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防碰装置安全技术规范》(LD64-94)

合集下载

2024年起重设备的安全装置(三篇)

2024年起重设备的安全装置(三篇)

2024年起重设备的安全装置为了保护起重设备和防止发生人身事故,起重设备必须安装安全装置,主要有各类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防冲撞装置、缓冲器和夹轨器等。

1.位置限位器(1)起升高度限位器。

用来限止重物起升高度。

当取物装置起升到上极限位置时,限位器发生作用使用重物停止上升,防止机构损坏。

起升高度限位器主要有重锤式、蜗轮蜗杆式和螺杆式。

重锤式起升限位器使用方便,但因钢丝绳有时会与重锤发生磨擦,使用时要注意。

螺杆式限位器不但可以限制起升高度,还可以限制下降深度。

吊运灼热的金属液体的起重机应分别设置两套不同形式的起升高度限位器,并分别断开不同的断路器。

(2)行程限位器。

它由顶杆和限位开关组成。

用于限制运行、回转和变幅等终端极限位置,当顶杆触动限位开关转柄时,即可以切断电源,使机构停止工作。

(3)缓冲器。

为了防止因行程限位器失灵和当操作人员疏忽,致使起重机的运行机构或臂架式起重机的变幅机构与设在终端的挡板相撞,应装有缓冲器吸收碰撞能量,以保证起重机运行机构能平稳地停住。

常用的有橡胶缓冲器、弹簧缓冲器和液压缓冲器。

(4)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

为确保起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避免偏斜过大造成起重机金属结构损坏或使起重机产生啃轨,对跨度≥40m的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等,应装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

2.起重量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主要用来防止起重量超过起重机的负载能力,以免钢丝绳断裂和起重设备损坏。

电机过流保护装置并不能保护起重机过载.因此,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20t的桥式起重机和>10t的门式起重机应装超越限制器,其他吨位的桥式起重机以及电动葫芦视情况安装超载限制器。

起重量限制器的类型较多,常用的有杠杆式起重量限制器、弹簧式起重量限制器和电子超载限制器。

电子超载限制器一般由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和电气控制装置两部分组成,主要用于起重设备的超载保护,它可事先把报警起重量调节为90%额定起重量,而把自动切断电源的起重量调节为110%额定起重量。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一部分总则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一部分总则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一部分总则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Safety rules for lifting appliances-Part 1:General 自 2021-6-1 起执行目次前言 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 3金属结构 4机构及零部件 5液压系统 6电气7控制与操作系统 8电气保护 9安全防护装置10起重机械的标记、标牌、安全标志、界限尺寸与净距 11起重机操作管理12人员的选择、职责和基本要求 13安全性 14起重机械的选用 15起重机的设置 16安装与拆卸 17起重机械的操作 18检查、试验、维护与修理 19起重机械使用状态的安全评估附录A(规范性附录) 安全防护装置在典型起重机械上的设置参考文献前言本部分的3.1、3.3.3~3.3.11、3.4、3.5、3.6.4、3.6.5、3.7.1.2、3.7.1.4、3.7.2.3、3.8、3.9、4.1、4.2.1~4.2.5、4.2.6.1~4.2.6.4、4.2.6.6、5.1、5.5、5.6、5.8、5.9、5.11~5.13、6.2、7.6~7.8、8、9、10.1.4、10.1.5、13.3~13.5、13.7.1、13.7.2、15.3.3、16~18为强制性条文,其他为推荐性条文。

G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由以下7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第4部分:臂架起重机;――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第6部分:缆索起重机;――第7部分:轻小型起重设备。

本部分为G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本部分与GB/T 6067-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本部分对起重机械及各零部件的安全要求均进行了细化,将原标准中有些属于产品技术要求的内容删除;――增加了起重机械的标记、标牌、安全标志、界限尺寸与净距的安全要求;――增加了起重机械操作管理要求;――增加了起重机械人员的选择、职责和基本要求;――增加了起重机械的安全性、选用、设置、安装与拆卸、操作、检查、试验、维护与修理、使用状态安全评估等的要求;――删除了“为吊运各类物品而设的专用辅具”、“常用简易起重设备”的有关要求;――删除了表1~表5、表7~表15以及表16(部分内容);将表17改为表A.1。

(安全生产)标准清单-我国主要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目录

(安全生产)标准清单-我国主要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目录

我国主要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目录一、基础标准(1)GB3805-83 安全电压(2)GB2893-82 安全色(3)GB2894-96 安全标志(4)GB16179-96 安全标志使用导则(5)GB13690-92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6)GB1.8-89 标准化工作导则职业安全卫生标志安全编写规定(7)GB13392-92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8)GB2681-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9)GB2682-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10)GB4776-84 电气安全名词术语(11)GB762-80 电气设备额定电流(12)GB1980-80 电气设备额定频率(13)GB6995.1-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一部分:一般规定(14)GB6995.2-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二部分:标准颜色(15)GB6995.3-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三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16)GB6995.4-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四部分: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17)GB6995.5-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五部分:电力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18)GB156-80 额定电压(19)GB/T12903-90 个人防护用品术语(20)GB7231-87 工业管理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21)GB13547-92 工作空间人体尺寸(22)GB1251.1-89 工作场所的险情信号险情听觉信号(23)GB12299-90 机械加工设备危险与有害因素分类(24)GB/T15463-95 静电安全术语(25)GB7947-87 绝缘导体和裸导体的颜色标志(26)GB4884-85 绝缘导线的标记(27)GB14161-93 矿山安全标志(28)GB/T15295-94 矿山安全术语(29)GB4968-85 灭火分类(30)ZB C80001-84 灭火报警设备图形符号(31)GB7144-86 气瓶颜色标记(32)GB13861-92 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代码(33)GB190-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34)GB/T15236-94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35)GB13495-92 消防安全标志(36)GB/T14107-93 消防基本术语(37)GB4327-84 消防设施图形符号二、产品标准(1)GB4014-83 安全皮鞋(2)GB6095-85 安全带(3)GB5725-85 安全网安全网力学性能试验方法(4)GB6527.1-86 安全色卡(5)GB2811-89 安全帽(6)GB12241-90 安全阀一般要求(7)GB14052-93 安装在设备上的同位素仪表的辐射安全性能要求(8)GB13034-91 带电作业用绝缘滑车(9)GB13035-91 带电作业用绝缘绳索(10)GB2702-90 爆炸品保险箱(11)GB6220-86 长管面具(12)GB11799-89 船用防爆离心通风机(13)GB11800-89 船用防爆轴流通风机(14)GB11946-89 船用钢化安全玻璃(15)GB/T14087-93 船用空气瓶安全阀(16)GB6568.1-86 带电作业用屏蔽服(17)GB8218-87 低压测电器(18)GB12015-89 低压绝缘胶鞋(19)GB4452.1-84 地上消火栓(20)GB4452.2-84 地下消火栓(21)GB4065-83 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灭火剂(22)GB4396-84 二氧化碳灭火剂(23)GB1444-87 防爆灯具专用螺口式灯座(24)GB5890-86 防冲击眼护具(25)GB12014-89 防静电工作服(26)12012-89 防酸工作服(27)GB5100-85 钢质焊接气瓶(28)GB5099-85 钢质无缝气瓶(29)GB4053.3-9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30)GB4053.4-93 固定式工业钢平台(31)GB2890-82 过滤式防毒面具(32)GB6223-86 过滤式防微粒口罩(33)GB3609.1-83 焊接护目镜和面罩(34)GB5893.1-86 护耳器-耳塞(35)GB5893.2-86 护耳器-耳罩(36)GB4395-84 化学泡沫灭火器用灭火剂(37)GB12011-89 绝缘皮鞋(38)GB7054-86 胶面防砸安全靴(39)GB12016-89 绝缘鞋(靴)绝缘性能试验方法(40)13463-92 抗溶性泡沫灭火剂(41)GB12018-89 耐酸碱皮鞋(42)GB12019-89 耐酸碱胶靴(43)GB12020-89 耐缩碱塑料模压靴(44)GB6051-85 三氟一溴化钾烷灭火剂(1301灭火剂)(45)GB4397-84 手提式1211灭火器(46)GB4398-84 手提式清水灭火器(47)GB4399-84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48)GB4400-84 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49)GB4401-84 手提式灭火器酸碱灭火器(50)GB4402-84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51)GB15368-94 手提式机械泡沫灭火器(52)GB4402-98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53)GB4397-98 手提式1211灭火器(54)GB15090-94 消防软管卷盘(55)GB4453-84 消防栓连接器(56)GB3446-82 消防水泵接合器(57)GB5842-86 液化石油气钢瓶(58)GB/T13661-92 一般防护服(59)GB8965-98 阻燃防护服(60)GB8965-88 阻燃防护服(61)GB2621-81 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62)GB/T16906-97 自吸过滤式防微粒口罩(63)GB4066-83 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64)LD5-91 防杂背甲(65)LD30-92 劳动防护雨衣(66)LD32-92 高温防护鞋(67)LD34.1-34.5-92 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耐酸(碱)手套、焊工手套、橡胶耐油手套、防X线手套(68)LD7-91 开放一体型防尘呼吸器(69)LD46-93 防寒安全帽(70)LD47-93 竹编安全帽(71)LD50-94 保护足趾安全鞋(靴)(72)LD61-94 劳保羽绒服(73)LD63-94 高压绝缘胶鞋(靴)三、方法标准(1)GB58-83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2)GB3836.1-8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3)GB2812-81 安全帽试验方法(4)GB6096-85 安全带试验方法(5)GB12242-90 安全阀性能试验方法(6)GB6722-86 爆破安全规程(7)GB11342-89 厂矿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8)GB6245-86 车用消防泵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9)GB/T16178-96 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技术要求(10)GB8783-88 尘肺病理诊断标准(11)GB14784-93 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12)GB4452.3-84 地上地下消火栓通用技术(13)GB7248-87 电光源的安全要求(14)GB7158-87 电烙铁的安全要求(15)GB4046-83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16)GB7588-87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17)GB4793-84 电子测量仪器安全要求(18)GB6587.7-86 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19)GB7667-87 电子显微镜X射线泄漏剂量规定(20)GB12142-89 二节轻金属拉伸梯安全标准(21)GB8197-87 防护屏安全要求(22)GB12623-90 防护鞋通用技术条件(23)GB4385-84 防静电胶底鞋、导电胶底鞋安全技术条件(24)GB4386-84 防静电胶底鞋、导电胶底鞋电阻值测量方法(25)GB4385-95 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26)GB12013-89 防酸工作服性能试验方法(27)GB12158-90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28)GB5956-91 房间空调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29)GB11806-89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30)GB11921-89 复印机械安全保护(31)GB11924-89 辐射安全培训规定(32)GB10252-88 辐射加工用钴-60辐射装置的辐射防护规定(33)GB13532-92 干粉灭火剂通用技术条件(34)GB13075-91 钢质焊接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35)GB13004-91 钢质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36)GB3608-83 高处作业分级(37)GB4200-84 高温作业分级(38)GB934-89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39)GB935-89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40)GB13028-91 隔变压器和安全隔离变压器技术要求(41)GBJ41-79 工业锅炉房设计规范(42)GB11291-89 工业机器人安全规范(43)GB9079-88 工业炉窑烟尘测试方法(44)GB1234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45)GB4387-94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定(46)GB6222-86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47)GB3723-83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48)GB6389-86 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49)GBJ52-83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50)GBJ65-83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接地设计规范(51)GB6389-97 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52)GB10892-89 固定的空气压缩机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53)GB4053.2-93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54)GB4053.1-93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55)GB10892-89 固定的空气压缩机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56)GB13548-92 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装置安全评价通则(57)GB/T4200-97 高温作业分级(58)GB9448-88 焊接与切割安全(59)GB7033-86 护指键式和护罩式木工平刨床安全技术要求(60)GB7945-87 弧焊设备焊接电缆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的安全要求(61)GB17429-98 火灾显示盘通用技术条件(62)GB7258-8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63)GB10827-89 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64)GB12265-90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65)GB12266-90 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66)GB8196-87 机械设备的防护罩安全要求(67)GB14285-9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68)GB13329-91 建筑卷扬机安全规程(69)GB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0)GB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71)GB5144-85 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72)GB6441-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73)GB6442-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74)GB6721-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75)GB4717-94 灭火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76)GB12978-91 灭火报警设备检验规则(77)ZBC81001-84 灭火探测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78)GB11984-89 氯气安全规程(79)GB14544-93 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80)GB6067-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81)GB12602-90 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82)GB15052-94 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83)GB67-84 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84)GB13746-92 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85)GB4962-85 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范(86)GB8958-8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87)GB11375-89 热喷涂操作安全(88)GB11638-89 溶解乙炔气瓶(89)GB11662-89 烧结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90)GB12801-9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91)GB5083-85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92)GB5817-86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93)GB5083-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94)GB/T4129-95 声学噪声源声功率级的测定――标准声源的性能要求与校准(95)GB10055-88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96)GB5908-86 石油储罐阻火器性能和实验方法(97)GBJ74-84 石油库设计规范(98)GB12641-90 视听、视频和电视设备及系统维护与操作的安全要求(99)GB/T15499-95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100)GB3787-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101)GB3883.1-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一部分:一般要求(102)GB3883.2-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二部分:螺丝刀和冲击板手的专用要求(103)GB3883.3-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二部分:电动砂轮机、抛光机和盘式砂光机的专用要求(104)GB3883.4-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二部分:砂光机的专用要求(105)GB3883.5-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二部分:圆锯和圆刀的专用要求(106)GB3883.6-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二部分:电钻的专用要求(107)GB3883.7-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二部分:电锤的专用要求(108)GB3883.8-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二部分:电剪刀的专用要求(109)GB3883.9-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二部分:电动攻丝机的专用要求(110)GB3883.10-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二部分:电刨的专用要求(111)GB3883.11-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二部分:电动往复锯(曲线锯、刀锯)的专用要求(112)GB3883.12-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二部分:混凝土振动器(插入式振动器)的专用要求(113)GB3883.13-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二部分:不易燃液体电喷枪的专用要求(114)GB3883.14-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二部分:电链锯的专用要求(115)GB3883.16-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二部分:电动钉钉机的专用要求(116)GB4351-84 手提式灭火器通用技术条件(117)GB/T5144-94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118)GB5306-85 特种专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119)GB12330-90 体力搬运重量限值(120)GB3869-97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121)GB/T15098-94 危险货物包装类别划分原则(122)GB6514-8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123)GB12367-90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124)GB/T16906-97 石油罐静电涂料电阻率测定法(125)GB6944-86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126)GB7694-87 危险货物命名原则(127)GB14371-93 危险货物运输、爆炸品分级程序(128)GB14372-93 危险货物运输、爆炸品分级试验方法和判据(129)GB12638-90 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130)GB14050-93 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要求(131)GB12514-90 消防接口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132)GB8181-87 消防水枪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133)GB6969-86 消防吸水胶管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134)GB6245-98 消防泵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135)GB7956-98 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136)GB16838-97 消防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方法严酷等级(137)GB12350-90 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138)GB4943-90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139)GB11341-89 悬挂输送机安全规程(140)GB5091-85 压力机的安全装置技术要求(141)GB16912-97 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142)GB14193-93 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143)GB8334-87 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144)GB13348-92 液化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145)GB13869-92 用电安全导则(146)GB6246-86 有衬里消防水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147)GB13733-92 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规范(148)GB12331-90 有毒作业分级(149)GB/T17218-98 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150)GB17681-99 易燃易爆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验收技术要求(151)GB5748-85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标准(152)TJ/T3145-91 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153)LD48-93 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编制说明(154)LD64-94 起重机械防碰装置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编制说明(155)LD80-95 噪声作业分级(156)LD81-95 有毒作业分级检测规程(157)LD82-95 高温作业分级检测规程(157)LD83-95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检测规程(158)LD84-95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检测规程(159)LD/T1-91 劳动卫生工程技术措施综合评价导则及其编制说明(160)LD/T75-96 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与代码(161)ZBG51004-85 防火涂料防火性能分级标准(162)SHJ26-90 常压立式储罐抗震鉴定标准(163)SHJ501-85 石油化工剧毒、易燃、可燃介质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164)HGJ19-89 钢制低温压力容器技术规定(165)HGJ43-91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166)SJ30002-92 电子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167)SH3047-96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168)SD167-85 电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169)DL408-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170)DL5027-93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171)CJJ6-85 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172)CJJ33-89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73)CJJ45-9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174)CJ13-86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175)JGJ16-83 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176)JGJ33-86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177)JGJ46-8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178)JGJ50-88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179)JGJ 61-89 延时节能照明开关通用技术条件(180)JGJ65-89 液压活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181)JB1127-82 钢制焊接球形储罐技术条件(182)JB2536-80 压力容器油漆、包装、运输(183)JB3350-83 机械压力机安全技术条件(184)JB4139-85 金属切削机床及机床附件安全防护技术条件(185)JB4203-85 锻压机械及附件安全防护技术条件(186)JB4700-92 压力容器法兰分类与技术条件(187)JBJ18-88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试行)(188)JCJ09-95 平板玻璃工厂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189)JT3130-88 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190)JT/T3144-91 汽车运输企业行车安全管理标准(191)JT/T3145-91 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192)TJ8-74 放射防护规定(193)TJ28-78 城市煤气设计规范(194)TJ34-79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195)TJ37-79 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规范(196)LD2-91 防振手套一般技术条件(197)LD3-91 防振鞋一般技术要求(198)GB15760-95 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199)GB6077-85 剪切机械安全规程四、卫生标准(1)TJ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GB8773-88 车间空气中丙烯酸甲酯卫生标准(3)GB8774-88 车间空气中锑及其化合物卫生标准(4)GB8775-88 车间空气中氯丙烯卫生标准(5)GB8776-88 车间空气中甲基丙烯酸甲酯卫生标准(6)GB8777-88 车间空气中六氟化硫卫生标准(7)GB8778-88 车间空气中磷胺卫生标准(8)GB8779-88 车间空气中氢化锂卫生标准(9)GB8780-88 车间空气中二甲基乙烯胺卫生标准(10)GB10328-89 车间空气中石墨粉尘卫生标准(11)GB10329-89 车间空气中皮毛粉尘卫生标准(12)GB10330-89 车间空气中炭黑粉尘卫生标准(13)GB10331-89 车间空气中珍珠岩粉尘卫生标准(14)GB10332-89 车间空气中云母粉尘卫生标准(15)GB10333-89 车间空气中活性炭粉尘卫生标准(16)GB10439-89 车间空气中萤石混合性粉尘卫生标准(17)GB11516-89 车间空气中三氯化磷卫生标准(18)GB11517-89 车间空气中乙二胺卫生标准(19)GB11518-89 车间空气中液化石油气卫生标准(20)GB11519-89 车间空气中间苯二酚卫生标准(21)GB11520-89 车间空气中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卫生标准(22)GB11521-89 车间空气中蛭石粉尘卫生标准(23)GB11522-89 车间空气中二氧化钛粉尘卫生标准(24)GB11524-89 车间空气中氯乙醇卫生标准(25)GB11525-89 车间空气中丙烯酰胺卫生标准(26)GB11526-89 车间空气中百菌清卫生标准(27)GB11527-89 车间空气中碳化硅粉尘卫生标准(28)GB11528-89 车间空气中砂轮磨尘卫生标准(29)GB11529-89 车间空气中钴及其氧化物卫生标准(30)GB11530-89 车间空气中三甲苯磷酸酯卫生标准(31)GB11531-89 车间空气中铜尘(烟)卫生标准(32)GB11532-89 车间空气中除余油(50-22 C)卫生标准(33)GB11719-89 车间空气中溶剂汽油卫生标准(34)GB11720-89 车间空气中敌百虫卫生标准(35)GB11721-89 车间空气中环氧乙烷卫生标准(36)GB11722-89 车间空气中钒及其化合物卫生标准(37)GB11723-89 车间空气中1,2-二氯乙烷卫生标准(38)GB11724-89 车间空气中含50-8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卫生标准(39)GB11725-89 车间空气中含8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卫生标准(40)GB11726-89 车间空气中铝、氧化铝、铝合金粉尘卫生标准(41)GB16250-96 车间空气中考的松卫生标准(42)GB16249-96 车间空气中甲酚卫生标准(43)GB16247-96 车间空气中氯化锌(烟)卫生标准(44)GB16246-96 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卫生标准(45)GB16245-96 车间空气中草酸卫生标准(46)GB16244-96 车间空气中麻尘(亚麻,黄麻和苎麻)卫生标准(47)GB16243-96 车间空气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卫生标准(48)GB016242-96 车间空气中对硝基苯胺卫生标准(49)GB16241-96 车间空气中石棉纤维卫生标准(50)GB16237-96 车间空气中谷物粉尘卫生标准(51)GB16236-96 车间空气中三甲基三硝基氨(黑索金)卫生标准(52)GB16235-96 车间空气中呋喃卫生标准(53)GB16234-96 车间空气中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卫生标准(54)GB16233-96 车间空气中乙酸卫生标准(55)GB16232-96 车间空气中石膏粉尘卫生标准(56)GB16231-96 车间空气中四氢呋喃卫生标准(57)GB16230-96 车间空气中异丙醇卫生标准(58)GB16229-96 车间空气中钨卫生标准(59)GB16228-96 车间空气中氟化物卫生标准(60)GB16227-96 车间空气中汞卫生标准(61)GB16226-96 车间空气中石灰石粉尘卫生标准(62)GB16224-96 车间空气中白云石粉尘卫生标准(63)GB16223-96 车间空气中偏二甲基肼卫生标准(64)GB16222-96 车间空气中一甲基肼卫生标准(65)GB16221-96 车间空气中肼卫生标准(66)GB16220-96 车间空气中白僵菌孢子卫生标准(67)GB16219-96 车间空气中三氯甲烷卫生标准(68)GB16218-96 车间空气中二氯甲烷卫生标准(69)GB16217-96 车间空气中硒卫生标准(70)GB16216-96 车间空气中二氧化锡卫生标准(71)GB16215-96 车间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酐卫生标准(72)GB16214-96 车间空气中乙胺卫生标准(73)GB16213-96 车间空气中丙烯酸卫生标准(74)GB16212-96 车间空气中硝化甘油卫生标准(75)GB16184-96 车间空气中硫酰氟卫生标准(76)GB16186-96 车间空气中溴氰菊酯卫生标准(77)GB16188-96 车间空气中氧化乐果卫生标准(78)GB16189-96 车间空气中异稻瘟净卫生标准(79)GB16191-96 车间空气中三氟甲基次氟酸酯卫生标准(80)GB16190-96 车间空气中乙二醇卫生标准(81)GB16202-96 车间空气中氯丁二烯卫生标准(82)GB16204-96 车间空气中四氟乙烯卫生标准(83)GB16205-96 车间空气中杀螟松卫生标准(84)GB16206-96 车间空气中硅藻土粉尘卫生标准(85)GB16207-96 车间空气中大理石粉尘卫生标准(86)GB16208-96 车间空气中聚乙烯卫生标准(87)GB16209-96 车间空气中聚丙烯卫生标准(88)GB16210-96 车间空气中溴及其无机化合物卫生标准(89)GB16211-96 车间空气中久效磷卫生标准(90)GB17052-97 车间空气中岩棉粉尘卫生标准(91)GB17053-97 车间空气中碳酸钠卫生标准(92)GB17054-97 车间空气中焦炉逸散物卫生标准(93)GB17055-97 车间空气中砷及其无机化合物卫生标准(94)GB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95)GB16357-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96)GBJ4-7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97)GB16364-96 后装 源近距离治疗放射卫生符合标准(98)GB/T17221-98 环境镉污染健康危害区判定标准(99)GB/T17096-97 室内空气中氮氢化合物卫生标准(100)GB/T17094-97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101)GB/T17095-97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102)GB/T17093-97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103)GB10437-89 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104)GB10435-89 作业场所激光辐射卫生标准(105)GB10434-89 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106)GB10436-89 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107)GB16203-89 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

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GB12602-90)

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GB12602-90)

表1
6.1.3.2 振动试验后,零部件不得松动、脱落、破损、导线不得断开。

6.1.4 冲击试验
冲击试验过程中,装置为非通电状态。

6.1.4.1 按表2规定条件进行试验。

表2
6.1.4.2 合格评定同6.1.3.2条。

6.1.5 温度试验
温度试验过程中,装置为非通电状态。

6.1.5.1 将装置放入高温试验箱,待箱温度达到60℃后,历时16h,取出后在30min完成测试。

6.1.5.2 将装置放入低温试验箱,待箱温度达到-20℃后,历时
6.1.10 湿热试验
湿热试验过程中,装置为非通电状态。

试验前,装置应先通过6.1.8和6.1.9条试验。

试验方法按GB 2423.3规定进行。

试验时间48h,试品取出恢复2h 后,进行6.1.8和6.1.9条规定的试验。

6.1.11 防护等级试验
防护等级按5.16条规定。

试验方法和合格评定按GB 4942.2第6章和第7章相应规定进行。

6.1.12 过载能力试验
对取力传感器施加相当于配用起重机规定的最大载荷试验值,加载三次。

6.1.13 报警音响试验
使装置发出报警音响,用声级计测量,音响强度应符合5.8.2条规定。

6.2 装机试验
6.2.1 试验前的准备
试验用起重机应按规定进行调整检查和试运行。

试验场地、环境条件。

起重机械安全装置及使用要求

起重机械安全装置及使用要求

起重机械安全装置及使用要求安全装置是起重机械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起重机械的主要安全装置及其使用要求。

1.起重量限制器主要是用于桥架型起重机上,用来限制起重量,当载荷超过额定起重量时,使起重机停止向上起升,只能向下达到安全保护作用。

应检查超载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符合设计要求。

2.起重力矩限制器力矩限制器是臂架类型起重机防超载发生倾翻的安全装置。

通过增幅法或增重法检查力矩限制器灵敏可靠性,并检查力矩限制器报警、切断动力源设定点的综合误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3.极限位置限制器检查起重设备的变幅机构,升降机构、运行机构达到设定位置距离时能否发生报警信号,自动切断向危险方向运行的动力源。

4.防风装置对于臂架根部较接点高度大于50米的起重机应检查风速仪,当达到风速设定点时或工作极限风速时能否准确报警。

露天工作在轨道上运行的起重机应检查夹轨器、铁鞋、锚固装置各零部件是否变形、缺损和它各自独立工作的可靠性。

对自动夹轨器,应检查对突发性阵风防风装置与大车运行制动器配合实现非锚定状态下的防风功能与电气联锁开关功能的可靠性。

5.防后倾翻装置对动臂变幅和臂架类型起重机应检查防后倾装置的可靠性,电气联锁的灵敏性,检查变幅位置和幅度指示器的指示精度。

6.缓冲器对不同类型起重量、运行速度不同的起重机,应检查所配置的缓冲器是否相匹配,并检查缓冲器的完好性、运行到两端能否同时触碰止挡。

7.防护装置检查起重机上各类防护罩、护栏、护板、爬梯等是否完备可靠,联轴器、链轮、链条、传动带等转动零部件有无防护罩,起重机上人行通道,爬梯及可能造成人员外露部位有无防护栏,是否符合要求。

露天作业起重机电气设备应设防雨装置。

起重机的安全保护装置

起重机的安全保护装置

起重机安全保护装置电力建设常用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

为了确保各种起重机的安全、可靠地工作,《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应装备各种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防护装置共24种,分述如下:1、过载限制器作用:过载限制器的综合误差,不应大于8%。

当载荷达到额定载荷的90%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当起重能力超过额定起重能力时,能自动切断起升动力源,并发出禁止性报警信号。

应装:额定起重能力大于20t桥式起重机、额定起重能力大于lot 的门式起重机、铁路起重机、门座起重机。

宜装:额定起重量3-20t桥式起重机、额定起重量5-10t的门式起重机、起重力矩小于25t·m的塔式起重机。

2、扭矩限制器作用:扭矩限制器的综合误差不应大于10%。

当载荷力矩达到额定起重力矩时,能自动切断起升或变幅的动力源,并发出禁止性报警信号。

应装:起重量等于或大于16t的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和履带起重机、起重能力等于或大于25t·m的塔式起重机。

宜装:起重量小于16t的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和铁路起重机。

3、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作用:必须确保当吊具提升到极限位置时,自动切断起升的动力源。

应装:所有类型的起重机。

4、下限位置限制器作用:在吊具可能低于下限位置的工作条件下,应保证吊具下降到下限极限位置时,能自动切断下降的动力源,确保钢丝绳在卷筒上的缠绕不少于设计中规定的圈数。

应装:桥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按要求)。

5、操作极限位置限制器作用:确保当机构移动到极限位置时,自动切断前进的动力源并停止运动。

应装:桥式起重机和龙门起重机的起重机和小车,门座起重机的吊臂在运行的极限位置。

6、挠度调节和显示装置作用:当两端的支腿由于不同的前进速度而偏转时,能将偏斜情况向司机指示出来,使偏斜得到调整。

宜装:跨度等于或大于40m的门式起重机。

7、振幅指示器作用:应确保带变幅机构的起重机能够正确指示吊具的范围。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汇总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汇总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第一部分综合1、国家标准GB1251.1一89工作场所的险情信号险情听觉信号GB2893一82安全色GB2894一1996安全标志GB/T3608一93高处作业分级GB4387一94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5083一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6389一1997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GB6527.1一86安全色卡GB7231一87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GB12710一91焦化安全规程GB12801一9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4788一93安全色光通用规则GB16179一1996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T28001一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2、行业标准HG20571一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T23001一92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标准HG/T23002一92化工企业安全处(科)工作标准HG/T23008一92化工检修现场安全管理检查标准HG/T23011一1999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G/T23012一1999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HG/T23013一1999厂区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程HG/T23014一1999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HG/T23015一1999厂区吊装作业安全规程HG/T23016一1999厂区断路作业安全规程HG/T23017一1999厂区动土作业安全规程HG/T23018一1999厂区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程SH3047一93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第二部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使用(上)GB190一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4962一85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6222一86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944一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12268一90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463一90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3392一92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690一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5258一1999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5603一199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6483一200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7916一1999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8218一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JT3130一88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JT3145一91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HG23010一1997常用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编制导则第三部分防火防爆GBJ16一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J140一9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1997年版)GB4968一85火灾分类GB12158一90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T12474一90空气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方法GB13495一92消防安全标志GB15630一1995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4968一85化工企业静电安全检查规程第四部分电气及机械设备安全GB3836.1一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3836.13一1997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3836.15一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5部分:危险场所电气安装(煤矿除外)GB4053.3一93因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942.1一85电机外壳防护分级GB8196一87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T13869一92用电安全导则GB13955一92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5703一1995隔爆型电机基本技术要求GB/T16856—1997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GB/T17454.1---1998机械安全压敏防护装置第1部分:压敏垫和压敏地板设计和试验通则GB17888.1---1999机械安全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第1部分:进入两级平面之间的固定设施和选择GB17888.2---1999机械安全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第2部分:工作平台和通道GB17888.3---1999机械安全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第3部分:楼梯、阶梯和护栏GB17888.4---1999机械安全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第4部分:固定式直梯GB18209.2---2000机械安全批示、标志和操作第1部分:关于视觉、听觉和触觉信号的要求GB18209.2---2000机械安全指示、标志和操作第2部分:标志要求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SH3081---1997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第五部分安全技术及教育培训GB5306—8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LD28—92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第六部分锅炉压力窗口(管道)、特种设备GB567—1999爆破片与爆破片装置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4193—93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15052---94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LD48—93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LD64---94起重机械防碰装置安全技术规范第七部分事故管理、报告及工伤管理GB6442—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第八部分劳动保护措施及设施GB2811—89安全帽GB2890—1995过滤式防毒面具通用技术条件GB4385—1995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GB6220—86长管面具GB6223—86过滤式防微粒口罩GB9448—88焊接劳动与切割安全GB11651—89劳动防扩用品选用规则GB12014—89防静电工作服GB12623—90防护鞋通用技术条件GB12624—90劳动防护手套通用技术条第九部分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GB7800—87职业性急性氮中毒诊断及处理原则GB8781—88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789—88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958—8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6248—1996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煤尘卫生标准GB16373—1996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肪处理原则GB16378—1996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诊断标及处理原则GB16852.1—1997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第十部分其他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1666—89小型氮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3271—9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

2024年起重机械主要零部件安全技术(2篇)

2024年起重机械主要零部件安全技术(2篇)

2024年起重机械主要零部件安全技术常见的起重机械对安全影响较大的零部件,主要有吊钩、钢丝绳、滑轮和滑轮组、卷筒、减速装置及制动装置等。

(一)吊钩。

吊钩是起重机械的重要零件。

它可以是锻钢制造的,也可以是钢铆制的,但不能采用铸造吊钩。

吊钩在使用中一旦断裂,就会造成重大设备事故或人身伤亡事故。

吊钩的安全技术检验,由专门机构定期进行,现场作业中,也应经常检验吊钩的安全状况。

凡达到报废标准的吊钩必须及时报废。

(二)钢丝绳。

钢丝绳普遍用于起重机械起升、变幅和牵引机械,还可用作桅杆起重机在张紧绳或缆索起重机的支承绳等。

在吊装作业中,常常被用来捆扎物料和用作索具、缆风绳等。

钢丝绳的规格应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使用中应每天检查一次绳端固定和断丝情况。

当钢丝绳的直径磨损变小。

表面腐蚀、结构破坏达到一定程度时,应降级使用或报废。

(三)滑轮和滑轮组。

滑轮和滑轮组是起重机械上必不可少的卷绕装置。

滑轮轴可以固定在面架或结构析上,成为定滑轮,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也可以随重物上下运动成为动滑轮,起吊省力。

当有两支钢丝的张力需要平衡时,滑轮也可以做为均衡滑轮。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用钢丝绳联系在一起使用,就构成滑轮组,它既可以起吊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作为减速或增速装置。

当滑轮的轮轴磨损、滑轮槽壁磨损和径向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应检修或更换。

(四)卷筒。

钢丝绳通过卷筒卷绕,使重物上升或下降到所需要的位置。

卷筒上的钢丝绳受力后,箍紧筒壁产生压力,有将筒壁压瘪的趋势。

要注意检查卷筒中部有无裂纹,出现裂纹即应报废。

(五)制动器。

制动器是起重机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既可以在作业中起到夹持物件吊运的作用,又可以在意外情况下起到安全保险作用。

因此,制动器既是工作装置,又是安全装置。

动力驱动的起重机,其起升、变幅、运行和旋转机构都必须装设制动器。

人力驱动的起重机,其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构也必须装设制动器和停止器。

吊运炽热金属和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以及发生事故后可能造成重大伤害或损失的起升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D64-94起重机械防碰装置安全技术规范Lifting appliances—Anticollision device—Safety technology code自 1995-1-1 起执行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起重机械防碰装置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安全管理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光线式、微波式、超声波式起重机械防碰装置(以下简称“装置”)。

2 引用标准GB998 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

GB4942.2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GB2423.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3 术语3.1 防碰功能anticollision functions装置在规定距离自动发出警报、减速或者停止信号的功能。

3.2 防碰主体 main anticollison body能执行规定防碰功能的起重机械。

3.3 防碰客体 secondary anticollison body要防止与防碰主体碰撞的物体。

3.4 最大检测距离maximum range装置能执行规定防碰功能的最大距离。

对于直射型装置,是从发射部分到接收部分检测波法线距离;对于反射型装置,是指从发射部分到反射体验测波法线距离。

3.5 设定距离 set distance装置执行规定防碰功能时,防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最大间距。

3.6 故障failure装置不能执行规定防碰功能或误差超过规定值。

4 分类4.1 型式4.1.1 功能型式a.警报型。

能在规定距离发出声光警报。

b.减速型。

具备警报型功能,并能在规定距离发出控制防碰主体自动减速的信号;c.停止型。

具备警报型功能,并能在规定距离发出控制防碰主体停止运行的信号;d.综合型。

具备减速型和停止型功能。

4.1.2 结构型式a.反射型。

检测波经反射物体反射后接收。

b.直射型。

检测波不经反射上接接收。

4.2 规格装置最大检测距离应从下列数值(m)中选择:5,10,15,20,25,30,40,50,60,70,80。

4.3 型号4.3.1 装置型号由六部分组成,其符合及意义见表1。

表14.3.2 型号示例5 技术要求5.1 电源装置上不得装设可切断装置供电电源的开关。

5.2 自检装置应设自检功能,使有关人员能判断装置是否工作正常。

5.3 材料与构造装置所用元器件除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外,还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并经严格筛选。

各安装件、联接件应有防松动措施。

金属件应作防腐蚀处理。

装置的构造应便于安装、调整和维修。

5.4 误差最大检测距离误差不应超过-5%。

设定距离误差不应超过±15%。

误差计算方法如下:误差=(实测距离-标定距离)/标定距离×100%5.5 使用条件装置在下列条件下应正常工作:a.环境温度:-20~60℃b.相对湿度:30%~95%;c.电源电压:85%~110%额定电压。

5.6 耐振动冲击性装置应能承受起重机械正常工作所引起的振动,并能通过表2规定参数的振动冲击试验。

表25.7 绝缘电阻与介电试验装置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MΩ。

按照其额定电压应能承受表3规定的介电试验电压。

表35.8 抗干扰装置应具有抗干扰措施。

5.9 防护等级室内部分IP42;室外部分IP44。

5.10 信号警报音响应与起重机工作环境噪音有明显区别。

音响持续时间不应短于10s。

音响强度不应低于75dB (A),不宜高于80dB(A)。

警报灯光应为红色闪烁灯光。

在装置上设置报警音响暂停开关时,必须保留红色闪烁灯光,并应另外设置红色指标灯,警报音响暂停时,该指示灯应能同时接通电源。

5.11 可靠性装置定型生产前,应通过500h工业性运行试验。

装置维护调整周期不应低于3个月。

装置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累积工作3000h,不得出现故障。

注:规定的使用条件是指起重机械按正常条件工作,用户按制造厂规定的维护调整方法和周期对装置进行维护和调整。

6 试验方法6.1 试验室试验6.1.1 一般规定开始试验直至6.1.11条试验结束,不得对装置进行调整。

如果没有特殊说明,装置电源电压为额定压,试验顺序从6.1.2条至6.1.11条依次进行。

最大检测距离试验均应反复做三次,误差应符合5.4条规定。

6.1.2 最大检测距离试验对于直射型装置,使其接收部分位于检测波法线方向,发射与接收部分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标定的最大检测距离,逐渐减小试验距离使装置动作,沿检测波法线方向实测发射部分与接收部分之间距离。

对于反射型装置,按规定布置反射板、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发射部分至反射板的距离应大于标定的最大检测距离,逐渐减小试验距离使装置动作,沿检测波法线方向实测发射部分至反射板之间距离。

6.1.3 温度试验温度试验中,装置在高低温实验箱中为非通电状态。

6.1.3.1 将装置放入高温试验箱,待箱内温度达到+60℃后,历时16h,装置从试验箱内取出后,分别施加85%,100%或110%额定电压,在30min内完成6.1.2条试验。

6.1.3.2 将装置放入低温试验箱,待箱内温度达到-20℃,历时16h。

装置从试验箱内取出后,分别施加85%,100%和110%额定电压,在30min内完成6.1.2条试验。

6.1.4 抗干扰试验在施加不同干扰的条件下,分别进行6.1.2条试验,装置应能正常工作。

除光线式外,其他型式可只进行6.1.4.3条试验。

6.1.4.1 相对于接收部分受光面2m,在相对于受光面法线10°入射角加入阳光。

6.1.4.2 距离接收部分受光面2m,在相对于受光面法线10°左右的位置上分别放置不带灯罩的200W 普通白炽灯,40W普通萤光灯和250W高压汞灯。

6.1.4.3 在装置供电电源上迭加一个具有下述参数的尖脉冲电压,时间不少于30min;脉冲幅值:1000V。

脉冲宽值:0.1~2μs。

脉冲频率:5~10Hz。

6.1.5 绝缘电阻试验按GB998第6.2.2条选择试验用兆欧表,在装置电源进端与外壳金属部分之间进行试验,绝缘电阻值应符合5.7条规定。

6.1.6 介电试验按GB998第6.3条进行试验,在装置电源进线端与外壳金属部分之间施加介电试验电压,电压等级按5.7条表3选择。

6.1.7 湿热试验湿热试验中,装置为非通电状态。

试验按GB2423.3规定进行,试验时间48h,试品取出恢复2h后,分别进行6.1.2、6.1.5和6.1.6条试验。

6.1.8 防护等级试验试验按GB4942.2规定进行。

试验后进行6.1.2条试验。

6.1.9 警报音响试验使装置发出警报音响,距离发音部分1m处用声级计测量,音响强度应符合5.10条规定。

6.1.10 振动试验振动试验中,装置为非通电状态。

试验按5.6条表2规定参数进行,在试品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各施振1h。

振动试验后,零部件不得松动,脱落、破损,导线不得断开。

对装置进行6.1.2条试验。

6.1.11 冲击试验冲击试验中,装置为非通电状态。

试验按5.6条表2规定参数进行,在试品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各冲击3次。

冲击试验后的检测同6.1.10条。

6.2 装机试验6.2.1 试验前的准备试验用起重机械应进行试运行,确认各机构工作正常。

试验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有关规定。

6.2.2 设定距离试验防碰主体位于标定的设定距离以外,逐渐减小防碰主体与防碰客体之间的距离,装置开始执行规定的防碰功能时,实测防碰主体与防碰客体之间距离。

6. 3 工业性运行试验试验条件应符合配用起重机械的正常工作条件,装置连续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得少于500h,在试验中期和后期按6.2.2条进行设定距离试验,误差均应符合5.4条规定。

工业性运行试验应有试验报告,报告应包括装置累积工作时间,起重机械工况条件、环境条件、误差、故障、维修及设计、工艺、制造、安装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7 检验规则7.1 例行检验7.1.1 例行检验应包括6.1和6.2条全部内容。

7.1.2 样机数量不应少于三台,定型产品从出厂试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

7.1.3 试验室每项试验不得少于二台样机,试验不合格的项目允许改进,改进后全部样机均应通过该项试验。

7.1.4 装机试验至少取一台样机,试验不合格允许改进,改进后加倍抽取样机,全部样机均应通过该项试验。

7.2 定型检验7.2.1 以下情况应做定型检验a.产品定型批量生产前;b.产品型式、结构、功能等有较大变动。

7.2.2 定型检验包括下列项目7.2.2.1 资料审查制造厂应提供必要的产品技术资料,(产品标准、设计计算书、图纸、使用说明书等)。

产品技术资料应完整正确。

7.2.2.2 例行检验按7.1条相应规定进行7.2.2.3 工业性运行试验按6.3条规定进行。

7.2.2.4 企业考核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和售后服务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7.3 安装调试检验7.3.1 以下情况应做安装调试检验a.装置首次安装于起重机上时;b.对装置工作性能有怀疑时;c.装置经过拆装重新安装使用时;d.起重机械经过拆装重新安装使用时。

7.3.2 调试方法和程序按制造厂规定进行,调试后按6.2条规定进行装机检验。

安装调试检验过程中,用户主管安全和设备人员应在场,检测数据须经二人以上核对无误并记入安装调试报告,装入起重机械档案。

7.4 定期安全性能检验定型产品每两年进行一次例行检验。

在用产品与起重机械安全检验同时进行,检验项目应包括6.2条内容。

7.5 出厂检验每套装置出厂前必须通过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应包拓6.1.2,6.1.5和6.1.6条内容。

8 安全管理装置安全检验、监察、管理由劳动部及其指定单位负责进行。

8.1 对制造单位的要求8.1.1 制造单位应对产品的质量负责,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检验、监察、管理规定,保证产品安全技术性能达到本标准的各项规定。

8.1.2 制造单位应建立售后服务制度。

产品保修期从向使用单位发货日计算不得低于18个月。

8.1.3 制造厂应向用户提供下列随机文件:a.产品合格证;b.使用说明书;c.出厂检验报告;d.定型检验合格证明。

8.1.4 产品使用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a.主要性能参数;b.工作原理框图,构造示意图;c.安装调试方法和程序;d.使用维护说明、检查方法、调整周期、易损件清单;e.常见故意检修,保修及其售后服务措施。

8.1.5 每套装置出厂必须附着有不易污损脱落的铭牌。

铭牌应包括下列内容:a.名称型号;b.功能型式;c.最大检验距离(m);d.额定电压(V);e.定型检验合格标记;f.制造单位名称、出厂日期、出厂编号;8.2 对用户的要求8.2.1 用户不得因使用装置而忽视安全生产,起重机作业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管理规定。

8.2.2 用户必须选购定型检验合格的产品。

8.2.3 用户应按7.3条规定对装置进行正确的安装调试,按制造单位规定的检查调整周期和维护方法对装置进行检查调整及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