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导论

合集下载

可持续发展导论01绪论

可持续发展导论01绪论
2009年05月16日09:06
据英国《泰晤士报》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 ,现在北极冰盖在冬季也像在夏季一样快速消融,变薄 ,这给北极附近冰层的灾难性融化增添了证据。该研究 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地球物理学研究通讯》。
研究人员发现,北极冰盖在夏季缩小的过程在冬季仍在 继续。去年冬季,海冰的厚度收缩了创纪录的19%。通 常,北极冰盖在夏季会缩小,然后在冬季又恢复原样。 而上述发现表明,海冰的恢复期大大缩短。
污染、化学品污染 以及一些新出现的环境问题,如电子产品污染、
太空垃圾……
环境问题的根源
现代化(工业化)的示范效应(模式) 不断扩张的发展需求(消耗、消费)已经,而且
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 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 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 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停止沙城农药厂的DDT生产开始的。
我们被偷走的未来
该书是继《寂静的春天》后又一本轰动全球的环保科普杰作。著 名生态学家、环保学家和一汉环保记者合作撰写,美国副总统阿尔 ·戈尔作序。《华盛顿邮报》书评:这是一部引人入胜、震撼人心 、划时代的环保力作!已经发生的“失去”,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 的是,面对“失去”的麻木不仁,对未来可能的“失去”无动于衷。你 当然担心人类正在衰竭的生育能力!你肯定会忧虑未来人类智慧的 枯萎!你也必然关注子孙后代的生育能力!《我们被偷走的未来》 是一本记载过去,剖析现在,忧患未来,深入浅出探讨合成化学物 质污染的科普杰作。
濒临失衡的地球

环保经典影视
《后天》、《2012》(地球变暖)、《人

可持续发展导论 谌中和 笔记

可持续发展导论 谌中和 笔记

可持续发展导论3.61.马克思意识流:资本主义—巨大财富增长生产资料私有制—不公、工业效率不持续—灭亡—共产主义(人类世界历史真正开始)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化大生产2.质疑:(1)人类社会关系多种,并非全是生产关系,也并非生产关系之外的就不重要。

Eg家庭关系:人类社会最重要永恒基本的关系。

(2)人类相当一部分思想产物或意识形态不全是物质生产产物Eg 美、道德感、羞耻感是共通的。

(3)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理论(马继承看发展出的)1859年资产阶级社会1840s 非其重点。

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无法揭示真相)(4)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于私有制(解决方案公有制)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1.公有制无效率(1980s 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弃之)马扬言:公有制—人权最高—实际却倒退3.对文明研究要了解另一个人:(1)韦伯人类历史发展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理性与巫术相对:人类文明早期表现为巫魅在破除巫术的过程中,高级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有重要意义(伦理宗教)高级宗教的主要特点:伦理化(提出了系统化的伦理教义),以提出道德学说为主要任务。

(历史唯物主义)(2)雅斯贝斯《历史起源与目标》“轴心”时代的学说上世纪30-70年代之前常有“西方中心说”暗含雅反对黑格尔:东印西非统一序列,而是并列存在的一个整体“同时代的并无联系的并列在一个整体之中”公元前200-800年中国:孔子老子印度:解体(伊朗巴勒斯坦)希腊:柏拉图阿基米德(这时期成为世界史轴心)每次新的都会回顾该时期之前未显示崛起的意义大部分都被遗忘中国《春秋》选择性价值判断《史记》人们开始形成价值观念:历史是以某种特定价值观存在的商汤捕马:网开一面不同时代议价体系不同重要性:最有思想创造力的时代是轴心时代(历史发展有节奏:高潮)西方人:轴心时代实现了对经验的超越,意识到人类的局限性,人类文化总原始到高级。

但他对前轴心时代文明陌生,原因不明确(当时考古学的不充分表达(3)维特夫: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东方专制主义》犹太人二战去了美国1989 首次出版于中国德共党高级理论家整理马克思手稿上世纪30年代在中国研究他试图解释“为何东方专制”(大东方)治水社会理论:大量劳动力合作、服从指挥才能治水,才能发展农业。

可持续发展导论-笔记

可持续发展导论-笔记

可持续发展导论-笔记可持续发展导论【课程基本信息】1、探讨问题:一个社会和文明是怎么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考试形式:三道论述题,至少每道200字●具有普世性的行为才是值得赞扬的●男性的主要社会责任在于展示力量,不以善为最高目的。

●而女性的主要社会责任在于宽容,在于传承善,而生育后代是传承善的最重要的手段。

●人口生产与传承,以美德、善为前提●最具有普适性的是家庭伦理观,父母对子女的善是永恒的。

●文明社会,出现了以两性为基础的父权制社会。

●自愿、无害、●人类最基本的原则都与人口生产有关系。

人类社会的最高目标是指向后代的。

●对于成年人来说两性关系的不稳定并不会有重大影响,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会很是不利。

●忠诚的爱情受到表扬是因为它有利于人口的繁衍。

【pre选择题目】1、说龙凤:关于龙凤起源2、中国技术化时代的特征:提出心特征、质疑书本说法、进一步论证书本说法3、伦理化时代、特点、道路4、历史发展道路的理论:其他人的关于历史发展道路的学说并与老师看法进行对照。

导言:理论与方法【前言】1、历史的产生●中国最早的历史《春秋》●最早的历史是流水账,在选择要记录哪些历史的时候人们就形成了历史观。

●历史观最重要的是根据道德原则进行道德评判。

●中国的历史观在春秋时候就开始形成了。

2、民族历史意识→人类历史观念●农业时代产生了与特定地理环境或特定生活方式相关联的民族历史意识。

●民族历史意识本质上是各民族文化发展即将终结之际的产物,从根本上屏蔽了对民族文化发展道路的真理性思考。

●工业时代,文明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人类在各民族历史意识相互汇通的基础上,超越早先各自民族历史意识的局限性,孕育和建构了某种共同的人类历史观念。

一、西方思想对文明道路和人类历史的思考(一)主要学者与观点1、黑格尔(人类历史意识自觉的开始)①观点绝对理念或世界精神是世界历史的本质,在历史中表现为“自由意识”,世界历史就是自由意识的进展。

可持续发展导论

可持续发展导论
马光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戴星翼:《走向绿色的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周海林:《可持续发展原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王正平:《环境哲学——环境伦理是跨学科研究》,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4年版
12
精选ppt
第二章 全球环境问题
1. 环境问题的表现 2. 环境问题的类型 3. 环境问题的根源
13
精选ppt
环境问题的表现
全球性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人口与资源的紧张,土地流失、森林锐减、生物 多样性丧失、水资源匮乏与污染
空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海洋 污染、化学品污染
的环境”。
2
精选ppt
导言
从一些事例谈起 所谓“可持续的”(sustainable)发展 课程内容结构
3
精选ppt
从一些事例谈起
基于13亿人口的中国发展问题 耕地问题(以及水问题),即生存与发展的“锅
里”问题 能源问题(以及气候问题), “锅外”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
4
8
精选ppt
第一章 “发展”观念的变迁
1. “发展”这个概念 2. 发展观的扩展 3. 发展观的延伸
9
精选ppt
“发展”这个概念
“发展”(develop+)的本义是开发,与现代化 (modern+)过程有关
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主要就是指经济发展(增
长),并且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看法
6
精选ppt
课程内容结构
上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

《可持续发展导论》

《可持续发展导论》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培养“地球公民”负责任的生活的需要,也是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协调的和谐社会的需要。

本课程为选修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原理,解析可持续发展系统,认识和了解可持续发展实践。

The educ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necessary for cultivating the responsible life of "earth citizens", but also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with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between man and man. This is an elective course designed to help students lear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analy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s, and underst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actices.2.设计思路:以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为主体,以课后调研、案例分析为补充,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相关案例分析相结合。

二、课程目标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1)熟练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原理、方法;(2)在案例分析,运用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

三、学习要求- 1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基于《可持续发展导论》公选课程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可持续发展导论》公选课程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可持续发展导论》公选课程的实践与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对西华大学《可持续发展导论》公选课程教学实践的调研分析,深入总结了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提出了该课程今后建设的方向和措施,以期为该学科以及其它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先是在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

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有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1]。

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可持续发展导论》一课,该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增强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以期达到以下目标:(1)使同学们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2)使同学们认识可持续发展是立足于人的需求而发展人,强调人的需求而不是市场商品,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活愿望的机会。

(3)综合掌握可持续发展含义,领会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1 开展《可持续发展导论》课程的必要性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公布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

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标志着一种新发展观的诞生。

报告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它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了确保人类的持续存在和持续发展。

这份文件1987年在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

1992年6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其中有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

可持续发展导论02第一讲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可持续发展导论02第一讲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天内就有4000 人死亡。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 尘和二氧化硫。烟雾逼迫所有 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 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 呼吸道疾病患者猛增,5天内有 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 8000多人死去。自1952年以来, 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意识,促使人类反思自己不当的发展行为。
1930.12.1.— 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
一周内60多人死亡
12.5.
1948.10.26.— 美国宾州多诺拉烟雾事件
5991人发病,17人死亡
10.31
40年代初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1952.12.5.— 12.8 1961. 1953.—1956. 1955.—1972.
骨痛病事件
➢ 1955~1972 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 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 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 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 “镉”。人长期饮用这样 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 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 “骨痛病”。病人骨骼严 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 骨脆易折。
GEO5
i. 致谢 ii. 目录 iii. 前言 iv. 序 v. 阅读指南 1. 环境为发展 2. 大气层Atmosphere 3. 土地 4. 水 5. 生物多样性 6. 维持一个共同的未来 7. 人类与环境的脆弱性:挑战与 机遇 8. 相互联系:可持续性治理 9. 未来的今天:2015年及以后
什么是GEO5
• 2012年9月4日,库布其/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今天正式发布了 全球环境展望报告5 (GEO-5)中文版。
• 最新发布的GEO-5中文版将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研究人员、学者、政 府代表、行业和民间团体带来联合国最全面的环境评估。

可持续发展导论中英文电子课件U6

可持续发展导论中英文电子课件U6

实施绿色 GDP 核算必然对基于传统核算的 发展理念形成巨大冲击,在把资源消耗 、环 境破坏成本全部计入到发展成本后, 绿色 G DP 的核算结果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地 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评价结论 ,一些过分依赖 资源和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真实状况将会 暴露出来,其结果与人们的传统认识可能形 成巨大反差,在追求短期效益和直接经济效 益理念的现 实社会中绿色 GDP 核算蕴含 的以人为本 、协调统筹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要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接受,还需要一 个相当长的过程。
第二小节 绿色GDP的含义
20 世纪中叶,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可持续观念的逐渐兴 起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以发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绿色 GDP 绿色 GD P ( 也可缩写为G GD P) 即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 P 指标进行有关调整后的 、用以衡量一个国家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 简单地讲,绿色 GDP 就是从现行统计的 GD P 中扣除环境成本 ( 包括环境污染 、 自然资源退化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 得出的 较为 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绿色 GDP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自 然资源与环境因素之后统计出 的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是在国内生 产总值 ( GD P ) 的基础之上计算出来的。 所以绿色 GDP 指的是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一个国 家或一个地区所 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 价值总额,或者说是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有常住 单位的增加值之和——这里的资本资产是指自然资本资产,如森林 、 矿产 、土地等自然资源; 水 、大气等环境资源。
第四小节 绿色GDP的核算
目前绿色 GDP 核算还有相当大的困难、存在许多重大难题,要提供 一个比较科学的公认的绿色 GDP 数据还相当困难 这方面的工作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观的扩展
对片面发展的质疑 联合国方面的发展十年战略 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还必须加上社会进步 “人类发展”的提出,包括HDI(评价体系)
发展观的延伸
对发展不可持续的担忧 差不多与此同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日益引 人注目 经过一系列环节,提出“可持续发展” 并逐步成为国家战略、国际共识
第二章 全球环境问题
价格调节生产与消费行为
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把外部效应内部化,价格调节 行为,甚至可以改变习惯 提高环境价格,案例:银川阶梯水价 征收环境税(庇古税),案例:燃油税
资源和环境产权
产权的内涵与特征,最重要的是利益相关 有关资源与环境的产权安排 建立环境产权制度,案例:我国四省三市二氧化 硫排污权交易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的治理合作
1. 2. 3.
环境危机必须依靠合作来解决 环境非合作的博弈论分析 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合作
环境危机必须依靠合作来解决
(环境)公共物品的特点,一是非排他性,二是 非竞争性 “公地悲剧”与公共劣品 合作是解决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
对环境非合作的博弈论分析
关于“囚徒困境” 不合理的环境非合作:企业、政府与个人各打自 己算盘(……案例) 合理的环境非合作:环境保护与特殊(地方、部 门)利益的联系(……案例)
人类中心主义” 第五章 “人类中心主义”批判
1. 2. 3.
关于“人类中心主义” 关于“人类中心主义”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诉求 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
关于“人类中心主义” 关于“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anthropo+ )的表达(古 代、文艺复兴时期、环境保护运动) 一是基于对人自身能力的过分自信,二是自然 (环境)的彻底对象化;特别是不应与(作为发 展价值目标的)“以人为本”相混淆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是个全称概念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库线的刻画及分析,引申到环境领域 结论:一是环境破坏不可避免,二是环境问题可 能出现拐点,三是环境缓解有一个过程 以中国的情况为例 问题是不能越过环境承载的极限,另外,人们对 更大范围的库线有效性也有怀疑
“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 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
环境问题的公共性,因此而有共同的责任 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环境对策 发达国家(地区)应承担“先发”的责任,弥补 透支;发展中国家(地区)必须审时度势,将环 境危害控制到最小 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经济体、政府和社会力量都 要发挥作用
有关环境的政府失灵
主要原因是政府的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作祟 行政权力的环境“寻租”(……案例) 政策不配套(……案例) 政府官员的素质 政绩考核的缺陷,以及2005年绿色GDP试点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关怀
1. 2. 3.
环境道德的基础 环境道德的机制 环境道德的效益
环境道德的基础
环境道德的历史性 环境问题又是一个道德问题(环境非道德、环境 不道德) 经济利益是环境道德的基础,但环境道德也应能 反映经济利益的格局(层次)
课程内容结构
上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
“发展”观念的变迁 全球环境问题 环境思想的演进 发展与环境 “人类中心主义”批判
下篇: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结语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 可持续发展的循环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政府作用 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支持 可持续发展的治理合作
1. 2. 3.
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 新型工业化的高级形式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政策配套
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
传统经济模式:资源→产品→污染排放 生产过程末端治理:先污染、后治理 这个模式已经,并将进一步导致经济扩张能力与 环境支持能力的严重落差,尤其在资源投入型粗 放的发展中国家
新型工业化的高级形式是循环经济
1. 2. 3.
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问题的类型 环境问题的根源
环境问题的表现
全球性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人口与资源的紧张,土地流失、森林锐减、生物 多样性丧失、水资源匮乏与污染 空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海洋 污染、化学品污染 以及一些新出现的环境问题,如电子产品污染、 太空垃圾……
政府行使环保职能的可能性
政府的环保权能,主要是组织环境评价,制定环 境政策,监督环保实施,惩罚环境违规 (行政)征税权:确保环保财力和物力,引导环 境友好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政府的环保使命感,已经越来越成为政府职能转 变的重要事项
我国政府的环境保护行为,包括宏观调控资源 (如黄河用水调度);环境保护制度化(如制定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环境不达标企业实行关 停;城市地方政府的作为;制定环境资源长期规 划;保护公有地的生态价值(如防治沙漠化)等 等
环境道德机制
环境道德的标准 环境道德的成本—效益法分析,“帕累托最优” 的道德评价 道德环保的机制:道德自律(情感、认同感和行 为约束)与道德他律(约定、舆论,乃至公德规 范)
环境道德的效益
市场失灵和制度缺陷都需要道德助力 环境道德调节的效益特点,一是限制“搭便车” 行为,二是节约成本,三是通过改进善待环境的 伦理学提升道德水平 环境道德与环境法治(制)相辅相成,没有法治 (制)的道德是软弱的,没有道德的法治(制) 是昂贵的
可持续发展 导 论 道德理论与实践

巍、钱箭星
(复旦大学)
2007.12 2007
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 10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外围的10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 同保护环境;同时10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 字,其寓意为“全民联系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 的环境”。
第四章 发展与环境
1. 2. 3.
一个深刻的两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 “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
一个深刻的两难
不发展不行!贫穷会造成掠夺性的环境问题 但是,发展的环境代价太大,使发展不可持续也 不行;这两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 有关环境的短期与长期利益、局部与整体利益的 矛盾是深刻的,因为现实的人的偏好在所难免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 关于循环经济的3R原则( reduce,reuse, recycle) 产品的生态设计
循环经济的政策配套
转变单纯追求GDP的政绩目标 循环经济的法制建设 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 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制度 编制国土整治综合规划
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的政府行为
作为国家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sustainable)发展是涉及经济、社会 与生态三者关系的可维持、可支撑和可延续的综 合发展能力,而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持续 (sustained)发展能力 因此可以衍生出许多领域的相关话题
参考书目
肖巍、钱箭星:《“寰球同此凉热”——环境科学与人文》,安徽 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马光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戴星翼:《走向绿色的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周海林:《可持续发展原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王正平:《环境哲学——环境伦理是跨学科研究》,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4年版
发展” 第一章 “发展”观念的变迁
1. 2. 3.
“发展”这个概念 发展” 发展观的扩展 发展观的延伸
“发展”这个概念 发展”
“发展”(develop+)的本义是开发,与现代化 (modern+)过程有关 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主要就是指经济发展(增 长),并且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看法
导 言
从一些事例谈起 所谓“可持续的” sustainable) 所谓“可持续的”(sustainable)发展 课程内容结构
从一些事例谈起
基于13亿人口的中国发展问题 耕地问题(以及水问题),即生存与发展的“锅 里”问题 能源问题(以及气候问题), “锅外”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
所谓“可持续的” 所谓“可持续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诉求
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事关 不同人群的环境利益,就必然要涉及人与人的关 系,也就是所谓“环境公平”问题 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能脱离一方 面改善另一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蕴涵:公平、补偿与合作
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
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世代要求,不能剥夺后 代人谋求发展的权利与能力 但实现代际公平不能没有代内(一部分人对另一 部分人)公平的前提 这些都包含了公平的补偿与储蓄 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公平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环境问题的根源
现代化(工业化)的示范效应(模式) 不断扩张的发展需求(消耗、消费)已经,而且 还在继续“透支”环境支持能力 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活方 式,特别是发达国家的……
第三章 环境思想的演进
1. 2. 3.
民间的呼唤 环保运动与组织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民间的呼唤
1960年代以来,一些环境(报告)文学作品的 出现,引起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争论 环境呵护中的女性主义情结 这一阶段特点一是个人行为(而且都在工业化国 家),二是道义关怀,三是呼吁;还不是行动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
1. 2. 3.
环境市场失灵 生产与消费的价格调节 资源与环境产权
环境市场失灵
外部效应与“市场失灵(failure,缺陷)”, 以及环境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市场失灵 环境市场失灵的各种表现 由此可以得出:一是市场机制本身不足以保证环 境资源的可持续性;二是通过修正市场,可以缓 解环境问题
小 结
上篇是理论篇,主要通过“ 发展 ” 观念的变迁 “ 发展” 观念的变迁, 这种变迁所针对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种种,以及 全球性环境问题 由此表现环境思想的演进 环境思想的演进,逐步聚焦于发展与 环境思想的演进 发展与 环境的关系,其中更深刻地涉及哲学伦理学意味 环境 的“ 人类中心主义 ” 批判 “ 人类中心主义” 批判这些环节,展开有关 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理论问题,为进一步具体实践 可持续发展(行动)提供对宏观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