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正坤《西风颂》译论
“三美论”视角下《西风颂》三译本赏析

“三美论”视角下《西风颂》三译本赏析《西风颂》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之一,被誉为现代文学作品的典范之一。
该作以河谷小镇为背景,以农民们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人性和社会的丑陋面貌。
在《三美论》视角下,以三种译本进行赏析。
第一本译本是由张燮庭所译的《西风颂》。
这个译本力图保持原著文学风格,使用了刚健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西方文明下的贵族精神和对工业化的抵制。
在描述农民命运的还展现了一种固守传统的乡村生活美。
张燮庭的翻译准确,风格优雅,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作品的内涵。
该译本在对原作情节稍作删改后,更注重了作品中的人情分析,创造了一个较为和谐的故事情节。
这种改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本身的紧张气氛,减弱了对农民解放、反抗的描写,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原著的冲击力。
第二本译本是由陈世雄所译的《西风颂》。
陈世雄着重呈现出作品中的哲思,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深远。
译本在对文本内容的复述上,比较保守,没有进行太多的加工。
这样一来,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原著中蕴含的思想内涵。
陈世雄通过巧妙的翻译技巧,较好地传达了作品中的意识流,使读者更能身临其境,感受到作品的深刻动人之处。
但这个译本在翻译过程中,比较忠于原著,没有完全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再创作,略显呆板。
该译本在彰显农民命运的对于作品中的政治思想缺乏深入的解读和展示。
第三本译本是由候鸿钧所译的《西风颂》。
这个译本以现代文风进行翻译,注重了作品的心理描写和社会反讽。
候鸿钧尝试利用现代汉语进行泛化以表现一种异质感,增强译本的现代性。
在对原作情节的描述上,他更倾向于通过对细节的刻画,来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的反差。
通过适当调整语序、节奏和语气,使译文显得更加生动,更具震撼力。
这种翻译方式有时会使读者产生分心的感觉,有时候还会难以理解作者的意图。
遣词造句中的一些句式过于短小,让人感到词不达意。
该译本在部分地方加入了较多的个人解读,使得原作中的某些内容被新解释的也增加了一定的译者主观色彩。
最新-西风颂的诗歌特征及译文探索 精品

西风颂的诗歌特征及译文探索自上世纪20年代郭沫若第一次将本诗翻译介绍到中国以来,80多年间又出现了许多的版本,本文介绍的三种极具影响力的译文,分别译于上世纪中国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20年代郭沫若的译文、50年代查良铮穆旦的翻译、以及八九十年代傅勇林的译诗。
其中前两位不仅是翻译家更是诗人,三位在形式、语言表达、和传达原文神韵方面都各有特点。
下面仅就语言特色、表达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简略评析。
郭沫若代表了我国老一代翻译家的英诗汉译主张。
他的翻译重气韵,为了抓住原诗的气韵,在不损伤其意义的范围之内,不拘泥于原文中的语序;主张用创作的精神来翻译诗歌,根据阅读时脑海中浮现的景象,在翻译时进行仿佛身临其境的再创作。
查良铮先生也是我国翻译界的前辈,在介绍翻译外国诗歌的工作上功勋卓著。
他翻译的《西风颂》,收录在1958年出版的《雪莱抒情诗选》中。
从该书的《译者序》中,我们可以看出查良铮先生对雪莱《西风颂》有着深入的研究。
《西风颂》可以说是这类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它将永远是世界诗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以西风为中心,准强有力地描绘了这一系列自然现象,写出了树叶、流云、海洋等如何在西风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却以此象征了当时整个现实……他反对死板地照搬信、达、雅这三原则中的信,译诗不仅要注重意思,而且要把旋律和风格表现出来……要紧的,是把原诗的主要实质传达出来。
傅勇林先生是翻译英诗的后起之秀。
他翻译《西风颂》时参考了8种译文,系细雕之作。
他的译文挥洒自如,诗情画意浓郁、富于音乐美和视觉美,风格俊逸。
下面选取了原诗比较有代表性的第一节,具体分析一下三家不同的译文。
郭译哦,不羁的西风!你秋之呼吸,你虽不可见,败叶为你吹飞,好像魍魉之群在诅咒之前逃退;黄者、黑者、苍白者、惨红者,无数病残者之大群。
哦,你,你又催送一切的翅果速去安眠,冷冷沉沉的睡在他们黑暗的冬床,如像死尸睡在墓中一样;直等到你阳春的青妹来时,一片笙歌吹遍梦中的大地,吹放叶蕾花蕊如像就草的绵羊,在山野之中弥漫着活色生香。
《西风颂及其四个汉译本文本肌理的认知美学研究》

《西风颂及其四个汉译本文本肌理的认知美学研究》篇一一、引言西风颂是浪漫主义诗人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的一首代表性诗歌,该诗歌以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对生命、自由和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本文旨在探讨西风颂及其四个汉译本文本肌理的认知美学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译本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探讨翻译在文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二、西风颂原文解读西风颂以西风为象征,表达了对自由、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你如野火般燃烧”、“你是我心中永恒的火焰”等,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烈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此外,诗歌还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呼吁人们珍惜自然、保护生命。
三、四个汉译本文本分析本文选取了四个汉译本文本,分别为李赋翻译、潘庆林翻译、金梦鹤翻译以及魏乃兴翻译的版本。
这些译本在语言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各有特点,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 李赋翻译版本李赋翻译的版本注重传达原诗的情感和意境,语言优美、流畅。
在处理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时,李赋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李赋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使得译文更加贴近读者。
2. 潘庆林翻译版本潘庆林翻译的版本注重传达原诗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在处理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时,潘庆林更加注重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考。
因此,其译文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3. 金梦鹤翻译版本金梦鹤的翻译版本注重传达原诗的意境和韵律。
在语言表达上,金梦鹤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诗歌技巧,使得译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金梦鹤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保留原诗的韵脚和节奏,使得译文在音乐性上与原文相得益彰。
4. 魏乃兴翻译版本魏乃兴的翻译版本注重传达原诗的情感和人物形象。
在处理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时,魏乃兴更加注重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和矛盾冲突。
因此,其译文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细腻、深刻。
《西风颂及其四个汉译本文本肌理的认知美学研究》范文

《西风颂及其四个汉译本文本肌理的认知美学研究》篇一一、引言西风颂是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一首名篇,以其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深受世人喜爱。
不同的译者在翻译此篇诗歌时,以其各自独特的方式表达出了其深刻的文本肌理,其中四首经典的汉译文本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探讨这些文本在肌理和认知美学上的独特之处。
二、西风颂的文本肌理西风颂的文本肌理丰富而复杂,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意象、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上。
诗歌以西风为载体,通过对西风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此外,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手法也丰富了文本的肌理。
三、四个汉译文本的对比分析1. 译本一:《西风之歌》该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原诗的意象和韵律,使得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原诗保持了高度一致。
同时,译者在处理隐喻和象征时,也尽可能地保持了原诗的深度和内涵。
2. 译本二:《西风颂》该译本在翻译过程中更注重对原诗的解读和再创作。
译者通过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译文在表达原诗的意象和韵律的同时,更加注重传达原诗的情感和意境。
这使得译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3. 译本三:《东风之外》该译本在处理原诗的意象和语言时,更加注重对文化背景的解读和传达。
这使得译文在表达原诗的深刻内涵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中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
4. 译本四:《西风之舞》该译本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对原诗的再创造和升华。
译者通过运用更加生动的语言和更加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译文在传达原诗的意象和韵律的同时,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认知美学视角下的研究从认知美学的角度来看,这四个汉译文本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它们不仅在形式上保持了与原诗的高度一致,而且在内容上也对原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再创作。
这使得译文在传达原诗的深刻内涵的同时,也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此外,这些译本还充分考虑了中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使得译文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期待。
英国文学中诗歌翻译

英国文学选读课诗歌中文译文June, 2009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十四行诗(第十八首)我怎能把你来比作夏天?你不独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它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被机缘或无情的天道所摧折,没有芳艳不终于雕残或销毁。
但你的长夏永远不会雕落,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或死神夸口你在他的影里漂泊,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这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朱生豪译)商籁第十八将君比作夏日兮如之何?君子俊秀谦和兮胜之多。
五月蓓蕾兮难禁狂风之摧折,夏季何短促兮转眼便过。
天之目兮光炎炎而炽烈,其颜如金兮有时亦昏黑;佳人之倩丽兮终将衰减,时运之多变兮有损其颜色,独君之长夏兮无有终止,君之美好兮永葆而不逝,死神亦茫然兮不知君何之。
君托身于诗篇兮将与天时而共存,当人能呼吸兮其目能审,此诗必传兮赋君以永生。
(赵增辉译)威廉·布莱克扫烟囱的小孩白雪里有个黑黑的小东西,“扫烟,扫烟”凄凉地喊叫。
“孩子!你的父母呢?”“他俩都去教堂做祷告,“只因为我在荒野上很欢快,又在冬天的雪地里能欢笑,他们便给我穿上这丧衣,还教我唱这凄凉的曲调。
“又因为我唱歌跳舞很欢畅,他们认为对我不曾有损伤,便去赞颂上帝,牧师和君王,用我们的痛苦建造了一个天堂。
”(赵增辉译)老虎,老虎老虎,老虎,火一样的辉煌,燃烧在那深夜的丛莽。
是什么超凡的手和眼睛塑造出你这可怖的匀称?从何处取得你眼中之火?取自深渊,还是取自天国?凭什么翅膀他有此胆量?凭什么手掌敢攫取这火光?什么样的臂力,什么样的神工把你心脏的筋拧制成功?在什么样可怕的手中你的心脏开始最初的博动?什么样的铁锤?什么样的铁链?什么样的熔炉把你的脑子烧练?什么样的握力?什么样的铁砧?敢把这无人敢碰的材料握紧?当群星向下界发射金箭,把泪珠洒遍那天宇之园,他可曾对自己的作品微笑?莫不是他,羔羊的作者把你造?老虎!老虎!火一样的辉煌,燃烧在那深夜的丛莽。
“三美论”视角下《西风颂》三译本赏析

“三美论”视角下《西风颂》三译本赏析
“三美论”是指诗歌的三个基本要素:言语美、意境美、音韵美。
在对于诗歌译作的评价中,也常常采用“三美论”的视角。
在对于《西风颂》的三个译本进行赏析时,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言语美
言语美指的是诗歌用词和句子运用的美感。
在三个译本中,可以看到译者们不同的语言运用和表达风格。
林则徐的译本用词华丽,词汇量大,句子长且多嵌套,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作品的雄浑气势。
严复的译本则更加注重用近似的汉语翻译诗歌,保留了原作的文学风格和神韵。
而余光中的译本则更加立足于对于原文的深度理解和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采用了一些类似于诗歌的独立句子,运用各种修辞方式进行表达。
意境美
音韵美
音韵美指的是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包括韵脚和押韵、句子长度和速度等。
在音韵美方面,三个译本各自有其特点。
林则徐的译本采用明显的押韵方式,有一定的旋律性,适合朗诵;严复的译本则采用了东方文化中的平仄讲究和平行句的应用,表现出柔美自然的音韵美感;而余光中的译本则采用了一些类似于韵脚的方式,强调了原作中的节奏感。
综合看来,三个译本各有所长,其在言语美、意境美和音韵美方面的表现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艺术享受。
但是,对于一首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译者的求真务实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从《西风颂》经典译本的比较看经典名著重译的必要性

200从《西风颂》经典译本的比较看经典名著重译的必要性官小龙 山东科技大学摘要:《西风颂》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广大文学名家所追捧。
本文通过选取郭沫若,王佐良以及傅正明三个版本的译文进行比较,探究经典的译文与时代之间联系,郭的译文与现代人们语言的使用习惯有些不吻合,故而王与傅的译本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升华,文学的重译永不过时,随着翻译技术和翻译工具的普及和应用,今后经典文学作品重译的必要性仍然存在。
关键词:西风颂;译本;重译一、引言(一)《西风颂》诞生于19世纪,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代表作之一,该诗是雪莱在遇到暴风雨时所创作。
雪莱因《无神论的必然》而被牛津大学开除,一生坚持纯洁博爱的观念,不为当时英国主流社会所接受。
而当时英国虽然资产阶级革命方兴未艾,议会改革和宪章运动等资产阶级运动悄然而起,但有神论的思想却依然根深蒂固,雪莱的无神论思想以及放荡不羁的精神为当世所不容,也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以及雪莱自身的品格,成就了西风颂这篇千古佳作,不断地为后人所传颂。
(二)西风颂全诗共五节,以西风为中心加以描写,语言优美,思想深邃,雪莱以西风为自己的武器,将旧时代冥顽不灵的势力比作落叶,以西风扫落叶来表达自己对于旧时代的憎恶和痛恨。
对西风的描写同时也充分表现了诗人优美的想象力,通过恢宏大气的语句,对每一位读者都具有强烈的冲击作用(曽屹军,2015)。
(三)西风颂自引进到国内以来,一直为国内诸多名家所追捧。
因此西风颂的译本有很多,从最早的郭沫若版本,到后来卞之琳,王佐良,吴迪,傅正明等大家都曾经翻译过该作,因此《西风颂》自上世纪初开始,就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学界,让许许多多文学大家为之倾倒。
二、译文分析尽管《西风颂》为众多名家翻译,但本文选取了三个版本的译本,郭沫若,王佐良以及傅正明三个版本的译文来进行分析,以第一段为例,来比较这三个版本的异同。
首先来看郭沫若的版本,分析译文,必然不能脱离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三美论”视角下《西风颂》三译本赏析

“三美论”视角下《西风颂》三译本赏析《西风颂》是屈原的《离骚》中的一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篇奇文。
该篇旨在描绘屈原的困境、追求自由的心情和对楚国国破民亡的悲叹之情。
由于其语言深奥,涉及的文化底蕴较多,因此,一份好的翻译对于读者的阅读与理解至关重要。
本文从“三美论”视角出发,对《西风颂》三个不同版本的翻译进行了赏析和比较。
一、第一篇翻译《西风颂》翻译:蒋廷黻江城如画,水波不兴。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姑苏楼断雁行无尽,江湖萧瑟秋水冷。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份翻译在译者选择的用词、翻译的韵律以及文学美学的特点等方面体现了简练、含蓄和典雅的特点。
通篇使用了一些生动且有意境的形容词,如“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等,使得文章的氛围更加清新脱俗。
从翻译的韵律方面来看,译者巧妙地使用了不少押韵的手法,如“黄昏”与“寂寞”、“无尽”与“萧瑟”等。
这些押韵能有效地保持原文所具有的音韵美感,并且在不失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更加符合汉语的语言特点。
译者在文学美学方面的体现可谓是深入人心。
在对原文的诠释上,他追求的不仅仅是语言的转化,更注重于文化的传承。
经过他的译文呈现,不仅仅只是一个表层上的意思表达,更是原本深刻的思想和感受的传承。
江城如画,水波不兴。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姑苏台枕戈待旦,海内风尘诸侯会,扶桑已倾西风瘦,泪流黄河忘名川。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王国维的这份翻译在翻译内容方面不仅包括原文所涉及的人文历史和语文思想,还带有译者自有的意境和情感。
他大量使用了一些典型的汉语修辞手法,如象声、比喻、排比等等,达到了对原文的良好演绎。
在翻译的音韵方面,译者承袭了唐代诗人李白的韵律文学,运用了传统的押、偶、对音等唐诗韵律,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达到了对心境、人物、景物的生动描述。
江城如画,水波不兴,疏影横斜,水清浅,人迹板桥霜。
夜泊牛渚怀古怨,闻笛沧江感极乐,谪仙杜隆坐欲破,青云几翔晴翠阁,步轻红袜逐寒屏,无人解赏伊洛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表于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2013年第1期】雪莱《西风颂》译论辜正坤Ode to the West WindBy Percy Bysshe Shelley (August 4,1792 – July 8,1822)I1O wild West Wind,2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 3 Thou, 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4the leaves dead 5 Are driven, like ghosts6from an enchanter7fleeing,Yellow, and black, and pale, and hectic red, 8 Pestilence-stricken multitudes: O thou, 9Who chariotest to their dark wintry bed 10The winged seeds, where they lie cold and low,Each like a corpse within its grave, untilThine azure sister of the Spring shall blow 11Her clarion o'er the dreaming earth, and fill 12(Driving sweet buds like flocks to feed in air)With living hues and odours plain and hill: 13Wild Spirit, which art moving everywhere; 14Destroyer and preserver; hear, O hear!II15Thou on whose stream, mid the steep sky's commotion, 16 Loose clouds like earth's decaying leaves are shed, Shook from the tangled boughs of Heaven and Ocean, 17Angels of rain and lightning: there are spread 18 On the blue surface of thine airy surge,Like the bright hair uplifted from the headOf some fierce Maenad, even from the dim verge 19 Of the horizon to the zenith's height 20The locks of the approaching storm. Thou dirge 21Of the dying year, to which this closing nightWill be the dome of a vast sepulchre,Vaulted with all thy congregated might 22Of vapours, from whose solid atmosphereBlack rain, and fire, and hail will burst: O hear!III23Thou who didst waken from his summer dreams 24 The blue Mediterranean, where he lay,Lulled by the coil of his crystalline streams, 25Beside a pumice isle in Baiae's bay, 26And saw in sleep old palaces and towers Quivering within the wave's intenser day, 27All overgrown with azure moss and flowersSo sweet, the sense faints picturing them! Thou 28 For whose path the Atlantic's level powers 29Cleave themselves into chasms, while far below 30 The sea-blooms and the oozy woods which wear The sapless foliage of the ocean, knowThy voice, and suddenly grow grey with fear, 31 And tremble and despoil themselves: O hear! 32IV33If I were a dead leaf thou mightest bear;If I were a swift cloud to fly with thee;A wave to pant beneath thy power, and shareThe impulse of thy strength, only less freeThan thou, O uncontrollable! If even 34I were as in my boyhood, and could beThe comrade of thy wanderings over heaven, 35As then, when to outstrip thy skyey speed 36 Scarce seemed a vision; I would ne'er have striven 37As thus with thee in prayer in my sore need. 38Oh! lift me as a wave, a leaf, a cloud!I fall upon the thorns of life! I bleed!A heavy weight of hours has chained and bowed 39 One too like thee: tameless, and swift, and proud. V40Make me thy lyre, even as the forest is: 41What if my leaves are falling like its own!The tumult of thy mighty harmonies 42Will take from both a deep, autumnal tone,Sweet though in sadness. Be thou, Spirit fierce,My spirit! Be thou me, impetuous one! 43Drive my dead thoughts over the universe 44Like withered leaves to quicken a new birth;And, by the incantation of this verse, 45Scatter, as from an unextinguished hearthAshes and sparks, my words among mankind!Be through my lips to unawakened earth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 O, Wind, 46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47西风颂珀西〃比希〃雪莱作辜正坤译注I啊!烈烈西风,你秋魂之鸣咽,48虽不露身形,却宛若法师咒诀驱走妖魔,乱卷起,周遭败叶,或黄或黑、或苍白,或惨红如血,连同缠身疫疠,群飞大野。
呀,你,挟展翅种子,迳向那冬床安歇,栖身于静土,幽深,清冽;一粒粒,若僵尸长卧于墓穴,静待你阳春青妹,一朝号角嘶鸣,唤醒梦中大地,驱使香蕾不竭,如羊群游牧青空,令奇香异味,五彩缤纷,齐向山脉平原倾泻:狂暴之秋魂,你周流无垠,既保存,又毁灭!听,啊听!II你澎湃风潮,高天乱象纷列,破云飘坠,如大地残叶惊飞,天海间如有枝丫盘缠纠结,你从乱枝间摇落雨电使者:49从你那气流汹涌的碧浪涛堆,将临之暴风雨如狂女金发汪回,50遮蔽天际,怒举飘飞之发丝,遥从朦胧天海之交界,披散绵延,直达霄汉云绝。
你,这暮年之悲鸣,歌吟四合夜色将如穹隆高张之硕大陵阙,凝聚你全部浩茫云气,伟哉巨力,从你那密实浑然之体,当有黑雨倾盆,冰雹、电火将轰然如堤决:啊,你听!III地中海,蔚蓝,有巴亚湾石岛相与枕藉,被你惊破夏梦宁帖。
此邦湾流纤卷潆洄,晶莹澄澈,缓送出催眠之讴,使梦中大海,梦见几多古殿森森、亭台楼榭,炎夏明照处,波光里楼影摇曳。
碧苔如染,四外鲜花集结,馥郁香浓,提起便醉煞人也!大西洋,沧波千里横流越,你来了,开道!百丈深渊纵裂!渊底海草枝蔓,藻花交接,丛林茂树披戴着柔妆繁叶,忽闻你大驾光临,顿然心寒胆怯,战栗,落叶飘似雪:听,啊听!51IV我但愿如败叶随你飘不歇,我但愿如流云伴你腾飞越。
又恰似浪逐惊飙,借你神威,吼波山叠。
叹不如你,无羁情怀烈,盼只盼,有当年童心,定陪你飘举遨游,九重宫阙。
纵长空比疾,或胜你三分,又何至今朝潦倒尘界,苦求你助我痛海超生。
呀,卷去我如浪如云如落叶!人生棘上何堪跌!流尽我,殷红血!岁月锁住英雄汉,岂忍腰折,本天生似你:傲岸,不羁,敏捷。
V且化我作林海,如琴似瑟,萧萧,任吹落纷纷疏林叶!但听你金风弄潮,平添上浑厚秋声,幽咽,甜蜜更凄切!呀!狂放之灵,但愿君威化我威,两魂共心穴!且驱我朽腐思想,如朽叶横飞,撒遍六合,待促起别般新蘖。
吐诗行如咒,凭借,则恰似煽起炉头火种热灰,乱纷纷撒播我言辞人寰彻!对沉睡江山,请启我双唇作警号,吹响醒世音节!呀,西风,若冬天已回,春岂长隔远山遥月?【此诗翻译对策略论】此诗的翻译,是我早年西诗汉译词曲风味体理论的尝试之一。
关于这种理论的具体陈述,有兴趣者请参阅我的《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这里不再细论。
但是书中针对此诗的具体情况,曾有一点论述(个别字这里有更动),如下:凡读过雪莱《西风颂》的读者,很少有不为诗中那种大气磅礴、所向披靡的诗绪所震撼的。
此诗的汉译已有若干种,译得也都不错。
但总嫌诗味不够浓,而以词曲风味体形式译此诗者更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