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导论02第一讲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合集下载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网开

在二十一世纪初,新旳管理科学领域和理论不断提出,如 组织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网络管理、生态管理、资 源环境管理等,新旳管理领域和理论发展都需要管理科学进 一步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
(三)管理科学理论旳主要地位和作用
1、环境管理是一项极其主要旳管理活动。它与人类社会旳 生存与发展紧密联络在一起旳,在人类演化进程中,人类从没 有停止过对本身行为旳管理,尤其是对作用于“自然环境行 为旳管理”。
(二)管理科学理论旳新发展
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旳科学。从管理科学旳角度看,二十 一世纪旳人类社会是一充斥复杂性旳社会。在全球化、城市 化、信息化等旳推动下,不论是人类行为和思想旳复杂性, 还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旳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旳复杂性,都 大大增长了。管理科学就是处理这些复杂性问题旳学科之一 ,因而其主要性日益突显。
管理科学之父泰勒强调科学管理,主张采用科学措施提升劳 动生产率,并着重从工业经济学角度分析物质原因,使资本 家降低成本、增长利润。
2、行为科学阶段。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奥等人研 究影响生产力旳人旳行为及其产生原因,涉及人旳需要、动 机、个性、情绪、思想、尤其是人群之间相互关系等。
3、管理丛林阶段。二战后,伴随当代自然科学和技术日新 月异,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多种管理学派纷纷涌现, 形成管理科学旳理论丛林,它们构成当代管理科学旳主要内 容。
1、区域系统是一种由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发 展等要素构成旳统一整体,即PRED系统,作为独立开放旳 系统,其平衡与发展需要与外部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 资源等互换。
2、区域发展是动态可控旳过程。人作为系统主体具有能 动性,能够从多种错综复杂旳动态关系中区别出拟定与不拟 定原因,有利与不利原因,实现对系统过程有目旳旳调控。
(三)管理科学理论旳主要地位和作用
1、环境管理是一项极其主要旳管理活动。它与人类社会旳 生存与发展紧密联络在一起旳,在人类演化进程中,人类从没 有停止过对本身行为旳管理,尤其是对作用于“自然环境行 为旳管理”。
(二)管理科学理论旳新发展
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旳科学。从管理科学旳角度看,二十 一世纪旳人类社会是一充斥复杂性旳社会。在全球化、城市 化、信息化等旳推动下,不论是人类行为和思想旳复杂性, 还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旳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旳复杂性,都 大大增长了。管理科学就是处理这些复杂性问题旳学科之一 ,因而其主要性日益突显。
管理科学之父泰勒强调科学管理,主张采用科学措施提升劳 动生产率,并着重从工业经济学角度分析物质原因,使资本 家降低成本、增长利润。
2、行为科学阶段。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奥等人研 究影响生产力旳人旳行为及其产生原因,涉及人旳需要、动 机、个性、情绪、思想、尤其是人群之间相互关系等。
3、管理丛林阶段。二战后,伴随当代自然科学和技术日新 月异,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多种管理学派纷纷涌现, 形成管理科学旳理论丛林,它们构成当代管理科学旳主要内 容。
1、区域系统是一种由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发 展等要素构成旳统一整体,即PRED系统,作为独立开放旳 系统,其平衡与发展需要与外部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 资源等互换。
2、区域发展是动态可控旳过程。人作为系统主体具有能 动性,能够从多种错综复杂旳动态关系中区别出拟定与不拟 定原因,有利与不利原因,实现对系统过程有目旳旳调控。
可持续发展导论02第一讲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天内就有4000 人死亡。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 尘和二氧化硫。烟雾逼迫所有 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 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 呼吸道疾病患者猛增,5天内有 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 8000多人死去。自1952年以来, 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意识,促使人类反思自己不当的发展行为。
1930.12.1.— 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
一周内60多人死亡
12.5.
1948.10.26.— 美国宾州多诺拉烟雾事件
5991人发病,17人死亡
10.31
40年代初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1952.12.5.— 12.8 1961. 1953.—1956. 1955.—1972.
骨痛病事件
➢ 1955~1972 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 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 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 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 “镉”。人长期饮用这样 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 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 “骨痛病”。病人骨骼严 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 骨脆易折。
GEO5
i. 致谢 ii. 目录 iii. 前言 iv. 序 v. 阅读指南 1. 环境为发展 2. 大气层Atmosphere 3. 土地 4. 水 5. 生物多样性 6. 维持一个共同的未来 7. 人类与环境的脆弱性:挑战与 机遇 8. 相互联系:可持续性治理 9. 未来的今天:2015年及以后
什么是GEO5
• 2012年9月4日,库布其/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今天正式发布了 全球环境展望报告5 (GEO-5)中文版。
• 最新发布的GEO-5中文版将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研究人员、学者、政 府代表、行业和民间团体带来联合国最全面的环境评估。
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代表著作:
1、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
2、莱斯特.布朗等人的“绿色经济”
C、社会学方向
观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人文发展指数(HDI)
D、系统学方向
观点——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对象是
“自然-经济-社会”这个复杂巨系统,只 有应用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地 表达可持续发展理论博大精深的内涵。
代表性研究和理论
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报告》(1999-2005)。
代表性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指标
2)、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
资源永续利用理论 外部性理论 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 三种生产理论
3)、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发展趋势
继续加深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色彩。
三、界面活动控制论原理
1、界面 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
共同部份或联系渠道。 1)、分类:
直接型界面 如:河岸线,国界线
间接型界面 如:人口数量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2)、界面的基本特征
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
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为相互作 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
不仅不属于任何一方,往往还会发育成 为一个结构上相对独立、且具有独特性质 的新系统。
2)、群体行为理论
群体
正式群体
区别——是 否有明确的 组织结构和 目标
非正式群体
二、行为科学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 位和作用
1、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及其特点 行为存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不存在不产生
物质流动而作用于环境的行为; 可以是微观行为,也可以是宏观行为。
直接的、具体的、显而易见的
简介的、不易察觉的
《工作的激励》(1959年) 保健因素(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
1、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
2、莱斯特.布朗等人的“绿色经济”
C、社会学方向
观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人文发展指数(HDI)
D、系统学方向
观点——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对象是
“自然-经济-社会”这个复杂巨系统,只 有应用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地 表达可持续发展理论博大精深的内涵。
代表性研究和理论
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报告》(1999-2005)。
代表性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指标
2)、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
资源永续利用理论 外部性理论 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 三种生产理论
3)、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发展趋势
继续加深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色彩。
三、界面活动控制论原理
1、界面 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
共同部份或联系渠道。 1)、分类:
直接型界面 如:河岸线,国界线
间接型界面 如:人口数量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2)、界面的基本特征
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
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为相互作 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
不仅不属于任何一方,往往还会发育成 为一个结构上相对独立、且具有独特性质 的新系统。
2)、群体行为理论
群体
正式群体
区别——是 否有明确的 组织结构和 目标
非正式群体
二、行为科学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 位和作用
1、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及其特点 行为存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不存在不产生
物质流动而作用于环境的行为; 可以是微观行为,也可以是宏观行为。
直接的、具体的、显而易见的
简介的、不易察觉的
《工作的激励》(1959年) 保健因素(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课件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远流长,可 持续发展的实践也是由来已久。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寂静的 《增长的 《我们共
春天》
极限》 同的未来》
《寂静的春天》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 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WECD,《我 们共同的未来》)
社会属性
系统属性
经济属性
自然属性
目的
社会
经济
基础
生态
条件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低投入、低消耗、 低污染
高投入、高消 耗、高污染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二)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 发展
资源环境 承载力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
➢
人与自然 人与人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公平 性
可持 续性
共同性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
从1992—2009年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17年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变、重 要行动和政策演进。
❖ 第一声呐喊的前奏 ❖ 展开忧患图卷 ❖ 卡逊思想的力量和影响
返回
《增长的极限》
罗马俱乐部
环境 污染
人口 增长
农业 生产
工业 生产
自然 资源
返回
《我们共同的未来》
提出了“从一个地球走向
人口
一个世界”的总观点。
第一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 城市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远流长,可 持续发展的实践也是由来已久。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寂静的 《增长的 《我们共
春天》
极限》 同的未来》
《寂静的春天》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 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WECD,《我 们共同的未来》)
社会属性
系统属性
经济属性
自然属性
目的
社会
经济
基础
生态
条件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低投入、低消耗、 低污染
高投入、高消 耗、高污染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二)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 发展
资源环境 承载力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
➢
人与自然 人与人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公平 性
可持 续性
共同性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
从1992—2009年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17年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变、重 要行动和政策演进。
❖ 第一声呐喊的前奏 ❖ 展开忧患图卷 ❖ 卡逊思想的力量和影响
返回
《增长的极限》
罗马俱乐部
环境 污染
人口 增长
农业 生产
工业 生产
自然 资源
返回
《我们共同的未来》
提出了“从一个地球走向
人口
一个世界”的总观点。
第一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 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ppt课件

——1987年环境和发展委员会 (WCED)《我们共同的未来》
核心:“公平”与“和谐”
3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经济发展是根本
基
本
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持续 良好是基础
思
谋求社会全面进步是目标
想
多样性是标志
4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5
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决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因素是什么?试举 例说明。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11
可持续发展
1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 一服清醒剂——《增长的极限》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 重要的里程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2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1、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结构
以人为本 六个空间
理
空
地
资源 环 境 态 济空 空
间
生经
间间
人
基 础 设 施
间 空 络 网
6
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2、可持续发展与五律协同
自然规律 技术规律 社会规律 经济规律 环境规律
五律 五律协同
五力 五力协同
自然力 技术力 社会力 经济力 环境力
可持续发展
7
五、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
公平与和谐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是基础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是基础1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结构1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结构以人为本六个空间以人为本六个空间2可持续发展与五律协同2可持续发展与五律协同五律五律五力五力五律协同五律协同五力协同五力协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自然规律技术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环境规律自然规律技术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环境规律自然力技术力社会力经济力环境力自然力技术力社会力经济力环境力江苏水系的污染控制构想江苏水系的污染控制构想控制战略清污两制控源导流控制战略清污两制控源导流总体方案三线工程总体方案三线工程四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源地控源与控源导流两种思路比较源地控源与控源导流两种思路比较源地控源源地控源控源导流控源导流自然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环境规律环境规律技术规律技术规律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
核心:“公平”与“和谐”
3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经济发展是根本
基
本
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持续 良好是基础
思
谋求社会全面进步是目标
想
多样性是标志
4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5
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决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因素是什么?试举 例说明。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11
可持续发展
1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 一服清醒剂——《增长的极限》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 重要的里程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2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1、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结构
以人为本 六个空间
理
空
地
资源 环 境 态 济空 空
间
生经
间间
人
基 础 设 施
间 空 络 网
6
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2、可持续发展与五律协同
自然规律 技术规律 社会规律 经济规律 环境规律
五律 五律协同
五力 五力协同
自然力 技术力 社会力 经济力 环境力
可持续发展
7
五、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
公平与和谐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是基础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是基础1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结构1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结构以人为本六个空间以人为本六个空间2可持续发展与五律协同2可持续发展与五律协同五律五律五力五力五律协同五律协同五力协同五力协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自然规律技术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环境规律自然规律技术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环境规律自然力技术力社会力经济力环境力自然力技术力社会力经济力环境力江苏水系的污染控制构想江苏水系的污染控制构想控制战略清污两制控源导流控制战略清污两制控源导流总体方案三线工程总体方案三线工程四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源地控源与控源导流两种思路比较源地控源与控源导流两种思路比较源地控源源地控源控源导流控源导流自然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环境规律环境规律技术规律技术规律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理论

物资生产虽然有 物资生产规模的扩大, 所显现,但只是 逐渐发育成为一个独 作为人口生产的 立的系统,从人口生 一个附属部分; 产子系统中脱离。
整理课件
36
世界系统演变过程示意图
工业文明时代
人
物
物资生产的规模、功能、作用
逐渐强大,从而成为能与人口
生产、环境生产并列的一个子
系统,它们通过环状联结构成
环
了世界系统。
整理课件
37
世界系统演变过程示意图
一种生产到两种生产再到三种 生产,反映人类对世界系统的 认识过程。
♪ 环境生产处于最根本的地位,它是另外两种生产产 生和发展的基础。
♪ 但是,人类对于世界系统的结构和演变情况的认识 是严重滞后的。
承认环境生产子系统的存在及其在系统中的基础 地位,才是正确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最废 终弃
物
生
产生
产
资
源
资
环境
料
生产
自然力
整理课件
叶文虎 教授的 三种生 产理论
28
(二)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的 内涵及其联系
物质 生产
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 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该过程生产出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 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
该方向的研究以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莱 斯特·布朗、Macneill和Pearce等的“绿色经济”有关 研究为代表,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是世界银行的 “国民财富”评价指标体系。
整理课件
13
社会学方向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它以人口增长与控制、消除贫困、社会发展、分配 公正、利益均衡等社会问题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和内容, 其焦点是力图把“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取得合理的平衡”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和基本手段,这也是可持续 发展所追求的社会目标和伦理规则。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2、《增长的极限》 ——引起全球思考的“严肃忧虑”
成立了以美国麻省理工增长、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 产、环境污染等五个决定和限制全球增长的基本因素,以 1900-1970年的历史数据为依据进行研究,完成了研究报告— —增长的极限。
1、《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 反思
⑴作者:1962年,美国蕾切尔·卡逊 ⑵观点:
⑶作用:推动了发生在1970年的“美国环境运动” (地球日)及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
⑷评价:较早地引发了人类对自身的传统行为和观 念进行比较系统和深入地反思。
1、《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 反思
生产出28.6吨金属,4台电视机,1.3辆汽车……
交易总额US$240,000 排放762吨CO2
减少0.6公顷森林
中国又增加了78m2沙漠
后果:2100年需要四个地球
1900
2050
2100
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水污染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酸雨 荒漠化 资源短缺 耕地减少 生物多样性丧失 臭氧层损耗 全球气候变化
作为一个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根据
当时美国使用DDT而产生危害的种种 迹象,以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 预感到滥用杀虫剂问题的严重后果。
她经过几年艰苦的调查和研究,最终
以其科学独到的分析和雄辩的观点, 以及惊人的胆魄和勇气写下了《寂寞 的春天》,勇开先河地就环境污染问 题向世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消费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自学)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五、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的实施(自学)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1987年2月该委员会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八次委员会上通过 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即布伦特兰报告。该报告首 次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能够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危 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1991年,国际自然联合会等3家机构又联合推出了一份题为 《关心地球:一项持续生存的战略》的报告。该报告从保护环 境和环境与发展之间关系角度,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主 要原则和行动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1992年巴西里约地球问题首脑会议上.国际社会通过了《21 世纪议程》,这是第一份可持续发展全球行动计划。 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大约 150名世界领导人签署 协议,确定了一系列有时隈的指标,包括把全世界收入少于一 天一美元的人数减半,以及把无法取得安全饮水的人数比率减 半。 2001年世界每个区域都举行了政府问分区域和区域筹备委员 会会议。2002年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会议是里约会议 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要求各国采取具体步骤,并更好地 执行《21世纪议程》的量化指标。
1、增长的极限来自 于地球的有限性 2、反馈环路使全球 性环发问题成为一个 复杂的整体 3、全球均衡状态是 解决全球性环发问题 的最终出路
《
三、《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
国际性宣言
联合国于1983年12月成立了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 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世界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 的战略进行研究。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 影响全球的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它分为“共同的 问题”、“共同的挑战”和“共同的努力”三大部分。这份报 告鲜明地提出了三个观点: 1.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不能分割; 2.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3.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展模式。 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能够 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伦敦烟雾时事件
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日本熊本县水俣病 日本富山县骨痛病
四天内同期死亡增加4000人
呼吸道病,造成10多人死亡 283人中毒,60人死亡 130多人患病,81人死亡
其他著名公害事件
1984
;
1986
1986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马斯河谷是比利时境内马斯河旁一段长24公里的河谷地段。这 一段中部低洼,两侧有百米的高山对峙,使河谷地带处于狭长的盆 地之中。马斯河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建有3个炼油厂、3个 金属冶炼厂、4个玻璃厂和3个炼锌厂,还有电力、硫酸、化肥厂和 石灰窑炉,工业区全部处于狭窄的盆地中。
原生环境问题——天灾
2008年5月12日,一场里氏7.0级的大地震重创了中国四 川省的山区,致使超过87,000人死亡或失踪。
中 国 四 川 地 震
次生环境问题——人祸
天灾还是人祸?
喜马拉亚-冰川1978年
喜马拉亚-冰川1998年
次生环境问题——人祸
次生环境问题——人祸
次生环境问题——人祸
• 一般定义:是指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
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的事物,就是这个中心 事物的环境。
人类环境的构成
• 环境科学中所指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 部世界,因此,将环境科学所谓的环境称之 为人类环境。
人类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见图1-1)。 图1-1 人类环境的构成
(1)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
飓 风 卡 特 里 娜
原生环境问题——天灾
本世纪前十年出现的两种新型而可能致命的流行性感冒 病毒:H5N1型流感病毒和SARS非典型性肺炎,加深了人们 对一场全球性病毒大爆发的担忧。
流 行 病 毒 大 爆 发
• 2002年11月的SARS病毒首先在广东出现,在广东流行 应该说是天灾,因为传染病出现和流行是目前人类无 法预测、无法控制的。在新出现年的传染病面前,无 论中医还是西医都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都会出现 误诊误治的现象,这是正常的,难免的,甚至是必然 的,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在中国当时卫生防疫制度不 完善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在三个月后的北京大肆
• 有人认为这些社会要素组成了另一圈层——智能圈或人类圈。
社会环境 人
自然环境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99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
保护工作的决定》
环境保护,既保护自然环境,又保护社会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是, “ 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 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是人类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 和文化生活而创造的环境。
• 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中所Biblioteka 成的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或称上层建筑;
• 具体如: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 如工、农业生产环境,机场、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环境,城市、村落 等聚落环境; 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人工构筑物、人工产品和能量、 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信仰、文化与地域因素等 。社会环境往往体 现了人类的发展水平。
次生环境问题——人祸
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 全球气候变暖 • 臭氧层破坏 • 酸雨蔓延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森林锐减
• 淡水资源枯竭 • 海洋污染 • 大气污染 • 固体废弃物污染、
危险废物和有毒 化学品的扩散
• 土地荒漠化
泰坦尼克
水 资 源 短 缺 与 污 染
八大公害事件
发生在二十世纪初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唤醒了人类的环境
孤立农家 市井集镇 老工业区 新工业区
• 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环境到底怎么啦?
• 一、环境问题的分类
• 二、八大公害事件
环境问题的分类
➢ 原生环境问题 主要指地震、洪涝、飓风、海啸火山爆发等
自然灾害问题。 ➢ 次生环境问题
由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当的行为方式而引 起的环境问题。次生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第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主讲:李娜
第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 第一节人类当前面临着环境危机 (了解和理解常见的环境危机类型) • 第二节 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努力 (了解三个阶段的努力) • 第三节 人类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理解人类文明的演化规律) • 第四节 结论: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物质 基础,包括空气、水、岩石、土壤、动 物、植物、微生物等环境要素,以及由 这些要素构成的各圈层,如大气圈、水 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 简而言之,自然环境就是“直接或间接 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 量和自然现象的总和” 。
(2)社会环境(人工环境) Social Environment
• 预习书上第一讲并查找相关资料,总结: • 1、人类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方面? • (第一节 人类当前面临的环境危机) • 2、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是什么?
第一节人类当前面临着环境危机
• 环境的基本概念
• “环境”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同时,“环境”一词 的含义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 何谓环境?(Environment) • ——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我们生存的环境!
意识,促使人类反思自己不当的发展行为。
1930.12.1.— 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
一周内60多人死亡
12.5.
1948.10.26.— 美国宾州多诺拉烟雾事件
5991人发病,17人死亡
10.31
40年代初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1952.12.5.— 12.8 1961. 1953.—1956. 1955.—1972.
1930年12月1-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由于 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通常,气流 上升越高,气温越低。但当气候反常时,低层空气温度就会比高层 空气温度还低,发生“气温的逆转”现象,这种逆转的大气层叫做 “逆转层”。逆转层会抑制烟雾的升腾,使大气中烟尘积存不散, 在逆转层下积蓄起来,无法对流交换,造成大气污染现象。
原生环境问题——天灾
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海域的人类历史上 的第二大地震,引发了南亚海啸。30米高的巨浪在11个国 家的沿海地区肆虐,造成超过20万人死亡。
南 亚 海 啸
原生环境问题——天灾
2005年8月,五级飓风卡特里娜在重创美国城市新奥尔良, 导致该市80%的地区被淹 ,墨西哥湾沿岸遭受巨大损失, 并让100多万人失去了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