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第10章 色谱分析基本概念

c
c0 σ 2π
e
当色谱峰为非正态分布时,可按正态分布函数加指数衰 减函数构建关系式。
目 录
1-1 色谱法概述
1-1-1 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和作用 1-1-2 色谱分离过程 1-1-3 色谱流出曲线与术语
1-2 色谱理论基础
1-2-1 塔板理论 1-2-2 速率理论 1-2-3 分离度 1-3 定性定量方法 1-3-1 色谱定性分析 1-3-2 色谱定量分析
色谱柱长:L,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n=L/H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tR 2 tR 2 n 5.54( ) 16( ) Y1/ 2 Wb
保留时间包含死时间,在死时间内不参与分配!
2.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调整保留时间(tR'):tR'= tR-tM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体积(VR): VR = tR×F0 F0为柱出口处的载气流量,
单位:m L / min。
死体积(VM):
VM = tM ×F0
调整保留体积(VR'):
V R' = VR -VM
3. 相对保留值r21 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 r21 = t´R2 / t´R1= V´R2 / V´R1 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 和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 他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 表示了固定相对这两种组 分的选择性。
式中为相比。 填充柱相比:6~35;毛细管柱的相比:50~1500。 容量因子越大,保留时间越长。 VM为流动相体积,即柱内固定相颗粒间的空隙体积; VS为固定相体积,对不同类型色谱柱, VS的含义不同; 气-液色谱柱: VS为固定液体积; 气-固色谱柱: VS为吸附剂表面容量;
【推荐下载】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分析化学每一章的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名词解释1.肽单元2.模体3.蛋白质变性4.β-折叠5.分子伴侣6.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7.结构域8.蛋白质等电点9.辅基10.肽键11.α- 螺旋12.变构效应13.蛋白质一级结构14.蛋白质二级结构15.蛋白质三级结构16.蛋白质四级结构17.亚基18.肽问答题1.为何蛋白质的含氮量能表示蛋白质相对量?实验中又是如何依此原理计算蛋白质含量的?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其结构特征是什么?3.何为氨基酸的等电点?如何计算精氨酸的等电点?(精氨酸的α- 羧基、α- 氨基和胍基的 pK 值分别为 2.17 , 9.04 和 12.48 )4.何谓肽键和肽链及蛋白质的一级结构?5.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结构特征? 6 .举列说明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7.已知核糖核酸酶分子中有 4 个二硫键,用尿素和β- 巯基乙醇使该酶变性后,其 4 个二硫键全部断裂。
在复性时,该酶 4 个二硫键由半胱氨酸随机配对产生,理论预期的正确配对率为 1 %,而实验结果观察到正确配对率为 95 %~100 %,为什么?8.什么是蛋白质变性?变性与沉淀的关系如何?9.举列说明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构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10.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变构效应。
11.常用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有哪几种?各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12.测定蛋白质空间构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其基本原理是什么?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名词解释1.核小体2.碱基互补(碱基配对)3.脱氧核苷酸4.增色效应5.Tm值6.核糖体7.核酶8.核酸分子杂交9.TΨC 环10.反密码环11.Z-DNA12.核酸变性13.核酸复性问答题1.细胞内有哪几类主要的 RNA ?其主要功能是什么?2.用32P标记的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有标记的后代,而用35S标记的病毒感染细胞则不能产生有标记的后代,为什么?3.一种 DNA 分子含 40 %的腺嘌呤核苷酸,另一种 DNA 分子含 30 %的胞嘧啶核苷酸,请问哪一种 DNA 的 Tm 值高?为什么?4.已知人类细胞基因组的大小约 30 亿 bp ,试计算一个二倍体细胞中 DNA 的总长度,这么长的 DNA 分子是如何装配到直径只有几微米的细胞核内的?5.简述 DNA 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及其与 DNA 生物学功能的关系。
第10章 吸光光度分析

无机及分析化学
34
3、吸光度范围
被测溶液的吸光度值在0.2~0.8范围内,使测定
结果有较高的准确度,过大或过小应予以调节。 而当A= 0.434或T% = 36.8时,测定的误差最小。 为此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控制: 一是改变试样的称样量,或采用稀释、浓缩、富
无机及分析化学
12
质量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
• 质量吸光系数 a: 当一定波长的单色光,通过浓度 为 1g/L,吸收池的液层厚度为 1cm的溶液时,测 得的吸光度。单位为L.g-1.cm-1
• 摩尔吸光系数ε • 物理意义:当一定波长的单色光,通过浓度为 1mol/L,吸收池的液层厚度为1cm的溶液时,测 得的吸光度。单位为L.mol-1.cm-1
比耳定律假设了吸收粒子之间是无相互作用的, 因此仅在稀溶液(c < 10-2 mol/L )的情况下才适用。
(2)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朗伯一比尔定律只对一定波长的单色光才能成立,但 在实际工作中,入射光是具有一定波长范围的。
无机及分析化学
18
化学因素
溶质的离解、缔合、互变异构及化学变化也会引起偏离。
不同的显色反应的适宜 pH 是通过实验确定的。 无机及分析化学
24
3 、显色温度:要求标准溶液和被测溶液在测定 过程中温度一致。
4 、显色时间:通过实验确定合适的显色时间, 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比色测定。
5、溶 剂:有机溶剂降低有色化合物的解离度, 提高显色反应的灵敏度。 6、共存离子的影响
无机及分析化学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
无机及分析化学
19
§10-2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一、显色反应与显色剂
显色剂
显色反应:加入某种试剂使被测组分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 在光度分析中生成有色物质的反应主要有配位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等,其中以配位反应应用最广。
分析化学实验

分析化学实验目录第一章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第一节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与要求第二节分析化学实验常用试剂与溶液配置第二章实验内容第一节化学分析实验一、酸碱滴定实验一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苯甲酸的测定实验二混合酸(盐酸和磷酸)的测定实验三.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和药用氢氧化钠的测定二、非水滴定实验四高氯酸标准溶液的标定三、配位滴定实验五EDTA 标准溶液的标定和水的硬度的测定实验六药用明矾的测定实验七氧化还原滴定(一)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二)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和过氧化氢的测定实验八沉淀滴定硝酸银标准溶液、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的标定第二节仪器分析实验一、电化学分析法实验一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实验二磷酸的电位滴定实验三磺胺嘧啶的测定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三邻二氮菲比色法测定铁的条件实验实验四校正曲线法测定水中铁的含量实验五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基恶唑中磺胺甲基恶唑和甲氧苄啶实验六导数光谱法测定安钠咖注射液中咖啡因的含量三、荧光分析法实验七硫酸奎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定和含量的测定四、红外分光光度法实验八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性能检查和阿司匹林红外光谱的测定五、色谱法实验九薄层色谱法测定氧化铝的活性实验十氧化铝的活性测定方法(柱色谱法)实验十一纸色谱分离鉴别氨基酸成分实验十二纸色谱分离鉴别糖类成分实验十三苯、甲苯、二甲苯的分离鉴别和含量测定实验十四内标对比法测定酊剂中的乙醇实验十五内标对比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实验十六校正因子法测定复方炔诺酮中炔诺酮和炔雌醇实验十七外标法测定阿莫西林第三节综合性实验实验一未知样品的鉴别及含量测定实验二铜盐含量的测定(取样方法、含量测定)实验三葡萄糖中水及葡萄糖的含量测定(重量分析、滴定分析)实验四对乙酰氨基酚的吸光系数测定(精制、HPLC归一化法纯度检查、吸光系数测定)第四节设计性实验实验一化学定量分析实验二仪器分析第一章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第一节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与分析化学理论课一样,是化学和药学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分析化学(第五版) 第10章 吸光光度法

10.1 概述 10.2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10.3 分光光度计 10.4 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 10.5 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10.6 吸光光度法的误差 10.7 常用的吸光光度法 10.8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10.1 概述 吸收光谱 发射光谱 散射光谱 分子光谱 原子光谱
吸光光度法:分子光谱分析法的一种, 吸光光度法:分子光谱分析法的一种,又称分光光 度法, 度法,属于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 基于外层电子跃迁
e 溶剂 有机溶剂,提高灵敏度、 有机溶剂,提高灵敏度、显色反应速率 f 干扰离子 消除办法: 消除办法: 提高酸度,加入隐蔽剂, 提高酸度,加入隐蔽剂,改变价态 选择合适参比 铬天菁S测 ,氟化铵褪色,消除锆、 钴干扰) 褪色空白(铬天菁 测Al,氟化铵褪色,消除锆、镍、钴干扰 选择适当波长
10.5 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2 物理化学因素 非均匀介质 胶体,悬浮、乳浊等对光产生散射, 胶体,悬浮、乳浊等对光产生散射,使实测 吸光度增加, 吸光度增加,导致线性关系上弯 化学反应 离解、缔合、 离解、缔合、异构等 如:Cr2O72-+H2O-=2HCrO4-=2H++2CrO42PAR的偶氮-醌腙式 的偶氮- 的偶氮
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可以进行多组分的测定以及 某些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10.3 吸光光度计
1 分光光度计的组成
读出系统 光源 单色器 样品池 检测器
常用光源
光源 氢灯 氘灯 钨灯 卤钨灯 氙灯 能斯特灯 空心阴极灯 激光光源 波长范围(nm) 185~375 185~400 320~2500 250~2000 180~1000 1000~3500 特有 特有 适用于 紫外 紫外 可见,近红外 紫外,可见,近红外 紫外、可见(荧光) 红外 原子光谱 各种谱学手段
分析化学第三版下册答案

2 第一章绪论5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7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9 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11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13 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21 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27 第八章电化学分析导论30 第九章电位分析法34 第十章极谱分析法37 第十一章电解及库仑分析法41 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μg ⋅mL -1)分别为 0.36,0.38,0.35,0.37,0.39。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38 μg ⋅m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37.0539.037.035.038.036.0=++++=x μg ⋅mL -1 标准偏差122222120158.01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m Lg n x x s n i iμ相对标准偏差 %27.4%10037.00158.0%100=⨯=⨯=x s s r (2)相对误差 %63.2%10038.038.037.0%100-=⨯-=⨯-=μμx E r 。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精确度:指各平行测量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系统误差:由某种确定原因造成的误差,可用进行比较、校准仪器、对照试验、空白试验、以及回收试验等方法进行校正。
偶然误差:也叫随机误差,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可用增加平行试验次数进行处理。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后一位欠准确的值。
相对平均偏差:_1_r ||x n x x d n i i ∑=--=相对标准偏差:%100_r ⨯=x ss有效数字的计算:四舍六入五留双,例如:0.0250精确到一位有效数字0.02,0.0150则为0.02。
第五章;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恰好满足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即为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滴定剂刚好变色时便停止滴定,这一点便为滴定终点。
滴定突跃: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范围内,被测溶液浓度以及相关参数所发生的急剧变化称为滴定突跃。
In+X=XIn ,指示剂具有两种明显不同的颜色,在滴定突跃范围内由一种型体变化为另一种型体,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基准物质:是用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者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
条件: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纯度足够高、性质稳定、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少称量时的误差、应按滴定反应式定量进行反应,且没有副反应。
滴定度: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
分布系数:指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
质子条件式:可用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推出。
第六章:酸碱指示剂:一类有机弱酸或弱碱,它们的共轭酸碱对具有不同结构,呈现不同颜色。
HIn=H+In (In 为碱式色)非水滴定:1.酸性溶剂:给出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例如冰醋酸,丙酸。
滴定弱碱性物质的介质。
2.碱性溶剂:接受质子的溶剂,例如乙二胺。
3.两性溶剂:既能接受质子又能给出质子的溶剂。
滴定不太弱的酸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20.32 + 8.4054 -0.0550 =? 20.32 + 8.41 – 0.06 = 28.67
乘除法: 乘除法: 以 有 效 数 字 位 数 最 少 的 数 为 准 即以相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 (即以相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
例:
0.0212×22.62÷0.2915=? × ÷ 0.0212×22.6÷0.292=1.64 × ÷
零的有效数字 出现在第一位非零数字之前, ★出现在第一位非零数字之前,不算有效数字
0.02000 L (4位) , 0.0280 g (3位) 位 位
出现在两个非零数字之间或所有非零数字之后, ★出现在两个非零数字之间或所有非零数字之后, 记入有效数字 10.0400 (6位) 位 改变单位, ★ 改变单位,有效数字不变
有效数字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留双 有效数字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留双
例: 要修约为四位有效数字时 要修约为四位有效数字时:
尾数 ≤ 4时舍, 0.52664 ------- 0.5266 时 时入, 尾数 ≥ 6时入 0.36266 ------- 0.3627 时入 留双: 尾数 = 5时, 若后面数为 舍5留双 时 若后面数为0, 留双 10.235----10.24, 250.65----250.6 后面还有不是0的任何数皆入 若5后面还有不是 的任何数皆入 18.0850001----18.09 后面还有不是 的任何数皆入: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准确度、精密度、误差和偏差 准确度、 准确度 精密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 准确度: 准确度: 度 误差表示 表示) (用误差表示) 绝对误差 = 测定值 - 真实值 = X - XT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 ×100% 真实值 X – XT = ×100% XT
注意: 549, 注意:6.549, 2.451 6.5
一次修约至两位有效数字
2.5
只能对数字进行一次性修约
有效数字计算规则: ---先修约 有效数字计算规则: ---先修约,后计算 先修约, 加减法: 加减法: 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为准 即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 (即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
被称量物质质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 被称量物质质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 准确度越高
平行测定的结果互相靠近的程度 精密度: 精密度: 偏差表示 表示) (用偏差表示)
绝对偏差(di) = 测定值-测定算术平均值 绝对偏差( 测定值-
=x −x
i
测定算术平均值× 相对偏差 = 绝对偏差 / 测定算术平均值×100%
1 2
读数: 1.14. 读数
在记录过程中,有效数字的位数不能随意添 在记录过程中 有效数字的位数不能随意添 加或减少。如 2.25cm →2.250 cm× 加或减少。 ×
m ◆分析天平 称至 分析天平(称至 称至0.1mg): 12.8218 g (6) , 0.2338 g (4) V ★滴定管 量至 滴定管(量至 量至0.01 mL): 26.32 mL (4), 3.97 mL (3)
二、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小误差出现的次数多, 小误差出现的次数多,大误差 出现的次数少 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符合高斯 正态分布曲线
− 1 y = f ( x) = e σ 2π ( x−µ )2 2σ 2
令 z = ±(x-µ)/σ, 则有 x= µ±zσ µ
1 y= e σ 2π
z2 − 误差出现的概率密度; 单次测定值; 误差出现的概率密度 单次测定值 无限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真实值 µ---无限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作为真实值 无限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作为真实值); σ---无限次测量的标准偏差 无限次测量的标准偏差
置信度或置信水平 置信水平
数组1: 数组 :+0.1, +0.4, 0.0, -0.3, +0.2, -0.3, +0.2, -0.2, -0.4, +0.3 数组2: 数组 :-0.1, -0.2, +0.9, 0.0, +0.1, +0.1, 0.0, +0.1, -0.7, -0.2 数组 1: 数组 2:
x = 0.0
2 × 0.01 RE % = × 100% ≤ 0.1% v
⇒ v ≥ 20mL
二、减少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的方法
对照试验: ---消除方法误差 对照试验: ---消除方法误差 a. 用标准试样 b. 用已知的标准方法
---采用标准样加入法,用自己的分析方法, ---采用标准样加入法,用自己的分析方法, 采用标准样加入法 在同样条件下,测定分析试样的结果, 在同样条件下,测定分析试样的结果,可以检验 是否存在方法误差。 是否存在方法误差。
10-2 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
按实验手段的不同,可将定量分析方法分为两大类 按实验手段的不同 可将定量分析方法分为两大类: 可将定量分析方法分为两大类 一、化学分析法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1. 重量分析法 如测定 2+或SO42-的含量 可使其 重量分析法:如测定 如测定Ba 的含量,可使其 形成BaSO4沉淀, 然后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形成 沉淀 然后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2. 滴定分析法 用一种已知浓度的试剂去滴定待 滴定分析法: 测物质,通过测量消耗的已知浓度试剂的量 通过测量消耗的已知浓度试剂的量,计算待 测物质 通过测量消耗的已知浓度试剂的量 计算待 测物质的量。 测物质的量。 二、仪器分析法 使用仪器对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 对物质的组成 进行分析。 使用仪器对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 用量少 操作简单 快速 灵敏度高 准确度高
x = 0.0
d = 0.2 d = 0.2
s = 0.3 s = 0.4
标准偏差可以反映较大偏差的存在和测定次数的影响
标准偏差能更好地反映出结果的精密度】 【标准偏差能更好地反映出结果的精密度】
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 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
准确度高必须以精密度好为前提 精密度高的不一定准确度好 精密度差,说明实验分析结果不可靠, 精密度差,说明实验分析结果不可靠,也就失去 了衡量准确度的前提
0.02000 L 20.00 mL
pH, lgKӨ
---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尾数)数字的位数, ---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尾数)数字的位数, 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 整数部分只代表该数的方次 11.02 两位有效数字, 02, 9.5× 例:pH = 11.02, 两位有效数字,则 [H+] = 9.5×10-12
空白试验: ---消除试剂误差 空白试验: ---消除试剂误差 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 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试样的分析步骤和条 件进行测定。其得到的结果叫空白值。在数据处 件进行测定。其得到的结果叫空白值。 理时,从分析结果中扣除。 理时,从分析结果中扣除。 仪器校准: ---消除仪器的误差 仪器校准: ---消除仪器的误差 定量分析实验所用的仪器,如滴定管、容量瓶、 定量分析实验所用的仪器,如滴定管、容量瓶、 移液管、天平等都要进行校正。 移液管、天平等都要进行校正。
第十章 分析化学概论
10-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三个主要问题: 三个主要问题: 体系中存在哪些物质? 体系中存在哪些物质? 体系中各物质的量是多少? 体系中各物质的量是多少?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结构分析
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存在形态是什么? 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存在形态是什么?
结论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结构的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含量、 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曲线y轴 曲线 轴:概率密度值 曲线下方的面积: 曲线下方的面积:随机误 差出现的概率。 差出现的概率。 曲线下方总面积 = 100% % 置信度(P):随机误差在不 置信度 : 同区间内出现的概率。 同区间内出现的概率。 置信度越高, 置信度越高,数据越可靠
± σ 范围内的概率为 范围内的概率为68.3% 偶然误差落在 ± 2σ 范围内的概率为 范围内的概率为95.5%
偶然误差落在
三、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在正态分布中, 均需进行无限数的测量而得到。 在正态分布中 µ与σ 均需进行无限数的测量而得到。 实际上,只能进行有限次的测定 故正态分布无法应用。 只能进行有限次的测定,故正态分布无法应用 实际上 只能进行有限次的测定 故正态分布无法应用。 仿照正态分布方法,以标准偏差 代替σ 以标准偏差s代替 仿照正态分布方法 以标准偏差 代替σ , 令
相对标准偏差 cv% 又称变异系数: 又称变异系数:
= ( s / x) × 100%
当测定次数n大于50次时(无限多次): 当测定次数n大于50次时(无限多次) 50次时 总体平均值, µ :总体平均值,作为真实值
σ 总体标准偏差: 总体标准偏差:
=
∑ ( x i− µ ) i
n
2
n
s
x
µ
σ
例:
⇒ w ≥ 0.2000 g
滴定: 滴定: 滴定管刻度线的最小分度值为0.1 例:50 mL滴定管刻度线的最小分度值为 mL,确 滴定管刻度线的最小分度值为 , 定液面位值时,可在两刻度之间估计读至0.01 mL , 定液面位值时,可在两刻度之间估计读至 所以读数误差 为± 0.01 mL,两次的读数误差为 ,两次的读数误差为0.02 mL,若相对误差不超过± 0.1 %,计算最少滴定剂 ,若相对误差不超过± , 体积? 体积?
三、减少偶然误差的方法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一般4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一般4-6次即可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10-5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有效数字