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7课复习(X科)

合集下载

经济生活第七课收入分配公平易混易错知识解析

经济生活第七课收入分配公平易混易错知识解析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易混易错知识点1.生产决定分配在书制为主休、务艸所右 制经侪共同发展 决是_______ 按苛分配为主休"*种分配方式并祥提醒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1) 按劳分配乂公有制中的分配。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 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2) 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 按劳分配原则必然涉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效率问题,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这些效率密切相关。

3 •按要素分配(1) 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 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

生产决宦生产资料 所有制 决富解惑2按要素分配祠E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3) 意义①体现公平: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体现效率: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解惑3按劳分配只能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在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福利性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等。

解惑4我国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直接原因是基本经济制度。

解惑| 5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

个体劳动收入或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

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

《经济生活》第七课会考复习

《经济生活》第七课会考复习

3、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按劳分配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__________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____________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
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居民收入 国民收入 (2)保证___________在__________分配中占合
劳动报酬 初次分配 理比重、________在__________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 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注重公平 (3)再分配更加________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
重要举措。
(4)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拓展思维】什么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 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按三个方面进行分配: 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 二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 三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 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分配后,还必须在全社会范 围内进行的再次分配,以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主要通过税收、财 政提供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及其他政策、 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
考点四: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 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 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 物质前提 _________。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_________,另一 一致性 保证 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________。第二,两者又 矛盾 是一对________。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保证公 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原创+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

原创+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

关于按劳分配的易错点
(1) 按劳分配的范围是公有制经济,但公有制经济中不都是按 劳分配。
(2)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但农民转让 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 素分配。
(3)工资收入不一定都属于按劳分配。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 劳动者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 工资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6年高考上海卷13).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 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 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需要 完善的分配方式是
A.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技术要素分配
D.按惯例要素分配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1、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样的分配制 度?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实行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必然实行按 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我国的分配制度(生产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10)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 时的工资水平。2017年,我国有22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 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图2中(P代表劳动力价格, Q代表劳动力数量,D、S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1 、P2分别表示变化前后的劳动力价格)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 是

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

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

D
二、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主体 初次分配 再分配 企业 国家 表现形式 职工工资的调整 (劳动报酬) 财政支出、税收、 社会保障,转移 支付
2014上海16、财政部决定从2014年起,对中央企业税后利润的收取比例提高5%, 增收部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部分税收利润及其用途是 A.国有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B.国有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再次分配 C.集体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D.集体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再次分配
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1)决定因素(2)如何判定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2、公平(1)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2)效率与公平①含义②关系③如何兼顾
一、如何判定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一)按劳分配:
1、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国家机关等公立单位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但 是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不是按劳分配)
B
2014广东26.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 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 施有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 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2012江苏卷10、10.如图2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 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B
晨读晚练14页
如何促进社会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 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 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规范收入分 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 收入。 ④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⑤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讲义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讲义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一:分配制度(一)内容: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1)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2)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3)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3)、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资分配);(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由此决定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4)、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5)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劳分配(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一轮复习

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一轮复习

(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各题。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1978 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 ,2009年达到 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 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 材料一 •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 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 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 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 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
高考考点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二、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 产要素分配的形式为高频考点。 • 从考查形式看,选择题和主观题 都有出现,但是以选择题居多

自主复习我国的分配制度 的内容、原因;能准确理解按 劳分配的适用范围;能运用上 述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2012 年广东广州高三调研)下面库兹涅茨曲线表明经 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变化关系。中国近年经济发展状况处于 AB 区间,要加快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由 AB 区间转向 BC 区间,必须
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大财富蛋糕②完善基本经 济制度,保护公民合法财产 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加 强调节,力促公平④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减少财政 支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D
• 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 • 按生产要素适用的范围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高考考点
一、收入分配的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意义、解决 二、效率和公平 收入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政治高考复习 经济生活 第七课PPT课件

政治高考复习  经济生活 第七课PPT课件
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
5
45: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 1[、特按别劳提分醒配] 的含义
•• (范①围不、能基认本为内“容按、尺劳度分、配要意求味) 着等量 • 2劳、动按必劳分然配获的得原等因量报酬。” •• (现②实不经能济认条为件“:公前有提、制基范础围、内直只接有原因) • 3按、劳按分劳分配配,的不作存用在与其意他义分配方式”。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4)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体现,也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
(5)它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促进经济发展。
14
• [特别提醒]
• 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一次分配 (如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都属于初次分 配);
A.29760元 17000元 B.49760元 20000元 C.48800元20000元 D.44260元 3000元
B
10
4.下列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有( )
①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职工所获得的工
资、奖金
②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企业主凭借劳动
获得的收入
③银行存款和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
④各种正当的资产租赁收入
• ③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 ④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 A.①②
B.②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
9
• 3、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 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000元, 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 又获得17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000元, 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800元

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资料PPT课件

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资料PPT课件
必修1 《》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展示
考点一、生产决定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
2、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所 公有制为主体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有 制 形 多种所有制经济 决定
分 配 制 度
式 共同发展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它是唯一的 分配方式吗?
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按生产要素分配
(1)具体形式
为了进行社会生产经营而 必须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类别
对应形式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股票转让所得、债券 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是否属于 劳动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
▪ [问题探究]
▪ 1.判断正误
▪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 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 × )
▪ (2)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 则,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的社会地位。( × )
▪ (3)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 )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 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P58)
在公有制经
济中,在对社 (1)实行范围: 公有制经济
会总产品作了 各项必要扣除
(2)分配尺度:劳动(数量、质量)
后,以劳动者 (3)分配什么:个人消费品
向社会提供的
劳动为尺度分 (4)分配结果: 多劳多得
配个人消费品,
实行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少劳少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合”+两“尊重”+有利于…
• 总结:总体上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 式包括(也可认为是收入方式):
•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劳分配(占主体) • B、 按生产要素分配
国家——分配方式
个人——收入方式
1、 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工王某购买 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000元,他还将自己 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000元,全 年他共得工资款36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 12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4500元,向困难 职工捐款10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
不能按需 分配)
(3)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按劳分配
(平均分配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总结: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5、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简单了解
(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 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效率原则
(2)对剥削制度的基本否定,它体现了劳动 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政治第一轮复习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知识框架:
收入与分配
分配理论
七、个人 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
分配制度
多种分配
收入分配与 社会公平
八、财政与税收 国家参与分配
第七课复习
个人收入的分配
• 考点复习:
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1)当前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劳动为尺度 (质、量统一)
(4)分配对象: 个人消费品(工资——个人消费)
(5)分配结果: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拓展:按劳分配的实行范围: ——公有制经济中
(1)国有、集体企业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济: 土地国家所有,按劳分配(劳动所得)
注意:如果农民把土地转租给他人经营所得: 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土地要素)
B 配和按生产要素分本配的分别是:
A、29760元;17000元 B、49760元;20000元
C、48800元;20000元 D、44260元;3000元
2、某员工在某国有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 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 得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 收入1万元。
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
是指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 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注意区分: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 (1)按劳分配:
国有、集体企业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
(2)按劳动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 金、津贴
• 考点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1、按劳分配
2、 按生产要素分配 ——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资本
劳动
要素主要包括
技术
管理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及对应的形式
种类
形式
存款利息、股票的股息和分红、债券的 按资本要素分配 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
按劳动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 奖金、津贴
6、按配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公的地平位原:则
——主体地位(为什么?) 原因: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总结: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必然性+意义)
• (1)必然性: • 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
• (2)意义: • 体现:效率原则+公平原则
注意区分下列两种表述
(1)为什么要实行按劳为主体? (2)为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产 力
决 定
生 产 关 系
生谁产所资有料:归公济有共制同为发主展体(所,有多制种)所有制经




产品如 何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分配制度)
3.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地 位: 主体地位
(2) 实行范围: 公有制范围内
(3)分配尺度:
(高考)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 社会总产品 B 个人消费品 C 生活必需品 D 物质总产品
B
2、某位国有独资企业技术骨干的年收入,由工资、 奖金、股票投资收入等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 素分配
(2)区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注意: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制度)不同于 分配制度
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根本原因:经济发展水平(或生产力发 展水平)
(2)直接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 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所有制结构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 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决定
• (1)公有制为主体
按劳分配为主体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决 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注意区分两个“为什么?”
•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 (1)前提: (2)物质基础: • (3)直接原因:
B.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C.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股票投资收人属 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D.工资属于按劳分配,奖金、股票投资收人属 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C
4.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简单了 解即可
(1)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
按劳分配
(2)物质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按劳分配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高,产品没有极大丰富,所以
请分析该员工的收入分配方式。
答:(1)该员工的收入包括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 素分配两种。
(2)年薪5万元为按劳分配;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 万元是按劳动要素分配;购买股票2万元红利是按 资本要素分配;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是按土地要素 分配;收入技术收入1万元是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 配方式)
•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
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 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 才、创造的尊重。
(2)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 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新教材修改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