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XX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务书一、设计目的和任务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教学的一个实践性与综合性环节,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通信工程专业各门课程的综合以及通信、信息、信号处理等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环节所积累的经验,结合实际的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设计出一个完整综合通信系统,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通信系统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设计通信系统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设计目的: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2、掌握通信系统工作原理;3、了解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掌握基本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任务:1、设计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2、将上述设计好的各个环节设计成一个综合通信系统。

二、设计工具介绍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simulink、通信系统工具箱以及信号处理工具箱来完成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1、SimulinkSimulink是MATLAB提供的实现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的一个软件包。

它让用户把精力从编程转向模型的构造,经常与其它工具箱一起使用,实际上,许多工具箱里的模块都被封装成了Simulink模块。

2、通信系统工具箱及其功能2.1 通信系统工具箱概述MATLAB中的通信系统工具箱是一个运算函数和仿真模块的集合体,可以用来进行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系统设计和仿真。

通信系统工具箱中包含的模块可以直接使用,并且允许使用者方便地进行修改,使其满足自己的设计和运算需要。

通信系统工具箱是以MATLAB和Simulink为工作平台运行的。

通信系统工具箱的内容包括:2.1.1 Simulink仿真模块Continuous(连续)、Discrete(离散)、Functions&Tables (函数和平台)、Math(数学)、Nonlinear(非线性)、Signals&Systems(信号和系统)、Sinks(接收器)、Sources (源)等子库。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浙江工业大学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浙江工业大学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金艳霞通信1202 201203110210 实验一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负载阻抗和激励信号电压变化对其工作状态的影响。

2、掌握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和负载特性。

二、实验内容1、调试谐振功放电路特性,观察各点输出波形。

2、改变输入信号大小,观察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放大特性。

3、改变负载电阻值,观察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三、实验仪器1、BT-3频率特性测试仪(选项)一台2、高频电压表(选项)一台3、20MHz双踪模拟示波器一台4、万用表一块5、调试工具一套四、实验原理1、电路的基本原理利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的功率放大器称为谐振功率放大器,这是无线电发射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放大器电流导通角θ的范围可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及丁类等不同类型的功率放大器。

电流导通角θ愈小,放大器的效率η愈高。

如甲类功放的θ=180,效率η最高也只能达到50%,而丙类功放的θ< 90º,效率η可达到80%,甲类功率放大器适合作为中间级或输出功率较小的末级功率放大器。

丙类功率放大器通常作为末级功放以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和较高的效率。

图3-1为由两级功率放大器组成的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其中晶体管Q1组成甲类功率放大器,晶体管Q2组成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这两种功率放大器的应用十分广泛。

五、实验步骤1、按下开关KE1,调节WE1,使QE1的发射极电压VE=2.2V (即使ICQ=7mA,通过测量P5与G两焊点之间的电压,见图0-2所示)。

2、连接JE2、JE3、JE4、JE5。

3、使用BT—3型频率特性测试仪,调整TE1、TE2,使得TE1初级与CE7,TE2初级与CE4谐振均在10.7MHz,同时测试整个功放单元的幅频特性曲线,使峰值在10.7MHz处(如果没有BT-3型频率特性测试仪,则这一步不作要求)。

4、从INE1处输入10.7MHz的载波信号(此信号由高频信号源提供,参考高频信号源的使用),信号大小为VP-P=250mV左右。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通信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掌握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过程,并分析系统性能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1、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一般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和信宿组成。

信源产生原始信息,发送设备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变换,使其适合在信道中传输,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接收设备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处理,恢复出原始信息,信宿则是信息的接收者。

2、调制解调技术调制是将基带信号变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高频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解调则是从已调信号中恢复出原始基带信号的过程。

3、编码解码技术编码用于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常见的编码方式有差错控制编码(如卷积码、Turbo 码等)和信源编码(如脉冲编码调制PCM)。

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通信原理实验箱等。

四、实验步骤1、搭建通信系统实验平台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将实验设备连接好,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

2、产生基带信号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作为基带信号。

3、调制将基带信号分别进行 AM、FM 和 PM 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和频谱。

4、信道传输将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模拟信道中的噪声和衰减。

5、解调在接收端对已调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出基带信号,并与原始基带信号进行比较。

6、编码解码对基带信号进行编码处理,然后在接收端进行解码,观察编码解码前后信号的变化。

7、性能分析测量调制解调后的信号的误码率、信噪比等性能指标,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调制实验结果(1)AM 调制AM 调制后的信号波形呈现出包络随基带信号变化的特点,频谱中包含载频和上下边带。

在小信号调制时,调幅指数较小,解调后的信号失真较大;在大信号调制时,调幅指数较大,解调后的信号较为接近原始基带信号。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一无线多点组网一、实验步骤1、组建树型网络组建5个节点的树形网络,阐述组建的过程。

2、进行数据传输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并记录路由信息,最后,进行组播和广播,观察其特点。

二、实验过程1、组建树型网络(1).网络1A、首先在配置中寻找到其他4个节点的地址信息。

自身地址:00:37:16:00:A5:46B、查找设备C、建立连接组网假设参加组网的共有5个BT设备,称为a、b、c、d、e。

首先由一个设备(例如b)发起查询,如果找到多个设备,则任选其二(例如d、e)主动与其建链。

在这个阶段,b、d、e构成一个微微网,b为主设备(M),d、e为从设备(S)。

注意在微微网中对处于激活状态的从设备的个数限制为2;而某个设备一旦成为从设备(即d、e),它就不能再被其它设备发现,也不能查询其它设备或与其它设备建链。

再由另外一个设备(a)发起查询,查询到设备b和设备c,再主动链接。

(1).网络1组建的网络图(1)(2)网络2同理,首先,在配置中寻找到其他4个节点的地址信息。

然后查找设备,再建立连接。

由地址为00:37:16:00:A5:42的节点连接00:37:16:00:A5:46和00:37:16:00:A5:43,再由00:37:16:00:A5:47连接00:37:16:00:A5:42和00:37:16:00:A5:45,最后组成网络。

组建的网络图(2)2.进行数据传输(1)点对点发送信息例如,对于组建的网络2.图中显示的是:00:37:16:00:A5:4A对00:37:16:00:A5:43的路由,途中经过了00:37:16:00:A5:47,00:37:16:00:A5:42由此可见,简单拓扑结构,路由具有唯一性。

(2)组播与广播1. 广播:由任何一个节点设备向网络内的所有其他节点发送同一消息,观察其发送的目标地址以及数据交换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的路由过程与两个节点间数据单播的过程有何不同。

杭电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杭电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四班田昕煜13081405 一.判断有无码间干扰:RB:码元传输速率→(不同)Ts:滤波器带宽B=(1+a)*f=(1+0.2)*(1/2Ts) =1.2*(1/2Ts)无码间干扰:频带利用率η实际=RB/B<η理论η理论=2/(1+a)=2/1.2≈1.67二.不同进制的码元序列经过不同带宽的升余弦滚降系统后的眼图(1)Rs=50,Ts=10,M=2,a=0.2,eye=4分析:从眼图张开程度可以得出没有发生码间干扰∵基带信号的码元速率RB=50Baud,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和FIR滤波器的等效带宽B=60Hz(Ts=10ms)∴η实际=RB/B≈0.83<η理论,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条件。

∵眼图是由各段码元波形叠加而成的,M=2,∴一个码元周期内能看到M-1=1只眼睛。

(2) Rs=50 Ts=10 M=4 a=0.2,eye=4分析:从眼图张开程度可以得出没有发生码间干扰∵RB=50Baud,B=60Hz(Ts=10ms),∴η实际=0.83<η理论,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条件。

∵M=4,∴一个码元周期内能看到M-1=3只眼睛。

对比(1),只有M改变,∴只有一个TB内眼睛的个数不同(3) Rs=50 Ts=20 M=2 a=0.2,eye=2分析:从眼图张开程度可以得出没有发生码间干扰∵RB=50Baud,B=30Hz(Ts=20ms),η实际=RB/B=η理论,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条件。

∵M=2,∴一个码元周期内能看到M-1=1只眼睛。

对比(1),只有B减小,此时信号幅度减小,η实际=η理论,处于临界状态,临界时对其他码元有影响会造成误码。

(4)Rs=50 Ts=50 M=2 a=0.2,eye=2分析:眼图基本闭合,存在较为严重的码间干扰。

∵RB=50Baud,B= 12Hz(Ts=50ms),∴η实际≈4.17>η理论,不再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M=2,∴理论上一个码元周期内能看到M-1=1只眼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报告3【范本模板】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报告3【范本模板】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实验报告姓名:徐一得学号:15081525班级:通信五班上课时间:周四3—5实验名称:TCP/IP Configuration一、实验目的(1) To learn TCP/IP configuration。

(2) To learn the basic command of dos。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 Click Start and then click Run。

Type the command or cmd and then press Enter。

2。

At the DOS prompt,type NET HELP and press Enter。

You should see something like the screen below:The command you are interested in is the View command。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it, type NET HELP VIEW, and press Enter。

3. What is the purpose of NET VIEW:The NET VIEW command shows the names of the machines present on your network。

Lists the names of machines on the left,in column labelled “Server name” and another columns labelled “Remark"4. List the machines after you have typed NET VIEW from the command promptHDUSEC-01, HDUSEC-02,HDUSEC-03,……,HDUSEC-48Close the DOS window by typing EXIT on the command line and then press Enter, or by clicking the Close button in the upper right corner of the window。

通信电子线路大型实验报告 zjut 浙江工业大学

通信电子线路大型实验报告 zjut 浙江工业大学

9. 实验总结
9 /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本次通信电子线路大型实验,我学习收获了很多。 首先,这是一个调频发射系统,在理论层面上用到了通信原理中调频的相关知识。频率 调制, 是一种高效的抗干扰性强的调制方式, 无线话筒采用该方式能够实现有效可靠的信号 发射与传输;其次,之前学习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得到了实 际应用。本次实验中,用到了低频三极管信号放大、射极跟随器、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高频功放等具体的电路;再者,利用实际元器件按照原理图搭电路,也是一大全新学习点, 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比如合理的线路布局、背面的焊接、高频部分电感效应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一些问题。在电路焊接成功、静态工作点正确的情况下,依 然无法实现高频振荡。 经老师指导和自己的仔细检查, 发现振荡电路部分的一个陶瓷电容值 有误,即使用了不正确的电容。低频部分的一个电解电容极性焊接反了,随后发现并做了调 整。 实验是动手实践的过程, 理论只有与实际相结合, 才能发挥知识的无穷力量。 本次实验, 既是对我理论知识的检验, 也是动手能力的考验。 自己剖析, 能力尚待提高, 学习之路不止。
3. 系统原理分析
3.1 调频系统的组成 与调幅系统相比, 调频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效率, 所以它在无线通信、 广播电视、遥控遥测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图 1(a)和(b)所示为典型的调频发射与 接收系统的组成框图:
高频振荡 与 频率调制
缓冲 隔离
倍频
功率 激励
高频 功放
音频放大
调制信号 (a)
微型麦克风将采集来的语音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入电路,R15 为麦克风偏置电阻,用 来确定麦克风的静态工作点。C16 电容用来稳定放大器,同时起到低通滤波的作用。R16、 R17、R18、R19、R20 为三极管 9013 的偏置电阻。C17 为旁路电容,三极管静态工作时,其 不起任何作用。当输入交流信号时,R19 被其短路。C14、C15 接地,起到滤波的作用。C18 为隔离电容。 理论上,该部分能对输入的语音信号放大 10 倍左右。被放大后的语音信号,就是调频 系统的基带信号。 4.2 高频振荡与频率调制 调频系统中,需要一个频率高的信号作为载波。载波的频率将被基带信号所控制,携带 有基带信号的全部信息。在通信领域的众多调制方式中,频率调制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用 在对信号质量要求较高的近远距离信号传输中。本实验高频载波的产生和调频功能由图 4 的电路完成。

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姓名:田昕煜学号: 13081405班级:通信四班班级号: 13083414基于FSK调制的PC机通信电路设计一、目的、内容与要求目的:掌握用FSK调制和解调实现数据通信的方法,掌握FSK调制和解调电路中相关模块的设计方法.初步体验从事通信产品研发的过程.课程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能实现全双工FSK调制解调器电路,掌握用Orcad Pspice、Protel99se进行系统设计及电路仿真.要求:合理设计各个电路,尽量使仿真时的频率响应和其他参数达到设计要求。

尽量选择符合标称值的元器件构成电路,正确完成电路调试。

二、总体方案设计信号调制过程如下:调制数据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电平为TTL,波特率不超过9600Baud),送入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电平的变换,再经过锁相环(CD4046),产生两个频率信号分别为30kHz和40kHz(发“1”时产生30kHz方波,发“0”时产生40kHz方波),再经过低通滤波器2,变成平滑的正弦波,最后通过线圈实现单端到差分信号的转换。

信号的解调过程如下:首先经过带通滤波器1,滤除带外噪声,实现信号的提取。

在本设计中FSK 信号的解调方式是过零检测法。

所以还要经过比较器使正弦信号变成方波,再经过微分、整流电路和低通滤波器1实现信号的解调,最后经过比较器使解调信号成为TTL电平。

在示波器上会看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是一致的。

各主要电路模块作用: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TTL电平到VCO控制电压的调整;VCO电路:在控制电压作用下,产生30KHz和40KHz方波;低通2:把30KHz、40KHz方波滤成正弦波;线圈:完成单端信号和差分信号的相互转换;带通1: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内信号的提取;限放电路:正弦波整形成方波,同时保留了过零点的信息;微分、整流、脉冲形成电路:完成信号过零点的提取;低通1:提取基带信号,实现初步解调;比较器:把初步解调后的信号转换成TTL电平三、单元电路设计原理与仿真分析(1)带通1(4阶带通)-- 接收滤波器(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内信号的提取)要求通带:26KHz—46KHz,通带波动3dB;阻带截止频率:fc=75KHz时,要求衰减大于10d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XX:田昕煜
学号:13081405
班级:通信四班
班级号:13083414
基于FSK调制的PC机通信电路设计
一、目的、容与要求
目的: 掌握用FSK调制和解调实现数据通信的方法,掌握FSK调制和解调电路中相关模块的设计方法。

初步体验从事通信产品研发的过程.
课程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能实现全双工FSK调制解调器电路,掌握用Orcad Pspice、Protel99se进行系统设计及电路仿真。

要求:合理设计各个电路,尽量使仿真时的频率响应和其他参数达到设计要求。

尽量选择符合标称值的元器件构成电路,正确完成电路调试。

二、总体方案设计
信号调制过程如下:
调制数据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电平为TTL,波特率不超过9600Baud),送入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电平的变换,再经过锁相环(CD4046),产生两个频率信号分别为30kHz和40kHz(发“1”时产生30kHz方波,发“0”时产生40kHz方波),再经过低通滤波器2,变成平滑的正弦波,最后通过线圈实现单端到差分信号的转换。

信号的解调过程如下:
首先经过带通滤波器1,滤除带外噪声,实现信号的提取。

在本设计中FSK 信号的解调方式是过零检测法。

所以还要经过比较器使正弦信号变成方波,再经过微分、整流电路和低通滤波器1实现信号的解调,最后经过比较器使解调信号成为TTL电平。

在示波器上会看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是一致的。

各主要电路模块作用:
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TTL电平到VCO控制电压的调整;
VCO电路:在控制电压作用下,产生30KHz和40KHz方波;
低通2:把30KHz、40KHz方波滤成正弦波;
线圈:完成单端信号和差分信号的相互转换;
带通1: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限放电路:正弦波整形成方波,同时保留了过零点的信息;
微分、整流、脉冲形成电路:完成信号过零点的提取;
低通1:提取基带信号,实现初步解调;
比较器:把初步解调后的信号转换成TTL电平
三、单元电路设计原理与仿真分析
(1)带通1(4阶带通)-- 接收滤波器(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要求通带:26KHz—46KHz,通带波动3dB;
阻带截止频率:fc=75KHz时,要求衰减大于10dB。

经分析,二级四阶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来提取信号。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1仿真结果见图2。

图1
图2
(2) 低通1 (4阶低通)-- 提取基带信号,实现初步解调
这两个低通的指标一样,可用一通带(0-20KHz)波动为3dB,3dB截止频率为20KHz的四阶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实现。

计算得理论值::C2=333p,C1=24p,R1=R2=86.9k,R3=57.2k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3仿真结果见图4。

图3
图4
(3) 低通2 (4阶低通)—把30kHz,40kHz方波滤成正弦波
可用一通带波动为3dB,3dB截止频率为50KHz的四阶巴特沃兹滤波器实现。

电路形式采用多路反馈(MFB)有源滤波器,用两级二阶(四阶)低通滤波器串联实现。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5仿真结果见图6。

图5
图6
(4)限放电路设计—正弦波整形成方波,同时保留了过零点的信息
限放电路采用过零点比较器(LM339)制作,比较电压为0,即当输入信号的电压在零点处变化时,输出信号发生阶跃。

比较电压的值就是R8上的电压,即输入的直流电压在R8上的分压。

要使比较电压为0,则R4与R8的比值应尽量大,使R8上的电压尽可能接近于0。

在图7中,R4与R8的比值为10:1,所以进入电压比较器LM339第5脚的电压接近于0,满足了比较电压的要求。

另外,电路中要求R3与R1、R2相加值的比值应等于R4与R8的比值,在实际电路中取R3=R4=100k,R8=10k,R1=R2=5.1k,符合了要求。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7仿真结果见图8。

图7
图8
(5)微分、整流、脉冲形成电路
R1和C1构成一个微分电路,作为方波信号的高电平输出。

R2和C2构成另一个微分电路,作为方波信号的低电平输出。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9仿真结果见图10。

图9
图10
(6)比较器—把初步解调后的信号转换成TTL电平
比较器的电路形式与限幅放大电路相同,只是比较电压不同。

它的比较电压即R1和R2上的分压值,这个比较电压值也是输入的方波信号的高电平与低电平的平均值。

这里取R1=40k,R2=6k,R3=3k,R4=10meg,实际电路中,R2为一10k的可调电阻。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11仿真结果见图12。

图11
图12
(7)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TTL电平到VCO控制电压的调整
根据VCO电路的实际调试结果得出与各频率相对应的输入电压即电平/幅度调整电路的输出电压,并据此进行Pspice仿真。

在实际电路中R1=75k,Rf是一阻值为10k的可调电阻,所以调整Rf可以改变输出Vo的大小,若减小Rf,则Vo增大;若增大Rf,则Vo减小,据此进行电路调整,使输出符合要求。

而电阻R2、R3的分压值决定了输出Vo的中心电平,在实际电路中,
R2为一阻值为10k的可调电阻,改变R2,可以调整输出Vo的中心电平,使输出满足要求。

中心频率fo=35kHz时对应的电压为1.9V,f=30kHz对应的电压为1.74V,f=40kHz对应的电压为2.08V,这就是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分量和方波信号的电压围。

其中直流电压就是TL084第3脚输入的电压V1,即5V的电源电压在R3上的分压。

按比例计算得R2、R3的值。

输出的方波信号的电压Vo由R2、Rf来调节,使之高低电平分别为1.74V 和2.08V,在Pspice仿真中使用参数扫描,得到符合要求的R2、Rf值。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13仿真结果见图14。

图13
图14
(8)系统PCB版图
四、调试过程分析
1.检查电源
检查+5V、GND、-5V是否正确,然后进行调试。

2.调制调试
(1)锁相环调试
断开S3。

调整R28,使CD4046的输出(4号脚)为35KHZ的方波;
在S3的圆脚加入调制数据,0为GND,1为5VCC,调整电位器R30,使CD4046的输出分别为30KHZ和40KHZ;
(2)低通滤波器2的调试
断开S2,观察低通滤波器2的频率特性。

S2的圆角输入Vpp为1V,频率为5K-50K 的的正弦波信号(每次增加5KHZ),在U1(TL084)的第8引脚观测输出波形,记录Vpp,与仿真结果比较;
(3)放大电路驱动
连接S2,在输出端(J7)观测并记录放大驱动电路的输出结果;
3.解调调试:
(1)带通滤波器1的调试
(2)限放电路记微分整流脉冲形成电路的调试
(3)低通滤波器1
(4)比较电路的调试
4.硬件电路板及调试结果波形图
五、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分为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

软件部分涉及ORCAD仿真及电路参数的设计,PROTELL的使用。

硬件部分包括基本的焊接以及调试。

软件仿真部分要注意参数的设计。

硬件焊接过程中要仔细,以免短路或者虚焊,同时要尽量拉开元器件间的距离以减少干扰。

调试过程中要耐心。

用万用表检测出相关节点电压值以判定哪里有短路或虚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