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课程设计题目

合集下载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matlab题目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matlab题目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matlab题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Matlab仿真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通信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2)掌握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3)熟悉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2)具备分析通信系统性能和优化通信系统参数的能力;(3)学会撰写实验报告和进行学术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2)增强学生对通信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Matlab仿真方法和实际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指标和调制解调技术。

2.Matlab仿真方法:介绍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如信号处理、调制解调、信道建模等。

3.实际应用:分析通信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移动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Matlab仿真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的原理和应用;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通信原理》等权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Matlab通信系统仿真》等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掌握Matlab仿真方法;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4.实验设备:配置通信系统仿真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Sysyemview的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Sysyemview的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 通信0903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题目:基于Sysyemview的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1)基于Systemview软件实现;(2)实现单路话音信号的抽样、压缩、均匀量化与编码得到PCM 信号;(3)实现多路PCM信号的时分复用;(4)实现接收端的分接与译码;(5)考虑实现位同步电路;(6)观察输出信号的眼图,得出误码率-信噪比曲线;(7)分别选择不同特性信道时考察误码率-信噪比曲线。

1 .PCM实验原理脉冲编码调制是把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基本方法之一,它通过抽样、量化和编码,把一个时间连续、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时间离散、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然后在信道中进行传输。

接收机将收到的数字信号经再生、译码、平滑后恢复出原始的模拟信号。

PCM系统的组成如图1-1所示。

话音信号先经过防混叠低通滤波器,得到限带信号(300Hz~3400Hz),进行脉冲抽样,变成8KHz重复频率的抽样信号(即离散的脉冲调幅PAM信号),然后将幅度连续的PAM信号用“四舍五入”办法量化为有限个幅度取值的信号,再经编码,转换成二进制码。

2 .时分复用原理时分复用就是将抽样周期分成若干个时隙,各路信号的抽样值编码按一定的顺序占用某一时隙,用一个信道传输多路数字信号,既一个物理信道分为多个逻辑信道。

在现代交换机之间往往采用数字中继传输方式,将多路信号复接为一个基群,如我国采用的E制:基群传输数率为2048Kb/s。

时分复用设备主要由复接器和分接器组成,示意图见图6,其中复接器完成时分复用功能,复接器完成解时分复用功能。

基于Systemview软件实现的一种设计时分复用实现3.仿真结果通过输入输出的时域观测窗口,我们得到仿真结果(见图11),经过PCM编码后时分复用传输再经过解时分复用PCM译码后的信号与原始语音信号对比,波形失真小,但是有一定的延迟。

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课程: ARM课程设计院(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课程设计说明书 (I)课程设计任务书 (2)1.课程设计题目 (3)2.课程设计目的 (3)3.课程设计内容 (3)3.1硬件资源 (3)3.2软件资源 (8)3.3调试环境准备与使用 (11)3.4系统设计步骤 (12)3.4.1需求分析 (12)3.4.2概要设计 (12)3.4.3详细设计 (16)3.4.4系统实现及调试 (20)3.4.5功能测试 (40)3.4.6系统评价(结果分析) (41)3.5.结论(体会) (42)3.6.参考文献 (42)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语 (43)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指导教师班级学号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技术参数:基于Cortex-M3内核的奋斗STM32开发板,无线射频收发器nRF24L01P工作于2.4GHz频段,STM32和nRF24L01P之间采用SPI 接口方式,嵌入式操作系统平台采用uC/OS-II。

设计要求:用STM32开发板和nRF24L01扩展板设计一个基于uC/OS-II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实现两个无线节点间的数据收发。

设计内容与步骤设计内容:1.编写STM32和nRF24L01P的初始化程序。

2.将uC/OS-II移植至 STM32。

3.设计简单的无线通信协议,编写无线通信任务和射频收发中断服务子程序。

设计步骤:1.uC/OS-II任务划分及概要设计,ISR的功能设计。

2.编写 STM32和nRF24L01P的初始化程序,调试STM32的片内定时器模块,编写基于nRF24L01P模块的数据收发ISR。

3.编写与移植相关的几个函数,将uC/OS-II移植至 STM32。

4.拟定通信协议,编写无线通信任务。

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课程: ARM课程设计院(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课程设计说明书 (I)课程设计任务书 (2)1.课程设计题目 (3)2.课程设计目的 (3)3.课程设计内容 (3)3.1硬件资源 (3)3.2软件资源 (8)3.3调试环境准备与使用 (11)3.4系统设计步骤 (12)3.4.1需求分析 (12)3.4.2概要设计 (12)3.4.3详细设计 (16)3.4.4系统实现及调试 (20)3.4.5功能测试 (40)3.4.6系统评价(结果分析) (41)3.5.结论(体会) (42)3.6.参考文献 (42)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语 (43)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1.课程设计题目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2.课程设计目的《ARM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限定选修实践课程,是学习《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后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和平时实验内容,使学生初步具备嵌入式应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与测试的实际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的能力。

加深对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以及项目开发步逐的认识,进一步熟悉UC/OS-II的一直与使用,进一步熟悉UCGUI的使用,提高嵌入式软件开发所必须的技能。

本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在嵌入式系统设计方面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能在嵌入式系统组成形式、构造方法、设计流程以及基于集成开发环境调试嵌入式系统的方法等方面得到锻炼,在硬件系统设计(整合)、操作系统移植、应用程序编写等方面得到全面训练。

3. 课程设计内容3.1 硬件资源基于奋斗STM32开发板,完成<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的设计及调试。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常规双边带幅度调制仿真与分析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常规双边带幅度调制仿真与分析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常规双边带调幅信号的仿真与分析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课程设计时间:1 需求分析调制是各种通信系统的重要基础,也广泛用于广播、电视、雷达、测量仪等电子设备。

调制是使消息载体的某些特性随消息变化的过程。

调制的作用是把消息置入消息载体,便于传输或处理。

由于从消息转换过来的调制信号具有频率较低的频谱分量,这种信号在许多信道中不宜传输。

因此,在通信系统的发送端通常需要有调制过程,信号调制可以将信号的频谱搬移到任意位置,从而有利于信号的传送,并且是频谱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调制作用的实质就是使相同频率范围的信号分别依托于不同频率的载波上,同时在接受端则需要有解调过程从而还原出调制信号。

接收机就可以分离出所需的频率信号,不致相互干扰。

在振幅调制中,根据所输出已调波信号频谱分量的不同,分为普通调幅(AM)、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DSB)、抑制载波的单边带调幅(SSB)等。

AM的载波振幅随调制信号大小线性变化。

DSB是在普通调幅的基础上抑制掉不携带有用信息的载波,保留携带有用信息的两个边带。

SSB是在双边带调幅的基础上,去掉一个边带,只传输一个边带的调制方式。

不同的调制技术对应的解调方法也不尽相同。

在分析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中系统的仿真和分析是简便而重要步骤和必要的保证。

本次通信原理综合课程设计便是利用MATLAB对常规双边带调幅信号的仿真与分析。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双边带常规调幅信号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用MATLAB产生一个频率为1Hz、功率为1的余弦信源,设载波频率为10Hz,A=2。

3.用MATLAB画出AM调制信号、该信号的功率谱密度、相干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分析在AWGN信道下,仿真系统的性能。

2 概要设计2.1 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幅度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正弦载波的幅度,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的过程。

幅度调制器的一般模型如图2-1所示。

图2-1 幅度调制器的一般模型图中,为调制信号,为已调信号,为滤波器的冲激响应,则已调信号的时域和频域一般表达式分别为(2-1)(2-2)式中,为调制信号的频谱,为载波角频率。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DSB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DSB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DSB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通信原理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老师:目录目录 (1)引言 (2)1、课程设计目的 (2)2、课程设计要求 (2)一、DSB调制解调模型的建立 (3)1、DSB信号的模型 (3)2、DSB信号调制过程分析 (3)3、高斯白噪声信道特性分析 (5)4、DSB解调过程分析 (8)5、DSB调制解调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 (9)二、仿真过程 (12)三、心得体会 (15)四、参考文献 (16)引言本课程设计用于实现DSB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调制过程是一个频谱搬移的过程,它是将低频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频位置。

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即是将已调制的信号还原成原始基带信号的过程。

信号的接收端就是通过解调来还原已调制信号从而读取发送端发送的信息。

因此信号的解调对系统的传输有效性和传输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调制与解调方式往往决定了一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双边带DSB信号的解调采用相干解调法,这种方式被广泛应用在载波通信和短波无线电话通信中。

1、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实现DSB的调制解调。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将通过多方搜集资料与分析,来理解DSB调制解调的具体过程和它在MATLAB中的实现方法。

预期通过这个阶段的研习,更清晰地认识DSB的调制解调原理,同时加深对MATLAB这款通信仿真软件操作的熟练度,并在使用中去感受MATLAB的应用方式与特色。

利用自主的设计过程来锻炼自己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们今后的自主学习研究提供具有实用性的经验。

2、课程设计要求(1)熟悉MATLAB中M文件的使用方法,掌握DSB信号的调制解调原理,以此为基础用M文件编程实现DSB信号的调制解调。

(2)绘制出SSB信号调制解调前后在时域和频域中的波形,观察两者在解调前后的变化,通过对分析结果来加强对DSB信号调制解调原理的理解。

(3)对信号分别叠加大小不同的噪声后再进行解调,绘制出解调前后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波形,比较未叠加噪声时和分别叠加大小噪声时解调信号的波形有何区别,由所得结果来分析噪声对信号解调造成的影响。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1. 引言通信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无线通信、互联网、电视、手机、卫星通信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在通信工程领域中,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通信系统仿真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

2.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和意义通信系统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通信系统的运行和性能,以达到理解系统特性、优化设计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它在通信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系统特性:通过仿真可以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信源、信道、调制解调器、信道编码和解码等,从而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优化设计:通过仿真可以评估不同的系统设计方案,找到最佳的参数配置和算法,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降低成本。

•解决问题:通过仿真可以模拟通信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表现,从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干扰问题、误码率改善等。

3. 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是模拟和计算。

通信系统仿真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模拟和计算:•信源:通过模拟产生各种类型的信号,比如正弦波、随机信号等。

•信道:通过模拟产生不同的信道特性,比如传输损耗、多路径效应、噪声等。

可以通过添加白噪声、多径信道模型等方式来模拟实际信道的特性。

•调制解调器:通过模拟调制解调过程,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者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信道编码和解码:通过模拟编码和解码过程,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提高抗干扰性能。

•误码分析:通过模拟接收端信号的误码情况,分析误码率和误差传播等指标。

通信系统仿真的计算过程需要使用编程语言和相关工具,比如MATLAB、Python等,以及通信系统仿真平台,比如NS-3、OPNET等。

4. 通信系统仿真的步骤通信系统仿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仿真目标:明确仿真的目标,包括仿真对象、仿真精度和仿真场景等。

(完整)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完整)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初始条件:MATLAB 软件,电脑,通信原理知识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2、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引言 (1)1.1通信系统简介 (1)1.2 Matlab简介 (1)2.系统设计 (2)2.1通信系统原理 (2)2.2 系统整体设计 (3)3.子系统设计 (4)3.1脉冲编码调制(PCM) (4)3.1.1抽样(Samping) (4)3.1.2量化(Quantizing) (5)3.1.3编码(Coding) (6)3.2 Manchester码编解码 (6)3.2.1曼切斯特编码原理 (7)3.2.2曼切斯特解码原理 (8)3.3循环码编解码 (8)3.3.1循环码编码原理 (9)3.3.2循环码解码原理 (10)3.3.3纠错能力 (10)3.4 ASK调制与解调 (11)3.5 衰落信道 (12)4软件设计及结果分析 (12)4.1 编程工具的选择 (12)4.2 软件设计方案 (13)4.3 编码与调试 (13)4.4 运行结果及分析 (14)5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20)附录 (20)摘要在数字通信系统中,需要将输入的数字序列映射为信号波形在信道中传输,此时信源输出数字序列,经过信号映射后成为适于信道传输的数字调制信号,并在接收端对应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信号。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的基本概念及数字信号传输的传输过程和如何用MATLAB软件仿真设计数字传输系统。

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包括数字通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及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2016)
湘潭大学姚志强
一、题目(起评分)
1、基带调制与信道编码仿真;(中)
设计软件:MATLAB M/Simulink
基本要求:搭建框中的系统,要求能完美恢复发送信号。

2、基带匹配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中)
基本内容:利用Matlab 的simulink产生随机数据,经过BPSK数字调制和升余弦滚降滤波器,送入高斯白噪声信道;在接收端经过匹配滤波器和BPSK数字解调,与信源数据进行误码率统计;分析滚降系数和误码率的关系。

基本要求:1)信源为二进制随机数据;
2)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中设置信噪比(- 5~10dB);;
3)滚降滤波器参数:过采样率=8;滚降系数(0.2~0.7);群延时=4;
滤波器增益归一化;
4)得到滚降系数与误码率、信噪比的多组性能曲线;
3、高斯信道下卷积编码的误码率分析(良)
基本内容:利用Matlab 的simulink产生随机数据,经过卷积编码和16QAM数字调制,送入高斯白噪声信道;在接收端使用16QAM解调数据和卷积解码后,与信源数据进行误码率统计;分析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

基本要求:1)信源为二进制随机数据;
2)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中设置信噪比(- 5~10dB);;
3)卷积码网格结构为:poly2trellis(7, [171 133]);解码采用维特比硬判决译码;
4)得到误码率和信噪比的性能曲线;
4. 无线传感网自由竞争MAC协议仿真(优)
基本内容:熟悉CSMA、ALOHA或者CSMA/CA协议,采用Matlab 或者C 语言编写程序,对其中一种自由竞争接入协议在随机布点、不同节点数、不同覆盖范围和不同退避机制等条件下进行网络性能分析。

基本要求:1)节点数为10-100个以10个递增数量;
2)网络面积为10*10(单位平方),覆盖范围从1-20递增;
1.画出网络容量与各参数的变化曲线来分析网络参数对性能的影
响;

、]
计要求:配置并生成一个小区的基站;或者设计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业务量统计模型或者其他;
设计软件:深圳讯方的移动通信仿真软件;
要求
1、每人1题,独立完成,不同的高分,相同的低分;
2、操作分30%(包括修改程序),实验报告占30%,答辩40%(每人回答三
个原理问题);
日程
第1天:布置题目开始设计,开始查阅文献;
第2天:确定题目,班长发邮件统计;
第3/4天:方案设计;
第5-8天:软硬件设计;
第9-10天:总结撰写报告和答辩验收;
全程要求在实验室完成设计(每日签到),结果检查和答辩验收只有2次机会,超过时间没有达到要求按不及格处理,下学年重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