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展前景1
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加,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也日益凸显出来。
微生物作为一种微小但功能强大的生物体,具有分解和转化有害物质、净化环境的能力。
本文将就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展开论述。
一、微生物在水体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水体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而微生物在水体污染治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微生物能够通过降解污染物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实现水体的净化。
二氧化碳和水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时产生的主要产物,这种能力使得微生物在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水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吸附和沉淀作用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及其他有害物质,减少水体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微生物能够形成一种稳定的菌膜,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从而实现水体的净化。
二、微生物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前景土壤污染是当下一个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
然而,利用微生物来治理土壤污染已经被广泛认可和应用。
微生物通过分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能够快速有效地修复受污染的土壤。
具体来说,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无害物质,从而降解有机污染物。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吸附和沉淀作用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减少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因此,微生物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微生物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大气污染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大气污染治理的挑战。
而微生物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首先,微生物能够通过分解和转化有机气溶胶,将其转变为无机物质,从而减少有机气溶胶在大气中的浓度,缓解大气污染。
其次,微生物可以降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质。
此外,微生物还通过吸附和沉降作用将颗粒物质从大气中移除,减少人们对空气污染的直接接触。
四、微生物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微生物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微生物发展前景1

微生物学前景一、微生物学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中的作用人所共知,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多种危机,诸如粮食危机、能源匮乏、资源紧缺、生态恶化和人口爆炸等。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将遇到从利用有限的矿物资源时代过渡到利用无限的生物资源时代而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
由于微生物细胞不仅是一个比面值(specificsurface)大、生化转化能力强、能进行快速自我复制的生命系统,而且它们还具有物种、遗传、代谢和生态类型的多样性,使得它们能够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现分述如下。
(一)微生物与粮食粮食生产是全人类生存中至关重要的大事。
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改进作物特性(如构建固氮植物)、促进粮食增产、防治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止粮食霉腐变质以及把多余粮食转化为糖、单细胞蛋白、各种饮料和调味品等方面,都可大显身手。
(二)微生物与能源当前,化石能源日益枯竭问题正在严重地困扰着世界各国。
微生物在能源生产上有其独特的优点:①把自然界蕴藏量极其丰富的纤维素转化成乙醇。
据估计,我国年产植物秸秆多达5~6亿吨,如将其中的10%进行水解和发酵,就可生产燃料酒精700~800万吨,余下的糟粕仍可作饲料和肥料,以保证土壤中钾、磷元素的正常供应。
目前已发现有高温厌氧菌例如Closiridiumthermocellum(热纤梭菌)等能直接分解纤维素产生乙醇。
②利用产甲烷菌把自然界蕴藏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生物量”(biomass)转化成甲烷。
这是一项利国、利民、利生态、利子孙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措施。
③利用光合细菌、蓝细菌或厌氧梭菌类等微生物生产“清洁能源”——氢气。
④通过微生物发酵产气或其代谢产物来提高石油采收率。
⑤研究微生物电池并使之实用化。
(三)微生物与资源微生物能将地球上永无枯竭之虞的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转化成各种化工、轻工和制药等工业原料。
这些产品除了传统的乙醇、丙酮、丁醇、乙酸、甘油、异丙醇、甲乙酮、柠檬酸、乳酸、苹果酸、反丁烯二酸和甲叉丁二酸等外,还可生产水杨酸、乌头酸、丙烯酸、己二酸、丙烯酰胺、癸二酸、长链脂肪酸、长链二元醇、2,3-丁二醇、γ-亚麻酸油和聚羟基丁酸酯(PHB),等等。
微生物专业的发展前景

微生物专业的发展前景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产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化,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首先,微生物在生态学、医学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微生物的功能和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许多传染病都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研究微生物的分类和生理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对人体的影响,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可以用于有机肥料的制备、土壤改良、生物农药的研发等方面。
通过利用微生物的固氮、解磷、解钾等特性,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农产品的贮藏保鲜,降低食物的损耗率。
随着人们对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另外,微生物还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潜力。
微生物可以用于生物燃料的生产、环境污染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
例如,微生物可以通过发酵过程产生乙醇、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能源,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水污染、土壤污染的处理,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微生物还可以用于食品加工中的酸奶、酒精饮料、味精等的生产,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此外,微生物还与新兴技术如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结合,创造了许多新的应用。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编辑和改造,从而获得某些特定的功能。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构建出具有高效产酶能力的微生物,用于酶的生产和工业应用。
合成生物学则通过对微生物的遗传元件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创造出新的生物体系,实现对有机物质的高效转化和生产。
微生物学研究在生命科学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微生物学研究在生命科学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近年来,微生物学研究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型生物体。
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人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微生物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还展示出微生物学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一、微生物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微生物在农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微生物能够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消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免疫系统,抑制植物病原体的侵入。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利用微生物来代替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而言,科学家正在努力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实现生物农药的可持续发展。
二、微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人体内存在着大量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与人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通过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代谢过程、营养吸收等方面,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的关系,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微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微生物组学的研究,了解不同种类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个性化医疗提供依据;二是利用微生物的天然产物或基因工程方法,开发新型抗生素和疫苗,以对抗多药耐药菌株的威胁。
三、微生物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微生物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可以通过降解有机物质、生物固氮、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等方式,净化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利用微生物来处理废水、土壤和空气中的污染物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环境治理方法。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生物学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将得到有效控制。
未来趋势微生物学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将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微生物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特别是在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将为微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微生物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微生物是自然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体,对于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产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食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同时为了提高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微生物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微生物对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的控制、食品的保鲜以及发酵食品的制备等方面阐述微生物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一、微生物对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微生物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对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来实现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微生物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现在已经能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合适的微生物来控制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从而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例如在酸奶的制备过程中,添加酸奶乳杆菌可以有效地抑制其他大肠杆菌,从而避免食品中的病菌污染,保证了酸奶的安全性。
二、食品的保鲜微生物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还可以用于食品的保鲜。
现在市场上有许多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保鲜的产品,例如在面包中添加酵母菌,可以使面包的储存期延长,并且保持其柔软的口感。
在肉类加工中,添加乳酸菌可以抑制肉类中的细菌滋生,避免肉类变质。
通过微生物的应用,食品处理企业不仅能够降低食品储存的成本,也能够有效地减少浪费。
三、发酵食品的制备微生物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还能用于发酵食品的制备。
发酵食品是通过将食品中的成分在微生物的情况下发生化学反应而制成的食品。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知名的发酵食品,例如豆浆、酱油等。
其中豆浆是用豆类和水混合而成,通过添加微生物发酵而成的。
酱油则是通过将大麦、黄豆等混合进糯米中,再用酱菌发酵而制成的。
这些发酵食品不仅胃口好,而且营养丰富,对于人体健康有很好的影响。
总之,微生物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微生物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食品加工的成本,提高食品质量,还能够发挥微生物的优势,制成各种健康美味的发酵食品。
未来,微生物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一定更加广阔。
2024版食品微生物学(食安)[1]
![2024版食品微生物学(食安)[1]](https://img.taocdn.com/s3/m/2f91e3c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6.png)
食品微生物学(食安)目录•食品微生物学概述•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控制技术•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与预警•食品微生物学的未来展望01食品微生物学概述食品微生物学的定义与重要性定义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与食品相互关系的科学。
重要性食品微生物学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开发新型食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食品中微生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途径、生长繁殖条件、产生的有害物质等,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食品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分类食品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致病菌等;真菌主要包括霉菌和酵母菌,如曲霉、青霉等;病毒则较少直接污染食品,但可通过食品传播。
特点食品微生物具有多样性、易变性、耐受性等特点。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长条件各不相同,有些微生物甚至能在极端环境下生存。
此外,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
微生物是引起食品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导致食品变质、腐败或产生有害物质。
某些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繁殖时,会产生有毒代谢产物或致病菌,食用被这些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后,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或感染食源性疾病,如沙门氏菌中毒、李斯特菌病等。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严格控制。
通过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加强卫生管理、使用防腐剂等措施,可以降低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确保食品的卫生质量。
同时,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控,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02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的途径与来源食品原料在生长、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设备、工具、容器和操作人员可能成为微生物污染源。
微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微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微生物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微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微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人们对生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微生物技术正得到广泛应用。
在医学领域,微生物技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例如通过分析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疾病的快速检测,或者利用微生物制造抗生素、疫苗等药物。
在环境领域,微生物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水、除去污染物,实现环境的自净。
此外,微生物技术还在农业、食品工业、能源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微生物技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整合创新的需求。
微生物技术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配合,以应对复杂的研究问题。
其次是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虽然地球上微生物种类繁多,但是其中大部分尚未被开发利用。
人们需要进一步挖掘微生物资源,寻找具有潜在价值的微生物菌株。
此外,对于微生物菌株的研究和培养技术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二、微生物技术的未来趋势在未来,微生物技术将继续取得发展并显示出更大的潜力。
首先,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微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可以更精确地修改微生物基因,增强其生产能力或者打造全新的微生物工厂。
这将提高微生物技术的效率和经济性,促进其在产业界的广泛应用。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将使微生物技术发展更具前瞻性。
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信息学、代谢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将为微生物技术带来更多可能。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人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优化微生物的生产通路,并通过模拟和计算更为高效地设计微生物实验方案。
此外,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进一步推动微生物技术的发展。
微生物技术具有低能耗、环境友好等特点,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人们将进一步利用微生物技术来研究和生产可再生能源、生物降解材料等。
微生物学课外学习习题及解析(1)

《微生物学学习指导与习题》第1章绪论二、填空题1.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____的同时也带来______。
2. 1347年的一场由______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 2003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______所引起。
4. 微生物包括:_____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_____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____ 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 著名的微生物学家Roger Stanier提出,确定微生物学领域不应只是根据微生物的大小,而且也应该根据有别于动、植物的____。
6. 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新型学科领域,称为____。
7. 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我国贾思勰的巨著“____”详细地记载了制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
8. 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____和德国的_____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
_____和____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9. 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____、_____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宽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
10. 首先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微生物类型主要是____、_____及____。
而随着基因组作图测序方法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基因组研究将成为一种常规的研究方法,为从本质上认识微生物自身以及利用和改造微生物等方面产生质的飞跃。
11. 微生物从发现到现在的短短的300年间,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后,已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继动、植物两大生物产业后的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前景一、微生物学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中的作用人所共知,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多种危机,诸如粮食危机、能源匮乏、资源紧缺、生态恶化和人口爆炸等。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将遇到从利用有限的矿物资源时代过渡到利用无限的生物资源时代而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
由于微生物细胞不仅是一个比面值(specificsurface)大、生化转化能力强、能进行快速自我复制的生命系统,而且它们还具有物种、遗传、代谢和生态类型的多样性,使得它们能够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现分述如下。
(一)微生物与粮食粮食生产是全人类生存中至关重要的大事。
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改进作物特性(如构建固氮植物)、促进粮食增产、防治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止粮食霉腐变质以及把多余粮食转化为糖、单细胞蛋白、各种饮料和调味品等方面,都可大显身手。
(二)微生物与能源当前,化石能源日益枯竭问题正在严重地困扰着世界各国。
微生物在能源生产上有其独特的优点:①把自然界蕴藏量极其丰富的纤维素转化成乙醇。
据估计,我国年产植物秸秆多达5~6亿吨,如将其中的10%进行水解和发酵,就可生产燃料酒精700~800万吨,余下的糟粕仍可作饲料和肥料,以保证土壤中钾、磷元素的正常供应。
目前已发现有高温厌氧菌例如Closiridiumthermocellum(热纤梭菌)等能直接分解纤维素产生乙醇。
②利用产甲烷菌把自然界蕴藏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生物量”(biomass)转化成甲烷。
这是一项利国、利民、利生态、利子孙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措施。
③利用光合细菌、蓝细菌或厌氧梭菌类等微生物生产“清洁能源”——氢气。
④通过微生物发酵产气或其代谢产物来提高石油采收率。
⑤研究微生物电池并使之实用化。
(三)微生物与资源微生物能将地球上永无枯竭之虞的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转化成各种化工、轻工和制药等工业原料。
这些产品除了传统的乙醇、丙酮、丁醇、乙酸、甘油、异丙醇、甲乙酮、柠檬酸、乳酸、苹果酸、反丁烯二酸和甲叉丁二酸等外,还可生产水杨酸、乌头酸、丙烯酸、己二酸、丙烯酰胺、癸二酸、长链脂肪酸、长链二元醇、2,3-丁二醇、γ-亚麻酸油和聚羟基丁酸酯(PHB),等等。
由于发酵工程具有代谢产物种类多、原料来源广、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高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故必将逐步取代目前需高温、高压、能耗大和“三废”严重的化学工业。
微生物在金属矿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独特的作用。
第九章中已述及的细菌沥滤技术,就可把长期以来废弃的低品位矿石、尾矿、矿渣中所含的铜、镍、铀等十余种金属不断溶解和提取出来,变成新的重要资源。
(四)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方面可利用微生物的地方甚多:①利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杀虫剂或农用抗生素来取代会造成环境恶化的各种化学肥料或化学农药;②利用微生物生产的PHB制造易降解的医用塑料制品以减少环境污染;③利用微生物来净化生活污水和有毒工业污水;④利用微生物技术来监察环境的污染度,例如用艾姆氏法检测环境中的“三致”物质,利用EMB培养基来检查饮水中的肠道病原菌等。
(五)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是因为各种传染病构成了人类的主要疾病,而防治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又是各种微生物产生的药物,尤其是抗生素。
自从遗传工程开创以来,进一步扩大了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范围和品种,使昔日只由动物才能产生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高效药物纷纷转向由“工程菌”来生产。
与人类生殖、避孕等密切相关的甾体激素类药物也早已从化工生产方式转向微生物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或bioconver-sion)的生产方式。
此外,一大批与人类健康、长寿有关的生物制品,例如疫苗、菌苗和类毒素等均是微生物的产品。
无怪乎有人估计,自从发明种痘以来,人类平均寿命提高了10岁,而自从发现抗生素以来,平均寿命又提高了10岁以上。
当然,要制止人口的过度增长就不光是微生物学范围内的事了。
二、现代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当前,由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各种新方法、新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各学科间的积极渗透和交叉,以及生产实践中大量有关问题的提出,为微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总的看来,现代微生物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研究工作向着纵深方向和分子水平发展由于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使整个生命科学都推进到分子水平上来了。
微生物学也不例外。
当前,在微生物领域中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深入到分子水平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诸如细胞构造和功能,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生长、繁殖和分化,代谢类型、途径和调控,遗传、变异和进化,传染和免疫,以及分类和鉴定,等等。
(二)在基础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一批新的学科(或潜学科)正在形成例如真菌毒素(学),细菌质粒(学),微生物分子育种(学),重组微生物生理学,原生质体融合遗传学,极端环境微生物学,菌种保藏(学),混菌发酵生理学,甲烷菌生物学,厌氧菌生物学,古细菌(学),亚病毒(学),微生物酶学,固氮生物化学,固氮遗传学,微生物分子遗传学,微生物生态遗传学,微生物生物转化(学),等等。
(三)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交叉和融合,形成了新的边缘学科在学科的发展中,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往往起着生长点和带头的作用,其结果不仅产生了一系列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技术,而且会形成一系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的边缘学科。
这或许就是学科间的“互补”、“共生”或“杂种优势”效应的一种体现。
这类例子很多,例如分析微生物学、化学分类学、微生物数值分类学和微生物地球化学,等等。
(四)新技术、新方法在微生物学中的广泛应用在现代的数、理、化和多门工程技术学科的推动下,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创造了空前的有利条件,它主要体现在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新装备和新试剂的提供上。
例如同位素标记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超离心技术,电泳技术,层析技术,离子交换技术,质谱技术,分光光度计技术,细胞破碎技术,免疫学技术,氨基酸自动分析技术,核酸自动合成技术,蛋白质或核酸的顺序测定技术,低温技术,新型微生物培养技术,微生物计数技术,微生物快速鉴定技术,固定化生物催化剂技术,微量物质的分离、纯化和测定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对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把原来以静态、描述、定性为主的研究逐步提高到以动态、定量、定序和定位的新的研究水平上。
(五)向着复合生态系统和宏观范围拓宽在生物圈中,微生物的生存范围是最广、最立体化的。
当人们对身边的常见微生物作了一定的研究后,其兴趣便逐步转向更广、更不易触及的空间和各种复合生态系统,接踵而来的就是又一批新学科的诞生和发展。
例如极端环境微生物学,资源微生物学,热带真菌学,地下生态学,土壤微生物生态学,陆地微生物生态学,海洋微生物生态学,大气微生物生态学以及宇航微生物生态学,等等。
(六)一大批应用性高技术微生物学分科正在孕育和形成微生物学是一门高度扎根于生产实践的学科。
当代应用微生物学所包括的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它们具有交叉性强、自觉度高和覆盖面广等特点:①交叉性强。
例如发酵工程学、细菌冶金(学)、水处理微生物学、真菌遗传工程学、微生物生态工程学、农业微生物学以及生物工业等。
②自觉度高。
当前,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践的带动下,很多应用性的生物学科都在朝着目的性强、自觉度高、可控性强和工效高的方向发展。
一批标以“工程”名称的学科就是其中的代表,例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最新的代谢途径工程(pathwayengineering)等。
③覆盖面广。
从大的方面来看,微生物的应用范围主要联系着工业、农业、医药、环保和国防等领域;从细的方面来看,每个大领域又可分出若干个分支领域,例如细菌冶金(学),污水处理微生物学,沼气发酵微生物学,应用土壤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物防治(学),农用抗生素学,食用蕈菌学,药用真菌学,药用微生物学,以及人畜共患微生物学,等等。
三、微生物在“生物学世纪”中的作用当前,不少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都同意“21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的见解,其主要原因有四方面:①由物质运动发展的规律所决定。
物质运动一般由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方向发展,复杂的运动规律必须建立在简单运动规律基础上。
目前,人类对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的客观规律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为人类进一步认识生命运动规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提出了迫切的任务。
②由生物界的多样性及对其认识的长期性所决定。
生物界的多样性正是它有别于非生物界的主要特点之一,人类对生物界多样性的认识还处在低级阶段,而生物界的多样性恰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
③由当代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及其解决的迫切性所决定。
④由其他学科对生命科学的促进和生命科学对其“反馈”或“回敬”的规律所决定。
在“生物学世纪”中,微生物学将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在自然科学中,如果说生命科学还是一个“朝阳科学”的话,则微生物学只能认为是一门“晨曦科学”;如果说微生物学是一个“富矿”的话,则目前它还是一个“刚剥去一层表土的富矿”。
这是因为在微生物中存在着高度的物种、遗传、代谢和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微生物的多样性构成了微生物资源的丰富性,而微生物资源的丰富性则决定了对它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的长期性。
人类对丰富的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工作,还只能说刚开了一个头。
不管如何估计,微生物界(包括病毒在内)的物种总数应大大超过动、植物界物种总数之和(目前约知道有150万种),可是目前前者至多还只有后者的1/10。
而据科学估计,在自然界真正存在的动、植物物种数至少还要比现今知道的数字大好几倍。
从以下几个事实就可充分证明微生物资源将是多么丰富:①微生物的新种数每年正在急剧地增长着,仅形态较大的真菌每年即有1500种新种记载;②在土壤中约有90%的微生物还无法在实验室中加以培养,其中有不少被称作“活的不可培养状态的细菌”(viablebutuncultur-ablestatebacteria);③由于几乎在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中都找到了相应的病毒,因此可以想象,在微生物中,仅病毒的种数即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过其他动、植物和微生物种数之总和,更何况有的一种宿主可同时有多种病毒寄生呢(例如仅人类病毒目前就发现300多种!);④人类真正研究微生物的历史还只有130年左右,可以想象,今后的微生物资源该可发现和利用多少!在曾描述的微生物中,被人类利用的种数大约还未超过1%。
例如,在约1万种大型蕈菌中,有30多属即2000种左右是可食用的,但至今只有80种在实验室作过栽培试验,约有20种作了商业性栽培,而市场上常见的仅5、6种而已。
至于对微生物特种代谢类型,例如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开发,还停留在起跑线上呢!四、大力开展我国微生物学研究由于历史等的原因,目前我国微生物学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