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宜昌平湖半岛旅游新区总体概念设计及核心区城市设计
三峡宜昌平湖半岛旅游新区总体概念设计及核心区城市设计

三峡宜昌平湖半岛旅游新区总体概念设计及核心区城市设计一、总体概念设计三峡宜昌平湖半岛旅游新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依托长江三峡旅游资源和湖北省千岛湖旅游区,将其作为发展依托,打造成以旅游为主导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总体概念设计包括旅游资源调查、规划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
1.旅游资源调查通过对三峡旅游资源和千岛湖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自然、人文和历史资源,明确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
2.规划定位基于旅游资源调查的结果,确定新区的规划定位,即以旅游为主导,兼顾文化、生态和休闲度假等多个方面的功能。
新区的发展要紧密结合长江三峡和千岛湖的特色,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3.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定位,确定新区的发展目标,包括旅游接待量、游客满意度、旅游收入等方面的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和时间表。
4.空间布局根据新区的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进行空间布局,包括核心区、功能区和交通组织等方面。
核心区是重点发展的区域,需要设计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形象,以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核心区是新区的重点开发区域,是旅游资源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区域,因此在城市设计上需要突出其独特性和吸引力。
1.城市形象在核心区的城市形象设计上,应融入三峡地域特色和千岛湖水乡风貌,建立独特的城市形象。
可以借鉴三峡的奇峰怪石和特色建筑,以及千岛湖的山水相映和人文风情,打造出一个集景观、建筑和文化为一体的宜昌风貌。
2.交通组织在核心区的交通组织上,需要考虑游客的便捷性和景点的连通性。
可以设计出一个便于游客自由游览的交通网络,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游船等多种方式。
3.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需要满足游客和居民的需求。
特别是供水和供电等方面要保证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旅游业的正常运营。
4.景区开发核心区的景区开发要充分发挥三峡旅游资源和千岛湖旅游资源的优势。
可以开发出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包括观光、游船、水上运动、民俗体验等等,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服务。
宜昌城市总体规划获批 城区人口2030年达300万

宜昌城市总体规划获批城区人口2030年达300万2013年03月03日05:39荆楚网-湖北日报唐宜贵我要评论(4)字号:T|T城市职能:●世界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国际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及休闲旅游目的地●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科教文化中心、交通及流通中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湖北省重要的金融、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信息服务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中心城区常住人口:2015年 200万人2020年 226万人2030年 302万人生产总值:2015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500亿元中心城区建设用地:2015年 200平方公里2030年 302平方公里城市组团:西陵组团、伍家岗组团、点军组团、小溪塔组团、猇亭组团、白洋组团、坝区组团龙泉组团、鸦鹊岭组团、安福寺组团、顾家店组团、红花套组团、高坝洲组团解读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未来宜昌将再建5座跨江大桥 3条轨道交通线路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市级行政中心建在伍家岗解读20年后宜昌:形成1个特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增七家医院市民就医更方便规划45处福利设施宜昌新增四处市级文体设施五处区级文化中心湖北日报讯(记者唐宜贵、通讯员淡争燕、蔡钧庭)昨日获悉,《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获得省政府批准。
到2030年,该市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 300平方公里以内。
获批的该市城市总规称,宜昌中心城区将形成“沿江带状多组团”空间结构。
主要沿长江城镇聚合带布局,以柏临河、桥边河、黄柏河、清江、玛瑙河为垂江发展轴线,实现城市组团的纵深拓展。
组团共有13个,分别是西陵、伍家岗、点军、小溪塔、猇亭、白洋、坝区、龙泉、鸦鹊岭、安福寺、顾家店、红花套、高坝洲组团等。
宜昌市规划局局长夏文翰说,宜昌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以法律形式固定的宜昌城市总规,通过13个组团构成一座全省独一无二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极具个性色彩,全国少见。
他说,宜昌组团式城市,组团与组团间是通过生态廊道分割、用快速交通系统连通的城市格局。
平湖规划 宜昌官员的阴谋

一、项目背景平湖半岛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区位于西陵峡口,由葛洲坝工程回水所形成的平湖水面和西陵山半岛形成。
风景区规划范围东、北至夜明珠路—黄柏河桥—嫘祖庙,西至长江溪桥—长江北岸,南至马羊山,区域面积3.52平方公里(4875亩),其中黄柏河水域面积1.74平方公里(2610亩)。
是“两坝一峡”国际旅游区的起点,地处城区与峡口风景区结合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
按照平湖半岛项目的初步策划方案,平湖半岛定位为宜昌城市旅游的核心,包括旅游集散服务、游艇度假、乐活购物、主题游乐体验与文博创意等,将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宜昌旅游品牌,对于宜昌加快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具有积极作用。
二、项目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可开发陆域面积1.09平方公里(1635亩),规划用地面积1460亩,现状用地以居住用地、港口用地、工业用地与公共设施用地、村民住宅建设用地为主。
目前,项目由宜昌市规划局和城投公司共同委托英国阿特金斯设计公司在做规划设计。
规划用地性质为公共设施用地和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占60%,住宅40%,容积率1.2,建筑密度35%,绿化率30%。
总投资3亿元的平湖半岛拆迁安置房已在西陵区沙河村开始建设。
项目开发主要以滨水休闲度假为主题,整体规划,开发,建成旅游休闲商务区。
重点项目包括:1、宜昌三峡游船基地。
重点建设三峡游船公司总部大厦,建立三峡游船信息平台。
一期规划建设三峡游船中心大厦、集客广场及停车场、黄柏河南岸码头及配套项目、黄柏河北岸码头及配套设施项目;二期规划改造长江溪大桥,延伸开发黄柏河港湾码头,建设三峡游船配送维修中心等。
2、西陵半岛商务度假区。
在嫘祖庙至桃花村一带规划兴建度假宾馆,形成园林式的江景度假宾馆、商务会议中心、平湖水上游乐中心、主题文化娱乐项目等。
3、长江三峡油轮中心开发项目。
总用地面积36万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38.4万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容积率1.07,总投资估算28亿元。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峡枢纽港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峡枢纽港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2.18•【字号】宜府发[2014]6号•【施行日期】2014.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峡枢纽港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宜府发〔2014〕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现将市交通运输局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三峡枢纽港发展的工作方案》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2014年2月18日关于加快推进三峡枢纽港发展的工作方案(市交通运输局)三峡枢纽港是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城市功能、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载体。
根据《中共宜昌市委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长江岸线保护与开发推进三峡枢纽港建设的意见》(宜发〔2013〕7号),为加快推进三峡枢纽港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科学编制发展规划(一)规划目标。
以“第四代”航运中心为导向,以港口新区为发展引擎,突出翻坝中转、三峡旅游等功能定位,加快茅坪、太平溪、红花套、云池、白洋、田家河、枝城、七星台、峡口9大作业区和三峡国际游轮中心建设,积极争取整合巴东、荆州等区域港口,做大做强三峡枢纽港,将其打造成沿江万亿经济走廊的集群港、三峡航运畅通的中转港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特色港,实现以港兴城,并带动沿江城镇发展。
到2015年,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达到9000万吨100万标箱;临港物流水运分担率达50%,外贸水运分担率达70%;中心城区滨江岸线整治基本完成,成为美丽宜昌新标志。
到2020年,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5亿吨200万标箱;临港物流水运分担率达70%,外贸水运分担率达90%;实现全市岸线资源科学规划、高效利用,城市生活、港口生产、自然岸线合理分工,港口、产业、城市良性互动,港城同兴。
(二)规划重点。
一是按照“第四代”航运中心的总目标,全面分析三峡枢纽港的现实条件和发展方向,明确发展定位、目标和策略措施。
三峡宜昌平湖半岛旅游新区总体概念设计及核心区城市设计

平湖半岛旅游新区是宜昌市将来开展的重点地区,是城市旅游、三峡旅游的新核心和城市宜居生活的新地标。
本次规划设计从地区产业功能开展入手,将平湖半岛旅游新区的建立和整个宜昌市的城市开展严密联络,通过产业功能定位、旅游开展筹划、新区构造布局等方案使新区的开发建立城市宜昌城市功能提升、旅游地位提升的重要抓手。
同时规划特别注重了城市生态保护和城市开展建立之间的平衡关系,优先确定了生态保护范围。
方案在地区总体定位、功能产业筹划、旅游系统规划、旅游工程筹划及规划理念和策略等方面都提出了准确、恰当、合理、创新的设计思路。
工程特点:设计方案准确有效的对地区资源及开展方向进展了判断,功能定位准确,符合地区开展趋势。
旅游规划系统丰富,为地区成为宜昌市乃至三峡旅游的重要节点奠定了根底。
宜昌市平湖半岛旅游综合服务区策划一空间规划

1.2 区域经济背景分析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 面积的1.94%。 全省设有武汉(副省级城市)、黄石、十堰、荆州、宜昌、 襄樊、鄂州、荆门、孝感、黄冈、咸宁、随州12个地级市, 仙桃、天门、潜江3个省直管县级市,1个恩施土家族苗族 自治州和1个神农架林区。 截止到2008年底: 地方财政收入:13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 人口:总人口6050万人,常住人口5693万人;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 城市化率:约45%,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一,超过全国城市 化平均水平。
河南
河北
18200
16000
19001
19588
上海
辽宁 四川 北京 湖北
13080
12020 11025 10279 (11)10160
94920
24945 11008 57931 (17)14933
湖北省2008年GDP总量超过1万亿,占全国省市排名的第11位,人均GDP占到17位,人均GDP接近中等国家水平。 到2007年底,全省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已达到95%,县域中小企业以民营为主体的格局形成,已经成为促进县域经 济发展的主动力,有12家民营企业成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宜昌市经济发展背景分析
1.2 区域经济背景分析
——经济总体态势良好,城镇人均收入大幅增长,居民消费价格平稳增长,开发环境好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04 2005 GDP(亿元) 2006 2007 GDP增长率(%) 2008 540.13 608.06 694.91 17.5% 15.0% 13.0% 12.2% 820.90 14.6% 15.0% 1026.56 10.0% 5.0% 0.0% 20.0%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创建中国国际水利工程旅游目的地工作方案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创建中国国际水利工程旅游目的地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8.01•【字号】宜府办发〔2016〕59号•【施行日期】2016.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创建中国国际水利工程旅游目的地工作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16〕5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创建中国国际水利工程旅游目的地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8月1日宜昌市创建中国国际水利工程旅游目的地工作方案为充分发挥我市水利水电资源优势,彰显水电旅游特色,努力把宜昌建设成为“中国国际水利工程旅游目的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创建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丰富产品、提升品质、塑造品牌为主线,以“国际化、特色化、品质化”为重点,大力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构建旅游发展新机制,打造旅游发展新平台,培育旅游发展新业态,塑造旅游目的地新形象。
二、工作目标通过两年努力,使宜昌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国际认知度更高、旅游业贡献率更大,成功创建“中国国际水利工程旅游目的地”。
三、实施步骤(一)宣传发动阶段(2016年7月~8月)。
组织有关县市区、市政府相关部门学习“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要求和标准,明确创建工作目标和任务;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创建工作任务;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民共创共建的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8月~2017年6月)。
成立宜昌市创建“中国国际水利工程旅游目的地”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创建工作办公室;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分解创建任务;按照创建责任分工,有关县市区和相关部门分别制定本单位实施方案,将各项工作按月分解、落实到人;定期组织自查、自检、督办,定期通报相关县市区和相关部门创建情况。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构建战略支点的若干意见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构建战略支点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9.06•【字号】鄂发[2011]29号•【施行日期】2011.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构建战略支点的若干意见(鄂发〔2011〕29号2011年9月6日)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是省委、省政府在深化省情认识基础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推动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具体实践。
现就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构建战略支点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推进“两圈一带”战略是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必然选择(一)深入推进“两圈一带”战略,是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根本途径。
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首次提出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5年多来,省委、省政府继争取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又不失时机地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形成了“两圈一带”战略布局。
2011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再次视察湖北,要求我省紧紧把握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宝贵机遇,在新的起点上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北改革发展寄予的殷切期望和历史重托,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
“两圈一带”战略继承和发展了我省过去一系列发展思路,对局部战略进行整合和集成,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战略体系。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两圈一带”战略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深化和发展。
“两圈一带”战略既强调空间布局的整体性和资源的整合重组,又强调彰显区域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既强调区域间的竞相发展和率先崛起,又强调区域间的合理分工和合作联动,形成圈圈相联、圈带互动、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湖半岛旅游新区是宜昌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地区,是城市旅游、三峡旅游的新核心和城市宜居生活的新地标。
本次规划设计从地区产业功能发展入手,将平湖半岛旅游新区的建设和整个宜昌市的城市发展紧密联系,通过产业功能定位、旅游发展策划、新区结构布局等方案使新区的开发建设城市宜昌城市功能提升、旅游地位提升的重要抓手。
同时规划特别注重了城市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建设之间的平衡关系,优先确定了生态保护范围。
方案在地区总体定位、功能产业策划、旅游系统规划、旅游项目策划及规划理念和策略等方面都提出了准确、恰当、合理、创新的设计思路。
项目特点:设计方案准确有效的对地区资源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判断,功能定位准确,符合地区发展趋势。
旅游规划系统丰富,为地区成为宜昌市乃至三峡旅游的重要节点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