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线的性质、判定,与证明
中考与切线有关的定理

1与切线有关的定理一、切线的性质及判定 1.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2. 切线的判定:定义法: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距离法:到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 切线长和切线长定理:⑴ 切线长: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⑵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①切线的判定定理设OA 为⊙O 的半径,过半径外端A 作l ⊥OA ,则O 到l 的距离d=r ,∴l 与⊙O 相切.因此,我们得到: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注:定理的题设①“经过半径外端”,②“垂直于半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结论是“直线是圆的切线”.举例说明:只满足题设的一个条件不是⊙O 的切线.l AlAl证明一直线是圆的切线有两个思路:(1)连接半径,证直线与此半径垂直;(2)作垂线,证垂足在圆上②切线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二、内切圆1. 定义: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P22. 多边形内切圆:和多边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多边形的内切圆,这个多边形叫做圆的外切多边形.3.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与三边关系OF ED C BACBA CBAcbacba(1) (2)图(1)中,设a b c ,,分别为ABC ∆中A B C ∠∠∠,,的对边,面积为S 则内切圆半径(1)s r p=,其中()12pa b c =++;图(2)中,90C∠=︒,则()12r a b c =+-cm,BC=14 cm ,CA=13 cm ,求AF 、BD 、CE 的长例2. 如图所示,已知: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
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圆的相切的定义:直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这条直线叫圆的切线。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大于半径;相交: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半径,这条直线叫圆的割线;相切:直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这条直线叫圆的切线。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一个圆上,这个多边形就叫做圆内接多边形,这个圆就是多边形的外接圆。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
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推论: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方法总结:1、在解决与圆内接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要注意观察图形,分清四边形的外角和内对角的位置,正确应用性质.2、当两圆相交时,常常通过连结两圆的公共弦,构建出圆内接四边形,进一步解决问题.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的定义:顶点在圆上,它们的两边在圆内的部分分别是圆的弦•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圆周角的特点:(1) 角的顶点在圆上;(2) 角的两边在圆内的部分是圆的弦.圆周角和圆心角相对于圆心与直径的位置关系有三种:A A A解题规律:解决圆周角和圆心角的计算和证明问题,要准确找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然后再灵活运用圆周角定理.。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例 如图,△ABC 内接于大⊙O ,∠B =∠C ,小⊙O 与AB 相切于点D .求证:AC 是小圆的切线.分析 AC 与小⊙O 的公共点没有确定,故应过O 作AC 的垂线段OE .再证明OE 等于小圆半径,用“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来判定AC 是小圆的切线. 证明 连结OD ,作OE ⊥AC 于E . ∵∠B =∠C ,∴AB=AC .又AB 与⊙O 小相切于D ,∴OD ⊥AB . ∵OE ⊥AC ,∴OD=OE .即小⊙O 的圆心O 到AC 的距离等于半径,所以AC 是小圆的切线. 说明:(1)本题为证明切线的两个常见方法(①连半径证垂直;②作垂直证半径.)之一;(2)本题为基本题型,但应用到切线的性质和判定;(3)本题为教材110页例4的变形题.例 (大连市,l 999)阅读:“如图△ABC 内接于⊙O ,∠CAE=∠B . 求证:AE 与⊙O 相切于点A . 证明:作直径AF ,连结FC ,则∠ACF =90°.∴ ∠AFC+∠CAF =90°. ∵∠B =∠AFC . ∴ ∠B+∠CAF =90°. 又∵ ∠CAE=∠B ,∴ ∠CAE+∠CAF =90°. 即AE 与⊙O 相切于点A .问题:通过阅读所得到的启示证明下题(阅读题中的结论可以直接应用).问题:通过阅读所得到的启示证明下题(阅读题中的结论可以直接应用).如图,已知△ABC 内接于⊙O .P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AP .且PA 2=PB ·PC . 求证:PA 是⊙O 的切线. 证明:∵PA 2=PB ·PC ,∴PAPBPC PA . 又∵ ∠P=∠P ,∴△PAB ∽△PCA .∠PAB=∠C . 由阅读题的结论可知,PA 是⊙O 的切线. 说明:(1)此题的阅读材料来源于教材第117页B 组第1题;(2)应用“连半径证垂直”证明切线.例 (西宁,1999)已知:如图,Rt △ABC 中,∠C=90°,以AB 为直径的⊙O 交斜边AB 于E ,OD ∥AB . 求证:(1)ED 是⊙O 的切线;(2)2 DE 2=BE ·OD证明:(1)连结OE 、CE ,则CE ⊥AB . 在Rt △ABC 中,∵OA=OC ,OD ∥AB ,∴D 为BC 的中点,∴DE=CD , 又∵OC=OE ,OD=OD ,∴△COD ≌△EOD ,∴∠OED=∠OCD=90°,∴ED 是⊙O 的切线.(2)在Rt △ABC 中,CE ⊥AB ,∴△CBE ∽△ABC ,∴CB 2=BE ·AB , ∵OD 为△ABC 的中位线,∴AB=2OD ,BC=2ED ,∴(2ED )2=BE ·2OD 即2 DE 2=BE ·OD说明:此题为综合题,主要应用切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射影定理、中位线定理等知识.BC典型例题四例 (北京市西城区试题,2002)已知:AB 为⊙O 的直径,P 为AB 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O 的切线,设切点为C.(1)当点P 在AB 延长线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时,连结AC ,作APC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请你测量出CDP ∠的度数;(2)当点P 在AB 延长线上的位置如图2和图3所示时,连结AC ,请你分别在这两个图中用尺规作APC ∠的平分线(不写做法,保留作图痕迹),设此角平分线交AC 于点D ,然后在这两个图中分别测量出CDP ∠的度数;猜想:CDP ∠的度数是否随点P 在AB 延长线上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请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解:(1)测量结果:︒=∠45CDP . (2)作图略.图2中的测量结果:︒=∠45CDP . 图3中的测量结果:︒=∠45CDP .猜想:︒=∠45CDP 为确定的值,CDP ∠的度数不随点P 在AB 延长线上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证法一:连结BC .∵ AB 是⊙O 的直径, ∴ ︒=∠90ACB .∵ PC 切⊙O 于点C ,∴ A ∠=∠1.∵ PD 平分APC ∠,.454,3,21432︒=∠=∠∴∠+∠=∠∠+∠=∠∠=∠∴CDP A CDP∴ 猜想正确. 证法二:连结OC .∵ PC 切⊙O 于点C ,.901.︒=∠+∠∴⊥∴CPO OC PC∵ PD 平分APC ∠,.45)1(212.121,31.3,.212︒=∠+∠=∠+∠=∠∴∠=∠∴∠+∠=∠∠=∠∴=∠=∠∴CPO A CDP A A A OC OA CPO∴ 猜想正确.典型例题五例 (北京市崇文区,2002)已知:ABC∆≌C B A '''∆,3,5,90==︒='''∠=∠AC AB B C A ACB ,对应边AC 与C A ''重合,如图(1).若将C B A '''∆沿CB 边按箭头所示方向平移,如图(2),使边AB 、B A ''相交于点D ,边C A ''交AB 于点E ,边AC 交B A ''于点F ,以C C '为直径在五边形CF C DE '内作半圆O ,设C B '的长为x ,半圆O 的面积为y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连结EF ,求EF 与半圆O 相切时的x 的值.解:1.∵ ABC ∆≌C B A '''∆,3,5,90==︒='''∠=∠AC AB B C A ACB ,,4,.4x C B BC C C x C B BC -='-='∴='∴=∴ππππ28)24(2122+-=-=∴x x x y .以C C '为直径在五边形内作半圆,依题意,在运动过程中C A ''、AC 与⊙O 始终相切,故只需考虑AB 与⊙O 相切的特殊位置,以确定x 的最小值.当C B A '''∆沿CB 边按箭头所示方向平移时, ∵ ABC ∆≌C B A '''∆, ∴ B B '∠=∠, ∴ B DB '∆是等腰三角形.又∵ ,,C O OC C B BC '=''=∴ .O B BO '=∴ O 是B B '的中点.∴ O 到BD 、D B ''的距离相等.∴ AB 与⊙O 相切时,B A ''必与⊙O 相切. 设切点分别为G 、H ,连结OG , 则有,,90B B BCA BGO ∠=∠︒=∠=∠ ∴ BOG ∆∽BAC ∆..5244324,xx BA BO AC OG --=-=∴ 解之得.1=x当1<x 或4≥x 时,不合题意,∴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41<≤x . 2.在C BE '∆和FC B '∆中,⎪⎩⎪⎨⎧︒='∠='∠'=''∠=∠,90,,CF B E C B C B C B B B ∴ C BE '∆≌FC B '∆.,90,//.︒='∠'='∴C FC FC C E FC C E∴ 四边形CF C E '为矩形. 当EF 与⊙O 相切时,C C C E '='21. ).4(2143,43,43tan x x x C E BC AC C B C E B -=∴='∴==''=解之得.58=x典型例题六例 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以AB 为直径的⊙O 交BC 于D ,过D 作⊙O 的切线交AC 于E ,求证:AC DE ⊥.分析:因为DE 是⊙O 的切线,D 是切点,所以连OD ,得DE OD ⊥,因此本题的关键在于证明OD AC //. 证明 连结AD 、ODAB 为⊙O 的直径,AC AB =,BC AD ⊥∴.D 是BC 中点,O 是AB 的中点,OD ∴为BAC ∆的中位线,AC OD //∴DE 是切线,D 为切点,OD 是⊙O 的半径DE OD ⊥∴AC DE ⊥∴ 说明:连结OD 构成了“切线的性质定理”的基本图形,连结AD 构成了圆周角推论的基本图形.典型例题七例 如图,已知⊙O 中,AB 为直径,过B 点作⊙O 的切线,连线CO ,若OC AD //交⊙O 于D .求证:CD 是⊙O 的切线.分析:要证AD 是⊙O 的切线,只须证AD 垂直于过切点D 的半径,由此应想到连结OD .证明 连结OD OC AD // ,A COB ∠=∠∴及ODA COD ∠=∠ OD OA = ,OAD ODA ∠=∠∴ COD COB ∠=∠∴CO 为公共边,OB OD =COB ∆∴≌COD ∆.即ODC B ∠=∠ BC 是切线,AB 是直径, ︒=∠∴90B ,︒=∠90ODC , CD ∴是⊙C 的切线.说明:辅助线OD 构造于“切线的判定定理”与“全等三角形”两个基本图形,先用切线的性质定理,后用判定定理.典型例题八例 如图,以ABC ∆Rt 的一条直角边AB 为直径作圆斜边BC 于E ,F 是AC 的中点,求证:EF 是圆的切线.分析:连OE ,因为EF 过半径OE 的外端,要证EF 是切线,只需证︒=∠90OEF . 思路1 连OF ,证OAF ∆≌OEF ∆,则有︒=∠=∠90OAF OEF思路2 连AE ,则︒=∠90AEC ,证︒=∠+∠=∠+∠90OAE FAE OEA FEA 证明1 如图,连OF 、OE ,的中位线是中点为中点为ABC OF AB O AC F ∆⇒⎭⎬⎫B BC OF ∠=∠⇒⇒1//,32∠=∠ 又B OE OB ∠=∠⇒=3,即21∠=∠,OE OA =,OF OF = 所以OAF ∆≌OEF ∆有︒=∠=∠90OAF OEF 即EF OE ⊥, EF 过半径OE 的外端, 所以EF 是⊙O 的切线.证明2 如图,连结AE 、OE AB 是⊙O 直径︒=∠⇒90AEBFA FE AC F AEC =⇒⎭⎬⎫︒=∠⇒中点为9042314321∠+∠=∠+∠⇒⎭⎬⎫∠=∠⇒=∠=∠⇒OE OAEF OE ⊥⇒︒⇒90 FE 过半径OE 的外端 所以EF 是⊙O 的切线说明:这里的辅助线OE ,仍然想着构造“切线判定定理”的基本图形的作用.典型例题九例 如图,已知弦AB 等于半径,连结OB 并延长使.(1)求证AC 是⊙O 的切线; (2)请你在⊙O 上选取一点D ,使得 (自己完成作图,并给出证明过程)证明:(1)即是⊙O 的切线.(2)①作BO 延长线交⊙O 于D ,连接AD ,,所以D 点为所求. ②如图,在圆上取一点使得,连结,所以点也为所求.说明: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通常选择:(1)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而涉及切线问题时,应灵活运用切线的性质,通常连结切点和圆心.题目的第(2)问是分类讨论问题,当题目中的图形未给定时,作图时,应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图形作出,再分别解答.典型例题十例 已知:直线AB 经过⊙O 上的点C ,并且CB CA OB OA ==,.求证:直线AB 是⊙O 的切线.证明 连结OC .∵CB CA OB OA ==,,∴OC 是等腰三角形OAB 底边AB 上的中线. ∴.OC AB ⊥∴AB 是⊙O 的切线.说明:本题考查切线的判定,解题关键是作出辅助线,易错点是把求证的结论“AB 是⊙O 的切线”.作为条件使用,造成推理过程中的逻辑混乱.典型例题十一例 如图,AB 是⊙O 直径,弦AB CD //,连AD ,并延长交⊙O 过点B 的切线于E ,作AC EG ⊥于G .求证:.CG AC =证明 连结BC 交AE 于F 点...21,32.31,//BF AF CD AB =∴∠=∠∴∠=∠∠=∠∴BE 为⊙O 切线,...54,21.9051,9042.EF AF EF BF BE AB =∴=∴∠=∠∠=∠︒=∠+∠︒=∠+∠∴⊥∴AB 为直径,∴.AC BC ⊥..//,CG AC BC EG AC EG =∴∴⊥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切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作辅助线.典型例题十二例 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切线,C 为切点,AD 交⊙O 于点E ,AC AB AD ,5,4==平分BDA ∠.(1)求证:CD AD ⊥.(2)求AC .证明 (1)连OC .CD 切⊙O 于C ,∴.CD OC ⊥..//.32,21.31,CD AD AD OC OC OA ⊥∴∴∠=∠∴∠=∠∠=∠∴=解 (2)连BC .AB 是⊙O 的直径,∴︒=∠90ACB .ABC ADC ∆∴∠=∠︒=∠,21,90 ∽.ACD ∆∴.AD AC AC AB =即.52.45=∴=AC ACAC 说明:在题目条件中若有切线,常常要作出过切点的半径.利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求出线段的长.典型例题十三例 (北京朝阳区试题,2002)已知:在内角不确定的ABC ∆中,AC AB =,点E 、F 分别在AB 、AC 上,BC EF //,平行移动EF ,如果梯形EBCF 有内切圆, 当21=AB AE 时,322sin =B ; 当31=AB AE 时,23sin =B (提示:43223=); 当41=AB AE ,54sin =B . (1)请你根据以上所反映的规律,填空:当51=AB AE 时,B sin 的值等于_________; (2)当nAB AE 1=时(n 是大于1的自然数),请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B sin ___________,并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2019中考数学热点难点突破《切线的性质和判定》(解析版)

考纲要求:1.掌握判定直线与圆相切的方法,并能运用直线与圆相切的方法进行计算与证明..2.掌握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并能运用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进行计算与证明..基础知识回顾:1.切线一般地,当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直线与圆相切,其中的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切点.(1)切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2.切线(2)切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性质(3)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定义法).3.切线(2)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的判定(3)经过半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应用举例:招数一、利用切线进行证明和计算。
【例1】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和过点C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且交⊙O于点E.连接OC,BE,相交于点F.(1)求证:EF=BF;(2)若DC=4,DE=2,求直径AB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10.【解析】(1)证明:,,,,,,;即直径的长是10.学科@网【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经过点、,⊙的半径为2(为坐标原点),点是直线上的一动点,过点作⊙的一条切线,为切点,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A.B.C.D.【答案】D【解析】招数二、添加辅助线法:通常利用添加辅助线来辅助证明圆的切线。
【例3】如图,在Rt△ABC中,点O在斜边AB上,以O为圆心,OB为半径作圆,分别与BC,AB相交于点D,E,连结AD.已知∠CAD=∠B.(1)求证:AD是⊙O的切线.(2)若BC=8,tanB=,求⊙O 的半径.【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证明:连接,,,,,在中,,,,则为圆的切线;【例4】如图,△ABC中,AB=AC,O是BC的中点,⊙O与AB相切于点D,求证:AC是⊙O的切线.解析:过点O作OE⊥AC于点E,连结OD,OA,∵AB与⊙O相切于点D,∴AB⊥OD,∵△ABC为等腰三角形,O是底边BC的中点,∴AO是∠BA C的平分线,∴OE=OD,即OE是⊙O的半径,∵AC经过⊙O的半径OE的外端点且垂直于OE,∴AC是⊙O的切线.招数三、切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直线与圆 相切。通过证明直线与圆的交点唯一 ,可以判定直线与圆相切。
判定定理2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时,直线 与圆相切。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可以计算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进 而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结合多种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可以结合切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其他数学知识如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建立方程或不等式 组,逐步求解。
VS
利用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判断。 若直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则该直 线为切线;若有两个公共点,则为割 线。
04 判定定理三: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
切线的定义
从圆外一点引到圆上的线段 ,如果它的端点在圆上,则 这条线段叫做圆的切线。
切线的性质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 径。
切线长的定义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 ,它们的切线长分别是从该 点到切点的线段的长度。
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切线长定理的表述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切线长定理的证明
由于两条切线都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因此它们与半径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出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01
公共点的存在表明割线与圆有交点, 是判定割线与圆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
割线长度大于切线长度
从圆外一点引两条线,一条是切线,一条是割线,则切线长小于割线长。
切线长是指从圆外一点引到圆上的切线段的长度,而割线长则是指从同一点引到圆上的割线段的长度 。
割线与圆相切判定方法
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来判 断。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则该直线为切线;若距离大于半径, 则为割线。
中考真题;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答案详解)

中考复习: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知识考点:1、掌握切线的判定及其性质的综合运用,在涉及切线问题时,常连结过切点的半径,切线的判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连半径证垂直,二是作垂线证半径。
2、掌握切线长定理的灵活运用,掌握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心。
精典例题:【例1】如图,AC 为⊙O 的直径,B 是⊙O 外一点,AB 交⊙O 于E 点,过E 点作⊙O 的切线,交BC 于D 点,DE =DC ,作EF ⊥AC 于F 点,交AD 于M 点。
(1)求证:BC 是⊙O 的切线;(2)EM =FM 。
:【例2】如图,△ABC 中,AB =AC ,O 是BC 的中点,以O 为圆心的圆与AB 相切于点D 。
求证:AC 是⊙O 的切线。
》【例3】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BC 为⊙O 的切线,切点为B ,OC 平行于弦AD ,OA =r 。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 (2)求OC AD ⋅的值;(3)若AD +OC =r 29,求CD 的长。
•例1图321MFOEDCB A例2图 EO D C B A •例3图321OD C BA探索与创新:【问题一】如图,以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为直径,在正方形内部作半圆,圆心为O ,CG 切半圆于E ,交AD 于F ,交BA 的延长线于G ,GA =8。
(1)求∠G 的余弦值;!(2)求AE 的长。
【问题二】如图,已知△ABC 中,AC =BC ,∠CAB =α(定值),⊙O 的圆心O 在AB 上,并分别与AC 、BC 相切于点P 、Q 。
,(1)求∠POQ ;(2)设D 是CA 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DE 与⊙O 相切于点M ,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试判断∠DOE 的大小是否保持不变,并说明理由。
(|•问题一图 G F E O DCB A 问题二图NQ P EO DC BA答案精典例题:【例1】如图,AC 为⊙O 的直径,B 是⊙O 外一点,AB 交⊙O 于E 点,过E 点作⊙O 的切线,交BC 于D 点,DE =DC ,作EF ⊥AC 于F 点,交AD 于M 点。
初中数学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图29-3
线的性质和判定
解 析 (1)由切线的性质,即可得OA⊥PA,OB⊥PB,又由圆周角 定理,求得∠AOB的度数,继而求得∠APB的大小; (2)由切线长定理,可求得∠APO的度数,继而求得∠AOP的度数,易得 PO是AB的垂直平分线,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得AD与OD的长.
┃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中考预测
如图 29-6,△ABC 内接于⊙O,∠B=60°,
CD 是⊙O 的直径,点 P 是 CD 延长线上的一点,
且 AP=AC.
(1)求证:PA 是⊙O 的切线;
(2)若 PD= 3,求⊙O 的直径.
图29-6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解
(1)证明:连接 OA, ∵∠B=60°,
∴∠AOC=2∠B=120°.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方法点析] 解三角形内切圆问题,主要是切线长定理的运 用.解决此类问题,常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或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函数等解决.
┃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回归教材
切线问题中必需的半径
教材母题
如图 29-5,设 AB 是⊙O 的直径,如 果圆上点 D 恰使∠ADC=∠B,那么直线 CD 与⊙O 相切吗?若相切,请给出证明.
∴S△AOB=12×AB×OD=12×10 3×5=25 3(cm2).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方法点析] (1)利用过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这两条切 线的长相等,是解题的基本方法.(2)利用方程思想求切线长常 与勾股定理,切线长定理,圆的半径相等紧密相连.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探究四 三角形的内切圆
命题角度: 1. 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定义; 2. 求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
【【一等奖教案】】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一、课标要求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二、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直线与圆相切的位置关系;2.归纳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切线长定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计算和证明;3.能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4.会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体验数形结合思想;5.在计算与证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运用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计算与证明。
四、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切线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大家想一想,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其中直线与圆相切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也是中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这节课我们就对直线与圆相切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一个全面复习。
(二)归纳运用1.什么叫做直线与圆相切?由这个定义你能得出切线的哪些性质和判定方法?(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2.如果直线和圆相切,那么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有什么关系?反之,如果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那么直线和圆是什么位置关系?(和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线和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例: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B=90°,AD∥BC,E为AB上一点DE 平分∠ADC,∠E平分∠BCD,则以AB为直线的圆与边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练习:(1)(09.广东)已知⊙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当d=r时,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相切C.相离D.以上都不对(2)如图2已知⊙O的半径为3,点O到L的距离OA=5,将直线L向上沿AO 方向平移m个单位时⊙O与直线L相切,则m等于()A.2 B.4 C.8 D.2或83.在2结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它们各是什么内容?要注意些什么?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线的性质、判定,与证明
切线的证明与计算题是全国中考的重要题型。
切线的判定常在解答题中考查,切线的性质在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题中均有考查,常结合三角形、四边形及二次函数相关知识。
1. 判定切线的方法:
(1)若切点明确,则“连半径,证垂直”。
常用方法:等角代换;全等证明;平行转化;有时可利用相似、勾股定理证垂直;
(2)若切点不明确,则“作垂直,证半径”。
常见手法:角平分线定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隐藏角平分线。
2. 典型基本图形:
(牢记这5张图)
▼
练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