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合集下载

第3讲 政治经济学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3讲 政治经济学  资本的积累过程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新特征(资本
主义再生产本质上是扩大再生产,但简单 ~ 是扩大 ~ 的基础,所以必须从分析简 单 ~ 开始;同时还必须暂时撇开流通) 1)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自己 创造的(先干活儿后给钱,是工人把劳动 力预付给资本家,“到处都是工人给资本 家提供信贷”),因此,不是资本家养活 工人,而是工人养活资本家。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全部是剩余价值转化来的,因此在未来的
生产过程本身的机构所训练的、联合和组
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资 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 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 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 的资本主义的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 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 就要敲响了。剥夺这就要被剥夺了。” “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 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的革命
“富人不同于穷人的地方,不在于占有土地
和货币,而在于拥有对劳动的支配权-----对穷人适宜的,不是使他们处于卑贱的或奴 隶般的地位,而是使他们处于安适和宽松的 从属地位,对拥有财产的人来说,他们则应 当对于为他们劳动的人拥有充分的影响和权 威------” 马克思说:“使他们能够扩大自己的享受范 围,有较多的衣服、家具等消费基金,并且 积蓄一小笔货币准备金。但是,吃的好一些, 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雇 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
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 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 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 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 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 链,他们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 思引自他的《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有弹性的,同时也 是有极限的,对这个问题不能教条主义。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三、劳动力商品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 二、资本的本质 三、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第三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第四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有机构成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及相对过剩人口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 础上产生的。 础上产生的。 在工业中,13世纪以后 拥有进步技术条件的手工业者( 世纪以后, 在工业中,13世纪以后,拥有进步技术条件的手工业者(行 首先冲破封建行会的限制,发展出新兴的雇佣劳动关系。 东)首先冲破封建行会的限制,发展出新兴的雇佣劳动关系。 在商业中,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人资本的发展, 在商业中,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人资本的发展,商人包 买主中出现了工业资本家。 买主中出现了工业资本家。 在农业中,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 在农业中,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地主和农民建的人身依 附关系逐渐变为契约关系,大部分农民成为农业雇用工人。 附关系逐渐变为契约关系,大部分农民成为农业雇用工人。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预定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劳动过程,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预定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劳动过程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任何社会, 劳动过程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任何社会,都要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结合起来,这是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 结合起来,这是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 劳动过程又总是要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不同的生产关系下, 劳动过程又总是要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不同的生产关系下,劳 动过程具有不同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 动过程具有不同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劳 动者是通过劳动力的买卖才与资本家的生产资料间接地结合在一起。 动者是通过劳动力的买卖才与资本家的生产资料间接地结合在一起。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第一,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第二,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第一,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第二,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第三章 资本积累

第三章  资本积累

• • • • •
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的关系,在实际生活有三 种情况: 第一,资本的价值构成只是近似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 一般而言,技术构成的提高快于价值构成的提高; 第二,价值构成变化并不反映技术构成变化; 第三,技术构成变化并不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 区分个别资本有机构成和社会总资本构成。 理论结论:资本积累必然带来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 高;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 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深化的及极 重要的原因。
第 四 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但也使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产生了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从而 必然走向灭亡。
一、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
• 资本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进行 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以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两者都反映了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和对抗性质,但又 有区别。 • 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 位前,资产阶级利用各种政治、经济的强制手 段,对小生产者和殖民地人民进行残酷掠夺而 实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历史前提; • 资本积累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为前提 的,它是通过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使剩余价值资 本化来实现的。
• 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个别资本的扩大为前 提的。而个别资本的扩大是通过资本职聚和资本集中 两种形式进行。 • 资本积聚:指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 资本总额,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 资本积聚的特征:受社会财富数量和增长程度的限制; 资本积累的速度影响集聚的速度;受单个资本财产分 割的影响。 • 资本集中:指把原来分散的资本合并为一个更大的资 本,扩大生产规模。它是依靠竞争和信用这两个杠杆 造成的。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3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3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3章资本的积累过程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1.物质资料的再生产(1)再生产的含义再生产是指从经常的联系和不断更新来看的社会生产过程。

(2)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含义物质资料再生产是指为了不断地进行生产,总要不断地以它的年产品的一部分再转化为生产资料或新生产的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原料和辅助材料等,从而在实物形态上去替换一年里所消费掉的生产资料,并将其并入新的生产过程。

(3)资本主义的物质资料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手段。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只表现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其目的是把预付价值作为资本,即当作自行增殖的价值来再生产。

再生产的条件也是采取资本的形式。

生产的客观条件(生产资料)采取不变资本的形式;生产的主观条件(劳动力)采取可变资本的形式。

(4)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含义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是指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生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2.资本价值的再生产(1)从再生产的过程看,可变资本是由工人自己生产出来的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必须用可变资本来购买劳动力。

这就造成一种假象,好象可变资本是资本家预付的。

但是,只要从再生产来考察,这个假象马上就会消失。

资本家这个生产过程购买劳动力所付的工资,是用工人上个生产过程的劳动产品转化的货币来支付的,是工人自己养活自己并且养活资本家,而绝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一.资本主义再生产1.社会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简单再生产: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实现条件: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3.扩大再生产: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VS.简单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因素和基础.4.从再生产中看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1)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而是工人养活资本家。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劳动创造的。

(3)工人阶级即使在劳动之外也是从属资本的.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来源。

2.商品所有权规律: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占有规律.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是以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的结合为基础的4.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生产的产品,而劳动者反而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所有权对资本家来说表现为无偿占有别人劳动产品的权力,而对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1)在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和消费的比率来决定的.(2)在剩余价值分为消费和的积累比率一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量决定。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劳动生产率的高低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的大小④预付资本的多少第二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1.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2.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关系3.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它的提高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

4.资本积聚:单个资本直接通过积累而在价值形式和生产要素形式上都扩大起来。

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第3讲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3讲资本的积累过程.

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工人阶级的贫困 1.工人阶级相对贫困化: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
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即在无产阶级 创造的价值中,无产阶级的工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 小。
2.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
阶级的经济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
表现:A、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B、实际工资下降
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关系
剩余价值
源泉
资本积累
源泉
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
1.含义: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关系: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 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3.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无偿地占有剩余价值, 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 多的剩余价值。
2、资本的集中: 若干个已经存在的资本合并为一个较大的 资本,叫做资本的集中。 资本集中的两种方式:兼并与联合。 加速资本集中的两个有力杠杆:竞争与信 用。

资本集中的经济意义: 资本集中通过合并社会上已经存在 的资本,使更大规模的潜在生产力变 为现实的生产力。因而,进一步提高 了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一、资本原始积累
(一)资本原始积累
1.资本原始积累含义: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 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剥夺生产者,强迫生 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并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迅 速集中在自己手中的过程。
(二)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形式
1.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迫使他们变成无产者,为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它在英国表 现得最典型、最彻底,即历史上有名的“圈地运动”。 2.从国内外榨取、掠夺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的迅速 发展积累货币资本。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 (三)资本主义的灭亡 • (1)资本主义积累准备了物质基础(生产
社会化) • A、生产社会化达到极高程度 • B、资本主义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所有权
与经营权的分离) • C、资本社会化达到最高限度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 (2)资本主义积累准备了资本主义制度的 掘墓人(无产阶级)
• 1、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又称“集约增长”, 指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使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结合更加优化, 导致要素产出率的提高,以实现更多更优 产品的产出效应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 主义积累
• 2、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称“粗放增长”。 是在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都不变的情况 下,由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而实现生 产规模的扩大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3)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 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叫资本的 有机构成
• A、实际上,资本的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有三种 关系:价值构成近似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价值 构成的变化并不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技术 构成并不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
• 只有价值构成近似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结构 才是资本的有机构成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2、二者区别: • A、资本积聚是借助剩余价值转化而来,促
使社会总资本增加;资本集中是资本的重 新组合和分配,并不会增大社会总资本 • B、资本积聚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资本集 中单纯改变现有资本的分配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二 相对过剩人口和失业问题 •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指劳动者的供求超过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三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一)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资本积累增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资本积累目的和要求:(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劳动力商品理论(3)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方法(4)资本积累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5)资本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运动形式不同。

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前者流通的内容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后者流通的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

运动限度不同。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①资本总公式G—W—G′就是总公式②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既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又要实现价值增殖。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首先,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结果只是使商品的价值形态发生了变化,价值量不会发生改变。

◇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贱买或贵卖不产生剩余价值。

商品所有者是买者和卖者的统一。

而且,商品交换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可以把商品贵卖给别人,别人也可以把商品贵卖给他;同样,他可以贱买别人的商品,别人也可以贱买他的商品,得失相抵,不能增殖。

既贱买又贵卖也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

这种情况下,他个人是增殖了,但从全社会来看,价值总量没有增加。

其次,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

流通是商品所有者一切关系的总和,离开了流通,他只能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可以为自己创造价值,但不可能为自己创造出剩余价值。

二、劳动力商品理论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②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1)劳动力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劳动力价值取决于维持劳动力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3)劳动力价值决定还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劳动力使用价值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一节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第二节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
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3.1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和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一)生产与再生产
1、定义: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就是再生产。

2、再生产的特点: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3、再生产的类型: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4、扩大再生产的类型
——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也就是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
(1)可变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
(2)全部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工人的个人消费也从属于资产阶级,即再生产出可供资本家剥削的劳动力。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1、定义:是资本家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追加资本,从而使生产规模得以扩大的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2、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3、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资本家对高额剩余价值的追求的内在动力和资本家为避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外在竞争压力都促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三)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3、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3.2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
二、资本的积聚与集中
三、相对过剩人口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
1、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2、资本的价值构成
从价值形态看,资本又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3、资本的有机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可用公式c:v来表示。

4、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趋势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以单个资本增大为前提。

二、资本的积聚与集中
1、资本的积聚
资本积聚就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资本积聚是伴随资本积累而进行的,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而资本积累则是资本积聚的重要条件。

2、资本集中
1、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2、资本集中的两种方式:一是兼并即大资本吞并小资本;二是联合即把许多分散的小资本(包括社会闲散资金)集合成少数大资本,例如组织股份公司的方式。

资本集中的这两种方式,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这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

3、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别
(1)是否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2)增长速度不同。

由于资本积聚要受到社会财富绝对增长速度的限制,因此,它的增长速度是受制约的;而资本集中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它可以使单个资本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

——这就是为什么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的原因。

(3)反映的关系不同。

4、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联系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
一方面,资本积聚的增长,增强了大资本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必然加快资本集中的速度;
另一方面,资本的迅速集中,增大了积累的规模,又会反过来加快资本的积累。

三、相对过剩人口
1、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而成为过剩的劳动人口,即经常的失业人口。

2、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另一方面,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却绝对地增加了——这是因为:首先,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机器的广泛使用,对劳动者体力的要求降低了,妇女和儿童都可以进工厂工作;其次,竞争以及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使得城乡小生产者和中小资本家破产,变为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雇佣劳动者。

这样,一方面是资本对劳动的需求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是劳动力对资本供给的绝对增加,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相对过剩人口,表现为存在着大量的失业工人。

3、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积累的产物,而且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具有周期性,危机时期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减少,繁荣时期对劳动力的需求又迅速增加,这样,由失业人口组成的产业后备军,便起着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适应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周期性变化。

同时,资本家还可以利用产业后备军来威胁在业工人,迫使在业工人提高劳动强度和接受资本家的苛刻条件。

4、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1)流动形式的过剩人口;
(2)潜在形式的过剩人口;
(3)停滞形式的过剩人口。

附: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5、减少失业的途径
(1)加快经济发展;
(2)控制人口增长,降低劳动力供给增长的速度;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
(4)加强就业服务;
(5)反对就业歧视。

§3.3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是指由资本积累引起的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的内在必然联系。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无产阶级贫困,具体表现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两种形式。

1、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部国民收入中,无产阶级所占比重和资产阶级所占比重相比日益下降。

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表明,随着资本积累的扩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悬殊越来越大。

2、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
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有时候或有的人会出现绝对的恶化。

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失业和半失业人口的经常存在且有所增加;
(2)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时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3)大量的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三、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与趋势
1、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1、生产社会化
随着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进行,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资本的集中和积聚,单个资本日益膨胀,出现了规模巨大的企业,集中成千上万的工人一起共同生产,生产过程成为许多人共同协作的社会化生产,产品也成为协同劳动的产品。

(2)各个企业和各个部门之间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不断发展,它们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协作关系日益密切。

(3)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狭小的、分散的地方市场逐渐汇合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进而又突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形成和发展了世界市场。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社会共同占有,以便对社会生产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对劳动产品实行统一分配。

这样,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矛盾:
(1)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有计划性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3)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等。

——资本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锐化,充分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

它也表明了资本主义事实上的局限性和过渡性,使其必然被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

思考题
1、简述资本积累及其客观必然性。

2、资本积聚与集中的区别与联系。

3、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

4、结合实际分析,如何正确认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5、试分析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并联系我国实际分析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