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乘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口诀记忆与运用:例如,学生在计算“8乘以7”时,需要迅速回忆起“8乘以7等于56”的口诀,而不是通过逐个乘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时间计算:例如,学生需要学会计算“如果现在是上午10点,1小时后是几点”。
-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应能解决类似于“小明有20元,买一本书需要8元,他还剩下多少钱”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口算速度与准确性:提高口算速度的同时,保证计算准确性。
-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将长度、时间单位换算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加减运算:熟练掌握整数加减运算的规则,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乘法口诀:熟记1-9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口诀进行两位数以内的乘法运算。
-长度单位换算:掌握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长度单位换算。
-时间计算:认识时、分、秒,学会读取时间,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运算。
4.认识时间:时、分、秒的认识,学会读取时间,进行时间计算。
5.解决问题: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数学故事: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六单元复习》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复习的是《第六单元》的内容。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时间、长度或者解决加减乘法问题的情况?”比如,你们是否计算过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复习的知识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些数学知识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
BS北师版 三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六单元 乘法(全单元 分课时)

第六单元乘法第1课时蚂蚁做操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与方法:课件、讲授法。
教学过程:一、出示“蚂蚁做操”的情境图。
独立观察画面,说一说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讲一个数学故事。
二、结合数学信息尝试提出乘法问题。
即:每排有12只小蚂蚁,有4排,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三、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与同伴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你是怎么圈的?结合圈的结果说一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一些圈法和口算方法:四、探索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竖式每一步的算理。
(1)你能试着用竖式来算一算12×4吗?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交流各自的算法,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及书写格式。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计算方法:方法一:加法竖式;方法二:完整呈现计算过程的竖式;方法三:简写后的一般竖式。
)A交流方法一,对用加法竖式计算的,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尝试写出乘法竖式。
B交流方法二,在黑板上呈现出竖式的计算过程。
结合点子图说一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实际意思,即每一步求出的是电子图中的哪个部分。
回顾列表计算的方法,表格中的每一步与竖式中的哪一步是对应的?(体会乘法竖式与点子图、列表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8、40、48的含义。
)第一步,4乘2结果是8个点,所以8写在个位;第二步,4个10是40个点,写在第二层,相同数位对齐;第三步,再把8和40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得48。
(3)交流方法三,学习乘法竖式规范的简写形式。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6单元 乘 法-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6单元乘法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6单元乘法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乘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数量,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乘法是一种快速的加法计算方法。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乘法口诀,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出示例题,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例题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从而让学生掌握乘法计算的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反馈。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法意义:快速的加法计算方法口诀: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计算方法:先乘后加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6单元的练习题。
(1)25 + 25 =(2)30 + 30 =(3)40 + 40 =(4)50 + 50 =答案:(1)25 + 25 = 50(2)30 + 30 = 60(3)40 + 40 = 80(4)50 + 50 = 10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引入,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然后讲解乘法口诀,进行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进行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尝试用乘法进行计算,从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6 乘火车教案与反思

6.3 乘火车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涵亚学校陈冠宇
1.计算。
52×7= 48×6= 123×5= 116×8=
2.每小时加工59千克带鱼,7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3.每个班级要配备118张字卡,三年级的6个班,需要配备多少张字卡?
4.篮球78元,足球65元。
李老师买了3个篮球和4个足球,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5.徒弟每小时加工75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的个数是徒弟的3倍,师傅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答案:1. 364 288 615 928
2. 59×7=413(千克)
3. 118×6=708(张)
4. 3×78+4×65=494(元)
5. 75×3=225(个)
【素材积累】
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有选择就会有错误,有错误就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
天下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乘 法单元学习目标总览教案与反思金品

第六单元乘法单元学习目标总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探索“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连乘的运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去游乐园”“乘火车”“0×5=?”“买矿泉水”等几个情境活动之中。
为今后继续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多位数乘法、两位数除法的试商,以及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知识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认识连乘,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计算过程,学会其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1.理解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算理,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重点:2.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一、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7课时安排教学。
二、教学指导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积极探究,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乘火车等情境,也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帮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范文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范文课前精心设置做好授课准备,让学生能听懂,有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今天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最新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最新范文1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灵活运用探索出的规律。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具:数字卡片。
一、导入课题:导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小数中一个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板书:.)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小数点可真是个调皮的小家伙,它告诉同学们,今天,小数点要搬家了,这是怎么回事了,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播放童话故事)二、童话激趣,发现变化。
1、动画:2、(flash动画)小数点来到森林里玩,看见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山羊愁眉苦脸地坐在窗前。
小数点看见快餐店门前的价格牌(¥288),上面有它的好朋友数字,就跳了上去(¥288.)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家了!”于是小数点搬到了8和8的中间(¥28.8)。
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价格便宜了。
)3、(flash动画)小数点笑着地说:“看来我搬家很值得,那我再搬一次吧!”(¥2.88)。
不多久,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
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师:山羊的快餐店,原来是一个客人都没有,可是现在生意兴隆。
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能再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生说)那么从原来的288到28。
8再到现在的2.88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生说)假如小数点再往左搬一次家成为0.288,与原来的288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说)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探讨。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单元分析

六乘法单元学习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实际意义,感受乘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运算,以及运用乘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除法,并且会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乘除法口算,为本单元学习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第一次学习乘法的竖式,理解竖式每一步所表达的实际含义、竖式的书写方式以及在竖式中出现的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等情况,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助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乘法竖式与加减法竖式有很大的差异,在计算过程中,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乘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不仅步骤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很多。
这个过程对第一次接触乘法竖式的学生是很抽象的,尤其是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实际含义,不容易理解。
因此,教科书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来解释计算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例如,“蚂蚁做操”一课的第二个问题,教科书借助点子图把12×4拆分成2×4和10×4,并与竖式计算中的每一步对应起来,清晰地呈现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同时还把列表的方法与两者建立了对应关系,沟通了表格、抽象竖式、直观点子图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对学生来说,这样处理直观生动、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2.在学习竖式的过程中,体会乘法算法的多样化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6乘法6.50×5=教学反思素材北师大版

0×5=教学反思1.课堂教学的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适当调整教材,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合作交流,这样才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增添浓厚的兴趣。
2.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学重、难点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讨论、解决,使课堂充满生机。
学生自己探讨过的问题,对其结论才会有深刻的理解。
3.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此出发,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的意义”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探索,从而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探索“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连乘的运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去游乐园”“乘火车”“0×5=?”“买矿泉水”等几个情境活动之中。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百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今后继续学习乘法的基础。
本单元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经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也为继续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多位数乘法、两位数除法的试商,以及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奠定基础。
1.结合生动、现实的情境,初步感知乘法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在乘火车等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4.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积极探究,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乘火车等情境,也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帮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在学生独立估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计算方法必然多样。
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提供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其他学生的方法中得到启发,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1蚂蚁做操1课时2去游乐园1课时3乘火车 1课时4去奶奶家1课时50×5=? 1课时6买矿泉水1课时7练习五 1课时蚂蚁做操。
(教材第52~53页)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件、点子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做操的情境吗?仔细看一看,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情境图)生:图中有4排小蚂蚁在做操,每排有12只小蚂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新课的教学做准备。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向同伴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并交流计算过程,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是怎么圈的?结合圈的结果,说一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每排12只,共有4排,用连加法计算12+12+12+12=48(只)。
•把小蚂蚁从中间平均分成两份,先算6×4=24(只),再算24+24=48(只)或24×2=48(只)。
•分成两部分计算,先算10×4=40(只),再算2×4=8(只),最后算40+8=48(只)。
•把12只小蚂蚁平均分成6份,先算4×2=8(只),再算8×6=48(只)。
.师:你能试着用竖式来算一算12×4吗?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交流各自的算法,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及书写格式。
体会乘法竖式与点子图、列表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8、40、48的含义。
•第一步,4乘2结果是8个点,所以8写在个位上;第二步,4个十是40个点,写的时候相同数位对齐;第三步,再把8和40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得48。
•学习乘法竖式规范的简写形式。
8写在个位上,表示8个一;4写在十位上,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
这样书写更简便易懂。
师:请你试着算一算213×3。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各种算法,重点说一说竖式计算每一步的含义。
【设计意图: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和计算道理,尤其是理解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实际含义。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交流。
师: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我们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就请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乘法问题吧!蚂蚁做操12×4=48(只)答:一共有48只小蚂蚁1.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竖式,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实际含义不容易理解,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和计算道理。
2.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采用了口算、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列表、用竖式计算等多种计算方法,在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每一种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比较这些方法,说一说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这些方法看起来好像不同,但仔细思考其中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这样就建立了不同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这些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A类1.〔考查知识点: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2.〔考查知识点: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112×4=448(棵)B类:2. 212×2×2=848(米)教材第53页“练一练”1. 28362. 8893369428说一说略。
3. 9012015018021024030 40 50 60 70 804. (1)212×2=424(元)(2)124×2+212=460(元)5. 22×3+23=89(筐) 89筐<90筐能一次运走。
去游乐园。
(教材第54~55页)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现实的情境,初步感知乘法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在游乐园都玩过哪些项目?都喜欢玩什么?今天,淘气和笑笑也来到了游乐园。
说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情境图)学生可能会说:•我从售票处了解到太空船每人需要12元,电动火车每人6元。
•淘气算出了2人坐太空船需要24元。
•笑笑想知道3人、4人、5人坐太空船,分别需要多少元钱?…….师:淘气是这样算的,他做得对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淘气的算法)生:前两个都对了,第三个好像是涉及进位,应该是不对的。
师: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问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引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师:5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自己试着计算一下,然后与同伴交流计算过程。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生1:已知坐太空船每人12元,5人需要的钱数就是计算12的5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在计算12×5时,可以先计算个位上的数字2与5相乘,得数是10;再算十位上的数字1,也就是表示1个十与数字5相乘,结果是50;最后计算50+10=60。
可以用列表、算式或竖式表示出计算过程:50+10=6010×5=502×5=1050+10=601 2× 51 05 06 0生2:可以写成比较简单的竖式计算。
当计算12个位上的数字2与一位数5相乘时,满10向前一位进1,所以积的个位上写0;12十位上的数字1与一位数5相乘时,还要加上进位来的1,所以积的十位上是6。
竖式计算如下:1 2×516 0对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13人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元?自己尝试用竖式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汇报,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鼓励和表扬。
师:14人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元?15人呢?16人呢?自己算一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派代表交流汇报,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表扬。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让学生自主选择算法,实现算法的优化。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有什么收获?评价一下自己今天的学习情况。
.去游乐园12×5=60(元)1 25×16 0答:5人坐太空船,需要60元1.通过“去游乐园”这一活动,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同时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2.创设了“去游乐园”这一活动情境,同学们能在“游乐园”里面边学边玩,边玩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让学生亲自去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们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A类1.火眼金睛辨对错,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考查知识点: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3.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时,返回时用了2时。
(1)从县城到王庄乡有( )千米。
(2)返回时平均每时行( )千米。
4.(1)× 41 8(2)2×6〔考查知识点: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前面两道题是错的,后面两道题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