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重耳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训练:《礼记-公子重耳对秦客》(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礼记-公子重耳对秦客》(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礼记•公子重耳对秦客》(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材料一: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J曰:“然则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日:“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

”再拜尊首,乃卒。

是以为“恭世子”也。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

舅犯日:“孺子其辞焉。

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

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

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

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

”稽颠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

穆公日:“仁夫公子重耳夫错须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

哭而起,则爱父也。

起而不私,则远利也」(选自《礼记•公子重耳对秦客》,有删改)材料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审歹馋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色之至也。

(选自《礼记・大学之道》,有删改)10 .材料一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文言文《史记世家郑》阅读练习及答案(山东德州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考)

文言文《史记世家郑》阅读练习及答案(山东德州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考)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三十六年,晋公子重耳过,(郑)文公弗礼。

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贤,且又同姓,穷而过君,不可无礼。

”文公曰:“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詹曰:“君如弗礼,遂杀之;弗杀,使即反国,为郑忧矣。

”文公弗听。

三十七年春,晋公子重耳反国,立,是为文公。

秋,郑入滑,滑听命,已而反与卫,于是郑伐滑。

周襄王使伯犕(bèi)请滑。

郑文公怨惠王之亡在栎,而文公父厉公入之,而惠王不赐厉公爵禄,又怨襄王之与卫滑,故不听襄王请而囚伯犕。

王怒,与翟人伐郑,弗克。

四十一年,助楚击晋。

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

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

初,郑文公有三夫人,宠子五人,皆以罪早死。

公怒,溉逐群公子。

子兰奔晋,从晋文公围郑。

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乃私于晋,以求入郑为太子。

晋于是欲得叔詹为僇。

郑文公恐,不敢谓叔詹言。

詹闻,言于郑君曰:“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

然晋所以围郑,以詹,詹死而赦郑国,詹之原也。

”乃自杀。

郑人以詹尸与晋。

晋文公曰:“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

”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

”秦兵罢。

晋文公欲入兰为太子,以告郑。

郑大夫石癸曰:“闻姞姓乃后稷之元妃,其后当有兴者。

子兰母,其后也。

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

四十五年,文公卒,子兰立,是为穆公。

穆公元年春,秦穆公使三将将兵欲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晋败之于崤。

初,往年郑文公之卒也,郑司城缯贺以郑情卖之,秦兵故来。

三年,郑发兵从晋伐秦,败秦兵于汪。

(节选自《史记·世家.郑》)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 B.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 C.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 D.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十六年,王公年次纪年法,多用于春秋战国时代,本国诸侯王即位的第一年为元年。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文公重耳(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文公重耳(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文公重耳(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

及河,子犯以璧玉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

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

”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投其璧于河。

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白衰。

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

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

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

壬寅,公子入于晋师。

丙午,入于曲沃。

丁未,朝于武宫。

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

吕、邵畏偏,将焚公宫而弑.晋侯。

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

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

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

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夫祛犹在,女其行乎。

”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

若犹未也,又将及难。

君命无二,古之制也。

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

”公见之,以难告。

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

己丑晦.,公宫火,吕甥、邵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

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

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

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

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

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

”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材料二: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

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

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

献公十三年,以骊姬故,重耳备蒲城守秦。

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

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辊(即寺人披)趣.杀重耳。

文言文阅读训练:《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①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狄人伐唐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J尊首,受而载之。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②,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日:“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璧焉。

公子受飨反璧。

及宋,宋寰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今?”对曰:“子女下年,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强、右属爨缝,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晋侯无亲,外内等之。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乃送诸秦。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注】①晋人:指晋献公的军队。

重耳为晋献公之子,因骊姬乱而被迫流亡。

②骈胁:肋骨紧密连接为一,是一种生理上的畸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B.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C.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D.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稽首,是一种跪拜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是九拜中最重的一种礼节。

《韩非子 十过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阅读训练及答案

《韩非子 十过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楚负羁与叔瞻侍于前。

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

”曹君弗听。

楚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奚不先自贰焉。

”负羁曰:“诺。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壁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壁,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

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

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也。

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

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

”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楚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

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B.出入,表示“大约”,与《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迁也”的“出入”意思不同。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重耳遂奔狄,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重耳爱齐女,毋去心。

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

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

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

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

”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行远而觉,重耳大怒,引.戈欲杀咎犯。

咎犯曰:“杀臣成子,偃之愿也。

”重耳曰:“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

”咎犯曰:“事不成,犯肉腥臊,何足食!”乃止,遂行。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遂受。

缪公大欢,与重耳饮。

赵衰歌黍苗诗。

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

”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穀之望时雨。

”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

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

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

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君亦诈之而已。

”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

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

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

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5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戈欲杀咎犯引:拿起B.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阴:暗中C.虽今偷.可,后将无复偷:暗中袭击D.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后:使……在后面55.下列对原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B.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C.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D.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5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耳在齐国时苟且偷安,贪图享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4分)(2)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

(4分)5.申生与申鸣在尽孝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②,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韩魏公:北宋宰相韩琦。

②东阁:汉代公孙弘“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

③曲台:太常寺,主管礼仪制度。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中“九日”与“佳节”相呼应,“和”字交代了写作的缘由。

B.首联“晚岁”与“华发”相互映衬,其中“不才”颇具自嘲之感。

C.颔联以公孙弘比韩琦,既感谢他的知遇之恩,又表达了辞谢之意。

D.尾联“寒无睡”“百遍开”刻画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诗人形象。

7.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价此诗“哀而不伤”,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从“________________”至“修我矛戟”,到最后“________________”,描绘士兵磨砺兵刃、整装待发情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问孔子“何哂由也”,孔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答了曾皙的问题。

(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古人用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悠然自得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深疾浮华之士,诏吏部尚书卢毓曰:“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秦穆公使公子絷吊公子重耳于狄》(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秦穆公使公子絷吊公子重耳于狄》(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秦穆公使公子絷吊公子重耳于狄》(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秦穆公使公子絷吊公子重耳于狄,曰:“寡君使絷吊公子之忧,又重之以丧。

寡人闻之,得国常于丧,失国常于丧。

时不可失,丧不可久,公子其图之!”重耳告舅犯。

舅犯曰:“不可。

亡人无亲,信仁以为亲。

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公子重耳出见使者曰:“君惠.吊亡臣,又重有命。

重耳身亡,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义?”再拜不稽首..,起而哭,退而不私。

公子絷退,吊公子夷吾于梁,如吊公子重耳之命。

夷吾告冀芮曰:“秦人勤我矣!”冀芮曰:“公子勉之。

亡人无狷洁,狷洁不行。

重赂配德,无爱财!”公子夷吾出见使者,再拜稽首,起而不哭,退而私于公子絷曰:“中大夫里克与.我矣,吾命之以汾阳之田百万。

丕郑与我矣,吾命之以负蔡之田七十万。

亡人苟入扫宗庙定社稷,且入河外列城五,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不敢当公子,请纳.之左右。

”公子絷返,致命穆公。

穆公曰:“吾与公子重耳,重耳仁。

”公子絷曰:“君之言过矣。

君若求置晋君而载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进退。

”是故先置公子夷吾,是为惠公。

(节选自《国语·晋语》,有删减)文本二: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君亦诈之而已。

”因招雍季而问之,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

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义赏》,有删减)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诈[A]伪[B]之[C]道[D]虽[E]今[F]偷[G]可[H]后[I]将[J]无[K]复[L]非[M]长[N]术[O]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是敬辞,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仁者播其惠”的“惠”含义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子重耳阅读答案
文言文语段阅读
公子重耳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
之命而享其禄①,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从者狐偃、
赵衰、颠颉、魏武子、司季子。

狄人伐咎如,获其二女。

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
季隗,生伯叔刘,以叔隗妻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

不如是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父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

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也。

”稽首受而载之,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公子安之,从者以
为不可。

将行,谋于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

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也。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遗之。

醒以戈逐子犯。

曹共公闻其骈协②,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
得志于诸侯。

而诸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飧置璧焉。

公子受飧反璧。

注:①生禄:养生的俸禄。

②骈胁:肋肌排得很密,像一块似的。

(1)
比较下列各组句子加粗词词义的异同,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
A.
①③不相同,②④相同
B.
①②④相同,③不同
C.
②③④相同,①不同
D.
②③相同,①④相同
(2)
选出与例句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①晋人伐诸蒲城()
A.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B.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C.穆公访诸蹇叔
D.投诸渤海之尾。

②吾其奔也()
A.君其礼焉
B.吾其还也
C.尔其毋忘乃父之志
D.曹其首也
(3)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叔隗妻赵衰”中“妻”字用法相同的是 [ ]
A.
以戈逐子犯
B.
卫文公不礼焉
C.
公子安之
D.
乃馈盘飧,置璧焉。

(4)
在“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一句中“之”指的是
[ ]
A.
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
B.
蚕妾
C.
将行,谋之桑下
D.
四方之志
(5)
下面四句翻译不准确的一句是
[ ]
A.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依靠国君父亲的命令而享有养生的俸禄,因此得到百姓的拥护。

B.
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农夫给了他一块土,公子生气了,要拿鞭子打他。

C.
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齐桓公为他取妻,有马二十匹。

D.
行也,怀与安,实败名。

走吧,贪恋妻子、贪图安逸,确实会败坏你的名声。

(6)
重耳从蒲城出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
有四方之志
B.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C.
晋人伐诸蒲城
D.
奔狄,伐咎如
阅读答案:
答案:1.A;3.B;4.D;5.C;6.A;
解析:
(2)
①B②D(揣测语气。

A、B、C都是祈使语气)
(4)
B蚕妾是闻者
(5)
二十乘应为八十匹
(6)
译文:
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到祸难的时候,晋国的军队到蒲城攻打他。

蒲城人准备迎战,
重耳不同意,说:“依靠了国君父亲的命令而享有(抚养百姓的)俸禄,因此才得到百姓
的拥护。

有了百姓的拥护而反抗(国君父亲),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亡吧。

”就逃亡到狄人那里去,跟随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攻打咎如,
俘虏了他两个女儿叔隗、季隗,送给公子。

公子娶了季隗,生了伯、叔刘。

把叔隗嫁给赵衰,(后来)生了赵盾。

(公子)要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再出嫁。

”季隗回答说:“我二十五岁了,又再过二十五年再出嫁,就要进棺材了。

(虽然这
么说)我等着您。

”公子在狄国一共住了十二年然后离开。

经过卫国,卫文公不礼待他,从五鹿经过向农民要饭吃,农民给了他一块土块,
公子生气了要拿鞭子打他。

子犯说:“这是上天的赐与呀。

(有土象征将来会有国家)”
公子行礼接受,把它装上车子。

到了齐国,齐桓公为他娶妻,有马八十匹。

公子安居下来,跟随的人认为这样不行,将要离去,在桑树下商量。

养蚕的女奴在树上听到,把这事告诉姜氏,姜氏杀了她。

告诉公子说:“您有远大的志向,听到的人,我已经杀掉了。

”公子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走吧!留恋妻子,贪图安逸,确实会败坏你的名声。

”公子不肯。

姜氏和子犯
商量,把公子灌醉把他送走。

公子酒醒,拿起戈追逐子犯。

到达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肌排得很密像一块似的,想看到他裸体的样子。

重耳洗澡,(曹共公)迫近了看。

僖负羁的妻子说:“我看晋公子的随从,都能够辅佐别人,如果用他们辅佐晋国公子,晋国公子一定会返回晋国做国君。

回到晋国,一定在诸侯
中香志。

在诸侯中得志后惩罚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大概是第一个吧。

您何不早些表示和
曹共公态度不同呢!”于是送给重耳一盘食物,一块玉。

重耳接受了食物,退回了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