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芯片的检测方法大全
用万用表检测IC芯片的几种简易方法

用万用表检测IC芯片的几种简易方法
用万用表检测IC芯片的几种简易方法
1.离线检测
测出IC芯片各引脚对地之间的正、反电阻值。
以此与好的IC芯片进行比较,从而找到故障点。
2.在线检测
1)直流电阻的检测法
同离线检测。
但要注意:
(a)要断开待测电路板上的电源;
(b)万能表内部电压不得大于6V;
(c)测量时,要注意外围的影响。
如与IC芯片相连的电位器等。
2)直流工作电压的测量法
测得IC芯片各脚直流电压与正常值相比即可。
但也要注意:
(a)万能表要有足够大的内阻,数字表为首选;
(b)各电位器旋到中间位置;
(c)表笔或探头要采取防滑措施,可用自行车气门芯套在笔头上,并应长出笔尖约5mm;
(d)当测量值与正常值不相符时,应根据该引脚电压,对IC芯片正常值有无影响以及其它引脚电压的相应变化进行分析;
(e)IC芯片引脚电压会受外围元器件的影响。
当外围有漏电,短路,开路或变质等;
(f)IC芯片部分引脚异常时,则从偏离大的入手。
先查外围元器件,若无故障,则IC芯片损坏;
(g)对工作时有动态信号的电路板,有无信号IC芯片引脚电压是不同的。
半导体芯片常用试验项目

半导体芯片常用试验项目半导体芯片是现代电子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控制和处理电流、电压等信号。
为了确保半导体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常常需要进行各种试验项目来验证其工作状态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半导体芯片试验项目。
一、电性能测试电性能测试是对半导体芯片的电气特性进行检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测试项目:1. 静态电流测试:通过测量芯片的静态电流,了解芯片的功耗和电流泄漏情况。
2. 导通电阻测试:通过测量芯片内部导通电阻的大小,来评估芯片的导通性能。
3. 高电压测试:将高电压施加在芯片上,测试芯片对高电压的耐受能力。
4. 低电压测试:将低电压施加在芯片上,测试芯片对低电压的工作能力。
5. 高温测试:将芯片置于高温环境中,测试芯片在高温下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对半导体芯片的各种功能进行验证的试验项目。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测试项目:1. 时钟频率测试:测试芯片工作时的时钟频率,以验证芯片的工作速度和稳定性。
2. 存储器测试:对芯片中的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验证存储器的可靠性和数据保存能力。
3. 输入输出测试:测试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验证芯片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功能。
4. 逻辑功能测试:通过输入不同的逻辑信号,测试芯片的逻辑电路功能是否正常。
三、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是对半导体芯片在长时间使用和各种应力环境下的表现进行评估的试验项目。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测试项目:1. 温度循环测试:将芯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循环加热和冷却,以模拟芯片在实际使用中的温度变化,测试芯片的可靠性。
2. 湿度测试:将芯片置于高湿度环境中,测试芯片的防潮性能和稳定性。
3. 震动测试:将芯片进行震动,测试芯片在振动环境下的可靠性和抗震性能。
4. 电磁干扰测试:将芯片置于电磁场中,测试芯片对电磁干扰的抗干扰能力。
四、封装测试封装测试是对半导体芯片封装之后的性能进行检验的试验项目。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测试项目:1. 封装后电性能测试:测试封装之后芯片的电气性能,包括电流、电压等。
万用表测芯片

万用表测芯片芯片是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芯片是电子技术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芯片,并附上一些实用的小技巧和注意事项。
万用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等物理量来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在测量芯片时,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测量:电压、电流、电阻和反向漏电流等。
首先,准备工作:1. 确保芯片处于正确的工作环境和连接状态。
芯片应正常供电,并正确接入到测试电路中。
2. 选择适当的测量量程。
在选择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时,需要根据芯片的额定工作电压和电流范围来确定。
如果超出了万用表的测量范围,需要选择更高的量程或使用专门的测量设备。
3. 保持良好的接地。
确保万用表和芯片之间有良好的接地,以避免测量误差和电路干扰。
接下来,我们来逐个介绍如何测量这些物理量:1. 测量电压:将万用表的测量量程调整到最接近芯片额定工作电压的范围,并将万用表的电压测量引线分别连接到芯片上的电压引脚上。
根据芯片的工作原理和电路图,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并读取万用表上显示的电压数值。
2. 测量电流:将万用表的测量量程调整到最接近芯片额定工作电流的范围,并将万用表的电流测量引线分别连接到芯片上的电流引脚上。
注意,如果芯片上的电流较大,需要选择更高量程的万用表或使用专门的电流测量设备。
根据芯片的工作原理和电路图,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并读取万用表上显示的电流数值。
3. 测量电阻:将万用表的测量量程调整到最接近芯片上待测电阻的范围,并将万用表的电阻测量引线分别连接到芯片上的待测电阻两端。
读取万用表上显示的电阻数值。
4. 测量反向漏电流:将万用表的测量量程调整到最接近芯片反向漏电流的范围,并将万用表的电阻测量引线分别连接到芯片上的反向电流引脚上。
读取万用表上显示的电阻数值,并注意是否有漏电现象。
在测量芯片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芯片的工作温度范围。
确保芯片在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进行测量,避免测量误差和芯片损坏。
各类IC芯片可靠性分析与测试

各类IC芯片可靠性分析与测试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类IC芯片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确保这些IC芯片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必须进行可靠性分析与测试。
本文将介绍IC芯片可靠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并探讨IC芯片可靠性测试的关键技术。
IC芯片可靠性分析是指通过对IC芯片在特定工作环境下的性能与失效进行分析和评估,来确定其可靠性水平。
可靠性分析的目标是了解IC芯片的寿命特征、失效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而为设计优化和可靠性改进提供依据。
常用的IC芯片可靠性分析方法包括寿命试验、失效分析和可靠性预测。
寿命试验是通过将IC芯片置于特定的工作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的运行,以观察其寿命特征和失效情况。
寿命试验可以分为加速寿命试验和正常寿命试验两种。
加速寿命试验是通过提高温度、加大电压等方式来加速IC芯片的失效,从而缩短试验时间;正常寿命试验则是在设备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以获取长时间的可靠性数据。
通过寿命试验可以得到IC芯片的失效率曲线和平均失效率,为预测其寿命和可靠性提供依据。
失效分析是通过对失效的IC芯片进行分析和检测,确定其失效机制和原因。
失效分析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电学测量、热学分析等手段来进行。
通过失效分析可以分析IC芯片的失效模式、失效位置和失效原因,为进一步改进设计和制造提供依据。
失效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逆向工程分析和红外热成像。
可靠性预测是通过对IC芯片在特定环境下的性能特征和失效情况进行测量和分析,来预测其可靠性水平。
可靠性预测可以借助可靠性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和模拟仿真等手段来进行。
可靠性预测可以根据IC芯片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变化情况,进行寿命预测和可靠性评估。
常用的可靠性预测方法包括基于物理模型的可靠性预测和基于统计模型的可靠性预测。
除了可靠性分析,IC芯片的可靠性测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可靠性测试是通过将IC芯片置于特定工作条件下进行工作,以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水平。
芯片功耗检测标准方法

芯片功耗检测标准方法
芯片功耗检测标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电流测量法:使用专业的电流计或示波器测量芯片静态状态下的电流。
这种方法需要将芯片连接到测试仪器上,并记录稳定状态下的电流读数。
2. 功耗分析仪法:利用功耗分析仪测试芯片的功耗。
功耗分析仪是一种高精度的仪器,可以通过与芯片连接来监测芯片的功耗。
它通常包含曲线追踪和功耗示波器等功能,可以实时观察芯片不同模式下的功耗特征。
3. 电源电流传感器法:使用电源电流传感器来测量芯片的功耗。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芯片供电电流不超过传感器测量范围的情况。
电源电流传感器将安装在芯片供电线路上,以非侵入的方式测量芯片的功耗。
4. 静态功耗测试:在芯片没有运行任何程序的情况下进行测试,主要是测量芯片在空闲状态下的功耗。
包括待机模式测试、关闭状态测试和电压测试。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检测方法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如需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IC芯片的检测方法大全

IC芯片的检测方法大全一、电性能测试:1. 直流参数测试:包括引脚电压、电流测试,通常使用ICT(In-Circuit Test)系统进行。
2. 交流参数测试:包括交流响应、输入输出频率响应等,通常使用LCT(Load Current Test)系统进行。
3.频率特性测试:包括正弦波响应、频率扫描等,通常使用频谱分析仪进行。
4.时序测试:包括时钟周期、数据传输速度、延迟测试等,通常使用时序分析仪进行。
5.功耗测试:通过检测芯片运行时的功耗情况,通常使用功率分析仪进行。
二、封装外观检查:1.尺寸检查:通过测量外部封装的尺寸参数,比如芯片的长、宽、高等。
2.引脚检查:通过观察封装外部引脚的数量、排列和构造是否符合标准规范。
3.焊盘检查:通过检查芯片与外部引脚之间的焊盘连接情况,是否焊接牢固。
4.封装类型检查:通过观察封装的类型,是否符合芯片技术要求。
三、功能测试:1.电源电压检测:通过测量芯片供电电压情况,是否正常工作。
2.信号输入输出测试:连通芯片输入与输出引脚,对信号进行测试,检查响应是否符合预期。
3.存储器测试:通过读写芯片内部存储器,检查存储读写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4.电路控制测试:检测芯片内部多个模块之间的控制是否正常,比如时钟控制、使能信号控制等。
5.温度测试:通过加热或冷却芯片,测试芯片在不同温度下的工作性能。
四、其它测试方法:1.X光检测:通过使用X光设备对芯片进行表面和内部结构的观察,检查是否存在焊接缺陷、结构问题等。
2.声发射检测:通过检测芯片在工作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判断是否存在故障或应力问题。
3.真空封装检测:对芯片进行真空环境下的测试,以检查芯片是否能在特殊环境下正常工作。
总结起来,IC芯片的检测方法涵盖了电性能测试、封装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等多个方面。
这些测试方法的目的是确保芯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要求,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对于芯片生产和应用来说,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集成电路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集成电路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是由数百个或数千个微弱的电子元件(如二极管、晶体管、电阻等)和配套的被联系在一起的导线、测量电流、电压等元器件构成的微电子器件。
IC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与性能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IC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首先,IC的质量标准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尺寸标准:对于IC的外观尺寸、引脚位置、引脚间距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2. 电气性能标准:包括电气参数、工作电压范围、功耗等。
3. 可靠性标准:要求IC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包括温度、湿度、抗辐射等。
4. 效率标准:IC应具有较高的性能效率,包括信号放大倍数、功耗效率等。
5. 一致性标准:IC的生产批次之间的差异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接下来,IC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检验:通过目测或显微镜观察IC的外观,检查是否有划痕、裂纹、焊接不良等表面缺陷。
2. 引脚间距检验:使用千分尺或显微镜测量IC引脚之间的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 电性能检验:使用特定的测试仪器,通过量测IC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电压等参数来判断IC的电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 可靠性检验:将IC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例如高温、低温、高湿度等,观察其性能是否受到影响以及是否满足可靠性要求。
5. 一致性检验:通过对生产批次中的多个IC进行抽样测试,对比其性能参数,判断是否在规定的一致性范围内。
6. 功能检验:根据IC所设计的功能,通过电路连接和信号输入,观察IC的功能是否正常。
总结:IC作为重要的电子元件,其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直接关系到电子产品的品质与性能。
通过明确的质量标准,可以确保IC 在制造过程中符合规范要求;通过有效的检验方法,可以及时发现IC的缺陷,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或淘汰。
因此,合理制定和实施IC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是保证IC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IC芯片的检测方法大全定稿版

I C芯片的检测方法大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芯片的检测方法一、查板方法:1.观察法:有无烧糊、烧断、起泡、板面断线、插口锈蚀。
2.表测法:+5V、GND电阻是否是太小(在50欧姆以下)。
3.通电检查:对明确已坏板,可略调高电压0.5-1V,开机后用手搓板上的IC,让有问题的芯片发热,从而感知出来。
4.逻辑笔检查:对重点怀疑的IC输入、输出、控制极各端检查信号有无、强弱。
5.辨别各大工作区:大部分板都有区域上的明确分工,如:控制区(CPU)、时钟区(晶振)(分频)、背景画面区、动作区(人物、飞机)、声音产生合成区等。
这对电脑板的深入维修十分重要。
二、排错方法:1.将怀疑的芯片,根据手册的指示,首先检查输入、输出端是否有信号(波型),如有入无出,再查IC的控制信号(时钟)等的有无,如有则此IC坏的可能性极大,无控制信号,追查到它的前一极,直到找到损坏的IC为止。
2.找到的暂时不要从极上取下可选用同一型号。
或程序内容相同的IC背在上面,开机观察是否好转,以确认该IC是否损坏。
3.用切线、借跳线法寻找短路线:发现有的信线和地线、+5V或其它多个IC不应相连的脚短路,可切断该线再测量,判断是IC问题还是板面走线问题,或从其它IC上借用信号焊接到波型不对的IC上看现象画面是否变好,判断该IC的好坏。
4.对照法:找一块相同内容的好电脑板对照测量相应IC的引脚波型和其数来确认的IC是否损坏。
5.用微机万用编程器(ALL-03/07)(EXPRO-80/100等)中的ICTEST软件测试IC。
三、电脑芯片拆卸方法:1.剪脚法:不伤板,不能再生利用。
2.拖锡法:在IC脚两边上焊满锡,利用高温烙铁来回拖动,同时起出IC(易伤板,但可保全测试IC)。
3.烧烤法:在酒精灯、煤气灶、电炉上烧烤,等板上锡溶化后起出IC(不易掌握)。
4.锡锅法:在电炉上作专用锡锅,待锡溶化后,将板上要卸的IC浸入锡锅内,即可起出IC又不伤板,但设备不易制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芯片的检测方法一、查板方法:1.观察法:有无烧糊、烧断、起泡、板面断线、插口锈蚀。
2.表测法:+5V、GND电阻是否是太小(在50欧姆以下)。
3.通电检查:对明确已坏板,可略调高电压0.5-1V,开机后用手搓板上的IC,让有问题的芯片发热,从而感知出来。
4.逻辑笔检查:对重点怀疑的IC输入、输出、控制极各端检查信号有无、强弱。
5.辨别各大工作区:大部分板都有区域上的明确分工,如:控制区(CPU)、时钟区(晶振)(分频)、背景画面区、动作区(人物、飞机)、声音产生合成区等。
这对电脑板的深入维修十分重要。
二、排错方法:1.将怀疑的芯片,根据手册的指示,首先检查输入、输出端是否有信号(波型),如有入无出,再查IC的控制信号(时钟)等的有无,如有则此IC坏的可能性极大,无控制信号,追查到它的前一极,直到找到损坏的IC为止。
2.找到的暂时不要从极上取下可选用同一型号。
或程序内容相同的IC背在上面,开机观察是否好转,以确认该IC是否损坏。
3.用切线、借跳线法寻找短路线:发现有的信线和地线、+5V或其它多个IC不应相连的脚短路,可切断该线再测量,判断是IC问题还是板面走线问题,或从其它IC上借用信号焊接到波型不对的IC上看现象画面是否变好,判断该IC的好坏。
4.对照法:找一块相同内容的好电脑板对照测量相应IC的引脚波型和其数来确认的IC是否损坏。
5.用微机万用编程器(ALL-03/07)(EXPRO-80/100等)中的ICTEST软件测试IC。
三、电脑芯片拆卸方法:1.剪脚法:不伤板,不能再生利用。
2.拖锡法:在IC脚两边上焊满锡,利用高温烙铁来回拖动,同时起出IC(易伤板,但可保全测试IC)。
3.烧烤法:在酒精灯、煤气灶、电炉上烧烤,等板上锡溶化后起出IC(不易掌握)。
4.锡锅法:在电炉上作专用锡锅,待锡溶化后,将板上要卸的IC浸入锡锅内,即可起出IC又不伤板,但设备不易制作。
5.电热风枪:用专用电热风枪卸片,吹要卸的IC引脚部分,即可将化锡后的IC起出(注意吹板时要晃动风枪否则也会将电脑板吹起泡,但风枪成本高,一般约2000元左右)作为专业硬件维修,板卡维修是非常重要的项目之一。
拿过来一块有故障的主板,如何判断具体哪个元器件出问题呢?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1.人为故障:带电插拨I/O卡,以及在装板卡及插头时用力不当造成对接口、芯片等的损害2.环境不良:静电常造成主板上芯片(特别是CMOS芯片)被击穿。
另外,主板遇到电源损坏或电网电压瞬间产生的尖峰脉冲时,往往会损坏系统板供电插头附近的芯片。
如果主板上布满了灰尘,也会造成信号短路等。
3.器件质量问题:由于芯片和其它器件质量不良导致的损坏。
清洗首先要提醒注意的是,灰尘是主板最大的敌人之一。
最好注意防尘,可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上的灰尘,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芯片采用插脚形式,常会因为引脚氧化而接触不良。
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层,重新插接。
当然我们可以用三氯乙烷--挥发*能好,是清洗主板的液体之一。
还有就是在突然掉电时,要马上关上计算机,以免又突然来电把主板和电源烧毁。
流程。
BIOS 由于BIOS设置不当,如果超频……可以跳线清处,摘重新设置。
如果BIOS损坏,如病毒侵入……,可以重写BIOS。
因为BIOS是无法通过仪器测的,它是以软件形式存在的,为了排除一切可能导致主板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好把主板BIOS刷一下。
拔插交换主机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例如主板自身故障或I/O 总线上的各种插卡故障均可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
采用拔插维修法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I/O设备的简捷方法。
该方法就是关机将插件板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板就开机观察机器运行状态,一旦拔出某块后主板运行正常,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该插件板故障或相应I/O总线插槽及负载电路故障。
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统启动仍不正常,则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
采用交换法实质上就是将同型号插件板,总线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号芯片相互芯片相互交换,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
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例如内存自检出错,可交换相同的内存芯片或内存条来确定故障原因。
观看拿到一块有故障主板先用眼睛扫一下,看看没有没烧坏的痕迹,外观有没损坏,看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烧焦,芯片表面是否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
还要查看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
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借助万能表量一下。
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如果异常发烫,可换一块芯片试试。
(1).如果连线断,我们可以用刀把断线处的漆刮干净,在露出的导线处涂上蜡,再用针顺着走线把蜡划去,接下来就是在上面滴上硝酸银溶液。
接着就要用万能表来确认是否把断点连接好。
就这样一个一个的,把断点接好就可以了。
注意要一个一个的连,切不要心急,象主板上有的地方的走线间的距离很小,弄不好就会短路了。
(2).如果是电解电容,可以找匹配的换掉。
万能表、示波器工具用示万能表、波器测主板各元器件供电的情况。
一个是检测主板是否对这部分供电,再有就是供电的电压是否正常。
电阻、电压测量:电源故障包括主板上+12V、+5V及+3.3V电源和Power Good 信号故障;总线故障包括总线本身故障和总线控制权产生的故障;元件故障则包括电阻、电容、集成电路芯片及其它元部件的故障。
为防止出现意外,在加电之前应测量一下主板上电源+5V与地(GND)之间的电阻值。
最简捷的方法是测芯片的电源引脚与地之间的电阻。
未插入电源插头时,该电阻一般应为300Ω,最低也不应低于100Ω。
再测一下反向电阻值,略有差异,但不能相差过大。
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导通,就说明有短路发生,应检查短的原因。
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系统板上有被击穿的芯片。
一般说此类故障较难排除。
例如TTL芯片(LS系列)的+5V连在一起,可吸去+5V引脚上的焊锡,使其悬浮,逐个测量,从而找出故障片子。
如果采用割线的方法,势必会影响主板的寿命。
(2)板子上有损坏的电阻电容。
(3)板子上存有导电杂物。
当排除短路故障后,插上所有的I/O卡,测量+5V,+12V与地是否短路。
特别是+12V与周围信号是否相碰。
当手头上有一块好的同样型号的主板时,也可以用测量电阻值的方法测板上的疑点,通过对比,可以较快地发现芯片故障所在。
当上述步骤均未见效时,可以将电源插上加电测量。
一般测电源的+5V和+12V。
当发现某一电压值偏离标准太远时,可以通过分隔法或割断某些引线或拔下某些芯片再测电压。
当割断某条引线或拔下某块芯片时,若电压变为正常,则这条引线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来的芯片就是故障所在。
程序、诊断卡诊断通过随机诊断程序、专用维修诊断卡及根据各种技术参数(如接口地址),自编专用诊断程序来辅助硬件维修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程序测试法的原理就是用软件发送数据、命令,通过读线路状态及某个芯片(如寄存器)状态来识别故障部位。
此法往往用于检查各种接口电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参数的各种电路。
但此法应用的前提是CPU及基总线运行正常,能够运行有关诊断软件,能够运行安装于I/O总线插槽上的诊断卡等。
编写的诊断程序要严格、全面有针对性,能够让某些关键部位出现有规律的信号,能够对偶发故障进行反复测试及能显示记录出错情况。
IC集成电路的好坏判别方法一、不在路检测这种方法是在IC未焊入电路时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可用万用表测量各引脚对应于接地引脚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并和完好的IC进行较。
二、在路检测这是一种通过万用表检测IC各引脚在路(IC在电路中)直流电阻、对地交直流电压以及总工作电流的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克服了代换试验法需要有可代换IC的局限性和拆卸IC的麻烦,是检测IC最常用和实用的方法。
2.直流工作电压测量这是一种在通电情况下,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对直流供电电压、外围元件的工作电压进行测量;检测IC各引脚对地直流电压值,并与正常值相较,进而压缩故障范围,出损坏的元件。
测量时要注意以下八:(1)万用表要有足够大的内阻,少要大于被测电路电阻的10倍以上,以免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
(2)通常把各电位器旋到中间位置,如果是电视机,信号源要采用标准彩条信号发生(3)表笔或探头要采取防滑措施。
因任何瞬间短路都容易损坏IC。
可采取如下方法防止表笔滑动:取一段自行车用气门芯套在表笔尖上,并长出表笔尖约0.5mm左右,这既能使表笔尖良好地与被测试点接触,又能有效防止打滑,即使碰上邻近点也不会短路。
(4)当测得某一引脚电压与正常值不符时,应根据该引脚电压对IC正常工作有无重要影响以及其他引脚电压的相应变化进行分析,能判断IC的好坏。
(5)IC引脚电压会受外围元器件影响。
当外围元器件发生漏电、短路、开路或变值时,或外围电路连接的是一个阻值可变的电位器,则电位器滑动臂所处的位置不同,都会使引脚电压发生变化。
(6)若IC各引脚电压正常,则一般认为IC正常;若IC部分引脚电压异常,则应从偏离正常值最大处入手,检查外围元件有无故障,若无故障,则ic很可能损坏。
(7)对于动态接收装置,如电视机,在有无信号时,IC各引脚电压是不同的。
如发现引脚电压不该变化的反而变化大,该随信号大小和可调元件不同位置而变化的反而不变化,就可确定IC损坏。
(8)对于多种工作方式的装置,如录像机,在不同工作方式下,IC各引脚电压也是不同的。
还要补充二的是:交流工作电压测量法为了掌握IC交流信号的变化情况,可以用带有db插孔的万用表对IC的交流工作电压进行近似测量。
检测时万用表置于交流电压挡,正表笔插入DB插孔;对于无DB插孔的万用表,需要在正表笔串接一只0.1~0.5μf隔直电容。
该法适用于工作频率较低的IC,如电视机的视频放大级、场扫描电路等。
由于这些电路的固有频率不同,波形不同,所以所测的数据是近似值,只能供参考。
总电流测量法该法是通过检测IC电源进线的总电流,来判别IC好坏的一种方法。
由于IC内部绝大多数为直接耦合,IC损坏时(如某一个pn结击穿或开路)会引起后级饱和与截止,使总电流发生变化。
所以通过测量总电流的方法可以判别IC的好坏。
也可用测量电源通路中电阻的电压降,用欧姆定律计算出总电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