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

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力求整齐、美观以创造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制订本规范。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我公司所有机型及部套。

三、规范主人

XXXXXXXXX

四、管路设计安装总则

1、进行管路的布置和安装设计时,首先应保证安全、正常生产及便利操作、检修,并且不影响车间内的运输和运行。

2、进行管路设计时,力求管线短,附件少,以节约成本。

3、管路设计除考虑正常生产外,还要考虑开车,停车,检修和事故处理的需要,同时应保护操作者的安全。

4、管路安装设计应根据具体生产特点,结合设备布置、建筑物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

5、管路设计时应考虑装配自控仪表的条件和要求。

五、管路布置

1、在管路的设计时设计工程师要先根据原理图考虑管道的走向,对所需连接的组件、元件、接头、法兰作一个通盘考虑,保证安装时不与其他管路及部套发生碰撞。同排管道的法兰或活接头应错开100mm以上,保证拆卸方便。

2、管路敷设应按有关工艺规范进行,排列和走向应整齐一致,层次分明。尽量采用水平或垂直布管,尽量减少转弯,并避免交叉,使管道简洁、实用、美观。

3、水平或交叉的管系之间,应有10mm以上的间隙。需要包裹保温层的管道应预留足够的空间。

第2页共 11 页

4、管道的配置必须使管道、液压阀和其他原件装卸、维修方便、系统中任何一段管道或元件应尽量能自由拆装而不影响其他元件。

5、配管时必须使管道有一定的刚性和抗振动能力,应适当配置管道支架和管夹。弯曲的管子应在起弯点附件设支架或管夹。管道不得与支架或管夹直接焊接。

6、管路敷设应防止元件、液压装置受到污染;配管不在圆弧部分接合,必须在平直部分接合。

7、管路应在自由状态下进行敷设,焊接后的管路固定和连接不得施加过大的径向力强行固定和连接;穿墙管道应加套管,其接头位置宜距墙面800mm 以上。

8、管路的最高部分应设有排气装置,以便排放管路中的空气。

9、细的管子应沿着设备主体、建筑及主管路布置;管路避免无故使用短管件进行拼接。

六、管道沟槽及管子固定

1、主沟槽一般在宽度方向其最小间距(指管道附件之间的自由通道)等于1200mm,最小深度为2000mm,沟槽的地基图,必须根据管子的数量和规格来绘制。(表格、图见机械手册第四卷第17篇第9章)30mm是选用JB/ZQ4485《高压法兰》时的数值。当选用JB/ZQ4462 JB/ZQ4463《对焊钢法兰》时,该值至少还要增加10mm。

注:a、确定一般管道所需位置量时,对于回油管道应考虑有3%的斜度。

b、当选用其他型号管接头时,应满足扳手空间或其他操作的要求。

2、管子沿垂直方向布置的支沟槽如图17-9-1所示。在宽度方向的最小间距≥800mm,沟槽深度按表17-9-1。(图见机械手册第四卷第17篇第9章)

公称通径≤32mm的管子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支沟槽如图17-9-2所示。深度≤400mm,宽度根据所铺设的管子数量和尺寸a来确定。

3、支架和主沟连接处,管道由主沟进入支沟或支沟进入主沟时,可能会

第3页共 11 页

产生某种干涉。因此需通过基础设计给以保证(例如:管道之间互相上下交错开)。

4、为了在沟槽中固定管子,必须在基础中装进相应的扁钢。扁钢与扁钢之间的距离应在1500mm左右,以便在受撞击时不致使管道系统产生振动。距离沟槽拐角处的间距约为250mm,见图17-9-3。

5、管道的安装设计要求如下:

a.高压管道的安装,固定管夹时,可以直接固定在意浇灌在基础中的扁钢上。

b.低压管道的安装,管子可以采用管夹固定在12号槽钢上,管子的公称通径DN≥32mm选用管夹固定;DN≥200mm选用托架与管子卡箍一起固定。(图见机械手册第四卷第17篇第9章)

七、管路的正确布置

硬管管路

1、管子长度要短,管径要合适,流速过高会损失能量。

2、两固定点之间的连接,应避免紧拉,需有一个松弯部分,如下图所示,以便于装卸。

第4页共 11 页

3、管子的弯管半径应尽可能大,其最小弯管半径约为硬管外径的2.5倍。管端处应留出直管部分,其距离为管接头螺母高度的二倍以上。

常用管径嘴角弯曲半径及最小管端留直对照表

管外径Rmin H

10 25 20

16 40 32

20 50 40

25 63 50

第5页共 11 页

30 75 60

32 80 64

38 200 76

注意:最小弯曲半径要随着管壁厚度的增加而适当加大。

4、硬管的主要失效形式为机械振动引起的疲劳失效,当管路较长时,需加管夹支撑,以缓冲振动,还可减少噪音。在弯管的二端直管段处要加支撑管夹固定,在与软管连接时,应在硬管端加管夹支撑。管夹间距推荐如下图及表格所示:

管外径(mm)管夹间距A

(mm)

管夹间距B(mm)管夹间距C

(mm)

6~12.7 50 900 100

15.9~22.2 100 1200 200

25.4 100 1500 200

31.8~38.1 150 2100 300

48.3 150 2700 300

5、不要使用太多的90°弯曲管,流体经过一个90°的弯曲管的压降比经过两个45°的弯曲管要大。同样,尽量少用90°弯头。如图

第6页共 11 页

6、布置管路时,尽量使管路远离需经常维修的部件。

7、管路排列应有序、整齐,便于查找故障、保养和维修。

对错

8、管路排列应尽量采用水平或垂直布管,平行或交叉的管系之间,应有10mm以上的空隙。

软管管路

1、要有足够的弯曲半径

胶管在无渗漏、扭曲、破裂时所能承受得弯曲半径最小弯曲半径(胶管最小弯曲半径应参照相关样本),可以帮助避免管路损坏以及流动受阻,另外过小的弯曲半径会大大降低软管总成的寿命。按右下图正确安装。

第7页共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