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思路】2020年浙江省高三语文名校资源优化卷(九)

合集下载

【新高考·新思路】2020年浙江省高三语文名校资源优化卷(八)

【新高考·新思路】2020年浙江省高三语文名校资源优化卷(八)
如:“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论·卫灵公》)写孔子接待一位盲人的情景,声音神态,栩栩如生,[丁]语言轻便明快,“说得极平实浅易”,“活画出一个相师仪节来了”。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滥觞B.佶屈聱牙C.简直D.栩栩如生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介绍。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材料三:
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好,生涯发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D.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动物难逃“被累死”的命运,但我知道,减轻动物在人类手里所承受的痛哭,也正是我们缩短与残忍和野蛮之间距离的最佳方式。
B.除非一个国家愿意放弃互联网商业带来的巨大红利,彻底禁止智能手机的应用,否则它就不可能真正地回避新媒体传播所带来的问题。
浙江省“新高考·新思维”名校资源优化卷
语文(八)命题学校:宁波北仑中学
考生注意:本卷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倚(yǐ)官谋利是当时社会把事业做大做强的不二法门,也是快速致富的钟南捷径,官商结合、政治权力和市场资源联姻(yīng),把社会搞得乌烟瘴气,老百姓苦不堪言。

【新高考·新思路】2020年浙江省高三语文名校资源优化卷(六)

【新高考·新思路】2020年浙江省高三语文名校资源优化卷(六)

浙江省“新高考·新思维”名校资源优化卷语文(六)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垒砌.(qì)围墙宛如修筑城堡,开辟畦圃仿佛拓展疆域,栽种荫.(yīn)庇后人的参天大树犹如造就英才,培植色香俱佳的奇花异草真不啻倡导文艺。

B.这乐曲起初迷惘而缠绵,靡.(mǐ)丽而幽深,绵邈而隐晦,后来却令人觉得沉重的叹息中有舒展和妩媚,美在悲怆.(chuàng)的解脱、忧郁的抚慰。

C.论辩是双方立场、观点的对峙、碰撞,只有据理力争而不强.(qiǎng)词夺理,辩驳请讦难而不斥责攻讦.(jié),才能不致使言辞交锋演变为义气之争。

D.那朝天举着喇叭简的高粱.(liáng)、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豆苗、瓜蔓.(wàn),无不进发出旺盛的活力,不知道那有闲情逸志的文人们是否喜欢这夏日热烈急促的旋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甲]《流浪地球》因口碑和票房双高,引起了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隆等人(曾执导《终结者》《阿凡达》等)的关注。

而后,导演郭帆受宠若惊地向“卡神”致敬的举动,恰是《流浪地球》难脱好莱坞科幻大片风格的写照..。

[乙]该片地球灾难的场景布置、拯教世界的人物塑造都是好菜坞的翻版一“灾难与爱”叙事模式的再现。

这些因素都是科幻片在北美和中国屡试不爽....的商业保障。

《流浪地球》诚然..充满美国式叙事和特技的痕迹,但也有独特的中国式情怀。

美国模式是灾难往往源于外星人入侵或人为因素,并以丢弃地球、殖民其它星球、寻找新家园为结局。

[丙]而《流浪地球》中的灾难源于太阳褒老,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天地人”的诠释;其处理方式是带着地球“流浪”,凸显了中国“根文化”:不离不弃的家国情怀。

此外,中国人拯救地球的英雄主义更强调“联合政府”的集中领导和各国民众的齐心协力,本质上与好莱坞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判若云泥....。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写照B.屡试不爽C.诚然D.判若云泥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学习强国”平台聚合了大量免费资源,充分满足了互联网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自主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为工作推动积蓄了精神能量。

【新高考·新思路】2020年浙江省高三语文名校资源优化卷(二)

【新高考·新思路】2020年浙江省高三语文名校资源优化卷(二)

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称含苞待放的荷花为菡萏(dàn),又称荷花为静客,则是因其恬静娴雅之姿;朱自清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来形容盛开的荷花,那舞女应该是芭蕾(lěi)舞女吧。

B.“诚信铁路”给“车闹”“霸座”等行为人戴上“紧箍(gū)咒”,各地加大春运期间信用惩(chéng)诚力度,及时公示违规失信行为,让他们“一次失信,处处受限”。

C.时而读闲杂书,不必规矩,坐也可,卧也可;时而静向墙隅,水蚀斑驳,瞥-点而逮形象,即与书中人、物合,愈看愈肖(xiào), 或听室外黄鹏(lì),莺莺恰恰辨鸟语。

D.在字里行间,穿越纸背的是典雅与豪气,一切都沐着阳光,融着祈愿,向着美好,一切都清新明朗,深挚隽永,难寻一丝一毫的矫(jiāo)柔造作,没有片言只语的自怨自艾(y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环顾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中国制造站在了新的时代风口。

面对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15-2025年)》,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创新做出...专项规划的《人才篇》,..顶层设计。

[甲]而本次发布的《指南》,可说是落实“中国制造”一揽子也是系列规划指南的收官之作....。

[乙]“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对于制造业而,最关键、最积极的因素是人才。

但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的现象同时存在。

[丙]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却真才难求,另一方面是技工找活不易就业难:制造业人才调结构,提素质的任务十分紧迫。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做出B.一揽子C.收官之作D.良莠不齐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一百多年前的北京大学学生中,大多数官二代和富二代子弟都雇有仆人,他们在学校里常常被称为“老爷”,他们上学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希望毕业后能做官。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诗路文化带以诗词文化为主线,结合水系、古道,将各地旖.(yǐ)旎风光串联成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旅游线路,让游客徜.(tánɡ)徉在江南美景中。

B.历经千年沧桑,觥.(ɡōnɡ)筹交错的场面早已湮.(yān)没于历史深处,但留存至今的一件件青铜器足以让人们浮想联篇,去回味那个钟鸣鼎食的时代。

C.生态文学应更多创作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讴.(ōu)歌美好生活的作品,致力于鞭挞.(dá)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D.北方的季节泾.(jīnɡ)渭分明,春季的风一寸寸吹向大地,为山川褪去寒衣,一点点着.(zhuó)上春色,东风过处,整个原野为之一振,草木葳蕤,生机勃勃。

答案 D解析A项“徜”读chánɡ。

B项篇—翩。

C项“挞”读t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

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

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

[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

[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

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

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而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生水起B.短小精悍C.然而D.激荡答案 A解析A项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

【新高考·新思路】2020年浙江省高三语文名校资源优化卷(四)

【新高考·新思路】2020年浙江省高三语文名校资源优化卷(四)

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种兰养鳞之外,巴尔特喜在洗砚池边沃以饭渖,引出绿褥.(rù)似的青苔,又在墙下洒些鱼腥水,藤萝蔓.(màn)生,并且时常抽出一管钢笔,锋棱崭然,摒除杂念写下些偶得,事后再叫助手誊清。

B.此地山清水秀,芊芊凝绿,他便开始逞其想象,仿似置身于暌.(kuí)隔多年的江南了,入港后又见半篙.(hāo)之水,两岸草坪,还有无事垂钓竿者,忍不住推了推睡眼惺忪的琴子,欲诉衷曲。

C.近来知堂散文备受推崇,却鲜有人注意到,舌与笔两厢背驰,欧化口语明显脱节,实是知堂一生未能祛除的顽症,其温雅纡.(yú)徐的絮语,多流于无精打采的絮叨.(dao),没有鲁迅式的奇崛瑰玮。

D.祖父打着赤膊,瘪着嘴巴,眼睛蒙着一层灰白的翳.(yì),坐在阜头的石礅上,像一团晒干的麻子馃,胸脯和腹部上原有的硕大肌腱像水渗进沙子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黝黑的皮耷.(dā)拉下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史铁生说了这么多,一言以蔽之,即;“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不过,这话很容易被读浅了。

人;们常以为园中万物虽然身处逆境,却依然顽强不屈,对于痛失双腿的史铁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恰切而又强劲的激励。

殊不知这样一来,史铁生好不容易从“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中领受的生存启悟就被一笔勾销....的命运则架起了一副不可调和的对峙阵势。

[乙]这甚至可算是....了,不甘屈从的人与云谲波诡一种严重的误读了,它武断地将“这一个”史铁生泯然..读上一两句,..于“身残志坚者”的行列。

其实,除非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与命运之间的和解气氛。

[丙]“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现出了一个静谧、适意的所在;“我把轮椅开进去”,自然而又自如,仿佛“我”的身体不曾发生任何变故,以致于常人“迈着轻快的步伐”之类的表述反显得做作。

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浙江诗路文化带以诗词文化为主线,结合水系、古道,将各地旖(yǐ)旎风光串联成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旅游线路,让游客徜(táng)徉在江南美景中。

B.历经千年沧桑,觥(gōng)筹交错的场面早已湮(yān)没于历史深处,但留存至今的一件件青铜器足以让人们浮想联篇,去回味那个钟鸣鼎食的时代。

C.生态文学应更多创作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讴(ōu)歌美好生活的作品,致力于鞭挞(dá)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D.北方的季节径(jīng)渭分明,春季的风一寸寸吹向大地,为山川褪去寒衣,一点点着(zhuó)上春色,东风过处,整个原野为之一振,草木葳蕤,生机勃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

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

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

【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

【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

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

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生水起 B.短小精悍 C.然而 D.激荡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上的短板,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浙江诗路文化带以诗词文化为主线,结合水系、古道,将各地旖.(yǐ)旎风光串联成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旅游线路,让游客徜.(táng)徉在江南美景中。

B.历经千年沧桑,觥.(gōng)筹交错的场面早已湮.(yān)没于历史深处,但留存至今的一件件青铜器足以让人们浮想联篇,去回味那个钟鸣鼎食的时代。

C.生态文学应更多创作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讴.(ōu)歌美好生活的作品,致力于鞭挞.(dá)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D.北方的季节径.(jīng)渭分明,春季的风一寸寸吹向大地,为山川褪去寒衣,一点点着.(zhuó)上春色,东风过处,整个原野为之一振,草木葳蕤,生机勃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

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

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

【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

【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

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

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生水起B.短小精悍C.然而D.激荡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020新高考语文名校优化试卷及答案名师点拨(80张)

2020新高考语文名校优化试卷及答案名师点拨(80张)

的文艺问题,它不仅关乎对审美取向和社会风尚的引领,更关乎一代人的理
想信念、道德情感和价值追求。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摘编自张倩《英雄叙事要切中时代脉搏》)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传统主流价值观在信息时代受到严重冲击,无法辨别真相的复杂信 息,造成英雄人物遭到质疑、戏谑、调侃、否定、污蔑等后果。 B.电影《战狼Ⅱ》中的冷锋是一个植根于伟大“中国梦”的“超级英 雄”形象,承载着新时代军人的豪情壮志和青年人的理想人格,因而广受欢 迎。
(摘编自《“煤改气”之困:对“清洁空气运动” 的再审视》,2017 年 12 月 11 日搜狐网)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材料三 目前我国天然气季节性紧张的特点非常明显,比如北京市,最 高峰谷差达到 10∶1,也就是说,冬季高峰期用气量相当于低谷时的 10 倍。 此外,同样是冬季,冷冬和正常冬季也有很大差别,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 两者的用气量每天相差约 5000 万立方米。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C.青年一代缺少属于他们的经典英雄形象,根本原因是青年一代的选 择渠道太多,致使对经典英雄形象的选择受到干扰,这些英雄形象难以在青 年人中流行起来。
D.文艺作品围绕主流价值观不遗余力地塑造属于青年人的英雄形象, 是为了让青年人抛开对“颜值”“金钱”“地位”等浮华幻象的追求。
答案 A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重中之重”于文无 据;C 项,内容理解错误,原文材料三是“同样是冬季,冷冬和正常冬季也 有很大差别,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两者的用气量每天相差约 5000 万立方 米”;D 项,图表信息理解有误,由材料四图一的同比线可知,管道天然气 进口量的同比在 2012 年最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新高考·新思维”名校资源优化卷语文(九)命题学校:镇海中学考生注意: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间拳界乱相丛生,在宣传上把太极拳无限神化,不仅可隔山打牛、凌空发力,而且“包治百病”,结果太极拳被搞得乌烟瘴.(zhàng)气,大大小小的“嘴把式”出乖露.(lòu)丑。

B.汇成大海,才会波涛汹涌,因循守旧就会变成臭泥淖.(nào),传统文化应该翻出新的浪花,绝不能高高在上,甚至成为一些小团伙自吹自擂.(lěi)、排斥异己、欺世盗名的道具。

C.清江古河床就是《九州缥缈录》的取景地之一,未被大肆开发,周围也少有人家。

青色的苔藓.(xiǎn)爬满绝壁,欢腾的瀑布在山润奔蹿,原始森林里的薄.(báo)雾让徒步多了一些冒险的味道。

D.刊刻出版业的兴.(xāng)起给古代小说的传播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书坊.(fāng)及书坊主的介入使小说呈现明显的商品特性,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说的题材选择和创作倾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从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再到大众媒介(电视、电影),每次媒介的转变,必然会引起文学审美形态的变化。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审美形态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文学欣赏由原来的“读”书到“看”图像。

在图像生产技术不发达的古典时代,审美主要以文字为主,人们更多的是通过阅读来进行审美。

随着电视、电影,乃至..取代“读”,成为大众的主要审美形态。

[乙]图像取..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看”逐步代文字成为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图像对语言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作为“看”取代“读”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各种文学名著翻拍成影视作品。

[丙]《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不只....。

阅读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走进人们的生活,而且是一拍再拍,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而电视或者电影却以画面来取代人们的思维过程,因此,“看”比“读”更加易于让人接受。

从这一个层面上来说,“看”有利于文学的传播。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至B.逐步C.不只D.层出不穷3.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现在,我们终于可以从韩森提供的所有素材中发现一些她所没有发掘的“新史”,围绕丝绸为中心展开的大宗贸易的确没有被显而易见的文献记录。

B.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我们要学习各个国家的长处,就是和自己民族政见不一致的国家也应该对话与沟通,增进了解,学习其长处。

C.在宣传保健品时,很多宣传人员会偷换概念,把孩子是否让老人购买保健品或给予经费支持当做“检验孩子是否孝顺”的标准。

D.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但也因多种复杂的现实原因,形成了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儿童,这种现象短时期内恐怕难以消除。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三国志》有言曰:“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

不同历史和国情,_______①,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

________②,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6.看下面这幅图片,请结合画面内容,适当加以想象,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

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20个宇。

(5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林纾不通外语,而翻译外国小说百十余部。

《黑奴吁天录》等译作,不“信”而“达”且“雅”,堪称“美而不忠”的译林典范。

钱钟书发现,林纾在翻译时,“碰见他心目中认为是原作的弱笔或败笔,不免手痒难熬”,“这里补充一下,那里润饰一下”。

在评价林纾的翻译时,钱钟书说,“在各国翻译史里,尤其在早期,都找得着可和林舒纾作伴的人。

”严复精通外文,但在翻译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时,不仅删削了赫胥黎对社会进化论背景下伦理衰微的担忧,还大肆渲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论的要义,以唤醒中国民众救亡图存的意识。

这些有意为之、为我所用造成的“误译”,成为了晚清译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称之为“林译”现象。

从翻译目的论来看,受众是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林纾等人的翻译,从“信”的角度来看,自然是不诚实的表现,但从翻译的目的论来衡量,却无疑是成功的。

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也存在着类似的“林译”现象。

以美国最优秀的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葛浩文为例。

葛氏将“对得起读者,而不是作者”作为译者的首要责任,他的翻译并不是“忠诚地搬运”。

例如,葛浩文将莫言的非线性叙事更多地改成了按时间顺序叙事,把美国读者不熟悉的一些中国的国情、人情、风情等转化成他们更容易理解的美式风味。

国内的英语翻译界和当代文学批评界一般从意识形态、赞助人或审美观念等维度来批评中国文学英译过程中被删改、重写等行为,并对这些行为背后所反映出的英语“做慢”的霸权地位感到义愤。

但如果我们腾挪一下观察的角度,将这些“林译”现象置于中国当代文学刚刚开始跨国旅行却远未深入人心的现实背景,我们考察的出发点可能不再主要是传统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而是传播的效果了。

即以西方读者的接受习惯为首要考虑,竭尽全力让中国文学通过翻译走近西方读者,从而走入西方主流文化,让西方读者首先了解我们的文化常规与思维方式,然后才谈到影响和改变西方文学创作模式等后续问题。

唐代的贾公彦对翻译下过一个定义:“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这个定义揭示了翻译的本质目标,不是“忠实”,而是“理解”,是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交际。

从这个意义上说,锱铢必较地核对译文与原文是否一一对应的“忠实”,显得没有多大意义。

(选自郭建玲《中国当代文学英译中的“林译”现象》,有删节)7.下列对“林译”现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林译”现象是指在译界出现的那些有意为之、为我所用造成的“误译”现象。

B.“林译”现象存在于各国的翻译史里,尤其是在各国早期翻译文学刚开始时。

C.“林译”现象契合“翻译目的论”,即受众决定翻译目的,翻译指向一定受众。

D.“林译”现象的较多存在,表明翻译过程往往包含着译者的理解、目的与再创造。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与严复不一样是,林好对原著的不“忠实”,主要是因为他不通外语而造成的。

B.林译小说尽管有误译,违背了“信”的原则,但在“达”与“雅”上堪称典范。

C.举葛浩文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当代文学翻译也存在有意为之的“误译”现象。

D.批评界认为,中国文学英译过程中被删改的行为反映着英语“傲慢”的霸权地位。

9.作者是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文学英译中的“林译”现象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忆白石老人艾青①1949年我进北京城不久,就打听白石老人的情况,知道他还健在,我就想看望这位老画家。

我约了沙可夫和江丰两个同志,由李可染同志陪同去看他,他住在西城跨车胡同十三号。

②当时,我们三个人都是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文化接管委员,穿的是军装,臂上带臂章,三个人去看他,难免要使老人感到奇怪。

经李可染介绍,他接待了我们。

我马上向前说:“我在十八岁的时候,看了老先生的四张册页,印象很深,多年都没有机会见到你,今天特意来拜访。

”③他问:“你在哪儿看到我的画?”④我说:“1928年,已经二十一年了,在杭州西湖艺术院。

”⑤这样他才知道来访者是艺术界的人,亲近多了,马上叫护士研墨,带上袖子,拿出几张纸给我们画画。

他送了我们三个人每人一张水墨画,两尺琴条。

给我画的是四只虾,半透明的,上画有两条小鱼。

题款:“艾青先生雅正八十九岁白石”,印章“白石翁”,另一方“吾所能者乐事”。

我们真高兴,带着感激的心情和他告别了。

⑥老人木工出身,学雕花,后来学画。

⑦我在上海朵云轩买了一张他画的一片小松林,二尺的水墨画,我拿到和平书店给许麟庐看,许以为是假的,我要他一同到白石老人家,挂起来给白石老人看。

我说:“这画是我从上海买的,他说是假的,我说是真的,你看看……”他看了之后说:“这个画人家画不出来的。

”署名齐白石,印章是“白石翁”。

⑧我曾多次陪外宾去访问他,有一次,他很不高兴,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外宾看了他的画没有称赞他。

我说:“他称赞了,你听不懂。

”他说他要的是外宾伸出大拇指来。

他多天真!⑨他九十三岁时,国务院给他做寿,拍了电影,他和周恩来总理照了相,他很高兴。

第二天画了几张画作为答谢的礼物,用红纸签署,亲自送到几个有关的人家里。

⑩一天,我收到他给毛主席刻的两方印子,阴文阳文①都是毛泽东(他不知毛主席的号叫润之)。

我把印子请毛主席的秘书转交。

毛主席为报答宴请他一次,由郭沫若作陪。

⑪我有几次去看他,都是李可染陪着,这一次听说他搬到一个女弟子家一—是一个起义的将领家。

他见到李可染忽然问:“你贵姓?”李可染马上知道他不高兴了,就说:“我最近忙,没有来看老师。

”他转身对我说:“艾青先生,解放初期,承蒙不弃,以为我是能画几笔的……”李可染马上说:“艾先生最近出国,没有来看老师。

”他才平息了怨怒。

⑫不久,他就搬回跨车胡同十二号了。

⑬我想要他画一张他没有画过的画,我说:“你给我画一张册页,从来没有画过的画。

”他欣然答应,护士安排好了,他走到画案旁边画了一张水墨画:一只青蛙往水里跳的时候,一条后腿被草绊住了,青蛙前面有三个蝌蚪在游动,更显示青蛙挣不脱去的焦急。

他很高兴地说:“这个,我从来没有画过。

”我也很高兴。

他问我题什么款。

我说:“你就题吧,我是你的学生。

”他题:“青也吾弟小兄球时同在京华深究画法九十三岁时记齐白石”⑭一天,我在伦池斋看见了一本册页,册页的第一张是白石老人画的:一个盘子放满了樱桃,有五颗落在盘子下面,盘子在一个小木架子上。

我想买这张画。

店主人说:“要买就整本买。

”我看不上别的画,光要这一张,他把价抬得高高的,我没有买;马上跑到白石老人家,对他说:“我刚才看了伦池斋你画的樱桃,真好。

”他问:“是怎样的?”我就把画给他说了,他马上说:“我给你画一张。

”他在一张两尺的琴条上画起来,但是颜色没有伦池斋的那么鲜艳,他说:“西洋红没有了。

”⑮画完了,他写了两句诗,字很大:“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⑯他显然是衰老了,我请他到曲园吃了饭,用车子送他回到跨车胡同,然后跑到伦池斋,把那张册页高价买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