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醇酚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醇酚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醇酚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醇和酚的定义及性质;
2. 掌握醇和酚的命名规则;
3. 了解醇和酚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醇和酚的定义及性质;
2. 醇和酚的命名规则;
3. 醇和酚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及试剂;
3. 相关教学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醇和酚的定义及性质:
- 醇是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ROH;
- 酚是含有苯环上一个或多个羟基的化合物。
2. 醇和酚的命名规则:
- 对于醇:在主链碳素上加上“-ol”,如甲烷变为甲醇;
- 对于酚:在苯环上的编号碳原子后加上“-ol”,如苯酚。
3. 醇和酚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 醇的合成方法包括氢化、水合、格氏反应等;
- 酚的合成方法包括芳香族亲核取代、酚醛缩合等;
- 醇和酚在药物、化妆品、涂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醇和酚的定义及性质,掌握了它们的命名规则,并了解了它们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六、课后作业:
1. 根据给定的化学式命名下列化合物:
- CH3CH2OH
- C6H5OH
2. 选择一种醇或酚,研究其合成方法及应用,并写一篇小论文。
七、拓展阅读:
1. 《醇和酚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 《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机理研究》
以上内容仅为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高中化学醇酚教案

高中化学醇酚教案
主题:醇和酚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2. 理解醇和酚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和应用。
3. 掌握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醇和酚。
二、教学内容
1. 醇和酚的结构和命名。
2.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3. 醇和酚的化学性质。
4. 醇和酚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实验展示几种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引起学生对醇和酚的兴趣。
2. 讲解醇和酚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3. 探讨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如沸点、溶解性等。
4. 分析醇和酚的化学性质,包括醇的氧化反应和酚的取代反应等。
5. 展示醇和酚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醇的用途和酚的杀菌作用。
6. 进行实验:让学生进行几种简单的醇和酚的化学反应实验,加深他们对醇和酚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 下列物质中哪些是醇,哪些是酚?
A. 乙醇
B. 苯酚
C. 丙烯
D. 丙醇
2. 下列物质中哪种具有羟基官能团?
A. 乙烯
B. 乙醇
C. 丙烷
D. 苯酚
3. 乙醇和苯酚的沸点分别是多少?哪个更容易挥发?
五、课堂讨论
1. 为什么醇和酚在化学反应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2. 请举例说明醇和酚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和区别,掌握了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对醇和酚的认识,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高三化学醇、酚教案设计

;。
3.写出1,2-丙二醇与O2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二醇加入重铬酸钾中现象,最终氧化产物为。
.(二)酚(Ka=1×10-10)
1弱酸性(×10-2Ka2=1×10-6)
①苯酚俗称,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填“能”或“不能”)。
②写出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
③写出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SO2的离子方程式。
2强还原性
纯净的苯酚色,空气中变粉红色的原因。含酚羟基的物质可以抗氧化。
3.取代反应
苯酚与溴水反应(填用量和浓度),产生白色沉淀,体现受的影响。
若少量溴水滴入过量苯酚无白色沉淀,原因。苯中的少量苯酚能否用浓溴水除去?思考:如何分离苯、甲苯、苯酚混合物?
醇、酚
学习目标
1.总结归纳醇的取代反应,书写方程式。
2.归纳醇的氧化反应、书写方程式。
3.复述酚的物理性质总结酚的化学性质,规范书写方程式。
4.正确书写醇、酚、醚的同分异构体
重点:醇的物理化学性质、醇的氧化实验酚的性质
难点:方程式的规范书写同分异构体的准确书写
(1)醇
1.乙醇和钠发生发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官能团物质分析: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若1mol该物质分别与钠、溴水、NaOH溶液、Na2CO3溶液、H2完全反应,则消耗Na、Br2、NaOH、Na2CO3、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4.同分异构体
1)分子式为C8H10O的有机物: 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种; 与FeCl3溶液不显色,与Na反应放出H2的有种; 与FeCl3溶液不显色,与Na不反应的结构有种;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三教案醇酚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二节醇酚3.2.2 酚醇和酚是重要的经的含氧衍生物,它们共同特点是都含有羟基(-OH)官能团。
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方法,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对比醇和酚的结构和性质;从苯酚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酚类的结构和性质。
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证据推理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酚的结构和性质讲义教具【新课导入】化学史——苯酚在19世纪,有一位名叫利斯特(J.Lister,1827——1912)的英国外科医生,发现他的很多患者手术后死于伤口感染。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天早晨,在阳光照耀下,利斯特看到了空气中飞舞的无数灰尘,他突然联想到下面一些间题:伤口接触到这么多灰尘,这里面会不会有细菌呢?接触伤口的绷带、手术刀和医生的双手会不会沾有细菌呢?患者伤口感染会不会跟这些细菌有关呢?于是,他开始寻找有效的消毒方法。
他观察到在工厂附近的一条水沟里,草根很少腐烂。
经过实地调查和多次试验,他发现从这家工厂流出的废水中含有石炭酸,这种物质具有消毒防腐作用。
他尝试在手术前用石炭酸为手术器械消毒,并用石炭酸溶液洗手。
结果手术后患者伤口感染的现象明显减少,患者的死亡率也大幅下降。
石炭酸——苯酚,苯酚有一定毒性和腐蚀性,使用不当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
酚类消毒剂一般只适于外用。
至今,人们已经发现了多种消毒方法,如加热、使用消毒剂、紫外线照射等。
酚和醇的定义【讲解】酚:羟基跟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其官能团为羟基(—OH)。
苯酚是酚类化合物中最简单的一元酚。
【学生活动1】1.书写苯酚的化学式、结构式、官能团。
2.苯酚的物理性质3.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该怎么处理?4.放置时间较长的苯酚往往是粉红色的,其原因式什么?【讲解】1.分子式为C6H6O,结构可表示为或,官能团为羟基(—OH)。
2.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具有特殊的气味,熔点43℃。
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室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2g,当温度高于65 ℃时能与水混溶。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醇酚教案

第一節醇酚(3課時)【教學重點】乙醇、苯酚的結構特點和主要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醇和酚結構的差別及其對化學性質的影響。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引入]據我國《周禮》記載,早在周朝就有釀酒和制醋作坊,可見人類製造和使用有機物有很長的歷史。
從結構上看,酒、醋、蘋果酸、檸檬酸等有機物,可以看作是烴分子裏的氫原子被含有氧原子的原子團取代而衍生成的,它們被稱為烴的含氧衍生物。
[講述]烴的含氧衍生物種類很多,可分為醇、酚、醛、羧酸和酯等。
烴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質由所含官能團決定。
利用有機物的性質,可以合成具有特定性質而自然界並不存在的有機物,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引入現在有下麵幾個原子團,請同學們將它們組合成含有—OH的有機物CH3——CH2——OH學生書寫探究醇與酚結構上的相似和不同點投影交流觀察、比較激發學生思維。
分析、討論運用分類的思想,你能將上述不同結構特點的物質分為哪幾類?第一類—OH直接與烴基相連的:第二類—OH直接與苯環相連的:學生相互討論、交流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
講解在上述例子中,我們把羥基與烴基或苯環側鏈上的碳原子相連的化合物叫做醇;羥基與苯環直接相連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酚。
學生聽、看明確概念過渡、提問醇和酚分子結構中都有羥基(—OH),它們在化學性質上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呢?這一講,我們先來瞭解一下醇的有關知識投影、講述一、醇1、醇的分類一元醇CH3OH 、CH3CH2OH 飽和一元醇通式:C n H2n+1OH二元醇CH2 OH CH2OH 乙二醇多元醇CH2 OH CHOH CH2 OH 丙三醇學生聽、看、思考使學生瞭解醇的分類思考與交流請仔細閱讀對比教材P49頁表3-1、3-2表格中的數據,你能得出什麼結論或作出什解釋?分析較多數據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數據變化的曲線圖來。
同學們不妨試試。
根據數據畫出曲線圖:畫出沸點——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數曲線圖;培養學生科學分析方法討論、交流;教師講解氫鍵是醇分子中羥基中的氧原子與另一醇分子羥基的氫原子間存在的相互吸引力。
完整word版醇酚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一、教材分析醇和酚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两种有机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醇的学习中仍以乙醇为典型代表物,结合醇的结构特点,介绍了醇的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在一元醇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乙二醇、丙三醇,并以图片的形式列举了它们的应用;通过“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的方式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部分醇的沸点,介绍了醇分子间的氢键。
苯酚是酚类化合物中最典型的一元酚,本节介绍了苯酚的酸性和取代反应,在呈现方式上主要是归纳推理式,通过实验现象归纳苯酚的性质;教材中通过“学与问”比较苯、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注意醇和酚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它们共同特点是都含有羟基(—OH)官能团。
教学时,要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对比醇和酚的结构和性质;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从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的结构和性质,从苯酚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酚类的结构和性质;以此要求学生自主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与第一章烃的性质的学习思路不同,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以及反应规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预测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通过学习醇酚的性质发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鉴于学生初次通过分析结构预测性质,熟练程度不高,在醇的化学性质部分,运用交流研讨引导他们分析醇的结构,从而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在苯酚化学性质的部分,则让学生考虑其性质并与苯和醇的性质进行比较,先通过活动探究,让他们分析苯酚的结构,探究其性质,再从官能团的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苯酚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醇、酚的结构特点。
(2)、掌握醇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机理。
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醇酚的性质和应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醇酚的化学特性和作用,掌握醇酚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醇酚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醇酚的化学性质和作用2.掌握醇酚的实验室制备方法3.了解醇酚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掌握醇酚的实验室制备方法2.如何理解醇酚的性质和应用四、教学过程1.引入:利用黑板画图或利用PPT展示图案将几种醇酚的分子式分别写出,引出今天将要学习的醇酚的性质和应用及实验室制备方法。
2.讲解醇酚的基本概念1)醇酚的命名规则2)醇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a.溶解性b.稳定性c.氧化性3)醇酚的应用和实际意义4)醇酚的实验室制备方法3.学生参与实验1)从实验器材上拿出玻璃棒,玻璃管等,并告诉学生使用方法2)帮学生准备试管和试管架,将各种化学试剂放在对应试剂架上3)让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进行实验,重点查看反应结果4.归纳总结1)回顾醇酚的性质和应用2)总结醇酚的实验室制备方法3)让学生写下心得,为下节课作好准备五、教学评价1.利用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学生对醇酚实际表现的了解程度。
2.检查学生写下的心得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
3.进行班级表彰以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本节课主要是围绕醇酚的性质和应用以及实验室制备方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醇酚的实际应用。
同时,本节课重点掌握掌握醇酚的化学性质和作用,掌握醇酚的实验室制备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醇酚,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下个课时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醇和酚》 教学设计

《醇和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区分醇和酚的结构特点,并掌握醇和酚的定义。
(2)学生能够理解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醇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以及酚的酸性、取代反应等。
(3)学生能够熟练书写醇和酚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醇和酚结构与性质的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醇和酚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
(2)醇的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酚的酸性和取代反应。
2、教学难点(1)醇和酚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2)醇的消去反应机理和酚的显色反应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有醇和酚的物质,如酒精、苯酚软膏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这些物质中的醇和酚有什么不同?它们的性质又是怎样的?”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醇和酚。
2、醇的结构与性质(15 分钟)(1)展示几种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醇的结构特点,即羟基与烃基相连。
(2)以乙醇为例,讲解醇的物理性质,如溶解性、沸点等,并解释其原因。
(3)通过实验视频展示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的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析反应机理。
3、酚的结构与性质(15 分钟)(1)展示苯酚的分子结构,引导学生对比醇和酚的结构差异,强调酚中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
(2)讲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
(3)实验探究苯酚的酸性,让学生亲自操作将苯酚溶液滴入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4)通过实验演示苯酚的取代反应,让学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
现在有下面几个原子团,请同学们将它们组合成含有—OH的有机物CH3— —CH2— —OH
学生书写
探究醇与酚结构上的相似和不同点
投影交流
观察、比较
激发学生思维。
分析、讨论
运用分类的思想,你能将上述不同结构特点的物质分为哪几类?
第一类—OH直接与烃基相连的:
第二类—OH直接与苯环相连的:
将反应生成的乙烯气体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观察到褪色现象后,可更换尖嘴导管,将乙烯点燃,观察乙烯燃烧现象。
[实验3-2]
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是K2Cr2O7晶体溶于水、再加入稀硫酸配制而成。实验时建议做空白对比实验,以便更好地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问题交流项目】
[思考与交流1]
某些分子(如HF、H2O、NH3等)之间,存在一种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称为“氢键”。以水分子间的氢键为例,由于氧吸引电子能力较强且原子半径较小,因此氧原子上有很大的电子云密度,而由于H—O键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氧原子,氢原子接近“裸露”的质子,这种氢核由于体积很小,又不带内层电子,不易被其他原子的电子云所排斥,所以它还与另一个分子中的氧原子中的孤对电子产生相互吸引力。这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是氢键,如图3-1所示。
学生回答:
O—H键断裂时氢原子可以被取代。
引导学生从断成键的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设问
如果C—O键断裂,发生的又会是何种反应类型呢?
学生思考,期待进行下面内容。
激发求知欲
演示实验
组装实验装置;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乙醇的感性认识。
投影
3、消去反应
CH3CH2OH CH2=CH2↑+H2O
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画出沸点——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曲线图;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方法
讨论、交流;
教师讲解
氢键是醇分子中羟基中的氧原子与另一醇分子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的相互吸引力。
为什么相对分子质量相接进的醇与烷烃比较,醇的沸点会高于烷烃呢?这是因为氢键产生的影响。
学生结论:同一类有机物如醇或烷烃,它们的沸点是随着碳原子个数即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的。而在相同碳原子数的不同醇中,所含羟基数起多,沸点越高。
学生思考
从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结构特点、化学性质;从断成键的角度了解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我们应该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这样规律。
回顾
构建知识网络。
作业
教材P55,2
巩固知识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3-1]
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液加热会出现炭化现象,因此反应生成的乙烯中含有CO2、SO2等杂质气体。SO2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因此要先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NaOH溶液洗气,以除去CO2和SO2。为降低炭化程度,减少副反应,反应温度要控制在170℃左右,不能过高。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讲解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把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形成的化合物
叫做酚。
学生听、看
明确概念
过渡、提问
醇和酚分子结构中都有羟基(—OH),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这一讲,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醇的有关知识
投影、讲述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思考反应中断、成键的位置和特点。
使学生从反应的本质上来理解乙醇的消去反应特点。
讲解
断键:相邻碳原子上,一个断开C-0键,另一断开C-H键。
学生听、看并思考
自学
引导学生从反应进行的条件和反应过程中断成键的角度来区分分子内脱水和分子间脱水的联系和区别。
阅读P51“资料卡片——乙醇的分子间脱水”
使学生认识到“反应物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可生成不同的产物”
投影
提问:
4、取代反应
CH2CH3OH+HBr CH2CH3Br+H2O
在这个反应中,乙醇分子是如何断键的?属于什么化学反应类型?
学生回答:断开C-0键。溴原子取代了羟基的位,属于取代反应。
从断成键的角度理解
学与问
乙醇在铜或银的催化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乙醇能不能被其他氧化剂氧化呢?
运用必修2中所学化学知识,讨论、交流化学事故的处理方法。
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回顾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学生回顾、书写相应化学方程式
复习、巩固
讲解、提问
通过反应我们可以发现乙醇的性质主要是由其官能团羟基(—OH)体现出来的。在乙醇中O—H键和C—O键都容易断裂。上述反应中断裂的是乙醇分子中的什么键?
图3-1水分子中的氢键示意图
形成氢键的条件是:要有一个与电负性很强的元素(如F、O、N)以共价键结合的氢原子,同时与氢原子相结合的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必须具有孤对电子。在常见无机分子中,氢键存在于HF、H2O、NH3之间,其特征是F、O、N均为第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较小,同时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电负性强)。因此电子云密度大,具有较强的给电子能力,是较强的电子给体。
掌握氢键的概念。
思考、交流
教师讲解
2、醇的命名
学生阅读P48【资料卡片】总结醇的系统命名法法则并应用
进一步巩固系统命名法
投影
3、醇的物理性质
1)醇或烷烃,它们的沸点是随着碳原子个数即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2)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
总结
思考与交流
教材P49“思考与交流:
2CH3CH2OH + O2 2CH3CHO + 2 H2O
巩固复习
学生实验
我们把乙醇加入重铬酸钾溶液,观察是否有现象产生。
先向试管加入少量的重铬酸钾溶液,然后滴加少量乙醇,充分振荡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讲解
氧化
氧化
在酸性重铬酸钾作用下乙醇能够发生反应。因为重铬酸钾是氧化剂,所以乙醇被氧化。
乙醇乙醛乙酸
一、醇
1、醇的分类
一元醇
CH3OH、CH3CH2OH饱和一元醇通式:CnH2n+1OH
二元醇
CH2OH CH2OH乙二醇
多元醇
CH2OH CHOH CH2OH丙三醇
学生听、看、思考
使学生了解醇的分类
思考与交流
请仔细阅读对比教材P49页表3-1、3-2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或作出什解释?分析较多数据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数据变化的曲线图来。同学们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