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gomicroarray-based primary study of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changes in Barrett's esophagus

合集下载

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人类基因组学是揭示人类本质、探究疾病成因、研究人类进化等重要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类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迅速,为人类健康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就人类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1990年启动,2003年完成。

该计划最终确定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并发现了一些致病基因和调控元件。

二、GWAS与疾病基因基因组宽关联分析(GWAS)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后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研究人类和其他生物物种基因与疾病关系的方法。

经过大规模的人群研究,GWAS已经鉴定了许多与多种疾病有关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复杂性状。

这些发现可以促进我们深入了解疾病的遗传机制和开发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成为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

该技术可以精准地修改基因组序列,从而探究基因的功能、研究疾病机制、开发基因治疗等。

尽管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存在一些伦理和安全问题,但其前景依然非常广阔。

四、人类进化历程人类基因组学研究也对人类的进化历程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通过对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基因组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人类进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例如人类大脑进化和语言能力的形成等。

五、个性化医疗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应用是个性化医疗。

通过对个体基因组的检测和分析,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制定出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目前,一些癌症、遗传性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个性化诊治已经应用于临床实践。

六、全基因组测序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全面、准确地识别基因组中的每个碱基,为后续的基因功能研究和个性化医疗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

综上所述,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涉及基因组计划、GWAS、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人类进化历程、个性化医疗、全基因组测序等多个方面。

一种从大肠杆菌中制备多核苷酸磷酸化酶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从大肠杆菌中制备多核苷酸磷酸化酶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从大肠杆菌中制备多核苷酸磷酸化酶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陆传宗,宋兰芝,徐秀璋,严敏官,候桂珍,房月华
申请号:CN94101001.5
申请日:19940207
公开号:CN1106861A
公开日:
1995081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为一种单独使用溶菌酶从自选大肠杆菌 中提取多核苷酸磷酸化酶的方法,主要过程是将大肠 杆菌、溶菌酶溶于缓冲溶液中,水浴温育一定时间后 离心分离,上清液经多次提纯分离,得到大量的多核 苷酸磷酸化酶。

此方法,每100克菌体可得到1—3 万单位的多核苷酸磷酸化酶,重复性好,适合大规模 生产。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地址: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5号生物物理研究所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科龙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韩小雷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加州理工学院钱璐璐

加州理工学院钱璐璐

加州理工学院钱璐璐:利用人工合成的DNA制成迄今最复杂生化电路2011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利用人工合成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在试管中制成了迄今最复杂的生化电设计这样的电路,目的并非要与电子计算机竞争,而是用来探索生物系统处理信息的原理。

在传统计算机中,集成电路的基本元件逻辑门由晶体管制成,但在这一新制成的生化电路中,逻辑门由短的单链链特征DNA组成。

晶体管以电子流入和流出晶体管作为信号,而DNA逻辑门以接收和发出分子作为信号。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设计了多个电路,其中最大的一个包括74个不同的DNA分超过15的整数的平方根,给出的答案是小于该平方根的最大整数。

研究人员通过监测试管溶液中输出信号分子的浓案。

整个运算过程需要大约10个小时。

研究人员表示,设计具有决策能力的生化电路,可以帮助更好掌控应用于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以及生化工业中的说在未来,一个设计合成的生化电路可以被放入临床血液样本中,检测各种分子在样本中的水平,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断。

“我们试图借用已为电子世界带来巨大成功的理念,例如对运算的抽象、编程语言以及编译器,并将它们应用到中,”论文第一作者、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博士后钱璐璐说。

此前在实验室里制造的生化电路普遍具有局限性,因为当电路的规模增大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也随之降说,造成这种局限性最可能的原因是,不同的电路功能需要用不同结构的分子元件来实现,这样当电路变得越来越大试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在此次设计的新生化电路中,分子元件的结构非常简单且标准化,运作稳定且容易升级。

钱璐璐说,在计算机工业中,大家努力制造越来越好的计算机,“我们也在做相同的努力。

我们要制造越来越好成更加尖端的任务,让分子设备根据它们的环境而行动。

”裔博士最新Science文章走在世界最前沿点击次数:360 发布时间:2011-6-7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计算机科学、计算与神经系统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人工合成的DNA分子,在试管中完成了迄今最复杂的生化电路。

我科学家实现聚噻吩主链垂直于基底生长引起世界关注

我科学家实现聚噻吩主链垂直于基底生长引起世界关注

我科学家实现聚噻吩主链垂直于基底生长引起世界关注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西部科技》
【年(卷),期】2008(7)2
【摘要】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和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小牛课题组通过使用可控溶剂气氛处理的方法成功制备出由聚噻吩平躺片晶构成的大面积均匀薄膜,其中聚合物主链垂直基底取向,相关工作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德国《先进材料》
(Adv.Mater.2007,19,3594-3598)上。

【总页数】1页(P83-83)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聚噻吩;基底;垂直;主链;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0.721;TQ324.8
【相关文献】
1.不同微观形貌所引起的聚二氧乙撑噻吩的光电性能改变 [J], 李瑀;封伟;吴隽
2.电活性和生物活性多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聚(乙交酯-丙交酯)/聚(3-己基噻吩)静电纺丝纤维的制备及神经组织工程应用 [J], 张守燕;胡江磊;史新翠;章培标;伊藤嘉浩
3.主链含3-吡啶基-2,5-二噻基噻吩的电化学聚合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J], 帕提古丽·艾散; 阿布都克尤木·阿布都热西提; 吐尼莎古丽·阿吾提
4.主链含苯并二噻吩的D-A结构甲壳型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J], 万里鹰;李佩杰;易凡
5.我科学家实现聚噻吩主链垂直于基底生长引起世界关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点实验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重点实验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重点实验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佚名
【期刊名称】《今日科技》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近日前,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知,重点实验室杨章女博士今年负责申报的题为“莱姆螺旋体保守基因簇bba68-bba73的生物学功能研究”项目获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批准号为81201319。

该项目为该重点实验室继朱函坪主任技师、姚苹苹副主任技师相继在2007年、2011年获国家基金项目资助后的第3个主持的资助项目。

【总页数】1页(P57-5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55
【相关文献】
1.我院一科技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J], ;
2.复旦医科461个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 [J], 无
3.我校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资助立项 [J],
4.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及项目负责人专栏介绍华中科技大学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陶文兵 [J],
5.我校8个项目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于疾病和病症分析的无细胞DNA甲基化模式[发明专利]

用于疾病和病症分析的无细胞DNA甲基化模式[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用于疾病和病症分析的无细胞DNA甲基化模式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向红·婕思敏·周,康舒里,李文渊,史蒂文·杜比尼特,李青娇
申请号:CN201780047763.3
申请日:20170607
公开号:CN110168099A
公开日:
2019082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文公开了利用测序读取来检测并定量由血液样品制备的无细胞DNA中组织类型或癌症类型的存在的方法和系统。

申请人: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地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国籍:US
代理机构: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3822/ki.hxsj.2020007049化学试剂,2020,42(1),53-57产Y Ay AY AYj分析与测试j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李春',刘建涛▽,高运华「,王治栋-段学欣$(1•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前沿计量科学中心,北京100029;2.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300072)摘要:选择寡聚核昔酸、鮭鱼精单链DNA、小牛胸腺双链DNA标准物质为样本,系统研究了溶液pH、苯酚、丙酮、蛋白质、多糖等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结果的影响情况,另外考察了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影响情况。

研究发现基于分光光度法的核酸定量分析,易受溶液pH、苯酚、丙酮、蛋白质、多糖等的影响,另外,DNA和RNA之间也会相互干扰。

因此,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时,特别是该方法用于核酸标准物质特性量值确定时,需要样品高度纯化,pH确定的条件下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核酸;含量;影响因素;pH;有机试剂中图分类号:065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8-3283(2020)01-0053-05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termination of Nucleic Acid Content by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LI Chun',LIU Jian-tao i,2,GAO Yun-hua*1,WANG Zhi-dong',DUAN Xue-xin2(1.Center for Advanced Measurement Science,College of Precision Instrument and Optoelectronics Engineering,Nation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Beijing100029,China;2.College of Precision Instru­ment and Optoelectronics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Huaxue Shiji,2020,42(1),53~57 Abstract:The oligonucleotide,salmon single-stranded DNA,and calf thymus double-stranded DNA were measured by UV spectro­photometry,and the effect of solution pH,phenol,acetone,proteins and polysaccharides on the measurement were investigated.In addition,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ibonucleic acid(RNA)and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was examined.The studies had found that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based on spectrophotometry was susceptible to solution pH,phenol,acetone,protein,pol­ysaccharides,and so on.DNA and RNA also interfered with each other.Therefore,UV spectrophotometr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ucleic acid content required high purity of the sample, and the pH was determined to ensu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measurement results.Especially,the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nucleic acid reference material.It needed highly purified candidate of reference material,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pH could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reference material.Key words: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nucleic acid;content;influencing factors;pH;organic reagent随着微量分光光度计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利用微量核酸样本定量核酸浓度成为了生命科学和临床检验等核酸相关研究实验室最常使用的方法W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快捷,在药物分析⑷、食品安全⑶、标准物质研制⑻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

单细胞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单细胞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单细胞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单细胞基因组学是一门兴起不久的新技术,它采用高通量单细胞分离和测序技术,通过单细胞之间的差异,探究不同个体或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之间的遗传变异和表达差异,为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疾病发生机理提供了有力工具。

近年来,单细胞基因组学在解决一些科学难题和疾病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研究进展也十分迅速。

一、单细胞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单细胞基因组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但传统的DNA放大技术和检测技术限制了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发展。

直到2007年,科学家首次在单个人类卵细胞中确定了完整的基因组序列,这标志着单细胞基因组学的技术门槛已经被突破。

目前,单细胞分离的技术主要有显微操作、流式细胞术和微流控芯片等几种,其中微流控芯片因其操作简便、高通量、高质量的优势成为重要的单细胞分离方法。

同时,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单细胞基因组学的研究。

根据测序方法的不同,单细胞基因组学测序技术主要分为单端测序和双端测序,且短读长和长读长技术也有所突破。

目前,Illumina的NovaSeq 6000和OxfordNanopore的PromethION等高通量测序仪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单细胞基因组的测序效率和产出品质。

二、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应用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应用涉及多个方面,如基因演化、发育生物学、肿瘤学、免疫学、神经科学、微生物学等等。

(一)肿瘤学在肿瘤治疗中,单细胞基因组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异质性和进化过程。

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之间有着显著的细胞异质性,针对单个肿瘤细胞的遗传变异进行个性化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通过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的遗传变异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可以发现肿瘤细胞特异性突变,并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免疫学单细胞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揭示不同免疫细胞类型之间的基因表达和功能,在研究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免疫应答的机制和调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