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共19页文档
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全文)

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全文)闭孔神经阻滞在临床上用于处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中的大腿抽动及髋部和膝部镇痛等问题。
闭孔神经扁平纤细,没有蜂窝样图像,个体差异很大,不易辨识,阻滞难度大。
闭孔神经阻滞经历了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神经刺激器引导法、和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法多个阶段。
超声引导下可见闭孔神经及其周围组织和血管,相比传统的体表标志定位与神经刺激器引导法,超声引导下阻滞法可减少进针次数,缩短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减少意外血管穿刺的次数。
目前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方法主要有远端阻滞法和近端阻滞法。
本文将结合闭孔神经的解剖特点和临床麻醉与镇痛需求,总结归纳各种闭孔神经阻滞方法的利弊,以期待为今后的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参考。
1.远端阻滞远端阻滞是指在超声引导下分别在闭孔神经前支和后支所在的筋膜内注入局麻药。
患者仰卧位,大腿轻度外展外旋,超声探头放在腹股沟皱褶处,与皮肤垂直。
可观察到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和大收肌。
平面内超声引导下于耻骨肌与短收肌或长收肌与短收肌之间的筋膜注入局麻药阻滞前支。
于短收肌和大收肌之间的筋膜注入局麻药阻滞后支。
超声引导下远端闭孔神经阻滞法,增强了操作可视性,并获得一定认可,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首先,闭孔神经扁平纤细,超声下不易观察。
据研究统计,部分患者的闭孔神经前后支在超声下并不可见,且易与亚分支混淆,还需神经刺激器辅助引导。
其次,8%~29%的人存在副闭孔神经。
副闭孔神经源于总闭孔神经,在闭孔神经的近端水平分叉,距前支和后支在远端的解剖位置较远。
副闭孔神经通常参与髋关节分布,TURBT术中副闭孔神经也会因膀胱充盈而距离膀胱较近。
因此,在这些应用领域,远端阻滞难以阻滞副闭孔神经等近端闭孔神经分支,可能引起阻滞不全。
2.近端阻滞近来更多的学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近端闭孔神经阻滞的研究。
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简介ppt课件

一 二 三 四
简介 超声技术基础知识 经验总结 神经阻滞麻醉新进展
2
我科从2009年将B超应用于可视化麻醉中, 目前已完成引导: 深静脉穿刺上千例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百例 股神经、坐骨神经、腰丛阻滞麻醉几十例
现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3
两个重要的概念
穿透性 与波长相关 分辨力 与频率相关 分辨力(频率)提高时,穿透性(波长)便降 低。
浓 度 mg/ml 外科手术麻醉 腰椎硬膜外给药 外科手术 腰椎硬膜外给药 剖宫产术 胸椎硬膜外给药 为术后镇痛建立阻滞 蛛网膜下腔给药 外科手术 5.0 7.5 7.5 7.5 10.0
容 量 ml
总剂量 mg
起效时间 持续时间 分 小时
15~25 15~20 15~20 5~15
113~188 150~200 113~150 38~113
注射麻醉药
导管
3 cm
1,0 > 0,3 mA
40 - 50 ml LA
56
超声探头
超声探头
Stimuplex D Plus
传统神经丛刺激针
57
58
耐乐品®-骨科神经阻滞的理想之选
59
1980s 合成Ropivacaine 1993 FDA 批准使用 1996 正式上市 2004 进入《中国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 录》 2008 获SFDA批准获得腰麻适应症
1979年,就有相关文献报道
通过血管间接定位神经丛
到九十年代中后期,超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 人们的兴趣增加了。 国外已经有相关报道,近年来国内相关报道很 也较多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你知道吗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 ,你知道吗阴旭明南江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636600麻醉是现代医学中的一种技术手段,在手术和一些诊疗工作进行麻醉,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提高诊疗活动的安全性。
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相比于全麻和局麻有哪些优点?临床麻醉时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常用的麻醉方法麻醉是使用药物,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可逆性功能抑制,患者的痛觉暂时丧失,为诊疗操作提供良好条件。
常用的麻醉方法有两类,一是全身麻醉,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致使患者意识和痛觉消失。
二是局部麻醉,将局麻药注射在相应部位,使脊神经、神经丛或周围神经末梢受到阻滞,身体的某一部位暂时失去感觉,例如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区域阻滞、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等。
2.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向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冲动传导,促使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就目前而言,神经阻滞主要有神经干阻滞、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方式,如果麻醉师的操作正确、用药适量,是不会带来副作用的,可以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3.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
①创伤、手术后急性疼痛。
②神经病理性疼痛,例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等。
③慢性退行性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④各种头痛,例如偏头痛、颈源性头痛、枕神经痛等。
⑤血管疾病,例如心绞痛、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症、脑血管痉挛等。
⑥癌性疼痛。
⑦非疼痛性疾病,例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2)禁忌症。
①不合作患者;②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患者;③有出血倾向患者;④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⑤局麻药物过敏患者;⑥未明确诊断的患者。
4.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现状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关于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报道;随着超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到90年代中期,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中就常规应用超声引导。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ppt课件

麻醉病人
神经及周围结构的超声回 声表现
组织 静脉 动脉 脂肪 筋膜 肌肉 肌腱 神经
神经内、外膜 局麻药
超声成像 压缩性无回声(黑色) 搏动性无回声(黑色)
低回声(黑色) 高回声(白色) 低回声及高回声条带(黑色及白色) 高回声(白色) 低回声(黑色) 高回声(白色) 无回声(黑色)。
SUCCESS
THANK YOU
2020/9/26
锁骨上臂丛神经,臂丛神经横断面呈低回声,黑色,周围是 三角形的高回声的神经鞘(白色),内侧是锁骨下动脉(圆 形,搏动),神经鞘内的神经分支被高回声的筋膜分隔成独 立的室(这就是为什么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单点注药起效慢 和阻滞不全的原因),下方是高回声的胸膜顶,呈白色。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麻醉科
传统神经阻滞方法
• 局部解剖的体表标志、动脉搏动 •在的问题
• 盲目性 • 严重并发症(气胸或血管内局麻药注射) • 神经鞘存在纤维隔,妨碍局麻药的扩散 • 个体解剖学上的变异
•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 寻找一种全新的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技术
超声应用于神经阻滞的历史
1978年,超声技术首次应用于区域阻滞麻醉,当 时利用超声血流探测技术定位锁骨下动脉,间接 完成了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但对神经结构显示 非常模糊。 1994年,第一次真正在超声引导下完成锁骨上臂 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点
• 精确定位 • 提高穿刺成功率,确保麻醉效果 • 缩短药物起效时间,降低局麻药用量 • 操作时病人更舒适、适应范围更广
BP:锁骨上臂 丛神经
SA:锁骨下动 脉
RIB:第一肋骨
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临床应用进展护理课件

理课件
目录
• 引言 • 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 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的优势与局限性
目录
• 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进展 • 护理在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中的作用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超声引导下闭孔 神经阻滞在临床应用 中的进展情况。
术中护理
协助医生进行超声扫描
帮助医生移动探头,确保扫描位置准确。
监测患者情况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视察患者反应,如有特殊及时报告医生。
配合医生进行闭孔神经阻滞
协助医生进行麻醉药物的注情况
视察患者生命体征、疼痛情况等,如有特殊及时 处理。
指点患者康复
指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肌肉 锻炼等,促进患者恢复。
02
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 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
01
02
03
髋部及下肢手术
闭孔神经阻滞可用于髋部 及下肢手术的麻醉和术后 镇痛,如髋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手术等。
妇科手术
对于妇科手术,如剖腹产 、卵巢手术等,闭孔神经 阻滞可以提供有效的麻醉 和镇痛。
泌尿外科手术
对于泌尿外科手术,如膀 胱镜检、前列腺手术等, 闭孔神经阻滞有助于减轻 手术过程中的疼痛。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操作者应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超 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的操作技能和 方法。
04
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 的临床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技术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妇 科、泌尿外科和腹部手术中。
超声引导技术能够清楚显示神 经和周围组织结构,提高阻滞 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325027 徐旭仲李挺传统上神经阻滞需要借助于局部解剖的体表标志、动脉搏动、针刺感觉异常及神经刺激器探查定位技术寻找神经。
但是,超声技术正使神经阻滞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麻醉医师已经能够通过超声成像技术直接观察神经及周围的结构,在实时的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到目标神经周围,实施精确地神经阻滞。
还可通过超声观察局麻药的注射过程,从而保证局麻药均匀的扩散到神经周围。
一、超声技术的基础知识在进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前,我们需要了解超声的基础物理知识。
从临床观点考虑,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穿透性与分辨率。
任何形式的波,包括声波及超声波,都有特定的波长与频率。
频率与分辨率相关,波长与穿透性相关。
临床应用的超声频率在2.5-20MHz之间,高频率超声(>10MHz)可较好的显示神经结构,但只有当神经结构位于表浅的位置(如斜角肌间隙的臂丛神经)才能通过高频超声看到神经。
另外,当频率提高时,波长便降低,因此分辨率(频率)提高时,穿透性(波长)便降低,这时高频超声不能显像深部的神经。
在临床上为了能够清楚的观察斜角肌间隙、锁骨上区域及腋窝的臂丛神经,我们一般选择探头频率在8MHz以上,最好在12-14MHz。
而对于锁骨下、喙突区神经,其频率在6~10MHz之间较为适合。
这种低频可获得更好的穿透性,并能更精确的进行神经定位。
深部神经的超声引导应与神经区域的局部解剖学相结合。
超声的多普勒技术可以清楚地区分血管及血管中的血流速度,从而提高对于局部解剖的观察。
二、神经及周围结构的超声回声表现在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我们需了解神经及周围各组织结构的超声表现(见表1)。
表1:神经及周围结构的回声表现组织超声成像静脉无回声(黑色),可压缩性改变动脉无回声(黑色),呈搏动性改变脂肪低回声(黑色)筋膜高回声(白色)肌肉低回声及高回声条带(黑色及白色)肌腱高回声(白色)神经低回声(黑色)神经内、外膜高回声(白色)局麻药无回声(黑色)。
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临床应用进展介绍课件

04
安全可靠:超声 引导技术可以减 少穿刺过程中的 损伤和并发症
超声引导技术优势
实时可视化: 可以实时观察 神经结构,提 高穿刺准确性
01
提高穿刺成功 率:实时引导 穿刺,提高穿 刺成功率
03
02
减少辐射暴露: 无需使用X射线, 减少对患者和医 生的辐射暴露
04
降低并发症风险: 实时观察神经结 构,降低神经损 伤等并发症风险
技术改进与创新
1
超声引导技术: 提高了阻滞的 准确性和成功
率
3
微创技术:减 少创伤,加快
患者康复
2
实时监测技术: 实时监测神经 阻滞效果,提
高安全性
智能辅助决策 系统:提高医 生决策效率, 降低操作难度
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进步:提高超声引导的准确
01
性和实时性 临床应用:拓展超声引导下闭孔
02
神经阻滞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研究进展:深入研究闭孔神经阻
超声引导下闭
孔神经阻滞技
2
术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超声引导技术原理
超声成像原理: 利用超声波反 射原理,形成 人体内部图像
01
精确定位:超声 图像可以精确显 示神经位置,提 高穿刺准确性
03
02
实时引导:医生 可以根据超声图 像,实时调整穿 刺位置和角度
STEP3
STEP4
向患者解释 闭孔神经阻 滞的目的和 意义
告知患者可 能出现的副 作用和并发 症
指导患者如 何配合医生 进行治疗
鼓励患者提 出疑问和担 忧,并给予 解答和安慰
DESIGN WORKS KEEP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课件

01.
02.
03.
04.
目录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概述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操作步骤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注意事项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定义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是一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的神经阻滞技术。
1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目的是通过精确定位神经,实现精确的麻醉效果。
2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优点包括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提高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优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具有精确定位、实时监测、安全可靠等优点,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发展趋势: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将更加精确、安全、高效,为麻醉提供更好的保障。
06
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
07
对药物过敏或禁忌
08
医生认为不适宜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其他情况
09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并发症
神经损伤: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
血管损伤:可能导致出血、血肿等并发症
气胸:可能导致气胸,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缺氧等
感染:可能导致局部感染,如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等
01
定位神经:在超声引导下,准确定位需要阻滞的神经
02
穿刺: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操作
03
注射药物:在超声引导下,将药物注射到神经周围,实现神经阻滞
04
观察效果:观察阻滞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05
结束操作:完成操作后,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压迫止血等
06
记录操作:记录操作过程,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07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