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疗法改善肥胖患者脾虚症状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盛型的临床研究

组有效率 、 显效 率及总有效率均 明显高 于
对照组 。
21 0 0年 2月 ~ 0 2年 1月 收 治 单 纯 21
性肥胖 症脾虚湿盛 型患者 16例 , 5 符合 单
纯性 肥 胖 症 脾 虚 湿 盛 型 诊 断Fra bibliotek及 纳 入 标
远期疗效分 析 : 随访 , 疗组 显效 经 治 4 7例 、 有效 2 4例 、 无效 7例 ; 对照 组显效 2 5例 、 有效 4 0例 、 无效 1 3例。两组 之 间 经 检验 ( 0 0 ) 治 疗 组远 期疗 效 P< . 5 , 明显优于对照组 , 遗效 应强大 。 后
统计学 处理 : 用 S S1. 采 P S3 0统 计 分 析 软 件 处 理 。 两 独 立 样 本 均 数 间 的 比 较
效显著且后遗效应强大 , 此种后遗效应 既 往所有 中医外治法没有 , 是埋线疗法 的独
到 之 处 。并 且 局 部 收 紧腰 围 、 造 形 体 等 塑
400 5 0 0河 南 省 中 医 学 院 第 一 附属 医 院
3天 左 右 体 温 逐 渐 回 落 , 复 正 常 , 需 恢 无 使用退烧药物及抗生素 。
( 治疗组 ) 和针 灸组 ( 照组 ) 每组 7 对 , 8例
进 行 对 比观 察 两 组 临床 疗 效 差 异 以及 治
疗前 后 体 重 、 重 指 数 、 围 等 指 标 的 变 体 腰
方 面也有独到疗效 , 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
义。
摘
要 目的 : 究 穴位 埋 线 疗 法 与 针 灸 研
疗法 对单纯性肥 胖 症的 临床 疗效及 二 者
的 临 床 疗 效 差 异 。 方 法 : 用 穴 位 埋 线 组 采
穴位埋线减肥25例疗效观察报告

穴位埋线减肥25例疗效观察报告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减肥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中医减肥方法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穴位埋线作为中医减肥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报告对25例采用穴位埋线减肥的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旨在探讨穴位埋线减肥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报告选取了25例采用穴位埋线减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例,女性17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肥胖诊断标准,体重指数(BMI)在2530kg/m²之间。
2.研究方法(1)穴位选择:根据中医理论,选取脾俞、胃俞、足三里、曲池等穴位进行埋线。
(2)埋线操作:采用一次性无菌埋线包,将可吸收线埋入穴位,深度约为12cm,每2周进行一次埋线。
(3)疗效评价: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重、BMI、腰围、臀围等指标的变化,评价穴位埋线减肥的疗效。
三、结果与分析1.体重和BMI变化经过12周的穴位埋线治疗,25例患者的体重和BMI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治疗前平均体重为80.2kg,治疗后平均体重为72.6kg,平均下降7.6kg。
治疗前平均BMI为28.1kg/m²,治疗后平均BMI为25.3kg/m²,平均下降2.8kg/m²。
2.腰围和臀围变化经过12周的穴位埋线治疗,25例患者的腰围和臀围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治疗前平均腰围为95.2cm,治疗后平均腰围为87.4cm,平均下降7.8cm。
治疗前平均臀围为105.6cm,治疗后平均臀围为98.2cm,平均下降7.4cm。
3.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25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了轻微的局部红肿、疼痛,均在24小时内自行缓解,未影响治疗进程。
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四、讨论与结论1.穴位埋线减肥的疗效分析本报告观察的25例患者经过12周的穴位埋线治疗,体重、BMI、腰围和臀围均显著下降,说明穴位埋线减肥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温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肾阳虚型肥胖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肾阳虚型肥胖的临床研究林深;吴贤冰;刘燕娜;符文彬【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8(034)005【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肾阳虚型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98例脾肾阳虚型肥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单纯采取温针灸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肥胖度(A)、体脂百分率(F%)、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较入院时提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水平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空腹瘦素(FL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FINS、FL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的79.59% (P <0.05).结论:予以脾肾阳虚型肥胖患者温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可起到明显减肥、降脂作用,疗效显著.【总页数】5页(P5-9)【作者】林深;吴贤冰;刘燕娜;符文彬【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中医院,广东揭阳515559;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中医院,广东揭阳515559;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中医院,广东揭阳515559;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1【相关文献】1.温针灸联合耳针治疗女性脾肾阳虚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J], 陈淑清2.轻身消脂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临床研究 [J], 赵倩;闻新丽;段盛蕾;寇媛3.温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肾阳虚型肥胖的疗效及对脂质水平的影响 [J], 刘婧;黄征;钟阳红4.温针灸联合耳针治疗女性脾肾阳虚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探析 [J], 张兆羽; 王佳5.温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肾阳虚型肥胖的临床效果 [J], 乌英别兢;王磊;张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对肥胖症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择肥胖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
实验组施用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用普通针刺,两组均按照辩证取穴和局部取穴相结合的方法取穴,疗程结束后,依据疗效评价标准,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的效果。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6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成人的标准体重(ibw)kg= [身高(cm)-100]×0.9;肥胖度=[(实测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超重:超过标准体重,但5%,腰围减少6~10cm为显效;体重下降>3 kg,体脂下降l%~5%,腰围减少≥4cm 为有效;体重下降< 3kg,体脂下降< l%,腰围减少< 4 cm为无效【3 】。
2 治疗方法2.1取穴中脘、天枢、水道、水分、曲池、足三里、丰隆等穴。
脾虚湿阻型加阴陵泉、脾俞;多食善饥配脾俞、胃俞;肝阳上亢配阳陵泉、三阴交;阴虚内热型加三阴交、次髎;脾肾两虚加脾俞、肾俞;局部肥胖多在局部埋线。
2.2操作方法根据需要将羊肠线截取不同长度,并将线用生理盐水浸泡,一般在四肢的线要lcm,在腹部、背部、臀部线长1.5cm 为宜。
令患者仰卧,暴露埋线部位,在穴位上画十字定位,用碘酒消毒。
将线用无菌镊子穿入7号注射器针头的前方,以线头不露出针头为宜,然后通过5ml一次性注射器用生理盐水注入穴位。
每次所埋穴位都要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疗程:实验组1次埋7-10个穴位,7 ~15 天埋1次,2次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每日或隔日针灸一次,2周为一疗程。
2.3注意事项①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②埋线最好埋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肌肉丰满的地方可埋入肌层,羊肠线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
③埋线的患者可能有的人对羊肠线有排斥反应,有的穴位会红肿,所以埋线后,针眼位置24小时内不能沾水,不做剧烈运动,一周内忌辛辣及海鲜食物。
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将6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成2组。
治疗组30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
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腰围、体质量及体重指数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 90.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好、无副作用的疗法,值得临床运用。
【关键词】穴位埋线针刺单纯性肥胖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质量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是多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直接因素,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因其简便快捷,安全有效受到越来越多肥胖患者的青睐。
我科于2010年12月~2011年11月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排除标准:经同一专家根据中、西医标准临床确诊[2];①有针刺及埋线禁忌症;②极端畏惧或不能耐受针刺疗法;③伴有肥胖症相关器质性疾病患者不列入研究中。
共入选6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龄(平均39.3±6.8岁);病程(平均7.3±2.4年)。
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民族、病程、病情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2.1取穴天枢、中脘、丰隆(双侧)、足三里(双侧)、阴陵泉(双侧)、三阴交(双侧)、脾俞(双侧)。
1.2.2 穴位埋线方法以上穴位每次选择4组(7-8个穴位)(双侧相同穴位以2个穴位计),操作方法:采用一次性医用8号注射不锈钢针头作套管,用28号不锈钢毫针作针芯,“00”号医用羊肠线剪成长1cm的线段若干,浸泡在75%酒精内备用。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研究进展

脾 胃虚弱加脾俞 、足三里 ,真元不足加肾俞 、关元。埋 线组 每周埋线 1 : ,针刺组每 日 0 针刺 1 : 。3 0 个月后 ,总 有效率埋线 组7 0 . 0 %、对 照组5 7 . 6 %,两组 比较有显著 性差异 ( P <O . 0 5)。骆 明军等 治疗1 2 4 例,取 中脘 、 水分 、滑肉门、天枢 、气海 、水道、大横 、上巨虚和丰 隆穴 进 行埋 线 治疗 , 1 次 为一 疗 程 。3 个疗 程 后 ,总有 效 率7 6 . 6 %。区 洁新 将 1 0 0 例 随机分 为调 三焦 穴位 埋线 组 ( 治疗组 ) 5 0 例和普通穴位埋线组 ( 对照组 )5 0 例。调 三焦穴位埋线组取膻 中、天枢 、支沟 、肺俞 、心俞 、脾 俞 、肝俞 、三焦俞 、肾俞 、水道 、中脘 、丰隆 、关元,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综
述・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研究进展
李胜吾 ,吴 佳 ,肖国东,尹 翎 ( 中国五冶集 团有限公 司医院康复科 ,四川 成都6 1 0 0 8 1 ) [ 中图分类号]R 2 4 5 . 9 1 8 . 9 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0 4 — 2 8 1 4( 2 0 1 4 )0 8 — 0 7 7 9 — 0 2
单纯性肥胖病是指无 明显内分泌及代谢病病 因的肥 胖病 ,大约9 5 %以上 的肥胖者均属于这一类 型 … 。现 将近年来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研究综述如
下。 1 临床研 究
王 海 桥 等 将 1 3 7 例辨证分为5 组 ,均 采 用 穴 位埋 线 治 疗 。 主穴取 中脘 、梁 门 、天 枢 、气 海 、丰 隆 ,脾虚 湿阻配脾俞 、阴陵泉 ,胃热湿阻配 曲池 、足三里 ,肝郁 气滞配肝俞 、足三里 ,脾 肾两虚配脾俞 、肾俞 、关元 , 阴虚 内热配三阴交 、肾俞 。l 周1 : ,4 0 次为一疗程 。治 疗2 个疗程后5 组有效率分别 为8 3 . 3 %、9 3 . 3 %、4 8 . 2 %、 6 9 . 2 %、4 1 . 7 %,其中胃热湿阻组疗效最显著 ,阴虚内热 组疗效较差 。介思等 将4 0 例分为轻度、中度 、重度肥 胖组 ,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两组主穴交替使用 ,脾 虚证配气海、关元 、足三里或肾俞 、关元俞 ,湿热证配 曲池 、血海 、太冲或膈俞 、委 中,两周1 次 。1 6 周后 , 总有效率8 2 . 5 %,且轻 、中度肥胖者疗效优于重度肥胖 者 。任嫒嫒 ¨ 用穴位埋线治疗 1 3 O 例 ,主穴相 同,胃肠 腑 热 型 配 中脘 、天 枢 ,脾 虚 湿滞 型 配水 分 、阴 陵泉 ,脾 肾阳虚型配关元 、肾俞 ,气滞血瘀型配三阴交 、肝俞。 4 周1 次 ,3 : 为一疗程 。1 0 个疗程后 ,总有效率9 0 %。刘 进 治 疗5 2 例 选取 曲池 、中脘 、天枢 、气海 、水 分 、丰 隆为主穴 ,脾虚湿阻型加脾俞、阴陵泉 ,胃热湿阻型加曲 池 、足三里,肝郁气滞型加肝俞、足三里 ,脾肾两虚型加 关元 、脾俞 、肾俞 ,阴虚 内热加三阴交 、肾俞 ,半个月1 次,3 0 : 为一疗程,2 个疗程后,总有效率8 8 . 4 7 %。谭广兴 等 将 1 6 o 例高脂血症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为两组各8 0 例, 埋线组用穴线埋线治疗 ,对照组用血脂康胶囊结果总有 效率埋线组9 6 . 3 %,对照组9 5 . O %,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P <O . 0 5 )。尹 丽 丽等 将 5 8 例 随机 分 为埋 线 组 3 0 例 和针 刺 组 2 8 例 ,取 中脘 、天 枢 、大 横 、曲池 、支沟 、 内 庭 、丰 隆 、上 巨 虚 、阴 陵泉 为 主穴 , 胃肠 腑 热 加合 谷 ,
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180例临床疗效观察

【 A b s t r a c t ] I n c i d e n c e o f o b e s i t y i s i n c r e a s i n g y e a r l  ̄O b e s i t y i s o n e o f 也e c o mmo n d i s e a s e s w h i c h t h r e a t e n h u ma n ’ S h e a l t h . 1 8 0
..
2 6 . .
Cl i n i c a l J o u ma 1 o f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1 4 Vo 1 . f 6 ) No . 2 5
穴 位 埋 线 治 疗 肥 胖 症
1 8 0例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Cl i n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n t r e a t i n g 1 8 0 c a s e s o f o b e s i t y b y c a t g u t i mp l a n t a t i o n
[ Ke y wo r d s ] Ob e s i y; t C a t g u t i m p l a n t a t i o n ; C l i n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4 . 2 5 . 0 1 3
稍做提插 ,待气至 ,出现针感 后边 推针 芯边 退针 管,线体不得 露 出皮肤 ,出针后 ,用消毒棉球 按压针 孔片刻 以防出血,针孔
埋线疗法改善肥胖患者脾虚症状疗效观察

差值 改变 相近 ( P > 0 . 0 5 ) 、腰 围差 值 改变 ( P < O . 0 5 ) , 提 示两 组对 于 肥 胖患 者体 重和 B MI值 的调 节 作用 疗 效相 当, 而 治 疗组 对 于肥 胖 患 者 腰 围 的 降低 作 用 优 于 对 照 组 。 4 .2 两组 患者 治疗 前 后脾 虚症 状积 分 量表 变 化 比较 对 照组 和 治疗 组 总有 效率 分别 为 7 3. 3%和 9 3 . 3%, 两 组疗 2治疗 方法 根 据 本研 究 的 研 究 目的 , 两组 受 试 患者 均 采 取 脾俞 、章 门 、 效对 比见 表 5 。治 疗组 和对 照 组总有 效 率经 统计 学 处理 P < 0 . 0 5 。 中脘 、 胃俞 、石 门 、三 焦 俞六 个俞 募 相配 的穴位 进 行治 疗, 对 照 提 : 两组 总有 效率 相 比, 差 异有 显 著性 意义 , 说 明治 疗组 对 于脾 组采 用针 刺疗 法, 每 次 留针 2 O 分钟, 不加 电, 每 5 分 钟行 针一 次, 虚 症状 的纠 正 效 果 优 于对 照组 。 每周 治疗 2次 : 治疗组 选用 穴位 埋 线疗 法, 每 穴埋 线 1 C m长 短。 每 5讨论 7 ~1 0天埋 线 一次 , 3个 月 为一 个疗 程观 察 数据 变 化 。 穴位 埋 线 疗法 是 针 灸 技 术发 展 的 产物 , 是 一 种 融 多种 疗 法 、
( 1 . 广东食 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 1 0 5 2 0 , 2 . 广州市番 禺疗养 院 广东广 州 5 1 0 0 0 0 )
摘要 : 目的 观 察埋 线疗 法与针 刺疗 法对肥胖 患者脾虚 症状 的干预 效果。 方法 将6 5 例脾虚 型肥胖 患者按就 诊先后 随机 分为对照 组和 治疗 组 , 均 采用相 同穴位 , 治疗 组采 用埋 线疗法 , 对照 组采 用针刺疗 法 。 观 察治疗 前及治 疗 5 个 月后 两组患者 临床 测量数据 的 变化 情况 。 结果 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埋线疗法改善肥胖患者脾虚症状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埋线疗法与针刺疗法对肥胖患者脾虚症状的干预效果。
方法将65例脾虚型肥胖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相同穴位,治疗组采用埋线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测量数据的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脾虚症状积分量表变化进行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3.3%,治疗组对于脾虚症状的纠正效果优于对照组。
结论埋线疗法对肥胖患者肥胖相关指标的干预效果与针刺疗法相近,但对于脾虚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针刺疗法。
关键词:埋线疗法;针刺疗法;脾虚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肥胖是多种疾病滋生的温床,高血压、脂肪肝等生活方式病多发生在肥胖患者身上。
临床常见重度肥胖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脾虚症状,脾虚正是影响肥胖患者生活质量的元凶。
因此找出安全、有效改善肥胖患者脾虚症状的方法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针灸美容专科以及广州市番禺疗养院针灸门诊就诊的肥胖
患者70例,按照我国1997年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关于“中医脾气虚证辩证参考标准”诊断脾虚患者65
例。
将65例脾虚型肥胖患者按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结束时两组各有2例患者脱落,最终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进入统计分析。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及肥胖相关指标如表1、2所示,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两组受试患者均采取脾俞、章门、中脘、胃俞、石门、三焦俞六个俞募相配的穴位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每次留针20分钟,不加电,每5分钟行针一次,每周治疗2次;治疗组选用穴位埋线疗法,每穴埋线1cm长短,每7~10天埋线一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数据变化。
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4 结果
4.1 两组患者肥胖指标变化比较
5 讨论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1]。
穴位埋线的刺激量大小及补泻程度与羊肠线的长短、粗细及选取穴位数量有关[2]。
虚证患者本身身体机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如果刺激量过强可能导致虚者愈虚的情况产生。
因此本研究选择了以具备无痛、持续而缓慢的刺激效果为特点的埋线疗法对脾虚型肥胖患者进行治疗,同时选用以具备疼痛、短暂而强烈的刺激效果为特点的传统针刺方法进行对比。
从脾虚症状积分观察,本研究采用俞募配穴的方法对脾虚证进行
干预是充分利用俞穴、募穴同时使用对脏腑功能强大的调控能力,准确的调理肥胖患者虚损的脏器使其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故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脾虚症状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均可以有效改善脾虚状态。
而改善脾虚症状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3.3%,治疗组为9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治疗组选择埋线疗法来进行治疗,该法因其在治疗过程中基本无痛,所以对虚证患者来说等于减少了治疗时对机体本身气的消耗,其补虚作用更强、补益的效果显著;另外由于羊肠线埋入腧穴后在体内需要一段时间的吸收,因此其对机体的刺激可以持续的时间更长而且十分缓和,此举不仅降低了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气的损耗,更能在日常生活中微量的刺激腧穴,使腧穴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补益的功效,对脾虚症状的修护起到良性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埋线疗法对肥胖患者的肥胖相关指标及脾虚症状的干预,取得理想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健.长效针感(埋线)疗法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87,7(1):1.
[2] 李建山,贺丹慧.埋线疗法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