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小时养生方法
中医二十四小时人体经脉养生法

中医二十四小时人体经脉养生法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转,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
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重视该时段养生重点,采取科学的方法,就能使养生效果事半功倍。
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子时养生的重点为:上床睡觉。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
这个时间上床睡觉,有利于骨髓造血,凡在子时前1-2个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份蒸发后盐份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
丑时(凌晨1时-3时)肝经当令丑时养生的重点为:此时必须进入熟睡状态,让肝脏得到最充足的能量。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
要特别指出的是,夜里1点到3点不睡觉,加班、打牌、喝酒等行为会严重增加肝脏的负担。
肝没有喘息的机会,更不要说造血和排毒,久而久之自然就容易发病。
所以夜里头从子时开始就一定要睡觉。
寅时(凌晨3-5时)肺经当令寅时养生的重点为: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肝脏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把新鲜的血液输送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此时睡眠好的人清晨起来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肺病的人在寅时反应将尤为强烈。
老年人若寅时失眠,不妨披好衣服练习静坐。
坐姿以自己能接受的动作,或散盘或单盘或双盘均可。
两手握固或结印或掐诀置于腹前,存神内守,以舌于口腔中上下搅动舔揉牙齿牙床内外,术称“赤龙绞海”。
舌下系带两边有“金津”、“玉液”两穴,当津液满口时,叩齿鼓漱(次数自定,如果怕影响别人可以直接鼓漱),然后分数次咽下,意随吞咽动作转移至小腹。
依法吞咽七次。
在行功过程中呼吸应始终保持自然舒畅,不论有无唾液或唾液多少,皆应做以上意想和吞咽动作。
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卯时养生的重点为:早起不贪睡,正常的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
二十四小时生物钟健康养生法

二十四小时生物钟健康养生法二十四小时生物钟健康养生法1时——如果22点入睡,什么都不想,便很快安眠,到了午夜1点时,人体便进入了最佳睡眠阶段,但是这时的睡眠还处于睡未实的状态,遇到环境刺激容易被迫唤醒,同时身体对痛觉十分敏感,容易感觉到某种疾病的影响和存在。
如果常常熬夜到1点左右,会有失眠的情况发生。
1点是肝经开始当班工作的时间,1点至3点是胆的排毒时候,这一排毒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2时——这是一天中人体大部分器官工作最慢的时候,处于半休整半工作的状态。
而肝经的活动正值活跃阶段,肝脏为人体排毒在紧张地工作,给人体进行自我清洗。
为了保证肝经和肝脏的正常工作,就要在此时安眠以养肝血,保证有足够的血气供给。
此时若感觉渴了,宜喝一些较热的白开水或牛奶,不宜喝茶、咖啡和酒,以免引起大脑兴奋和增加肝脏排毒的任务量。
3时——血压、脉搏、呼吸和体力都处于最弱的状态,肌肉也在此时完全放松开来,全身各个部分除肝经当班外处于集体休息状态,处在熟睡阶段,整个人体都会得到休息。
3点至5点是肺部系统的排毒时间。
此时又是咳嗽症发病时段,可提前用药,到了此时暂时不要使用咳嗽等肺病药物,以免排毒不彻底。
4时——呼吸很弱,血压是一天中最低点时段,大脑的供血量最少,人体处在最微弱的循环状态之中,老年人容易在此时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故,糖尿病人容易在此时发生低血糖症状,一些危重病人容易在此时死亡。
此时人的听觉异常灵敏,听力十分敏锐了,容易被微小的动静惊醒。
5时——如果前夜22点左右入眠,到了5点,身体的阳气渐渐升华至饱满状态,达到了阴阳平衡,心理与精神也进入饱满状态,身、心、神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休息。
5点至7点是大肠的排毒时间。
6时——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身体和心理处于苏醒状态。
此时可以慢慢醒来,在床上叩齿100下,然后把手搓热,轻轻按摩一下眼部、鼻部和整个面部,舒展一下身体,感觉一下身体的状况,如无异常,就慢慢起床,动作不要过猛。
根据天气的变化选择适合的衣服,喝一杯热一点的白开水,过10分钟就可以排便了,这也是大肠排毒的最好方法。
天道24小时养生食谱

天道24小时养生食谱
以下是一份24小时养生食谱:
早餐(8:00)
- 燕麦粥:将1/2杯燕麦片加入1杯水中煮熟,加入蓝莓和杏
仁碎。
- 一杯绿茶,搭配一片全麦面包涂上橄榄油和蜂蜜。
上午小食(10:30)
- 一杯无糖酸奶,搭配一把坚果混合。
午餐(12:30)
- 烤鸡胸肉沙拉:将烤鸡胸肉切片,与生菜、番茄、黄瓜和橄
榄油混合,撒上黑胡椒和海盐。
- 一杯橙汁。
下午茶(15:00)
- 自制能量棒:将杏仁、蔓越莓和蜂蜜混合,制作小块能量棒。
晚餐(18:00)
- 蒸三文鱼:将三文鱼蒸熟,撒上葱花和姜丝,淋上酱油和香油。
- 炒时蔬:将蔬菜(如豆芽、胡萝卜和青菜)切丝,用橄榄油
和少量蒜爆炒。
- 一碗糙米饭。
晚间小食(20:30)
- 一杯低脂牛奶,搭配几粒坚果。
睡前饮品(22:00)
- 蜂蜜柠檬水:将柠檬汁和蜂蜜加入温水中,搅拌均匀。
请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食材和食量,以达到健康养生的效果。
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

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凌晨保肝正午养心傍晚护肾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
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子时(子夜11时-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
《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
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时-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辰时(上午7时-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
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
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时-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
酒可喝但不能醉。
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时-3时),小肠经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午后3时-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
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午后5时-7时),肾经当令。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
32个超级经典养生秘方

32个超级经典养生秘方秘方一:早起锻炼早晨,空气清新,阳光柔和。
早起锻炼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机能,提升免疫力。
秘方二:合理膳食饮食是养生的基础,合理膳食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均衡摄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等食物,做到吃饱、吃好。
秘方三: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恢复精力,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
秘方四: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同时还能改善心情,缓解压力。
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每周坚持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秘方五:保持心情舒畅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减轻压力、改善免疫力。
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爱好,寻找生活中的乐趣。
秘方六:学会放松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常常影响身心健康。
学会放松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冥想、瑜伽、听音乐、阅读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放松,每天抽出专门的时间。
秘方七:保持水分平衡适当的饮水量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毒素,维持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
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为1.5-2升,但具体的饮水量应根据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秘方八:注意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学会管理负面情绪,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释放方式,如与亲友倾诉、写日记等。
秘方九: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身体健康有害。
长期烟酒过度的摄入对心脏、肺部和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增加患疾病的风险。
秘方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疾病的传播。
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定期清洁居住环境等。
秘方十一:经常晒太阳适量的日晒可以促进身体合成维生素D,有益于骨骼健康和免疫力提高。
在早晨或下午阳光较弱的时候出门,并注意防晒。
秘方十二: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在工作与生活之间保持平衡非常重要。
合理规划时间,划分工作与娱乐的时间,避免长时间过度劳累。
秘方十三:适当服用保健品保健品的选择应根据个人需要和身体状况来决定,不宜盲目跟从潮流。
人体五脏六腑的作息时间表

人体五脏六腑的作息时间表中医观点而言,一天二十四小时可分为不同时段,由不同器官来执行不同的功能,说明如下:*早上9—11点:是脾脏排毒的时间,这段时间不宜吃冰,最伤脾脏,影响发育及生育。
*中午11—1点(午时):是心脏工作颠峰时期,也是人体能量最强的时刻,此时心跳次数快速。
*下午1—3点:是小肠吸收养分的时间,过了这个时刻,肠胃功能减弱,故有过午不食的养生之道。
*下午3—5点:是膀胱排毒的时间,此段时间是下午到健身房运动的好时段,有助于排尿功能。
*下午5—7点:是肾脏排毒的时间,此段时间也是到健身房运动的好时段,有助于肾脏排泄毒物的功效。
*晚上7—9点:是血液循环旺盛的时间,此时血压升高,应该要在家中休息。
*晚上9—11点:是人体免疫系统休息与滤毒的时间,也是女性内分泌系统最重要的时候,这时一定要休息,不要再为家人操心,此时适合听音乐、洗澡、为明天作计划、或回想今天作了那些美好的事情,将错误原谅与放下。
*晚上11--1点:是胆的排毒时间,要进入熟睡才能进行,不能只是入睡。
*晚上1—3点:是肝的排毒时间,也是要熟睡才能进行。
夜间工作者每周至少要有一天、每月最少要有一周、每年最少要有四个月能早睡。
*早上3—5点:是肺脏的排毒时间,肺有问题的人在这个时候咳嗽会较厉害,肺的排毒要做心肺运动才能排出。
起床的时间参考当地当季太阳出来的时间,太阳出来后较有氧气,适合做运动,因此正常的人约5点就要起床。
人的排毒过程晚上 9-11点 / 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夫妻同房应排在此时,不应在11点之后,要不便先睡一觉,天亮再来。
晚间 11-凌晨1点 / 肝的排毒时间.凌晨3-5点 /肺的排毒时间:需在熟睡中进行!凌晨1-3点 /胆的排毒时间: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因排毒动作已走到肺经,不应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凌晨 5-7点 / 大肠的排毒时间:应上厕所排便。
凌晨 7-9点 / 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间:应吃早餐!半夜至凌晨 4 点 / 脊椎造血时间: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一、子时(23:00-01:00)在子时,人体内的阳气达到最弱,阴气达到最盛,此时是养生的最佳时刻。
建议在子时休息充足,保持安静。
可以进行以下养生活动:1·静坐调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缓慢而深呼吸,通过调理呼吸帮助身体放松,舒缓压力。
2·舒缓眼部疲劳:用温水洗净双手,闭上双眼,用双手掌覆盖在眼睛上方,进行轻轻按摩眼睛周围,缓解眼部疲劳。
3·调整养生食谱:可以选择一些养阴的食物,如梨、苦瓜、海带等。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二、丑时(01:00-03:00)丑时是人体阳气开始逐渐复苏的时刻,适合进行调理内脏器官的养生活动。
1·饮水养肾:在丑时保持适量的饮水,有利于肾脏的排毒排废,保持肾脏健康。
2·肾经激活:进行肾经激活运动,如拍打肾区、搓揉手掌、扭转腰部等,有助于促进肾脏的血液循环,增强肾脏功能。
3·注意保暖:丑时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脚部,可以用热水泡脚来促进血液循环。
三、寅时(03:00-05:00)寅时是人体阳气渐渐升华的时刻,适合进行身体活动,做一些有氧运动。
1·早起锻炼:在寅时起床后,可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太极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体质。
2·活动关节:进行日常活动前,可以做一些关节活动操,如旋转手臂、前后伸展腿部等,有助于关节灵活度的提升。
3·按摩腿部:使用推拿或按摩膏轻揉双腿,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腿部疲劳。
四、卯时(05:00-07:00)卯时是人体阳气逐渐升高的时刻,此时应保持精神饱满,进行适量的活动。
1·早餐要营养:在卯时早餐要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牛奶、蔬菜等,补充身体所需的养分。
2·户外活动:在卯时可以到户外进行适量运动,如晨跑、打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活力。
3·清洁呼吸道:用温水漱口、洗脸,清洁口腔和呼吸道,保持呼吸通畅。
《黄帝内经》人体一天24小时养生

《黄帝内经》人体一天24小时养生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它的正常运行和健康与否直接与生活的习惯和作息规律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古代养生经典之一,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体养生及生活规律的理念。
本文将按照一天24小时进行分时段探讨《黄帝内经》对人体养生的指导。
1. 早晨5时-7时早晨是一天中阳气初生的时段,此时人体阳气渐长,是进行起床活动的最好时间。
《黄帝内经》建议,早晨可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晨跑、散步等,以增强身体的阳气。
同时,也可以进行呼吸锻炼,深呼吸新鲜空气,促进气血的流畅。
2. 上午7时-11时上午是人体阳气渐旺的时段,此时精神饱满、思维敏捷,适合进行学习和工作。
《黄帝内经》强调,早饭要清淡易消化,不可暴饮暴食。
同时,也可进行一些缓和身体气机的活动,如太极拳、瑜伽等,保持身体的柔软和灵活。
3. 中午11时-13时中午是阳气最旺盛的时段,此时火气旺盛,人体消化能力较强,是最适合进食的时间。
但《黄帝内经》提醒,午餐要注意健康营养的搭配,避免暴饮暴食和油腻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身体的消化功能。
4. 下午13时-17时下午是人体阳气逐渐消退的时段,此时人体进入一种相对疲乏的状态。
《黄帝内经》建议下午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活动,如午睡、听音乐等,恢复身体的活力和精神状态。
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调理气血循环。
5. 傍晚17时-19时傍晚时分,人体的阳气逐渐消退,进入一种相对寒凉的状态。
此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伤风。
《黄帝内经》提倡傍晚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跳舞、慢跑等,以提高身体的阳气。
6. 晚上19时-21时晚上是人体进入休息养生的时段,此时应适当调整作息,准备进入睡眠状态。
《黄帝内经》建议,晚餐应以温热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过冷或过凉的食物。
同时,晚餐后避免剧烈活动和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以免影响入睡。
7. 深夜21时-23时深夜是人体进入深度睡眠的时段,此时人体的阴气逐渐升华,是人体的重要恢复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小时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方
1:子时(23:00~1:00)前要睡觉(胆经)
2:丑时(1:00~3:00)要愉快入眠(肝经)
3:寅时(3:00~5:00)要有较深的睡眠(肺经)
4:卯时(5:00~7:00)宜喝温开水、排便(大肠经)
5:辰时(7:00~9:00)该吃早餐了(胃经)
6:巳时(9:00~11:00)要适量喝水、适时活动(脾经)
7:午时(11:00~13:00)宜小憩(心经)
8:未时(13:00~15:00)消化吸收功能最旺盛(小肠经)
9:申时(15:00~17:00)多喝水,利排尿(膀胱经)
10:酉时(17:00~19:00)工作完毕多休息(肾经)
11:戌时(19:00~21:00)要保持心情愉快(心包经)
12:亥时(21:00~23:00)睡眠以休生养息(三焦经)
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养生——照顾好胆经是最好的进补
丑时养生——养肝如同养护树木
寅时养生——娇生惯养的肺经可以这样养
卯时养生——只有大肠经通了肠道才通畅
辰时养生——辰时是胃经“瓜分”食物的最佳时刻
巳时养生——脾为后天之本
午时养生——心经会告诉你有多棒
未时养生——小肠经能治大病
申时养生——膀胱经上有“灵药”
酉时养生——肾主封藏
戌时养生——心包经是一条让人快乐的经
亥时养生——三焦通则百病不生
子午流注与12时辰养生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12个时辰与人体12条经脉的关系,可以看成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午流注纳支法十二经脉的气血循行:一天中的二十四小时分布,从半夜子时(23时)算起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经脉为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
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
因此中医时间医学将十二地支作为日节律的指称。
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
起于肺经寅时(3-5时),终于肝经丑时(1-3时),每经历时2小时一个时辰。
⑴寅时(3点至5点),手太阴肺经最旺,是呼吸运作时间。
其特点“多气少血”。
“肺朝百脉。
”肺将肝所储藏的新鲜血液送往全身,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⑵卯时(5点至7点),手阳明大肠经最旺,有利于排泄。
“肺与大肠相表里。
”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蠕动最旺盛,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是吃早餐的时间。
⑶辰时(7点至9点),足阳明胃经最旺,是胃最活跃的时间。
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⑷巳时(9点至ll点),足太阴脾经最旺,是脾脏最活跃的时间。
“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所以吃早餐不会发胖。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
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人脾经。
⑸午时(1 1点至13点),手少阴心经最旺,是养心的时间。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⑹未时(13点至15点),手太阳小肠经最旺。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
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所以午餐一定要在1点前吃完,有利于营养吸收。
⑺申时(15点至17点),足太阳膀胱经最旺。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
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
这时间要多喝水,是一天最重要的喝水时间,肾脏和膀胱不好的人,最好在这段时间多喝水(500毫升),有利于泄掉小肠注下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⑻酉时(17点至19点),足少阴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
肾为先天之根。
”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有利于储存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⑼戌时(19点至21点),手厥阴心包经最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
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此时是心包经与脑神经活跃的时间,是看书最佳时机。
⑽亥时(21点至23点),手少阴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亥时三焦通百脉,是免疫系统,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⑾子时(23点至l点),足少阳胆经最旺是骨髓造血,胆经运作时间,胆汁推陈出新。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
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
”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
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
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⑿丑时(1点至3点),足厥阴肝经最旺。
肝藏血,肝血推陈出新,是肝脏修复的时间,必须休息,保障肝脏的正常功能。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
”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