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民间歌谣
苏北涟水人都知道的涟水方言集锦(珍藏版)

苏北涟水人都知道的涟水方言集锦(珍藏版)1.倒头色子2.绝色子3.澳卜五4.走嘎5.爱刀毛子6.铁撤子7.精神六国的8.格甚人9.山芋团团滑烂泥10.娃客糖子11.草占子12.小爬子13.这盖那盖南盖北盖14.这窟那窟15.你嘎小纠又踏虽了?16.大姑大17.大乌18.什里呀19.公的敏的20.雪青的21.秃肥的22.碧青的乌混的23.时将24.明甘房甘25.你就朝前头走直就到26.门艳后27.恩妈恩姨28.嘎里有事呢29.害老命呢30.死门口蹬吃31.触受佬32.恩不晓得33.孩克捞34.你死蹲嘎35.小气拉巴的36.人革才说半拉拉的37.这盖人多,你有本事到旁落去!38.恩眨晚母格档切的,沟晚吃39.噶子窝颈锭盖手指盖40.毒豆41.你床不床饭拉42.恩归归,跟人全搞真的呢43.搞你奶B鬼滴样44.二五郭达45.毛线散掉46.小脚丫西痒痒的47.叼不狼当的48.找乐透炸机子49.炸晚酒活多了,够早起来,十里也不想七,就想弄丁棒面轴,就丁萝卜干子50.你嘎住哪段啦51.西饿的,西困的52.这老头身体多吉杠啊53.恩就搞登哪块看过你的呢54.汗踏子55.看格子那么多啊56.郭胶干的紧西的清冷的业燥燥的西业的酷咸的胶酸的雪甜的沃苦的西辣的聘香的温臭的水汲汲的筋拽拽的57.死滚8开七58.恩不欢吃鸡克头滑肉的磨头呛黄瓜59.大角夹跟坨子还有小猪早还欢吃60.恩大烟在噶做商务呢,你上他噶切找61.怎甘啊?我怎甘你的啊?62.死色哈,走嘎歪告切,63.毛瓷子在哪块啊64.我戴帽子的麻雀么得说的力。
涟水风情

涟水风情大家好我要给大家介绍我们涟水的风情。
我首先给大家介绍我们的民俗。
涟水民间风俗质朴、淳厚,它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遗产。
正月初一古时称"元旦'',俗称''过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春节"。
古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就是对新年的歌颂。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不论穷、富人家,男女老幼都穿新衣或干净衣服,表示除旧换新。
凌晨开门,先放鞭炮,叫"开门鞭",以示迎新。
“涟水三件宝,曲酒捆蹄加鸡糕”。
这是远近人们对涟水饮食文化的概括和评价。
提起涟水鸡糕,还有一个故事呢。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涟水时,饥肠辘辘,竟问有无素鸡可吃。
这鸡本来就属荤,天下哪来的素鸡?可偏偏涟水城有位姓姚的师傅绞尽脑汁,真的做出一盘晶莹透明,粉嫩如酥的“素鸡”,吃得皇帝老子头上都冒出蒸汽来,一边赞不绝口,一边大谈其‘与民同素’的好处,涟水鸡糕从此出了名。
鸡糕又叫“素鸡”,不仅与乾隆皇帝的传说有关,还取其口味清雅、色泽鲜明。
又因为它粉嫩如酥,细腻上口,人们还称之为酥鸡。
作为涟水城乡独创的传统名菜,它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每逢过年过节,各地朋友纷纷来涟,以一尝涟水鸡糕为幸,特别是涟水的海外游子们,不惜迢迢千里,或返乡,或捎信,以“食之为幸”,大有“鲈鱼堪脍”之奇情。
80年代中期,客居台湾的涟水籍名人顾祝同曾托人回家乡捎两样特产,其中之一就是涟水鸡糕。
制作鸡糕是以鸡胸脯肉为主料,配之以适量的鲜虾仁、鸡蛋、山药、豆粉、葱姜汁等辅料,加上十多种调味品制作而成,其主要工序是把鸡胸脯肉与噘鱼肉放在清水里浸泡去掉血水,使之洁白如玉,然后捞起晾干斩成肉泥,把鸡蛋清放在肉泥里,再把扑碎的山药,,鲜虾仁与鲜粉及调味品一起放人,充分搅拌使之均匀,成为粘性较强的白色糊状,按一寸左右的厚度推在笼上备蒸。
将蛋黄放入少许肉酱内搅拌,成为黄色糊状,再均匀地摊在笼中的肉糊上面,小火蒸熟,取出冷却后即成鸡糕。
古代淮安运河有关的民歌

古代淮安运河有关的民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古代淮安运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运河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古代,淮安运河连接了淮河和邗江,是连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重要水道,也是交通和经济的重要枢纽。
在古代淮安运河畔,人们创作了许多美妙的民歌,这些民歌多以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为主题。
古代淮安运河的民歌中,有一首名为《千里淮安》的歌曲,歌颂了淮安运河的风光和历史。
歌中描述了运河两岸的繁华景象,以及运河上行船的情景。
歌词中充满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远方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了古代淮安运河的美丽和魅力。
另外一首名为《淮安古道》的歌曲则描述了古代淮安运河沿线的风土人情。
歌曲中讲述了人们在淮安运河畔劳作、生活的场景,表现出了古代淮安运河的繁荣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歌曲朴实真挚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古代淮安运河畔,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气息。
除了以上两首民歌外,古代淮安运河还产生了许多其他美妙的民歌,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淮安运河的风土人情,传承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些民歌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淮安运河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体会到了古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古代淮安运河的民歌是中国古代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淮安运河的风土人情,也展示了古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这些民歌以其朴实真挚的歌词和优美动人的旋律,让人们感受到古代淮安运河的美丽和独特魅力。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些古老的民歌,去体味那段古代淮安运河的历史,感受那份浓浓的乡愁和怀旧情怀。
第二篇示例:在中国古代,淮安运河是一条重要的水道,连接着淮河和阳湖,贯通了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区。
淮安运河自西汉时期开始修建,历经千年沧桑,见证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兴衰和变迁。
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淮安运河上流传着不少民歌,描绘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感和故事。
淮安运河的民歌常常叙述着船夫的疲惫与幸福,表达着人们对家乡思念之情。
典范正宗淮安土话

经典正宗淮安土话〈⒈〉你们两噶靠一块颠吧!〈⒉〉正宗涟水话:有一个蚂药登路上走行行的,次溜一哈拱那泥里头切了,把腿料外透,触线望见就问道它:你做泥澳!想绊人拉,活着叟!〈⒊〉有个人问路:“请问五岛公园怎么走啊?”梁说:“你向前走,到工商局扑突一拐,向西直刺~~~~~~”呵呵~~~~~~〈⒋〉我么得落头了你朝耐盖夺夺,〈⒌〉不搞你么说了,恩噶切放藕了!〈⒍〉前头有个克塘,注意的个〈⒎〉恩不晓得缩石拟仔呢,热哈头响不启赖,登恩响启赖,恩货个吗干仔载赖〈⒏〉1. 形容词:1. .胶干的,紧西的(稀),清冷的,业燥燥的(热),西业的(很热),酷含(咸)的,胶酸的,雪甜的, 沃苦的,西辣的,,聘香的,温臭的,水汲汲的,筋拽拽的,甜不掉掉的,含沾沾的,辣抽抽的,年机郭大的,秃国用用的,学细的,突人(烫人),刷刮,一当,性(厉害),渗人/活渗,斜丑(很难看),摁增(硬),谢拉拉的(血淋淋),人情呆呆的,正而八机的,花里版糟的,金屁琅琅的,琐嘴,得森,黑七妈乌的,利亮,革贱人子的,意歪,颜闹闹的,吉杠,没多大丁嘎子,散不拉咋的,咋呼咋呼的,唧咕唧咕的,2.动词迫(PAI,用脚踢),料(扔掉),髓的了,(毛线散掉),惯(摔),倦(踢),涛(用拳头捣),优(甩动),火(兴奋),次刚(训斥),责次(一直走),摆摆(放在水里涮),漆(吃),K(第二声,打的意思),喷当(往一起拥),搞(搅拌),呛起来(竖起来),腔(腌小菜),难(第四声,按住),拾当,获(用巴掌打),帐饭/床饭,妥尸(睡觉),国用(动单),KEN(第四声,拿)3.常用器具:帖测子(铁锹),足沟,茶吊子,把子(刷锅用的),溜列子,刚狼锅,小批椅子,接达欺,条素,袜子,孩子(鞋子)4.贬义词二衣子(变态),次子(白痴),挖头日脑的,椅风做骑,骑皮郭掉的,神气六国的,死不烂俺的,哇呜国机的,渗不拉机的,死头眯眼的,眉次目瞪,鬼大流吹的,5.常用语:一沃老,看格子(硬币),把拔(屎),汗踏子,上该(上街),看二层子,大汪,小究/ 峡子,磕堂,次所,国堵堵来气,给个/煤个/骑个,绝对,6.食品:扬沙玉(马铃薯),沙业(山药),大夹豁(韭菜盒子),坨子(肉圆),浑荡(混沌),提早(猪爪子),蒸芹菜(黄花菜),滑肉(全是肉),典型常用句:1.恩桂桂(恩乖乖),这倒用东西还就来丝呢啊!2.这老头身体多吉杠啊!(这老头身体很好)3.我甩起来能给你一个沃老。
涟水河之歌

2 一. { 5 . 6 1 2 6 3 2 3
l ——— — —
/ 一、\
● l L
● ● - ●
●
2 . I 5 … )
l
/_ 、 、
2 2 1 2 3 2 1 7 5
5 6 .I 6
亲娘,
一
5 3 3 I 7 . l 皇 . 1 _ { - l 一 l 一 l
V
永 远 不 老 的 亲 娘 。
天下隐山第一龙
1 = A鲁
男 中音 独 唱 李立平 词
彭伟 波
曲
人 入 . . 八 ^ (2 . 2 2 1 2 3 I 7 5 }6 一 一 一 l 2 .2 2 1 2 3 1 7 5
河。 河。
您
清 波 是 我 们
儿 女 壮 行 的 出 发 的 港
您
l
明 天 是 我 们
l
凯 旋 的 梦
I
啊 涟水河
乡。】
卜1 . 流 昨 浪花是 母亲送别的 笑。 开 不尽的 i
5 6 6 6
磐的 卜 7 1 l { . 断 不 是 天
—
状 元 坊
威 靖 号
, ,、
3 j 3 。 l
不 见
出 征
厂
I
一
大 宋 状 元
号 角 震 天
f
l 磐争 ・ j 一 6 3 I 2 曼
郎
,
书 声 依 旧 拍 岸
梦里 几 度
n ^
响
f
,
又 回
^ .
、
厂 、
淮安涟水家乡的风俗作文

淮安涟水家乡的风俗作文Customs of LianshuiIn my hometown of Lianshui, there are many uniqu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that enrich our daily lives and reflect our profound history and culture.Celebration of the Spring FestivalFor every Lianshui person,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festive holiday. On New Year's Eve, families gather around the dining table to enjoy a rich reunion dinner. Fish is always present on the table, symbolizing "abundance every year." Elders give red envelopes to younger generations, wishing them blessings and good luck. Afterwards, everyone watches the CCTV Spring Festival Gala, waiting for the stroke of midnight.Customs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nother significant holiday. On this day, families eat mooncakes and admire the moon. Mooncakes are usually round in shape, representing reunion and completeness. People also burn incense and pray to the moon, hoping for the safety and happiness of their families.Marriage CustomsThe marriage customs of Lianshui are also unique. On the wedding day, the groom goes to the bride's house to fetch her, and the bride is carried out of the door by her brothers or cousins. This custom symbolizes the bride's transition from her natal home to a new life. There are also performances such as lion and dragon dances to bring blessings and good luck to the newlyweds.Funeral CustomsThe funeral customs of Lianshui also possess unique cultural connotations. During the funeral, people wear white mourning clothes to show their sorrow. Monks or Taoist priests chant sutras to pray for the repose of the deceased. Relatives and friends come to mourn, expressing their condolences and respect for the departed.ConclusionThes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not only enrich the lives of Lianshui people but also inherit our history and culture. They are part of our identity and a link to our ancestors.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continue to inherit and promote these excellent customs and traditions, letting themflourish in our lives.涟水家乡的风俗在我的家乡涟水,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和传统,它们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反映了我们深厚的历史和文化。
涟水岁时习俗

涟水岁时节庆习俗学习提示:涟水民间风俗质朴、淳厚,它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遗产。
由于它的传承性,其中有些习俗及其活动带有保守落后以至愚昧的成份。
同时又由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其中又增融进了许多新的进步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移风易俗、破除迷信活动,又使这些流传千年的习俗得到净化和更新。
岁时习俗是民间风俗的重要内容。
丰富多彩、孜孜不倦的习俗活动,寄托了人们美好善良的愿望,反映出民众的心理结构。
本文将涟水民间岁时节庆习俗(均为农历),作了粗线条的描述,重在体现出它们的变化与进步。
希望同学们有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加对涟水的了解。
一、春 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过新年了,不论穷、富人家,不论男女老幼都穿新衣或干净衣服,表示除旧换新。
凌晨开门,先放鞭炮,叫"开门鞭",以示迎新。
接着点燃火盆(ⅡI{"元宝盆'')中的柴薪,叫"元宝火",以示财气。
孩子床头枕边都放了糕点,起床、讲话之前先吃糕点,叫"开口糕(高)'',以示吉庆。
而后,全家人围坐一桌吃早餐。
早餐多为汤圆或饺子,汤圆寓意全家团圆;饺子叫"万万(“弯弯”的谐音)顺'',寓意万事顺利如意。
许多人家还在汤圆中放置红枣或硬币,红枣意为生活甜蜜,钱币意为"招财纳福"称为"抢元宝"。
早餐后,在堂屋桌上摆列着糖果糕点、花生瓜籽(旧时为冷的荤素菜盘)和香烟等,准备亲友邻居相互拜年、饮酒赏乐之用。
到街邻庄友家串门拜年,互相恭贺新年之喜叫"走年"。
走年时到谁家都有香烟、糕点花生等招待,叫"高(糕)升(生)"。
晚辈来拜年,长辈还要给红纸包,叫"压岁钱",中、晚饭都是年前做好的熟食,意为"年年有余'',因而春节忌动刀器。
关于赞美涟水的诗句

赞美涟水的诗句
关于赞美涟水的诗句
(一)
悠悠古国,斯斯良民,
明文风范,道德传统。
涟水学堂林立,人物风流辈出。
广陵太守,三国陈登。
民国五虎,祝同上将。
共和作家,吴强会长。
名著《红日》,影视传播。
高等学府,炎黄职校,
乃台湾著名教育家蒋志平创办。
海峡姐妹学院,两岸学术交流。
师生文凭学历,国家统一注册。
育人育德准则,倡导诚毅勤俭。
今之涟水,文风日盛。
读书写作,朗诵街巷。
网络文化,亚夫倡导。
朋友南北,明然广交。
诗词书画歌赋,学习平等交流。
开心快乐煮酒,笑谈人生乐趣。
恩典天赐自然,人物传奇辈出。
数看皇家因缘,一绝天下美食。
醇香古墨骚客,戎马五虎风流。
丽景妙通风水,厚道能仁宝地。
情怀礼数心灵,赋文江南传世。
(二)
阳春三月,
涟水繁花似锦,
争奇斗艳,
眼前一片明艳的.景色。
盛夏夏季,
涟水树木成荫,
水平如镜,
看着那娇柔多姿的荷花,我不禁想起一句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金秋的涟水,
景色更是蔚为壮观,
落叶飘落下来,
似群蝶飞舞,
如仙女散花。
隆冬的涟水,
那些树叶,
都聚集在大树根上,
我又想起了一句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大雪纷纷飘落下来,
涟水变成了一个,
银装素裹的世界。
一切都是,
那么普通而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涟水民间歌谣散记
郭军
风者,一曰民歌也。
如古代《诗经》里的《周风》,指的就是古代十五国的民歌。
歌谣,紧密相连,本为一家。
古时尚称民谣为风谣。
彩风,即色彩丰富的涟水民间歌谣。
风者,二曰风俗民情也。
采风,就是采访搜集涟水的风俗民情。
当您踏进涟水这块大地,不管是在乡间的瓜田李下还是城里的茶余饭后,不管是与黎民百姓的交谈还是与文人雅士的小聚,稍一留神,那丰富多采的民间歌谣,真是比比皆是,耳不暇接。
首先,您一定关心涟水有哪些地方,行政区域如何划分。
那就请1984年第10期《涟水文艺》上的《涟水县乡镇场圃园名歌谣》给予回答。
当年,涟水县共有30个乡、2个镇、5个场,1个圃、2个园计40个单位。
《涟水县乡镇场圃园名歌谣》是:
“庵东沟垛口方坊,红河灰滩前五场,二码岔园镇八集,兴师圃圩港禄黄。
”涟水古称“安东”,故仿以庵(音安)东开头。
具体如下:庵,蒋庵乡,东,大东乡,沟,高沟乡,垛,麻垛乡,口,扬口乡,方,方渡乡,坊,牌坊乡,红,红窑乡;河,河网乡;灰,灰墩乡,滩,保滩乡,前,前进乡。
五场:城东林场,马棚农场、药材场(在大关)、蚕桑场(在牌坊)和原种场(在岔庙)。
二码岔园镇:朱码乡、时码乡、梁岔乡、岔庙乡,城南果园、石湖果园;涟城镇、高沟镇。
八集:唐集乡、南集乡、徐集乡、北集乡、东胡集乡、小李集乡、成集乡、浅集乡。
兴,义兴乡;师,陈师乡,圃,朱陈苗圃,圩,余圩乡,港,五港乡,禄,南禄乡,黄,黄营乡。
尽管时代在进步,事业在发展,现已由当年两个镇发展到今天八个镇(后改镇是大东、唐集、石湖、保滩、梁岔、五港),但其地点、地名尚无变化。
您一定关心涟水过去怎样,现在如何。
请看下列歌谣。
《昔日杨口》:“昔日杨口,留不住黄狗;十年九害,揭不开锅盖。
”《昔日丁荡沟》:“昔日丁荡沟,十年九不收;逮住一年收,小面锩子塞阴沟。
”要说现在怎样,请看《建房歌》:“50年代修破房,60年代盖草房,70年代建瓦房,80年代带走廊,90年代变楼房。
”
到了涟水,您一定想品尝一下当地的特产风味精,好,那就有人将《涟水三件宝》献给你:“涟水三件宝,美酒捆蹄嫩鸡糕”。
当然,古代涟水“梨膏糖”也很出名。
当年金兀术驻扎涟水红窑大金圩时,鱼肉百姓,人们用砒霜掺进梨膏糖,毒死
了不少金兵。
涟水现在民间还流传着“梨膏糖歌”呢。
您不是打听涟水古物吗?有啊。
飞来井、姑嫂塔、老槐树、金城晚照、洗墨池、嵇安墓、周一清墓。
姑嫂塔是两个塔,一座叫能仁宝塔,又名妙通塔,一座叫法济塔,又叫月塔。
现有一首《月塔考察记》,摘录如下:“传说唐朝建,相看宋代风。
上身无头绪,下脚半虚空。
外貌三分丑,内心七窍通。
四方门路广,八面角玲珑。
东观沧桑变,西度夕阳红。
南接桐柏雨,北抗沂蒙峰。
顶破风雷阵,足折海涛攻。
为堵江海患,扼守涟淮东。
独立苍茫顾,恻然看妙通。
世上风光好,无如此塔中”。
见一塔,想古涟水八景,景景皆宜人。
您来涟水之前,也一定会听到外地人赞美涟水的歌谣吧。
不少外地人把涟水归纳成这样几句话:“涟水有来头,街道宽敞楼靠楼。
风景美,人好客,流连忘返三回头。
”特别是涟水人好客在外也是出了名的,不少外地人就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涟水酒难架。
”此话虽言过其实,但涟水人好客、劝酒确是实实在在的。
有生活就有歌谣,生活本身就是全方位的,涟水民间歌谣也是全方位的,如;劳动的歌谣有《挑担歌》、《养猪歌》、《打夯歌》、《锄草歌》等,儿童的歌有《抖抖飞》、《拐磨拐》、《劈劈拍》、《踢脚扳》等,爱情的歌谣有《妹妹送我一双鞋》、《只要哥哥一颗心》;家庭生
活歌谣中有《治家歌》、《教子歌》、《处世歌》、《劝学歌》等等。
时政有好有坏,歌谣也就有褒有贬。
颂世歌中涟水民间歌谣有《建房歌》、《七枝花》、《穷人翻身做主人》等,刺世歌中的涟水歌谣主要是抨击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以及揭示一些社会问题。
如:《只要你说你姓顾(指顾祝同)》:“只要你说你姓顾,你有苦处只管诉;谁家树叶碰你头,你就刨掉他家树”;《开会歌》:“八点开会九点到,十点才能作报告,台上讲,台下闹,问道讲啥不知道。
”《小偷歌》“挨偷的你不要跳,没挨偷的你也不要笑;只要法制不健全,我们保证家家到”等。
在我们涟水,你还一定会打听:最出名的演唱歌手是谁?《王妈说媒》、《孟姜女送寒衣》、《小寡妇上坟》等长篇民间歌谣谁唱得最好?人们会一致推出朱码的黄三太老先生。
他嗓音纯正,韵味醇厚,声情并茂,最受群众欢迎。
1983年《淮阴地
区民歌集》采用了他个人编演的作品13篇。
《江苏省民歌卷》也采用了他个人作品3篇。
最后,您还一定会关心涟水民间歌谣出未出过书,上未上过报。
人们也一定会告诉你,有,不但有,而且还不少呢。
解放前,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车轮滚滚的解放战争中,《纺纱歌》、《做军鞋》、《模范担架丁荡村》、“当兵要当新四军》、
《大刀谣》和《涟水城外打胜仗》等等分别载在当年的《盐阜大众报》和《淮海报》上。
解放后,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东风(现朱码)棉花连成片》、“水患变水利》、《夫妻共育一枝花》等等又陆续刊登在各种报刊上。
同时,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涟水民闯文学遗产的搜集整理工作。
1985年,出刊了从清至今、上下两卷共200多首的《涟水民歌选》。
1988年底出版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涟水县资料本》。
其中《涟水民间歌谣》部分,选用代表性作品154篇。
1991年,《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淮阴市卷》的《民间歌谣》部分,又采用了涟水的作品23篇。
涟水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涟水的民间歌谣日新月异。
愿涟水民间歌谣在祖国的文艺百花园中更加鲜艳多采,争芳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