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杀菌和紫外杀菌优缺点比较表
微波杀菌的特点及三种杀菌工艺的介绍

.
有非热效应。 因此,根据微波杀菌不同于传统加热杀菌的
特点,可采用以下杀菌工艺。
.
1、微波间歇辐照日本赤星教授曾用脉冲式 微波辐照食品,取得了较理想的杀菌效果;脉冲 式是指短时间产生较强微波电场间歇地作用于 食品,使食品吸收微波能量后温度升高,但由于
0c59f8e 工业大型微波炉 /
.
是瞬间的高能量,食品升温变化并不大,从而大 大提高了杀菌效果;据赤星的实验数据表明,把 常见的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曲霉等菌种 接种于培养基的悬浮液中,用微波频率为
.
2800MHz,脉宽 1μs,脉冲重复频率为 2000Hz 的强微波脉冲对样品辐照,当脉冲功率分别为 200kW 和 400kW 时,辐照时间分别为 90s 和 60s 可达到完全杀菌,此时样品的温度分别由 17℃上
0c59f8e 工业大型微波炉 /
.
歇辐照法的长处在于能用较高的电场强度短时 间内达到杀菌效果,可是高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 将对微波设备和被处理物料的耐击穿性提出更 高要求,比如需要精确控制辐照时间等,这些要
.
求都会使微波设备成本提高。 2、微波连续辐照为弥补微波间歇辐照的缺
陷,可使用较低场强,适当延长微波辐照时间的
0c59f8e 工业大型微波炉 /
.
连续性微波辐照杀菌工艺。一般说,隧道式箱型 微波设备的箱体内功率密度较低,能适合于上述 工艺要求。在物料对温度及加热时间(耐热性) 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延长辐照时间,将有利于强
.
化杀菌效果,同时也能使物料加热状态均衡,因 此能有足够的时间借助热传导使物料内外温度 差异减少。用频率、功率为连续可调的箱式微波 设备,对调味海带(塑料复合袋装)、啤酒、酱
污水紫外线杀菌消毒应用工艺优缺点对比

污水紫外线杀菌消毒应用
工艺优缺点对比
应用紫外线消毒工艺与其他工艺相比有很大优势,其他工艺是无法相比的,因为这项工艺克服了传统的消毒中一系列缺点与问题,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在应用这项uv杀菌灯,并的得到大量推广,污水紫外线杀菌主要优点如下所示:
(1) 紫外线消毒技术杀菌效率高于其它技术,而且运行安全,对病毒有很高的灭活效率,在整个过程总不用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减少二次污染。
(2) 如果水中含有隐孢子虫和贾第虫这种杂质的话处理效果会更好。
如果向溶液中添加氯元素,不会产生大多副产物。
(3) 这种紫外线杀菌灯管还不会产生有毒物质,这种方法还不用添加化学药剂,没有副作用。
(4) 除此之外,还能减少水中有机物质,对水中微量有机物有很强的降解能力,还能减少异味的产生。
(5) 紫外线消毒设备不大,就不会有太多占据面积小,运行费用很低,可达每吨水仅4厘人民币甚至更低,这有很好的优势。
(6) 消毒效果受水温、pH影响小。
紫外线杀菌灯管技术在工程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没有持续杀菌能力,如果再次进入新污染源的话还需要配合氯配合一起使用。
(2) 浊度较大,不能减少消毒效果。
(3) 由于污垢的产生,就会影响透出与杀菌效果,所以需要进行及时检查。
微波杀菌

微波杀菌微波是频率从300MHz~300GMHz的电磁波。
微波与物料直接相互作用,将超高频电磁波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微波杀菌是微波热效应和生物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微波对细菌膜断面的电位分布影响细胞膜周围电子和离子浓度,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能,细菌因此营养不良,不能正常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受阻碍死亡。
从生化角度来看,细菌正常生长和繁殖的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由若干氢键紧密连接而成的卷曲大分子,微波导致氢键松弛、断裂和重组,从而诱发遗传基因或染色体畸变,甚至断裂。
微波杀菌正是利用电磁场效应和生物效应起到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实践证明采用微波装置在杀菌温度、杀菌时间、产品品质保持、产品保质期及节能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一、概述食品在生产、保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极易污染变质。
通常可以采用高温、干燥、烫漂、巴氏灭菌、冷冻以及防腐剂等常规技术来实现对食品的杀虫灭菌与保鲜。
但往往影响食品的原有风味和营养成份。
而微波杀虫灭菌是使食品中的微生物,同时受到微波热效应与非热效应的共同作用,使其体内蛋白质和生理活动物质发生变异,而导致微生物体生长发育延缓和死亡,达到食品灭菌、保鲜的目的。
二、微波杀菌原理:1. 微波能的热效应:在一定强度微波场的作用下,食品中的虫类和菌体会因分子极化现象,吸收微波能升温,从而使其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物活性。
微波的热效应主要起快速升温杀菌作用;2.微波能的非热效应: 高频的电场也使其膜电位、极性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使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和生理活性物质发生变异,而丧失活力或死亡。
在灭菌中起到了常规物理灭菌所没有的特殊作用,也是造成细菌死亡原因之一。
3.微波杀菌、保鲜是微波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微波杀菌温度低于常规方法,一般情况下,常规方法杀菌温度要120℃-130℃,时间约1小时,而微波杀菌温度仅要70℃-105℃,时间约90-180秒。
三、微波装置:微波加热杀菌装置包括以下部分:1.产生微波的部分,主要由微波发生器,微波导管构成;2.炉体或炉腔部分,用可反射微波的材料制成,能产生微波谐振;3.炉内还有微波搅动或分散装置;4.密封门部分,可防止微波泄露;5.操作控制部分包括安全连锁装置。
灭菌法

灭菌法灭菌法系指应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一切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
它是灭菌制剂生产中的主要过程,对于注射剂尤为重要。
根据临床用药的要求,直接注入机体或与黏膜创面直接接触的制剂都必须进行灭菌。
制剂生产过程种常用的灭菌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物理灭菌法物理灭菌法系指采用加热,辐射等物理手段达到灭菌目的的方法。
1.加热灭菌法加热可破坏微生物中酶、蛋白质和核酸,导致微生物死亡。
加热灭菌法又分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好。
2.滤过除菌法系指使药液通过除菌滤器中的适宜滤材,机械滤除(阻挡)活的或死的细菌,而得到不含细菌药液的方法。
3.紫外线灭菌法紫外灯产生紫外线,其中波长254nm的紫外线杀菌力最强。
紫外线可使微生物核酸蛋白变性死亡,同时空气受紫外线辐射后产生微量臭氧也起灭菌作用。
由于紫外线穿透能力很差,所以紫外线灭菌法仅适于表面和空气的灭菌。
4.微波灭菌法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到3000KMHz之间的电磁波。
水可强烈的吸收微波,使其极性分子转动,分子间摩擦而迅速升温,靠热力而灭菌。
适于水溶性注射液的灭菌。
对含少量水分的药材饮片及固体制剂也有灭菌作用。
5.辐射灭菌法是应用γ射线、β射线杀灭细菌的方法。
常用60Co放射γ射线而杀菌。
可用于密封安瓿和整瓶甚至整箱已包装的药品的灭菌。
也已应用于某些抗生素、激素、肝素、羊肠线、医疗器械等物质的灭菌。
此外还有超声波灭菌法,仅适于疫苗制品的灭菌。
三、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法系借助于某些化学药品的作用抑制或杀灭细菌而不损及制品质量的灭菌方法。
同一种化学药品在低浓度时呈现抑菌作用,而在高浓度时起杀菌作用。
1.消毒剂消毒法本法是指采用化学消毒剂以喷淋、涂擦或浸泡等方法对物料、环境、器具等进行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0.1%~0.2%新洁尔灭溶液、0.3%~0.5%的苯酚、3%~5%的煤酚皂溶液、70%~75%的乙醇。
紫外线消毒的优缺点

紫外线消毒的优缺点
紫外线消毒工艺具有其他消毒工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克服了现有传统消毒技术的缺点。
欧洲许多国家以及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已在九十年代分别修改了环境立法,在废水处理后的消毒,以及饮用水的消毒上,推荐了采用紫外线消毒技术。
紫外线消毒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紫外线消毒技术具有较高的杀菌效率,运行安全可靠。
紫外线消毒仅需几秒钟即可达到同样的灭活效果,且由于不投加化学药剂,不会对水体和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2)、对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有特效消毒效果,常规的氯消毒工艺对隐孢子虫和贾第虫的灭活效果很低,并且在较高的氯投加量下会产生大量的消毒副产物儿紫外线消毒在较低的紫外线剂量下对隐孢子虫和贾第虫就可以达到较高的灭活效果;
(3)、不产生有毒有害产物,由于不投加化学药剂,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副产物;
(4)、能降低臭味和降低微量有机物;
(5)、占地面积小,运行维护简单、费用低;( 6)消毒效果受水温、PH 影响小。
紫外线效果技术在工程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无持续杀菌能力,消毒后的水如果遇到新的污染源,会再次被污染,需与氯配合使用;
b、浊度及水中悬浮物对紫外线杀菌有较大影响,降低消毒效果;
c、紫外灯套管容易结垢,影响紫外光的透出和杀菌效果,因此需要对套管进行定期的清洗以及采取表面降温措施来防止管垢的形成;
d、细菌的复活现象。
一些细菌被紫外线照射失活的病毒细菌可通过光的协助修复自身被破坏的组织,达到复活目的,另外一些细菌可能存在着暗复活现象(无需光照);
e、国内使用经验少,对于紫外线消毒的应用也还存在较多问题。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多种消毒方法的选择

多种消毒方法的选择标题:多种消毒方法的选择导语:在当今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消毒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消毒方法,并探讨它们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以帮助读者选择最合适的消毒方式。
一、物理消毒方法1. 高温消毒:高温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消毒方法。
通过加热物体至一定温度,可以杀灭绝大多数病原体。
常用的高温消毒方式包括蒸汽消毒和热气消毒。
这些方法适用于耐热物品,如金属器具、陶瓷制品等。
然而,高温消毒对于某些材料和设备可能造成损坏,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
2.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等领域。
紫外线消毒无需化学物质,不会产生残留物,因此较为环保。
然而,紫外线对于直接照射范围以外的区域效果较差,且对于有机物和某些病原体的杀灭效果有限。
二、化学消毒方法1. 酒精消毒:酒精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它可以迅速杀灭大部分细菌、病毒和真菌,适用于皮肤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酒精消毒方便易得,但对于某些病毒和孢子的杀灭效果较差。
2. 漂白粉消毒:漂白粉含有有效的氯化物,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
它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医疗设备和洗涤消毒等领域。
然而,漂白粉对于某些材料和表面可能产生腐蚀性,使用时需注意稀释比例和时间。
三、其他消毒方法1. 喷雾消毒:喷雾消毒是一种便捷的消毒方式,适用于大面积的消毒需求。
通过将消毒剂喷洒在空气或物体表面,可以快速杀灭病原体。
然而,喷雾消毒可能存在药物残留和呼吸道刺激等问题,使用时需注意安全和适当通风。
2. 氯消毒: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和公共卫生领域。
氯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可以有效杀灭多种病原体。
然而,氯消毒可能产生有害副产物,如致癌物质三卤甲烷等,因此需谨慎使用。
结语:消毒是保护健康的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至关重要。
在选择时,应考虑消毒对象、杀菌效果、安全性和环保性等因素,综合权衡后做出决策。
无论是物理消毒还是化学消毒,都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安全,以确保消毒效果最大化。
简述各类灭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简述各类灭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各类灭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简述如下:
1.热力消毒灭菌法:
燃烧法: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适用于不需保留的物品。
贵重器械及锐利刀剪禁用此法,以免变钝。
干烤法: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如粉剂、油剂、玻璃器皿及金属器皿的灭菌。
不适用于塑料制品、纤维织物等的灭菌。
煮沸消毒法:适用于耐湿、耐高温的物品,如金属、搪瓷、玻璃和橡胶类制品等的消毒。
压力蒸汽灭菌法:是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临床应用广泛。
常用于耐高压、耐高温、耐潮湿物品的灭菌,如各类器械、敷料、搪瓷、橡胶、玻璃制品及溶液等的灭菌。
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滑石粉等粉剂的灭菌。
2.光照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灭菌法:利用紫外线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消毒力最强的是波长为254~257nm的紫外线,但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弱,适用于空气、水、表面的消毒。
日光曝晒法:常用于床垫、被服、书籍等物品的消毒。
臭氧消毒法:主要用于空气、医院污水、诊疗用水及物品表面的消毒。
3.化学灭菌方法:利用气体或液体中的化学物质杀灭微生物。
适用于灭菌难度较大的器械、注射器、药品等,以及灭菌液、消毒液等。
这些灭菌方法各有特点,在选择使用时应根据物品的性质、灭菌的要求以及操作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同时,无论采用哪种灭菌方法,都应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确保灭菌效果并避免可能的风险。
冷杀菌技术

冷杀菌技术杀菌是保证食品安全,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基本手段。
冷杀菌技术也称为非热杀菌技术。
它与通常的加热杀菌技术相比,在杀菌过程中食品温度不升高或温升很小,可以避免高温对食品的营养、风味、质地、色泽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于热敏性较强的果品、蔬菜制品的杀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冷杀菌技术主要包括超高压杀菌、辐照杀菌、高强度脉冲电场杀菌、微波杀菌、脉冲强光杀菌、超声波杀菌、紫外线杀菌、臭氧杀菌等,在食品加工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里介绍用于果蔬加工的几种冷杀菌技术。
一、超高压杀菌超高压技术(ultra—high pressure processing,UHP)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一项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主要应用于食品的杀菌.常用的压力范围是100~1000MPa。
其杀菌原理是强大的压力导致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化学反应、基因机制以及细胞壁、膜发生多方面的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原有的生理活动机能,甚至使原有功能破坏或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一般来说,细菌、霉菌、酵母菌在300 MPa下可致死,细菌的芽孢在600MPa以上的压力下可致死,酶在400 MPa以上的压力下可被钝化。
在杀菌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保持食品固有的色香味、质构特点和营养品质.高压对食品中营养成分和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蛋白质的影响:蛋白质在高压下会凝固变性,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压力凝固。
压力凝固的蛋白质消化性与热力凝固的相同。
2、对淀粉、糖的影响:常温下加压到400~600MPa,可使淀粉糊化,吸水量增加,形成不透明的粘稠糊状物.高压对糖类几乎没有影响.3、对油脂的影响:常温下加压到100~200MPa,油脂就会凝固,解压后能恢复原状。
4、由于超高压杀菌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因此食品中维生素、色素、香气、风味损失很小.酶作为一种蛋白质,在高压下变性失活,有利于保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日本、美国、欧洲在高压食品的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1990年4月日本的Meidi-Ya公司生产了第一个高压食品——果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