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十大问题
阿长与山海经习题附答案

阿长与山海经习题附答案三阿长与《山海经》鲁迅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①“切切察察“的毛病②限制“我”的行动③睡觉摆“大”字④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⑤讲“长毛”的故事⑥谋害“我”的隐鼠⑦为我买《山海经》。
重点写了为“我”买《山海经》2.为什么题目上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位。
课文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
所以,这个题目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
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呢,令人好奇。
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3.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样买到的?为什么此前今后反倒写了不少?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就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想像她怎样到处打听,想像她怎样跑书店书摊,想像她操了多少心,在想像中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的神力”。
在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先用大段文字写远房叔祖,为的是写最初是怎么会接近书籍的,怎么会渴慕《山海经》的,接着写为什么求之而不可得,又是怎样的念念不忘,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
在阿长买来《山海经》之后,写“我”的震悚的心情,写如获至宝的心情,写此后搜集的图书,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怎样令人尊敬而又感激,阿长的热心对“我”的成长有怎样的意义。
4.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明,既不晓得《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
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重点问题分类汇总

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重点问题分类汇总写作手法1.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什么作用?示例: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这段文字选自《阿长与<山海经>》,请说一说本文题目有何匠心?(1)题目确定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2)“阿长”与《山海经》相连,一俗一雅,产生奇妙的幽默意味;(3)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能否将标题中的“阿长”换成“长妈妈”?请结合《阿长与<山海经>》全文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不能。
理由:本文是作者46岁时写的,在标题里采用“阿长”这样的口吻称呼长妈妈是合适的;用“阿长”这个外号称长妈妈,暗示文章中有一半是抑笔,描绘的是阿长不好的一面;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似矛盾,却令人好奇。
4.阿长来问《山海经》,而“我”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表现了“我”对阿长的轻视,为下文阿长赠书设下了伏笔。
5.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对阿长的讨厌之情,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水安她的魂灵!”这叫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欲扬先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永恒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凝聚着“我”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了“我”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
抒发了对阿长的感激、敬爱。
6.本文是一篇回忆和纪念阿长的散文,为什么作者一开始写她的很多不好之处呢?①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与下文作者对长妈妈态度的变化形成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突出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怀念和尊敬的情感。
7.下面这句话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抒情。
表现了对长妈妈美好的祝愿,以及对她由衷的感激和深沉的怀念。
8.选文很注重事件的过渡、内容的衔接,请简析下面这句话的妙用。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完整版)阿长与山海经相关习题附答案

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一、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chuāng()疤2.震悚()3.jié()问4.空前()5.惧dàn()6.惊骇()7.孤shuāng()8.粗拙()9.zhòu骂()10.掳走()二、加粗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淡薄薄弱薄厚B.妥帖请帖碑帖C.憎恶好恶深恶痛绝D.空前空席空中楼三、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B.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由可原的了,倒应该让我退让。
C.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D.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淌使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四、根据具体语境,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疏懒:2.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惶急:3.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渴慕:五、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现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的?在该句后打“√”1.她生得黄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3.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4.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5.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
她不开口。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一)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阿长与山海经问答题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从侧面衬托阿长。
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
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答: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
反映了她的善良。
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
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5.当阿长问《山海经》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表现了我对不是学者的阿长的轻视。
6.“三哼经”是阿长对《山海经》的称呼,这与文中哪一句话相照应?她并非学者。
7.作者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她的“神力”在于她愿意做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在于她愿意使“我”开心的事,在于她对“我”的关爱。
8.作者写“我还很记得”阿长带书回来的情形,又反复写书的内容,这有何用意?写出了当时的情形十分难忘,突出了这书给“我”带来的有益的影响。
9.“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四本书虽然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10.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1)我一定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
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课后题标准答案

目录
CONTENTS
• 课后练习题答案 • 阅读理解答案 • 探究题答案
01 课后练习题答案
CHAPTER
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哪几件事?
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 几件事,包括长妈妈讲述美女蛇的故 事、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长妈妈给 作者买《山海经》等。
“我”为什么会如此“震悚”?
• “我”之所以如此“震悚”,是因为长妈妈为“我”买来了 《山海经》,这是“我”一直渴望得到的书,而长妈妈并不 识字,却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而付出了努力。这份感动和感 慨让“我”感到震撼和惊异,也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感 激和敬爱。
03 探究题答案
CHAPTER
你怎样看待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
总结词
感动与感激
详细描述
长妈妈为鲁迅买来《山海经》这一行为,体现了她对鲁迅的关爱和照顾。在当 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女仆能够如此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实属不易。鲁迅对 此充满感激,并一直铭记在心。
你认为本文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在哪里?
总结词
长妈妈的无私付
详细描述
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是长妈妈对鲁迅的无私付出。她不仅关心鲁迅的饮食起居,更在精神上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下,她也始终为鲁迅着想,这种母爱的伟大令人动容。
这些事情都反映了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包括她善良、朴实、迷信、唠叨等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 和怀念之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什么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点滴,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因为长 妈妈曾经给予了作者无私的关爱和照顾;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怀念之 情,因为长妈妈已经去世,作者无法再与她相见。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整理五个相关问题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整理五个相关问题【原创实用版】目录1.文本概述2.五个相关问题的内容3.问题一:狗猫鼠4.问题二:阿长与山海经5.问题三:整理的必要性6.问题四:解决方法7.问题五:总结正文1.文本概述本文将针对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这五个相关问题进行整理和解答。
2.五个相关问题的内容本文涉及的五个问题是:狗猫鼠如何相处,阿长与山海经的关系,如何整理这些内容,以及如何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3.问题一:狗猫鼠狗猫鼠是如何相处的呢?一般来说,狗和猫是天敌,而鼠是猫的食物。
但在一些情况下,狗猫鼠也可以和平共处。
比如,如果狗和猫从小一起长大,它们可能会相处得很好。
此外,如果猫和鼠都是被饲养的,而且有足够的食物,它们也可以和平共处。
4.问题二: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阿长是《山海经》中的一个人物。
《山海经》是一部古老的地理志书,其中记载了许多神奇的事物和人物。
阿长是其中的一个神仙,他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够驱赶恶鬼。
5.问题三:整理的必要性整理这五个问题的必要性在于,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并且能够提供解决方案。
例如,如果我们了解狗猫鼠如何相处,我们就可以避免它们之间的冲突。
如果我们了解阿长与山海经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山海经》的内容。
6.问题四:解决方法那么,如何解决这五个问题呢?对于狗猫鼠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隔离或者提供足够的食物来解决。
对于阿长与山海经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和研究《山海经》来解决。
对于整理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分类和归纳来解决。
7.问题五:总结总结起来,对于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这五个相关问题,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和研究,分类和归纳,隔离或者提供足够的食物等方式来解决。
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

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一、选择题1.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谁?A. 一位历史学家B. 一位地理学家C. 一位神话传说的记录者D. 一位探险家2. 阿长在《山海经》中记录了哪些内容?A. 历史事件B. 地理知识C. 神话传说D. 科学理论3. 《山海经》中提到的“山海”指的是什么?A. 真实的山脉和海洋B. 神话中的山和海C. 地理上的山和海D. 抽象的山和海4. 阿长在《山海经》中记录的生物有哪些特点?A. 都是现实中存在的生物B. 都是虚构的生物C. 既有现实中的生物,也有虚构的生物D. 都是已经灭绝的生物5. 《山海经》的成书时间大约是?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唐宋时期二、填空题6.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一位________的记录者。
7. 《山海经》中记录的生物,很多具有________的特点,如人面兽身等。
8. 《山海经》中提到的“________”,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9. 阿长在《山海经》中记录了许多奇异的地理现象,如________等。
10. 《山海经》的成书时间,一般认为在________时期。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山海经》中“饕餮”的形象特征。
12. 《山海经》中的“蓬莱”在现代地理上可能对应哪个地区?13. 阿长在《山海经》中记录的神话故事对后世有哪些影响?四、论述题14. 论述《山海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5. 分析《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与古代人民生活的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山海经》中所反映的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想象。
材料:《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牛,其音如鸣钟,是食人。
”17. 阅读以下材料,探讨《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与古代哲学思想的关系。
材料:《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
”六、综合应用题18. 如果你有机会重新编写《山海经》,你会选择哪些现代元素加入其中?请列举至少三个,并说明理由。
阿长与山海经问答题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从侧面衬托阿长。
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
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答: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
反映了她的善良。
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
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5.当阿长问《山海经》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表现了我对不是学者的阿长的轻视。
6.“三哼经”是阿长对《山海经》的称呼,这与文中哪一句话相照应?她并非学者。
7.作者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她的“神力”在于她愿意做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在于她愿意使“我”开心的事,在于她对“我”的关爱。
8.作者写“我还很记得”阿长带书回来的情形,又反复写书的内容,这有何用意?写出了当时的情形十分难忘,突出了这书给“我”带来的有益的影响。
9.“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四本书虽然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10.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1)我一定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长与<山海经>》十大重点问题
一、课文围绕阿长谢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
文章围绕阿长一共写了8件事:
阿长称呼的由来,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阿长的不雅睡相,阿长教我的元旦的古怪仪式,阿长懂得许多烦人的礼节,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
重点写的是阿长给我买回《山海经》这件事。
二、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阿长是个不幸的又希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三、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否始终如一呢?为什么?
不是始终如一的,刚开始我因为阿长不好的习惯对她讨厌,憎恶,但听到她讲长毛故事的时候对她产生了点敬意,可后来因为她踩死了我的隐鼠我对她产生怨恨,最后又因为她为我买回《山海经》而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
四、阿长为什么也来问《山海经》?
是因为我总是念念不忘《山海经》
五、当阿长来问《山海经》的时候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的时候,“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因为我知道她没文化不识字,对她买回《山海经》不报任何希望,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的心理。
六、你怎么理解文中所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这句话?
因为我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没有文化,不识字的人,居然给我买来了我最想要又最难要的《山海经》,这对儿时的我来讲是太意外的事,所以说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
七、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这说明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表现了我无比惊喜和激动的心情。
八、为什么说《山海经》是我最心爱的宝书?
这是因为《山海经》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但更为重要的是这四本书蕴涵了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敬佩。
九、为什么要连用三个称呼?“三十年”“终于”分别表达了鲁迅怎样的心情?
连用三个称呼表现了我对阿长离世感到十分难过,“三十年”表现了我对阿长深深地怀念之情。
“终于”一词表现了我对始终没能知道阿长的姓名而感到的内疚。
十、课文最后一句话有怎样的含义?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永恒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寄托着对善良人的衷心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