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1年第05期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考具体化的方法,运用思维导图图文并重的技巧,可以充分发挥左右脑的机能,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将帮助学生学会思考,锻炼思维,充实精神,提升境界。
中学时代是人生中美好的时光,文学作品是最美妙的种子。
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就是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中播下文化的种子、语言的种子、审美的种子、思想的种子……这些种子必将长成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
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明确提出学生应进行整本书阅读。
那如何让整本书阅读更加高效,这就要教给学生一种有效的方法。
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必将优化文本阅读过程,促进学生高效地达到阅读效果使学生爱上阅读,在阅读中思考,终生受益。
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开阔了视野,自己总结出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这一做法提高了学生的文本阅读鉴赏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习和独立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利用思维导图绘制人物事迹小说的第一个层次是梳理情节,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学生要明晰作者的思路,了解整本书的大体内容,了解小说的故事梗概。
在这一层次的阅读中,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绘制人物事迹,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逐步理清文本思路,以图的形式展示阅读所得。
以科幻小说《三体》为例,全書共分三部:《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
学生采用“旁批式”阅读,边读边批注,最后要绘制出主人公的事迹图,了解主人公生平。
以《三体》第一部《《地球往事》为例,示例如下:在基础阅读这一过程中,学生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并根据情节绘制思维导图,把提炼的信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明白了整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运用研究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运用研究发布时间:2023-02-16T07:45:45.992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第19期作者:朱秀萍[导读]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思维导图的应用朱秀萍沛县大屯镇中心小学, 221600摘要: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思维导图的应用,使小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和概括下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在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下,可以加强小学生对于书籍的了解,并且教师也可以在思维导图上增加更加有趣,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从而加强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引文: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相关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因为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较差,影响了整本书的阅读效果。
对此,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思维导图的模式,让小学生再提前了解整本书的主要内容之后提升自己的阅读兴趣,并根据新颖、多元的思维导图引入,提高小学生整体的阅读质量。
一、阅读分步策略整本书阅读需要花费特别多的时间才能完成预期目标,学生每日学业繁忙,压力非常大,因此很难保证认真阅读,从而出现了半途而废的情况。
为此,教师就可以参照阅读的具体情况,引导其采取分步阅读的模式。
通常来说,可以分为四步,也就是浏览、预读、选读以及精读,前三步都是准备工作,第四步才是完成收获的关键。
具体如何阅读,教师可以将权利交给学生自己,让其自由选择,将自己的收获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为之后的阅读奠定基础。
另外,老师也能根据学生创作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当前阅读的实际状况,为未来阅读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
二、多角度分析策略之所以采用多角度分析策略,主要是因为一部文学书籍里面包含大量不同的文学要素,小学生年幼,单纯让其自主分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为此,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其从合适的角度出发进行研读,逐步实现促进学生思考的效果,同时还能让学生们有足够的机会展开交流。
思维导图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表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的工具,通过将关键概念或想法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
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被广泛应用,下面将就其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在整本书阅读的初期,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整体梳理。
学生可以将书中的主要章节、知识点或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将书中的内容概括出来并形成整体的认知,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深入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各个章节的要点和细节。
学生可以将每个章节的关键词、主题、重要概念以及相关论证或例证等信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来。
这样一来,学生在复习和回顾时只需查看思维导图即可迅速回忆起该章节的核心内容,而不用翻开教科书进行大量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书中的逻辑结构和思维脉络。
学生可以将作者的观点或论证过程以及相应的论据、例子等信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和论证线索。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意图,提高阅读的效果。
思维导图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整本书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书中的逻辑结构和思维脉络,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作为复习和总结的工具,提升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水平。
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骆驼祥子》为例

摘要: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培养、提升学生在语言构建、思维品质的形塑、审美鉴赏力等方面的素养。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将其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结合《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
具体设计为:导读阶段初绘导图,梳理结构,降低学生阅读难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阅读并绘制导图;最后就作品开展多维度、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力和知识的再输出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 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骆驼祥子》为例甘冰如(四川省达州嘉祥外国语学校 635000)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如何通过整本书阅读课程教学引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兴趣,提升其阅读能力,构建较为系统的阅读知识体系,成为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广大教师对此问题已经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并积极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总结经验,产生了大量优秀成果。
然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学生阅读量偏低,阅读功利化、碎片化倾向日趋明显;阅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养成等因素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学生阅读的知识掌握和输出能力偏弱等,这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思考。
对此,整本书阅读作为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式,逐渐进入教学视野和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主题。
本文拟从核心素养的视角,以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为切入点,对此主题展开探讨,以期对初中语文阅读整本书教学实践有些许裨益。
一、视角: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它包含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思维导图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传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往往注重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学生需要大量地阅读和背诵书本内容。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容易感到枯燥、难以保持学习兴趣、记忆效果不佳等。
如何改进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学习兴趣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往往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学生容易产生阅读疲劳和理解障碍。
本研究旨在探讨思维导图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引入思维导图这一视觉化工具,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探究思维导图如何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整本书的内容结构,提高信息处理和梳理能力;(2)分析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书中内容、把握重点和难点、提高思维层次的作用;(3)探讨思维导图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作用;(4)总结思维导图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本研究旨在为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思维导图概述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大量信息以图形方式展示的工具,通常用于帮助整理思维、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清晰度。
它由一个中心主题开始,然后分支出各个相关的主题,形成一个树状结构。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
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教材内容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清晰地看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逻辑结构。
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回忆和复习所学内容。
思维导图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思维导图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概念以及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在详细讨论了思维导图如何帮助高中生整本书阅读,以及在标注重点、串联内容、辅助记忆和理解整本书内容、阅读策略制定和总结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最后在总结了思维导图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并展望了思维导图在未来高中教学中的更广泛应用。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思维导图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应用、挑战、帮助、具体、标注、重点、串联、记忆、理解、策略、制定、总结、价值、展望、未来、广泛、教学。
1. 引言1.1 思维导图概述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像方式呈现与组织信息的工具,通过将主题、关键词和连接关系用图形符号表示,帮助人们更清晰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它的核心理念是将复杂的思维过程简化成可视化的图形结构,使人们能够更快速、高效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学习和阅读方面,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整理和理解教材内容,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升学习效率。
通过将书籍内容以图形化的形式展现,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重点内容,更加有条理地理解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思维导图也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教材内容,通过不断地回顾和更新思维导图,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思维导图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整理教材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结合思维导图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1.2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挑战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诸多挑战需要克服。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课业繁重,时间紧迫,很难专注于一本完整的书籍。
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陈素娟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20年第03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中之重,很多教师会强调要提升学生的阅读量。
其实,整本书阅读是增加学生阅读量的最佳途径之一,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连接文本的前后內容,再现作品的全貌,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立足于整体格局来感悟作品的深层意蕴。
一、利用思维导图绘制人物事迹毫无疑问,阅读是一项能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文学活动,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师不断向学生强调阅读重要性的关键原因。
初中时期的很多读物都是围绕“人物传记”展开的,因为这种类型的书籍通常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会为学生树立值得学习的鲜明标杆形象,所以教师非常青睐于为学生制定“人物传记”类的阅读书单。
再者,人物传记类书目通常具有主题鲜明、意蕴深远、难度中等的特点,适合初中年龄的学生进行阅读。
例如,在阅读《纳兰容若传》这本人物传记的过程中,由于全书被细致地划分为16个章节,所以牵涉面较广,时间跨度也比较大,因而学生在串联前后文的“剧情”上具有较大的压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旁批”。
所谓旁批,就是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总结以简要的形式罗列在书的空白处,这样既能给予学生阅读的成就感,同时也为后面的人物生平思维导图提供了强有力的“凭证”。
如,学生可以记录纳兰容若的出生:其父为纳兰明珠、其母为爱新觉罗氏,取名为纳兰成德;而后记录其仕途:补诸生,贡入太学,1677年,乾清门三等侍卫(从久不懈,且谨),1685年,升级为一等侍卫。
记录教育经历:文,徐乾学(饱学之士);武,武僧,禅真,天资纯粹,见识高明,学富五车;记录情感经历:与表妹惠儿青梅竹马,后来惠儿选秀入宫,因而创作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佳作。
之后娶妻卢氏,诞子一月后,撒手人寰,子也故去。
最后可以记录其病故时间:1685年7月,身患寒疾,同时旧病复发,因而离开人世。
如果学生将纳兰容若的生平像以上内容进行记录,那么其生平事迹会跃然纸上。
运用思维导图 提升思维能力——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谈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思维能力**本文系合肥市教研课题“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HJG19054。
—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谈方红郭莉(合肥市南国花园小学安徽合肥230001)摘要:整本书阅读为语文教学增加厚度和广度,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让整本书 阅读过程可视化,提高阅读积极性,增强阅读成就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阅读的收获会更大。
对于缺乏思维 基础的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可以从使用Thinking Maps (思维导图)开始,用不同的图示对应不同的学习任务,简化使用方法的学习,让思维工具更好地为阅读内容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 思维导图一、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为语文教学增加厚度和广度。
传统阅读教学以 课文为例学习语文,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零散的,能力建构是无序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评价标准模糊,实施 困难。
而整本书阅读,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化 的源远流长;搭建能力提升台阶,清晰成长路径,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持续起作用。
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整本书阅读,符 合正常的阅读习惯,为学习经验的获得提供了真实的环境;鼓励学生和文本展开积极对话,可以为学生 的阅读积累提供素材;就文本展开持续探究讨论,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进行思维训练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一大脑对信息、内容进行发散联想、对比分析、因果推理、综合判断等,需要一系列加工处理的过程=整本书阅读效果通常是让学生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展示。
阅读中学生没有明确目的,缺乏思维参与, 没有主动研究,没有及时生成,往往很快遗忘所看内容,更无法获得深刻的体验。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学生在将阅读所得通过 可视化的形式“输出”时,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成就感增强侗时,表达“输出”的过程本身也能提高阅读实效性。
三、思维导图使整本书阅读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Thinking Maps )是美国教育学博士大卫•海勒于1988年发明的一种用来建构知识、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思考、提高学习能力的可视化工 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运用思维导图图文并重的技巧,可以充分发挥左右脑的机能,提高学习效率。
时下,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将帮助学生学会思考,锻炼思维,充实精神,提升境界。
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
那如何帮助学生进行高效阅读,这就要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必将优化语文阅读过程,促进学生高效地达到阅读效果,渐渐形成乐学善思的思维品质,受用一生。
【关键词】:思维导图整本书阅读对比主题阅读思维培养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运用思维导图图文并重的技巧,可以充分发挥左右脑的机能,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将帮助学生学会思考,锻炼思维,充实精神,提升境界。
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
那如何帮助学生进行高效阅读,这就要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必将优化语文阅读过程,促进学生高效地达到阅读效果,渐渐形成乐学善思的思维品质,受用一生。
美国一个学者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阅读的层次分为四步: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下面结合我的“传记阅读教学”实例,选取其中三个层次的阅读来具体谈谈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基础阅读,思维导图绘制人物事迹
基础阅读也可以称之为初级阅读,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学生要明确所读书目的大致思路框架,了解书的总体内容,明确书中的故事梗概。
在这一层次的阅读中,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绘制人物事迹,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逐步理清文本思路,以图的形式展示阅读所得。
以“传记阅读教学”所选《纳兰容若传》为例,全书共分十六章,学生采用“旁批式”阅读,边读边批注,最后要绘制出纳兰容若的事迹图,了解传主生平。
示例如下:
在基础阅读这一过程中,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对文本中的信息
进行重组,把阅读的效果以图示的效果呈现出来,基本明白了一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为下一步阅读打下了基础。
二、 分析阅读,思维导图绘制人物品格
分析阅读要求读者能透视一本书,判断作者的主旨,并通过相关经验、导论与摘要、工具书等辅助阅读公正地评断一本书,进而在阅读中明确自己的收获,读出文本的同时读出自己。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的境界。
还是以所选《纳兰容若传》为例,要求学生在基础阅读的基础
上完成分析阅读,回答“你从传主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学生在摘录点评的基础上,完善思维导图。
诗词主题:情与愁《饮水词》
名句摘录: “生若只如初见”“是人间惆怅
客”“风吹老丹枫树”“一生一代一双人”…… 病故:患了寒疾,旧病复发,“七日不汗病故”
三十载寒暑即为一生!
教育:文,徐乾学(饱学之士)
武,武僧 禅真 天资纯粹,识见高明,学问淹通,才力强敏。
情感:与表妹惠儿青梅竹马,结果惠儿选秀入宫。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姻缘之错)
娶妻卢氏(生子一个月后,撒手人寰,子也故去。
(命运之错) 颜氏(儿子富格) 官氏 沈宛(外室 汉家女,遗腹子富森) (世俗之错)
1655年1月19—1685年7月1日 出身尊贵 锦衣玉食 呵护有加
情感
多情伤感 真挚痴情
心思细腻
在分析阅读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基础阅读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的
基础上,深入挖掘,读出传主品质,读出了自己需求,提高了对生活的认知。
同时辅以关键句的摘录,深入理解作者创作这本书的意图。
三、主题阅读,思维导图绘制对比所得
主题阅读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同一主题,
所牵涉到的绝对不是一本书,这就要求阅读者选定主题、聚焦主题拓展阅读,在对比中学有所获,这才是我们阅读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还是以传记阅读教学为例,在引领学生阅读《纳兰容若传》后,我们发现一个人的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于是选定“经历与成长”为主题,要求学生阅读《悲情曹雪芹》《李煜传》《仓央嘉措传》。
因为这都是历史上的奇男子,他们的经历同中有异,他们的生活虽然有着很大的时差,但真性情从未改变。
思维导图示例:
出生
教育 天资聪颖
喜爱学习
文武双全
精诗文
善骑射 仕途 身在高门广厦, 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清幽高洁
纳兰容若 仓央嘉措
出身贵族接受最好的教育, 阴差阳错成为第六世达赖喇嘛,真挚痴情成为千古伤心词人。
才华出众、富有文采,成为诗人。
曹雪芹 李 煜
曹府的兴衰给了曹雪芹成长的营养, 出身皇家铸就一生地位, 催生了千古名著《红楼梦》。
喜欢诗词流露真性情
学生根据以上提示,结合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习惯,在通读四本书后,绘制出对比阅读的收获,这一层次的阅读耗时最长、花力气最大、但收获也最大。
在这一层次的阅读中,引导学生关注的是主题,学生根据主题需求检索信息、分析信息、汇总信息,展示思维导图,在互相讨论、互相欣赏的基础上,完成主题阅读。
这样坚持,学生的整合信息的能力会逐步得到提升!
【结束语】:阅读离不开思维,思维是阅读的核心,通过有效的阅读,学生的语言会得到正确地建构,思维会得到长久地发展,与此同时,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在提高,心智也在逐渐成熟。
思维导图的绘制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将学生的放射性思考具体化地呈现出来,加速对阅读材料的累积量,能有效开发学生左右脑的功能,也让经历与成长
只有经历磨难,才能使人更
加透彻地理解人性的种种表现,
更加切肤地理解社会社会的运转
和变迁,并一定不要被磨平了、
磨圆了,方可能脱颖而出。
这四个奇男子都具有真性
情,千古流芳不是因为出身显贵,
位居高官,恰恰是流露着真情的
作品让他们永为世人铭记!
思维更轻松有趣。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大大提高学生阅读的效度,为学生一生的思维发展奠基。
【参考书籍】:
1、《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
2、《纳兰容若传》,晓梦斜阳著
3、《李煜传》,田居俭著
4、《悲情曹雪芹》,徐淦生著
5、《仓央嘉措传》李叶倩任乐乐著
6、《书册阅读教学现场》吴欣歆许艳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