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社会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1月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科学与技术》试题题库及答案

科学与技术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科学是技术发展的 -------- 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它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_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原子核衰变、原子核裂变和--------------4.现代化学的特点是: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方法由定性向____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5.宇宙的年龄大约在----------------- 亿年。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6.工业革命是于( )发生的。
A. 20世纪中叶 B.18世纪后期C.19世纪 D.21世纪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 )。
A.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B.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和稀土材料C.非晶态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和贮氢合金D.半导体陶瓷、工程塑料和特种橡胶8.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蛋白 B.酶C.细胞 D.氨基酸9.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有( )、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的丰度、宇宙的年龄等等。
A.星系红移B.星系兰移C.星系黄移D.星系绿移10.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 )。
A.臭氧层破坏 B.火山爆发C.洪涝灾害 D.沙尘暴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1.核裂变12.材料13.基因工程14.计算机病毒15.自然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6.什么是科学?17.简述电力革命的意义。
五、论述题(共30分)l8.新技术革命的意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理论2.科学发现3.原子核聚变4.定量5. 150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6.B 7.A 8.D 9.A 10.A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1.原子核裂变,一般是指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为两个质量为同一量级的碎块,并释放出能量的现象。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汇总

第一篇古代科学技术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科学技术的萌芽一、人类的起源1、古猿人出现的时间距今约250-400万年,即地质年代的新生代的第四纪初2、劳动使猿变成了人二、石器和弓箭1、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2、使用石器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3、人类早在260万年前就学会使用石器生产了。
4、大约在14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末期,原始人发明了弓箭。
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迈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三、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1、人类在50万年前就学会了用火。
2、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世界性的解放作用。
它表明人类第一次征服一种自然力,并且最终把人和动物彻底分开。
四、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1、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结束了依赖天然食物而生存的历史,表明人类可以在自然界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发生在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即大约1万年前。
2、最早出现农业生产的地区是西亚。
3、农业生产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耕锄农业,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已经懂得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
主要农具有木?、石?石犁。
4、大约一万年前,人们已经懂得饲养动物。
人类最初驯养的动物有猪、羊、牛、鸡、狗。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5、由采集经济发展到农业经济,由渔猎经济发展到畜牧经济是人类继使用火之后的又一伟大创举。
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不同于简单的采集和渔猎,它要求有较丰富的自然知识,要懂得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要学会育种,要有一些天文、气象、土壤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最初的认识,也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五、制陶技术和手工业的出现1、陶轮的发明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人类最早的加工机械。
公元前7000-5000年,我国河南仰韶和西亚地区居民都已经掌握这种制陶技术。
2、制陶业的发展促成了手工业的出现,手工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形考任务1(正确答案已附题目之后)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题目1完成满分8.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手段;科学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蒸汽机的使用未标记标记题目信息文本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题目2完成满分20.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1.科学2.技术3.电力革命4.新技术革命1.科学: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高新技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和产品的统称,是指对一国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和较大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3.电力革命: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4.新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中叶的新技术革命,可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它是在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最新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
未标记标记题目信息文本三、简答题(17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题目3完成满分17.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科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不断进步,内部原因是由于新发现的事实与旧有的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已有的各种观点、理论之间的矛盾。
2021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试题及答案(共150题)-当代科学技术前沿考试

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试题及答案(共150题)一.单项选择题1.(D) 是国际上首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2分]A前苏联B美国C日本D中国2.无人遥控潜水器最早出现在(A),主要用于考古方面的研究。
[2分]。
A 1953年B 1973年C 1993年D 2003年3在生命起源的理论中, (B)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
[2分A特创论B生源论C泛胚种论D化学进化论4.海洋立体观测监视系统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海洋综台、立体观测监视的组合系统,下列不属于海洋立体观测监视系统的技术手段的是(B)。
[2分]A调查船观测B深海生物资源C浮标监测D卫星遥感5.载人潜水器, 特别是载人深潜器是当代海洋科技的制高点之一。
下列属于我国载人深潜器的是(D)。
[2分]A“双鱼座”4号B“深海6500"号C”和平I”号D“蛟龙”号6.(B)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科技的新纪元,人类从此进入空间时代。
[2分]A 1947B 1957C 1967D 19777.(A)由一层石墨层片卷曲而成,是结构最简单的碳纳米管。
[2分]A单壁碳纳米管B多壁碳纳米管C石墨烯D富勒烯8.海岸带生境具有独特的生物群落和极高的生态价值,下列不属于海岸带生境的是(A )。
[2分]A热液口B珊瑚礁C湿地D三角洲9.相比传统燃油车,以下哪点不属于纯电动汽车的缺点: (C)。
[2分]A续航里程短B充电时间长C车辆能耗高D仅适用于市区内通勤10.1948年,(B) 物理学家伽莫夫等提出了大爆炸宇宙模型,该模型取得巨大的成功。
[2分]A前苏联B美国C德国D英国1、我国的载人飞船被命名为: (D)。
[2分]A“水星”B“猎户座”C“东方“D“神舟”2、下列不属于纳米材料的是(D)。
自考科学技术社会试题

自考科学技术社会试题一、选择题1. 科学技术是一种________。
A. 硬实力B. 软实力C. 社会实力D. 经济实力2. 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目标是________。
A. 增加经济效益B. 提高生活质量C. 促进社会进步D. 加快工作效率3.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____。
A. 提高劳动生产率B. 加速信息传播C. 提升生活品质D. 促进文化传承4.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________。
A. 动态的,没有终点B. 静态的,一成不变C. 持续的,无限延展D. 有限的,局限发展5. 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________。
A. 只限于工业领域B. 只限于军事领域C. 涉及各个社会领域D. 只限于生物领域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可能导致社会的进步。
2. 科学技术的发展只会增加经济效益,对社会其他方面影响不大。
3.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静态的,不断重复发展已有的科技成果4.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
5.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三、简答题请简述以下问题。
1.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什么?2.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有哪些积极影响?3.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请举例说明。
4. 科学技术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5. 你认为科学技术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是什么?请列举几个例子。
四、综合题请回答以下综合问题。
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就你所了解的科学技术,谈谈它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医疗领域、交通运输、通讯技术以及环境保护。
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其重要性。
(文章正文)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创新、应用和成果的积累,为社会经济带来积极的影响。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

第一篇古代科学技术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科学技术的萌芽一、人类的起源1、古猿人出现的时间距今约250-400万年,即地质年代的新生代的第四纪初2、劳动使猿变成了人二、石器和弓箭1、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2、使用石器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3、人类早在260万年前就学会使用石器生产了。
4、大约在14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末期,原始人发明了弓箭。
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迈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三、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1、人类在50万年前就学会了用火。
2、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世界性的解放作用。
它表明人类第一次征服一种自然力,并且最终把人和动物彻底分开。
四、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1、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结束了依赖天然食物而生存的历史,表明人类可以在自然界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发生在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即大约1万年前。
2、最早出现农业生产的地区是西亚。
3、农业生产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耕锄农业,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已经懂得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
主要农具有木?、石?石犁。
4、大约一万年前,人们已经懂得饲养动物。
人类最初驯养的动物有猪、羊、牛、鸡、狗。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5、由采集经济发展到农业经济,由渔猎经济发展到畜牧经济是人类继使用火之后的又一伟大创举。
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不同于简单的采集和渔猎,它要求有较丰富的自然知识,要懂得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要学会育种,要有一些天文、气象、土壤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最初的认识,也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五、制陶技术和手工业的出现1、陶轮的发明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人类最早的加工机械。
公元前7000-5000年,我国河南仰韶和西亚地区居民都已经掌握这种制陶技术。
2、制陶业的发展促成了手工业的出现,手工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九年级中考一模科学试题卷+答案解析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九年级中考一模科学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分。
1.下列工艺或技术应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钻木取火B.剪纸工艺C.编织中国结D.司南指引航海2.2024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形成听觉的部位是()A.鼓膜B.外耳道C.耳廓D.大脑皮层3.小金拿起一个橘子,如图所示,它的尺寸L约为()A.0.5cmB.5cmC.0.5mD.5m4.“中国天眼”FAST的“眼镜片”由金刚砂(SiC)制造,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以下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也为-4价的是()A.CB.CaCO3C.CH4D.CO5.下列关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口腔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B.呼吸道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C.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从心室倒流回心房D.膀胱是形成尿液的器官6.如图是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gB.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rbD.铷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7.下列各种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A.太阳的东升西落B.一年中每天正午杆影长短不同C.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D.四季更替现象8.2024年4月3日,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本次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B.地震时若在高楼,应立即乘坐电梯逃离C.地震时若在底楼,应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地带避险D.现代科学技术已能精准预报所有地震9.铁丝在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但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反应温度B.氧气浓度C.催化剂D.铁丝质量10.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表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叶片表皮属于保护组织B.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C.每个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D.气孔的张开与闭合只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11.如图所示,我们可以从湖面看到宝石山的倒影,倒影形成的原理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路是可逆的12.下列有关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制取氧气B.干燥氧气C.氧气验满D.氧气性质检验13.攀岩是一项挑战自然、超越自我的惊险运动。
国开形成性考核《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一、填空题1、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相当严重3、环境科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变化规律,(环境质量)和(环境质量)的科学。
4、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二、名词解释1、臭氧层破坏答:是指高空25千米附近臭氧密集层中臭氧被损耗、破坏而稀薄的现象。
2、物质生产力表达式答: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科学技术或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
3、自然天然,非人为也答:广义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与宇宙、物质、存在、客观实在等范畴同义,包括人类社4、可持续发展答: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邓小平同志于1988年9月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时提出来的。
当前,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具体如下: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科学·技术·社会试题
课程代码:00395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6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的是( )。
A.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B.科学技术的认知功能
C.科学技术的决策功能
D.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
2.《科学·技术·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不包括( )。
A.STS教育
B.科学技术史
C.科学技术概论
D.科学技术社会学
3.有关太阳黑子记录最早的国家是( )。
A.古希腊
B.古代中国
C.古埃及
D.古印度
4.道尔顿提出了著名的( )。
A.分子学说
B.元素周期律
C.原子学说
D.元气学说
5.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
A.伦琴
B.居里夫人
C.麦克斯韦
D.汤姆逊
6.微观客体不具有( )。
A.量子性
B.连续性
C.几率性
D.波粒二象性
7.提出相对论的物理学家是( )。
A.普朗克
B.麦克斯韦
C.爱因斯坦
D.狄拉克
8.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基础是( )。
A.蛋白质
B.RNA
C.脱氧核糖核酸
D.酶
9.下列关于大地构造的学说中,不正确的是( )。
A.海底扩张说
B.海陆固定说
C.板块构造说
D.大陆漂移说
10.下列选项中,不是激光特性的是( )。
A.相干性好
B.单色性好
1
C.方向性好
D.强度大
11.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物质保证是( )。
A.体制条件
B.政策条件
C.人才条件
D.资金条件
12.在现代,生产、技术、科学三者的相互作用机制是( )。
A.生产→技术→科学
B.技术→科学→生产
C.技术→生产→科学
D.科学→技术→生产
13.实现经济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是( )。
A.技术创新
B.增加投资
C.政策支持
D.发展第三产业
14.当代环境问题,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其实质是( )。
A.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
B.人与环境的冲突问题
C.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问题
D.资源短缺和浪费问题
15.被视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媒指的是( )。
A.电话
B.电报
C.网络
D.卫星
16.大科学的核心部分是( )。
A.大学的科学研究
B.企业的科学研究
C.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
D.政府组织和领导的科学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4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这个总趋势组成部分的是( )。
A.贸易自由化
B.金融国际化
C. 生产国际化
D.科技产业化
2.表现一个国家军事实力主要的两个方面是( )。
A.武器装备的数量
B.武器装备的水平
C.军人的数量
D.军人的素质
3.影响人们消费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人们的社会地位
B.社会生产力
C.劳动生产率
D.人们的消费观念
4.科学技术活动在社会发展中逐步制度化的结果是( )。
A.科学家
B.科技政策
C.科学共同体
D.科学组织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教育具有以及培养人才的职能,教育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
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总体上从代开始相对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明显地落后
2
了。
3.俄国化学家1869年提出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4.目前已产生的横断学科主要有系统论、、和等。
5.狭义相对论表明和与物质的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6.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大约为°K。
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机制,应是以“牵引机制”为主“驱赶机制”为辅的机制。
8. 是21世纪世界所有国家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思想和战略,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佳途径。
9.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通常艺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而科学则以为特征。
10.社会发展生态化是指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和的协同进化。
11.“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5年5月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所作的《》中提出的。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近代产业革命
2.知识经济
3.闲暇生活
4.终身教育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发明的时期。
2.太阳能有什么特点?
3.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目标和核心思想。
4.教育是如何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
六、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近代科学与古代科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科教兴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何重大意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