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管理的特色

合集下载

我国的行政管理理论是什么

我国的行政管理理论是什么

我国的行政管理理论是什么中国行政管理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和行政机构在国家治理和行政管理中的原则、方法和工作技巧的总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刻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

一、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主要包括创建时期、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刻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理论成果。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政府和行政机构的带领下,形成的。

(一)创建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开始。

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中国人民对自己命运的主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等一系列理论,为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治理国家的理论,并进行了国家治理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初步框架。

(二)初级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国家治理和行政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和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初级体系。

(三)发展阶段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国家治理和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治理和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体系。

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

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

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是指国家对各级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制度体系。

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治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体系组成、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对中国行政管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行政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管理形式,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行政管理具有普遍性。

行政管理的范围涉及国家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包括政府机关、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等。

其次,行政管理具有强制性。

行政管理以政府的权力为基础,通过制定法规、发布命令等手段,对社会进行指导和规范。

再次,行政管理具有公共性。

行政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考虑到整体社会的利益和稳定。

最后,行政管理具有延续性。

行政管理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监督和调整。

二、行政管理体系的组成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由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等各级政府组成,共同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严密的管理机制。

首先是国家级政府。

国家级政府是行政管理的最高层次,由国务院组成,负责国家政务的全面管理。

国务院下设各部委、委员会和局,分工负责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

其次是省级政府。

省级政府在中国行政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承担着省域内各项事务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省级政府下设各部门和厅局,负责具体业务的管理和执行。

地市级政府是中国行政管理体系中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地市级行政区域内的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

地市级政府下设各局、办和部门,参与行政管理的具体实施。

最后是县级政府。

县级政府是行政管理体系的基层单位,负责县域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事务管理。

县级政府下设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各类行政管理事务。

三、行政管理的作用行政管理体系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行政管理体系是中国国家治理的基础。

行政管理体系能够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实施政策和程序,对社会进行有序管理和调控,保障国家治理的正常运转。

20140113中国行政史总复习资料—论述名词解释

20140113中国行政史总复习资料—论述名词解释

中国行政史总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简答: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特色。

P69-p70第一,神权政治色彩浓重。

第二,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

第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的“家天下”王朝。

第四,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2、简答:与西欧封建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有四个特点:p70-p71 第一,君主专制体制的时间长。

第二,权力集中的程度高。

第三,思想控制方法不同。

第四,相对完善的官僚体系。

3、简答:与中国奴隶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有三个特点:p71-p72第一,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

第二,神权政治色彩有所淡化。

第三,行政法制逐步建立。

4、简答:简述夏商西周时期原始氏族公社痕迹的残留对君主权力的影响。

P841)盛行于部落联盟时代民主制的某些残留使得诸侯国君和宗室贵族对朝政拥有相当的参与权,制约着王权的发展。

2)贵族议事制度的影响。

3)王权受到宗教信仰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王权的发挥。

5、简答:皇权主要包括:p941)最高立法权;2)最高司法权;3)最高军事权;4)行政决策中的最后决断权;5)最高人事权。

6、简答:简述唐朝统治者针对尚书省权利过大所采取的措施p1201)压抑尚书省地位,使之完全变成奉行机构。

首先是将再向议事之所从尚书省搬出,致使尚书省地位降低。

其次是剥夺尚书仆射的决策参与权,规定尚书仆射如不加“同三品”、“同平章事”,便不能充当宰相,致使尚书省长官丧失当让宰相的资格,尚书省完全变成奉行机构。

第三是尚书省内部进行全力调整,以架空尚书省长官的行政群攻,如规定尚书细务属左、右司,大事应奏着才关白左右仆射,使左右仆射的行政权又为其下级官员左右丞所架空。

2)提高中书、门下两省地位。

首先是将宰相议事之所迁往门下省,宁改称政事堂,后又迁往中书省,此举提高了中书、门选两省的地位。

其次是扩大了中书、门下两省的职权,中书舍人对口处理上述六部来文,并负责提出处理意见,其中兼草诏旨的“知制诰”幼犬封还尚书仆射的进呈文件,并有权参与宰相会议。

行政管理学及能力开发(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工商学院

行政管理学及能力开发(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工商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主要实现()等功能。

A:全流程监督B:政务服务集中办理C:政务服务统一受理D:政务服务统一申请答案:ABCD第一章测试1.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

A:泰勒B:威尔逊C:古德诺D:韦伯答案:B2.()是行政管理主体管理公共事务所享有的合法资格和相应的强制力、约束力,它是由社会共同需要产生的,目的在维护公共利益和维持、调整与管理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

A:行政职能B:行政监督C:行政权力D:行政领导答案:C3.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的特点是()。

A:民主化B:本土化C:公正化D:法制化答案:B4.行政管理学在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B:威尔逊C:布坎南D:梅奥答案:C5.行政管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A:理论联系实际B:调查研究、案例分析C:历史研究、比较研究D:定量研究答案:ABCD6.美国的土壤适合创建行政管理学的原因有()。

A:重量级的学者B:有影响的理论C:国情的需求D:历史原因答案:ABCD7.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标志着行政管理学概念上的行政学正式产生。

()A:错B:对答案:B8.完全照搬西方行政管理经验可以提高我国行政效能。

()A:对B:错答案:B9.我国行政管理的历史使命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权。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从不同的作用和影响来看,行政环境可分为()A:国内与国外环境B:宏观与微观环境C:良性与恶性环境D:政治与经济环境答案:C2.美国学者()最先提出对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A:利格斯B:古立克C:德鲁克D:高斯答案:D3.领导就是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组织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的()A:决策B:执行C:行为过程D:监督答案:C4.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是()A:民族B:宗教C:人口D:生产力答案:D5.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包括()A:充分调动一切人力、财力、物力B: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C: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D:建立、健全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答案:ABCD6.从社会经济出发,利格斯将行政模式划分为()A:分散型行政模式B:衍射型行政模式C:融合型行政模式D:棱柱型行政模式答案:BCD7.行政环境从社会结构上分为物质经济、政治法律和精神文化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摘要: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对中国行政发展经验的理论总结,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具有本土性、政治性、人本性、服务性和效能性、系统性、发展性等基本特点。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发展中国系统化的行政管理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对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甚至直接用西方理论套用中国行政管理实际,缺乏对中国社会发展和行政管理现实的深层思考和对中国行政发展的战略思考,缺乏公共行政本土化的学术热情,这也成为制约当前中国行政发展的重要障碍。

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如此明确地提出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在中国行政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制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发展的经验和对未来中国行政发展的战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公共行政本土化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就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协调的政府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第一,中国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 (1)它是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体现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 (2)它立足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反映时代特征,服务时代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合理的政府职能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从以机构改革为重点向以职能转变为重点的转变。

中国行政史(自己整理)

中国行政史(自己整理)

上篇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引言一、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色中国古代的国家,经历了奴隶主专政和封建专政两个阶段。

(一)奴隶制时代的行政管理特色(管理体制:行政活动以王权为中心,以王权为最高权威,王与国家两位一体):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

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

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表现在:①民主议事;②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二)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有自身的特点:(皇帝总揽全部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大权,所有的行政管理都以皇帝为轴心进行,这一原则自秦始皇确立,一直贯彻到清朝末年)1、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时间长,持续2000多年,而且是惟一的政体形式,西欧封建制度则呈现多样性政体形式。

2、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别(中-“乾纲独断”、“中外这财,皆在陛下府库”;西欧-立法、司法受代表会议制约,世袭官职的人,国王无法收回)。

3、思想控制方法的不同(中-两位一体,君权神授;西欧-神职人员,女王无法取得上帝代言人资格)。

4、中国封建社会自其一开始就在逐渐形成一整套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

西欧直至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才出现系统的文官制度。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同奴隶社会的行政管理相比的特点:1、形成了大统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2、神权政治色彩的淡化。

3、法制的日趋完备。

**《法经》魏国李悝、集春秋后期以来各国立法之大成。

**《唐六典》标志着行政管理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明会典》是封建行政管理法制化达到一个新高度的重要标志,成为中国封建行政立法的总汇,达到了封建朝代行政法的最完备程度。

二、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剖析(一)夏代的行政管理体制是由原始民主管理体制发展而来的,从夏代开始的中国奴隶国家是通过对旧的氏族机构的改造而产生的。

对行政管理学科的认识与理解

对行政管理学科的认识与理解

对行政管理学科的认识与理解1982年1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带有呼吁性的文章:《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

于是,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在全国迅速展开,中国政治学会委托复旦大学培训了首批行政管理师资。

1984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这使得中国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走向正规化.一、对行政管理概念的理解行政管理这个词可以说是个舶来品,最初起源于美国,是威尔逊、古德诺从政治学中划分从来,代表作品有《行政学之研究》和《政治与行政》,其中古德诺在他的《政治与行政》中率先系统阐述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理论,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不应受政治权宜措施及政党因素的影响.国内学者对行政管理的都有不同的理解,其中夏书章老先生指出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和解决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还有的认为,行政管理就是行政,即认为行政管理是指国家组织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各项行政活动。

我们可以认为,行政管理就是在法定的条件下,管理国家事务、机关内部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等活动。

二、对行政管理研究对象的认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

即行政管理学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

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主体为行政机关,在我国即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研究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研究目的是探讨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我国的行政管理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运行的行政管理规律和方法。

该学科并密切关注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我国行政管理的实践,根据我国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分析研究我国本土化的行政管理,特别是中国行政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

自考本科中国行政史简答

自考本科中国行政史简答

中国行政史简答:1.中国奴隶制时代的行政管理特色2.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3.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4.军事民主制时期管理体制特点5.商代的行政管理水平与夏代相比,进步性表现6.西周的行政监督形式7.春秋赋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8.秦汉中央政府的职能机构9.汉代官员的主要选拔制度10.秦汉时期地方行政监察制度的演变与发展11.魏晋南北朝对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12.东晋设置侨州郡县的作用与弊端:13.隋文帝的调整14.唐统治者对隋制改革内容15.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16.中书门下政事堂与唐初政事堂的不同17.宋代行政执行特点18.宋代对监察制度的改革19.辽代五京道下存在的三种地方行政体制20.元代官员入仕的途径21.元代官员考核的形式22.明代地方行政层级的变革要点23.明代道的机构内容和作用24.明代地方政策层级变革25.明代地方监察形式26.明官员选拔27.明任用官员的回避制度28.军机处特殊性29.清朝官吏任用方式30.清朝回避制度31.近代中国行政体制演变32.工农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的经验33.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经验34.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经验35.总理衙门职能36.总理衙门的特点37.百日维新行政执行的阻力38.新政行政体制改革措施39.临时大总统的职权40.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特点41.南京临时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42.广州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特点43.袁世凯根据新约法做出的重大改组44.皖系行政决策45.直系行政决策的三个阶段46.奉系行政政策47.南京国民政府在行政执行上的措施48.抗战期间军事委员会内部调整49.抗战期间省行政体制的弊端及调整措施50.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监督方式51.抗战期间公务员考绩(类别)(内容)(程序)(奖励)(惩戒)52.战后国民政府改组后变化53.抗战后南京政府行政监督形式54.战后南京政府任官考试制度变化55.苏区各级政府监督的原则和方式56.苏区人民群众监督方式57.苏区行政人员的(考核方式)58.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监督形式59.陕甘宁边区政府加强内部监督措施60.抗日民主政权群众监督形式61.抗日根据地任用干部的标准62.抗战时期干部的考核方式、奖惩方式、任务63.军事管制委员会机构设置和任务1.中国奴隶制时代的行政管理特色: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终的时期2.登记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甲天下王朝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2.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1.形成了大统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2.神权政治色彩的淡化3.法制的日趋完备3.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1.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2.防止皇权滥用的方法:a.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素质b.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c.大臣可以利用皇帝生前上尊号、庙号等的尊褒贬抑来促使皇帝刷新政治 d.开国皇帝制定的一些制度对后世君主有较大的防微杜渐作用4.军事民主制时期管理体制特点:1.军事首长的实际权力仅负责统帅军队和担任主祭,不享有民事方面公共事务的独断权,且其职务不能世袭 2.部落酋长议事会是部落联盟的常设机关,凡重大事务均由议事会集体决断,军事首长仅是议事会成员之一,不享有民事方面的最后决断权5.商代的行政管理水平与夏代相比,进步性表现在:1.商王进一步突出了自己的独尊地位,关键问题决策时商王强调自己的最后决策权 2.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管理机构,按职能设官定制,其官职大体可划分为宗教、政务、事务三类、商代职官的基本类型:1.总教官,分为巫、多卜、占、作册等2.政务官,文献中称为卿士,师保是最高政务官3.事务官,主管王廷事务6.西周的行政监督形式:1.天子、诸侯各自对其下属邦国的监督2.天子、诸侯、卿大夫各自对其直接辖区的监督7.春秋赋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内容)赋税制度改革包括田税和军赋两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行政管理的特色学生姓名专业教学点申请学位指导教师职称答辩时间年月日目录摘要-------------------------------------------------------------------Ⅰ1、中国行政管理总论-------------------------2、当前我国行政管理特色-------------------------------------------2.1显著的“物本行政”特色-------------------------------------------------2.2传统的“经验行政”特色------------------------------------------------2.3典型的“人治行政”特色-----------------------------------------------3、中国行政管理特点分析4、加强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的建设4.1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与发展------------------------------------------4.2建设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的路径---------------------------------------4.3行政管理学建设的路径设计---------------------------------------------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行政管理策略---------------------------------------------6、总结---------------------------------------------6.1.铸就共同的认识和思考---------------------------------------------6.2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6.3不同研究组织或机构的关注和参与----------------------------6.4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参考文献摘要从物本行政、经验行政和人治行政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行政管理的“管理行政”特色,提出了又“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观点。

关键词:试论中国行政管理的特色指导教师:(教师姓名,宋体小四号)1、中国行政管理总论2、当前我国行政管理特色2.1、显著的“物本行政”特色. 2. 1.1把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作为政府行为的最终目的。

近代中国社会,由于经济落后而被动挨打,希望国家富强成为很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期望政府能够领导国民发展经济,使国家富强起来,这是近代中国行政文化的主流。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某些政府官员看来,政府行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没有看到物质财富创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1.2过分强调政府促进物质财富增长的职能而忽视政府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的职能。

政府主要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职能,尽管在不同的时期政府的职能有所侧重,任何时期都不应该对其它职能予以偏废。

由于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片面理解,政府在充分发挥经济职能促进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对其它职能重视不够,尤其是对社会管理职能重视不够。

2.1.3过分强调政府在促进物质财富增长方面的绩效而忽视政府在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绩效。

评价政府绩效总离不开一定的标准,,在改革开放以前,各种各样的政治指标成为评价政府绩效的主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自然也会发生变化,经济指标成为评价政府绩效的主要指标。

上述几点表现的实质在于政府在管理上过分地“重物轻人”,没有看到政府促进物质财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传统的“经验行政”特色排斥经验,注重经验对行政管理的重要作用并不是经验行政的错误,经验行政的错误在于没有理论的指导或排斥理论的指导。

我国今天的行政管理与二十多年前相比,在这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由于我国行政管理理论研究中断了的行政管理还有较远的距离,在一定意义上说还带有经验行政的色彩。

2.2.2它以手工式的操作技巧作为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排斥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运用。

在漫长的行政管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创造了很多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传统、经验式的方式方法对于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曾经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被运用于行政管理过程势。

我国在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方面也呈蓬勃发展之势,由于受到原有观念和现有技术、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政管理者个人的经验进行行政管理,认为行政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是由行政管理者个人的经验决定的,往往不太重视科学的行政管理制度的建设。

这就造成经验行政与人治行政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与法治行政则难以相容。

这样的行政管理者由于过于信任自己的行政经验,往往对于专家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应有作用不易理解,有意无意排斥专家对行政过程的参与,常常造成决策的失误。

3、典型的“人治行政”特色2.3.1行政管理的基础权威来自领导者的个人权威。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总是离不开一定的权威资源,没有一定在人治论者而来,这种权威就是领导者个人所具有,是由领导者的权力或个人魅力所产生,谁的职位最高,权力最大或最具个人魅力,也就最有权威。

2.3.2权大于法,以政策代替法律,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领导者个人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行政管理过程表现于行政权力运用过程,即运用行政权力来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法治行政论者认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由法定的政策制定机构决定。

人治行政论者则认为,政策制定是领导者的一个运用谋略或策略的过程,行政领导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或理念决定政策的内容,认为法律缺乏弹性,政策则可以随机应变,把政策变成一种高于法律的手段。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有着鲜明管理行政的特色,这些特色深深植根于我国长期的行政管理文化的土壤之中,又在世界大潮流之中,面临着由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的迫切需要。

3、中国行政管理特点分析建设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是中国行政管理学界的理性选择和使命,也是中国行政实践的现实需要和渴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和对实践的贡献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作为一个体系,它是整个体制特别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专门研究和推进;作为体制保障,它又贯穿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需要和其他各项改革和建设结合起来进行。

正是由于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和各项建设紧密相联的。

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又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着符合客观要求的体制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作为党领导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实践中以与时俱进的鲜明品质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同时又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创新着自身的内容和方式。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灵魂,也是区别于西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根本所在。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本质,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充分实现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坚持党的领导,根据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需求不断调整和改进行政资源的配置方式,从而切实保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贯思想和根本宗旨,使各项行政行为体现人民意志,符合人民要求,维护人民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坚持依法治国这一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基本方略,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则,依法行政,合理行政,诚实守信,高效便民,建设法治政府。

3.体现着更强的公共性、服务性和公正性。

公共性、服务性、公正性是现代公共行政的主要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融这三性于一身,促使政府成为维护人民利益的、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促使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调节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公正的保障者,注重公共服务,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以形成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使政府公正办事,公平行事,诚实守信,政务公开。

所有这些,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更加具有现代公共行政的特征。

4、加强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的建设4.1.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与发展4.1.1继承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在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历史上有着丰富的行政管理实践和思想,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至今仍对中国现代行政管理实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的专家学者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思想,合理借鉴吸收了西方行政管理学研究成果,不断追踪国际上关于行政领域的新理论,对中国现实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对中国行政改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总结,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行政管理学领域相关研究空前繁荣和兴旺。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行政问题日益复杂,对行政变革的呼声日益强烈,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寄希望于行政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中国的历史、经济、社会、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独特条件,决定中国特殊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国行政管理学界来研究。

4.1.2中国行政管理学为中国行政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迄今为止,中国行政管理学初步确立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成为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和新兴的学科。

在中外行政思想研究的基础上,行政管理学研究内容进一步系统化和专门化,形成了一些相对集中的研究领域和议题。

随着中国全方位改革,中国行政管理学努力把中国行政改革现实问题作为研究和关注的重点,着重研究中国行政的规律和特点,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行政改革的步伐。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和完善积累了一整套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行政管理实践特有的模式,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打下了基础。

4.1.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理论,是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理性选择和使命趋势,也是中国行政实践的现实需要和希望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的建设是指立足对本国或本地区的行政实践思考,透过适当的方法和途径,积极而谨慎地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创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以指导行政实践的行政管理学知识生产和发展的活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