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的历史小故事
宋朝有趣的历史故事

宋朝有趣的历史故事1、卢多逊,后周进士,北宋开宝元年为翰林学士,后为北宋宰相,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
开宝七年,卢多逊牵连秦王赵廷美结党营私案,被判诛九族,宋太宗念其“久事朝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改为全家发配崖州(今三亚)。
开封知府李符得知消息,对宰相赵普说,崖州虽然在海外,但水土等各方面条件还可以,发配到那里的人,基本上无伤大雅,春州虽然在内地,但那里穷山恶水,听说被贬到春州的官员,后来都无一生还,卢多逊应改发春州,赵普听了,微微点头。
没想到仅仅过了月余,李符就犯了事,被贬为宣州司马,皇上余怒未消,打算再把他贬到岭外。
赵普就把之前李符说的那番话,对皇上讲了,皇上哈哈大笑,既然如此,那就请他到春州去吧。
到春州后,李符不到十天就一命呜呼了。
感悟:做人要厚道,别想搬石头砸人,不然最终砸死的,是自己!2、呼延赞,北宋开国名将。
这人以勇武著称,打起仗不要命,立过不少战功,常常对人说他愿意死在战场上。
呼延赞为卫士直长时,自言受国恩太深,与契丹势不两立,在身上到处刺上“赤心杀契丹”字样,还把这些字涂黑。
除了身上,他在唇内也刺上这些字,兵器上就更不用说了。
他把善黥之卒叫来,对妻妾们说:“你们受了重碌,无法用别的方式报恩,就应该在脸上刺字,以表感恩之意。
”也就是说,他还想在妻妾们脸上,也刺上那些字,若有人不干,“立断其首”,弄得全家人呼天抢地。
妻妾们说:“我们是女人,脸上刺上字实在不好看,能不能改为胳膊。
”呼延赞许之。
除了妻妾,他的几个儿子和全体仆人,也必须接受这种“酷刑”。
最小的儿子刚满百日,他就把他抱到城楼上,然后往下面摔,但没摔死,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想试试儿子的命硬不硬。
每当来到直舍(官员在禁中当值办事之处),其他人都饶有兴趣地围绕在他身边,想看他今天又有什么精彩表演。
而他在单位最爱做的,是取出佩刀“刺胸出血”,“召从吏濡墨为书”,弄成奏章请求让他捍边杀敌。
有人便跟他开玩笑,为什么不把心挖出来以明忠?他说:“我并不是怕死,但契丹未灭,我是不能死的,不然就白死了”。
宋朝的历史小故事

宋朝的历史⼩故事 中华⽂明五千年的历史,从上古的⼥娲传说到现代的改⾰建设,每⼀个故事记录了⼀个国家历史性的成败与荣辱。
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宋朝的历史⼩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宋朝的历史⼩故事篇⼀:赵匡胤以愚治巧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挥师征杀,统⼀了中国北⽅,吓得盘踞在东南⽅的南唐俯⾸称⾂,岁岁纳贡。
这年,南唐遣吏部尚书徐铉作为进贡使,前来进贡。
别看那时南唐弱⼩,却因连年太平,⽂化事业没遭摧残,⽂化⽔准较长久混战的中原⼀带⾼得多。
每年南唐进贡,宋朝都要派⼀⼈前去作押伴使。
押伴使和进贡使⼆⼈⼀路上两宿同住,海阔天空地闲谈,实际上是在⽐较才学,为各⾃的国家争光。
这年徐铉亲作进贡使,可使宋朝君⾂犯了难。
那徐铉是天下闻名的才⼦,不但知识渊博,⽽且⾔语犀利,⼝若悬河,北宋⾂⼦们个个⾃料不是他的对⼿,所以谁也不敢去充任押伴使。
最后,这难题报到太祖赵匡胤那⾥。
赵匡胤说:“这事好办,就交给我选⼈好了,你们去准备其他的。
”这时,赵匡胤想起了庄周讲的“运⽄成风”的故事,凡是好⼿,都得有对⼿才⾏,若⽆对⼿,他便失去了兴趣,发挥不出⾃⼰的才智技能来。
于是,他从⾃⼰的殿前侍卫中挑出⼗个⽬不识丁的兵⼠,并指着其中⼀特别粗俗的说:“今年就叫他去!”众⾂下不敢反驳,可谁也认为今年⾮败给徐铉,⼤丢国格不可。
那名侍卫打扮起来,在众⼈簇拥下来到南唐。
徐铉见来⼈相貌粗俗,轻蔑⼀笑,但⼜⼀转念,⼈不可貌相,还是⼩⼼为好。
于是开动脑筋,调动⼝⾆,古今南北地讲了起来。
那侍卫全然不懂,只见徐铉讲得⼝沫乱飞,觉得可笑,不觉笑出声来。
徐铉以为⾃⼰讲话中有了漏洞,连忙刹住。
如此再三,直让徐铉摸不着头脑。
有时徐铉⽤话头引那侍卫讲说,那侍卫⼀点不知,只是点头⽀吾,⼜让徐铉摸不着头脑。
⽇⼦⼀长,徐铉觉得淡然⽆味,也就不再开⼝了。
来到宋都,⼤家见徐铉闭⼝不谈,以为是侍卫杀了他的锐⽓,于是都佩服赵匡胤会⽤⼈。
宋朝的历史⼩故事篇⼆: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采取了许多英明措施。
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_历史故事

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故事总比单纯的知识更生动更容易理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能够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让教学变得更加的趣味化,那么有关宋朝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篇一:乾淳之治宋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史称“乾淳之治”。
宋孝宗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
在内政上,宋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
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
南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
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在金国的威胁之下,而且南宋内部问题多多,士风日下,吏治腐败。
官俸和军费占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收入。
宋高宗时期政府加重税,又使农民造反。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孝宗即位后,颇欲有番作为,改革朝政,力图恢复,他给岳飞平反,又将秦桧时期制造的冤假错案,全部予以昭雪。
重用主战派,锐意收复中原。
重新拜张浚为相。
并且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
总体说来,宋朝的内政形势有所改观,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
宋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乾淳之治”,史称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宋孝宗是南宋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
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篇二:咸平之治咸平之治指的是北宋宋真宗咸平(998年-1020xx年)年间出现的治世。
咸平之治是在吸取了五代更迭迅速的教训的基础上, 对新政权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不仅成功地避免了短命王朝的命运, 而且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诸方面开创了历史新局面。
经过一系列惠民政策后,宋代经济社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首先,人口上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的是400万户,到了咸平六年(1020xx 年)是686万户,增长了46%。
宋朝著名历史故事

一、显德三年(956年)春天,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淮南,首战在涡口打败南唐军万余人,斩杀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等人。
南唐奉化军节度使皇甫晖、常州团练使姚凤率领号称十五万的军队,驻扎在清流关,赵匡胤率领军队将其击败。
赵匡胤追到城下,皇甫晖说:“我们各为其主,希望双方布好阵式,以决胜负。
”赵匡胤笑着同意。
皇甫晖摆好阵式出战,赵匡胤抱着马脖子一直冲入南唐军阵内,砍中皇甫晖的脑袋,将其与姚凤一同擒获。
其父赵弘殷时任马军副都指挥使,率军半夜时来到城下,传呼开门,赵匡胤说:“父子诚然是至亲,但是城门开关,却是国家的事情。
”等到天亮,赵弘殷才得以进城。
韩令坤攻下扬州,南唐派军队来取,韩令坤主张退兵,柴荣命令赵匡胤率兵二千赶往六合。
赵匡胤下令说:“扬州兵敢有过六合的,砍断他们的脚。
”韩令坤才固守扬州。
赵匡胤不久在六合东面打败南唐齐王李景达,斩杀一万多人。
回师后,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又被委任为定国军节度使。
显德四年(957年)春,赵匡胤跟随柴荣出征寿春,攻克连珠寨,乘势攻下寿州。
回师后,柴荣又拜他为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仍任殿前都指挥使。
此年冬,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濠州、泗州,充当前锋。
此时,南唐在十八里滩扎寨,柴荣刚刚商议用骆驼摆渡军队时,而赵匡胤已率先单骑横渡而过,他的部下骑兵也紧随他渡过了河,因而攻破南唐军寨。
又用缴获的南唐战舰乘胜攻克泗州。
南唐在清口驻屯军队,赵匡胤跟柴荣两翼分兵沿淮河东下,连夜追到山阳,俘虏南唐保义军节度使陈承昭献给柴荣,因而攻下楚州。
赵匡胤乘胜进军,在迎銮江口打败南唐军,直抵南岸,烧毁其营寨。
又在瓜步攻破南唐军,淮南最终平定。
南唐中主李璟畏惧赵匡胤的威名,派遣使臣送给赵匡胤一封信,馈赠三千两白金,企图使用离间计。
赵匡胤收到后,把白金全部送到内府,南唐的离间计失败。
二、包拯被提拔为大理寺丞、知端州(相当于今天的广东肇庆市)时。
当时端州特产端砚是宋朝士大夫最珍爱时髦的雅器,当地每年向朝廷进贡。
宋朝的历史故事_历史故事

宋朝的历史故事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在历史长河中,历时故事给我们的与带来诸多启发,只有深刻理解,才能体会到历史故事的现实意义,并从中有所收获。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朝的历史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宋朝的历史故事篇一: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
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宋太祖说:“不然,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宋太祖缓缓说道:“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
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
同时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见宋太祖已把话讲得很明白,再无回旋余地,当时宋太祖已牢牢控制着中央禁军,几个将领别无他法,只得俯首听命,表示感谢太祖恩德。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
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
宋朝历史故事

宋朝历史故事历史故事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取材于真实发生的人物或事件,以情节的连贯曲折,语言的生动形象,为我们还原出真实的历史情景。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宋朝历史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宋朝历史故事篇一:靖康之变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宋兵部尚书孙傅把希望放在士兵郭京身上,郭京谎称身怀佛道二教之法术,妄以道门“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门天王法”破敌。
但神兵大败,金兵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汴京。
宋钦宗遣使臣何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
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赵桓为庶人。
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
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
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
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
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
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
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公元1127年7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快来援救父母。
”宋徽宗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
宋徽宗哭着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
”岳飞在他的《满江红》中曾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金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
宋朝历史故事

宋朝历史故事宋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转型期。
那你知道宋朝历史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宋朝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宋朝历史故事:陈抟老祖传说,在宋太祖赵匡胤还是个普通士兵的时候,有一次随军去陕西,队伍路过华山脚下。
休息之时,赵匡胤的棋瘾突然上来了,拉着同伴下棋。
结果一路杀下来,谁都下不过他。
赵匡胤颇为得意,说:“看来天下没有人能胜得了我了!”“我知道有个人一定能胜你。
”一名士兵说。
“快说,是谁?”赵匡胤好奇地问。
“在这华山之上,有一位活神仙,人们叫他陈抟老祖。
据说他象棋下得极好,天下无人能敌。
若是你有种,就去找他一较高下,如何?”“好!”赵匡胤来了兴致,说,“我这就去找他!”赵匡胤上了华山,去找陈抟老祖。
陈抟听说了他的来意,却不答应与他下棋。
赵匡胤急了,说:“先生不与我下棋,是瞧不起我吗?”“非也。
”陈抟说,“只不过既然下棋,就有输赢。
不知道你有什么赌注?”“我当然有!”赵匡胤说,“我们就以华山为赌注。
陈抟听了,若有所思,说:“好。
”二人你来我往,下了数招。
陈抟发现,赵匡胤果然有些本事。
眼下赵匡胤处上风,如果被他赢了,自己岂不连栖身之所都没有了?于是便故意说话讽刺赵匡胤。
赵匡胤被他的话气得乱了阵脚,出现失误,陈抟因而得胜。
“我愿赌服输,他日必以华山双手奉上。
”赵匡胤说完,转身离去。
赵匡胤没有食言,在他做了皇帝之后,便将华山赐给了陈抟,“自古华山不纳粮”就源于这个传说。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他是道教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是继老子、张道陵之后的道教至尊人物。
据说他出生之后,一直不会说话。
五岁那年,有一次在涡水边玩儿,一个穿青衣的老婆婆将他抱在怀中,喂他喝了几口奶,从那以后便会说话,且聪明过人,学东西过目不忘。
十五岁的时候,他已经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了。
后来陈抟参加了科举考试,可是他的运气不好,一直考不中。
陈抟于是开始了修道生涯。
由于他的人品学识好,他很快就成为天下皆知的世外高人。
宋朝历史小故事

宋朝历史小故事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也有受尽外敌侵略的屈辱,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宋朝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宋朝历史小故事篇一:海上之盟海上之盟是北宋、金国联合攻打辽国的盟约,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重和元年(1118年),徽宗派武义大夫马政自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乘船渡海,以买马为幌子,与金谈判攻辽。
此后宋金使者频繁接触。
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以下的内容:宋金各自进军攻辽,其中金军攻取辽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与中京大定府(今辽宁昭乌达盟宁城县天义镇大明乡),宋军攻取辽的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
宋答应灭辽后,将原来于澶渊之盟输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
金则答应将燕云十六州还络宋。
结果宋攻辽失败,而金军顺利攻下辽上京、辽中京及辽南京。
金方事后指责宋未能兑现承诺“攻陷辽南京”,而拒绝还燕云。
金宋双方经交涉后,北宋允以二十万两银、三十万匹绢给金,并纳燕京代租钱一百万贯,金才交还燕云六州(景、檀、易、涿、蓟、顺)及燕京。
金军撤出城前还将燕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搜刮一空,宋接收的只是一座“城市丘墟,狐狸穴处”的空城。
宋改燕京为燕山府。
海上之盟签订后,金宋果然合力灭了辽国。
但是辽国灭亡以后,宋朝便变相失去辽国作为它的屏障,以阻挡金兵南下。
而此后金宋边境正式接壤,而金兵又果然于辽亡后南侵宋土。
1126年北宋便在朝政败坏,国力和军力不振的情况下,遭强大的金兵攻克其首都汴京及中原一带的领土,酿成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这个谈判行动,一开始就遭到朝中有识之士的激烈反对。
太宰郑居中态度尤为坚定,他说:“澶渊之盟至今百余年,兵不识刃,农不加役,虽汉唐的和亲之策,也不如我朝的安边之策。
如今四方无虞,却要冒然毁约,恐招致天怒人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时期的历史小故事历史故事即生动又有趣,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更符合现代初中思维发展的需要,那么关于宋朝时期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宋朝时期的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公元976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
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
据《湘山野录》记载:开宝九年10月20日,一个雪夜,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你来我往,赵光义不时添酒。
三更鼓敲过,地上积雪已数寸厚。
太祖突然心神不宁,摔碎酒杯,步出寝阁,用柱斧戳入雪地之中,“嚓嚓”声在寂静的寒夜更是特别的清晰。
一会儿,内侍们又听得赵匡胤凄厉的喊叫:“好做!好做!”但不明其意。
当夜赵光义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
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
据《烬余录》记载: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时半夜调戏花蕊夫人,惊醒了赵匡胤,并用玉斧砍他,但力不从心,砍了地。
于是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
据《涑水纪闻》记载: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
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赵德芳叫来。
王继恩考虑到太祖早就打算传位于晋王光义,却找来了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答:“晋王来了。
”宋皇后惊诧莫名,后来突然醒悟,哭着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性命,皆托官家。
”另外,据说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
说是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注:当时后周世宗柴荣遗下7岁皇儿,无法掌朝,于是赵匡胤在后来的“陈桥兵变”中被群臣拥立为帝)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啊!”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预盟”,也就是赵光义“兄终弟及”的合法根据。
但是“金匮预盟”在初版的《太祖实录》却未见记载,在第二次编修的新录中才被提及,因而是否确有其事,仍是疑点重重。
这一切,都使人们产生了许多疑问。
综上所述,笔者总结出宋太祖赵匡胤猝死的三处疑点:一、赵匡胤死时的“烛影斧声”按说宫廷礼仪,赵光义是不可以在宫中睡觉的,他却居然在宫中睡觉。
太监、宫女不该离开皇帝,却居然都离开了。
忙乱的人影、奇怪的斧声,以及赵匡胤“好做好做”不明其意的呼喊。
显然,这是一场事先策划的血腥谋杀。
二、王继恩假传圣旨王继恩有何胆量,敢违背宋皇后的旨意,本该通传赵德芳,却传来赵光义?倘若事败,不是杀身之祸吗?这种说法,只不过把赵光义篡位的罪过加在一个太监身上而已,同时掩盖了赵光义杀兄的罪行。
三、“金匮预盟”的真伪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5岁,正值壮年,他的弟弟光义23岁,太祖次子德昭11岁,四子德芳3岁。
即使赵匡胤几年后去世,也不会出现后周世宗柴荣遗下7岁孤儿群龙无首的局面。
杜太后一生贤明,怎能出此下策宋朝时期的历史小故事篇二:赵匡胤报恩赵匡胤未做皇帝之前,是个身强力壮、爱耍枪弄棒的小伙子。
当时赌博盛行,赵匡胤也混在赌场,几乎场场能赢。
他仗义疏财,所以人们送了他一个“仁义白花”的绰号。
几年后,赵匡胤外出开眼界,闯世面。
一日傍晚,他行至一个山区小镇,见边上有一个卖莜面的摊点。
早已饥肠辘辘的他顾不得问价就大吃起来。
薄薄的莜面窝窝,加上羊肉蘑菇卤子,闻起来香,吃起来更美,他左三碗,右五碗,不一会儿就吃了碗莜面,外加三大碗金针菜、木耳、蘑菇做的三仙汤,顿感精神倍增,不由得脱口道:“活了二十多岁,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饭菜啊!”转脸问卖莜面的多少钱。
“莜面加卤子一大碗三文钱,碗是五十四文;三仙汤每大碗一文钱,总共为五十七文钱。
”卖莜面的回答。
当赵匡胤的手伸进口袋时,说什么也拿不出钱来了。
卖莜面的见吃饭人的窘态,已猜到几分,便豁达地说:“就给一文钱吧。
”赵匡胤羞愧难当,憋了半天才说出一句:“唉,这叫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他拿不出钱,卖莜面的也没办法,只好说:“一顿饱饭就算我送你啦。
”若干年后,赵匡胤做了皇帝,每日山珍海味吃腻了,便想起当年的莜面窝窝、蘑菇卤及三仙汤。
他派了两位心腹大臣去找那个卖莜面窝窝的.,说找到后定要把他请进京来,他要面谢一顿饱饭之恩。
二位大臣脱掉官袍,扮成商人模样,出了京城。
二人找了整整一个月,卖莜面的摊子找到过无数,都与赵匡胤当年吃莜面的情节相去甚远。
一天,二人来到一个山区小镇,见到一个卖莜面的摊点。
他们循例问摊主:“你这莜面,食客一顿能吃几碗?”“普通人吃两碗,饭量大的能吃三至五碗。
”二人又问:“自卖莜面窝窝以来,有没有遇见一顿吃过十几碗的?”卖莜面的哈哈大笑起来,道:“你们不问我倒真忘记了,几年前,确有一位壮士一顿饭吃了我碗莜面窝窝,还喝了三大碗三仙汤呢!”“那位壮士付了多少钱?”二位大臣急切地问。
“唉,别提啦,吃饱喝足,连一文钱也掏不出来,还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呢,真是……”卖莜面的摇着头说。
二位大臣一听,心中喜道:“这下可总算找到了。
”他们又问卖莜面的,一年能赚多少钱。
“每年除了全家四口人的生活费,也能盈余五六两银子。
这样就算不错了。
”卖莜面的说。
二位大臣每人掏出三两碎银子,递给卖莜面的,对他说:“京城有位大财东,最爱吃你制作的莜面窝窝、羊肉蘑菇卤,请你拾掇了这个摊子,跟随我们进京去,在那里一定比你在这儿卖得好。
”卖莜面的推辞不过,收了家什回家,次日早饭后,告别妻子儿女,跟随着他俩向京城进发。
到了京城,二位大臣将做莜面的领进金銮殿。
做莜面的一见那场面,顿时吓得六神无主,急忙跪在金阶前,哆哆嗦嗦地说:“小人有罪,小人有罪。
”皇上开言道:“赦你无罪,抬起头来。
”做莜面的战战兢兢地抬头。
皇上一见,龙颜大悦,道:“是恩人到了,快快请起。
”说着,走下金阶,要搀扶做莜面的起身。
边上的大臣急忙将他搀起。
此时,皇上离做莜面的不过尺余,见他满脸惊恐,双腿打战,忙安慰说:“恩人真的认不出我了?”“我只知道您是当今皇上。
小人有何能耐,敢当皇上的恩人呀。
”说着,做莜面的又要下跪。
皇上急忙扶住他右肘,拉住他的左手笑盈盈地说:“我就是几年前吃了你碗莜面窝窝,还喝了三大碗三仙汤的那个赵匡胤啊!”做莜面的揉揉双眼仔细一瞧,确认是几年前的那位大肚食客时,才慢慢定下神来。
之后,赵匡胤为报答那一顿饱饭之恩,将做莜面的委以工部侍郎的职位。
宋朝时期的历史小故事篇三:史上最抠门儿的皇帝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
但他富贵后却改不了“抠门儿”本色,皇宫里的窗帘是用很便宜的青布制成;衣服也很简单,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换新的。
这在历代帝王中是十分难得的。
要了解一个帝王是否奢靡,看其内宫的人数便知道了。
赵匡胤的内宫是历朝历代最简朴的,宦官只有五十余名,宫女也只有二百多名。
即便如此,赵匡胤仍认为太多了,还遣散自愿出宫的五十余人。
赵匡胤称帝后,北汉政权尚未被统一进大宋的版图。
在一次御驾亲征攻打北汉的途中,正逢七夕节,赵匡胤送给在汴京的母亲和妻子(太后和皇后)的节礼是:太后三贯钱,皇后一贯半(千钱为一贯)。
有一次,赵匡胤的女儿永庆公主觐见父亲,公主穿着一件新外衣,上面用五彩金丝缝缀着一片片孔雀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十分华美。
谁知赵匡胤一见她就说:“你把这件华服脱下,以后别再穿了。
”听到父亲的话,公主很不理解,撅着嘴巴说:“宫里翠羽很多,我是公主,有什么要紧?”宋太祖严厉地说:“正因为你是公主,穿这么华丽的衣服到处炫耀,别人就会效仿。
战国时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全国上下都跟着学,搞得紫布都贵了好几倍。
你的这件衣服上面有金丝线、孔雀羽,你知道一件要花多少钱吗?如果别人再效仿你,全国要浪费多少钱?你现在的地位和生活已经很优越了,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宋太祖不只是对亲人严厉,他对自己也十分克制。
据史载,有一次,宋太祖半夜起来,突然非常想吃羊肝,可是犹豫了半天不肯下令。
左右问他:“皇上有什么事就尽管吩咐吧,我们一定照办!”太祖回答说:“我若说了,每日必有一只羊被杀!”结果他硬是忍住没吃。
宋太祖如此节省,也有其苦衷。
五代十国的国君几乎个个挥霍成性,官吏也跟着奢华,使民间经济非常贫弱。
宋太祖当了皇帝后,决心改变社会风气,以解除民间疾苦。
他的作为也的确产生了示范作用,北宋初期士大夫竞相以节约自勉:州县官上任时,奢侈浪费讲究排场的迎来送往都取消了;小官上任时,很多只穿草鞋、拄木杖,徒步而行。
这种为天下守财的精神,的确使当时的宋王朝积累了不少财富。
而通过征服天下的战争,又取得了降国不少的奇珍异宝。
单就后蜀来讲,其储存的金箔水陆同时运输也要十年才运得完。
宋太祖将所有财宝全数收藏在国库里,只有国防军需、赈济天灾时才拿出来使用。
北宋建国不久,便已有32个国库堆满了金银锦帛珍玩。
对自己和亲属极其节俭的赵匡胤,在维护国家利益特别是维护安定方面,却出手大方。
面对边界强敌威胁,他并没有劳民伤财地不断去打仗,而是拼命积累国家财富,以钱买地盘,从而避免双方交兵,如他曾想用“备价取赎”的手段,向契丹买回燕云十六州。
“杯酒释兵权”时,他便以钱财来交换军团将领的兵权。
“多积金银,厚自娱乐。
使子孙无贫乏尔”“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都是当时他承诺的条件,最终使那些兵权在握的将帅们解甲归田,安分守己地度过余生。
这比其他朝代为求安邦而大肆杀戮开国功臣的做法,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当然,宋太祖用来“买通”大臣的钱财数目也相当惊人。
如侍中(相当于宰相)范质生病时,宋太祖亲赐金器两百两、银器千两、绢两千匹、钱两百万;开国元勋赵普有病,赵匡胤又赐银器五千两、绢五千匹……这与太后以及皇后的七夕节礼金,其数量与价值简直是天壤之别。
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大宋王朝,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建立了相当稳定的政权,这不能不归功于赵匡胤这位大宋王朝开创者的大公无私及其独特的治国方略。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正如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