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电池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电池生产中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
电池行业具有较高的环境影响,因此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示例:1.能源消耗:评估电池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数量。
这包括原材料提取、制造、运输和废弃物处理等阶段所需的能源消耗。
目标是降低能源的使用和优化能源利用效率。
2.水资源利用:评估电池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水量和水资源的保护。
电池制造过程中需要大量水资源,例如用于材料提纯、制造和清洗等。
目标是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和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
3.材料使用效率:评估电池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材料的效率。
这包括对电池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包装材料的使用情况评估。
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
4.废弃物产生和处理:评估电池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和废弃物处理的方式。
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水、废气、废固体等。
目标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寻找环境友好的废弃物处理方式。
5.环境排放和污染物控制:评估电池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和环境影响。
这包括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以及噪音和振动等环境影响。
目标是减少环境排放和污染物的释放,并符合相关环境法规和标准。
6.生态系统影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估电池生产对周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电池生产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进行评估。
目标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7.环境管理和责任:评估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和环境责任。
包括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宣传和教育等方面的评估。
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提高企业的环境责任感。
8.可持续创新和技术发展:评估企业在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可持续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
包括对环境友好和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和研发投入等方面进行评估。
行业清洁生产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

一、氮肥制造业清洁生产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1、《清洁生产标准 氮肥制造业》HJT/188—20062、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本指标体系选取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产品特征指标、污染物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及环境管理与劳动安全卫生指标等5个方面共33项指标作为氮肥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这些指标的高低将反映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水平以及安全环境健康管理水平。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图1。
A1A2A3A4A5B1B2B3B4B5B6B7B8B9B10B11B12B13B14C1 C2C3C4C5C6C7C8C9C10C25C26C27C28C29C30C31C32C33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C20C21C22C23C24图1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氮肥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资源与能源 消耗指标 产品特征指标 污染物指标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环境管理与劳动安全卫生指标原料消耗指标新鲜水用水量用电量安全健康热渣气水废渣废气废水碳铵产品质量尿素产品质量综合能耗润滑油消耗量催化剂消耗量新鲜水消耗量用电量尿素含水量尿素缩二脲含量碳铵含氮量尿素含氮量碳铵含水量职工病假职业病人数无伤亡事故事故赔款总额污水综合利用率含氨废气回用率废渣综合利用率余热利用率水重复利用率废水量氨氮COD 氰化物悬浮物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氨氮废气量pH氰化物尿素粉尘废渣量二、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1、《清洁生产标准 电镀行业》HJ/T314-20062、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图1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2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框架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定性评价指标 镀件带出液污染物产生指标 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镀层金属原料综合利用率水 重复 利 用 率镀 锌 钝 化 总铬 酸 性 镀 铜 总铜 镀 镍 总镍 镀 装 饰 铬 总铬 镀 硬铬 总铬工业新鲜水用量镀锌锌的利用率镀 铜 铜的利用率镀 镍 镍的利用率镀装饰铬 铬的利用率镀硬铬铬的利用率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4图3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定性评价指标框架资源与能源 消耗指标生产技术特征指标产品特征指标环境管理与 劳动安全卫生指标整流器输出端线路压降 不超过10%排风系统风量可调使用可控硅整流电源和高频开关电源淘汰高能耗设备使用清洁燃料 极杠清洁、导电良好淘汰有氰电镀使用低浓度、低毒生产工艺使用替代铅、镉、汞的电镀生产工艺使用阳极篮或其它措施回收利用阳极残料采用镀液连续过滤 挂具有可靠绝缘涂覆层 有镍回收、回用装置并运行 使用喷淋清洗装置 有多级逆流漂洗槽或多级回收槽并回收镀液镀槽、回收槽、清洗槽之间有导流板 有铬雾净化回收装置并运行 地面防腐、防渗漏 镀槽、管道无滴漏 用去离子水配制、回收镀液 科学挂装工件,滚镀有减废措施,减少镀液带出原材料消耗有考核与生产有关统计资料齐全、准确对镀液有定期化验措施使用其它未列入的清洁生产措施产品合格率有考核产品不含水可溶性重金属盐(如六价铬)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有相应的废镀液存储设施和合理的处置途径对有害气体有良好的净化排风装置现场防毒、防尘、防噪声达标(有检测报告)老污染源限期治理完成情况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电 镀 行 业 清 洁 生 产 定 性 评 价 指 标表 1 综合类电镀企业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一级评价指标权重值二级评价指标权重值评价基准值利用指标资源综合 45合利用率镀层金属原料综镀锌 锌的利用率(钝化前)40/n ①80% 镀铜 铜的利用率 40/n 80% 镀镍 镍的利用率 40/n 92% 镀装饰铬 铬的利用率 40/n 20% 镀硬铬 铬的利用率 40/n 80% 水重复利用率② 5 30%污染物产生指标 镀件带出液 40镀锌钝化 总铬 40/n 0.78 g/m2 酸性镀铜 总铜40/n 2.1g/m 2镀 镍 总镍 40/n 0.6 g/m 2 镀装饰铬 总铬 40/n 3.9 g/m 2 镀 硬 铬 总铬40/n0.5 g/m2 消耗指标资源与能源15工业新鲜水用量③15 0.3 t/m2 注:① n 为被审核镀种数。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 (3)5 评价方法 (10)6 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10)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电池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超威电源有限公司、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古越电源有限公司、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电池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设备要求、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控制)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电池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等环境管理制度。
本指标体系包括铅蓄电池、锌锰电池(糊式电池、纸板电池、叠层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锌银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锂原电池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标体系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指标体系。
GB 7470 水质铅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69 水质总汞的测定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71 水质镉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75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10 水质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 11912 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14 水质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17167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GB/T 18820 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HJ 617 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HJ 550 水质总钴的测定5-氯-2-(吡咯偶氮)-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法(暂行)HJ 597 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 341 水质汞的测定冷原子荧光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28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1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国家环保局环监[1996]470号)3 术语和定义3.1 清洁生产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及清洁生产标准目录

序号文件名称1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2黄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搞)3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4铅锌采选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5生物制品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与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6再生橡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7稀土冶炼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8电子器件(半导体芯片)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9电力行业(燃煤发电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10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1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12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 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0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1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一、国家发改委发布30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目录序号名称1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4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5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6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7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8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9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0铬盐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1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2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3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4轮胎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5铅锌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6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7涂料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8纯碱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9发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机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1硫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2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3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4电解金属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6精对苯二甲酸(PTA)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7电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8黄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9有机磷农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0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二、环境保护部发布56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目录序号名称1石油炼制业(HJ/T125-2003)2炼焦行业(HJ/T126-2003)3制革行业(猪轻革)(HJ/T127-2003)4啤酒制造业(HJ/T183-2006)5食用植物油工业(HJ/T184-2006)6纺织业(棉印染)(HJ/T185-2006)7甘蔗制糖业(HJ/T186-2006)8电解铝业(HJ/T187-2006)9氮肥制造业 (HJ/T188-2006)10钢铁行业 (HJ/T189-2006)11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环氧乙烷/乙二醇)(HJ/T190-2006)12汽车制造业(涂装)(HJ/T293-2006)13铁矿采选业(HJ/T294-2006)14电镀行业(HJ/T314-2006)15人造板行业(中密度纤维板)(HJ/T315-2006)16乳制品制造业(纯牛乳及全脂乳粉)(HJ/T316-2006)17造纸工业(漂白碱法蔗渣浆生产工艺) (HJ/T317-2006)18钢铁行业(中厚板轧钢)(HJ/T318-2006)19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HJ/T339-2007)20造纸工业(硫酸盐化学木浆生产工艺)(HJ/T340-2007)21电解锰行业(HJ/T357-2007)22镍选矿行业(HJ/T358-2007)23化纤行业(氨纶)(HJ/T359-2007)24彩色显象(示)管生产(HJ/T360-2007)25平板玻璃行业(HJ/T361-2007)26烟草加工业(HJ/T401-2007)27白酒制造业(HJ/T402-2007)28钢铁行业(烧结)(HJ/T426-2008)29钢铁行业(高炉炼铁)(HJ/T427-2008 )30钢铁行业(炼钢)(HJ/T428-2008)31化纤行业(涤纶)(HJ/T429-2008)32电石行业(HJ/T430-2008)33石油炼制业(沥青)(HJ443-2008)34味精工业(HJ444-2008)35淀粉工业 (HJ445-2008)36煤炭采选业 (HJ446-2008)37铅蓄电池工业 (HJ447-2008)38制革工业(牛轻革)(HJ448-2008)39合成革工业 (HJ449-2008)40印制电路板制造业 (HJ450-2008)41葡萄酒制造业 (HJ452-2008)42水泥工业 (HJ467-2009)43造纸工业 (HJ468-200944钢铁行业(铁合金)(HJ470-2009)45氧化铝业(HJ473-2009)46纯碱行业 (HJ474-2009)47氯碱工业(烧碱) (HJ475-2009)48氯碱工业(聚氯乙烯)(HJ476-2009)49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HJ510-2009)50粗铅冶炼业(HJ512-2009)51铅电解业(HJ513-2009)52宾馆饭店业(HJ514-2009)53铜冶炼业(HJ558-2010)54铜电解(HJ559-2010)55制革工业(羊革)(HJ560-2010)56酒精制造业(HJ581-2010)发布时间状态2013、09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1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3征求意见稿2013、14征求意见稿2014、01征求意见稿2013、05征求意见稿2013、05征求意见稿2013、01试行2014、2、26试行2014、2、26试行实施时间2005、52005、52005、52005、5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72007、72007、72007、72007、72007、72007、92009、22009、22009、22009、22009、22009、2发布时间实施时间2003/4/182003/6/1 2003/4/182003/6/1 2003/4/182003/6/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8/152006/12/1 2006/8/152006/1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7/3/282007/7/1 2007/3/282007/7/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52007/10/1 2007/12/202008/3/1 2007/12/202008/3/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9/272008/11/1 2008/9/272008/11/1 2008/9/272008/11/1 2008/11/212009/2/1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2/242009/3/1 2009/3/252009/7/1 2009/3/252009/7/1 2009/4/102009/8/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11/162010/1/1 2009/11/132010/2/1 2009/11/132010/2/1 2009/11/302010/3/1 2010/2/12010/5/1 2010/2/12010/5/1 2010/2/12010/5/1 2010/6/82010/9/1发布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为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指导和推动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清洁生产意见的通知》(国发办[2003]100号)和《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GB/T20106-2006),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组织编制了30个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已颁布了30个,见如下清单。
序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1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5年5月2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5年5月3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5年5月4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6年12月5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6年12月6 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6年12月7 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6年12月8 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6年12月9 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6年12月10 铬盐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6年12月11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7年4月12 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7年4月13 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7年4月14 轮胎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7年4月15 铅锌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7年4月16 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7年4月17 涂料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7年4月18 纯碱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7年7月19 发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7年7月20 机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7年7月21 硫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7年7月22 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7年7月23 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7年7月24 电解金属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7年9月25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9年2月26 精对苯二甲酸(PTA)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9年2月27 电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9年2月28 黄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9年2月29 有机磷农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9年2月30 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9年2月。
光伏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系

《光伏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组二〇一四年十一月目录1.前言 (1)2.光伏行业发展概况 (1)2.1 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概况 (1)2.2 行业规划情况 (2)2.3 生产工艺和装备情况 (3)2.4 生产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情况 (3)2.5 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情况 (5)2.6 产品及特征情况 (6)3.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及依据 (6)3.1标准的编制目的 (6)3.2标准的作用 (6)3.3任务来源 (7)3.4 主要依据 (8)4.指标体系起草过程 (8)4.1 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 (8)4.2 标准的起草阶段 (10)4.3 数据收集和指标基准值确定阶段 (11)5.指标体系的建立 (12)5.1指标体系适用范围的确定 (12)5.2指标选取原则 (12)5.3 指标体系参考文件 (13)5.4 指标选取与基准值确定 (13)5.5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24)5.6 评价方法 (24)6. 标准的实施建议 (25)1.前言能源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
经济可开采的化石能源储量和潜在水能资源非常有限,且越来越少。
在当前能源紧缺的新形势下,太阳能受到空前重视,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被公认为绿色“永不衰竭”的能源。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光伏产业链条主要包括多晶硅原料生产、硅棒、硅锭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产品生产和光伏发电系统等环节。
光伏太阳电池在使用阶段是清洁无污染的,但是如果考虑从硅石开采到系统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话,其资源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是不容忽视的。
某国际环保组织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清洁生产研究报告》显示,光伏发电的能量回收周期仅为1.3年,而其使用寿命为25年,意味着1.3年后约24年时间的光伏发电是零排放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2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21号――关于发布电解锰等5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
指标体系的公告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21号【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日期】2016.10.08
【实施日期】2016.1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6年第21号)
为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进一步形成统一、系统、规范的清洁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指导和推动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我们整合修编了《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涂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合成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光伏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黄金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现予以发布,并于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
1 / 1。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电池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储存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电子设备中。
然而,电池的生产和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等。
为了促进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一、电池行业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产方式。
电池行业的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技术、管理等手段,减少或消除电池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提高电池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方面:1. 资源利用效率电池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如镍、锌、锂、钴等金属,以及电力、燃气等能源。
因此,评价电池行业清洁生产的第一个指标就是资源利用效率。
该指标可以通过计算电池生产过程中每种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量,与电池产量的比值来衡量。
2. 污染物排放量电池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其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
评价电池行业清洁生产的第二个指标就是污染物排放量。
该指标可以通过监测电池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和质量,计算每种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来衡量。
3. 能源消耗量电池生产需要大量的电力、燃气等能源,因此,评价电池行业清洁生产的第三个指标就是能源消耗量。
该指标可以通过计算电池生产过程中每种能源的使用量,与电池产量的比值来衡量。
4. 环境保护投入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需要投入大量的环境保护设施和设备。
评价电池行业清洁生产的第四个指标就是环境保护投入。
该指标可以通过计算电池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投入的费用和设施数量来衡量。
5. 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电池是用于储存和释放能量的设备,其质量和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因此,评价电池行业清洁生产的第五个指标就是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1 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电池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指标体系包括铅蓄电池、锌系列电池、 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锂原电池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本指标体系不适用 本体系中未涉及的电池原料制造企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 生产工艺及设备要求、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产品特征指标、污染物产生(控 制)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电池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清洁生产绩效评定 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环境领跑者等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 电池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 定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 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浙江南都电源动力 股份有限公司、超威电源有限公司、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古越电源有限公司、轻 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3
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4.2 指标基准值及其说明 在定量评价指标中,各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 基准。本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定量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的依据是:凡国家或行业在有关政策、 法规及相关规划中,对该项指标已有明确要求的,执行国家要求的指标值;凡国家或行业对该项 指标尚无明确要求的,则选用国内重点大中型电池企业近年来清洁生产所实际达到的中上等以上 水平的指标值。在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衡量该项指标是否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情况, 按“是”或“否”两种选择来评定。 4.3 指标体系 不同类型电池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各评价指标、评价基准值和权重值见表 1~表 5。
本指标体系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指 标体系。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469 水质 总汞的测定 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7470 水质 铅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T 7471 水质 镉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T 7475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0 水质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T 11912 水质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4 水质 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GB/T 17167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 GB/T 18820 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HJ/T 341 水质 汞的测定 冷原子荧光法 HJ/T 399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HJ 538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HJ 550 水质 总钴的测定 5-氯-2-(吡咯偶氮)-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法(暂行) HJ 597 水质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617 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 CJ 343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国家环保总局令 第 28 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591 号)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环境保护部令 第 31 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环发[2010]113 号)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 》 (国家环保局环监[1996]470 号)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 (试行稿)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 化部 2013 年 第 33 号 公告)
1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820、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 (试行稿)所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
用于本指标体系。 3.1 清洁生产 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 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 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由相互联系、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系列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指标所组成的,用于评价清洁生 产水平的指标集合。 3.3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即产污系数,指单位产品的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量(末端处理前) 。本指标 体系主要是水污染物产生指标。 水污染物产生指标包括污水处理装置入口的污水量和污染物种类、 单排量或浓度。 3.4 指标基准值 为评价清洁生产水平所确定的指标对照值。 3.5 指标权重 衡量各评价指标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3.6 指标分级 根据现实需要,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所划分的级别。 3.7 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 根据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计算得到的数值。 3.8 限定性指标 指对节能减排有重大影响或者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的指标。本指标体系将限定性 指标确定为:单位产品取水量、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污染物产生指标、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产业 政策执行情况、清洁生产管理指标等指标。 3.9 取水量 从各种水源取得的水量,用于供给企业用水的源水水量。
2
解液、电池槽和接线端子等部分组成。 3.13 3.14 3.15 起动型铅蓄电池 指用于起动活塞发动机的汽车用铅蓄电池和摩托车用铅蓄电池等。 动力用铅蓄电池 指电动自行车和其他电动车用铅蓄电池、牵引铅蓄电池和电动工具用铅蓄电池等。 工业用铅蓄电池 指铁路客车用铅蓄电池、航标用铅蓄电池、储能用铅蓄电池及备用电源用铅蓄电池等其他用 途的各种铅蓄电池等。 3.16 3.17 3.18 3.19 锌系列电池 指以锌为负极的化学电源。 糊式锌锰电池 用被电解质浸湿的淀粉凝胶作隔离层的锌锰电池。 纸板锌锰电池 用浸透电解质的浆层纸(俗称:纸板)作隔离层的锌锰电池。 碱性锌锰电池 含碱性电解质,正极为二氧化锰,负极为锌的原电池(俗称碱锰电池)。根据电池外形细分为: 扣式碱性锌锰电池、圆柱型碱性锌锰电池、其他碱性锌锰电池。 3.20 3.21 3.22 3.23 锌空气电池 以大气中的氧气为正极活性物质,以锌为负极活性物质,含碱性或盐类电解质的原电池。 扣式电池 总高度小于直径的圆柱形电池,形似硬币或纽扣。 镉镍电池 含碱性电解质,正极含氧化镍,负极为镉的蓄电池。 氢镍电池 含氢氧化钾水溶液电解质,正极为氢氧化镍,负极为金属氢化物的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简称 氢镍电池蓄电池。 3.24 3.25 4 锂离子电池 含有机溶剂电解液,利用储锂的层间化合物作正极和负极的蓄电池。 锂原电池 含非水电解质,负极为锂或含锂的一次电池。 评价指标体系 4.1 指标选取说明 本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进行指标选取。根据评价指标 的性质,可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种。 定量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 标的指标,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定性指标根据国家有关推行 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考核
铅蓄电池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及基准值
单位 二级指 标权重 0.1 0.05 0.05 0.1 0.1 0.15 0.1 0.1 0.15 0.1 m3/ kVAh 0.4 I 级基准值 Ⅱ级基准值 Ⅲ级基准值
10
资源和能源 消耗指标
0.2
kgce/kVAh
0.4
11 12 13 资源综合利 用指标 产品特征指 标 0.1 0.1
注:引自《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GB/T 18820)
3.10
水重复利用率 指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包括循环利用的水量和直接或经
处理后回收再利用的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 3.11 电池行业 指以正极活性材料、负极活性材料,配合电介质,以密封式结构制成的,并具有一定公称电 压和额定容量的化学电源的制造业。 3.12 铅蓄电池 指电极主要由铅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一般由正极板、负极板、隔板、电
4
表1
序 号 1 2 3 4 生产工艺及 设备要求 5 6 7 8 9 0.2 化成 极板分离 组装 配酸和灌酸(配胶与灌胶) 起动型铅蓄电池 动力用铅蓄电池 *单位产品 取水量 工业用铅蓄电池 组装 起动型铅蓄电池 动力用铅蓄电池 *单位产品 综合能耗 工业用铅蓄电池 组装 起动型铅蓄电池 铅消耗量 动力用铅蓄电池 工业用铅蓄电池 水重复利用率 *产品镉含量 *单位产品 废水产生量 *单位产品 废水总铅产 起动型铅蓄电池 动力用铅蓄电池 工业用铅蓄电池 组装 起动型铅蓄电池 动力用铅蓄电池 一级指标 一级指 标权重 铅粉制造 和膏 涂膏 板栅铸造 二级指标
kg/ kVAh % ppm
0.2 1 1
铅锭冷加工造粒技术 熔铅造粒技术 自动全密封和膏机 自动涂膏技术与设备/灌浆或挤膏工艺 车间、熔铅锅封闭;采用 车间、熔铅锅封闭;采用集中供铅重力浇铸技术 连铸辊式、拉网式板栅和 卷绕式电极等先进技术 内化成 外化成 车间封闭; 酸雾收集处理; 车间封闭;酸雾收集处理;废酸回收利用 外化成槽封闭 能量回馈式充电机 电阻消耗式充电机 整体密封;采用机械化分板刷板(耳)工艺 采用机械化包板、称板设备;采用自动烧焊机或铸焊机等自动化生产设备 密闭式自动灌酸机(灌胶机) 0.08 0.10 0.12 0.09 0.10 0.11 0.13 0.15 0.17 0.02 0.022 0.025 4.5 4.8 5.3 4.2 4.8 5.0 3.8 4.2 4.5 1.8 2.2 2.4 18 19 20 21 22 24 20 21 22 85 75 20 0.07 0.08 0.11 0.015 0.2 0.25 0.09 0.09 0.13 0.02 0.26 0.27 0.11 0.10 0.15 0.022 0.32 0.3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