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陈省身和丘成桐
【高中数学】名师与高徒─陈省生和丘成桐

【高中数学】名师与高徒─陈省生和丘成桐世界数坛,设有两项奖励,可谓举世瞩目,堪于诺贝尔奖相比。
一项是在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发的菲尔兹(fields)奖,这项奖只授予不超过40岁的年轻数学家;一项是由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于1978年颁发的沃尔夫奖;每奖10万美元(数目最初于诺贝尔奖接近),授予当代最大的数学家。
1983年,旅美中国年轻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荣获沃尔夫大奖,而他的老师美籍中国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则获沃尔夫大奖。
陈省身教授就是美国科学院院士,1975年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得者,当代世界最存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现代微分几何的奠基人。
陈省身1911年10月26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陈省身教授是国际数学届整体微分几何研究的领导人物。
他1931年在清华大学研究刊登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其题材就是有关“投影微分几何”的。
他写的积分几何,把希拉克学派的积分几何工作推到了更高的阶段。
陈省身对当时数学界知之甚少的示性类理论很感兴趣。
1945年他辨认出复流上存有充分反映为丛藓科扭口藓结构特征的不能变量,后来被命名为陈省身示性类就是微分几何学、代数几何学、为丛藓科扭口藓解析几何研习中最重要的不能变量。
“它的应用领域及于整个数学及理论物理”。
(沃尔夫奖评语)魏伊说道:“示性类的概念被陈的工作整个地好转了。
”陈省身因创建代数拓补与微分几何的联系,大力推进了整体几何的发展卓著于数学史册。
在将近半个世纪里,陈省身教授在微分几何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其最突出的有:(1)关于卡勒(kahleian)g结构的同调和形式的分解定理:(2)欧几里得空间中闭子流的全曲率和紧嵌入的理论;(3)满足几何条件的子流形成唯一性定理;(4)积分几何中的运动公式。
(5)他同格里菲恩(p.griffiths)关于网上几何(webgeometry)的工作使这方面获得新生命,最近的发展(i.gelfand,r.mcpherson);(6)他同莫泽(j.moser)关于cr-流形的工作最近多复变函数论进展的基础;(7)他同西蒙斯(j.simons)的特征式是量子力学异常(anomaly)现象的基本数学工具;(8)他同沃尔夫森(j.wolfson)关于调和映射的工作是整体微分几何的一个问题,在理论物理有重要应用。
丘成桐:三分之二的数学与陈省身有关

丘成桐:三分之二的数学与陈省身有关记者李新玲张国丘成桐,哈佛大学教授,享誉世界的数学家,菲尔兹奖唯一的华人得主,196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陈省身先生攻读博士学位。
12月11日晚,丘成桐从大洋彼岸赶到南开吊唁恩师,并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陈先生的去世您是不是觉得很突然?丘成桐:是的。
陈先生身体一向很好,前些天听说他病了,也只是以为几天就可以好。
我计划12月17日到香港参加第三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
如果陈先生不去,我会来天津看他。
记者:您第一次见他是什么时候,当时对他的印象是怎样的?丘成桐:我是1969年在香港见到他的,当时我已经决定到伯克利读书,陈先生当时是去做一个演讲。
我觉得他非常和蔼、和气。
记者:您在陈省身先生八十大寿时写过一篇文章《陈省身,我的老师》,文中最后写道:“他是我的老师,还曾像父亲一样对待我。
对他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我将永远无法报答。
”这其中的指导和帮助具体是什么?丘成桐:当然第一是做学问方面的。
当时在伯克利陈省身先生讲课并不多,我从他的许多文章中学到许多。
另外就是做人处事方面。
作为一名数学家要与其他人相处,要了解别人做的事情。
陈先生教会了我许多。
中国人在外国环境中出人头地,需要这方面的应对能力。
记者:人们怀念陈省身先生,决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学术成就,还是因为他是一个有着巨大人格魅力的人。
您眼中的陈先生是怎么样的?丘成桐:他关心祖国的发展。
他做老师非常尽职。
我曾看到1949年他担任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所长时,先手写后油印的教学笔记。
这是非常难得的,现在的许多数学家都不愿意手写笔记给学生看。
记者:从1972年起,陈先生开始频繁回国。
您了解并理解他的想法吗?丘成桐:他1980年后来得更多一些,我有时与他一起回来,很多次是参加国际会议。
我知道他非常想为中国多做点事,他有一个希望:“把中国变成一个数学强国。
”记者:陈先生对您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丘成桐的数学人生读后感

丘成桐的数学人生读后感(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引言:介绍丘成桐及其自传《我的几何人生》2.《我的几何人生》中的八卦内容3.丘成桐的个性与成就4.读后感想:了解数学家、科学家的人生与八卦5.结论:推荐阅读《我的几何人生》正文(篇1)1.引言最近阅读了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的自传《我的几何人生》,让我对数学家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这本书虽然以几何为主题,但涉及的数学知识并不多,更多的是讲述了丘成桐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以及数学界的一些八卦。
2.《我的几何人生》中的八卦内容在《我的几何人生》中,丘成桐讲述了许多关于数学家的八卦,包括他与陈省身、华罗庚等数学家的交往和矛盾。
这些八卦让我感受到了数学家们的人生百态,不禁对这些传说中的数学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丘成桐的个性与成就丘成桐被称为“数学皇帝”,他的个性非常鲜明,敢说敢做。
他在书中毫无顾忌地讲述了自己和他人的故事,展示了一个真实而有趣的数学家形象。
丘成桐的成就无需赘述,他在几何分析领域的贡献已经成为数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4.读后感想:了解数学家、科学家的人生与八卦阅读《我的几何人生》,让我对数学家有了更深的认识。
原来,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数学家们也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生活琐事和情感纠葛。
这本书为我们揭开了数学家们的神秘面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有趣的数学世界。
5.结论《我的几何人生》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它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数学家丘成桐和他的世界。
目录(篇2)1.丘成桐的自传《我的几何人生》2.书中涉及的数学知识较少,多为八卦3.丘成桐被称为"数学皇帝"4.影响陈省身和丘成桐关系的人物:陈省身、华罗庚5.高加林和巧珍的感情纠葛6.人生道路的曲折与困难7.高加林的理想与抱负8.人物的悲剧性正文(篇2)最近阅读了丘成桐的自传《我的几何人生》,让我对这位著名的数学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这是一部数学家的自传,但书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其实很少,反而充满了各种八卦和趣闻轶事。
我的几何人生小论文

我的几何人生小论文最近看丘成桐的自传《我的几何人生》,非常有趣。
丘成桐虽然是数学家,但这书涉及的数学知识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八卦。
要了解数学家,或者部分科学家的八卦,绝对不能错过这本书。
丘成桐被称为“数学皇帝”,真是名不虚传,特别敢说,不论是讲自己,还是讲陈省身,还是其他大人物,没有一点为尊者讳的意思,不论好坏,都是全盘托出。
陈省身和华罗庚我第一个讲陈省身和华罗庚,按照丘成桐的说法,陈和华俩人的交恶还影响到了陈省身和丘成桐的关系。
陈省身和华罗庚的关系不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起因是什么呢?按照书里说法,丘成桐听钟开莱讲的。
在1941年,当时的民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科学大奖,第一届的得主是郭沫若和华罗庚。
这个奖类似于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由国家领导人来颁发。
这件事对陈省身打击很大。
因为陈省身和华罗庚都属于天才。
华罗庚家里条件很差,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
而陈省身的父亲是法官,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一开始就是个小芥蒂,但后来慢慢地就越来越大。
到了1980年,陈省身在北京组织了微分方程和微分几何会议,世界上的著名数学家去了不少。
很有意思的是,某天晚上,陈省身请了10位重要客人参加茶话会。
在会上,他大大批评了华罗庚领导的数学所,建议要关掉它。
他提议在座的10人联名上书,其他人鸦雀无声。
最后丘成桐站出来说,我们都是中国请来的客人,我们只是来访问,不宜喧宾夺主,这样做不合适。
其他人也附和丘成桐的提议,这件事才作罢。
哈哈,这真是个大八卦。
钟开莱的八卦钟开莱为人孤僻,跟人合不来,对学生也非常差。
有一次期终考试,钟开莱出了一道非常难的题,做对了有额外加分。
学生们拼命做,在解题中需要用到一个拓扑命题,有个老师指点他们去找一篇论文,找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
钟开莱让学生讲解题目,说到要引用结果时,钟开莱叫停了他们,说“跟他想的一样“,扔下学生离开了教室。
丘成桐与陈省身一开始,俩人是亲密的师徒关系。
陈省身是丘成桐导师,丘成桐两年就拿到博士学位,当然丘本身很厉害,但跟陈也是有关系的,他安排丘在各种会议上做报告,认识各种人。
陈省身

陈省身:第一个占领近代科学重要位置的中国人南方网讯“听到陈先生去世的消息,我们都很难过。
”著名数学家、前英国皇家学会会长阿蒂亚(Michael Atiyah)爵士在周一(6日)告诉记者。
阿蒂亚认为“陈省身的一生非常成功”。
几个星期以前,刚刚度过93岁寿辰的陈省身,还在他一手创建的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作学术报告,讲述着他对“六维球面上的复结构问题”这个著名数学难题的研究进展。
老骥伏枥的陈省身,同时关注着芬斯勒几何和外微分方程等数学课题。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前院长格里菲思(Phillip Griffiths)今年9月访问南开时,两人就讨论起了陈省身晚年最感兴趣的芬斯勒几何。
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最后一次见到他的老师是在今年11月14日。
“那天下午,我们谈到了好多数学问题,陈先生精神相当好。
他走得太出人意料了。
”吴文俊说。
像陈省身这样到了如此高的年纪,仍然活跃地思考数学问题,“是绝无仅有的”,菲尔兹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告诉记者。
“我的微薄贡献”丘成桐说,陈省身最主要的工作是在30多岁时做出来的。
“陈省身发表的数学论文很多,其中最惹人关注的有两项:一是‘高斯-博内公式’的内蕴证明以及陈类的提出,开创了整体微分几何的新纪元;另一项是后来在世纪之交成为研究热点的陈省身-西蒙斯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张奠宙在他新近出版的《陈省身传》中写道。
1943年,陈省身抵达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随后在那里完成了他引为平生最得意之作的“高斯-博内公式”内蕴证明,以及另一项不朽的工作:构建陈省身示性类。
正是由于陈省身这些杰出工作,大数学家霍普夫1946年在《数学评论》上撰文称:“微分几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一个中国人由此在国际科学界稳稳地站住了脚跟。
丘成桐评价说:“陈先生是第一个占领近代科学重要位置的中国人,比杨振宁他们要早。
”张奠宙也告诉记者:“陈省身开创了整体微分几何的新学科,其影响波及整个数学,当代中国能作出如此重大科学贡献的,陈省身应该是第一人。
数学家丘成桐数学家故事

数学家丘成桐数学家故事想起数学家,我们自然会想起国际数学界的泰斗、____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名誉主席陈省身先生,他一生不仅在几何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还为祖国培养了很多世界级的数学家,吴文俊是其中一位,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潮汕人则是他的另一位高徒,他于1983年获得菲尔兹奖,这是世界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直到今天,他还是华人中惟一的获奖者,这个殊荣就连陈大师都没有获得过,他就是丘成桐。
他26岁便登峰造极,成就了一生的辉煌。
丘教授最重要的工作是在26岁之前就完成了。
40年来他对数学永不停歇的追求,让他的名字在几何、拓扑和理论物理学界几乎无处不在。
国外一个很有名的数学家劳森说,他和丘教授合作的时候,丘教授还没毕业,但当时他就感觉到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将会在几何领域里处处稠密,但他没有想到如今这个名字在理论物理界也是处处稠密。
大家应该有稠密这个概念,就是说总是能听到看到这个名字,比如说我们前几天在开超弦大会,卡拉比丘流形,几乎每一个演讲里都会提到这个名词。
几十年来数学就是他的生活,他的娱乐、他的生命。
跟他在一起很累,因为你要不停地跟着他的脑子想数学。
与他相处,开始时或许你不会觉得他有任何过人之处,大家看他也许普普通通,甚至连普通话都讲得不是很清楚。
但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他直达难题本质的气魄,只能是天生才有,我觉得这是天生的大气魄。
因为解决问题时,我们有时总想耍一点小技巧,可他碰到难题就是硬要把它砸开。
有人称他是数学界的凯撒大帝.他似乎是为数学而生,数学因他变得更精彩,他做人、做事、做学问,都有一种大开大合,征服一切的勇气,在数学内外他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我们开一些大会,或者是我们研究中心希望请大师来讲学,甚至是长期讲学,没有他出面,这些人可能不来,他一出面这些人可以自己掏机票来。
这一方面是面子,另一方面就是他的影响力。
人物背景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后全家定居香港。
父亲曾在香港香让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崇基学院任教。
中国著名当代数学家介绍3篇

中国著名当代数学家介绍第一篇:丘成桐丘成桐,生于1955年,籍贯为浙江省绍兴市。
他是中国近代数学界的杰出人物之一,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奋,成为了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和教授。
丘成桐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在国际上也是备受推崇的一位数学家。
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其后留学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在美国留学期间,丘成桐曾师从于阿贝尔奖得主约翰·米尔纳教授,并在其指导下完成了卓越的博士论文。
丘成桐是以其在李群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为世人所知的。
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拓扑方面的几何学、李群及李代数、和子流形等。
在许多研究领域中,丘成桐都取得了杰出的成果。
其中,他对李群、李代数的性质和拓扑结构的研究是其突出之处。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数学领域受到了极高的评价,也在物理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
丘成桐还曾在中国香港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担任过教授,鼓励和指导了许多优秀学生,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年轻数学家。
他的教育成就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丘成桐的成就不仅在学术领域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在社会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数学界的重要奖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在2006年获得了菲尔兹奖,这是数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
他也是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数学家。
丘成桐的科学成就和学术贡献给中国的数学事业带来了莫大的荣誉和推动。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拥有果敢和决心,才能在学术界取得卓越的成就。
第二篇:陈省身陈省身,生于1922年,籍贯为江苏省溧阳县。
他是近代中国数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被誉为“数学之父”。
陈省身在中国开始了他的数学事业,在1948年以全国考试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在拥有良好的学术基础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的情况下,他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大学期间,他认真学习了各类领域的数学,凭借着扎实的数学功底一步步走上了数学之路。
陈省身对代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
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成就被誉为世界级,他提出了著名的陈省身乘法及其算法,极大地推动了代数学的发展。
丘成桐事迹感想600

丘成桐事迹感想600最近读了丘成桐教授的自传《我的几何人生》,丘教授是菲尔兹奖得主兼沃尔夫奖得主,华人数学家无出其右,就差一个阿贝尔奖就大满贯了,全世界大满贯的也没几个,比如法国的J.P. Serre。
丘成桐祖籍蕉岭,自称是客家人,那个年代蕉岭属于汕头,所以会提到他是汕头人;但现在蕉岭属于梅州,严格来说梅州才是客家地区,汕头当然是潮汕地区,所以不能说丘成桐是潮汕人,说客家人更为准确。
他也没有潮汕那种经商头脑,更多是客家人那种治学的思维。
丘成桐的父亲在那个年代已经是早稻田的硕士,家族背景肯定不差,可惜身逢战乱,一直颠沛流离,在不同学校教书,后来因病英年早逝。
那年丘成桐才14岁,不过父亲的言传身教已经烙印在他心中。
随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求学,得到伯克利来的教师欣赏,得以推荐去伯克利读大学。
从全书不难看出,丘成桐对老外都颇有好感,但对中国数学家基本上都颇有微词,从他的导师陈省身,到他的同辈项武义,再到他的学生田刚,丘成桐都吐槽了不少,吐槽的对象还包括杨振宁、萧荫堂等,但对外国数学家丘成桐很少说坏话。
按书中所述,丘成桐其实并没有受到陈省身多大的恩惠,陈省身虽然是他导师,但其博士论文在博士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发表,与陈省身无关,更多是跟老外教授合作的;而陈省身给他的指导是让他证明黎曼猜想,丘成桐是不愿意的。
后来陈省身发现推不动丘成桐,就想放他毕业,于是用了丘成桐一年级那篇论文,稍作修改,写成博士论文,答辩一下,就毕业了。
所以丘成桐是两年博士毕业,毕业的时候非常年轻。
相比之下,陶哲轩少年天才,但博士毕业年龄跟丘成桐差不多的,大家又扯平了。
丘成桐读博士的时候旁听了非常多的课,远超要求。
虽然博士应该做研究,不应该修课,如果读工程类的博士,导师一般要求做助研,其实就是给导师当廉价劳动力,导师不喜欢学生修课,因为会耽误工作的时间,也就是被剥削的时间。
但数学不大一样,数学的积淀要深厚很多,因此现在数学博士的年限越来越长了,因为每个分支都发展得太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陈省身和丘成桐(608)
陈省身和丘成桐两人比较谈。
一,有大致近似的人生经历。
两人均为早慧之童。
有着国外的学习经验。
并且都难能可贵的有着爱国之心,为祖国培养一批数学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各领风骚的研究成功。
陈省身:1.数学研究:陈省身是20世纪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
早在40年代,陈省身他结合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方法,完成了两项划时代的重要工作:高斯-博内-陈定理和Hermitian流形的示性类理论,为大范围微分几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工具。
这些概念和工具,已远远超过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范围,成为整个现代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数学教育:陈省身曾先后任教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原中央研究院数学所、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南开数学研究所的创始所长。
培养了包括廖山涛、吴文俊、丘成桐、郑绍远,李伟光等在内的著名数学家。
丘成桐:证明了卡拉比猜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学中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对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丘成桐囊括了菲尔兹奖(1982)、克拉福德奖(1994)、沃尔夫奖(2010)等奖项,特别是在1982年度荣获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是第一位获得这项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华人,也是继陈省身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
三,前后相承的学术风格。
1.都主张要有自己的问题研究,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
2.都重视与人合作交流。
3.都坚持勤奋治学。
4.他们都很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