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案(共3课时教案)
岳阳楼记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导言】《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以岳阳楼为起点,融合历史典故,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本篇文章从课文理解、学生阅读技巧等方面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中思想情感;2、认识课文中的历史典故,了解相关历史事件;3、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4、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阅读、自由思考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阅读能力;3、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4、让学生建立对古典文学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于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珍惜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新旧知识预备1、课前全班讨论,了解同学对古典文学的初步认识;2、教师宣读《岳阳楼记》开头数句,引导学生思考;3、展示古代文学作品的书法,拉近学生与古代文学的距离。
二、讲授文本内容1、询问学生对于《岳阳楼记》的感受;2、启发学生思考文中的历史典故:岳阳楼的历史经过;3、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帮助他们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感情;4、分析句子结构和使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三、语文实践活动1、学生读完整个《岳阳楼记》;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口头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受;3、让学生自己设计《岳阳楼记》插图,并用书法体写下从中选择出的书面材料;4、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图片,并展示出来。
四、课后作业1、请每个学生模仿范仲淹的文风,撰写一篇自己心目中的景点文章;2、带领学生去景区游玩,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实施】教学中,我们假定学生的先验知识很少,并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中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等。
(3)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文中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范仲淹的忧患意识和博大胸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 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3. 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句子结构复杂,需要学生仔细分析。
2. 学生对文中某些词语的含义难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对新课《岳阳楼记》进行导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中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2. 完成课后练习,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
3. 收集有关《岳阳楼记》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岳阳楼记》教案(精选7篇)

《岳阳楼记》教案(精选7篇)《岳阳楼记》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复习并导入新课:1、检查背诵《诗两首》。
2、《岳阳楼记》作者简介:袁中道,明代文学家。
字小修,一作少修。
湖北公安人。
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
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
其绩稍逊于宏道。
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
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
二、感知课文:1、请学生根据课文注解,理解课文内容。
提示:第一段写洞庭湖水奇的原因;第二段写作者由洞庭湖上风景变幻而引发自己的的联想和感慨。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洞庭湖水势浩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所以奇也”的原因)提示:袁中道的文章用知识为我们客观准确地回答了此问题,他在文中谈到如此盛大的水势,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了,才有湖的规模。
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水面扩大了,才“澄鲜宇宙,摇荡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湖交会之间”,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
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背诵并默写《岳阳楼记》全文。
1.2理解并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及表达技巧。
1.3掌握重点字词、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2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忧患意识。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并背诵《岳阳楼记》全文。
1.2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及表达技巧。
1.3掌握重点字词、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2.1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范仲淹及其作品《岳阳楼记》。
1.2学生分享对《岳阳楼记》的了解和感受。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岳阳楼记》,理解文章内容。
2.2学生查找并整理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式。
3.合作探讨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及表达技巧。
4.课堂讲解4.1教师讲解文章的文言文翻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2教师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尝试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5.2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6.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岳阳楼记》全文。
2.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忧患意识”的短文。
3.搜集范仲淹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投入学习。
2.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有了一定的提高。
3.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4.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岳阳楼记》原文及注释。
2.范仲淹生平介绍及创作背景。
3.文言文翻译技巧及修辞手法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
2.把握文章的主题,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和相关诗句,引发学生的神往之情,激发其了解岳阳楼及《岳阳楼记》的愿望。
二、预习检查检查学生对作者范仲淹的生平、政治主张及文学成就的了解情况,为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重音。
2.学生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四、讲解课文1.疏通文意,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子。
2.分析文章结构,讲解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的结合方式。
3.深入探讨作者的情感和主旨,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内涵。
五、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的警句,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2.欣赏文中的写景部分,体会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六、拓展延伸1.讨论范仲淹的思想和主张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板书设计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九、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全面、深入地理解《岳阳楼记》的内容和思想内涵,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八年级语文下册 27《岳阳楼记》(第3课时)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某某楼记》
教学内容:《某某楼记》(第三课时)课型: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教材分析
本文大量用赋体,骈散结合,层层深入地抒情说理,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表达了对老友的慰勉之意。
分析本文写作特点,把握文章主旨是本节课训练重点。
2010年某某中招《某某楼记》考查的点出了实词的理解和句子翻译外,还有文意理解和迁移运用。
题量为两个小题,总分值为5分。
八年级的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朗读领会文章写作特色和作者情感能力还要加强训练。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通过思考问题,能说出本文精邃的思想感情。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朗读课文,通过思考问题,能说出本文精邃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
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
《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了解《岳阳楼记》的故事情节。
2.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3.感悟文言文的艺术魅力,照亮生命的成长之路。
二、教学重难点:1.“岳阳楼记”课文的音韵形式、文体特点、表达方式的分析。
2.学生对颜真卿此人及其书法艺术认识。
三、教学步骤:1.导入说一说颜真卿这个人,这个人跟《岳阳楼记》有什么关系呢?听一下《岳阳楼记》的朗读视频,进一步理解课文。
2.课中介绍颜真卿的一些作品,让学生了解颜真卿书法的艺术魅力,了解颜真卿对后世的影响。
了解《岳阳楼记》的背景和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段逐句地阅读课文,注意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巩固联系课文,让学生理解并记忆《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分析《岳阳楼记》所反映的风景、人文和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这篇文章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并进一步理解其文化内涵。
4.拓展让学生组织好语言,表达对颜真卿这位艺术大师的敬仰和赞赏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以颜真卿为楷模,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艺术能力和品位。
四、教学策略:1.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体验文学的魅力和美感。
2.积极的课堂互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结交知音,明确目标,积极进取。
3.真实的学习评价,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反馈和指导,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五、教学效果评价:以学生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考核学生对颜真卿这位书法大师的了解程度是否准确,对《岳阳楼记》的语言特点、风景人文以及历史背景的理解情况如何,对其中表达的文化内涵是否有所领悟等。
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听课品德等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本次文言文教学,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颜真卿这位书法大师及其作品的特点、功力和影响;同时也通过阅读《岳阳楼记》体会到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历史与文化内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第三课时)西埔中学谢木钦一、复习,导入课文1、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导语: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岳阳楼记》的前四段,有哪些同学来展示学习成果?2、过渡导语: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范仲淹为劝勉友人滕子京,可谓是煞费苦心:先表扬他的业绩,后列举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他们因为外物的好坏、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
其实作者欣赏迁客骚人的胸怀吗?(学生回答:不欣赏),对的,作者是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今天我们一起追随范仲淹先生探寻古仁人之心!二、学文,把握主旨1、明确本课时的目标:(1)学习第五段,积累文言词汇;(2)理解主题,体会作者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3)赏析语句,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语言美。
2、请大家打开书,一起朗读课文第五段,要求注意节奏,还要读出气势。
(1)齐读(2)互评(3)再读3、(独学)请同学们借助文中注释或工具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独自完成第五段的翻译(自学3分钟)(1)自学;(2)交流:我将本段分成9个小分句,各组对号入座,各派一位代表,上台交流;(3)评比。
4、小组讨论,探究问题:①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②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③本文的中心句是哪句?谈谈理解。
(1)小组讨论(5分钟); (2)交流。
小组讨论:本文的中心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梳理文章脉络,归纳本文的主旨。
(出示:课件—-脉络)概括:《岳阳楼记》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
6、朗读比赛:让我们怀着对范仲淹先生的无比崇敬之情,分组吟诵《岳阳楼记》,要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1)小组竞赛(2)评分三、延伸,升华主题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国,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请大家谈谈。
教师小结:同学们,大家说得很好。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忧国忧民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感
悟
课题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设计者
教授者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三课时
课型
新课
三
维
目
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能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6、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指读第二段
2、教师讲解:
“夫”:指示代词,那。“胜状”:佳景;“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状”,景色。“一”:全。“衔”:含,包含。“浩浩”:水势盛大。“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横”:充溢,意为广阔。“涯”:边际。“晖”:日光,这里意为阳光照耀。“阴”:暗,指天色昏暗。“气象”:自然景色。“则”:乃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通”:到达。“迁客”:降职外调的官吏。“骚人”:诗人,这里指失意的诗人。“于”:在。“物”:自然景物。“得无”:能不。
4、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从此岳阳楼名声更大。除了本文我们以后还要学习写岳阳楼的很多诗文。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
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教学
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
方法
学生朗读第一段。
学生批注准备翻译
学生试译
学生思考回答交流
学生思考回答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教
学
过
程
是在记述此一事,更是暗写自己内心对此之愤懑不平;写滕子京到任后短期内就卓有政绩,表明了作者深怀情谊对朋友称誉,慰勉。
从全文看,先记述此一事与后面的抒情议论有关系。若无此,后文之抒情议论会显得徒然无由。
“记”是一种文体,散文的一种。范仲忆淹借为重修岳阳楼作记,一方面重申自己的抱负,另一方面借此勉励、规劝老朋友。
2、作家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进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三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居民,反映社会现实的
教学
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教学
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
方法
1、教师朗读指导。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2、教师配乐范读
3、播放录音
4、齐读课文
学生结合注释批注记忆
学生批注准备朗读
自读,读准字音,把握断句。
听读:准备朗读
学生分段朗读,
其他同学评议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岳阳楼记》(第一课时)
设计者
教授者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三课时
课型
新课
三
维
目
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能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一段
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导,疏通文意
5、导读
提问一:第一段记述什么事?
教师在学生思考回答交流归纳如下:
记述作者撰写此文的缘由及写岳阳楼的重修、增制。
提问二:这段为什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以及他到任后的卓有政绩?
学生回答交流基础上教师归纳如下:作者特意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这不仅
学生齐读
作
业
1、1、背诵第一、二段。2、预习第三段至第六段
板
书
设
计Hale Waihona Puke 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散文的一种
范仲淹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文正公集》
滕子京——《洞庭晚秋图》——规劝知己、自勉——《岳阳楼记》
岳阳楼——湖南——吴国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造楼阁
骈散——读骈句,节奏整齐;读散句,按意义划分。
诵读讲授讨论交流
教学
资源
录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题解:
本文是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被贬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据传他并未亲眼见过岳阳楼,滕子京写信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尽显一代文豪的天才本色。
诵读讲授讨论交流
教学
资源
录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教
学
过
程
一、背诵抽查
二、细品课文,疏通词义,体味内涵:
(一)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
2、教师讲解:
“谪”:贬谪,降官。“守”:掌管,这里指作州郡的长官。“通”:畅通,顺当。“和”:和顺,谐和。“兴”,兴起。“乃”:于是。“旧制”:原有的规模;“制”,式样。“于”:在。“属”:通假“嘱”,托付。“以”:来。“之”:它,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学生结合注释批注记忆
学生结合注释批注记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教
学
过
程
好作品。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3、背景资料介绍。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因他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他心里有些愤慨。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规劝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当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也是自勉的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