D.使光屏向下移动2.用照相机拍集体照,发现有一部分人没进入镜头,这时应采取的方法是()A.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B.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C.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D.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3.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决定于()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物体的大小D.平面镜的大小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日食现象B.通过放大镜查看地图C.平静湖面上桥的倒影D.岸边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中的水草5.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A.A处应是紫光B.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C.只有AB之间有光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较快6.如下图四种情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B.C.D.7.以下对紫外线说法正确的是A.紫外线对人类生活只有危害,应尽量减少紫外线照射B.患皮肤癌或白内障的病人都是由于受紫外线照射引起的C.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D.紫外线灯看起来是淡蓝色的8.下列诗词能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的是A.明月松间照B.长河落日圆C.池水映明月D.起舞弄清影9.如图所示是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映出荷叶纹理的“清晰”像.这个像的特点是A.倒立放大B.正立等大C.正立放大D.倒立缩小10.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阳光穿过树林B.小桥在水中的例影C.铅笔好像被折断D.阳光穿过三棱镜11.下列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大象在水中的倒影B.钢勺在水面处“折断”C.海市蜃楼D.手影12.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如图所示,F点到透镜的距离为一倍焦距,P点到透镜的距离为两倍焦距,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实验中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蜡烛放在A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B.蜡烛放在F点时,光屏上会成等大、清晰的像C.蜡烛放在F点和O点之间,光屏上会成放大的虚像D.蜡烛放在B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13.在无其它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那么在观众看来她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14.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利用光的折射的是()A.古代潜望术B.冰透镜向日取火C.潜望镜D.日食的形成15.秋游时,四位同学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不同),对着同一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 B C 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用甲拍摄的照片是A.B.C.D.1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盛了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B.夜晚看见“月亮”在水中游动C.用幻灯机把幻灯片的图象放大在屏幕上D.观看圆形鱼缸中的金鱼变大了1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墙上的影子;B.森林中的光线;C.水中山的影子;D.铅笔好像折断了;18.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19.下列涉及光现象的民俗谚语,其中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B.管中窥豹,略见一班C.海市蜃楼,虚无缥渺D.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20.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树荫下的阴影是小孔成的像B.图乙中,放大镜利用了光的折射C.图丙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图丁中,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利用了光的折射21.观察水边风景照片,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 A.眼睛的一种习惯性感觉B.入射到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进入水中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D.照片质量有问题22.下列光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丙中,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图丁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23.水下摄影机能拍摄到岸上的物体,图3中,正确表示光由空气射入水中的光路图的是()A.A B.B C.C D.D24.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所示,则幻灯片上的旗应是图中的( )A.B.C.D.2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山在水中形成“倒影”B.物在观后镜中成像C.月食现象的形成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26.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以下的物体不辐射红外线B.人眼能直接看到红外线C.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D.医院中经常用照射红外线的方法来进行消毒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年是时间的单位B.漫反射定律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C.光的反射规律适用于所有光反射现象D.光的反射规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28.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①水中倒影;②小孔成像;③月食的形成;④杯弓蛇影;⑤立竿见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光学中考试题
(07)2.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08)1.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09)2.图1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10)2.图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1
人在屏幕上的影子
A
蜡烛通过小孔成像
B
荷花在水中的倒影
C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D

1
D
A
B
C 景物在镜中成像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2
(11)2.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11)20.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到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 光组成的。

(07)18.一束激光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是35度时。

反射角是________度。

(08)25.如图11所示,AO 为入射光线,ON 为法线。

请画出入射光线AO 的反射
光线。

(10)30.小明利用如图16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请你解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 ,能比较 。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 和B ,是为了观察蜡烛B 是否与蜡烛A 所
成的像 。

(09)19.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选填“会聚”或“发散”)
(10)17.矫正远视眼的眼镜的镜片应选用 透镜。

(选填“凸”或
“凹”)
(11)18.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

(选填“凸”或“凹”)
(07)11.使用下列光学器材,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C .幻灯机 D .投影仪
图11
C B 图1
桥在
水中形成“倒影”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鸽子在沙滩上形成影子 D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A 图
16
(07)30.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5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 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 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______的实像。

(选填:“倒立”或“正立”)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 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________的烛焰的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08)30.如图15所示,小刚用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做实验。

他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

经过分析,他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烛焰中心、 中心和光屏中心没有被调整到同一高度。

上述问题解决后,小刚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并测得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 ,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09)18.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 108m /s ,则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 /s 。

(09)30.小英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5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 的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 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

小英将蜡烛移至20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

小英将蜡烛移至40cm 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虚像,则该像是 、放大的像。

(选填“倒立”或“正立”)

15
(10)32.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 的凸透镜A 固定在光具
座上35cm 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 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18甲所示。

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 换为凸透镜B 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18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 的焦距 凸透镜B 的焦距。

(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2)图18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11)3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桌上有A 、B 、C 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 的 焦距为10cm ,凸透镜B 的焦距为50cm ,凸透镜C 的焦距未知。

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5所示。

(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 ”或“B ”)。

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 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

(选填“放大”或“缩小”)
(2)小华将凸透镜C 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 到40cm 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 到30cm 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
图18


图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