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颂文学鉴赏
【诗歌鉴赏】西风颂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西风颂_诗歌鉴赏西风颂[英国]雪莱1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有如鬼魅碰上了巫师,纷纷逃避: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呵,重染疫疠的一群:西风呵,是你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像是墓中的死尸,冰冷,深藏,低贱,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她的啼卜八,在沉睡的大地上响遍,(唤出嫩芽,像羊群一样,觅食空中)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不羁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运行;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2没入你的急流,当高空一片混乱,流云像大地的枯叶一样被撕扯脱离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千,成为雨和电的使者:它们落在你的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从天穹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直抵九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欲来的鬈发。
对颜死的一年你唱出了葬歌,而这密集的黑夜将成为它广大墓陵的一座圆顶,里面正有你的万钓之力在凝结;那是你的浑然之气,从它会迸涌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听: 3是你,你将蓝色的地中海唤醒,而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被澄敦水流的回旋催眠入梦,就在巴亚海湾⑴的一个浮石岛边,它梦见了古老的?殿和楼阁在水天映辉的波影里抖颤,而且都生满青苔,开满花朵,那芬芳真迷人欲醉!呵,为了给你让一条路,大西洋的汹涌的浪波把自己向两边劈开,而深在渊底那海洋中的花草和泥污的树林虽然枝叶扶疏,却没有精力;听到你的声音,它们已吓得发青:一边颤栗,一边自动萎缩:哦,你听!4唉,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是一个波浪,和你的威力同喘息,假如我分有你的脉搏,仅仅不如你那么自由,哦,无法约束的生命!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便成了你的伴侣,悠游于太空(因为呵,那时候,要想追你上云霄,似乎并非梦幻),我就不致像如今这样焦躁地要和你争相祈祷。
哦,举起我吧,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我跌在生活底别棘上,我流血了!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伏的生命原是和你一样的:骄傲、轻捷而不驯。
对西风颂的理解

对西风颂的理解对于《西风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读和理解。
《西风颂》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诗经》中的一篇,属于风类诗。
全诗共有五章,每章四句,共计二十句。
它以西风为主题,通过对风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久旱的期盼和对生活的希望。
作品整体气势雄浑,语言简洁明快,给人一种豪放的感觉。
从诗歌结构上看,《西风颂》采用了对偶的方式,每句的前两个字与后两个字呼应,形成了句与句之间的韵律感。
这种对偶的结构使得整首诗具有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
然后,从诗歌意象上看,《西风颂》主要通过对风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诗中提到了西风吹拂的景象,如“西风凋碧树,独有凄凉人”、“萧萧送古今,泱泱独沉吟”等。
通过对风的描写,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久旱的期盼和对生活的思考。
从诗歌主题上看,《西风颂》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了“凄凉”、“泱泱独沉吟”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忧伤和无奈。
同时,诗中也有“凤翔于千仞,悲鸣断人肠”、“如何其沉吟”等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西风颂》还有一层比喻意义。
风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具有无所不在的特点。
诗中的风被赋予了象征的意义,代表着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
通过对风的描写,作者间接地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总的来说,《西风颂》是一首优秀的古代诗歌作品,通过对风的描写和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中采用了对偶的结构,使得整首诗具有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
同时,诗中的风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
通过对《西风颂》的深入理解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思想内涵。
语文教学:雪莱《西风颂》内容赏析

语文教学:雪莱《西风颂》内容赏析《西风颂》内容赏析佚名【导读:《西风颂》是雪莱思想感情真实而自然的流露,是其战斗的宣言书、思想的播种机,它闪耀着美、闪耀着智慧、闪耀着力量,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想。
】这首诗构思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写成。
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滂沱秋雨的云霭。
不出我所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
第三节结尾处所提到的那种现象,植物学家是十分熟悉的。
海洋、河流和湖泊底部的水生植物,和陆地的植物一样,对季节的变化有相同的反应,因而也受到这种变化的风的影响。
本诗作者雪莱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虽然其生命只有短短30载,但他却像是文坛上一颗炫丽的流星,在世间乃至今日,其留存下来的诗歌作品,仍散发着独属于他的光芒。
而在其作品中,《西风颂》绝对称得上是巅峰之作了。
接下来对本首诗进行解读。
西风作为本首诗的中心意向,被作者赋予了想象的翅膀。
随着西风的飞扬,无论是感情还是立意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而西风那种狂野不羁、肆意破坏的力量,可能正是雪莱所追寻的生命的本来力量,也正是他对于受禁锢的生命的强烈反抗。
全诗第一段,主要意象是西风和树林中的残叶,描绘了西风横扫林中残叶并且传播生命的种子的景象。
此处,暗喻和象征的写作手法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作者将“西风”比作“秋之实体的气息”,即大自然中不可战胜、所向披靡的存在。
而又将“春风”比作“阳春蔚蓝的姐妹”,又显得柔和。
接着,诗人用“残叶”来象征英国的反动阶级,用“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来描绘了反动阶级所处的垂死状态。
在作者的笔下,西风是“不羁的精灵”,它既“破坏”着,又“保护”着。
狂野的西风喻指着革命的力量,它在摧毁一切陈旧、腐朽的事物的同时,也在孕育着一切有着生机和活力的新事物。
全诗开篇便体现了西风奔腾的气势,它技能摧毁旧世界,又能创造新世界。
西风颂原文及赏析

西风颂原文及赏析西风颂原文:呵,狂野的西风,你把秋气猛吹,不露脸便将落叶一扫而空,犹如法师赶走了群鬼,赶走那黄绿红黑紫的一群,那些染上了瘟疫的魔慅——呵,你让种子长翅腾空,又落在冰冷的土壤里深埋,像尸体躺在坟墓,但一朝你那青色的东风妹妹回来,为沉睡的大地吹响银号,驱使羊群般的蓓蕾把大气猛喝,就吹出遍野嫩色,处处飘香。
狂野的精灵!你吹遍了大地山河,破坏者,保护者,听吧——听我的歌!2你激荡长空,乱云飞坠,如落叶;你摇撼天和海,不许它们象老树缠在一堆;你把雨和电赶了下来,只见蓝空上你骋驰之处,忽有万丈金发披开,像是酒神的女祭司勃然大怒,愣把她的长发遮住了半个天,将暴风雨的来临宣布。
你唱着挽歌送别残年,今夜这天空宛如圆形的大墓,罩住了混沌的云雾一片,却挡不住电火和冰雹的突破,更有黑雨倾盆而下!呵,听我的歌!3你惊扰了地中海的夏日梦,它在清澈的碧水里静躺,听看波浪的催眠曲,睡意正浓,朦胧里它看见南国港外石岛旁,烈日下古老的宫殿和楼台,把影子投在海水里晃荡,它们的墙上长满花朵和藓苔,那香气光想想也叫人醉倒!你的来临叫大西洋也惊骇,它忙把海水劈成两半,为你开道,海底下有琼枝玉树安卧,尽管深潜万丈,一听你的怒号,就闻声而变色,只见一个个战栗,畏缩——呵,听我的歌!4如果我能是一片落叶随你飘腾,如果我能是一朵流云伴你飞行,或是一个浪头在你的威力下翻滚,如果我能有你的锐势和冲劲,即使比不上你那不羁的奔放,但只要能拾回我当年的童心,我就能陪着你遨游天上,那时候追上你未必是梦呓,又何至沦落到这等颓丧,祈求你来救我之急!呵,卷走我吧,象卷落叶,波浪,流云!我跌在人生的刺树上,我血流遍体!岁月沉重如铁链,压着的灵魂原本同你一样:髙傲,飘逸,不驯。
5让我做你的竖琴吧,就同森林一般,纵然我们都叶落纷纷,又有何妨!我们身上的秋色斑烂,好给你那狂飙曲添上深沉的回响,甜美而带苍凉。
给我你迅猛的劲头!豪迈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把我的腐朽思想扫出宇宙,扫走了枯叶好把新生来激发;凭着我这诗韵做符咒,犹如从未灭的炉头吹出火花,把我的话散布在人群之中!对那沉睡的大地,拿我的嘴当喇叭,吹响一个预言!呵,西风,如果冬天已到,难道春天还用久等?西风颂赏析:这是一首写于19世纪的奇特的原始诗,这里不是说其语言或形式是原始的,而是指其思维方式而言。
经典重读——雪莱《西风颂》赏析

经典重读——雪莱《西风颂》赏析
《西风颂》是俄国伟大诗人雪莱的弥足珍贵的诗篇,其使用抒情、灿烂、激昂
的语言,表达了对西风的崇拜。
诗歌以振奋的节拍,和声环绕,不但展现出人类对美好自然所关情的态度,更是社会和谐的表述。
诗的第一节描述了狂风卷起,高楼大厦在隆隆的风声中发出低沉的哀叹,尼罗
河上面旋转的风车呼啸着,森林大树在暴露在激流中,用他们贴紧地抗拒强度西风。
使人感受到野性和壮丽。
第二节描述了雪莱对西风的崇拜,他颂扬它把“美丽的云天和辉煌的黄昏”带
给世界的众多礼仪,借着它的力量,超越山谷和海洋,将整个大地连接到一起。
雪莱用浪漫手法描绘出在西风的吹拂下所带来的沙滩的涤洗,使得湖水和森林发出可爱的声响,在童年记忆中永恒的留下美丽画面,像歌曲般的篇章使人释怀。
第三节则把节奏变得更加激昂,诗歌赞扬西风赋予世界的力量,改变大海国际
潮流,它可以塑造人性,可以战胜痛苦,赋予尘世丰富的生趣,激励人类的追求和探索的精神,振奋着人的心灵,激发出深刻的思想。
《西风颂》跃然纸上,让人仿佛置身风中,感受西风除去尘世苦楚,迸发出丰
盈灿烂的能量,以最浪漫的语言咏唱大自然之灵魂,唤起人们对征服尘世和幸福生活的遐想。
此诗歌不仅展现出雪莱对大自然所有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人们追求完美、真爱和自由的普世价值观,堪称经典之作。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1《西风颂》赏析 长版

《西风颂》赏析西风,是勇猛的,值得歌颂的。
诗人雪莱所作的《西风颂》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虽然全诗没有一句话是在写革命,但整首诗就是围绕革命来想像的。
全诗共有五段,前三段是在描写西风,赞颂西风,而后两段则是进一步的提升,诗人和西风相互应和。
但两者又溶为一体,成为诗的中心思想。
第一段,诗人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送走生命的种子;第二段描写了西风搅乱天上的云雾,呼唤雷电的到来;而第三段则说西风掀起大海的凶猛海浪,摧毁树木,三段三个意境,从树林到天空,再到大海,飞翔在现实和想象中。
诗人的想象夸张而丰富,表达出了西风能够抵抗腐朽,鼓舞新生的巨大潜能。
第四段,便是创作形式的转变,从写景到抒情。
最后一节是整首诗的高潮,进一步阐述了西风作为“保存者”的力量。
诗人要求西风把他作为琴弦,使诗人能施展自己的力量去传播革命的思想。
为革命呐喊,把沉睡的人们唤醒“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作者希望西风能够赐予自己“狂暴的精神”,与西风和二为一融为一体,去扫荡腐朽反动势力。
表达了作者愿意为革命牺牲的坚强决心。
西风的气势正是诗人所要我们知道的,全诗洋溢着诗人对西风的热爱与向往。
《西风颂》采用的是象征性手法,整首诗从头到尾都在写秋天的西风,无论是写景也好,抒情也好,都没有脱离西风这个形象。
诗人不仅是在歌唱西风,也是在歌唱革命。
诗中的西风、残叶、种子、云、风雨雷电、大海、树木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但它们却有着深刻的含意。
大自然顺息万变的景象,正是革命战争的象征。
看吧,那狂暴如同狂女的头发,那黑夜中浓浓的无边无际的神秘,是西风的力量,那黑色的雨、冰雹、火焰是它的帮手,这力量足以使人震撼。
“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雪莱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西风,愿意用生命去等待春天。
西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诗人以西风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诗人以优雅而蓬勃的想象力构出了西风的形象,那气势磅礴的诗句,把西风的壮烈,急于扫除旧世界的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西风颂全文赏析

西风颂全文赏析
西风颂宋代著名大文豪苏轼(1037-1101)的诗文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西风颂的语言优美流畅,充分体现了苏轼的高超文才,以及他前仆后继的价值观念。
西风颂讲述了一个关于思乡的故事。
这首诗让苏轼想起了孩童时期在颐和园里放风筝的情景,他被原野上迎着西风而吹来的秋天景色所震撼,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思乡的诗篇,用朴实的文字写尽了他的内心世界。
“咻咻西风,素素云影,蔓蔓秋陌,千片惆怅”。
这四句诗以西风和素云为寄寓,以秋陌为主要的背景,将苏轼的思乡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笔力优美而不失情绪。
“凭君无思,空强新词”。
这两句诗,似乎是苏轼对思乡之情的一种提醒,似乎也在安慰自己,思乡之情虽然不可抑制,但也该理智地把握思乡之情,不要自暴自弃,要想办法去避免这种情绪。
“昼夜思归,乡梦难成”。
两句诗,抒发了苏轼未得到家乡消息的痛苦,以及自己想要回到家乡的渴望。
此外,苏轼将归乡的渴望内化成一个充满悲伤和憧憬的“乡梦”,以笔力抒写自己的感受。
苏轼在“西风颂”中对家乡的思念和期待尽显无穷,心情的感受浓烈而深沉,并表达出一种不可言表的回响。
苏轼这首号称“百首诗精华”的诗歌,构思精湛,用词巧妙,极富感染力,令人感动,亦被视为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总之,苏轼的西风颂不仅抒写了一种思乡之情,更是一种思想的
对话,是对自己的情感提醒。
苏轼的这首诗无疑注入了诗歌的力量,一直以来都深受读者的喜爱,令人折服。
珀西·比希·雪莱的《西风颂》赏析

珀西·比希·雪莱的《西风颂》赏析美国诗人雪莱的代表作之一。
其主要内容是赞颂西风——冬季的旋风,它凛冽而严酷地刮着,掠过祖国广袤的土地,把寒冷和死亡带给人类。
作者歌颂了冬天里凛然挺立的西风形象,展示了革命时代自由精神的觉醒。
雪莱一生共创作了三部诗集,分别为《给云》、《西风颂》和《冬天的使者》,这三部诗集被称为“革命的三部曲”。
在他逝世之后,鲁迅曾经评价雪莱说:“英国革命诗人雪莱,有他的《西风颂》;法国革命诗人孟德斯鸠,有他的《法意》;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支,有他的《先知》。
”这三部诗集所表达出来的积极浪漫主义思想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同时,它们也是中国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思想启蒙的先声。
这首诗作于1792年2月7日,当时,雪莱正流亡于瑞士巴塞尔。
虽然此刻离中国处于清朝统治之下的时间尚短,但是封建制度已成为当时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首要敌人,因此,雪莱便以那些高举起反抗封建王权旗帜的革命家为榜样,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抒情诗篇,以此唤起整个欧洲爱好自由的人民的警觉和觉醒。
作者站在沙皇专制制度的立场上,宣扬西风——冬季的旋风“挟带冰雹”“扫荡南方”,象征了“资产阶级及一切受压迫阶级的革命的暴风雨,扫荡世界”。
在另一方面,作者又把西风比作战斗的矛和不朽的盾。
他赞美西风的威力,它似乎象征了反抗封建王权的英勇战士;但是,它毕竟只是代表自然力量的一种自发的倾向,远非是伟大的力量,只有那些运用正义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和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战胜西风,改造世界。
因此,我们在欣赏《西风颂》这首诗时,不仅应该看到西风力量的强大,同时还应该看到这首诗所蕴涵的作者对西风的肯定态度。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以把这首诗视为一首积极浪漫主义的战斗诗篇。
同时,雪莱的《西风颂》又表现出一种革命者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冬天的使者”象征了“联合所有不自由的人”的巨大力量,它所到之处,都会发生毁灭性的冲击,“无数双温暖的手把烈火扑灭,死神也望而却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作者
(1792—1822)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珀西〃比希〃雪莱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 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在皇家的伊顿公学就读。 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开始追求民主自由。 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 存在,宣传无神论,被学校开除;也因此得罪 父亲,离家独居。1812年,诗人又偕同新婚的 妻子赴爱尔兰参加那儿人们反抗英国统治的斗 争,遭到英国统治阶级的忌恨。1814年,诗人 与妻子离婚,与玛丽小姐结合。英国当局趁机 对诗人大加诽谤中伤,诗人愤然离开祖国,旅 居意大利。1822年7月8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 暴风雨,溺水而亡。 雪莱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及政治 诗,《致云雀》《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 修斯》等诗都一直为人们传唱不衰William Wordsworth曾称其为 "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拜伦称其为 "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 更被誉 为诗人中的诗人。
请把我枯萎的思绪播送宇宙, 就象你驱遣落叶催促新的生命, 请凭借我这韵文写就的符咒,
就象从未灭的余烬飏出炉灰和火星, 把我的话语传遍天地间万户千家, 通过我的嘴唇,向沉睡未醒的人境,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关于音美
在雪莱原诗中,“雪莱体”的韵脚为固定格式,即“aba bcb cdc ded ee.”雪莱采用跨行.跨节的诗行,热情奔放,气势磅礴。 品读郭沫若的译文,不难发现他已经完全抛开了原诗特有的韵脚和韵 律,几乎看不到有用韵的地方。 而江枫的译文中,韵脚为"琴,谢,情\乐,灵,你\宙,命,咒\ 型,家,境\啊,吗”严格地忠实于原文的“aba bcb cdc ded ee.”韵 脚,使得译文读起来很具有音韵美。 因此,在“音美”这一方面,杨译比郭译作的要好,也更忠实于原文。
小结
之所以选择江枫和郭沫若两篇译文进行对比,是因为两人的译 文各具特色,非常有代表性。前者严格遵守了”雪莱体,而后者因 诗歌翻译主张的不同,翻译时则抛开了格律的限制。在对比过程中, 我认为,对于雪莱的激情,两位译者都把握得很好。这似乎也证明 了译诗并非要用“雪莱体”即讲究格律、用韵,只要能反映作者的 感情就好。两位译者的译文各有千秋,江枫的译文为了忠实原文, 不免拘泥形式,“以音、以形害义”但也符合原文的意境;而郭沫 若的译文虽失掉了原诗大部分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但是全诗自由精 炼,犹如己作。其意境也具有特有的中国化美感。两篇均为翻译的 佳作。
诗歌《西风颂》两篇译文的比较鉴赏
0861314 庞晶文
关于诗歌翻译
诗歌,被誉为“文学王冠上闪亮的珍珠”,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 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 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的语言是韵律的语言,而且 精练含蓄,节奏分明,句式整齐。可以这么说:诗歌,就是为了体现语 言魅力而诞生的。
例3: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郭译:阳春宁尚迢遥 江译: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对比
这一句是雪莱感情的喷发,激励人们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在这 首诗里,诗人那奔放喷薄的激形成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然而,对于翻译者来说,如 何表达诗人炙热的感情呢? 在郭沫若的译文中,翻译风格偏中国化,儒雅有余,激情不足。 相比之下,江枫的译文则很有力度,“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 会远吗?”廖廖数语,将雪莱那种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对革命、对美 好世界的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原诗的意境跃然纸上。
关于《西风颂》和“雪莱 体”
《西风颂》是雪莱“三大颂”诗歌中的一首,写于1819年。当时,欧 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英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 生存权利,正同资产阶级展开英勇的斗争.这首诗是诗人“骄傲、轻捷而 不驯的灵魂”的自白,是时代精神的写照。诗人凭借自己的诗才,借助 自然的精灵让自己的生命与鼓荡的西风相呼相应,用气势恢宏的篇章唱 出了生命的旋律和心灵的狂舞。 “雪莱体”是指雪莱写诗时常用的格律,即但丁《神曲》和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体的结合。每一段共14行,前四节为三行诗,末节为双行排偶 句;每行均为五步抑扬格,韵脚安排是:aba,bcb,cdc,ded,ee。雪 莱采用跨行.跨节的诗行,热情奔放,气势磅礴。
关于音美
郭译(第五节) 请把我作为你的瑶琴如象树林般样: 我纵使如败叶飘飞也是无妨。 你雄浑的协调的交流 江译(第五节) 象你以森林演奏,请也以我为琴, 哪怕我的叶片也象森林的一样凋谢!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会从两者得一深湛的秋声,虽凄切而甘芳。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乐, 悲怆却又甘冽。但愿你勇猛的精灵 严烈的精灵呦,请你化成我的精灵。 竟是我的魂魄,我能成为剽悍的你! 请你化成我,你这个猛烈者呦。 请你把我沉闷的思想如象败叶一般, 吹越乎宇宙之外促起一新生。 你请用我这有韵的咒文, 把我的言辞散布人间, 如象从未灭的炉吹起热灰火烬。 请你从我的唇间吹出醒世的警号。 严冬如来时,哦,西风呦, 阳春宁尚迢遥
请把我枯萎的思绪播送宇宙, 就象你驱遣落叶催促新的生命, 请凭借我这韵文写就的符咒,
就象从未灭的余烬飏出炉灰和火星, 把我的话语传遍天地间万户千家, 通过我的嘴唇,向沉睡未醒的人境,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从上面两者对于原诗第五节的翻译可以看出,两者的译文在形 式上有着各自的特色。 郭沫若作为我国老一代的翻译家,他主张理想的翻译应以原文 的气韵不许走转为标准,至于原文的字句不必逐字逐句的呆译,为 气韵期间可以自由移易。因此他的译文形式上,并没有束缚于“雪 莱体"的要求,即,每一段共14行,前四节为三行诗,末节为双行 排偶句。 而江枫在翻译《雪莱诗选》时将严复的”信达雅“作为要求 和标准。他忠实于雪莱原诗,在遣词造句上尽可能的贴近原文。在 诗的格律上,他翻译时尽量依照原诗的安排,保持原诗的形态。严 格的遵照了”雪莱体“的要求。
《西风颂》堪称千古绝唱。近两百年来,那一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曾被多少人吟唱,激励人们在逆境 中看到希望。在这首诗里,诗人那奔放喷薄的激情,自由不羁的思想 都与狂烈的西风形象相契合,形成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然而,对于翻 译者来说,想要尽可能忠实地表达诗人的思想,却并非易事。 许渊冲先生认为:“一般来说,诗词多具有形美、音美,意美, 如果只再现原诗的意美,无论程度大小,即使是百分之百,也不可能 是忠于原诗的。”对于这一理论虽然一直存在争论,但也不失为一种 译文的理想状态。这里将通过江枫和郭沫若的两篇译文进行分析比较, 从而更好地理解是否必须使用“雪莱体”来翻译雪莱的诗歌及诗歌翻 译中的“形美、音美,意美”。
关于意美
由于雪莱在这首诗的修辞中运用了大量意象,在结构中又使 用了跨行及跨节的诗句,所以想要译出洋溢于字里行间的激情十 分困难。而意美作为三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需要每一个译者用 心研究,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或语句,将原文的意思和神韵译出来。 只有这样,译作才能使读者获得与本国读者一样多的共鸣和美的 享受。
关于形美
郭译(第五节) 请把我作为你的瑶琴如象树林般样: 我纵使如败叶飘飞也是无妨。 你雄浑的协调的交流 江译(第五节) 象你以森林演奏,请也以我为琴, 哪怕我的叶片也象森林的一样凋谢!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乐, 会从两者得一深湛的秋声,虽凄切而甘芳。 悲怆却又甘冽。但愿你勇猛的精灵 严烈的精灵呦,请你化成我的精灵。 竟是我的魂魄,我能成为剽悍的你! 请你化成我,你这个猛烈者呦。 请你把我沉闷的思想如象败叶一般, 吹越乎宇宙之外促起一新生。 你请用我这有韵的咒文, 把我的言辞散布人间, 如象从未灭的炉吹起热灰火烬。 请你从我的唇间吹出醒世的警号。 严冬如来时,哦,西风呦,
诗歌之所以能够是人们体会到语言的博大精深,浓缩一个民族语言 文化的精华。它含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因此诗歌的翻译是非常困难的。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诗是不能翻译的,译诗是徒劳的。像诗歌这样的文学 作品,内容和形式是紧密结合的,难以分割。所以,严格来讲,翻译它 就会破坏原著。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文化交流的也逐渐增多。在诗歌翻译 中可译或不可译的因素并不都是固定不变的,我们需要外国优秀的诗歌, 同时也需要把我国的诗歌译成外文。使读诗的异国读者能够从译作中获 得尽可能与本国读者一样多的共鸣和美的享受。
江枫的译文保留了原诗中的比喻,使译文不落窠臼。
例2:Make me thy lyre, even as the forest is:
郭译:请把我作为你的瑶琴如象树林般样 江译:象你以森林演奏,请也以我为琴
对比
郭沫若译为“请把我作为你的瑶琴如象树林般样”,我认 为“瑶琴”二字很传神。用词古雅,传其神韵,更具有中国传 统文化色彩。使得意境不禁”中国化“起来,另有一番风味。 江枫译为“象你以森林演奏,请也以我为琴 ”译文通俗易 懂,节奏明快,朗朗上口。但由于为了照顾到译文韵脚及顿数, 译者对“lyre”的文化内涵没能译出,而且完全贴近原英文意 思。
下面将举例分析两篇译文的意境美。
例1:I fall upon the thorns of life! I bleed!
郭译:我生是创巨痛深,我是血流遍体! 江译: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我在流血!
对比
雪莱命运多舛,在生活上倍受折磨,在政治上不满现实,却屡遭挫 折。所以译雪莱的诗应对他的身世有所了解。这样才知道,他的真情实 感的流露是对黑暗的控诉。这一句是这种情怀的集中体现。 郭沫若的翻译中基本传达了语义,而且“血流遍体”译得较传神。 但是原诗中的一个形象的比喻不见了。意境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