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系统功能测试 第5部分:人工操作接管(征求意见稿)
LAH.5Q0.951.可靠性标准 _2021.06.22__) -

LAH.5Q0.951.可靠性标准 _2021.06.22__) -VW LAH.5Q0.951 可靠性试验 Version:2021.06.22 目录1.前言 ........................................................................... .............................................................................. .......................... 3 2.部件可靠性试验 ........................................................................... .............................................................................. ...... 3 2.1.试验要求 ........................................................................... .............................................................................. ............... 3 2.1.1试验设备 ........................................................................... .............................................................................. ............ 3 2.1.2 符合性证明 ........................................................................... .............................................................................. ....... 4 2.2部件描述. .......................................................................... .............................................................................. ............... 4 2.2.1 配置 ........................................................................... .............................................................................. ................... 4 2.2.2 功能变量 ........................................................................... .............................................................................. ........... 5 2.2.3 容许的功能限制 ........................................................................... .............................................................................8 2.3车辆应用要求 ........................................................................... .............................................................................. ....... 8 2.3.1.1. 工作时间(车辆寿命) ......................................................................... ............................................................... 9 2.3.1.2. 温度要求 ......................................................................................................................................................... ....... 9 2.3.1.3 电源要求 ........................................................................... .............................................................................. ........ 9 2.3.1.4. 环境影响 ........................................................................... .............................................................................. ..... 10 2.4 基本要求 ........................................................................... .............................................................................. ............ 10 2.5 电气要求 ........................................................................... .............................................................................. ............ 14 2.5.1 跳线跨接启动 ........................................................................... ...............................................................................14 2.5.2 反极性 ........................................................................... .............................................................................. ............. 14 2.5.3 绝缘电阻 ........................................................................... .............................................................................. ......... 14 2.6 机械要求 ........................................................................... .............................................................................. ............ 15 2.6.1 自由跌落 ........................................................................... .............................................................................. ......... 15 2.6.2 灰尘试验 ........................................................................... .............................................................................. ......... 15 2.6.3 振动试验 ........................................................................... .............................................................................. ......... 16 2.6.4 机械冲击 ........................................................................... .............................................................................. ......... 18 2.6.5 褶皱和插接式连接 ...........................................................................2.6.6 插入力和耦合插针强度(装配) ......................................................................... ................................................. 18 2.6.7 插针分离力(插入接触) ......................................................................... ........................................................... 19 2.6.8 电缆保持力,衔接保持力 ........................................................................... ........................................................... 21 2.6.9 拔出力 ........................................................................... .............................................................................. ............. 21 2.7 气候要求 ........................................................................... .............................................................................. ............ 22 2.7.1 老化 ........................................................................... .............................................................................. ................. 22 2.7.2 多阶段温度试验 ........................................................................... (23)2.7.3 高温操作 ........................................................................... .............................................................................. ......... 23 2.7.4 温度冲击(部件) ......................................................................... . (24)2.7.5 盐雾试验,带操作,外部 ........................................................................... ........................................................... 24 2.7.6 湿热循环 ........................................................................... .............................................................................. ......... 24 2.7.7 防水-IPX0~IPX6K ................................................................... .............................................................................. .. 25 2.7.8 高压清洗/蒸汽清洗 ........................................................................... . (27)2.7.9 温度冲击,带溅水 ...........................................................................2.7.10 密封性 ........................................................................... .............................................................................. ........... 29 2.7.11 高原试验 ........................................................................... .............................................................................. ....... 31 2.7.12 触点氧化(部件) ......................................................................... .. (32)2.7.13 触点氧化(单个触点) ......................................................................... ............................................................... 32 2.7.14 按规定速度变化温度 ........................................................................... .. (34)1VW LAH.5Q0.951 可靠性试验 Version:2021.06.22 2.7.15 抗露天风化 ........................................................................... .............................................................................. ... 35 2.7.16 抗环境因素 ........................................................................... .............................................................................. ... 35 2.7.17 热性能 ........................................................................... .............................................................................. ........... 36 2.8 化学要求 ........................................................................... .............................................................................. ............ 39 2.9 寿命试验 ........................................................................... .............................................................................. ............ 39 2.9.1 婚礼试验 ........................................................................... .............................................................................. ......... 39 2.9.2 长鸣试验 ......................................................................................................................................................... ......... 41 2.9.3 耐久试验 ........................................................................... .............................................................................. ......... 42 2.10 试验计划 ........................................................................... .............................................................................. .......... 45 3.缩略语列表 ........................................................................... .............................................................................. ............ 47 4. 参考文件1 ............................................................................ .............................................................................. .. (48)2VW LAH.5Q0.951 可靠性试验 Version:2021.06.22 修订记录版本 2021-07-10 2021-08-26 2021-09-04 首次发布将评审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删除了不相关的要求/章节将激活循环进行了调整(暂停时间由15分钟改为2021-10-09 14分35s)。
自动驾驶车辆模拟仿真测试平台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887 道路交通信号灯 GB 50647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2 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5768.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3 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CJJ 15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 37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GA 47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 GA 802 机动车类型 术语和定义 JTG D80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ICS 01.110 T04
T/CMAX
中关村智通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团体标准
T/CMAX xxx-xx—xxxx
自动驾驶车辆模拟仿真测试平台 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automatic driving vehicle simulation test platform
II
T/CMAX xxx-xx—xxxx
自动驾驶车辆模拟仿真测试平台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动驾驶车辆模拟仿真测试平台的通用要求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进行自 动驾驶车辆模拟仿真测试的平台或系统,目的是指导模拟仿真测试平台进行规范化建设,平台的 试对象主要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车辆,低等级自动驾驶车辆可参考使用。
(征求意见稿)
20xx-xx-xx 发布
20xx-xx-xx 实施
中关村智通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发 布
目次
T/CMAX xxx-xx—xxxx
前 言 .................................................................................................................................................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1 4 模拟仿真测试平台通用要求 ................................................................................................................2 5 模拟仿真测试平台技术要求 ................................................................................................................3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8.04.03•【文号】工信部联装〔2018〕66号•【施行日期】2018.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装备工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工信部联装〔2018〕6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安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委):现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2018年4月3日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推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规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
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定期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相关信息。
第四条省、市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依据本规范制定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工作。
本规范所称省、市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第二章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及测试车辆第五条测试主体是指提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申请、组织测试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单位,应符合下列条件:(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二) 具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技术研发或试验检测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业务能力;(三) 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时可能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具备足够的民事赔偿能力;(四) 具有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评价规程;(五) 具备对测试车辆进行实时远程监控的能力;(六) 具备对测试车辆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和重现的能力;(七)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基于ISO26262的汽车电子功能安全:方法与应用》笔记

《基于ISO26262的汽车电子功能安全:方法与应用》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书籍简介 (3)1.2 ISO26262标准概述 (4)二、汽车电子功能安全基础 (5)2.1 功能安全概念 (6)2.2 ISO26262标准体系 (8)2.3 功能安全等级 (9)三、ISO26262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 (11)3.1 驱动电机控制系统 (12)3.2 电池管理系统 (14)3.3 传感器与执行器 (15)3.4 车载通信系统 (17)四、功能安全方法与技术 (18)4.1 安全需求分析 (19)4.2 安全完整性等级 (21)4.3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22)4.4 控制器设计与测试 (24)4.5 人机界面设计 (26)五、案例分析 (27)5.1 案例一 (29)5.2 案例二 (29)六、实践与建议 (30)6.1 企业实施功能安全的步骤 (32)6.2 政策建议与行业标准 (33)七、总结与展望 (35)7.1 本书总结 (36)7.2 未来发展趋势 (37)一、内容描述《基于ISO2的汽车电子功能安全:方法与应用》是一本关于汽车电子系统功能安全的专业书籍,作者通过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标准的研究和实践,详细介绍了汽车电子功能安全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技术。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汽车电子功能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汽车电子系统中。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汽车电子功能安全的背景、意义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为ISO2标准概述,详细解读了ISO2标准的体系结构、架构和要求;第三部分为基础知识和方法,包括汽车电子系统的安全性分析、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耐久性测试等方面的内容;第四部分为实际应用案例,通过分析典型的汽车电子系统实例,展示了如何将ISO2标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第五部分为结论和展望,总结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并对未来汽车电子功能安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技能认证新能源汽车理论考试(习题卷17)

技能认证新能源汽车理论考试(习题卷17)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71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方形电池是具有长方形电池外壳和连接( )元件的电池。
A)薄膜B)电极C)正极D)负极答案:B解析:2.[单选题]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控制系统立足于主动安全控制,以微型计算机为控制核心的电子系统,通常由8个功能不同的子系统组成,包括紧急制动辅助系统、车距控制系统、限速识别系统、并线警告系统、()、夜视仪系统、周围环境识别系统及综合稳定控制系统等。
A)泊车辅助系统B)转向辅助系统C)动力辅助系统D)车载网络系统答案:A解析:3.[单选题]蓄电池是将所获得的电能以( )的形式储存,并能够将其转换成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可以重复充电和放电。
A)机械能B)化学能C)动能D)势能答案:B解析:4.[单选题]汽车使用材料中,铝合金耐腐蚀、( )强,应用由内部零件罩体向全铝车身过渡。
A)锻造性B)耐磨性C)抗冲击D)屈服强度答案:B解析:5.[单选题]在正弦交流电的一个周期内,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的是( )。
A)瞬时值B)最大值C)有效值D)频率答案:A解析:B)定子绕组发生三相短路C)三相负载过重D)传动机械被卡住答案:A解析:7.[单选题]在汽车前照灯中,下列描述不属于防眩目措施的是( )A)采用双丝灯泡B)采用遮光罩C)采用 Z 字形光形D)采用疝气大灯答案:D解析:8.[单选题]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经换向器联接到直流系统,磁极由直流或()励磁或为永久磁铁。
A)交流B)波动电流C)持续电流D)线圈答案:B解析:9.[单选题]使电机产生电能并使之消耗或(),从而使电机降速的制动方式称为电制动。
A)不耗散B)不产生电能C)存储在用电器中D)反馈给电源答案:D解析:10.[单选题]数字万用表上的“ ”档代表( )。
A)二极管测试B)三极管测试C)频率测试D)电容测量答案:A解析:11.[单选题]便携式充电电缆及其充电插头最大充电电流为()A)16B)8C)32D)64答案:A解析:12.[单选题]在放大电路中,若测得晶体管三个极的电位分别为-9V,-6.2V,-6V,则-6.2V 的那个极为()。
柳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

柳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推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规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法》《机动车登记规定》(公安部令第124号),《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工信部联装〔2018〕66号)(以下简称《测试管理规范》)等,以及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自治区公安厅、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开展广西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桂工信装备〔2018〕788号),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三条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工作实行申报管理制度,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共同成立柳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联席工作小组(以下简称“联席工作小组”),负责实施细则的实施,协调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事项。
联席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联席工作小组日常工作及会议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组织和召集。
第四条联席工作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部门职责分工,审核测试主体提出的道路测试申请,颁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通知书、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标识以及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临时行驶车号牌,组织开展测试车辆和道路等相关评估工作。
第五条由联席工作小组组织有关领域专家成立柳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专家委员会,召开专家组评审会议,对测试主体提出的道路测试申请进行论证,形成专家评审意见。
第三章测试申请及审核第六条测试主体、测试车辆、测试驾驶人应符合《测试管理规范》的要求。
第七条在保障安全、减少交通影响的前提下,联席工作小组在柳州市内道路选择若干典型路段用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并向社会公布。
在测试道路的起点、终点及沿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完善相关道路交通设施。
海南省智能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

海南省智能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规范海南省智能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工作,按照海南自贸港建设制度创新精神要求,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工信部联装〔2018〕66号)(以下简称《道路测试管理规范》)等有关法规和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的智能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
第三条智能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工作应根据当前技术发展现状,采取分步推进的方式,逐渐开放与智能汽车发展状况相匹配的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区域,并逐步实现商业化推广应用。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共同成立海南省智能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联席工作小组(以下简称“联席工作小组”),负责本省智能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 1 —应用的统一实施、监督和管理。
联席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联席工作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以会议纪要形式确认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有关事项,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五条联席工作小组组织由交通、通信、汽车、电子、计算机、法律等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海南省智能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评审专家组,负责对申请主体所提出的申请进行论证评估,出具专家意见。
第六条联席工作小组授权第三方机构(以下简称“第三方授权机构”),组织开展我省智能汽车道路测试有关工作,负责智能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全过程监管,包括智能汽车道路测试或示范应用的申请受理、组织专家论证评估、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跟踪、数据采集、日常监管等工作。
第七条联席工作小组遵循分级分类有序、风险可控的原则,对外公布在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用于智能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若干典型道路和示范应用场景。
海南省智能汽车道路测试道路环境分级标准另行制定。
江西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项目样题(1)

江西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项目任务说明2022年12月模块A:自动驾驶仿真平台排故与测试(竞赛时间:0.5小时,最大分值15分)1.选手开启自动驾驶仿真软件,以选手号登录开启仿真测试。
2.在仿真软件中完成自动驾驶相关零部件的虚拟安装与线束的虚拟连接。
3.安装完成后,完成自动驾驶仿真排故测试。
4.排故完成后完成辅助驾驶场景测试。
5.在模块A的比赛过程中选手应遵守职业素养及安全规范。
模块B:自动驾驶实车装调与排故(竞赛时间:2小时最大分值60分)1.选手应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
操作前应进行工具、设备齐备和外观的检查。
2.检查完毕后先进行线控底盘类故障的排除,排除线控故障后报告裁判并且记录排故过程,之后进行急停开关、电源开关、线控功能有效性的检测。
3.确认线控底盘状态正常后,进行智能化装备的安装并且记录相关数据,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双目相机、GPS/惯导、超声波雷达等。
4.智能化装备安装完成后,进行线束的连接与布置。
包括自动驾驶处理器(AGX)线束、4G路由器线束、组合导航系统线束、激光雷达线束、毫米波雷达线束、GPS/惯导线束、工业显示屏线束等。
5.安装完毕后,进行智能化装备的故障排除,包括线束,通讯,软件,器件等故障。
确认故障后报告裁判,并且记录排故过程。
6.根据给定的目标值,进行线控底盘can数据的调测,要求目标动作保持3S以上。
7.进行激光雷达、组合导航系统、双目相机参数设置和标定并且记录标定数据。
8.进行超声波雷达相关位置与数据的配置并且进行记录。
9.安全规范及职业素养:操作符合安全规范;举止文明;设备上电、举升等具有危险性操作之前需先向同伴和裁判示意;不损坏现场设施;保持现场整洁。
模块C:智能网联汽车综合道路测试(竞赛时间:1小时最大分值25分)1.在指定场地进行组合导航系统测试,保证监控窗口的GPS质量达到narrow_int状态。
2.录制车道线地图;读取车辆起点、终点和红绿灯坐标、停止线坐标点并且进行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43.040.1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团体标准XXX
T/XXX-XXX-2020
自动驾驶系统功能测试
第5部分:人工操作接管
Test methods for functions of automated
driving system
Part 5:
Manual takeover
(征求意见稿)
2020-xx-xx发布2020-xx-xx实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参考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我国生产企业实际情况及用户要求制定。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自动驾驶系统功能测试
第5部分:人工操作接管
1 范围
本规范的制定是用于对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人工操作接管功能进行测试。
本规范旨在测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最低安全性要求,以确保智能网联汽车的道路测试能够具有最基本的安全性保证。
本规范适用于M类车辆和N类车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85 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B/T 15173 声校准器
3 术语
除采用GB 5768和GB/T 6104-2005的定义外,本标准还采用下列专门的定义:
3.1车辆vehicle
工作在陆地上的载人或载货的机械。
3.2 A声级A-weighted sound level
声级是指与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相一致的物理量,单位为分贝。
A声级是声级计计权中的一种,A计权声级反映了噪声的客观强度与频率这两个因素在人主观引起的感受。
3.3方向盘steering wheel
汽车操纵行驶方向的轮状装置。
3.4制动踏板pedal brake
制动踏板是汽车限制动力的踏板,即脚刹(行车制动器)的踏板,制动踏板用于减速停车。
3.5紧急停车带urgency parking strip
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供车辆临时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紧急停车使用的临时停车地带。
3.6道路车道线The lane dividing line
用来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的交通标线。
3.7主车SubjectVehicle, SV
配有自动驾驶系统的待测车辆。
4 测试准备
4.1 测试场地要求
a)试验路面干燥,没有可见的潮湿处;
b)试验道路应为直道并且平坦,没有明显的凹坑、裂缝等不良情况,其水平平面度应小于1%,长度至少为700m;
c)试验过程中,在试验道路两边3m以内不能有任何车辆,障碍物,或其他物体。
路面上方的标志物、桥梁及其他明显的干扰物体或建筑必须高于路面5m。
4.2 测试环境的要求
a) 气候条件良好,没有降雨、降雪、冰雹等恶劣天气情况;
b)试验时最大风速应低于10m/s;
c)试验过程中,太阳高度要超过地面水平线15°;
d)除非特殊情况,试验能见度应在1000m以上;
e)试验环境温度、周围光照度、风速、风向等环境情况需要进行记录。
4.3测试准备要求
4.3.1被测车辆状态确认
被测车辆上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被测车辆的人工操作接管功能能够正常工作;
被测车辆的转向与制动功能均正常;
被测车辆的油、水等液体,如冷却液、制动液、机油等,确保至少达到最小指示位置;
被测车辆的轮胎气压须为厂家推荐的标准冷胎气压,如果推荐值多余一个,则轮胎应该被充气到最轻的负载条件。
4.3.2自动驾驶系统初始化
如有必要,测试前可先进行自动驾驶系统的初始化,整个过程可由制造厂商协助进行。
5人工操作接管测试方法
5.1总则
该测试先进行提醒驾驶员进行人工操作接管的声音与视觉提醒功能的确认,再进行驾驶员人工操作接管功能的测试。
其中对于声音与视觉提醒功能的确认以主观评价进行。
5.2声音与视觉提醒功能确认
在长直路上进行试验,被测车辆以恒定车速运行(推荐的测试车速区间为20~80km/h)。
当达到测试车速后,触发需要驾驶员人工操作接管车辆的指令。
此时,车辆应具有声音与视觉的提醒功能,以提示驾驶员进行人工操作接管。
5.2.1声音提醒功能的确认
当车辆进行人工操作接管提醒时,驾驶员能够清晰听到提示人工操作接管的声音警告。
5.2.2视觉提醒的辨识性确认
当车辆进行人工操作接管提醒时,驾驶员能够看到提示人工操作接管的视觉警告(视觉警告可以通过灯或屏幕上的信息来实现)。
5.3人工操作接管功能测试
人工操作接管功能测试包含三个测试内容。
分别为:通过制动踏板进行接管;通过方向盘进行接管以及通过按钮或开关进行接管。
人工操作接管后驾驶员应获得对车辆的完全控制权限(完全控制权限包括对车辆转向、加速、制动、灯光以及雨刮等系统的控制权)。
5.3.1通过制动踏板进行接管
在自动驾驶系统运行,并且车辆保持恒定车速直线行驶时,驾驶员通过踩下制动踏板,当刹车灯亮起(或系统接收到刹车信号)时,车辆应能退出自动驾驶模式,并使车辆驾驶员获得对车辆的完全控制权限。
5.3.2 通过方向盘进行接管
在自动驾驶系统运行,并且车辆保持恒定车速直线行驶时,驾驶员通过转动方向盘,当方向盘转角大于或等于5°时,车辆应能退出自动驾驶模式,并使车辆驾驶员获得对车辆的完全控制权限。
5.3.3 通过按钮或开关进行接管
在自动驾驶系统运行,并且车辆保持恒定车速直线行驶时,驾驶员通过按动或开关(此处的按钮和开关均指实体按钮或开关)能够使车辆退出自动驾驶模式,并使车辆驾驶员立即获得对车辆的完全控制权限。
5.4测试通过标准
人工操作接管的声音与视觉提醒功能的测试通过,并且人工操作接管功能的各项测试均通过,则可以判定该规范测试通过。
判定流程如图2所示。
开始
声音与视觉提醒
功能测试是否可通过方向盘转动接管
三个项目均通过
不通过
人工操作接管功能测试
是否可通过踩制动踏板接管
是否有声音
提示是否有视觉
提示否否
否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是否可通过按钮或开关接管
不通过+
通过
不通过
是
图1 测试判定流程图
5.5测试有效性要求
为了保证测试的有效性,整个测试需要保证以下事项:
1)在进行人工操作接管测试时,需要确认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正常;
2)在进行人工操作接管的声音与视觉提醒功能的测试时,声音与视觉的提醒需同时出现;
3)在完成人工操作接管后,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应处于关闭或待机的状态;
6数据记录
6.1试验拍照要求
测试前,对试验车辆进行左前45度和右后45度两个角度拍照,对车辆的VIN 码进行拍照并对车内外试验设备进行拍照。
在车辆内外部放置视频记录设备,对整个试验过程进行录像。
保证录像的清晰度便于后期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