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第五版修订完成
儿童自闭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自闭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马永骏(石河子大学应用心理学系,新疆,832000)摘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由美国临床学家Kanner提出。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研究者对自闭症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对自闭症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从自闭症的病因,自闭症的治疗两个方面介绍了自闭症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和分析了自闭症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闭症,自闭症的病因,自闭症的治疗。
引言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对自闭症进行详细的临床研究并发表第一篇研究论文的学者是美国的临床医学家Leo Kanner。
[1]他将一组行为特异的儿童命名为“early infantile autism”(早期婴儿自闭症)。
他发现这些儿童有着极度的孤立,强烈的要求保持同一性,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对刺激的过度敏感,自发性活动类型的局限性。
但是却有着超常的记忆水平,良好的认知能力。
[2]但是仅凭对11个儿童的临床观察就得出自闭症的特点是不科学的。
201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将自闭症诊断标准列为如下4项:1.在各种情景下持续存在的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缺陷,不能用一般的发育迟缓解释。
2.行为方式、兴趣或活动内容狭隘、重复。
3.症状必须在儿童早期出现。
4.所有症状共同限制和损害了日常功能。
[3]对自闭症更精确的诊断提供了帮助,但是自闭症的病因和治疗依然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自闭症的病因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症状多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因此诸多早期研究聚焦于社会认知来寻找自闭症的病因[4],但是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从医学,生物学等角度开始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2.1 生物学因素2.1.1神经生物学因素研究者通过MRI,ERP和HC(超声)的技术检验发现2到4岁的自闭症儿童的自闭症患儿多个脑区灰白质局限性异常肥厚(比正常肥大20%),额叶肥大最重,从额到枕肥大度渐小,枕叶与正常人无差别.[5]Courchesne等人通过研究推测自闭症儿童脑区的过度增长可能与脑神经元数目过多有关,而过多的神经元可能会阻碍各个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介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是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简称APA)出版的一本用于精神疾病诊断的权威参考书。
DSM-5是DSM系列的第五版,于2013年5月发布。
它提供了用于诊断和分类精神疾病的标准,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符合某种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
本文将介绍DSM-5的背景、目的、特点以及它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背景精神疾病的诊断和分类对于精神健康领域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而DSM系列的手册则成为了一个标准,使医生们可以统一地理解、诊断和治疗精神疾病。
目的DSM的目的是为医生提供一个可靠的临床工具,协助他们在诊断过程中进行分类和标准化。
通过使用DSM-5,医生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患者,并将他们的症状与特定的精神疾病相对应。
此外,DSM-5还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言和框架,以促进精神疾病的研究和理解。
它定义了每种精神疾病的特征和标准,并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方式来比较不同研究的结果。
特点相较于前几版的DSM,DSM-5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采用了多轴诊断系统的改革:在之前的版本中,DSM采用了多轴诊断系统,将患者的临床症状、人格特点和社会功能等因素分别列在不同的轴上进行诊断和评估。
而在DSM-5中,这一系统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整体化的诊断模型。
2.将精神疾病看作是一个连续的谱系:DSM-5强调了精神疾病存在于一个连续的谱系上,而非简单的二分法。
这样的改变使得医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诊断那些症状和程度在不同患者之间存在差异的疾病。
3.更多的关注文化和发展因素:DSM-5对文化和发展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进行了更多的关注。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第五版修订完成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第五版修订完成。
发表者:王帅《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第五版修订完成。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报道)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将发布《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第五次修订版,以下是对新版本的一些展望。
囤积癖升级为精神疾病囤积癖是指过度堆积物品的行为,通常囤积的都是大多数人希望扔掉的东西,比如垃圾邮件、不穿的衣服、旧报纸或坏掉的小玩意儿。
在DSM先前版本中,囤积癖被认为是强迫症的一种症状。
但研究人员发现,在囤积者对他们的杂物做出何去何留的决定时,大脑活动与强迫症患者或正常人完全不同。
在大量研究的支持下,囤积癖单独成为了一种精神障碍。
重新使用成瘾一词,并引入赌博障碍此前,DSM一直避讳“成瘾”这个词,在第4版DSM中用的是“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这两个词。
第5版DSM放弃了这两个模棱两可的术语,将所有癖嗜和相关精神障碍都称为“物质使用障碍”(substance use disorders),归在“物质相关和成瘾障碍”(Substance Related and Addictive Disorders)章节下,同时归入其下的还有赌博障碍(gambling disorder)。
孩子的爆脾气可以视为精神障碍吗自第1版DSM以来,美国精神病学会就认为双相障碍(以前称燥郁症)主要存在于成年人之中。
然而,近二十年间,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美国儿童增加了4倍多。
许多精神病专家认为,那些儿童并不具有双相障碍,所以美国精神病学会针对他们设立了一种新病症:破坏性情绪失调障碍(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
人格障碍部分依然混乱几十年来,精神病医生都在呼吁,旧版DSM中,至少10种以上的人格障碍诊断标准存在重叠,这使其正确性受到质疑。
为此,负责DSM中人格障碍部分的工作组成员为新版DSM 起草了一份修改提议。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第五版修订完成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第五版修订完成。
发表者:王帅《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第五版修订完成。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报道)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将发布《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第五次修订版,以下是对新版本的一些展望。
囤积癖升级为精神疾病囤积癖是指过度堆积物品的行为,通常囤积的都是大多数人希望扔掉的东西,比如垃圾邮件、不穿的衣服、旧报纸或坏掉的小玩意儿。
在DSM先前版本中,囤积癖被认为是强迫症的一种症状。
但研究人员发现,在囤积者对他们的杂物做出何去何留的决定时,大脑活动与强迫症患者或正常人完全不同。
在大量研究的支持下,囤积癖单独成为了一种精神障碍。
重新使用成瘾一词,并引入赌博障碍此前,DSM一直避讳“成瘾”这个词,在第4版DSM中用的是“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这两个词。
第5版DSM放弃了这两个模棱两可的术语,将所有癖嗜和相关精神障碍都称为“物质使用障碍”(substance use disorders),归在“物质相关和成瘾障碍”(Substance Related and Addictive Disorders)章节下,同时归入其下的还有赌博障碍(gambling disorder)。
孩子的爆脾气可以视为精神障碍吗自第1版DSM以来,美国精神病学会就认为双相障碍(以前称燥郁症)主要存在于成年人之中。
然而,近二十年间,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美国儿童增加了4倍多。
许多精神病专家认为,那些儿童并不具有双相障碍,所以美国精神病学会针对他们设立了一种新病症:破坏性情绪失调障碍(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
人格障碍部分依然混乱几十年来,精神病医生都在呼吁,旧版DSM中,至少10种以上的人格障碍诊断标准存在重叠,这使其正确性受到质疑。
为此,负责DSM中人格障碍部分的工作组成员为新版DSM 起草了一份修改提议。
DSM-5-更新(共34张)

– 可预期的或文化认可的,对普通压力或丧失产生的反应 – 社会偏差行为和个人与社会的冲突
第7页,共34页。
DSM-5对精神障碍诊断(zhěnduàn)的说明
• 精神障碍的诊断需要有临床实用性,有助于临床医生:
– 为患者制定治疗计划, – 判断患者的预后和潜在的治疗结局。
DSM-5对DSM-Ⅳ中未标明(NOS)的疾病更改 为其它分类(fēn lèi)/未明确
• DSM-5中以其它分类和未明确的疾病替代DSM中未标明(NOS) 的疾病,净改变:增加24项。
- 更可能的与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系统保持一致。 - 这一统计数据上的改变并非意味着新的特定疾病出现。
不同的精神疾病。
第3页,共34页。
/wiki/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DSM-5的出版(chūbǎn)
由于DSM-IV已经十余年,随着时间的进行而资料及诊断 方法已不符现实需要而需进行更新,然而DSM-IV-TR仅对些许 症状进行诊断准则调整,而非大篇幅翻修,故DSM-5便开始着 重于诊断方法的改善。
DSM-5现场(xiànchǎng)研究小结
• 难以区别的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之间差 异的问题已经解决,三种疾病均具有良好的可信度;
• 抑郁症诊断的低信度没有改善,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 kappa为0;
• 不稳定情绪是新增的儿童期疾病——分裂性心境调节障碍的 重要特征,该病诊断信度较低;
• 第一部分:DSM-5基础 • 第二部分:主要元素:诊断标准和编码 • 第三部分:新出现的测量方法与模型 • 附录 • 索引
第10页,共34页。
DSM-5设置第三部分(bù fen)的目的
dsm-5

dsm-5美国经过14年的准备,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推出了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的最新版本--DSM-5。
它是现有的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DSM-4的升级版。
为了能进一步改进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和在所有临床工作者中产生一种共同语言,DSM-5对所有精神疾病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分类,并制订了精确和具体的诊断标准。
它采纳、吸取了数百位国际一流水准的精神心理疾病教授、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博士等各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因而极具科学参考价值。
中国现行标准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完成于2001年,已经严重落后。
未来,无论是按照DSM-5来指导中国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下一版的修订,还是两年后按照WHO制定的ICD-11来执行精神疾病的诊断,我们都必须迅速熟悉DSM-5,掌握精神疾病的最新分类与走向。
DSM5的出版是美国精神学会甚至全球的一大盛事,也是行业的制高点,每十年到十五年改版一次,也就意味着十到十五年内不会有改变。
该书是所有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也是所有心理咨询或精神医学相关行业从业人员都必须人手一册的工具书。
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DSM)是有关精神障碍的分类,本手册所提供的标准可以协助精神卫生服务相关从业人员,对精神障碍做出更为可靠的诊断。
它是临床工作者的工具,是学生和临床工作者重要的教育资源。
随着60多年来几个连续版本的出现,该手册已经成为精神卫生领域临床实践的标准参考书。
DSM中的表述对精神卫生服务的不同方面的所有有关专业人员,包括精神科医生、其他医生、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护士、咨询师、司法和法律专家、职业和康复治疗师以及其他健康专业人员等都具有价值。
美国精神病学会,于1892年成立,美国最大的精神病学组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精神病学组织,拥有超过13万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临床医生、研究顾问和学生成员。
DSM5的变化要点

DSM-5的变化要点2013-09-22 编辑:姜男来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自颁布以来,一直都受到国际的广泛关注,影响面很大。
2000年DSM-IV-TR颁布后,美国精神医学协会就开始收集、整理并启动DSM-5的修订工作。
历时14年,吸收了近60年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基因和神经影像方面的研究结果,DSM-5在多个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下面就成人部分的重要变化进行一些介绍。
1 分类与分型由于精神障碍的病因不明,基于现象学原则,DSM-5仍采用描述性分类,但分类由DSM-IV-TR的17类变成了DSM-5的22类,分别为:神经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与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双相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分离性障碍、躯体症状障碍及相关障碍、喂养和进食障碍、排泄障碍、睡眠-觉醒障碍、性功能障碍、性别焦虑、破坏性、冲动-控制和品行障碍、物质相关障碍与成瘾障碍、认知神经障碍、人格障碍、性欲倒错障碍、其他精神障碍、药物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另外包括其他可能成为临床关注焦点的问题。
在分类与分型中与临床关系密切且较为重要的变化如下。
1.1 双相障碍与抑郁障碍 DSM-5将DSM-IV-TR中“心境障碍”拆分为“双相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和“抑郁障碍”两个独立章节,并对“抑郁障碍”进行了扩充,加入了新的抑郁障碍类型,如破坏性情绪失调障碍、月经前期烦闷障碍(存在于DSM-IV-TR的附录B中)、持续性抑郁障碍(包括慢性抑郁症和恶劣心境)等。
1.2 焦虑障碍、强迫障碍与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 DSM-5将DSM-IV-TR的“焦虑障碍”拆分、重组为“焦虑障碍”、“强迫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和“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
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变化要点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自颁布以来,一直都受到国际的广泛关注,影响面很大。
2000年DSM-IV-TR颁布后,美国精神医学协会就开始收集、整理并启动DSM-5的修订工作。
历时14年,吸收了近60年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基因和神经影像方面的研究结果,DSM-5在多个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下面就成人部分的重要变化进行一些介绍。
1 分类与分型由于精神障碍的病因不明,基于现象学原则,DSM-5仍采用描述性分类,但分类由DSM-IV-TR的17类变成了DSM-5的22类,分别为:神经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与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双相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分离性障碍、躯体症状障碍及相关障碍、喂养和进食障碍、排泄障碍、睡眠-觉醒障碍、性功能障碍、性别焦虑、破坏性、冲动-控制和品行障碍、物质相关障碍与成瘾障碍、认知神经障碍、人格障碍、性欲倒错障碍、其他精神障碍、药物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另外包括其他可能成为临床关注焦点的问题。
在分类与分型中与临床关系密切且较为重要的变化如下。
1.1 双相障碍与抑郁障碍DSM-5将DSM-IV-TR中“心境障碍”拆分为“双相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和“抑郁障碍”两个独立章节,并对“抑郁障碍”进行了扩充,加入了新的抑郁障碍类型,如破坏性情绪失调障碍、月经前期烦闷障碍(存在于DSM-IV-TR的附录B中)、持续性抑郁障碍(包括慢性抑郁症和恶劣心境)等。
1.2 焦虑障碍、强迫障碍与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DSM-5将DSM-IV-TR的“焦虑障碍”拆分、重组为“焦虑障碍”、“强迫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和“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
DSM-5的“焦虑障碍”一章不再包括强迫症(归入在强迫障碍和相关障碍章节中)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归入在创伤相关和应激相关障碍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第五版修订完成。
发表者:王帅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第五版修订完成。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报道)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将发布《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第五次修订版,以下是对新版本的一些展望。
囤积癖升级为精神疾病
囤积癖是指过度堆积物品的行为,通常囤积的都是大多数人希望扔掉的东西,比如垃圾邮件、不穿的衣服、旧报纸或坏掉的小玩意儿。
在DSM先前版本中,囤积癖被认为是强迫症的一种症状。
但研究人员发现,在囤积者对他们的杂物做出何去何留的决定时,大脑活动与强迫症患者或正常人完全不同。
在大量研究的支持下,囤积癖单独成为了一种精神障碍。
重新使用成瘾一词,并引入赌博障碍
此前,DSM一直避讳“成瘾”这个词,在第4版DSM中用的是“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这两个词。
第5版DSM放弃了这两个模棱两可的术语,将所有癖嗜和相关精神障碍都称为“物质使用障碍”(substance use disorders),归在“物质相关和成瘾障碍”(Substance Related and Addictive Disorders)章节下,同时归入其下的还有赌博障碍(gambling disorder)。
孩子的爆脾气可以视为精神障碍吗
自第1版DSM以来,美国精神病学会就认为双相障碍(以前称燥郁症)主要存在于成年人之中。
然而,近二十年间,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美国儿童增加了4倍多。
许多精神病专家认为,那些儿童并不具有双相障碍,所以美国精神病学会针对他们设立了一种新病症:破坏性情绪失调障碍(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
人格障碍部分依然混乱
几十年来,精神病医生都在呼吁,旧版DSM中,至少10种以上的人格障碍诊断标准存在重叠,这使其正确性受到质疑。
为此,负责DSM中人格障碍部分的工作组成员为新版DSM 起草了一份修改提议。
但是,可能因为新诊断系统太过复杂,美国精神病学会理事会最终投票否决了提议。
丧亲之痛可迅速导致抑郁
第4版DSM中对抑郁发作的定义为:抑郁症症状必须维持两周以上。
但规定那些在近期失去至爱的人,若出现抑郁症症状,则不属于抑郁发作,除非症状持续达两个月以上。
第5版DSM中去除了这项例外。
这次修订认为丧亲之痛是一种能够迅速促成抑郁爆发的强大压力。
设立自闭症谱系新类别
在第4版中,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期崩解症和待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DD-NOS)是同一个章节中的四个不同病症。
新版DSM将它们都合并到了“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这个新类别下。
美国精神病学会认为,这些病症非常类似,应将它们归于一个统一体而不是分别存在。
轻微精神病综合征没有晋级
美国精神病学会起初提议在新版DSM中加入一个全新的精神障碍——轻微精神病综合征(attenuated psychosis risk syndrome),专门针对有精神病前期症状,比如幻听或幻觉的儿童。
但批评者指出符合提议标准的儿童中,三分之二并没有发展为严重的精神病。
在经过审议之后,美国精神病学会最终认同了批评者的意见,将轻微精神病综合征从DSM的主要部分移到了第3部分——即在确定其为确切的精神障碍之前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