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课文素材适合话题及角度
高中课文素材主题及写作运用

高中课文素材主题及写作运用(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
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
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2)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
是的,生活因有真爱而美好,因为美好而感恩。
“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感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
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3)自审与拷问——《小狗包弟》在那闹剧迭出的荒谬年代,小狗包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
在人都不能成为人、人都不能保全自己命运的时候,一条小狗的逝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然而,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却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力。
这里面有作者对荒唐社会含泪的控诉,也有严酷的自审,更有对自我灵魂的拷问。
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让人敬佩。
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文学家的良心;我手写我心;灵魂深处;自审的勇气。
(4)学识与胸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后人。
学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谈吐不凡,出口成章。
有学识者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人如坐春风;如黄钟大吕,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课本素材运用指导(素材+适用话题+精彩运用)(共四篇)

高考语文课本素材运用指导1.《劝学》(1)素材: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适用话题】“坚持积累”“量变与质变”【精彩运用】“泰山不择细壤故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成其深”,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应加强积累,注重积累的重要性。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生活是由无数个烦恼组成的念珠,你必须微笑着数完它”。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积累中走完人生这个过程,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
(2)素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适用话题】“学习”“超越”“进步”【精彩运用】这句话的原意是指靛青染料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用在此处其意是强调学习的功效。
是的,学习者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知识,每个人都要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人只有不断学习,改造自己,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
后世一般把“青出于蓝胜于蓝”用来形容学生胜过老师,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相似。
2.《琵琶行并序》(1)素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适用话题】给人生“留白”【精彩运用】这句话表现了这位演奏琵琶的少妇技艺是如此的高超,在乐曲高潮后留一段曲调空白。
这样一段空白,却使诗人对曲子意境的理解更加深刻。
高超的山水画家在画山水画时也会留下空白。
它们不仅不会影响画作的品质,反而会增加其价值。
生活也是如此,留一点空白将会更加精彩。
(2)素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适用话题】沟通与理解【精彩运用】江州司马,出官二年,依然恬然自安;但听到琵琶女用真情弹奏出的仙乐后,也不禁感迁谪之意,泪湿青衫。
真情是事物的灵魂,有了它,琵琶音才能打开白乐天的心扉,触动他心中那根绷紧的弦;有了它,《琵琶行》才能穿越历史的天空,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3.《师说》(1)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适用话题】“各有所长”“自信”【精彩运用】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教材作文素材【完整版】

一、《烛之武退秦师》●素材开发烛之武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
●思维激活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储备”等有关命运的话题和材料作文中。
运用时我们可以这样论述: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
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不论你经历了哪些挫折,不论你是否怀才不遇,只要是金子,你总会发光的。
●想象画面型——(提示:发挥想象,营造诗意优美的画面是夺人目光的有效妙招!)夜缒而出是夜,万籁俱寂,黯淡的月光中,烛之武凭借一条粗陋的绳索,艰难地顺墙而下,迈着蹒跚的脚步走向秦营。
这是艰难而伟大的一步啊,一步迈出,就迈向了有去无回的危险,迈向了生死难料的险途,迈向了虎视眈眈的虎狼之窝。
满头的白发飘扬在深秋的寒风中。
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国将不存,何以家为?于是他前行的蹒跚脚步更加镇定。
今夜的月光啊,照耀着一个老人执著前行的身影,照耀着一颗慷慨赴难的爱国之心!●心理描写型——(提示:心理描写是最能直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之一!)深明大义烛光依旧阑珊,而他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生命就像这烛光,虽然现在明亮,可能在不经意的那一刻黯然熄灭。
他的一生平淡如水,虽然平凡,但也算充实。
可是自己总觉得应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涂下生命的光彩一笔,来昭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他还在踌躇,曾经自己那么恨他,怨他,他让自己失去了少年的雄心壮志,失去了中年的忠心诚意。
而现在,在自己垂暮之时,他却说:郑国需要我……烛光摇曳不定,仿佛自己风雨飘摇中的祖国,又像自己摇摆不定的心事……烛光又是一阵摇晃,烛之武挺身而起,犹豫的神色代之以满脸的镇定,他迈步而出,毅然走向秦营!●思辨议论型——(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思考,换个角度当烛之武坚定的脚步踏在通往秦营的道路上时,秦穆公已端坐在营帐之中,摆开了咄咄逼人的架势。
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温馨提示:在巧借教材例子进行写作的时候,要学会运用“多棱镜”,根据作文主题的需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分析利用教材,为不同的话题作文服务.一、理想志向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
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他最终因此被敌人暗杀了。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3.夏渝被捕入狱,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在狱中劝牢头造反。
(鲁迅《药》)4.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
(司马迁《报任安书》)二、恒心毅力(逆境成才)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
(史铁生《我与地坛》)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
(罗曼·罗兰《〈名人传〉序》)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骄奢无度,最终身死国灭。
(欧阳修《伶官传序》)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
(司马迁《报任安书》)三、爱我中华1.鲁迅为了救国救民,他选择去日本学医学,又为了疗救民族的灵魂,他最终弃医从文。
高中语文课文素材论据汇总

高中语文课文素材论据汇总许多学生在作文时常常抱怨写作无材料的情况,其实高中语文课本中就有很多素材可以适当运用。
下面是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语文课文素材论据,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课文素材论据(一)1.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朱自清《荷塘月色》相关介绍)主要运用角度:民族气节是一个人挺立的脊梁。
2.尼采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鲁迅《拿来主义》)主要运用角度:既要给与,也要取得。
幻想不等于实际。
3.鲁迅有关“送去”“抛来”“拿来”的论述。
(鲁迅《拿来主义》)主要运用角度: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4.鲁迅三改志愿,最后弃医从文。
(鲁迅《<呐喊>自序》)主要运用角度:适时调整更有益于成功。
唤醒国人,精神为先,用最好的方式为国为民。
5.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是尊师的典范。
鲁迅经常写信给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表示问候和敬意,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也专程去拜访他。
鲁迅也常常怀念日本仙台医学院的藤野先生,将藤野先生送给他的照片挂在寓所的壁上以激励自己。
日本要出《鲁迅全集》,鲁迅惟一的希望是把《藤野先生》一文编选进去,以示对老师的爱戴和敬佩。
(据鲁迅相关介绍)俄罗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从小就喜欢诗歌。
他那时最爱朗读诗人茹柯夫斯基的诗篇。
以后,当人们称誉他那非凡的才华时,普希金总是谦逊地说:“我是从茹柯夫斯基那里学会写诗的,他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尊敬的老师。
”诗人瓦西里.茹柯夫斯基对普希金创作的诗备加赞赏。
有一次他把自己的一张相片送给普希金留念,在相片上写了这样几行字:“送给我的胜利了的学生,您的失败了的老师赠。
”主要运用角度:尊师是起码的人格要求。
教学相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6.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
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制造了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文言文类1.烛之武夜缒出城说秦伯。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主要运用角度:临危受命,大智大勇。
机智善言胜百万雄师。
2.吴王夫差击破越王勾践。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蘸,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人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韶果劝夫差与越达成讲和协议退兵。
放虎归山,终埋祸根。
(《国语·勾践灭吴》)主要运用角度:以私利误国,卑劣无耻。
为敌为恶说情者居心叵测。
3.越王勾践失败之后亲自给夫差充当马前卒,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十年后终灭吴国。
(《国语•勾践灭吴》)主要运用角度: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愤发图强终能成大事。
4.越王勾践失败之后深刻反省,内修法政,礼贤下士,善待人民,团结国内各种力量,十年磨砺,国富民强,国人请战。
越人不逞匹夫之勇,同进同退,三干越甲终吞吴。
(《国语•勾践灭吴》)主要运用角度:团结就是力量。
爱人者,人恒爱之。
反省而后谋动,成功之道也。
5.邹忌以比美智谏齐王,齐王欣然接受,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终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运用角度:良药还需爽口,忠言更应顺耳。
说人易,听人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6.触龙智谏赵太后,以生活说起,从荐子人手,使赵太后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终使长安君质于齐,建功于国。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主要运用角度:良药还需爽口,忠言更应顺耳。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7.商鞅变法,从移木立信开始,内立法度,富国强兵,外连衡使诸侯互斗,轻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主要运用角度:诚信是国富民强的根本。
移风易俗、除旧布新。
改革是强国之道。
善借外势更能成功。
8.秦始皇一统天下,焚百家之言,以愚百姓;收天下之兵,以弱人民。
毁坏名城,残杀豪杰,自以为稳固。
陈涉将数百之众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强秦毁于一旦。
(贾谊《过秦论》)主要运用角度:失民心者失天下。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素材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素材梳理【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素材梳理】导语:高中语文课本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教材。
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涵盖了社会热点、人文关怀、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的主题。
下面将从课本的不同单元入手,梳理一些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素材。
一、命题立意:为人处世1. 我与他人的相处之道篇目:《与人为善》要点:社交技巧,待人友善,换位思考,接纳他人2. 交朋友的智慧和能力篇目:《和好如初》要点:真诚、善意、相互尊重,以智慧与勇气制胜。
3. 人际关系中的自我定位篇目:《荷花淀》要点:明确自己的位置,保持真实和独立。
二、命题立意:成长与奋斗1. 青春年华的意义和责任篇目:《少年包青天》要点:成长的烦恼、意义和挑战,如何在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
2. 学习的动力和方法篇目:《读书时光》要点:如何培养读书兴趣,制定高效的学习计划和方法。
3. 坚持与奋斗的力量篇目:《世界真美好》要点:坦然面对困难,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坚持与奋斗,实现人生价值。
三、命题立意:时代与思考1. 科技发展与人类进步篇目:《电脑革命了世界》要点: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改变,呼吁科技的合理利用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2. 当代青年的选择与担当篇目:《鬼船》要点:当代青年如何面对选择困难、社会压力、内心挣扎等问题,勇于担当,追求自己理想。
3. 岁月与生命的转变篇目:《只有芸知道》要点:探讨人生的意义、自我定位以及在环境变动中应对的智慧。
四、命题立意:文化传承与艺术鉴赏1. 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保护篇目:《忆江南》要点:传统文化的魅力,呼吁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 文学与人生篇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点:探讨文学的意义,引导学生用文学思考人生,增长阅读欣赏能力。
3. 艺术鉴赏与审美情趣篇目:《茅盾百货大楼》要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对不同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
五、命题立意:社会热点与关注1. 社会问题关怀篇目:《中国最美的雨》要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发声呼吁关爱与温暖。
作文素材拾贝之高中语文课内素材整理必修一

一、《沁园春•长沙》【写作素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角度点拨】①有志者以天下为己任;②才华出众,品格超群者引领历史潮流;③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相关拓展】毛泽东: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历史巨人,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年来最大的成功者之一。
那么他的成功奥秘究竟何在?1、丰富的古今中外历史知识和对社会的深刻了解。
他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
2、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不盲从的独特性格。
他说过,这些书(指《共产党宣言》)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
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
【写作素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角度点拨】①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兼怀天下的志向;②青春需要激情;③迈好人生的步伐;【相关拓展】《恰同学少年》片尾曲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竹茂。
晓雾重重盼日出,大地茫茫风雨骤。
咏长夜,攀北斗。
蝶恋花,梦难求。
书翻千秋史,谈尽古今愁。
美哉潇湘伟少年,踏浪湘江竞风流。
名和利,莫问候。
书并剑,到心头。
挥毫万山红,举臂托飞舟。
美哉中华伟少年,他日神州竞风流。
二、《大堰河——我的保姆》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
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
这位诗人就是艾青,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
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
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写作素材汇编宁国市津河中学杨祥海整理2014、3、23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写作素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角度点拨】①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兼怀天下的志向;②青春需要激情;③迈好人生的步伐;④社会是一所学校2.荀子《劝学》(1)写作素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角度点拨】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2)写作素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角度点拨】①持之以恒;②优势与劣势3.韩愈《师说》(1)写作素材: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写作素材: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角度点拨】①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②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④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4.苏轼《赤壁赋》(1)写作素材:方其(曹孟德)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角度点拨】“短暂与永恒”的思索(2)写作素材: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角度点拨】①“选择”决定于生活的态度;②人要善于寻求精神的寄托;③自然是人类最可靠的朋友5.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 / 12(1)写作素材:作为一个盲人,海伦·凯勒并没有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向我们展示多少“命运”的多舛,而是更多地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热切、坦诚和真挚。
可以这样说,尽管她受尽了“命运”的折磨,但她献给人们的仍然是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关爱世界的心。
海伦·凯勒的经历如果说给了我们巨大的心理震撼和敬畏,那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所袒露的心迹,能给我们巨大的人生感染,鼓舞我们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角度点拨】①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②对世人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2)写作素材:我们每天都应该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但是,当时间在我们面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不断延伸开去,这些品质常常就会丧失。
我们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当然。
我们并不感激我们的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
【角度点拨】①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是我们的生命品质;②生命的品质在于坚持;③“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6.史铁生《我与地坛》1)写作素材:史铁生双腿瘫痪,身患重疾,在经历过苦闷与彷徨之后,他开始发奋创作,发表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等有重大影响的作品。
1985年以来,他开始思考人的命运,并认识到“人与生俱来的局限是能力与愿望之间的永恒距离,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
史铁生已经无法用双脚站立行走,但他的思想却“走”得很远。
【角度点拨】①跨越困境是一辈子的事;②磨难可以摧残一个人得身体,但不能打垮他(或她)得意志;③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2)写作素材: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角度点拨】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规律,我们不必纠缠而自寻烦恼,安然立命是最好的生存方式(3)写作素材:史铁生不幸被命运的重锤击中,在遭受突如其来的厄运时,他变得暴躁孤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对母亲的关爱熟视无睹。
一直到母亲猝然去世之后,他才意识到母亲的伟大,才体会到“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他“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角度点拨】①母爱是这世上无可替代的情感;②行孝要趁早;③我们并不是荒漠之中的独行客;④成熟有时要付出代价7.苏洵《六国论》(1)写作素材: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角度点拨】①换个角度思维,你将获得对事物崭新的认识;②奋力以赴方能无往不胜;③失败的路往往是自己铺就的(2)写作素材: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角度点拨】①善始还要善终;②打击人才便是自毁长城8.杜牧《阿房宫赋》写作素材: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2 / 12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角度点拨】①不爱惜民力,就是自掘坟墓;②水(民)能载舟,亦能覆舟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素材: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角度点拨】①自古英雄出少年;②什么才是真正的潇洒;③无法磨灭的功业往往永恒10.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写作素材: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角度点拨】①获取辉煌的业绩才能青史留名;②英雄是时代的脊梁(2)写作素材: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A.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还。
B.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却落得向北回望,仓皇败还。
【角度点拨】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②立业当量力而行(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角度点拨】①老当益壮,最美夕阳红;②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11.鲁迅《祝福》(1)写作素材:明清两代进朝廷建立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叫监生,清朝乾隆以后,国子监却只是个空名,地主豪绅等可以凭祖先的“功绩”或捐钱取得监生的资格。
【角度点拨】教育没落是亡国的前兆(2)写作素材:祥林嫂人物形象【角度点拨】①人祸远比天灾的危害来得大;②反抗必须在觉悟之后;③“忍”不是面对挫折的唯一办法;④割掉思想的毒瘤,人生(民族)才能走得畅快;⑤没有尊重就没有人权;⑥以无知教育无知,接受者会更无知(柳妈的“友情提醒”)12.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3 / 12写作素材:曹雪芹出生富贵之家,雍正年间,家产被朝廷抄没,举家北迁。
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山村,在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
【角度点拨】①贫困是一笔财富;②逆境出人才;③伟大的作品离不开丰富的阅历13.屈原《离骚(节选)》(1)写作素材: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角度点拨】内外兼修才是真正的美(2)写作素材: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角度点拨】时光易逝,青春难再14.鲁迅《拿来主义》(1)写作素材: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了打破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角度点拨】①任何人和国家无法与外界绝缘;②“封闭”常常弱小,“开放”往往强大;③任何事情不能走极端(2)写作素材:我们不能一味“送去”,像尼采自诩为太阳一样,夸赞自己光热无穷。
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我们的子孙们又怎么办呢?【角度点拨】①凡事量力而行;②高瞻远瞩方可立足长久(3)写作素材: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角度点拨】①对待文化遗产要辨证吸收;②新文化不可能是无源之水15.《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写作素材:郑国被秦、晋联军攻打,形势十分危急,烛之武受命出使秦国。
面对强悍的秦王,他凭借自己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外交思想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说服秦王退兵。
【角度点拨】①高超的语言艺术常可胜百万雄师;②武力不是最强悍的标志;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6.魏徵《谏太宗十思疏》(1)写作素材: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角度点拨】①居安思危;②凡事从根本着手方能恒久4 / 12(2)写作素材: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角度点拨】持之以恒是制胜的法宝(3)写作素材: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角度点拨】①民安方能国泰;②当国者以德待民,民才能以德报国(4)写作素材: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角度点拨】①人才是国家的栋梁;②广开言路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17.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1)写作素材:A.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面对秦昭王毫无惧色,进退有仪,不卑不亢,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B.渑池之会,秦王以鼓瑟为名羞辱赵王,蔺相如以死相逼,跪请秦王击缶,秦王无奈击缶。
【角度点拨】①无畏者无惧;②把握机遇才能成就未来;③生活需要智慧(2)写作素材:蔺相如接连升级,官位超越了大将廉颇,廉颇恼羞成怒,扬言欲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顾念国家利益,抛弃私人恩怨,处处避让廉颇。
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
【角度点拨】①(宽容)宰相肚里能撑船;②国家利益至上;③小不忍则乱大谋;④凡事以大局为重;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18.司马迁《鸿门宴》(1)写作素材:项羽兴兵四十万,驻扎于新丰鸿门,威逼刘邦十万军众。
刘邦隐忍以行,往项羽驻地赴宴,凭借张良的智谋和自己的勇敢,得以脱险。
【角度点拨】①“忍”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②不善于抓住机遇,成功往往失之交臂(2)写作素材:范增力主消灭刘邦,项伯为报私恩,连夜前往刘邦军营通告张良。
鸿门宴中,项羽不理睬范增杀死刘邦的暗示。
项庄舞剑意在刘邦,项伯舞剑保护刘邦。
最终,刘邦成功逃脱,项羽错失良机。
【角度点拨】①人心齐,泰山移;②祸起萧墙;③机遇不等人19.《季氏将伐颛臾》(出自《论语》)(1)写作素材: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