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导则--H-1020v2(1)
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下的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标准修订

靠性 的 D W D M 全光设备传输网络,提升核心传送 网络
带宽;对新建住宅小区和楼宇按光纤到户标准进行建 设,对已建住宅小 区和楼宇加快光纤到户改造;完成
下一代广播 电视 网 ( N G B ) 建设,具备提供高清 电视、
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三 网融合业务的能力。 ( 2 ) 无线城市建设:推进无线局域网 ( W L A N ) 热点 和第三代移动通信 ( 3 G ) 、第四代移动通信 ( T D - L T E )网
络建设 ( 图1 ) 。 ( 3 ) 三网融合建设 推进广 电、 电信业务双向进入,
无线城市建设 、三 网融合建设和云计算数据 中心建设 等。从规划国土管理的角度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 工作在于保障通信 基础设施的用地空间,而制定新 的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标准无疑是首要任务。
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规范管
光交接点 、宽带光节点和 宽带光交接节
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和规划要求
2 . 1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提出要按照 “ 规划引导 、集约建设 、 理的三 网融合业务 Nhomakorabea营模式。
( 4 ) 数据 中心建设: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
形成处理能力强 、存储容量大 、安全可靠、适度分散 、 适应不同应用服务 、布局合理的云计算环境。
t i o n f o l l o ws c o mp a c t l a n d u s e a n d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s h a n n g p i r n c i p l e s , i n t gr e a t e s r e l e v a n t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s an t d a r d s . a n d h e l p s s o l v e b u s i n e s s d e v e l o p me n t p r o b l e ms .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Code of urba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lanning(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 xxxx-xx-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前言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0 0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4】67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包括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协调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通信工程规划编制基本要求、电信用户预测、电信局所规划、无线通信设施规划、广播电视规划、通信线路敷设与通信管道规划、邮政通信规划,以及附录。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日常管理和具体技术性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车公庄西路5号,邮编100044)。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规范参编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院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沈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通信工程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4)3.1 一般规定 (4)3.2 编制内容 (4)4 电信用户预测 (4)4.1 一般规定 (4)4.2预测指标 (5)5 电信局所规划 (6)5.1 一般规定 (6)5.2 电信局所设置及容量分配 (6)5.3局所选址及用地 (7)5.4 光线路终端与光网络单元 (8)6 无线通信设施规划 (8)6.1 收信区与发信区 (8)6.2 微波站与微波空中通道 (9)6.3移动通信基站 (9)6.4 机场导航、天文探测、卫星地球站 (10)7 广播电视规划 (10)7.1 一般规定 (10)7.2有线电视用户 (11)7.3有线电视网 (11)7.4 网络前端规划 (11)8 通信线路敷设与通信管道规划 (12)8 .1 通信线路敷设 (12)8.2 通信管道规划 (13)9 邮政通信规划 (15)9.1一般规定 (15)9.2邮件处理中心规划 (15)9.3邮政局所规划 (15)附录A 城市微波通道分级保护 (16)附录B 环境电磁辐射标准及其辐射强度限值 (17)本规范用词说明 (18)附:条文说明 (19)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 (1)2Terms (2)3Basic requirements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lanning development (4)3.1 General requirement (4)3.2 Development contents (4)4Telecommunication users forecast (5)4.1 General requirement (5)4.2 Forecasting target (5)5Telecommunication switch office (7)5.1 General requirement (7)5.2 Set-up and capaciey divis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switch office (7)5.3 Address selector and advanced keep land of switch office (8)5.4 optical line teminal and optical network unit (9)6 Wireles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plan (10)6.1 Receive area and transmit area of radio signal (10)6.2 Station and path of microwave (10)6.3 Base station of move communication (11)6.4 Airport radionavigation and astronomy exploration and satellite earth station (12)7 Broadcasting video plan (13)7.1 General requirement (13)7.2 Wire television users (13)7.3 Wire television network (14)7.4 Network foregoing end plan (14)8 Communication line laying and communication pipeline plan (16)8.1 Communication line laying (16)8.2 Communication pipeline plan (16)9 Post communication plan (19)9.1 General requirement (19)9.2 postal processing cente plan (19)9.3 Post office plan (19)Appendix A Path hierarchical protection of urban microwave (21)Appendix B Standad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the limiting ralue of radiation intensity in environment eletromagnetics (22)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23)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24)1 总则1.0.1 为适应信息社会和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规范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编制,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及相关通信建设技术水平,并在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编制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城市规划、通信发展的有关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制定本规范。
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探讨

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探讨摘要:文章探寻通信基础设施当中通信机房、通信管道、通信光缆、光缆交接箱规划的模块,进而提出通信基础专项规划方面的方法以及一些思路。
文章把城乡规划的用地属性和网络覆盖的特点相结合来探讨城市通信工程规划以及网络特点对用户进行预测,同时做出容量规划,结合青岛的案例,探讨通信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方法和要点。
关键词:通信基础;基础设施;规划和探讨;青岛市1、前言近些年来移动通信发展十分快速,信息化的水平提高也十分迅速,形成了多运营商共存的格局,并共同大规模的发展,这一切都和人们对于通信基础设施的需求离不开关系。
现在各个运营商之间在竞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资源无秩序的建设过程,经常重复建设基站和局站,同时路面管道的破坏率居高不下以及通信资源的有限,都导致建设过程中通信设施难以进行同意规划,这就影响到了实际运行效率以及城市的美观程度。
2、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意义:随着现如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会进一步的对社会变革的速度产生加快作用,为我国的社会变革带来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
目前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将“互联网+”作为目前的主要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之上我国工业的发展由于受到经济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在工业发展战略和措施上都更倾向于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虽说我国的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正在处于一种不断创新和改进的状态,通信行业也实现非常快速的发展。
但在通信行业发展过程中为进一步的对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进行提升,就需要不断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缩短,从而起到提升销量以及减少研发成本的目标。
从消费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进行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和媒介,在交易成本、消费结构等方面都会对消费者的习惯以及使用模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作用,这也会进一步的促进我国通信行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而对通信基础设施进行专项规划和提升,这不仅能够对实体经济的创造力以及生产力进行提升,还能够帮助互联网实现进一步的扩展,在更多的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实现行业的创新发展。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导则--h-1020v2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导则编制单位:二〇一五年二月为深入贯彻《“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发[2013]31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指导各城市开展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有序推进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通信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协调发展,特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有:1、总则;2、通信需求预测;3、通信局所规划;4、移动通信基站规划;5、通信管道规划;6、近期规划;7、环境保护;8、保障措施;9、基础资料收集;10、规划成果。
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得到XX、XX、XX的大力协助,在此深表感谢。
本导则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建议和有关资料提供给XX(地址:),XX(地址)。
以便在今后修改时参考和吸纳。
本导则主编单位:本导则主要起草人:1总则 (1)适应范围 (1)规划范围和期限 (1)规划目标 (1)规划指导思想 (1)规划编制依据 (2)规划效力 (3)2 通信需求预测 (4)预测指标 (4)预测说明 (4)3 通信局所规划 (6)通信局所现状 (6)通信局所需求预测 (6)通信局所规划原则 (6)规划方案 (8)4移动通信基站站址规划 (8)移动基站现状 (9)移动基站规模预测 (9)移动基站规划原则 (9)移动基站规划方案 (10)5 通信管道规划 (11)通信管道现状 (11)通信管道需求预测 (11)通信管道规划原则 (11)规划方案 (12)6 近期规划 (12)通信局所近期规划 (13)移动通信基站近期规划 (13)通信管道近期规划 (13)7 环境保护 (14)电磁环境监测 (14)生态环境保护 (14)节能减排 (14)三废防治 (14)8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5)9 基础资料收集 (16)自然地理 (16)经济社会 (16)城乡建设 (16)通信基础设施 (17)10 规划成果 (18)规划文本 (18)规划图纸 (19)附件 (19)本导则用词说明 (20)1总则适应范围本导则是对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的指导性技术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领域范围内编制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应参照本导则。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苏政办发〔2011〕148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编制的《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1 —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2 —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目录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 (1)第一节网络建设 (1)第二节建设管理 (4)第三节存在问题 (6)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 (11)第一节发展环境 (11)第二节发展趋势 (15)第三章“十二五”发展目标 (18)第一节指导思想 (18)第二节发展目标 (19)第四章主要任务 (24)第一节网络能力提升 (24)第二节融合集约建设 (26)第三节服务平台完善 (27)第四节网络信息安全 (28)第五节应急通信保障 (29)第六节区域协调发展 (30)—1 —第五章重点工程 (31)第一节“宽带江苏”提升工程 (31)第二节“无线江苏”加速工程 (38)第三节“高清江苏”普及工程 (40)第四节“三网融合”推进工程 (43)第五节服务平台完善工程 (46)第六节网络安全升级工程 (49)第七节应急保障强化工程 (51)第六章保障措施 (53)第一节加强组织保障 (53)第二节完善政策扶持 (53)第三节健全标准体系 (55)第四节优化项目管理 (55)第五节营造良好环境 (57)附录1“十二五”重点项目一览表 (58)附录2名词解释 (66)—2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全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取得长足发展,信息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和承载能力稳步提升,信息通信服务和应用水平普遍提高,有力促进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社会信息化以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发展,提升了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力了社会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支撑了我省率先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中新天津生态城城市信息化网络红线内通讯及广电预留设施设计导则V

中新天津生态城城市信息化网络红线内通讯及广电预留设施设计导则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管理部2011年9月26日目录一.导则概述 (3)1.设计概述 (3)2.设计依据 (3)3.导则说明 (4)4.指导范围 (4)二.住宅项目城市信息化网络管线设计要求 (5)1.住宅项目修详规、扩初设计的编制要求 (5)2.小区弱电机房要求 (5)3.预留管道路由设计要求 (6)4.住宅项目通讯网络建设界面 (10)5.光纤入户网络施工需要的条件及关键时间点 (11)三.公共建筑物内城市信息化网络管线设施的设计要求 (11)1.公共建筑项目修详规、扩初设计的编制要求 (11)2.公共建筑弱电机房要求 (12)3.通讯管道设计要求 (12)4.公共建筑项目通讯网络建设界面 (13)5.公共建筑通讯光缆进场施工关键点 (13)四.附件: (13)一.导则概述1.设计概述天津生态城信息化网络作为中新生态城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应按照三网融合的思路,以“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建设“数字化、信息化城区”的思路,适度超前地建成一个技术先进、布局合理支持全业务的光纤入户通讯网络,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有线电视网、多媒体数据网、综合信息服务网,使其成为建设电子城区、数字社区以及实现充分信息交流、商业金融、智能化城市交通和电子政务建设、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等的重要保障。
为建设一座资源节约、生态环保、高效、便捷、可靠的信息化社会数字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2.设计依据●《中新天津生态城通信专项规划》●《中新天津生态城基于城市信息化(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多业务融合”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新天津生态城区域信息化网络(有线电视)整体规划》●《中新天津生态城无线网络规划及可行性报告》●国家广电总局、建设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有线广播电视设施建设管理,确保有线广播电视安全传输的通知》(广发技字〔2002〕429号)●YD/T 926.1-200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1部分总规范●YD/T 926.2-200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2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 5102-2010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 5121-2010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GB 50373-2006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4-2006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导则说明为保障今后为小区业主提供合法的、优质的、全面的通讯及广电业务服务,要求各开发商严禁任何单位占用小区内信息化机房、管道、入户管、户内综合信息箱等为信息化网络建设预留的配套设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通知建规[2015]132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通信管理局,直辖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发[2013]3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1号),大力推进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信息通信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现就加强和改进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加强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通信光缆、机房、基站、铁塔、管道线路(以下简称管线)等通信基础设施纳入城市规划是城乡规划法、电信条例的基本要求,是落实“宽带中国”战略,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消费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客观需要。
但从目前情况看,无线通信基站、宽带网络设施等规划不完善,选址难、建设难等问题比较突出,“光纤到户”还面临诸多困难,制约了城市信息通信网络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态,保障“互联网+”发展,提升信息消费水平、建设智慧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各地城乡规划和通信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充分认识落实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性,根据新趋势、新要求,加强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管理工作,依法保障通信基础设施的规范建设和安全运行。
二、工作任务和目标全面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1号)要求,以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共建共享”的原则,结合城市规划改革创新,统筹各类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加强通信管线与其他管线的综合规划,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提升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促进通信基础设施又好又快发展。
山东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

山东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09.25•【字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山东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2020年9月25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建设第三章安全保护第四章监督保障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通信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安全,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和管辖海域内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安全保护以及监督管理等,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通信基础设施,是指向社会公众提供通信服务的通信设备、通信线路、配套设施以及国家和省通信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设施,主要包括光缆、电缆、微波设备、卫星通信设备、机房、基站(含室内外分布系统)、铁塔、管道、杆路、交接箱和供电设备等。
第三条通信基础设施属于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通信基础设施安全,不得阻碍依法进行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支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促进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解决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省通信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省通信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指定区域内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大数据、海洋和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做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的有关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导则
编制单位:
二〇一五年二月
前言
为深入贯彻《“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发 [2013]31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 [2013]36号),指导各城市开展通
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有序推进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通信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协调发展,特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有: 1、总则; 2、通信需求预测; 3、通信局所规划; 4、移动通信基站规划; 5、通信管道规划; 6、近期规划; 7、环境保护; 8、保障措施; 9、基础资料收集; 10、规划成果。
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得到 XX、XX、XX的大力协助,在此深表感谢。
本导则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建议和有关资料提供
给 XX(地址:), XX(地址)。
以便在今后修改时参考和吸纳。
本导则主编单位: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
目录
1总则 (1)
1.1适应范围 (1)
1.2规划范围和期限 (1)
1.3规划目标 (1)
1.4规划指导思想 (1)
1.5规划编制依据 (2)
1.6规划效力 (3)
2通信需求预测 (4)
2.1预测指标 (4)
2.2预测说明 (4)
3通信局所规划 (6)
3.1通信局所现状 (6)
3.2通信局所需求预测 (6)
3.3通信局所规划原则 (6)
3.4规划方案 (8)
4移动通信基站站址规划 (8)
4.1移动基站现状 (9)
4.2移动基站规模预测 (9)
4.3移动基站规划原则 (9)
4.4移动基站规划方案 (10)
5通信管道规划 (11)
5.1通信管道现状 (11)
5.2通信管道需求预测 (11)
5.3通信管道规划原则 (11)
5.4规划方案 (12)
6近期规划 (12)
6.1通信局所近期规划 (13)
6.2移动通信基站近期规划 (13)
6.3通信管道近期规划 (13)
7环境保护 (14)
7.1电磁环境监测 (14)
7.2生态环境保护 (14)
7.3节能减排 (14)
7.4三废防治 (14)
8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5)
9基础资料收集 (16)
9.1自然地理 (16)
9.2经济社会 (16)
9.3城乡建设 (16)
9.4通信基础设施 (17)
10规划成果 (18)
10.1规划文本 (18)
10.2规划图纸 (19)
10.3附件 (19)
本导则用词说明 (20)
1总则
1.1适应范围
本导则是对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的指导性技术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领域范围内编制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应参照本导则。
1.2规划范围和期限
1.2.1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原则上与相应的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
围一致,个别地区可参考周边经济联系紧密性、基础设施共享性等多种因素,适当调整规划的区域空间范围。
1.2.2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通信局所、移动通信基站、通信铁塔、通
信管道和杆路等通信设施。
1.2.3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总体规划
的年限保持一致,原则上近期 5年,远期 20年,应做到“近细远粗”。
1.3规划目标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应以打造新一代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为总体目标,合理规划通信局所、移动通信基站、通信管道和杆路的布局和规模,满足全光网络和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发展需要,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1.4规划指导思想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应承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当超前、优化配置、资源共享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5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年 1月 1日施行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建设部 2005年 12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年 8月 28日施行
4、《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建部 2011年 1月 1日施行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 [2013]36号)
6、《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国家工信部联通 [2008]235 号文
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
8、《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 GBT50853-2013)
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10、《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373-2006)
11、《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88)
12、《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GB9175-1988)
13、《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YD5003-2014)
14、《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 GB 50846-2012)和《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847-2012)
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15〕41号)
16、当地通信业发展规划
17、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还应以当地省、市(县)相关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及规划等相关文件作为编制依据。
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2014年27号文
1.6规划效力
依据本导则编制的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纳入与其相应的城乡(城镇)规划,经依法批准以后,作为规划管理的依据之一,同时与其他相关专项规划进行衔接。
2通信需求预测
2.1预测指标
本导则通信需求预测通信业务和通信网络能力两部分。
通信业务预测主要针对固定宽带、移动宽带、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预测相
关用户规模和用户普及率。
同时,还需要考虑大客户接入、
IDC服务、物联网应用、以及城市管理应用等业务发展需要。
通信网络能力预测主要包括固定宽带接入能力、固定宽带接入端口规模、移
动基站规模和城域网出口带宽等。
2.2预测说明
1、通信需求预测应以当地人口、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
2、城市通信用户预测应选择确定主要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并用其它预测
方法进行补充、校核。
3、城市通信用户预测,总体规划阶段以宏观预测为主,宜采用普及率法、
增长率法等进行预测;详细规划阶段以微观预测为主,可根据不同性质地块指标
和单位建筑面积指标等进行预测。
4、当采用普及率法进行城市固定通信用户预测和校验时,采用的普及率可
结合城市规模、性质、作用和地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增长发展规律,综合
分析预测。
5、当采用普及率法作移动通信用户需求预测和校验时,采用的普及率可依
据移动通信需求相关因素分析预测。
6、当采用城市用地分类预测时,可结合规划用地性质和城市经济水平等实
际情况对固定通信用户及移动通信用户规模分别进行预测。
7、当采用单位建筑面积分类用户指标作用户预测时,预测指标可结合城市
的规模、性质、作用和地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及其收入
增长规律、公共设施建设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具体指标参照国家相关规范。
8、通信网络能力预测应用以通信业务用户规模和性能要求为基础,适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